Z39.50 用于全文搜索

Z39.50 用于全文搜索

一、全文检索的Z39.50(论文文献综述)

夏莉丹[1](2017)在《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海量垃圾信息,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获取高质量且专业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然而其普遍存在着异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图书馆之间采用互操作的方式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现有的研究中,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主要集中在互操作的实现上,特别是元数据互操作和语义互操作的实现,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架构以及其实现模型。本文以图书情报领域的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多域安全互操作作为基础理论。考虑到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作为互操作的主题和客体,本文从信息安全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的安全需求,如信息资源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需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用户和数字图书馆机构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其中,数字图书馆用户面临数字学术资源的不可访问和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威胁,数字图书馆面临非法访问、元数据互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明确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环节以及相关的安全互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从互操作安全管理和互操作安全技术两个方面来设计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构架。要实现这个构架,同样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设计。从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管理角度,本文提出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需制定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其安全,数字图书馆用户及数字图书馆管理员需进行互操作安全方面的培训。从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技术角度,指出访问控制手段是解决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并提出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访问控制模型,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访问控制模型采用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引入信任度的概念去衡量互操作的风险,实现了动态的访问权限控制。最后以武汉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其安全互操作水平以及对其互操作策略提出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施成本和作者能力和时间所限,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实现方案还停留在论文层面,未应用到实践中去,本研究设计的保障方案的效果未得到评估,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完成。

齐俊霞[2](2016)在《基于Z39.50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是面向读者服务的重要方式,读者可以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书刊的详细信息和借阅情况。基于Z39.50协议的图书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多个图书馆之间信息的相互访问,有利于资源共享。Z39.50协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虽然比较广泛,但用Java语言实现的却很少见,而Java语言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具有优良的跨平台特性,因此用纯Java语言实现Z39.50协议很有必要。在分析Z39.50协议和JZKit2最新版本软件的基础上,对JZKit2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应用较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加以实现。

郝世博[3](2015)在《数字资源互操作及服务融合中的信任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当前时期,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众多学者开始在以图博档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探索数字资源整合及服务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伴随互联网环境的形成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大量馆藏资源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如何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形成知识资源的无缝集成与协同共享环境,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图情领域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当前基于开放网络的新兴分布式计算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开始应用于图博档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高度自治的参与主体、复杂灵活的交互协作和多变异构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融合过程中呈现出的典型特征。基于上述网络环境,实现充分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的交互协作面临若干新的问题。信任管理机制作为当前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开放网络环境中安全问题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有助于在没有足够先验知识的参与实体之间进行有效、健康协作关系的构建与维护。针对信任管理领域的相关问题,国内与国外研究人员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工作,多种专用或通用信任管理模型被先后提出。然而,当前已经存在的信任管理机制或模型在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新环境和新应用时,还是在信任表征、信任获取、反馈信任聚合以及信任度评估等方面表现出种种不足。本文拟从数字资源互操作和数字化服务融合用户交互的双重视角出发,为满足分布式开放环境中数字资源互操作和服务融合的安全及信任需要,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数字资源互操作信任管理机制、数字化服务融合信任协商机制等相关研究,为图博档数字资源互操作与服务融合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本文首先对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探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本研究工作中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寻找理论依据。然后对当前信任管理和自动信任协商存在的系统架构与典型模型进行论述,深入分析现阶段信任管理机制存在的多种应用模式;针对数字资源互操作及服务融合这一研究主题,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应用实践,论述数字资源互操作存在的典型应用系统,从可行性、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探析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针对当前开放、动态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互操作、数字化服务融合用户交互过程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和安全需求,分别构建数字资源互操作的信任管理模型和数字化服务融合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在数字资源互操作信任管理模型的研究中详细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并给出其中动态信任评估模型的设计原则,针对反馈信任聚合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新型反馈信任聚合机制的研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机制的有效性;在数字化服务融合自动信任协商模型的研究中详细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具体论述自适应自动信任协商流程及其实例、访问控制策略描述方式、一致性校验算法、改进的策略语言逻辑结构等。最后系统归纳本文相关的研究工作,总结研究结论和研究贡献,指出本文研究工作的局限并探讨后续还需努力的研究方向。

郭卫宁[4](2013)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为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工具与方法.通过介绍几种典型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分析当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探讨Web2.0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陈玲[5](2014)在《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情报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图书、情报、文献等面向文献情报的学科受到了很大冲击,纸质文献日益萎缩,由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已成为发展必然。情报研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它是国防科技决策和课题产品立项的重要依据,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往往让决策者和科研人员难以取舍,要想从繁多的信息中提取出对我国国防技术与装备发展有用的信息,必须运用恰当的情报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从而为国防科技决策和科研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通过网的访问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免费或者低成本的信息,也丰富了文献资源内容和优化了资源配置。为此本文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及十四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和建设方案,提出了建设我所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分析系统,对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现状条件和需求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分析了建立该信息系统需要关注的因素,重点描述了在实施该系统建设中的总体拓扑设计、标准规范、应用系统等内容。在本论文的第1章中,重点阐述本课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目标;在第2章中,重点阐述了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分别从情报管理与吸收、组织与控制、创新管理及该系统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其中包括:资源建设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及设计边界条件;在在第3章至第5章中,基于上述该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分别研究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标准规范、建设方案、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情况以及应用系统设计等,提出了“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新思路,并从理论上较为详细分析了其实现的技术路线、建设方案及实现方法,他也是本文的写作的核心内容;最后描述了基于本文的研究并结合十四所的现有条件,给出了十四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部分阶段性成果,对本文的设计思想、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案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本文的理论研究及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最后对本文的设计思想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及今后还需进一步开展工作的设想与展望。全文在注重情报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多元化上,分三个方面描述并研究了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流程与方案,给出了我所目前初步实现的电子化情报信息系统部分成果,为全面实现“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贾凤旭[6](2013)在《图书馆数字工作平台体系的Z39.50技术》文中提出作为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协议之一的Z39.50标准,可以实现多点异构数据库检索和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本文从图书馆数字工作平台体系的资源数据整合、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异构数字资源检索三个方面分析了Z39.50标准的原理、技术实现以及Z39.50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具体应用的典型系统.

项英[7](2013)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对现有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分散、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进行融合、重组,实现资源的无缝整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集成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热点。本文从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模式,从管理、用户、服务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1部分探讨了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数字资源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协同论、本体论、信息构建理论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协同论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同工作,图书馆要努力使馆内外各种数字资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紧密配合,消除系统内的混乱,降低资源内耗与资源浪费;本体论则致力于解决数字资源的语义异构,实现分布式系统与服务的整合;运用信息构建理论指导资源整合系统的导航、标识、搜索的设计和处理,可以帮助读者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数字资源整合不仅仅是把数字资源聚集在一起,还涉及到对信息的描述、组织、处理、整序、检索、服务等方方面面,中间件、对等网、web service、网格、语义网、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第2部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在馆内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在馆际之间则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内容或形式上的统一性处理,以统一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从而为区域或联盟内的所有读者提供功能强大的、方便易用的直接访问各图书馆资源的环境。由于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功能、整合的层次、整合的内容各不相同,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跨库检索(统一检索)和元数据收割/联合索引是当前主要的整合方法,跨库检索需要实时分布式地检索各异构数据库,接受各库的检索结果并加以整理,而元数据收割方式是预先收割所有相关资源系统的元数据/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导入元数据仓储中,建立一个大型的统一的索引,该法检索速度快,在逻辑上还可以用于结果显示与排序,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统一资源探索与发现以“简单、快速、易用、有效”的检索体验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馆整合检索系统带给用户的感受,这种全新的资源整合模式正逐渐成为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发展的理想目标。第3部分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和数字信息资源发现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应用模式。2000年以来,伴随着数字资源整合从整合检索到统一探索与发现服务的发展,图书馆和软件商相继开发出十几种数字资源整合系统,这些系统各有特色,在体系结构、技术思路、功能实现、汉化程度方而均各有优劣。高校图伟馆在实施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时可以采用自行开发系统、与系统商合作开发及引进成熟系统等方式。一些高校选择以选购、引进成熟系统的方式构建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实施流程包括需求调查、寻求需求答复、系统选型、系统测试、上线推广等内容。在系统规划、选择、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与思考,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建立清晰的愿景和目标,发现并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元数据质量、与ILS集成的方式等),注重用户满意度评价。第4部分结合案例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基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结合Web2.0理念、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将传统的借阅藏、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个性化服务的文献服务体系与网络信息服务融为一体,图书馆不断对各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以强化服务功能。统一检索服务为高校图书馆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了解决方案;统一身份认证可以整合图书馆多个应用系统,为读者提供单一的身份认证凭据和安全的单点登录功能;合作式虚拟参考咨询在公共的服务平台上整合了各参加馆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一站式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允许用户选择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自行组织资源;学科信息门户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第5部分从管理、用户、服务质量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以数字图书馆评价理论为基础,借鉴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选型标准、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可用性评价研究的成果,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准确了解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实际效果与社会影响,诊断资源整合与服务存在的问题,指导资源整合与服务未来的发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鹏[8](2012)在《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全球共享成文信息用户的广泛需求和未来趋势。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的限制,信息资源共享还只是一种相对的态势。一方面,信息的海量增长为知识共享提供了资源总量上的基础;另一方面,信息垄断、信息孤岛、信息过载等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信息无缝利用的进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内容管理与信息服务当中。随着开源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广泛应用,基于闭源软件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当前开放性思潮迅猛延展,使得数字图书馆又一次面临着历史性选择。公益性开源运动和商业性软件开发之间形成了博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开源软件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支撑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收集、整理及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当前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为数字图书馆对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应用与评价,关键点有三:首先是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研究主题包括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内涵及特征、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和闭源软件的比较分析等;其次是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主题包括内容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及范围、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影响要素以及应用的实例分析;第三个关键点为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评价,研究主题包括评价体系的构建、检验和修正、评价实证研究等。针对上述研究主题和目标,本文首先从当前信息社会中信息获取的难点、开源与闭源软件的博弈以及数字图书馆选择开源软件的困惑入手,确定本文的研究基点,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概述了全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及创新点。随后在第二章中从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研究、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研究和数字图书馆软件质量评价研究三个维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研究的热点和不足做出评述,引出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在第三章中为全文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主要对内容管理理论与技术、软件质量评价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方式。此后作者对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问题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首先界定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内涵、种类和特征,在内容管理开源与闭源软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应用开源软件的优势。系统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影响要素,确定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和范畴,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通过上文中充分的理论及方法准备后,作者在第五章构建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效度检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可用性本文在第六章对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评价模型进行了实施和结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内容管理开源软件进行了实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软件质量排序,并对其中最为优秀三种内容管理开源软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最后通过结论与展望一章,系统梳理全文,对研究成果进行结论性表述,对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进行分析。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创新。第一,对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和闭源商业软件进行对比分析,从多角度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的影响要素,提出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范围和方法。第二,构建了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为数字图书馆选择内容管理开源软件进行应用提供了依据。

朱男[9](2012)在《鲁图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推陈出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建设正在迅猛发展,大量的数字型资源正逐渐在图书馆馆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递方式,正通过网络将更多的数字资源传递给成千上万的读者使用,海量的数字型资源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但绝大部分数字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由不同的资源提供商供给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数字资源的分布性和异构性,这一缺憾影响了数字资源向用户传播的便捷性。读者需要进入到不同的资源系统,去适应相应的页面,学习相应的使用资源方法。因此,如何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为用户建立一个统一检索、易用性强、功能强大的跨库检索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山东省图书馆现有的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类的方正Apabi在线图书馆,期刊杂志类的维普、万方等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视频资源类的超星名师讲坛,图片资源类的点点漫画书库等内容实现统一跨库检索,使用户能够得到更加详尽的数据资料。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库检索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数字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以及传统整合方式的优缺点,对该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SOA模式、全文检索、用户单点登录、数字资源目录等技术作了研究。其次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需求分析,并解释说明了系统所需要的支持检索、支持浏览、支持超链接、支持系统维护四项功能。然后根据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网页动态数据库B/S/S系统应用结构,对该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设计出系统功能图。在该结构基础上设计了跨库检索服务平台的五个构成模块,即平台单点登录模块、操作显示页面模块、全文检索模块、结果汇总模块和源数据库模块,实现各个模块并测试。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王琼[10](2012)在《基于新一代OPAC的资源服务发布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而读者获取馆藏信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简称OPAC)进行检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OPAC也得到了广泛应用。OPAC主要是让读者通过Web途径获取图书馆馆藏的书目信息资源。但许多图书馆的OPAC只能局限于馆藏书目信息的检索,无法实现跨库检索等功能,OPAC的检索界面也因此显得单一枯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OPAC技术的现状分析,以本单位图书馆使用OPAC的情况为例,设计一个资源服务发布系统,以此来实现基于OPAC的部分数字资源整合管理,解决OPAC对随书光盘资源信息表示不详及资源整合功能的缺乏等问题。该资源服务发布系统将采用Eclipse为开发平台,运用三层架构模式进行设计,分别由数据导入模块、MARC分析模块、数据更改模块、跨库检索模块及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来完成对馆内随书光盘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中MARC数据的修订,以及实现本馆纸版图书资源与方正Apabi电子图书资源的互查功能。本文设计实现其部分资源整合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该资源服务发布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可运行性,采用的是Eclipse为开发平台,便于研发人员对其系统进行定制与扩展,以及满足其后续研发设计的要求。

二、全文检索的Z39.5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文检索的Z39.50(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的理论基础
    2.1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
        2.1.1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的定义和目标
        2.1.2 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
    2.2 多域安全互操作
        2.2.1 多域安全互操作的定义和目标
        2.2.2 多域安全互操作策略
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面临的安全问题
    3.1 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安全需求
        3.1.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用户的安全需求
        3.1.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机构的安全需求
    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
        3.2.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可访问
        3.2.2 互操作过程中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泄露
    3.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机构面临的安全威胁
        3.3.1 非法访问导致的非法获得和资源窜改
        3.3.2 元数据互操作存在的数据交换问题
4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构架
    4.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管理环节
        4.1.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管理任务
        4.1.2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关键环节
    4.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安全保障技术手段
        4.2.1 身份认证技术
        4.2.2 防火墙技术
        4.2.3 访问控制技术
    4.3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构架
        4.3.1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管理构架
        4.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识别构架
5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实现
    5.1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管理手段
        5.1.1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制度制定
        5.1.2 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的人员培训
    5.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威胁的风险评估
        5.2.1 基于历史数据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5.2.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的等级划分
        5.2.3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风险的计算公式构建
    5.3 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策略
        5.3.1 数字图书馆间的信任度计算
        5.3.2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风险度量
        5.3.3 基于风险识别的数字图书馆安全互操作措施
6 案例分析
    6.1 武汉大学图书馆安全互操作评估
    6.2 武汉大学图书馆互操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7 结语
    7.1 主要工作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数字资源互操作及服务融合中的信任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数字资源建设、共享与整合
        1.2.2 国内外LAM研究
        1.2.3 信任管理研究
        1.2.4 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框架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互操作
        2.1.2 服务融合
        2.1.3 信任的定义
        2.1.4 信任的属性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协同论
        2.2.3 知识组织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任管理机制及应用模式分析
    3.1 信任管理
        3.1.1 定义
        3.1.2 信任管理模型
        3.1.3 凭证信任管理系统
        3.1.4 行为信任管理模型
    3.2 自动信任协商
        3.2.1 定义
        3.2.2 自动信任协商基本概念
        3.2.3 现有自动信任协商系统
    3.3 信任管理机制应用模式分析
        3.3.1 P2P网络信任管理
        3.3.2 普适计算信任管理
        3.3.3 网格计算信任管理
        3.3.4 Ad hoc网络信任管理
        3.3.5 电子商务信任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资源互操作及服务融合模式分析
    4.1 国内外应用实践分析
        4.1.1 Europeana
        4.1.2 世界数字图书馆
        4.1.3 美国IMLS支持项目实践
        4.1.4 CALIS
    4.2 数字资源互操作模式探析
        4.2.1 数字资源整合原则与方法
        4.2.2 Metalib with SFX系统
        4.2.3 MAP系统
        4.2.4 TPI系统及USP平台
        4.2.5 数字资源互操作典型系统总结
    4.3 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探析
        4.3.1 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4.3.2 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广度分析
        4.3.3 数字化服务融合的深度分析
    4.4 跨域环境下安全互操作的实践分析
        4.4.1 安全检测实施维度下的互操作
        4.4.2 协作架构维度下的互操作
        4.4.3 建模辅助维度下的互操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数字资源互操作中的信任管理研究
    5.1 OAI-PMH协议
    5.2 数字化协作模式构建
    5.3 数字化协作模式面临的问题
    5.4 数字资源互操作信任管理模型构建
        5.4.1 动态信任管理的内涵
        5.4.2 LAM信任管理模型构建
        5.4.3 动态信任评估模型的设计原则
    5.5 动态信任评估算法设计
        5.5.1 传统反馈信任聚合机制研究
        5.5.2 新型反馈信任聚合机制研究
        5.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字化服务融合的信任协商研究
    6.1 信任协商策略需求
    6.2 LAM-AATN模型构建
    6.3 LAM-AATN信任协商流程
    6.4 LAM-AATN信任协商实例研究
    6.5 LAM-AATN一致性校验研究
        6.5.1 访问控制策略描述研究
        6.5.2 一致性校验算法研究
    6.6 LAM-AATN策略语言研究
        6.6.1 策略语言功能需求
        6.6.2 LAM-AATN-Jess策略语言
        6.6.3 LAM-AATN-Jess语法结构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贡献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贡献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定义与发展概况
3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典型技术及其应用
    3.1 书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FRBR
    3.2 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技术
        3.2.1 CrossRef的DOI技术
        3.2.2 SFX技术
    3.3 基于内容聚合的Web2.0技术
    3.4 异构资源整合技术―Portal
4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与整合技术发展趋势
5 结语

(5)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情报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建设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1.3 项目研究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1 项目研究的目前状况
        1.3.2 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1.4.1 设计原则
        1.4.2 建设原则
    1.5 本文完成的工作
2 基于网络数据库知识的情报信息系统及需求分析
    2.1 确立新情报观
    2.2 注重情报的吸收利用
    2.3 注重知识组织与控制
    2.4 注重知识创新与管理
    2.5 注重信息管理的社会性和人文性
    2.6 注重情报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多元化
    2.7 现状描述
        2.7.1 应用条件与现状
        2.7.2 技术条件与现状
    2.8 需求分析
        2.8.1 资源建设
        2.8.2 业务流程
        2.8.3 数据流程
        2.8.4 功能需求
        2.8.5 性能需求
        2.8.6 安全需求
    2.9 设计边界条件
3 系统标准规范总体设计
    3.1 建设原则
    3.2 建设内容
        3.2.1 标准建设内容
        3.2.2 规范建设内容
    3.3 设计思路
        3.3.1 设计基本思想
        3.3.2 设计原则
        3.3.3 设计方法
    3.4 总体框架
        3.4.1 总体拓扑结构
        3.4.2 总体框架结构
    3.5 系统划分
        3.5.1 标准规范
        3.5.2 信息资源
        3.5.3 应用系统
    3.6 安全体系
        3.6.1 策略设计
        3.6.2 技术设计
        3.6.3 管理设计
    3.7 标准规范应用
4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规模情况
    4.1 系统基础平台建设
        4.1.1 必要性
        4.1.2 建设方案
    4.2 信息资源建设
        4.2.1 建设原则
        4.2.2 建设思路
        4.2.3 建设内容
        4.2.4 资源建设加工工艺
    4.3 情报处理系统
        4.3.1 必要性
        4.3.2 建设方案
5 应用系统设计
    5.1 资源加工子系统
        5.1.1 文献数字化工具
        5.1.2 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5.1.3 标引、分类、检查工具
    5.2 资源管理子系统
        5.2.1 全文检索管理系统
        5.2.2 内容管理系统
        5.2.3 数据远程自动更新系统
        5.2.4 资源调度系统
    5.3 资源发布子系统
        5.3.1 功能及性能
        5.3.2 框架结构
        5.3.3 技术实现
    5.4 信息检索子系统
        5.4.1 功能及性能
        5.4.2 框架结构
        5.4.3 技术实现
    5.5 用户服务子系统
        5.5.1 功能及性能
        5.5.2 框架结构
        5.5.3 技术实现
    5.6 十四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阶段性成果
        5.6.1 电子情报站
        5.6.2 科技情报资源平台
6 总结
    6.1 本论文的主要点
    6.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中文文摘
Abstract
目录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0.2.1 国外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0.2.2 国内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集成服务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0.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0.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0.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1 理论基础
        1.1.1 协同论
        1.1.2 本体论
        1.1.3 信息构建理论
    1.2 技术基础
        1.2.1 中间件技术
        1.2.2 对等网技术
        1.2.3 Web service技术
        1.2.4 网格技术
        1.2.5 语义网技术
        1.2.6 云计算技术
2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分析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2.1.1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2.1.2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2.1.3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层次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2.2.1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模式
        2.2.2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法
        2.2.3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中的标准协议
        2.2.4 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发展
3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选择与应用
    3.1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检索系统
    3.2 数字信息资源发现系统分析
        3.2.1 数字信息资源发现系统
        3.2.2 数字信息资源发现系统的比较分析
    3.3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应用模式研究
        3.3.1 实施流程
        3.3.2 实施策略
4 高校图书馆基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分析
    4.1 统一检索服务
    4.2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4.3 合作式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4.4 个性化服务
    4.5 学科信息门户
    4.6 知识服务
5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评价
    5.1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评价的原则
    5.2 基于多维角度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评价分析
        5.2.1 从管理的角度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
        5.2.2 从用户的角度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
        5.2.3 从服务质量的角度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
    5.3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评价指标选取基础
        5.3.1 有关数字图书馆评价的理论模型
        5.3.2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选型标准
        5.3.3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可用性评价
    5.4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后记

(8)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研究评述
    2.2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研究
        2.2.1 开源软件的发展演进
        2.2.2 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2.3 发达国家开源软件应用现状
        2.2.4 发展中国家开源软件应用现状
        2.2.5 我国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现状
    2.3 数字图书馆软件质量评价研究
第3章 理论与方法
    3.1 内容管理理论与技术
        3.1.1 内容及内容管理
        3.1.2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相关开源技术
    3.2 软件质量评价理论
        3.2.1 开源软件成熟度模型(OSMM-C)
        3.2.2 开源软件成熟度模型(OSMM-N)
        3.2.3 开源软件资评与选择模型 (QSOS)
        3.2.4 开源代码商业完备度评价模型(OpenBRR)
        3.2.5 代表性开源软件评价模型的比较研究
    3.3 德尔菲法
        3.3.1 德尔菲法及理论基础
        3.3.2 德尔菲法应用流程
        3.3.3 德尔菲法选用依据
    3.4 层次分析法
        3.4.1 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
        3.4.2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的优势及依据
    3.5 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法
第4章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应用
    4.1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种类及特征
        4.1.1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种类
        4.1.2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特征
    4.2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与闭源软件的比较
    4.3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的影响要素
        4.3.1 成本要素分析
        4.3.2 技术要素分析
    4.4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和范围
        4.4.1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应用原则
        4.4.2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应用范围
    4.5 应用实例
第5章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评价指标集与结果集的确立与设计
        5.2.1 调查表的设计
        5.2.2 专家小组的确定
        5.2.3 第一轮专家咨询
        5.2.4 第二轮专家咨询与统计分析
    5.3 评价权重集的建立与权重分配
        5.3.1 计算方法阐述
        5.3.2 分析成对比较矩阵
        5.3.3 计算组合权重及排序
    5.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5.4.1 项目分析
        5.4.2 信度检验
        5.4.3 效度检验
    5.5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与结论
第6章 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6.1 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6.1.1 评价的目的
        6.1.2 评价的原则
    6.2 评价的主要过程
        6.2.1 国内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功能需求
        6.2.2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初选
        6.2.3 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评价
    6.3 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1.1 研究过程
        7.1.2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鲁图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数字图书馆
        1.2.1 数字图书馆概念
        1.2.2 数字图书馆功能
    1.3 中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1.3.1 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1.3.2 国外图书馆界信息资源整合情况
    1.4 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
        1.4.1 跨库检索系统的种类
        1.4.2 外购跨库系统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跨库检索的概念
        2.1.1 数字图书馆分布式数据源分析
        2.1.2 跨库检索的基本原理
    2.2 跨库检索系统中异构数据库链接、存取的相关技术
        2.2.1 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技术
        2.2.2 通用网关界面CGI技术
        2.2.3 JAVA数据库互连技术JDBC
        2.2.4 ASP技术和JSP技术
        2.2.5 XML中间件技术
    2.3 现有国内外跨库检索技术
第3章 构建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相关标准及技术研究
    3.1 元数据标准与协议
        3.1.1 元数据
        3.1.2 OPENURL协议
        3.1.3 Z39.50
    3.2 数字资源目录
        3.2.1 数字资源目录概念
        3.2.2 数字资源目录的作用
        3.2.3 目录体系模型
        3.2.4 目录体系设计
        3.2.5 元数据设计
    3.3 全文检索
        3.3.1 全文检索的概念
        3.3.2 全文检索的特点
    3.4 单点登录
        3.4.1 什么是单点登录
        3.4.2 单点登陆的技术实现机制
    3.5 统一资源管理
    3.6 面向服务(SOA)与系统应用集成技术
        3.6.1 面向服务(SOA)技术介绍
        3.6.2 SOA技术在跨库检索平台中的应用
第4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4.1.1 问题定义与设计目标
        4.1.2 系统功能分析
        4.1.3 系统构架
    4.2 系统详细设计
        4.2.1 平台单点登录模块
        4.2.2 操作显示页面模块
        4.2.3 全文检索模块
        4.2.4 全文检索原理
        4.2.5 全文检索相关类图
        4.2.6 对象数据
        4.2.7 结果汇总模块
    4.3 系统的编码与测试
        4.3.1 系统的开发环境
        4.3.2 数据库的分析、设计
        4.3.3 检索实例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新一代OPAC的资源服务发布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 OPAC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Z39.50 协议与 MARC 标准格式
        2.1.1 Z39.50 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2.1.2 Z39.50 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2.1.3 MARC 标准格式及其特点
    2.2 Oracle 数据库
        2.2.1 Oracle 数据库总体结构
        2.2.2 Oracle 9i 数据库物理结构与内存结构
    2.3 跨库检索模型
        2.3.1 跨库检索的种类与基本原理
        2.3.2 三层架构模式
        2.3.3 跨库检索模型分析
    2.4 系统开发平台
        2.4.1 Eclipse 平台概述
        2.4.2 Eclipse 的主要组成
        2.4.3 Eclipse 体系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大分校OPAC 的现状分析
    3.1 对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分析
        3.1.1 对数据库的分析
        3.1.2 汇文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3.2 对本馆 OPAC 的使用情况分析
        3.2.1 对读者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3.2.2 对读者的需求分析
        3.2.3 对本馆 OPAC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 对本馆 OPAC 业务的需求分析
        3.3.1 对汇文 OPAC 业务特点的分析
        3.3.2 需要增加的业务需求
        3.3.3 增加需求业务的运行环境分析
        3.3.4 对 OPAC 的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Z39.50 的资源服务发布系统的设计方案
    4.1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4.1.1 系统设计原则
        4.1.2 系统三层架构图
        4.1.3 业务逻辑层采用的技术
        4.1.4 系统功能模块图
    4.2 系统前台应用模块设计
        4.2.1 数据导入模块
        4.2.2 MARC 比较模块
        4.2.3 数据更改模块
        4.2.4 数据备份恢复
        4.2.5 跨库检索模块
    4.3 系统后台管理模块设计
        4.3.1 用户管理模块
        4.3.2 权限管理模块
        4.3.3 数据统计模块
        4.3.4 用户帮助模块
    4.4 数据库连接组件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Z39.50 的资源服务发布系统
    5.1 开发平台及工具的选择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实现光盘信息在 OPAC 系统的显示
        5.2.1 856 字段介绍
        5.2.2 856 字段的维护
        5.2.3 MARC 数据读取
        5.2.4 子字段中数据的截取
    5.3 跨库检索功能的实现
        5.3.1 跨库检索的考虑因素
        5.3.2 实施方案关键技术
        5.3.3 实施方案流程
        5.3.4 实施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全文检索的Z39.50(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安全研究[D]. 夏莉丹. 武汉大学, 2017(06)
  • [2]基于Z39.50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研究[J]. 齐俊霞. 现代电子技术, 2016(05)
  • [3]数字资源互操作及服务融合中的信任管理机制研究[D]. 郝世博. 南京大学, 2015
  • [4]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究[J]. 郭卫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6)
  • [5]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情报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D]. 陈玲.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6]图书馆数字工作平台体系的Z39.50技术[J]. 贾凤旭.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7]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D]. 项英. 武汉大学, 2013(07)
  • [8]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D]. 李鹏. 吉林大学, 2012(03)
  • [9]鲁图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男.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基于新一代OPAC的资源服务发布系统的研究[D]. 王琼. 燕山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Z39.50 用于全文搜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