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整改加固中的应用

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整改加固中的应用

一、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纠偏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凡家恒[1](2021)在《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填土场地上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其上建筑物发生病害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如能通过纠偏加固等技术措施恢复其安全及使用功能,不但可以节约投资,减少资源浪费,且对建筑业发展具有重大工程意义。故本文以西宁某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倾斜事故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深填黄土场地的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诸多已完成的纠偏加固工程案例分析总结,从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等多个方面对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常用纠偏方法以及不同纠偏方法适用条件与相关技术特点,并对掏土迫降纠偏法的掏土成孔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掏土孔的弹塑性解。(2)以西宁某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倾斜事故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该高层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并结合地层岩性与该建筑物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即“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该方法采用微型桩以及人工挖孔桩,对倾斜建筑物止沉加固,待建筑物稳定后,选取合适位置钻孔掏土并堆载加压,对倾斜建筑物进行迫降纠偏,最终使建筑物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达到纠偏目的。(3)采用本文提出的“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对该高层建筑物进行合理纠偏加固设计、施工及动态监测,其最大倾斜率由10.95‰下降并稳定至2.13‰,满足规范相关要求。通过该工程实例证明了,该综合纠偏加固方法在深填黄土场地倾斜建筑物治理方面是可行的,为深填黄土场地纠偏加固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践经验。(4)由于在“微型桩快速止沉+人工挖孔桩止沉加固+掏土迫降纠偏+堆载加压促沉”综合纠偏加固方法中微型桩对倾斜建筑物起到快速止沉的重要作用,故通过微型桩室内模型试验,对深填黄土场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桩径的微型桩的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FLAC3D软件对微型桩建立数值模型,探究了桩径以及桩长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桩Q-s曲线呈陡降型;桩竖向承载力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桩身轴力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基本呈现出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桩径越大,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荷载分担百分比越接近;微型桩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增加微型桩桩长以及桩径都可以提高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为该综合纠偏加固方法中微型桩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许砚梅,刘惊涛[2](2020)在《基于GIS的水府庙流域生物安全格局研究》文中认为生物生态系统的保护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湖南水府庙流域为例,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识别各过程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以及综合生物安全水平,以此构建流域的生物安全格局,该格局能够有效了解区域生物生态安全状况,发现生态问题,从而为生物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也为全国水网地区生态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王子天[3](2020)在《三亚顺风宾馆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建设新建筑,同时早期修建的建筑因标准低已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对其进行维修、加固和现代化改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而且原有建筑的低标准、建筑的老龄化及长期使用后结构功能的逐渐减弱等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考虑昂贵的拆建费用以及对正常生活秩序和环境的严重影响等问题之后,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对既有房屋的维修加固和现代化改造方面。论文首先综述了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意义,然后解析了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以三亚顺风宾馆结构检测评估与加固改造工程为实例,开展了实际工程结构的检测、鉴定及加固等研究工作,具体包括对梁、板、柱混凝土强度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的现场检测,结合综合抗震指数方法计算的主要构件承载力的验算结果,对该结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评价,提出加固方案并组织实施,最后对改造后结构进行了安全性评估。主要开展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建筑结构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意义。对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目的、原则、结构检测评估鉴定的程序流程等进行论述,提出进行结构构件回弹等检测分析的第一级鉴定之后,应采用综合抗震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其次,对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原则进行了论述,并分别对地基基础加固、上部结构加固方法的技术特点、适用性等进行了解析。最后,以三亚顺风宾馆为实例,首先对梁板柱混凝土强度、钢筋腐蚀程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了现场宏观检测,然后结合综合抗震指数方法计算的主要构件承载力的验算结果,给出了结构鉴定结果,提出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固法对基础进行加固、外包角钢法对柱子进行加固、外部粘贴碳纤维布法对梁进行加固的方案。加固完成后,利用综合抗震指数法进行了结构安全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固后结构抗震符合抗震规范标准要求。该论文有图37幅,表48个,参考文献55篇。

宋新宇[4](2020)在《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中大震作用下会遭受较大的损伤和破坏,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震后修复困难且代价昂贵。已有研究表明,在剪力墙中合理的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可以有效地减小墙体损伤,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和可修复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网格筋作为一种新的FRP构造形式,具有双向受力、整体性好、裂缝控制和锚固性能优越等特点,近年来在新建结构中进行了一定的应用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剪力墙构件中相应的应用和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5片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及1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CFRP网格筋在剪力墙中不同布置形式及其与钢筋的混配比例对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剪力墙滞回性能、刚度及延性、强度退化、耗能能力、残余变形以及筋材应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配置CFRP网格筋剪力墙的滞回曲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二次刚度,承载能力显着提高,残余变形明显减小。CFRP网格筋布置于墙体两侧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裂缝开展,承载力更高;而布置在墙体中间更有利于维持构件承载力的基本稳定,残余变形更小。CFRP网格筋所占比例越大,对裂缝的控制效果越好,剪力墙试件的二次刚度更大,承载力更高,混凝土压碎后试件的残余变形更小,但试件的延性降低;实现剪力墙耗能最大化的混配比例存在最优值,混配比例约为1:1时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耗能水平相同。因此,CFRP网格筋布置于外侧、钢筋布置于中间且采用合适混配比例的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最为理想的综合抗震性能。(2)墙体底部竖向CFRP网格筋应变沿截面近似呈线性分布,平截面假定基本成立。边缘竖向CFRP网格筋的峰值应变在0.011-0.014范围内,强度利用率约为65%-75%。基于“最外侧受拉钢筋屈服-边缘混凝土压溃-最外侧竖向CFRP网格筋断裂”的延性破坏准则推导出了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利用试验CFRP网格筋的应变数据迭代计算得到受压区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由此计算的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设计时建议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为0.006。(3)基于MTVLEM建立的CFRP网格筋剪力墙有限元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试件从屈服到破坏的荷载-位移关系变化特征,但低估了剪力墙试件的耗能水平。试件承载力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平均误差小于3%;对峰值位移模拟的平均误差虽小于1%,但模拟精度不稳定。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轴压比和剪跨比下的剪力墙试件进行参数化分析,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平均误差均在10%以内;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轴压比或减小剪跨比会使剪力墙试件的承载力上升,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曲胜涛[5](2020)在《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类建构筑物中占绝大多数。伴随着结构服役时间的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进行研究。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以及规范标准出发,阐述了检测鉴定的基本内容,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钢筋的检测、结构的变形及结构裂缝的检测鉴定手段,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具体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加固目的、加固的特点及加固原则,简单介绍了维修加固的程序、基本原理。对有缺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是减少安全事故、提升结构承载力、延长结构寿命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新旧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对受损结构的工作程序、计算的基本假定进行了阐述,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加固方法,重点介绍了混凝土置换加固法的施工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本文运用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对某工程进行了检测鉴定,给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明显提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后续工程的运用提高借鉴。通过工程实例的检验,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检测、鉴定、安全性评价及加固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文末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供相关人员参考。

唐超[6](2020)在《超长微型桩在高层建筑托换中的受力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土木建设也在大规模增加。勘察、设计、施工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建筑物增层改造,地基加固等工程中常用到微型桩托换。由于建筑物体量增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超长微型桩在高层建筑托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对超长微型桩的受力机理研究极少,本文通过某32层住宅超长楼微型桩托换工程,进行施工现场试验,研究超长微型桩单桩受力机理、超长微型桩群桩受力机理、不同施工工艺下超长微型桩的承载性能等内容,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单桩静载试验中超长微型桩试桩的回弹值很大,桩顶沉降主要是桩身压缩所致;当超长微型桩在桩侧摩阻力不足时,竖向荷载能够沿着桩身传至桩端,使桩端阻力充分发挥;摩擦型超长微型桩达到极限荷载时可能发生刺入破坏或者弯曲破坏。(2)无论是一次压力注浆还是经过二次压力注浆的超长微型桩在竖向加载初期主要由上部侧摩阻力承担,中下部侧摩阻力较小,随着所施加荷载持续增大,上部侧摩阻力增加很少或有所减小,中下部侧摩阻力逐渐发挥作用,超长微型桩的侧摩阻力发挥是个异步过程。(3)无论是一次压力注浆还是经过二次压力注浆的超长微型桩在上部土层的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以后,桩身侧摩阻力1)4)会有所降低,上部土体发生剪切破坏,进而使的桩身侧摩阻力有所降低。超长微型桩桩侧摩阻力在达到极限值后有退化现象,但是降幅很小,在10%左右。(4)经过二次压力注浆的超长微型桩桩顶沉降值相比于一次压力注浆可减少60%以上;桩顶作用相同竖向力时,超长微型桩的桩径大则桩顶沉降相对较小;超长微型桩经过二次压力注浆能够显着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经过二次压力注浆的超长微型桩桩侧摩阻力相比于一次压力注浆可提高2倍以上;在土层较好的情况下,可通过对微型桩进行二次压力注浆来提高承载能力,进而减小桩长减少施工工期与节约施工成本。(5)超长微型桩群桩基础在托换高层建筑过程中,微型桩的受力是一个缓慢过程,上部建筑荷载会有重新分布的一个过程;超长微型桩群桩随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桩身上部侧摩阻力首先开始发挥作用,然后呈现出从桩身上部向下依次发挥的趋势,轴力沿着桩身向下传递,桩端阻力也逐渐受力。

王树[7](2020)在《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加固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工序繁多,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施工到许多层后或完工后,经检测发现某层或几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远低于设计要求是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如何处理这一工程质量问题,是摆在结构工程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损失,部分置换或整层置换已成为不二选择。本文以某在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一整层混凝土强度远低于设计强度的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加固方案,根据分段分批整层置换的施工特点,利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对置换加固及后续楼层施工的各个阶段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置换混凝土的各个阶段进行计算,分析了置换层剪力墙两批墙段竖向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剪力墙两批墙段的竖向应力差变化规律,针对两批墙段的竖向应力差较大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置换层每个剪力墙在置换前的初始应力水平不同,但每个剪力墙的第一、第二批墙段的竖向应力变化趋势相同。(2)凿除第一批不合格混凝土墙段后,每个剪力墙上部传来的荷载基本保持不变,而每个剪力墙的竖向荷载从由两批墙段共同承担变为只有第二批不合格混凝土墙段墙段承担,第二批不合格混凝土墙段的竖向压应力激增;在浇筑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第二批不合格混凝土墙段竖向压应力稍有减少,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压应力稍有增长。(3)在凿除第二批不合格混凝土墙段后,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的竖向压应力激增;在浇筑第二批新混凝土墙段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压应力稍有减小,第二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压应力稍有增长。(4)从置换加固完成到后续楼层全部施工完成,置换层全部剪力墙的第一批、第二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应力差减少平均值约为13%,原因是混凝土徐变特性减小了第一批、第二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应力差,使截面竖向压应力重分布。(5)在分段分批方案设计时,增大第一批墙段截面面积的占比,同时减少第二批墙段截面面积的占比,可使置换完成后第一新混凝土墙段的平均竖向应力减小,两批墙段的竖向应力差也会随之减小;在浇筑第一批新混凝土时,而沿墙厚增大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的截面面积,待各批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要求后凿除增大部分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增大第一批新混凝土墙段的截面面积来调节第一批、第二批新混凝土墙段的竖向应力差。

郭晓军[8](2019)在《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种形式的建筑不断涌现,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许多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也纷纷出现。受多种因素制约,部分建筑物必须选择地质条件较差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给后期的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采用砖混结构的多层房屋,抗剪强度低、抗震性能差,它们中的大部分采用天然地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可能出现诸如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等问题。对现有倾斜建筑进行纠偏和加固,不仅可以使其恢复使用功能,还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对现有建筑物的纠偏加固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仍然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镇江市桃花坞12区19#楼房屋整体顶升纠偏和锚杆静压桩加固为背景,系统研究了整体顶升法在大跨度砖混结构建筑纠偏加固中的应用。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纠倾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经典案例,列出了建筑物常用的纠倾加固方法,探讨并总结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分析了导致建筑物产生倾斜的主要原因。2、以镇江市桃花坞12区19#楼这一典型的砖混结构老旧倾斜房屋为例,分析了该房屋发生倾斜的原因,并制定了合理的纠倾和加固方案:采用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工艺,通过加宽原有基础梁并使用锚杆静压桩来补强基础承载力,用托换梁置换原承重墙,实施大跨度砖混结构房屋顶升纠偏动态控制,以达到纠偏的目的。3、通过对锚杆静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建筑物顶升点、顶升量等关键步骤的计算,为纠倾加固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工艺结合锚杆静压桩补强是解决砖混结构倾斜房屋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成果对现有建筑物的纠偏加固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夏树峥[9](2019)在《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及纠倾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地基和基础采用填方复合地基配合连片大底盘基础的形式日益广泛。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填方复合地基不均匀变形,导致大底盘基础断裂,楼体倾斜,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对大底盘建筑倾斜原因、机理特性以及纠倾加固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对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西安某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纠倾加固工程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等手段,依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大底盘建筑倾斜原因以及倾斜过程中填方复合地基和大底盘基础的受力变形特性,提出了基于围压(地基深度)条件下的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给出了大底盘建筑利用袖阀管注浆技术纠倾加固的方案,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压实度填土,不同压实系数、配比、龄期的灰土进行压缩剪切试验,得出填土和灰土压缩模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与含灰量、压实度及龄期呈正相关关系,并将不同压缩剪切指标组合带入数值模型计算,通过对比各组合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得到复合地基实际组合情况。结果表明:依托工程地基的填方压实度以及灰土桩配比、压实系数均未达到设计要求,地基土体强度不足且建筑基础两侧约束不同,使建筑在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这是建筑倾斜的根本原因,同时发现即使达到设计要求,建筑仍有较大的沉降变形,填方地基处理的设计不合理。(2)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大底盘基础在倾斜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发现填方范围复合地基受力变形较大,建筑倾斜过程中,基础边缘沉降变形较大且受剪切力影响产生的剪切变形最大;大底盘基础顶板中部受拉力最大,底板在底板中部两侧各0.2L处(L为底板长度)受压力最大;大底盘建筑纠倾加固范围应从基础边缘至大底盘底板中部。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填方地基处理的优化方案:填方地基宜采用刚性桩对其进行处理。(3)利用三向试验仪,对填土及灰土在围压条件下压缩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填土、灰土压缩模量与围压(地基深度)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复合模量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最终提出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此方法可较好的提高计算精度。(4)袖阀管注浆技术可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条件下对大底盘建筑进行纠偏加固,建筑倾斜率由纠倾前的8.6‰回归到2.5‰,但挤密加固和基础纠偏阶段应注意控制注浆量,加强对建筑的变形监测。

柳勇[10](2019)在《深填黄土区既有高层建筑纠倾加固技术分析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倾斜病害。既有建筑是人类社会的财富,如果通过建筑改造和病害治理,可以恢复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以深填黄土地区既有高层建筑的倾斜问题为背景,提出了一种针对填土地区的纠倾加固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三处回填黄土场地20多栋建筑病害的调查,从场地勘察、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等多个方面对引起建筑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病害大多是由场地地质条件引起的,土体的固结沉降、湿陷沉降和地下水位的上升是构成深填黄土地区建筑不均匀沉降和倾斜的主要因素。(2)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定,采用Tresca屈服准则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出了应力解除孔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半径,分析了各阶段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掏土孔径、孔壁支护对孔周土体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弹性区的应力场存在一定关系,与水平分布力有关,塑性区的应力场也存在一定关系,与材料的强度参数有关,而应力解除孔的塑性区半径与掏土孔径、掏土深度以及土体强度参数均有关;孔周土体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掏土段的中间位置,孔壁支护对掏土段孔周土体的位移影响较小,采用孔壁支护可保证上部土体的稳定。(3)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测定了微型钢管桩的应力-应变关系、各级荷载下的桩身轴力及桩顶位移,分析了组合截面的弹性模量、钢管与水泥净浆分担的荷载比以及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的传递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不同桩长和不同桩径对桩体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钢管的套箍效应对组合截面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实测值仅为不考虑套箍效应计算值的1.2倍;微型钢管桩中钢管分担的内力比较大,约占总内力的2/3;填土地区微型钢管桩Qs曲线呈缓变型,端阻力分担的荷载基本趋于零,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受施工工艺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桩体在部分区段出现了负摩阻力现象;适当的增加桩长、增大桩径均可提高微型钢管桩的承载性能,降低桩顶沉降变形。(4)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正确分析既有建筑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对既有建筑进行纠倾加固设计,经合理施工及现场监测,该倾斜建筑由最大倾斜率13.75‰回倾至2.8‰,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桩周应力解除+截桩迫降+微型钢管桩”的纠倾加固方法是可行的,为深填黄土地区的纠倾加固工程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纠偏加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纠偏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纠偏加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纠偏加固研究现状
    1.3 纠偏加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既有建筑物纠偏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既有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2.2.1 场地勘察原因
        2.2.2 设计原因
        2.2.3 施工原因
        2.2.4 使用及维护原因
        2.2.5 其他原因
    2.3 既有建筑物纠偏控制标准
    2.4 既有建筑物纠偏方法
        2.4.1 迫降法
        2.4.2 抬升法
        2.4.3 综合法
    2.5 掏土迫降纠偏
    2.6 掏土孔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2.6.1 掏土土孔成孔过程分析
        2.6.2 圆筒形孔扩张理论
        2.6.3 圆筒形孔扩张问题的弹性解
        2.6.4 Tresca材料圆筒形扩张问题弹塑性解
        2.6.5 Coulomb材料圆筒形孔扩张问题弹塑性解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层岩性
        3.2.2 地下水
        3.2.3 地基土腐蚀性
    3.3 建筑物倾斜变形情况
    3.4 建筑物倾斜变形原因分析
    3.5 纠偏加固方案设计
        3.5.1 纠偏加固目标
        3.5.2 纠偏加固总思路
        3.5.3 纠偏加固方案
    3.6 监测方案设计
        3.6.1 沉降监测
        3.6.2 倾斜监测
    3.7 纠偏加固施工
        3.7.1 建筑物止沉加固
        3.7.2 建筑物纠偏
        3.7.3 地面设施及上部结构维修
    3.8 纠偏加固效果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型桩室内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室内模型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准备工作
        4.2.4 试验过程
    4.3 试验数据处理计算
    4.4 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4.1 荷载沉降特性
        4.4.2 桩身轴力特性
        4.4.3 桩侧摩阻力特性
        4.4.4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荷载分担特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竖向荷载下微型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5.1 FLAC~(3D)简介
    5.2 数值模型建立
    5.3 数值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基金及项目

(2)基于GIS的水府庙流域生物安全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生物安全格局的构建
    3.2动物安全格局建立
    3.3植被安全格局建立
    3.4生态源地识别与生态廊道的构建
    3.5生物安全格局建立
4 研究结果
    4.1生物子格局分析
    4.2 生物安全格局结果
5 建议与展望
    5.1相关建议
    5.2未来展望

(3)三亚顺风宾馆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既有建筑鉴定加固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研究现状
    1.5 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既有建筑检测及可靠性鉴定方法综述
    2.1 既有建筑检测
    2.2 既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基本理论
    2.3 可靠性鉴定方法和技术
    2.4 可靠性鉴定内容和程序
    2.5 既有建筑物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可靠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理论综述
    3.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概述
    3.2 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3.3 结构加固方法
    3.4 既有建筑纠偏加固
    3.5 本章小结
4 三亚顺风宾馆主体结构检测评估鉴定
    4.1 建筑概况
    4.2 结构检测目的和内容
    4.3 混凝土强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4.4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计算结构承载力
    4.5 鉴定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三亚顺风宾馆主体结构加固措施
    5.1 加固思路
    5.2 加固方案
    5.3 基础结构加固部分
    5.4 上部结构加固部分
    5.5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加固效果验算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FRP在剪力墙构件中的应用研究
        1.3.1 FRP加固剪力墙构件的研究现状
        1.3.2 FRP增强剪力墙构件的研究现状
    1.4 CFRP网格筋在其他新建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研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3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2.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2.3.2 钢筋材性试验
        2.3.3 CFRP网格筋单肢单轴受拉材性试验
    2.4 测试内容与测点位置
        2.4.1 测试内容
        2.4.2 测点位置
    2.5 试验装置与加载制度
        2.5.1 试验装置
        2.5.2 加载制度
    2.6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2.6.1 SS-1
        2.6.2 CSC-1
        2.6.3 CSC-2
        2.6.4 CSC-3
        2.6.5 SCS-1
        2.6.6 CCC-1
    2.7 试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2.7.1 滞回特性及特征点
        2.7.2 刚度及延性
        2.7.3 强度退化
        2.7.4 耗能能力
        2.7.5 残余变形
        2.7.6 筋材应变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计算
    3.1 概述
    3.2 基本假定
    3.3 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3.4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值及承载力计算
    3.5 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常用的剪力墙宏观分析模型
        4.2.1 三垂直杆单元模型(TVLEM)
        4.2.2 多垂直杆单元模型(MTVLEM)
        4.2.3 考虑弯剪耦合的多垂直杆单元模型(SFI-MTVLEM)
        4.2.4 分层壳单元模型
    4.3 基于MTVLEM的 CFRP网格筋剪力墙分析模型
        4.3.1 材料的本构模型
        4.3.2 分析模型的建立
        4.3.3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4.3.4 有限元参数分析及理论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检测鉴定及加固研究现状
        1.2.1 结构检测鉴定研究现状
        1.2.2 结构加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
    2.1 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
        2.1.1 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分类
        2.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选择
    2.2 混凝土检测
        2.2.1 检测混凝土强度
        2.2.2 检测混凝土缺陷
        2.2.3 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
    2.3 钢筋检测
        2.3.1 检测钢筋锈蚀程度
        2.3.2 检测钢筋力学性能
        2.3.3 检测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2.4 检测混凝土结构裂缝
    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鉴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研究
    3.1 结构维修加固的目的、特点与原则
        3.1.1 结构维修加固的目的、特点
        3.1.2 结构维修加固的原则
    3.2 结构维修加固工作程序
    3.3 结构维修加固的基本原理
        3.3.1 维修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共同工作问题
        3.3.2 计算分析的基本假定
    3.4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3.4.1 外包钢加固法
        3.4.2 加大截面法
        3.4.3 外部粘钢加固法
        3.4.4 混凝土置换加固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高层结构改造项目工程检测
    4.1 工程概况
    4.2 检测与鉴定的目的、范围及内容
        4.2.1 鉴定目的、范围
        4.2.2 检测评定的主要依据
        4.2.3 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4.2.4 检测后承载力计算
        4.2.5 钢筋、保护层及裂缝检测
    4.3 检测评定结论及建议
    4.4 检测结论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高层结构验算分析及加固处理
    5.1 结构构件安全性验算分析
        5.1.1 建立模型
        5.1.2 结构计算基本参数及材料强度
        5.1.3 结构回顶支撑架验算
    5.2 结构加固处理方案
        5.2.1 维修加固主要材料及分段返工置换流程
        5.2.2 新旧构件的连接
        5.2.3 置换混凝土、植筋
        5.2.4 临时钢结构卸荷支撑制作、安装、拆除
    5.3 加固后承载力及变形验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6)超长微型桩在高层建筑托换中的受力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托换技术研究现状
        1.2.2 微型钢管桩研究现状
        1.2.3 群桩基础研究现状
        1.2.4 超长桩研究现状
        1.2.5 微型桩二次注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超长微型桩单桩静载试验及数据分析
    2.1 概述
    2.2 试验前期准备与设计
        2.2.1 现场情况
        2.2.2 安放套管
        2.2.3 超长微型桩施工
        2.2.4 传感器的准备与布置
    2.3 试验过程
        2.3.1 试验依据
        2.3.2 试验仪器及安装
        2.3.3 试验数据测试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试验数据处理
        2.4.2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长微型桩群桩试验及数据分析
    3.1 概述
    3.2 试验准备与设计
        3.2.1 现场情况
        3.2.2 超长微型桩群桩参数
        3.2.3 桩头处理
        3.2.4 筏板凿毛与清理
        3.2.5 叠合层钢筋布置
        3.2.6 传感器光缆线保护与规整
        3.2.7 浇筑叠合层
    3.3 试验实施
        3.3.1 试验依据
        3.3.2 试验数据监测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1 群桩沉降
        3.4.2 群桩轴力
        3.4.3 群桩侧摩阻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施工工艺超长微型桩的承载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准备与设计
        4.2.1 超长微型桩二次注浆管安装
        4.2.2 超长微型桩二次压力注浆
        4.2.3 超长微型桩参数
    4.3 试验实施
        4.3.1 试验依据
        4.3.2 试验数据监测
    4.4 单桩静载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4.1 桩顶沉降
        4.4.2 桩身轴力
        4.4.3 桩侧摩阻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加固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
        1.2.1 用途改变
        1.2.2 加装电梯和消防水箱
        1.2.3 结构构件损伤和破坏
        1.2.4 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1.2.5 设计和施工缺陷
        1.2.6 提高建筑物的侧向承载能力
        1.2.7 适用性不满足要求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
        1.3.1 增设新构件加固法
        1.3.2 增大截面加固法
        1.3.3 外包角钢加固法
        1.3.4 粘贴钢板加固法和锚栓钢板加固法
        1.3.5 粘贴FRP加固法
        1.3.6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1.3.7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1.4 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方法介绍
    1.5 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法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方案和施工要点
    2.1 工程概况
    2.2 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方案研究
    2.3 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方案设计
        2.3.1 置换不合格混凝土材料的选取
        2.3.2 无支撑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分段分批方案
        2.3.3 置换施工过程中承载力验算
        2.3.4 辅助支撑设计
        2.3.5 结合面的处理
    2.4 置换加固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
        2.4.1 对每批需置换剪力墙混凝土部分进行标记
        2.4.2 搭建辅助支撑系统
        2.4.3 凿除不合格混凝土
        2.4.4 整理钢筋并进行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
        2.4.5 C45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2.5 置换加固施工监测
    2.6 本章小结
3 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施工阶段仿真计算模型
    3.1 置换施工阶段计算分析的意义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介绍
    3.3 整楼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3.3.1 分段分批置换方案
        3.3.2 单元类型的选择
        3.3.3 荷载的施加及墙段间结合面处理
        3.3.4 结构构件材料及截面特征
        3.3.5 整体模型
    3.4 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施工过程模拟
        3.4.1 midas Gen施工阶段分析的步骤
        3.4.2 定义基本模型
        3.4.3 定义材料时间依存性特性
        3.4.4 定义详细施工阶段
4 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截面应力分析
    4.1 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的应力分析内容
    4.2 置换层两批墙段竖向应力分析
    4.3 置换层两批新混凝土墙段竖向应力差分析
    4.4 无支撑分批置换加固方法的改进
        4.4.1 无支撑分批置换方法改进的原因
        4.4.2 减小两批墙段竖向应力差的研究现状
        4.4.3 无支撑分批置换剪力墙加固法的改进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纠倾加固经典案例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纠倾加固技术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既有建筑倾斜的主要原因及常用纠倾方法
    2.1 建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分析
        2.1.1 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
        2.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2.1.3 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原因
    2.2 常用的纠倾加固方法
        2.2.1 既有建筑迫降技术
        2.2.2 既有建筑顶升技术
        2.2.3 既有建筑综合纠倾技术
    2.3 建筑物常用纠偏方法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顶升纠倾方案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建筑物倾斜情况
    3.3 工程地质概况
        3.3.1 场地地形、地貌
        3.3.2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3.3.3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3.3.4 水文地质条件
    3.4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3.5 地基基础状况分析
        3.5.1 地基条件
        3.5.2 基础形式
        3.5.3 结构条件
        3.5.4 周边环境条件
    3.6 纠偏加固方案的选择
        3.6.1 房屋承载力验算
        3.6.2 纠偏加固方案的确定
    3.7 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
        3.7.1 锚杆静压桩加固基本原理
        3.7.2 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案设计
    3.8 砌体结构托梁顶升法纠偏方案设计
        3.8.1 设计方案构思
        3.8.2 主要技术方案
    3.9 顶升纠偏设计
        3.9.1 托换梁设计
        3.9.2 顶升量的计算
        3.9.3 千斤顶种类和规格的选取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砌体结构托梁顶升纠倾信息化施工
    4.1 顶升纠倾施工过程
        4.1.1 土方开挖
        4.1.2 锚杆静压桩施工
        4.1.3 建筑物加固方案效果
        4.1.4 托换梁施工
        4.1.5 布设千斤顶
        4.1.6 顶升作业
        4.1.7 基础对接
        4.1.8 上部结构加固
    4.2 顶升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4.2.1 实时监测的目的
        4.2.2 实时监测的内容
        4.2.3 沉降观测
        4.2.4 倾斜观测
        4.2.5 裂缝观测
    4.3 顶升纠倾效果分析
        4.3.1 沉降观测情况
        4.3.2 倾斜观测情况
        4.3.3 裂缝观测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及纠倾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复合地基概述
        1.3.2 灰土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3.3 复合模量法计算沉降研究现状
        1.3.4 建筑不均匀沉降研究现状
        1.3.5 大底盘建筑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3.6 纠倾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室内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室内剪切及压缩试验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内容
        2.2.3 试验方案
    2.3 压实填土、灰土的压缩模量及剪切指标分析
        2.3.1 压实填土压缩模量
        2.3.2 压实填土抗剪指标
        2.3.3 压实灰土压缩模量
        2.3.4 压实灰土抗剪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研究
    3.1 FLAC3D软件简介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3.2.1 计算基本假设
        3.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3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参数试算
    3.3 计算结果分析
        3.3.1 倾斜过程填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分析
        3.3.2 倾斜过程填方复合地基受力分析
        3.3.3 大底盘基础变形受力特性分析
    3.4 填方区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3.4.1 填方区地基处理优化方案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4.1 自研设备简介
        4.1.1 反力系统
        4.1.2 加载系统
        4.1.3 量测系统
        4.1.4 设备标定
        4.1.5 荷载与测力环读数换算
        4.1.6 标定结果
        4.1.7 设备可靠性验证
    4.2 静止土压力系数试验
        4.2.1 试验目的及内容
        4.2.2 试验步骤
        4.2.3 试验结果分析
    4.3 三向压缩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内容
        4.3.3 试验方案
        4.3.4 试验结果分析
    4.4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4.4.1 复合模量计算公式修正
        4.4.2 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计算方法
    4.5 计算实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大底盘建筑纠倾加固的应用与评价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地质概况
        5.1.2 地基处理设计概况
        5.1.3 倾斜概况
    5.2 倾斜原因分析
    5.3 纠偏加固方案及施工
        5.3.1 纠偏方案选择
        5.3.2 纠偏施工
        5.3.3 施工监测
    5.4 纠偏加固监测结果分析
        5.4.1 挤密加固阶段监测结果分析
        5.4.2 基础纠偏阶段监测结果分析
        5.4.3 补浆调整阶段监测结果分析
        5.4.4 注浆量及注浆压力对建筑竖向位移的影响
    5.5 纠倾加固效果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深填黄土区既有高层建筑纠倾加固技术分析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纠倾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纠倾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3 纠倾加固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既有建筑纠倾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既有建筑倾斜原因分析
        2.2.1 场地勘察原因
        2.2.2 建筑设计原因
        2.2.3 建筑施工原因
        2.2.4 使用管理及维护原因
        2.2.5 其他原因
    2.3 既有建筑纠倾控制标准
    2.4 既有建筑常用纠倾方法
    2.5 桩周应力解除法纠倾
        2.5.1 桩周应力解除法纠倾原理
        2.5.2 掏土孔理论模型建立
        2.5.3 掏土孔弹性阶段分析
        2.5.4 掏土孔弹塑性阶段分析
        2.5.5 数值模型建立
        2.5.6 模拟结果分析
        2.5.7 算例分析
        2.5.8 桩侧负摩擦力计算
    2.6 截桩迫降法纠倾
        2.6.1 截桩迫降纠倾原理
        2.6.2 截桩量及截桩孔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型钢管桩加固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室内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
        3.2.3 短桩应力-应变关系确定
        3.2.4 短桩试验结果分析
    3.3 现场试验
        3.3.1 试验场地地质条件
        3.3.2 试验方案
        3.3.3 加载方式及装置
    3.4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3.4.1 桩身轴力分析
        3.4.2 桩侧摩阻力分析
        3.4.3 桩顶沉降分析
    3.5 钢管桩有限元模拟
        3.5.1 钢管桩计算模型建立
        3.5.2 钢管桩模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纠倾加固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建筑物倾斜变形状况及原因分析
        4.2.1 建筑物倾斜变形状况
        4.2.2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4.3 纠倾加固方案设计
        4.3.1 纠倾加固总思路
        4.3.2 桩基承载力计算
        4.3.3 掏土孔计算
        4.3.4 截桩量计算
        4.3.5 补桩加固计算
    4.4 监测方案设计
        4.4.1 纠倾监测
        4.4.2 沉降监测
    4.5 纠倾加固施工
        4.5.1 建筑物纠倾
        4.5.2 建筑物加固
        4.5.3 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维修
    4.6 纠倾加固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基金及项目

四、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纠偏加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填黄土场地既有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D]. 凡家恒.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GIS的水府庙流域生物安全格局研究[J]. 许砚梅,刘惊涛. 中外建筑, 2020(12)
  • [3]三亚顺风宾馆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措施研究[D]. 王子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4]配置CFRP网格筋的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研究[D]. 宋新宇. 东南大学, 2020(01)
  • [5]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应用研究[D]. 曲胜涛.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6]超长微型桩在高层建筑托换中的受力机理研究[D]. 唐超.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7]无支撑分批整层置换剪力墙混凝土加固法研究[D]. 王树.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D]. 郭晓军. 东南大学, 2019(05)
  • [9]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及纠倾加固技术研究[D]. 夏树峥. 长安大学, 2019(01)
  • [10]深填黄土区既有高层建筑纠倾加固技术分析与工程应用[D]. 柳勇.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喷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整改加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