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一、红外线探测技术在防灭火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军,李帅,蔡国斌,李睿涵,金彦[1](2021)在《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及声学法煤温感知新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精准判定采空区等地下隐蔽火区高温点的位置和范围,综述现有采空区煤自燃温度探测技术,重点总结和分析红外探测法、分布式光纤测温法、指标气体探测法、热电偶测温技术以及同位素测氡法等煤层测温手段的研究进展与技术瓶颈,着重研究声学法测温的技术原理及实现方式;结合分层建模和插值建模的优点,探讨声学测温技术在采空区松散煤体煤温反演探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受限于煤层赋存及开采方式等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准确反演和精确定位采空区等隐蔽火源高温点和位置的探测方法和装备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声学法探测松散煤体自燃温度的基本原理、传播衰减规律、温度场重构模型及其关键特征参量需进一步准确获取;综合考量声学测温技术原理和实现过程,该技术适用于采空区松散煤体自燃火区的环境特征,有望成为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精准探测发展前景良好的探测方法。

张恒[2](2021)在《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攸关公共利益,对生态资源保护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威胁,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快速应对。河北省地处京畿重地,区位特殊,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其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安全责任重大,有必要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重新审视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实践,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这对更加有效预防和处置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2001-2018年森林火灾呈现出空间分布上南少北多、时间分布上集中于3、4月份、人为火源为主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工作逐步发展,2011年后有了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森林火灾防治新体制运行不畅、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森林火灾防治新体制磨合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森林火灾风险管理基础仍然不牢、专业队伍发展多方受限、森林防火规划落地落实不力。基于对河北省森林火灾特点及防治工作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认为做好新体制下的森林火灾防治工作,就必须加强森林火灾防治一体化建设,完善森林火灾风险识别与预警-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的工作链条,更加注重森林火灾风险管理,抓好火灾源头治理,开展好火灾预防,大力加强森林火灾专业队伍建设,落实森林防火规划,加强火灾防治基础建设,全方位提升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能力,更加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赵宇,郭志国,刘祖文,王蓉,周令剑[3](2020)在《我国硫化矿石自燃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为了给我国金属矿山硫化矿石自燃灾害防治技术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硫化矿石自燃行为特征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硫化矿石自燃机制、预测预报技术、综合治理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金属矿山自燃灾害现状和冶金工业发展形势,指出了硫化矿石自燃演化机制、准确探测火源位置、监测与预警技术、防灭火技术与装备和提高防控效能等关键技术问题仍是未来重点研发方向;硫化矿石自燃灾害防治技术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对于保障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寻洋[4](2019)在《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煤炭矿井进入到了深部开采,厚煤层发生的分岔现象较为普遍。如果采空区下夹矸厚度较小,当夹矸经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后,该煤层夹矸和下部煤层将会受到损坏,造成下部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比较艰难,所以巷道的合理布置与支护技术是目前南屯煤矿遇到的新技术难题,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对夹矸层组分及微观结构特征、采空区底板受力及破坏特征、不同夹矸厚度下3上煤层开采造成的底板破坏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并对3下煤层夹矸顶板及煤层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2)根据采动影响区煤岩的变形破坏特征,通过对不同夹矸厚度的巷道顶板载荷与受力分析,进而确定了巷道的支护原则。(3)通过3 上煤层采空区残余煤柱集中支承压力对巷道布置的影响、有利3上煤层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巷道布置和根据顶板岩性等情况的巷道布置三个方面来确定采空区薄夹矸下的回采巷道布置。(4)结合南屯煤矿的实际情况,把薄夹矸的厚度分为了三类,探究这三类厚度的支护方案如下:厚度3m以下薄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采用锚棚或无腿棚支护,厚度3-5m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锚网刚化或锚索桁架支护,厚度大于5m夹矸下回采巷道宜采用锚杆-锚索耦合支护。

贾化成[5](2013)在《九道岭煤矿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用采空区场流方法即自燃三带理论的数值模拟,研究深井采空区易自燃煤层合理注氮量确定的防灭火问题。运用采空区数值模拟计算专门的程序软件G3为计算分析平台,在具体工作面及煤层条件下,分别从工作面风量、注氮量等因素的变化对采空区自然氧化带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各因素与氧化带宽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得到煤层耗氧速度,随氧浓度的变化呈递减反比例函数关系。在理论上,随漏风量的增大,自然氧化带也变宽;随注氮量的增大,氧化带宽度变窄。数值模拟所得出的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相符。可以得出工作面风量、注氮量与氧化带宽度的关系曲线。根据风量改变值确定合理的注氮量参数,或者根据氧化带宽度确定合理的推进度。保证氧化带遗煤始终保持在最短自然发火期之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九道岭煤矿-825综放工作面现场工程实例,对工作面风量、工作面通风阻力进行测定,通过采空区埋束管的方法得到采空区组分气体浓度和温度场,确定采空区易自燃的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合理的注氮量、在通风量改变的情况下注氮量和推进度的改变值。这项研究,为易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安全开采,以及在开采设计中合理确定工作面长度提供了一种辅助分析手段,有利于在最经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和从根本上预防采空区遗煤的自燃。

吴博,巩振荣[6](2012)在《横河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横河煤矿的实际情况,依据煤炭自然发火机理,总结了该矿井的自燃发火规律,对不同区域煤层自燃发火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进行防治,保证矿井无自燃隐患。

陈晓坤[7](2012)在《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煤炭自燃火灾十分严重,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煤自燃早期的监测、识别与预警,对煤自燃火灾的预防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型煤自然发火模拟实验,分析了气体指标与煤温的对应关系,确定了煤自燃程度量化识别指标,采用多源信息融合与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了煤自燃预警模型,研究了煤自燃多元化特征信息的监测方法和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并开发出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系统。采用装煤量15t的特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模拟了煤从常温至燃点的自然发火全过程,总结分析了气体指标参数与煤温的对应关系,确定了煤自燃程度量化识别指标,建立了煤自燃火灾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基于实验数据与现场观测结果,采用模糊聚类与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建立了煤自燃预警模型。针对煤自燃易发的采空区,研究了束管监测系统和无线组网温度监测系统相结合的煤自燃监测方法,基于煤自然发火中心热量传递模型和气体渗流模型,确定出采空区煤自燃特征参数监测点布置的关键参数,优化了测点布置方案;提出了通过融合来自不同监测系统、不同监测地点的温度、气体等多元化煤自燃特征信息来,判定煤自燃程度、确定发火位置的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研发出基于矿井安全监控、束管监测和无线自组网温度监测集成的多源信息融合煤自燃火灾预警系统,实现了煤自燃火灾的全面监测、识别与早期预警;结合试验矿井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完成集成通讯网络构建与系统软硬件的安装;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各类监测数据采集、通讯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关键功能和技术指标能满足煤自燃早期识别与预警的需要。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与相应系统的开发对煤自燃火灾监测预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王长安[8](2011)在《松散煤体温度变化规律的热红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煤层自燃火灾多发生于地下深处,人员无法靠近,加上火源的隐蔽性,使得自燃火源位置的精确探测成为防灭火的关键,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近年来由于红外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红外技术探测煤层隐蔽火源位置已成为一个热点,通过红外技术定性和定量研究松散煤体升温过程中红外辐射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掌握松散煤体内部热量传递规律,对于利用红外成像技术探测井下煤层自燃隐蔽火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搭建松散煤体升温实验台,分别采用恒温线热源和400℃恒温点热源进行实验研究,利用武汉高德红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hermoProTMTP8红外热像仪摄取升温过程中松散煤体表面红外辐射特征图,通过红外图像处理软件,针对两种不同形状的热源(线性热源、点热源)以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即点热源以400℃恒定加热,线热源分别以100℃、150℃、200℃、250℃、350℃和400℃加热,对煤体表面红外热像与辐射温度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热源形状时松散煤体表面红外热像与辐射温度特征的整个变化过程,分析红外热图像能大致判断出热源的位置及形状,结合松散煤体内部温度数据,得出实验过程中煤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及热源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对应关系。

侯欣然,王福生,王玉玲[9](2011)在《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技术,其中预测技术包括煤的自燃危险性预测、煤的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煤层自燃发火期预测等技术;预报技术包括气体分析法、测温法、气味分析法等技术;煤自燃防治措施主要有灌浆技术、阻化剂技术、惰化技术等。

闫凯[10](2010)在《煤矿周边小窑自燃火区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煤炭自燃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煤矿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小煤窑采用房柱式或以掘代采的开采方式,回采率低、遗煤多,巷道相互沟通、地表塌陷严重,长期漏风供氧而产生了多处大面积的煤层自燃火区,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据统计,由于小窑开采造成的矿井火灾占自燃火灾的95%以上。要保证大矿的安全生产,解决周边小窑煤层自燃火灾危害就成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周边小窑自燃火区的特点,提出了以火区信息检测技术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方案。通过对煤炭自燃机理和影响煤炭自燃发火因素的研究,得出小窑煤层自燃火区具有地质和开采资料缺乏,开采范围不明,火区位置、范围、发展趋势难以确定,漏风通道复杂导致的灭火周期长,难度大,易复燃的特点。在对火区钻孔灌浆过程中采用了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先进的钻孔信息检测技术和气体信息检测技术及装备,适时监测钻孔施工效果,并及时调整灌注浆参数;采用变比例的动态混合浆液,对火区钻孔进行充填封堵并加固,改变了传统单一黄泥灌浆封堵效果差的状况;应用了粉煤灰,既处理了废料,又有利于环保,为绿色施工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实践表明采用以火区信息检测为主的防灭火技术成功治理了小窑自燃火区,彻底消除火区对王庄煤矿的影响,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节约了大量的防灭火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研究成果还可在国内外自燃火区严重的类似矿区进行推广应用。

二、红外线探测技术在防灭火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外线探测技术在防灭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及声学法煤温感知新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温探测感知技术现状
    1.1 红外探测技术
    1.2 光纤测温技术
    1.3 指标气体测温技术
    1.4 热电偶测温技术
    1.5 同位素测氡法
2 声学法测温技术现状
    2.1 声学测温原理
    2.2 声学测温模拟方法
        1)最小二乘法
        2)SVD算法
        3)迭代法
    2.3 声波测煤温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声学测温技术应用
        2)声学法煤层测温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3 结论

(2)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可能的创新之处
        2.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森林火灾防治管理的研究进展
        2.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森林火灾
        2.火源
        3.森林火灾防治
        4.公共危机
    (二)理论基础
        1.危机管理4R理论
        2.风险社会理论
二、河北省森林火灾特点及防治现状
    (一)河北省森林火险状况
        1.研究区概况
        2.河北省防火区划
    (二)河北省2001-2018 年森林火灾特点分析
        1.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及火源特征
        2.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特征
        3.森林火灾的月际变化特征
        4.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实行森林防火责任制
        2.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
        3.推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
        4.重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建设
三、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存在问题
    (一)森林火灾防治效率不高
    (二)森林火灾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火源种类复杂人为火源问题突出
    (四)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水平低
    (五)森林火灾防治基础设施差距较大
四、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森林火灾防治体制不完善
    (二)森林火灾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森林火灾火源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四)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发展受限
    (五)森林防火规划落实层层弱化
五、加强河北省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工作对策
    (一)实行森林火灾防治一体化建设
        1.推动森林防火办公室实体化运行
        2.加快政府部门森林火灾防治绩效改革
    (二)完善森林火灾防治体系
        1.森林火灾防治增加风险识别与预警环节
        2.构建新的森林火灾防治工作体系
    (三)注重森林火灾风险管理
        1.加强风险调查评估
        2.完善森林火灾监测体系
        3.加强森林火灾风险预警
    (四)加强森林火灾源头治理
        1.强化对公众森林火灾安全的宣传教育
        2.从严管控森林火灾源头
    (五)提升森林火灾应急救援专业能力
        1.实行专业队伍分级管理
        2.提升扑大火能力
        3.提高火灾扑救指挥水平
    (六)提高森林火灾防治基础建设水平
        1.落实森林防火专项规划
        2.升级专业扑火装备设施
        3.大力发展航空消防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硫化矿石自燃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矿石堆自燃机制研究
    1.1 物理学机制
    1.2 化学热力学机制
    1.3 电化学机制
    1.4 微生物氧化机制
2 硫化矿石自燃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2.1 硫化矿石自燃的倾向性评价法
    2.2 突变级数法在自燃火灾中的应用
    2.3 红外线探测技术在自燃火灾中的应用
3 硫化矿石自燃火灾综合治理技术
    3.1 强化矿场的监控设置
    3.2 减少矿堆与空气的接触时间
    3.3 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
    3.4 隔绝灭火
4 硫化矿石自燃灾害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1)硫化矿石自燃演化机制。
    (2)监测与预警技术。
    (3)防灭火技术与装备。
5 结 语

(4)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采空区夹矸组分与微观结构以及破坏规律
    2.1 夹矸层组分与微观结构特征
    2.2 采空区底板受力及破坏特征
    2.3 3_下煤层夹矸顶板及煤层力学性能测试
    2.4 3_上开采对夹矸的破坏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夹矸厚度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不同夹矸厚度巷道顶板载荷与受力分析
    3.3 巷道支护原则
    3.4 本章小结
4 薄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
    4.1 引言
    4.2 3_上煤层采空区残余煤柱集中支承压力对巷道布置的影响
    4.3 有利于预防3上煤层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巷道布置
    4.4 从顶板岩性等情况确定的巷道布置
    4.5 本章小结
5 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应用
    5.1 夹矸顶板厚度小于3M的回采巷道支护方式
    5.2 采空区下3m?5m夹矸实体煤回采巷道护顶支护方案
    5.3 采空区夹矸厚度大于5m时的支护方案
    5.4 现场应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九道岭煤矿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先进性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基础性研究现状
        1.3.2 煤炭自燃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
2 煤的氧化特性及自然发火期的实验研究
    2.1 九道岭-825工作面煤样氧化特性实验研究
    2.2 耗氧速度和CO生成比率的确定
        2.2.1 煤样的封闭耗氧实验
        2.2.2 CO生成比率的确定
    2.3 自然发火期测定实验
        2.3.1 煤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2.3.2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测定装置研制
        2.3.3 自然升温实验与结果
        2.3.4 九道岭矿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分析
3 采空区场流安全理论
    3.1 现代通风安全理论
    3.2 采空区场流安全理论内容
    3.3 采空区的自燃“三带”理论划分方法
    3.4 采空区遗煤自燃的研究
    3.5 G3程序的介绍
4 现场采空区测试及埋管检测
    4.1 九道岭煤矿概况
        4.1.1 九道岭煤矿及工作面概况
        4.1.2 九道岭煤矿采空区自燃灾害概况
    4.2 -825综放工作面边界条件的确定和漏风量的测定
        4.2.1 工作面风量的观测
        4.2.2 工作面两端压差的观测
        4.2.3 工作面向采空区总漏风量的观测
    4.3 -825采空区埋束管观测方法检测气体成分
        4.3.1 埋管观测的目的
        4.3.2 束管套管的保护与穿设
        4.3.3 采空区内部气体成分埋管观测取样
    4.4 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的测定
    4.5 采空区各组分气体测定结果分析
        4.5.1 -825采空区气体浓度观测结果
        4.5.2 对于-825采空区各分组气体观测结果的描述
5 注氮数值模拟分析
    5.1 采空区遗煤自燃数值模型的建立
        5.1.1 理论计算模型研究概述
        5.1.2 采空区场流渗流和自燃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5.1.3 采空区自燃数学模型的求解原理
    5.2 -825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研究
        5.2.1 采空区自燃“三带”理论原理
        5.2.2 -825采空区安全合理推进度的分析
        5.2.3 -825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的判定
    5.3 -825采空区注氮问题的研究
        5.3.1 采空区注氮管路的布置
        5.3.2 -825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数值模拟分析
        5.3.3 注氮实际输出流量
        5.3.4 注氮参数及流量的确定
    5.4 工作面风量变化对自燃带的影响
    5.5 注氮气流量的变化对自燃的影响
    5.6 -825采空区氧化带与风量关系的仿真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横河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煤层自燃发火机理及危害防治
    1.1 煤层自燃发火机理
    1.2 煤层自燃的危害及防治
2 横河煤矿生产状况及自燃发火情况
3 煤层自燃发火规律
4 自燃因素分析
    4.1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因素分析
    4.2 两道两线自燃因素分析
    4.3 季节性自燃因素分析
    4.4 倾斜巷道的自燃的影响因素分析
5 自燃发火的防治措施
    5.1 采煤工作面两道两线的自燃防治措施
        5.1.1 采空区两道构筑防火墙垛并注浆
        5.1.2 回撤期间停采线喷洒阻化剂及压注阻化溶液
        5.1.3 开采线停采线注浆充填
        5.1.4 端头充填胶体材料
        5.1.5 双墙水泥浆夹心密闭封闭采空区
        5.1.6 沿空掘进必须及时对采空侧进行封堵
    5.2 采空区自燃防治措施
        5.2.1 喷洒或汽雾阻化剂
        5.2.2 煤层超前注水风流净化
        5.2.3 采煤工作面实施下行通风
    5.3 煤柱巷顶自燃防治措施
6 建议
    6.1 推广红外线探测技术
    6.2 推行注氮系统应用

(7)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预测研究
        1.2.2 煤自燃监测技术
        1.2.3 煤自燃预报判别方法研究
        1.2.4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5 技术路线
2 煤自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2.1 煤自然发火模拟实验测试
        2.1.1 实验条件
        2.1.2 实验装置
        2.1.3 同忻煤矿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试条件与结果
    2.2 煤自燃特征温度与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分析
        2.2.1 煤自然发火升温过程分析
        2.2.2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产生规律分析
    2.3 煤自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2.4 煤自然发火过程的关键参数分析
        2.4.1 耗氧速度
        2.4.2 放热强度
        2.4.3 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矿井采空区煤自燃监测方法及技术研究
    3.1 煤自燃特征信息监测方法分析
    3.2 采空区无线自组网温度监测系统研究
        3.2.1 采空区无线自组网温度监测预警系统结构
        3.2.2 采空区温度场无线自组网监控系统功能
        3.2.3 系统软硬件设计
        3.2.4 系统关键技术及组网模式
        3.2.5 系统可靠性
        3.2.6 性能试验测试
    3.3 采空区煤自燃特征信息监测点布置参数研究
        3.3.1 采空区气体监测点布置关键参数
        3.3.2 采空区温度监测点布置关键参数
    3.4 本章小结
4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研究
    4.1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的方式
    4.2 煤自燃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机制研究
    4.3 多源信息融合的算法
    4.4 煤自燃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模型研究
        4.4.1 模糊聚类与模式识别煤自燃火灾预警模型
        4.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自燃火灾预警模型
        4.4.3 代数算法神经网络煤自燃火灾预警模型
        4.4.4 三种预警模型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5.1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软件开发
        5.1.1 系统功能设计
        5.1.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5.1.3 预警软件的功能实现
    5.2 系统构成及通讯网络设计
        5.2.1 系统组成结构设计
        5.2.2 系统通讯网络设计
    5.3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系统在同忻矿的应用
        5.3.1 应用矿井概况
        5.3.2 系统安装布置方案
        5.3.3 系统安装与调试
        5.3.4 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监测预警系统试运行及结果分析
        5.3.5 系统应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松散煤体温度变化规律的热红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状况
        1.3.1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概况
        1.3.2 红外热像仪的特点和应用
        1.3.3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和热传导理论
    2.1 红外辐射测温的基本理论
    2.2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
        2.2.1 红外光谱简介
        2.2.2 大气屏障与大气窗口
    2.3 红外成像仪
        2.3.1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
        2.3.2 红外热像仪的主要性能参数
        2.3.3 使用红外热像仪时的注意事项
    2.4 松散煤体热传导理论
3 松散煤体的红外辐射实验设计
    3.1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
        3.1.1 实验原理
        3.1.2 影响红外辐射的外界环境因素
        3.1.3 仪器设备及其作用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条件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设计
    3.3 实验过程
        3.3.1 400℃点加热实验的过程
        3.3.2 400℃线加热实验的过程
4 松散煤体点热源温度场实验研究
    4.1 点热源松散煤体表面红外图像变化特征
    4.2 点加热红外辐射温度特征
        4.2.1 纵向温度分布
        4.2.2 轴向温度分布
        4.2.3 L_1、L_2 上的温度分布比较
    4.3 松散煤体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4.4 松散煤体内部温度变化规律
        4.4.1 松散煤体内部温度变化曲线拟合
    4.5 本章小结
5 松散煤体表面温度与热源温度对应关系
    5.1 松散煤体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
    5.2 松散煤体内部温度分析
    5.3 线加热实验红外辐射温度特征
    5.4 松散煤体表面温度与热源温度的对应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技术
    (一) 预测技术。
        1、煤的自燃危险性预测。
        2、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3、煤层自然发火期预测。
    (二) 预报技术。
        1、气体分析法。
        2、测温法。
        3、气味分析法。
二、煤炭自燃火灾防治措施
    (一) 灌浆技术。
    (二) 阻化剂技术。
    (三) 惰化技术。
    (四) 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
    (五) 凝胶技术。
    (六) 堵漏风防灭火技术。
    (七) 均压防灭火技术。
三、结语

(10)煤矿周边小窑自燃火区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探测隐蔽火源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2.2 灭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炭自燃机理及小窑自燃火区的特点
    2.1 煤炭自燃火灾
    2.2 煤炭自燃机理
    2.3 影响煤炭自燃发火的因素
    2.4 小窑自燃火区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区信息检测技术
    3.1 火区气体信息检测
        3.1.1 指标气体的优选
        3.1.2 指标气体的使用
        3.1.3 指标气体的分类
        3.1.4 气相色谱仪
    3.2 火区温度检测技术
        3.2.1 火区信息检测的方法
        3.2.2 HYW-1 测温仪钻孔测温仪
第四章 火区信息检测技术在王庄矿小窑自燃火区的应用
    4.1 钻孔的布置
    4.2 注浆工艺
        4.2.1 注浆材料选择
        4.2.2 注浆站及设备
        4.2.3 注浆施工工艺
    4.3 火区信息检测技术的应用
        4.3.1 钻孔温度检测设备钻孔温度检测技术
        4.3.2 钻孔气体采样技术
    4.4 注浆灭火中井下气体的变化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红外线探测技术在防灭火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及声学法煤温感知新技术探讨[J]. 郭军,李帅,蔡国斌,李睿涵,金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06)
  • [2]河北省森林火灾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恒.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我国硫化矿石自燃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赵宇,郭志国,刘祖文,王蓉,周令剑. 现代矿业, 2020(07)
  • [4]采空区及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D]. 寻洋.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九道岭煤矿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D]. 贾化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3)
  • [6]横河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 吴博,巩振荣. 煤矿现代化, 2012(05)
  • [7]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D]. 陈晓坤.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1)
  • [8]松散煤体温度变化规律的热红外实验研究[D]. 王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9]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J]. 侯欣然,王福生,王玉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2)
  • [10]煤矿周边小窑自燃火区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闫凯.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标签:;  ;  

红外探测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