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缺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高原缺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一、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敏[1](2021)在《臂旁核在束缚-浸水应激大鼠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大鼠束缚-浸水应激(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RWIS)模型是将大鼠四肢及头部固定于特制的硬板上,然后放入冷水环境中(水温21±1℃)浸水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生理以及心理双重刺激的复合型应激模型。从而引起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恐惧、愤怒、不安等情绪变化,同时伴有胃肠活动加剧、胃黏膜血流量减少以及胃酸分泌量增多等胃肠机能的紊乱,造成机体的胃黏膜损伤。应激性胃溃疡主要是机体受到急性应激而诱发的疾病,敏感焦虑以及情绪波动较强的人容易产生该疾病,因此该模型广泛用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产生机制的研究。长期以来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N)被认为是感觉中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体内平衡和促进机体生存。臂旁核与延髓迷走复合体、下丘脑、丘脑和大脑皮层存在着广泛纤维联系。臂旁核接收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传来的内脏感觉信息,经进一步整合分析,经由丘脑传到大脑皮层皮层。同时,臂旁核可接受来自前脑的信号传入如伤害性刺激信息、内脏信息和冷热温觉信息,与下丘脑的室旁核等存在纤维投射关系,参与了水盐平衡、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和胃肠运动等机能的调控。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束缚-浸水应激条件下,主要是大鼠的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e system,PNS)参与胃机能的调节,室旁核、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视上核等参与束缚-浸水应激致胃机能紊乱过程,但是PBN是否参与RWIS过程,PBN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如何,PBN中哪类神经元在RWIS过程被激活,这些问题尚未见报道。针对以上的疑问,设计实验并得到如下结果:1.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RWIS 0 h)、1h应激组(RWIS 1 h)、3 h应激组(RWIS 3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RWIS不同时段,内侧臂旁核(the medial parabrachial nucleus,MPB)、外侧臂旁核(the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以及KF核(Kolliker-Fuse nucleus)三个区中的神经元激活的特异性标志分子c-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的表达。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 h应激组(RWIS 1 h)和3 h应激组(RWIS 3 h),单位面积内(0.01mm2)PBN的c-Fos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臂旁核外侧核(LPB)的表达最多,且存在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PBN中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RWIS过程。2.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CNO)、空载病毒组(注射AAV-Ca MKIIa-MCS-m Cherry+CNO)、h M4D病毒组(注射AAV-Ca MKIIa-h M4D(Gi)-m Cherry+CNO)。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以及化学遗传学技术,检测臂旁核定位注射h M4D病毒抑制PBN之后,对PBN和脑干NTS内c-Fos和GFAP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的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 M4D病毒组大鼠臂旁核内c-Fos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大鼠胃壁中的Claudin-1、Occludin表达明显升高,胃壁中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PCNA)表达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呈明显降低,表明抑制臂旁核的活性,改善了束缚-浸水应激导致的胃黏膜损伤。3.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组(注射抑制剂L-NAME)。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记分析技术,观察到束缚-浸水应激对PBN内MPB、LPB以及KF三个脑区中的NOS(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有影响,PBN内注射NOS的抑制剂L-NAME对大鼠的胃黏膜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鼠束缚-浸水应激导致PBN内的NOS表达明显增加;和生理盐水组相比,L-NAME给药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咬合蛋白Occludin以及闭合蛋白Claudin-1的表达量增多,胃壁中PCNA表达量降低,结果表明PBN内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过程,L-NAME抑制PBN内NOS的合成改善了束缚-浸水应激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何娟[2](2021)在《中药复方圣愈汤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圣愈汤出自《兰室秘藏·疮疡门》,由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当归、黄芪各五分组成。方中人参、黄芪补气,熟地、当归补血,配合成方,有补气益精养血之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将其录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临床经验表明,圣愈汤具有补气、补血,治疗气虚血亏等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多因素慢性疲劳模型、常压抗缺氧模型、复合因素血虚模型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相关模型的差异性代谢物并构建代谢网络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揭示圣愈汤抗疲劳、抗缺氧、补血的机理,为圣愈汤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一、圣愈汤抗疲劳代谢组学研究为研究圣愈汤对慢性疲劳的治疗效果,建立了大鼠慢性疲劳模型:以基础饮食、慢性束缚、力竭游泳的多因素影响方式造模。对比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体重变化、脏器指数以及悬尾实验数据,通过HPLC-MS建立了血乳酸测定方法,利用仪器自动化分析缩短血乳酸测定时间,为血乳酸定量分析提供快速、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应用GC-MS对正常及疲劳大鼠血清进行分析,共筛选出丙酮酸、乙酰甘氨酸、草酸、甘油等19个差异性代谢物,圣愈汤给药后明显调节了19个紊乱的代谢物水平。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显示与圣愈汤抗疲劳机制相关性较高的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甘油酯代谢、丙酮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利用GC-MS、HPLC-MS对大鼠四周尿样进行分析,共筛选出琥珀酸、苹果酸、乌头酸、马尿酸、苏氨酸等30个差异性代谢物,经圣愈汤干预后显着回调了相关差异性代谢物含量,富集通路结果显示与圣愈汤抗疲劳模型相关的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等。以上结果表明圣愈汤明显延长大鼠游泳时间、减缓体重下降趋势,消除造模过程中乳酸堆积的现象,并通过干预能量和氨基酸代谢达到抗疲劳的效果。二、圣愈汤抗缺氧代谢组学研究为探究圣愈汤抗缺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常压抗缺氧模型,记录常压下小鼠缺氧时存活时间和血常规数据。血样进行衍生化处理后,运用GC-MS分析,多元统计后获取差异性代谢物信息。结果显示圣愈汤可明显延长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和改善血清代谢轮廓,经分析后得到与抗缺氧模型相关的17种差异性代谢物,分别为1-丁醇、甘氨酸、甜菜碱、甲基琥珀酸、γ-氨基丁酸、乳酸、丙酮酸、L-胱氨酸、半乳糖-1-磷酸、赤藓糖醇、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焦谷氨酸、异油酸、蜡酸、胆固醇;通过富集代谢通路和构建代谢网络图,发现共有5条代谢通路与圣愈汤抗缺氧机制相关,分别为:丙酮酸代谢、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糖酵解或糖异生。圣愈汤各给药组干预后明显上调缺氧小鼠中乳酸、丙酮酸等物质水平,并下调甘氨酸水平,显示圣愈汤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能量代谢产生抗缺氧效果。三、圣愈汤治疗血虚代谢组学研究本实验利用环磷酰胺、乙酰苯肼联用建立小鼠血虚动物模型,对小鼠体重、血常规数据以及胸腺、脾脏器指数进行分析,血常规中红细胞指标升高,表明圣愈汤可以恢复外周血细胞数目,具有一定的补血功效。采用GC-MS分析小鼠血清,获得与血虚模型相关的16种差异性代谢物,比较不同剂量圣愈汤对小鼠血清中差异性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显示圣愈汤能显着调节16种差异性代谢物水平。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圣愈汤干预机制相关的途径主要涉及丙酮酸代谢、甘油酯代谢等,推测圣愈汤可能干预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而产生治疗效果。综上,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差异性代谢物的寻找以及代谢通路的富集,结果表明圣愈汤的抗疲劳、抗缺氧、治疗血虚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从而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抗缺氧能力和产生补血效果。本研究对圣愈汤治疗疾病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圣愈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徐彤[3](2020)在《高原低氧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益生菌干预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我国高原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是重要战略要地,其低压低氧的环境因素会对机体的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产生显着影响。肠道菌群是指生存在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群体,与宿主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机体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随着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有密切的联系,益生菌作为一种可以在肠道中定植的活体微生物,适量补充对健康有益。研究发现益生菌干预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认知功能下降。低氧暴露造成认知功能的损伤与肠道菌群变化有什么关系?益生菌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干预手段对低氧诱导认知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具体机制是什么?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为深刻认识膳食营养调控高原特殊环境诱导认知损伤的菌群-肠-脑轴新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研发增强高原作业人群认知功能营养制剂与功能食品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首先探讨了低氧状态下青年军人认知损伤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然后观察了乳杆菌LP45与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对低压低氧致小鼠认知能力降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索。方法:1.高原与平原人群现场调研:北京地区和西藏自治区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的官兵为研究对象,应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BCAT)软件对他们知觉速度、心算效率、空间表象效率、工作记忆和记忆再认五个方面的认知域进行测试;采集各组军人代表性粪样并利用16Sr 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平原及高原不同海拔驻守官兵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2.模拟高原低氧暴露小鼠干预实验:60只6周龄C57/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模型组(Hypoxia)、低氧乳杆菌干预组(HL)、低氧双歧杆菌干预组(HT)和低氧联合干预组(HLT)五组,每组12只动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LP45、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以及两种菌混合液,后四组小鼠每天置于低压氧舱中模拟海拔6000米低压低氧暴露。持续30天后,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验,依次为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跳台实验;尔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色氨酸(Trp)和内毒素(ET)含量,Luminex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采用16Sr 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皮质和肠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3.粪菌移植实验:将36只6周龄C57/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移植组(CFMT)、低氧移植组(HFMT)和益生菌移植组(PFMT),每组12只小鼠。先用混合抗生素联合灌胃处理3周后各组分别移植Control组、Hypoxia组和HLT组粪便,进行4周粪菌移植,结束后立即对每组动物进行旷场实验、跳台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行为学实验完成后,采集血清、海马、前额皮质、肠组织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ZO-1、Occludin、CLDN1等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高原与平原人群现场试验:BCAT测验中平原和高原不同海拔军人的知觉速度、工作记忆、记忆再认三项得分和BCAT测验总分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且各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16Sr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随着海拔上升,各组军人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显着差异(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着下降(p<0.05),拟杆菌门成为优势菌群,肠道有益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比例下降(p<0.05)。2.模拟高原低氧暴露小鼠干预实验:(1)与对照组比较,低氧暴露小鼠在旷场实验显示自发活力降低(p<0.05),跳台实验显示存在学习记忆损伤(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新物体探索能力降低(p<0.05);海马与肠组织结构损伤;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p<0.05),结构发生显着改变;血清IL-1β、IL-6和ET含量升高,而IL-10、GABA、5-HT和Trp含量降低;海马、皮质和肠组织BDNF、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下调,HIF-1α蛋白表达上调。(2)三组益生菌干预小鼠相较于Hypoxia组小鼠,认知能力提高;组织结构损伤有一定缓解;肠道菌群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降低,乳杆菌属与双歧杆菌属升高;血清IL-10和5-HT含量升高,IL-1β和ET含量降低;皮质中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上调,海马中BDNF、ZO-1、HIF-1α蛋白表达上调,肠道中BDNF、ZO-1蛋白表达上调。3.粪菌移植实验:(1)与移植了正常菌群的小鼠比较,移植低氧组菌群小鼠旷场实验中移动距离与穿越格数下降(p<0.05),跳台实验中潜伏期延长(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5),新物体实验中新物体的接触次数减少(p<0.05);海马、皮质中BDNF、ZO-1、Occludin、CLDN1蛋白表达均下调,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DN1蛋白表达均下调。(2)与移植低氧组菌群的小鼠比较,移植复合益生菌干预组菌群小鼠旷场实验中移动距离增多,跳台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减少,新物体接触次数增加;海马、皮质中BDNF、ZO-1、Occludin蛋白表达上调,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1.高原低氧环境导致军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下降;同时显着影响人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使有害菌种比例增加,有益菌减少,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这种影响的程度越明显。2.低压低氧暴露可导致小鼠海马与肠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平衡构成破坏,进而导致小鼠出现自发活力、新物体探索能力与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损伤现象;使用乳杆菌与双歧杆菌单独或联合干预均可逆转低氧所致小鼠菌群的变化,并改善低氧诱导的认知损害;乳杆菌与双歧杆菌干预可能通过菌群-肠-脑轴途径、减缓低氧暴露小鼠的认知损伤。具体机制涉及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血清促炎因子分泌,升高某些神经递质水平以及增强脑部与认知相关神经化学物质表达等。

徐家欢,申慧,李文扬,孟艳玲,王玮[4](2019)在《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组和慢性间歇低氧组,将慢性间歇低氧组大鼠置于低氧舱内,每天8 h,每180秒向舱内交替输送21%氧气(空气)和5%氧气(低氧气体),采用数字测氧仪监测舱内氧气含量,调节气体流量,持续12周。常氧组大鼠置于同样环境下,但给予21%氧气(空气)暴露。分别于气体暴露前、暴露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检测2组大鼠血清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与常氧组比,慢性间歇低氧组大鼠在低氧第4周即出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下降[(732.77±46.99)pg/ml比(893.59±40.00)pg/ml],第8周出现生长抑素水平下降[(30.71±2.27)pg/ml比(44.69±3.36)pg/ml],第12周才出现生长激素水平下降[(1.20±0.29)ng/ml比(2.06±0.1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未进一步下降[4周为(732.77±46.99)pg/ml,8周为(607.64±131.61)pg/m,12周为(730.05±40.63)pg/m,P>0.05],但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从第8周至第12周出现了进一步降低[8周为(30.71±2.27)pg/ml,12周为(24.41±4.06)pg/ml,P<0.05]。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功能,下丘脑激素最先受到影响,后期整个激素轴受累。

谢亚磊[5](2019)在《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对雄性SD大鼠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 低氧应激能够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的适应性变化。研究发现低氧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us-pituitary-thyroid,HPT)轴的激素、神经递质、小分子等含量会发生变化,参与机体对低氧应激的生理调节。已报道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在低氧环境下会发生变化,并通过调节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但目前低氧环境下HPT轴与肠道菌群间的相互作用未见报道,故本文通过构建低压低氧动物模型,探讨低氧对HPT轴与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500米高原环境,构建成年雄性SD大鼠低氧模型,设置1、3、7、14、21和28天低氧组,并设置1天和3天低氧后常氧恢复组。各组均记录大鼠每日体重和摄食。各组样品采集:麻醉后心脏采血、取甲状腺、垂体组织和粪便。ELISA检测血清HPT轴及HPA轴的一系列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甲状腺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垂体及甲状腺中HPT轴激素受体、脱碘酶 2(deiodinase 2,DIO2)和低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16s rDNA测序分析粪便肠道菌群,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3天组大鼠粪便及其血清中代谢产物,将肠道菌群菌属丰度及其代谢产物与HPT轴激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拟海拔5500米低压低氧环境使大鼠体重和摄食显着降低(p<0.001)。1和3天低氧组大鼠血清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显着降低(p<0.05),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显着增加(p<0.05),TSH受体、DIO2和HIF-1α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cacillus)、丁酸球菌属(Butyrici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臭味杆菌属(Odoribacter)和 RC4-4菌属丰度显着增加(p<0.05),普氏菌属(Prevvotella)丰度显着降低(p<0.05),上述变化常氧可恢复,粪便和血清共同代谢物显着降低(p<0.05)。杜松萜烯与RC4-4菌属和TRH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14、21和28天组低氧大鼠甲状腺低活性滤泡显着增加,血清TRH和TSH显着下降(p<0.05),TT4和TT3显着增加(p<0.05)。Parabacteroides、球毛菌属(Sphaerochaet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迷踪菌属(Elusimicrobium)丰度显着增加(p<0.05),Lactobacillus和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显着降低(p<0.05)。Butyricimonas,Elusimicrobium,Sutterella与 TRH,TSH 显着负相关(p<0.05),Prevotella,Bacteroides,Odoribacter,Parabacteroides 分别与 TSH,TT4,TT3,FT4 显着相关(p<0.05),Lactobacillus 与 TRH,TSH,FT4 显着相关(p<0.05),Akkermansia 与 TRH,FT4 显着相关(p<0.05),RC4-4 菌属与 TSH,TT3显着相关(p<0.05)。结论 模拟海拔5500米低压低氧应激使SD大鼠甲状腺功能发生与低氧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且变化程度与低氧应激时间有关。低氧应激显着改变大鼠肠道中菌属结构及部分菌属相对丰度,引起大鼠粪便和血清中部分代谢产物含量显着变化。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HPT轴激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氧环境下大鼠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循环系统影响HPT轴,从而使血清TRH、TSH、TT4、TT3、FT4、FT3的水平发生改变。

李佳,格日力[6](2017)在《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因素及其潜在治疗》文中研究表明高原物种完好适应高原低压、低氧、寒冷极端环境的能量代谢机制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在寒冷的状态下避免低体温损伤研究作为高原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得到关注。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通过寒冷刺激,人或动物的棕色脂肪被激活,并诱导白色脂肪发生"棕色化"反应,从而有效调节体温[1],改善糖脂代谢,保持机体能量平衡。目前国内外已发现很多与白色脂肪棕色化有关的信号通路及多种参与调控棕色化的因素,但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哺乳动物有两种类型的脂肪组织,即白色脂肪组织(WAT)

李翠[7](2017)在《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哈萨克族音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维吾尔族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年龄、胎次、产奶量相仿,饲养管理及健康状况相似的荷斯坦泌乳牛80头,随机分4组,每组20头。三个试验组分别播放音乐,对照组正常饲喂。每隔20天采集一次血样、奶样并测定其日单产奶量。试验一结果显示:哈萨克族音乐可降低奶牛产奶量,整个试验期内极显着提高乳脂肪含量,20天及整个试验期内显着降低体细胞数。维吾尔族音乐40天及整个试验期内奶牛产奶量显着降低,乳成分含量提高,整个试验期内体细胞数极显着降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可降低奶牛产奶量,提高乳成分含量,降低体细胞数。三个试验组之间产奶量均为差异不显着。第20天哈萨克族音乐体细胞数显着低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20天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奶牛体细胞数显着高于维吾尔族音乐。第20天、40天哈萨克族音乐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显着高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试验二结果显示:哈萨克族音乐对奶牛的血液神经递质水平无显着影响。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可提高SS的含量。维吾尔族音乐可提高SS的含量,降低Gly、NPY、SP的含量。三个试验组之间: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降低5-HT的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而言可显着降低NPY的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降低Gly、NPY、SS、5-HT的含量。在血液激素水平方面,维吾尔族音乐可降低ACTH的含量。试验三结果显示:哈萨克族音乐可提高CA的含量,降低SDH的含量,促进乳脂肪的产生。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可提高LDH、CA的含量,降低SDH的含量,促进乳糖及乳脂肪的生成。维吾尔族音乐可提高LDH、CA的含量,降低BHBA的含量,促进乳糖及乳脂肪的生成。三个试验组之间: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提高LDH、GLU的含量,降低BHBA、CA的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而言可提高BHBA、SDH、TG、CA的含量,降低LDH、TC的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提高BHBA、SDH、TG的含量。试验四结果显示:哈萨克族音乐可提高BUN含量,降低CREA含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可提高AST含量。维吾尔族音乐可提高TP、GLB含量。三个试验组之间: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提高CREA、AST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而言AST、CREA含量显着下降。试验五结果显示:哈萨克族音乐可提高SOD、GSH-Px含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可降低GSH-Px含量,提高MDA含量。维吾尔族音乐可降低SOD含量,提高MDA含量。三个试验组之间: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降低SOD、GSH-Px含量,提高MDA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而言可提高SOD、GSH-Px含量。维吾尔族音乐较哈萨克族音乐而言可降低GSH-Px含量,提高MDA含量。

汪冬[8](2016)在《急性缺氧大鼠食欲降低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常出现体重减轻。一些研究认为这与食欲下降有关。进入高原后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可导致劳动能力降低。因此,研究高原环境降低食欲的机制,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进入高原者作业能力的措施有积极意义。摄食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中枢神经系统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结合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通过味觉、嗅觉和视觉等系统获得食物的相关信息,同时产生“饥饿感”,促进机体摄入食物;摄入食物后,消化道在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中会分泌多种激素产生“饱食感”,使机体停止进食。机体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保持相对平衡。下丘脑是调节食欲和体重的关键部位。由于脑对缺氧十分敏感,我们推测,高原缺氧环境有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降低人的食欲。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在下丘脑广泛表达,在调控动物食欲和体重中起重要作用。CB1受体位于突触前膜,与内源性大麻素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去极化,然后通过逆行信使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控制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或单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显示,激活下丘脑CB1受体可增加动物食欲,而阻断CB1受体,可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am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使动物摄食量减少。mTOR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研究表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am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可以感受细胞内能量及底物的变化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一些研究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后动物进食量显着减少。我们推测缺氧有可能直接影响下丘脑神经元中CB1受体的活性或通过mTOR抑制促食性神经元的活性,使动物食欲下降。本研究首先比较平原和模拟高原环境大鼠摄食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了平原和模拟高原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CB1受体和mTOR表达量的变化,以探讨急性缺氧降低大鼠食欲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平原对照组、缺氧1 d组和缺氧7 d组。平原对照组大鼠置平原饲养,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000m的低压舱中饲养。大鼠按照实验动物饲养标准单只分笼独立喂养,自由饮水进食。每天记录平原对照组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同时每天进入模拟海拔5000m的低压舱中记录缺氧1d组和缺氧7d组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平原对照组大鼠于第1天在平原取材,缺氧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中于缺氧第1天、缺氧第7天取材。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蛋白表达变化。再取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和缺氧组。大鼠单只分笼独立喂养,自由饮水进食。两组大鼠先在平原禁食12h后,平原对照组大鼠在平原、缺氧组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中,继续禁食24h,然后给予食物,记录两组大鼠12h内的摄食量。重复上述实验和分组,但大鼠仅自由饮水,不给予饲料24h,平原对照组在平原、急性缺氧组在海拔5000m低压舱中6h后取材,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两组大鼠下丘脑mtor表达变化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活性。取大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组和dmso(dimethylsulphoxide)组,两组大鼠先在平原禁食12h,期间,雷帕霉素组大鼠侧脑室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dmso组注射等量dmso,然后将两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中并给予食物,观察大鼠在缺氧24h的进食量。重复上述实验和分组,但大鼠仅自由饮水,不给予饲料,在海拔5000m低压舱中6h后将两组取材,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大鼠下丘脑mto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活性。结果1.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缺氧1d的摄食量(4.9±0.7g)显着少于平原对照组(15.5±2.7g)。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大鼠摄食量逐日增加,缺氧37d时的摄食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相当。大鼠缺氧后,体重显着减轻;至缺氧第2天体重降至最低;此后大鼠体重呈逐日增加趋势,但始终低于平原对照组。2.westernblot结果显示缺氧1d后,大鼠下丘脑内cb1受体、c-fos表达较平原对照组显着减少。缺氧7d后,大鼠下丘脑cb1受体、c-fos表达较缺氧1d组显着增加,且与平原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缺氧1d组大鼠弓状核(arc)、下丘脑腹外侧区(laterhypothalamicarea,l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hypothalamicnucleus,vmh)cb1受体、c-fos蛋白表达较平原对照组显着降低,缺氧第7天时,上述脑区cb1受体、c-fos蛋白表达恢复至平原对照组水平。3.在模拟海拔5000m缺氧大鼠进食量显着减少的同时,大鼠下丘脑mtor蛋白表达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活性显着增加。脑室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后,缺氧大鼠下丘脑mTOR蛋白表达和下游信号分子活性显着降低,在5000m高原24h大鼠进食量显着增加(雷帕霉素组:24.0±1.6g vs DMSO对照组:6.9±1.7g)。结论1.急性缺氧时,大鼠体重显着减轻,摄食量显着减少。2.急性缺氧时,大鼠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腹外侧区和下丘脑腹内侧核的CB1受体、c-Fos蛋白表达显着降低;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上述脑区CB1受体、c-Fos蛋白表达逐渐恢复,CB1受体、c-Fos蛋白的变化趋势与大鼠摄食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急性缺氧时大鼠摄食量的减少可能与大鼠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腹外侧区和下丘脑腹内侧核的CB1受体、c-Fos蛋白表达减少有关。3.急性缺氧时,大鼠下丘脑中mTOR显着增加;脑室注射雷帕霉素抑制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活性后,缺氧大鼠进食量显着增加,说明急性缺氧大鼠摄食量减少与下丘脑mTOR信号通路有关。

李君玲[9](2016)在《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解剖肝与功能肝两个角度,在器官、蛋白、基因三个层面,对“肝主疏泄”的生物学基础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实验研究分三部分:(一)对慢性应激进行8周的动态观察。采用体重、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小动物肝脏超声、脑静息态BOLD方法(Reho和ALFF),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抑郁状态、肝脏解剖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全脑神经元异常活动脑区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从动态角度观察“肝失疏泄”过程解剖学肝脏及中枢脑区的变化,阐释“肝主疏泄”的生物学内涵。(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筛选慢性应激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采用肝脏超声、脑静息态BOLD(Reho和ALFF)、酶联免疫法、高效液柑、数字化基因表达谱、PCR等方法,根据973课题假说,进行相关肝血流动力学、神经元活动异常脑区、血液相关理化指标(Hcy、Ang-Ⅱ、5-HT、NE、DA、Cort),下丘脑神经递质(NE、DOPAC、DA、5-HIAA、5-HT、HVA)、肝、海马差异基因的检测及分析,从“疏泄不及”的病理模型角度阐释“肝主疏泄”的生物学内涵。(三)观察四逆散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的抗抑郁分子机制,采用与实验二相同的方法对相关血液理化指标(Hcy、Ang-Ⅱ、5-HT、NE、DA、Cort)、下丘脑神经递质(NE、DOPAC、DA、 5-HIAA、5-HT、HVA)、部分肝脏差异基因(Cyp1a1、Cyp1a2、Cyp7b1、Hnf4a、和Hnf4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分子生物学结果与行为学实验进行相关分析,从疏肝效应角度,对“肝主疏泄”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阐释。结果(一)从慢性应激第2周起,CUMS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度以及自主活动度均显着低于正常组,应激8周时,CUMS组大鼠肝静脉管径显着高于正常组,在应激2周、4周、6周时,肝静脉血流流速显着低于正常组,肝静脉血流流量在第6周显着低于正常组。门静脉血流流速在应激4、8周时显着低于正常组,门静脉血流流量在应激第8周时显着低于正常组;应激第2周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小脑后叶Reho增强,应激4周时,海马、嗅皮层、感觉皮层、纹状体Reho增强,应激6周时,海马、背侧丘脑外侧核群Reho减弱,应激8周时,海马、下丘脑乳头区、中脑被盖部、嗅皮层、梨状皮层、脑桥基底部Reho均减弱。在应激第2周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主要表现为嗅球ALFF增强,岛叶皮层、嗅皮层、感觉皮层减弱,应激4周时,呈现海马、视觉皮层ALFF增强状态;应激6周时,运动皮层、感觉皮层ALFF增强,背侧丘脑外侧核群、延髓、中脑被盖部、脑桥基底部、脑桥被盖部ALFF减弱,应激8周时,小脑核、下丘脑视前区、脑桥基底部ALFF减弱。(二)抑郁症肝郁脾虚组大鼠的体重与糖水偏好度、穿格总距离与直立次数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门静脉血流流速、流量均较正常组显着降低;静息态BOLD结果同实验一第8周结果;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5-HT、5-HIAA、DA含量较正常组显着降低;抑郁症肝郁脾虚大鼠血液Hcy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Cor含量显着增加,NE含量显着降低;与正常组相比,肝郁脾虚组模型大鼠肝脏共有46个差异表达基因,海马共有85个差异表达基因,两者KEGG富集通路中最显着的6条通路中均涉及到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分别采用PCR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呈一致性。(三)四逆散可显着改善抑郁症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直立次数,在穿格总距离、糖水偏好度及游泳不动时间仅表现改善趋势;血液理化指标中四逆散与模型组相比,Ang-Ⅱ显着降低,其它无明显差异;四逆散组可显着改善下丘脑5-HT水平,对下丘脑5-HIAA、DA水平有改善趋势;直立次数与下丘脑5-HIAA、5-HT、DA、肝脏Hnf4y基因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穿格总距离、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与5-HIAA呈显着正相关与负相关。结论(一)器官层面:动态观察及病理模型两个角度证明肝疏泄功能涉及肝血流动力学尤其是肝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脑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下丘脑等以及一些非边缘脑区包括小脑、中脑、感觉皮层、视皮层、运动皮层等均存在神经元活异常改变;蛋白层面:病理模型及疏肝方剂反证两个角度共同证明血液Cort、下丘脑5-HT及DA是“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之一;基因层面:“肝失疏泄”时解剖学肝脏、功能学肝脏(海马)均存在CYP450家族的代谢功能障碍。(二)四逆散可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递质及肝脏Hnf4α、Hnf4γ基因水平发挥抗抑郁效应,为现代医学中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肝脏之间的联系做出一些提示。(三)动态观察、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以及疏肝方剂疗效三个角度共同证明解剖学肝脏与功能性肝脏均为中医肝藏象理论的组成部分。

郭文静[10](2016)在《模拟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HPA/HPT轴应激性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及对肺/脑组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动态变化,探讨低氧环境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与高原肺/脑水肿相关性,观察高原环境下大鼠性激素及红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海拔1500m(对照)、3500m、5000m、6000m,各组再分为缺氧12h、24h、48h,每组8只,共12组。对照组置于海拔1500m常规饲养,各缺氧组大鼠分别置于模拟不同海拔低压氧舱内进行饲养,采集血液后处死;分离肺、脑组织,干湿重质量法测定大鼠肺和脑组织含水量。分离睾丸、附睾组织,计算睾丸、附睾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肺和脑组织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雌二醇(E2)及VEGF的含量;RT-PCR法测定肺和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VEGF mRNA;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结果:高原缺氧各组HPA轴分泌的CRH、ACTH、GC激素均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同一时间点与1500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同海拔与0h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增高越明显,其中GC在缺氧24h含量达到峰值,48h开始下降;HPT轴分泌的TSH、T3、T4激素含量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呈现出下降趋势,相反,TRH含量则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升高,与1500m及同海拔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脑组织含水量均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升高,与1500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含水量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附睾指数总体有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缺氧模型组大鼠肺/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随着海拔高度及缺氧暴露时间的延长,水肿加重;血清中VEGF含量及肺/脑组织中HIF-1αmRNA、VEGF mRNA随海拔高度上升均升高,与1500m及同海拔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缺氧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E2含量随海拔高度上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与1500m及同海拔0h相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BC计数、HGB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及各海拔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及缺氧时间的延长,HPA轴功能应激性增强,HPT轴功能受到抑制,提示HPA/HPT轴的应激性调节功能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的内分泌轴在维持生理稳态方面作用明显。(2)高原低氧环境下VEGF浓度及HIF-1αmRNA、VEGF mRNA升高,表明HIF-1α调控的VEGF可能参与了高原肺/脑水肿的发病,为高原肺/脑水肿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高原低氧环境抑制了性腺的功能,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代偿性增多,均说明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产生了剧烈的影响以及机体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发生的代偿性改变。

二、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臂旁核在束缚-浸水应激大鼠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应激与胃黏膜损伤
        1.1 应激
        1.2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与束缚-浸水应激模型
        1.3 c-Fos蛋白与应激
        1.4 应激诱导GFAP的表达
        1.5 胃黏膜损伤与一氧化氮
    2 臂旁核的形态与功能
        2.1 臂旁核的结构组成
        2.2 臂旁核的纤维联系
        2.3 臂旁核的功能
        2.3.1 调控心血管系统
        2.3.2 味觉与摄食的调节
        2.3.3 体温调节
        2.3.4 痛觉调节
        2.3.5 睡眠与觉醒调节
        2.3.6 参与呼吸活动调节
    3 药理遗传学
实验研究一:束缚-浸水应激对大鼠臂旁核内c-Fos蛋白和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以及分析软件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溶剂及试剂配方
        1.4 实验动物及分组
        1.5 RWIS实验模型
    2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方法
        2.1 脑组织的准备
        2.2 脑组织冰冻切片
        2.3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3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3.1 组织蛋白准备
        3.2 蛋白提取
        3.3 蛋白含量测定
        3.4 SDS-PAGE凝胶配制
        3.5 SDS-PAGE凝胶电泳
        3.6 转膜
        3.7 免疫反应
    4 实验结果
        4.1 RWIS不同时段PBN中 c-Fos蛋白的表达
        4.2 RWIS不同时段PBN中 GFAP的表达
        4.3 RWIS不同时段胃肌间神经丛中c-Fos蛋白的表达
        4.4 RWIS不同时段胃肌间神经丛中GFAP的表达
    5 讨论
实验研究二:抑制臂旁核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动物应激模型制备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病毒核团注射
        2.1 PBN微量注射病毒
        2.2 造模与取材
    3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方法
    4 EI评估
    5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PBN注射hM4D病毒后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6.2 PBN注射hM4D病毒后对胃壁中Occludin表达的影响
        6.3 PBN注射hM4D病毒后对胃壁中Claudin表达的影响
        6.4 PBN注射hM4D病毒后对胃壁中PCNA表达的影响
        6.5 PBN注射hM4D病毒后PBN、NTS内 c-Fos蛋白的表达
        6.6 PBN注射hM4D病毒后PBN、NTS内 GFAP的表达
    7 讨论
实验研究三:臂旁核注射L-NAME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核团套管
        1.5 动物应激模型制备
        1.6 主要试剂配制
    2 核团抑制剂注射
        2.1 PBN核团埋管
        2.2 PBN核团注射
        2.3 PBN位点鉴定
        2.4 造模与取材
    3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方法
    4 EI评估
    5 Western bolt实验
    6 实验结果
        6.1 RWIS不同时段PBN中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6.2 RWIS不同时段对胃壁中NOS表达的影响
        6.3 PBN注射L-NAME后对PBN内 NOS表达的影响
        6.4 PBN注射L-NAME后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6.5 PBN注射L-NAME后对胃壁中NOS表达的影响
        6.6 PBN注射L-NAME后对胃壁中Occludin、Claudin、PCNA表达的影响
    7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2)中药复方圣愈汤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慢性疲劳综合征
        1.4.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产生机制
        1.4.3 代谢组学在CFS中的应用
        1.4.4 抗缺氧研究进展
        1.4.5 血虚研究进展
第二章 圣愈汤干预慢性疲劳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实验动物
        2.2.4 药物制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分组、造模及给药
        2.3.2 指标测定
        2.3.3 样品制备
        2.3.4 血常规分析
        2.3.5 GC-MS色谱质谱条件
        2.3.6 HPLC-MS检测CFS大鼠尿液代谢物
        2.3.7 血乳酸HPLC-MS测定方法
        2.3.8 数据处理
        2.3.9 绘制代谢通路
    2.4 实验结果
        2.4.1 行为学测试
        2.4.2 血乳酸分析结果
        2.4.3 GC-MS方法建立及分析结果
        2.4.4 HPLC/MS技术分析CFS大鼠尿液丰度变化
        2.4.5 血清PCA与 PLS-DA分析结果
        2.4.6 尿液PCA与 PLS-DA分析结果
        2.4.7 血液差异性代谢物的获取及其水平变化
        2.4.8 尿液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
        2.4.9 血液代谢网络图绘制
        2.4.10 尿液代谢网络图的绘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圣愈汤抗缺氧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实验动物
        3.2.4 药物及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分组、造模及给药
        3.3.2 血样的制备
        3.3.3 血常规分析
        3.3.4 色谱质谱条件
        3.3.5 数据处理
    3.4 结果
        3.4.1 一般行为观察
        3.4.2 各组小鼠死亡时间
        3.4.3 各组小鼠血常规分析
        3.4.4 小鼠血清代谢谱图分析
        3.4.5 GC-MS分析
        3.4.6 差异性代谢物的寻找
        3.4.7 构建代谢通路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圣愈汤对血虚证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仪器
        4.2.3 实验动物
        4.2.4 药物及制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分组、造模及给药
        4.3.2 血样的制备
        4.3.3 血常规分析
        4.3.4 色谱质谱条件
        4.3.5 数据处理
        4.3.6 代谢标志物寻找及代谢通路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对血虚小鼠的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4.4.2 圣愈汤对血虚小鼠的血常规分析
        4.4.3 GC-MS分析
        4.4.4 差异性代谢物的寻找与代谢通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圣愈汤治疗慢性疲劳的代谢组学研究
        5.1.2 圣愈汤抗缺氧的代谢组学研究
        5.1.3 圣愈汤治疗血虚的代谢组学研究
    5.2 本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高原低氧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益生菌干预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军人认知能力调查与肠道菌群分析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1.2.2 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样本收集情况
        1.3.2 不同海拔地区军人BCAT测验结果
        1.3.3 不同海拔地区军人肠道菌群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LP45和TMC3115干预对低氧暴露小鼠认知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体重变化
        2.3.2 组织病理学变化
        2.3.3 行为学结果
        2.3.4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LP45和TMC3115干预减轻低氧暴露小鼠认知损伤的肠道菌群-肠-脑轴机制探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益生菌干预对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3.3.2 益生菌干预对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血清神经递质与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3.3.3 益生菌干预对低压低氧暴露小鼠海马、皮质与肠组织中BDNF、HIF-1α、ZO-1、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3.3.4 粪菌移植实验各组小鼠行为学结果
        3.3.5 粪菌移植对各组小鼠海马、皮质与肠组织中occludin、ZO-1、CLDN1、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5)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对雄性SD大鼠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低压低氧大鼠建模
        2.2. 组织样品采集
        2.3. 组织石蜡制片及HE染色
        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2.5. 甲状腺、垂体总蛋白及RNA提取
        2.6. 逆转录cDNA合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2.7.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2.8. 肠道菌群DNA提取、测序及分析
        2.9. 血清及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分析
        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
    1.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降低大鼠体重及摄食
    2.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的影响
    3.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HPT轴激素
    4.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HPA轴激素
    5.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甲状腺HIF-1α、TSHR、DIO2表达
    6.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垂体HIF-1α、TRHR、DIO2表达
    7.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改变大鼠肠道菌群
    8. 大鼠血清激素与肠道菌群菌属丰度相关性
    9.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粪便及血清中代谢产物
    10. 大鼠血清激素、肠道菌属与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降低大鼠体重和摄食
    2.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影响大鼠HPT轴
    3. 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改变大鼠肠道菌群部分菌属丰度
    4. 大鼠肠道菌群与血清HPT轴激素相关性
    5. 急性低压低氧改变大鼠粪便及血清中代谢产物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因素及其潜在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棕色化
    1.1 脂肪组织
        1.1.1 白色脂肪组织
        1.1.2 棕色脂肪组织
    1.2 白色脂肪棕色化
2 影响棕色化的因素
    2.1 环境因素
        2.1.1 寒冷
        2.1.2 低氧
    2.2 运动
    2.3 营养素
        2.3.1 辣椒素
        2.3.2 γ-氨基丁酸
        2.3.3 β-氨基异丁酸
    2.4 内源性调控因子
        2.4.1 肌肉素
        2.4.2 鸢尾素
        2.4.3 甲状腺激素
    2.5 微小核糖核酸
3 脂肪组织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4 结语与展望

(7)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音乐及类型
    1.3 音乐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4 音乐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1.5 哈萨克族音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维吾尔族音乐简介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神经递质及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结论
第6章 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免疫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结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急性缺氧大鼠食欲降低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缺氧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急性缺氧时大鼠下丘脑CB1受体表达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急性缺氧对大鼠下丘脑m TOR表达和摄食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原缺氧与能量代谢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医肝藏象理论生物学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1. 中医肝藏象理论的生理学研究
        2. 中医肝藏象理论的病理学研究
        3. 结论
    综述二、抑郁症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2. 抑郁症中医证候研究
    综述三、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1. 四逆散的抗抑郁疗效研究
        2. 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绪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慢性应激对肝、脑影响的动态观察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二、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生物学基础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三、四逆散疏肝效应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
    附录2. 973“肝藏血,主疏泄”生物学内涵假说示意图
    附录3. 超声灰阶图动态观察
    附录4. 静息态BOLD动态观察—Reho
    附录5. 静息态BOLD动态观察—ALFF
    附录6. 肝脏PCR部分验证通路
    附录7. 海马PCR部分验证通路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模拟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HPA/HPT轴应激性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及对肺/脑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立题依据
    1.高原低氧环境下HPA轴应激性变化的研究现状
    2.高原低氧环境下HPT轴应激性变化的研究现状
    3.高原低氧环境下肺/脑水肿的研究现状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高原肺/脑水肿发病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指标的测定
    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HPA轴激素的变化
    2. 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HPT轴激素的变化
    3.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性激素和血液指标的变化
    4.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肺/脑组织的变化
    5.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血清VEGF含量及肺/脑组织中HIF-1αmRNA、VEGFmRNA表达的变化
讨 论
    1.高原低氧环境下HPA轴功能应激性变化的意义
    2.高原低氧环境下HPT轴功能应激性变化的意义
    3.高原低氧环境下HIF-1α 和VEGF表达的变化对大鼠肺/脑组织的影响及意义
    4.高原低氧环境下性激素水平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四、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臂旁核在束缚-浸水应激大鼠中的作用[D]. 李慧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药复方圣愈汤的代谢组学研究[D]. 何娟.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3]高原低氧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益生菌干预及其机制研究[D]. 徐彤.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4]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的影响[J]. 徐家欢,申慧,李文扬,孟艳玲,王玮. 中华内科杂志, 2019(08)
  • [5]模拟海拔5500米环境对雄性SD大鼠HPT轴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 谢亚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5)
  • [6]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因素及其潜在治疗[J]. 李佳,格日力.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17(02)
  • [7]不同类型音乐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李翠.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8]急性缺氧大鼠食欲降低机制的初步研究[D]. 汪冬.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6)
  • [9]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研究[D]. 李君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模拟不同海拔梯度低氧环境下大鼠HPA/HPT轴应激性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及对肺/脑组织的影响[D]. 郭文静.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高原缺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