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65例手术治疗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65例手术治疗体会

一、16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根[1](2021)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消化性溃疡(PU)是人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PU常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还可并发溃疡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有关PU的临床诊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使PU更易得到确诊,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使PU近期疗效良好,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可一定程度减少复发,但并没有彻底改变PU的临床状况,发病率仍高,复发及并发出血和穿孔仍常见。因此,为了更为有效地控制PU,仍有必要深入研究PU在内镜、PPI、Hp时代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此,本研究将对过去8年来PU住院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更为有效地诊治PU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2012年3月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PU患者,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复合性溃疡(CU),伴有或不伴有并发症(溃疡出血、幽门梗阻或溃疡穿孔)。根据入院前后2周内胃镜检查结果或外科手术确定诊断。2、资料收集:从病案室中检索上述期间主要诊断为PU的患者,并收集病历首页的信息。根据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研究对象,调取病历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病因和诱因、并发症、胃镜资料等。所有资料保存到Excel表,并进行数据清洗和编码。3、研究内容:(1)临床特点分析:将PU患者按不同指标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包括人口学特点、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因和诱因、并发症、内镜下溃疡特点、治疗方法。(2)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统计分析PU患者入院时间的分布规律、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多次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3)变化趋势分析:按年度统计PU患者的上述各种临床特点、入院时间、住院天数等,比较年度间差异,观察和分析变化趋势。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组数据是否随机分布采用游程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 22.0软件完成上述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993例PU患者,其中合格的PU患者纳入2266例分析,年龄10~93岁,平均51.6±16.7岁,其中男性1615例,女性651例,胃溃疡689例,十二指肠溃疡1447例,复合性溃疡130例。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2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数量逐渐增多,50~60岁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20岁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迅速增多,而胃溃疡患者在40岁以上才迅速增多,但两者达峰年龄一致;男性多于女性,越年轻男女比例越大(P<0.001);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同,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达峰年龄无差别。2、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上腹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较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更常见,除纳差症状外,其余症状的阳性率均<50%,各症状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间的阳性率多无明显差异;有32.6%的女性患者有节律性上腹痛,且显着多于男性;不同年龄段间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上腹压痛的阳性率为47.5%。3、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74%,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低10%(P<0.001),随年龄增加Hp阳性率递减(P<0.05),男女之间感染率无显着差异;GU患者的A、B型血阳性率分别为28.9%及26.0%,显着高于DU(P<0.001),DU患者O型血阳性率为43.4%,显着多于GU(P<0.001);服用NSAIDs是中老年患者的重要诱发因素,女性比例多于男性,而饮酒是中青年患者的重要诱因,男性比例多于女性。4、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溃疡并发症:61.1%的患者因溃疡并发症而入院,以溃疡并发出血最多(占比45.8%),其次为穿孔(占比10.7%),DU所致并发症占比为71%;青年更易发生溃疡出血和穿孔,男性尤然(P<0.001);溃疡穿孔患者Hp阳性率最高(81.8%)(P<0.05);AB型血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3%,并发出血的发生率为54.3%,均高于其他血型(P<0.001);服用NSAIDs者相较于其他诱因更易发生并发症。5、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内镜下溃疡特点:内镜下溃疡部位以十二指肠和胃窦最常见(占77.7%),主要呈类圆形(68.1%),以长径1cm以下为主(71.3%);胃底较易出现不规则溃疡,贲门较易出现线性和环状溃疡,十二指肠较易出现霜斑溃疡,胃体溃疡平均长径及面积分别为10.65±6.7mm、50.0(21.0,120.0)mm2,均大于其他部位溃疡(P<0.001);中老年胃溃疡多见,中青年十二指肠溃疡多见(P<0.001);中青年溃疡面积小于中老年(P<0.05);女性溃疡小于男性(P<0.001);Hp感染和血型与溃疡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关系;长径在0.6~1.0cm的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58.1%,显着高于其他组,长径在1.6~2.0cm的溃疡穿孔的发生率最高。6、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85.7%),中老年人尤然;内镜下止血治疗为4.3%,老年患者多于其他年龄组(P<0.001);溃疡穿孔绝大多数为外科修补,极少行胃大部切除术(P<0.001);内镜下和外科治疗男性多于女性(P<0.001)。7、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入院高峰为冬春季(3月最高),夏季为低谷(8月份最低);不同月份和季节的入院例数在GU、DU和CU间、不同年龄段间和男女性间均无差异;溃疡出血夏季低于其他季节(P<0.05),溃疡穿孔和幽门梗阻以春季最多见;夏季单纯药物治疗最常用,内镜下止血秋冬季多于其他季节(P<0.001);春季开腹修补溃疡多于腹腔镜下修补。8、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年龄、某些临床表现(非节律性上腹痛、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压痛)、溃疡大小、并发症的有无与住院时间显着相关(P<0.05);胃溃疡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0.001)。9、消化性溃疡多次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患者多次住院主要与年龄大、出现并发症相关,与本研究调查的其他各项因素多无相关性。10、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冬季病例增长明显(P<0.001);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各年度间无差异;无节律性上腹痛、纳差、嗳气、上腹压痛的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01);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1);A、B型血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01);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者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1);胃体、胃角、胃窦溃疡均呈上升趋势,十二指肠溃疡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复合性溃疡近期似大幅上升(P<0.001);<20mm溃疡呈“双峰型”上升,而>20mm溃疡先升后降;非典型溃疡(线性、霜斑、环状溃疡)呈上升趋势(P<0.001),而典型溃疡(类圆形、不规则形)变化不明显;有复合并发症的溃疡患者呈加速上升趋势,幽门梗阻呈上升趋势,溃疡出血有轻微上升趋势,而溃疡穿孔呈下降趋势(P<0.001);住院天数1周以内者呈增多趋势,1~2周者呈双峰型增多趋势,而2周以上者呈先升后降趋势;多次住院患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并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结论:1、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溃疡亚型占比差异明显,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具有较明显的人口学特征,40~60岁患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2、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与年龄、性别相关,就单个症状而言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没有症状,女性患者节律性上腹痛多于男性,不同年龄段间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约半数患者有上腹压痛,尤其是胃溃疡患者和中青年患者。3、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发病及并发症发生与幽门螺杆菌、血型、服用NSAIDs和饮酒相关,胃溃疡的Hp较十二指肠溃疡低10%,随年龄增加Hp阳性率递减,A、B型血者GU多于DU,O型血者则DU多于GU;服用NSAIDs是中老年患者的重要诱发因素,女性尤然,而饮酒是中青年患者的重要诱因,男性尤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因溃疡并发症而入院,以溃疡并发出血最多,主要由十二指肠溃疡所致,青年男性更易发生溃疡出血和穿孔,发生并发症者Hp感染率更高、AB型血占比更高、服用NSAIDs者更多。4、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内镜下溃疡的部位、形状、大小与年龄、性别和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关系,中老年胃溃疡多见,中青年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中青年溃疡面积小于中老年,女性溃疡小于男性,溃疡出血多见于1cm以内溃疡,溃疡穿孔多见于1~2cm溃疡。5、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少数出血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穿孔患者一般行外科修补,极少行胃大部切除术,内镜下和外科治疗男性多于女性。6、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入院高峰为冬春季(3月最高),夏季为低谷(8月份最低),溃疡出血夏季低于其他季节,溃疡穿孔和幽门梗阻以春季最多见,内镜下止血秋冬季多于其他季节,春季开腹修补溃疡多于腹腔镜下修补。7、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年龄大、有某些临床表现(非节律性上腹痛、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压痛)、溃疡大、发生并发症的住院时间更长,胃溃疡住院时间长于十二指肠溃疡。多次住院主要与年龄大、出现并发症相关。8、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病例增长明显,幽门螺杆菌阴性、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者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胃溃疡均呈上升趋势,十二指肠溃疡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2cm以下溃疡呈“双峰型”上升,而大溃疡先升后降;非典型溃疡(线性、霜斑、环状溃疡)呈上升趋势;复合性并发症的溃疡患者呈加速上升趋势,幽门梗阻呈上升趋势,溃疡出血有轻微上升趋势,而溃疡穿孔呈下降趋势;住院天数1周以内者呈增多趋势;多次住院患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

余桂华[2](2020)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的治疗》文中认为总结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的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收治的1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修补。10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保守治疗成功率达80%(8/10)。患者每日最高引流量230~350 m L,平均(286±40.5)m L/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 d,平均(3.6±0.8)d;住院时间21~36 d,平均(28.4±4.4)d;术后随访6~12月,平均(9.5±1.6)个月,10例均无穿孔复发表现。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大部分患者能够通过积极保守治疗治愈。

刘勇[3](2020)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技术运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中的效果情况。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胃穿孔修补术患者50例作为对象,其中22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消化性溃疡修补术(观察组),28例患者行双孔腹腔镜消化性溃疡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以及使用镇痛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7.5±18.4)min、(59.3±11.5)h、(7.2±1.3)d,对照组分别为(72.3±11.9)min、(48.4±9.2)h、(6.3±1.2)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6.518、3.385、2.357,P=0.002、0.000、0.003),观察组患者镇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0.00%、4.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4.397、3.674,P=0.003、0.000、0.045)。结论单孔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李艳乐[4](2020)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分析、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分析背景与目的目前,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目前依赖于病理学确诊,但既往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国内相关大样本研究极少,有关该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数据欠缺,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单中心相对较大样本的研究来探索消化道异位胰腺的相关临床特点。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 2011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收治的209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病理明确诊断,收集的资料包括有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的部位组成、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治疗方式及结局随访等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者百分数表示,呈偏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采用中位数(全距)的方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 SPSS 19.0(SPSS Inc.,Chicago,IL,USA)软件。结果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209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中,男性为106例(50.72%),女性为103例(49.28%),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03:1;年龄为40(6-77)岁。常见的症状有腹痛(41例,19.62%)、腹胀(43例,20.57%)、纳差(16例,7.66%)等,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30例,14.35%)。209例病例确诊的消化道异位胰腺病例中,有1例(0.48%)位于食管,159例(76.08%)位于胃部,13例(6.22%)位于十二指肠,24例(11.48%)位于空肠,12例(5.74%)位于回肠。159例胃部异位胰腺患者中,位于胃窦者128例(80.50%),胃体15例(9.43%),胃角6例(3.77%),胃底10例(6.29%)。普通内镜检查中:158例隆起性病变中,仅45例(26.95%)可在病变顶端见脐样凹陷或病变开口,病灶表面多光滑,色泽同正常粘膜,仅8例(4.79%)病变表面可见充血、水肿,3例(1.80%)病变表面可见溃疡形成,5例(2.99%)病变表面略粗糙。超声内镜显示:病变多起源于粘膜下层(85例,62.96%)和固有肌层(35例,25.93%),以低回声(77例,57.04%)和中等回声(51例,37.78%)多见。病灶边界多清楚(130例,96.3%),仅5例(3.7%)边界欠清。172例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中,153例行内镜下治疗。小肠异位胰腺患者共36例,分别为男19例,女17例,男:女=1.12:1,年龄45岁(25-72岁),其中空肠24例,回肠12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1.消化道异位胰腺好发于胃、十二指肠、小肠,胃部以胃窦大弯多见;异位胰腺无明显特征性内镜表现,顶端有脐样凹陷患者比例低;2.超声内镜示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多起源于粘膜下层,混合回声多见;3.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可行内镜下治疗,小肠病变多行外科手术切除。第二部分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背景与目的消化道异位胰腺最常见于胃部,虽内镜下可见病变顶端有脐样凹陷,但仅少部分患者可观察到此特征,与胃间质瘤鉴别困难。而胃间质瘤亦是常见的一种胃粘膜下肿物,因具有潜在恶性,需要尽早诊断并给予治疗,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既往文献报道为小样本研究,所得结论并不可靠。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较大样本对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相关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两者的差别,从而为临床中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 2011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胃异位胰腺患者和248例胃间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两者的临床表现、所在部位、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治疗方式及结局随访等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分类变量以n(%)表示,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SPSS Inc.,Chicago,IL,USA)软件。P<0.05 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临床症状均不特异,常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差等不适,无症状者亦不少见。两组患者的病变均表现为粘膜下隆起,并可发生于胃的各个位置,但胃异位胰腺多发生于胃窦,而胃间质瘤多发生于胃体和胃底(P均<0.05);胃异位胰腺表面可见脐样凹陷或粘膜光滑,而胃间质瘤病变表面多粘膜光滑或糜烂(P均<0.05)。共130例胃异位胰腺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225例胃间质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结果显示,胃异位胰腺主要来源于胃粘膜下层(85例,65.38%),其次为粘膜层和固有肌层;胃间质瘤主要来源于固有肌层(175例,77.78%)(P<0.05)。胃异位胰腺生长方式以肌壁内为主(102例,78.46%),而胃间质瘤以肌壁内、腔内和腔外为主(P<0.05)。胃异位胰腺的长径/短径比值高于胃间质瘤(1.86±0.24 vs 1.12±0.18,P<0.05)。胃异位胰腺以内镜下治疗为主(147例,94.23%),而胃间质瘤以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为主(P<0.05)。结论1.胃异位胰腺和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胃异位胰腺多位于胃窦,胃间质瘤多位于胃体、胃底;2.胃异位胰腺多为肌壁内生长模式、混合低回声,多起源于粘膜下层;胃间质瘤多为腔内生长模式、均匀低回声,多起源于粘膜肌层及固有肌层;超声内镜下测量的胃异位胰腺长径/短径比值多高于胃间质瘤;3.胃异位胰腺以内镜下治疗为主,而胃间质瘤以外科手术和内镜下治疗为主。第三部分 空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例特点及病理与CT表现相关性分析背景与目的异位胰腺术前诊断存在困难,但其放射学和内镜下表现特点可有助于诊断。钡剂造影检查显示为中央凹陷的圆形缺损,但发生比例较低;增强CT并无明确诊断价值,仅显示肠壁或粘膜层增厚。尤其是空肠异位胰腺的诊断更为困难,小肠镜检查在临床并未普及,因此该病的诊断仍需要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空肠异位胰腺病例特点,以及病理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空肠异位胰腺提供理论支持。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20例空肠异位胰腺的患者资料。收集和分析了其临床特点、病理诊断、CT表现等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分类变量计算相关分类的比例,分析比例时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 SPSS19.0(SPSS Inc.,Chicago,IL,USA)。P<0.05提示数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例空肠异位胰腺患者中,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并发现相应的占位性病变,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和黑便等,其中有6例患者无症状。空肠异位胰腺多位于空肠近段(15例,75%),直径为2.32±0.63cm(0.8cm-3.5cm),常见的形状为圆形(8例,40%)。多数病灶边界清楚(18例,90%),病灶本身呈小叶状(17例,85%),生长方式各异。仅在5例病变中观察到导管样结构,本研究中的病变表面未见凹陷性表现。空肠异位胰腺的强化模式,与正常位置胰腺相比,在动脉期有13例(65%)患者出现相同强化,在门脉期多数患者出现明显强化(8例,40%)或相同强化(8例,40%)。与空肠相比,多数病变在动脉期(16例,80%)和门脉期(18例,90%)均出现明显强化。空肠异位胰腺患者病变肉眼和镜下特点有:多呈淡黄色,有或无白色病灶,可见多个小叶,未见出血或囊性病灶,15例(75%)患者出现了异位胰腺和空肠之间的微导管相通。微观组成,其中导管优势者5例(25%),腺泡优势者15例(75%)。与正常胰腺强化模式相同或明显强化或强化均匀,病变多以腺泡为主;若表现为弱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则病变多以导管为主。结论1.空肠近端异位胰腺直径多<3cm,呈卵圆形或扁平状,CT上可见多个小叶状结构;2.空肠异位胰腺生长方式不尽相同,病变导管结构少见;3.CT强化模式与正常胰腺类似,但与病变的结构组成有关。

张玉虎[5](2018)在《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包括胃管引流、禁饮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腹腔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观察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闭孔达标平均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结果:10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治疗期间有7例(7.00%)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腹腔脓肿4例,腹膜后血肿1例及胸腔积液2例;患者在接受适当的处理后于18 d内全部康复,同时均恢复正常饮食;100例患者穿孔闭合平均时间为(3.08±1.87)d,平均住院时间为(7.24±3.47)d,平均住院花费(8 071.69±1 024.57)元,近期内进行随访均未发生再穿孔现象。结论:在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严谨且合理的保守治疗,可为穿孔的自我修复提供良好环境,临床疗效显着,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刘世呈,吴淼,罗坤[6](2018)在《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42.25±5.48)min和(63.29±7.51)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5±0.4)d和(3.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8)d和(3.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1.4)d和(8.0±1.3)d。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并发症,实验组中发现2例麻痹性肠梗阻,对照组中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腹腔脓肿,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孟玉[7](2018)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着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波[8](2016)在《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16例,好转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适当的手术治疗,并对其行胃肠减压、止痛、抗生素等辅助治疗,多数患者可成功治愈且预后良好。

何雯[9](2015)在《优质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患者21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胃肠减压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记录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并统计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12.42±1.02)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7.73±1.11)分,满意度评分为(94.52±1.07)分,住院时间为(13.23±0.72)d,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9.42±1.04)分,抑郁评分为(32.52±1.13)分,体质量为(74.45±2.26)kg,血清白蛋白为(41.68±2.48)g/L,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29%,总并发症率为10.48%,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显着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有效率,减少并发症。

刘玉玲[10](2015)在《为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探讨】目的 :分析为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16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1.2 消化性溃疡的诊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2.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入选过程
        2.2.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人口学分析结果
        2.2.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
        2.2.4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因及诱因分析结果
        2.2.5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分析结果
        2.2.6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胃镜下溃疡特征分析结果
        2.2.7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人口学特点
        2.3.2 临床表现特点
        2.3.3 病因和诱因特点
        2.3.4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并发症特点
        2.3.5 内镜下溃疡特点
        2.3.6 治疗方法特点
第3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3.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统计结果
        3.2.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统计结果
        3.2.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次数统计结果
    3.3 讨论
        3.3.1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特点
        3.3.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特点
        3.3.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次数特点
第4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变化趋势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1 病例来源
        4.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4.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4.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4.2 结果
        4.2.1 病例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2 人口学特点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3 溃疡症状和体征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4 溃疡病因和诱因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5 胃镜下溃疡外观特点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6 溃疡并发症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7 患者住院天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8 患者住院次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消化性溃疡复发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2 保守治疗
        1.2.3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讨论

(3)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估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情况
    2.2 两组镇痛剂使用、切口感染、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4)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分析、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病例特点
    1 引言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胃异位胰腺与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1 引言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空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例特点及病理与CT表现相关性分析
    1 引言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异位胰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胃管引流
        1.2.2 保守治疗具体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6)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的方法
    1.4 疗效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为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2 术后护理
        1.2.3 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四、16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D]. 黄根. 南昌大学, 2021(01)
  • [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的治疗[J]. 余桂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0(10)
  • [3]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J]. 刘勇. 中外医疗, 2020(15)
  • [4]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分析、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D]. 李艳乐. 郑州大学, 2020(02)
  • [5]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分析[J]. 张玉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7)
  • [6]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 刘世呈,吴淼,罗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03)
  • [7]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J]. 孟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01)
  • [8]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体会[J]. 刘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3)
  • [9]优质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中的疗效分析[J]. 何雯. 中国现代医生, 2015(31)
  • [10]为行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 刘玉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5(09)

标签:;  ;  ;  ;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65例手术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