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谈谈寻求类的最佳价值

让我们谈谈寻求类的最佳价值

一、再谈巧求一类最值(论文文献综述)

张菁璐[1](2012)在《基于ACT-R理论的高三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CT-R(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Rational)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从简单的认知活动出发去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过程,而且立足于数学这样的特殊领域来研究学习的规律,从而形成与许多数学学科相关的教学观点.尤其是对数学技能获得的实证研究结果与我国的许多双基教学的经验不谋而合。高三复习教学主要围绕双基训练和问题解决展开,ACT-R理论在这方面的研究对高三教学实践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ACT-R理论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该理论在数学学习上的一些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高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最后根据该理论对数学样例教学给出了建议,结合近年来数学样例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知识分类的角度对高三复习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研究。

邵剑波[2](2002)在《再谈巧求一类最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朋举,郑良[3](2019)在《有序建构数学思维,提升高三解题效能》文中研究指明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课型,其首要任务应该是教学生学会如何解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表明,有序建构数学思维是学会解题的关键.有序建构数学思维就是用一定的方法、顺序与步骤,对已有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建构数学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会

张昊苏[4](2019)在《乾嘉文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运用罗宗强先生开创的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对“乾嘉文学思想”展开专门研究,希望对乾嘉文学思潮、士人心态乃至时代风貌有所发明。本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主要包括:对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综述与反思,特别注意探讨在乾嘉文学思想研究中运用这一角度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在方法上对罗宗强范式的改良。对乾嘉文学思想研究情况的综述。本论文研究的范围、框架、思路。第一章,简要概括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思想学术史、文学活动等内容。本章勾勒的简要框架,是此下数章专题性论述的基本依据。第二章,主要探讨政治力量与文学思想的关系。乾嘉时代,特别是乾隆朝,以“稽古右文”为世所艳称,文化贡献不可抹杀;但社会也处在文字狱和“官学”的阴影之下,帝王专制对学术、思想、文学、心态均有压抑,使士人闭口钳舌。然而,即使是体制内的知识人、甚至是在官方性的写作中,也时刻(隐约)透露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感。不遇之士则“变音”尤甚。第三章,主要讨论乾嘉考据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区别于文人、学人合一的倾向,乾嘉以“朴学”为“主流”,考据学者对辞章多有贬斥。这一学术倾向投射到文学领域,则引起了学、文的分离,使创作倾向、批评理论均有相应的演化。这个时期大盛的义理考据辞章之讨论,代表了朴学家与理学家、辞章家的区隔,隐然成为数十年后文史哲“学术现代化”分科的理论资源。第四章,主要讨论追求个性解放与艺术精致的文学思想倾向。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家,都必有其创作的追求。乾嘉时代固然有讲求规范的创作理论,但文人所接受的主流思潮则是发扬性灵,彰显才情。更具体地说,这些观念直接地接续了晚明的传统,包括士人(主要是江南)的生活方式、文学创作心态和思想观念等,均成为晚明的延续,并在某些问题上走的更远。第五章,主要讨论叙事文学展现的文学思想命题。乾嘉时期同时是叙事文学的高峰,“六大名着”独占其二,其他小说也各有优长。故这里单独立章,探讨叙事文学在乾嘉时期对文学思想的特殊贡献。创作中出现的“自传性”现象、文体兼容的“集大成”现象及文言叙事文学的文体新变,均证明这一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思想上的特殊性。

王凯博[5](2018)在《出土文献资料疑义探研》文中研究表明出土文献字词考释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这既是出土资料研究的本身课题,又是相关学科利用出土材料开展深入研究的外在要求。字词考释如有歧误,不能爲相关学科研究提供成熟的文本依据,出土资料的重大价值就难以充分体现,所以出土资料疑难字词考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前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出土资料研究中字形、语音通假与用字习惯、词义三大方面问题。第一章对字形问题分类例举,着重探讨形体释读与辞例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示据後世文字释读古文字时应提高警惕。第二章对出土文献中一形表示多词、一词用多形表示的复杂字词关系及疑难、特殊的语音通假关系分别例举,新考订了同声、异声通假共20组。第三章以词义研究爲重,是本论文颇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先探讨了出土文献注释歧误现象,对一些特殊词义作分类例举,关注新词义与语源义的考证,提示了简帛文献语词考证与中古汉语的密切关联,最後新考证、辨析了10则疑难词义。其後三章关注出土文献研究中除形、音、义外的其他方面问题。第四章对出土资料异文、对读研究分类说明,同时提示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阐述了作者对四组异文的不同解释。第五章涉及出土文献的校勘与语法、虚词问题,主要举误字、衍文方面的例子以说明校勘对出土文本研究的重要性,出土文献研究中语法、虚词往往不被重视,举典型例证以说明语法、虚词知识的学习、运用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提示注重“比较互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这是考证出土资料疑难语词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六章以典型例子的类举爲主,不过也有一些是作者自己的发明,比如将“兴”读爲“孕”,对“濩(护)”具有御止义的解释等。

罗应春[6](2018)在《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它为研究变量与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高中新课程的微积分内容在要求和处理上有很大变化,高中生对微积分的学习处于起始入门阶段,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高考考察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从微积分所处的地位和学习难度来看对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L市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深入调查分析:学生对微积分学习体会、对微积分学习的掌握程度、对微积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调查客观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L市高中生在微积分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第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信心不足,自主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欠缺;第二,函数等相关基础知识较差,知识产生负迁移,运算的能力和思维水平低,元认知能力不足;第三,概念不清楚,没有形成良好认知结构,主要通过做题来理解和熟悉相关知识,导致事倍功半;第四,学校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佳,考核方式不科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提出微积分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的策略。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注重微积分的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用导数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运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策略:探索合理的教学编排;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概念教学;制定循序渐进的考核方式;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构建和谐的学习气氛。L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市情,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自己的特点,当地的教育处于改革和进步的关键时期,希望本研究对能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师生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

张帆[7](2016)在《《<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着录笔记小说集解》文中研究表明《<清史稿·艺文志>补编》为近人武作成独力完成之作,对《清史稿·艺文志》进行了大量增补,共增补四部书一万零四百三十八种,其中子部小说类包括笔记、章回演义、弹词三属,共二百五十七部,而笔记小说之属包括《梦园丛说》、《奁史》、《瓮牖馀谈》、《遁窟谰言》等五十二部,多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传奇、志怪及佚事杂俎等。据目前资料看来,这五十二部小说除《聊斋志异》得到充分研究之外,馀皆鲜有提及。《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影响极为深远,大批作者争相追随仿作,事实上,这五十二部小说中,即有不少是《聊斋志异》的仿作。这些书中亦不乏诸如《瓮牖馀谈》《重订西青散记》《谐铎》《京尘杂录》《耳食录》《梦厂杂着》《兰苕馆外史》等优秀之作,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由于资料的缺乏,关于这五十二部文言小说尚有不少存疑之处,比如《琐蛣杂记》与《六合内外琐言》的关系尚未明确等。因此,对于这52部小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很有必要。本文以上述五十二部作品为单位,以《<清史稿·艺文志>》着录顺序为次序,力求全面系统收集作家生平行迹、作品成书过程、历代官私书目以及历代文献中相关的着录、序跋、版本考订、作品内容等资料。每部作品资料后附按语,对所收材料进行校勘比误,并对作者生平行迹、主要着作及其版本、作品内容、版本流传等作简要述评,以表达整理者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李乐[8](2013)在《GeoGebra在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考数学命题中对动态几何的日益关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日益密切,同时为了克服传统的数学教学“费时多、效率低、课堂呆板”等诸多弊端,各种功能日益强大的数学教学软件层出不穷,GeoGebra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研究利用GeoGebra软件自身的优势,通过实验的方法将GeoGebra运用于教学中,看其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动态几何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研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某一私立学校九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两个平行班级的对比研究,验证GeoGebra教学的有效性。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是证实了将GeoGebra这一动态教学软件运用于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态几何学习成绩,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经过一学期的不同学习之后,学习成绩表现出显着差异,而且实验班学生在课堂表现上以及师生互动方面都要更加活跃于对照班。

宋宝莹[9](2012)在《图论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图论问题最早起源于18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工具的产生,图论又与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学等相联系,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作为竞赛数学中组合部分的一个分支,在解决问题方面,如果从图论的观点出发,往往给我们提供一个处理问题的角度.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内外有关图论的赛题,探究了“图论与竞赛数学组合问题”的联系,搭建起图论研究与竞赛数学研究的桥梁.

朱恒杰[10](2010)在《再谈“一类矩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初等解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简要回顾《美国数学月刊》2004年1月问题11057的研究及进展,指出其"对偶"问题结论存在的缺失,并加以更正和完善;同时,对其提出的"类比"问题给出了存在性证明,并且对结论是否存在具体表达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再谈巧求一类最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巧求一类最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CT-R理论的高三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来源
    1.3 课题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A C T -R 理论文献综述
    2.1 A CT - R 理论概述
        2.1.1 两类知识及其获得与迁移
        2.1.1.1 陈述性知识
        2.1.1.2 程序性知识
        2.1.1.3 目标层级
        2.1.2 激活过程
        2.1.3 策略选择
        2.1.4 小结
    2.2 A CT - R 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2.2.1 从 AC T -R 理论看数学知识分类
        2.2.2 从 AC T -R 理论看数学概念理解
        2.2.3 从 AC T -R 理论看数学技能形成
        2.2.4 从 AC T -R 理论看数学问题解决
        2.2.5 从 AC T -R 看变式训练
        2.2.6 A CT - R 对数学教学的建议
    2.3 与 AC T - R 相关的其他学习理论
        2.3.1 A CT - R 对“例中学”的解释
        2.3.2 样例学习的几种教学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 A C T- R 理论的高三教学策略分析
    3.1 教学现状回顾
    3.2 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3 从 AC T - R 理论分析教学中的产生的问题
        3.3.1 学生在知识梳理上做的很好却不会解题的原因
        3.3.2 关于练习的作用
        3.3.3 练习产生中的问题
        3.3.4 A C T -R 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诊断
    3.4 小结
第4章 高三复习教学设计
    4.1 复习设计原则
        4.1.1 样例的设计原则
        4.1.2 示例演练设计原则
    4.2 高三复习讲义设计
        4.2.1 复习讲义的设计
        4.2.2 陈述性知识复习设计
        4.2.3 程序性知识复习设计
        4.2.3.1 自动化程序性知识复习设计
        4.2.3.2 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复习设计
        4.2.4 讲义的整合
    4.3 小结
第5章 教学实践研究
    5.1 调查研究
        5.1.0 实验目的
        5.1.1 被试
        5.1.2 研究材料
        5.1.3 方法与程序
        5.1.4 结果与分析
        5.1.4.1 问卷调查结果
        5.1.4.2 座谈结果整理
        5.1.4.3 分析
        5.1.5 结论和改进
        5.1.6 设计改进后的实践检验设计
    5.2 实验
        5.2.1 实验目的
        5.2.2 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方法和程序
        5.2.5 计分
        5.2.6 实验数据处理
        5.2.7 结果与分析
        5.2.8 结论
    5.3 实验
        5.3.1 实验目的
        5.3.2 被试
        5.3.3 实验材料
        5.3.4 方法与程序
        5.3.5 评分
        5.3.6 实验数据处理
        5.3.7 结果与分析
        5.3.8 小结
    5.4 实践研究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乾嘉文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文学思想史研究综述
        二、何为“文学”?何为“文学思想”?——立足于清代文学的考察
        三、何以“文学思想史”?
    中:乾嘉文学思想研究综述
        一、乾嘉文学与文学思想史料略述
        二、乾嘉时期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综述
    下:范围、框架、思路
        一、关于“乾嘉”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思路
第一章 乾嘉文学思想展开的背景
    第一节 乾嘉历史与文化政策
    第二节 乾嘉时期的思想史、学术史概况
    第三节 乾嘉文学概述(上):流派概述(附理论批评)
    第四节 乾嘉文学概述(下):历时性考察
第二章 政治压抑下的文学主潮
    第一节 御制文学、科举制度、台阁文艺
    第二节 官方修书与文体正变
    第三节 盛世中的变音
第三章 朴学背景下的创作转向
    第一节 “学人”与“文人”、“考据”与“辞章”之争
    第二节 从推重学养到逞才炫博
第四章 个性解放与艺术的精致
    第一节 晚明的潜流
    第二节 两种精致化追求的离合
    第三节 女性观念与女性文学的变化
第五章 叙事文学中的文学思想新貌
    第一节 自寓、自况向自传性的进发
    第二节 集大成与雅文学化
    第三节 文言叙事文学的体制创新
结语:何以乾嘉?
参考文献

(5)出土文献资料疑义探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三 本文的主要创获
壹 字形方面问题
    一 字形问题类举
        (一) 不识字形,或本可识而误释
        (二) 字形漫漶、残损
        (三) 形体相似而误释
        (四) 字形本身写法变异
    二 字形、辞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一) 释读) 字
        (二) 形近字、同形字辨析
        (三) 释读残文
        (四) 释读省文
    三 据後世字形释读古文字多误
贰 字词关系、通假习惯
    一 复杂的字词关系
        (一) 一字可表示多词
        (二) 一词可用多字表示
    二 疑难通假关系的考证
        (一) 出土文献中首见、罕见,不易辨识
        (二) 语音关系较远,不易确认
        (三) 一形两用,通假关系难辨
    三 特殊的语音通转现象
        (一) 幽、觉与微、物、文韵部通转
        (二) 蒸、侵与真、文韵部通转
叁 词义问题
    一 出土文献词语解释的歧误现象
        (一) 据字面以常义训解,而不顾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二) 不明通假关系、用字习惯,找不出所表示之词
        (三) 以今律古,不注意词义的时代性
        (四) 偷换概念,语句串讲时意义与实际词义不合
    二 出土文献中的几类特殊词义
        (一) 词义以往仅见字书,後来出土文献中出现用例
        (二) 文献实际使用中的生僻义
        (三) 方言词语
    三 出土文献中新词义的考证
    四 出土文献词义的词源解释
    五 与中古汉语的结合:以“倚”、“行”等爲例
肆 异文、对读
    一 出土文献异文解释
        (一) 考释字形
        (二) 沟通语音
        (三) 同义换读
    二 出土文献对读研究
        (一) 与传世文献的对读
        (二) 与出土资料的对读
    三 异文、对读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毋以误字爲据立说
        (二) 毋将义近换用解释爲语音通假关系
        (三) 趋同、立异
        (四) 注意利用间接材料
伍 校勘、虚词、语法
    一 校勘
        (一) 误字
        (二) 衍文
    二 虚词
    三 语法
主要参考文献

(6)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核心名词鉴定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2.2 国外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
    2.3 国内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的研究
        2.3.1 对高中生微积分学习情况的研究
        2.3.2 对高中阶段微积分教学内容的研究
        2.3.3 高中微积分教学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的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3.3.3 文献资料法
        3.3.4 案例研究法
    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3.4.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
        3.4.3 学生能力测试卷的设计
        3.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4.5 学生访谈的题纲设计
    3.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3.5.1 数据的收集
        3.5.2 数据的处理
        3.5.3 数据的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4.2 元认知学习理论
    4.3 自主学习理论
    4.4 最近发展区理论
    4.5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4.6 高中微积分课标分析
第5章 调查与结果分析
    5.1 问卷的分析
        5.1.1 微积分学习情况分析
        5.1.2 微积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5.1.3 微积分学习情况学生访谈分析
        5.1.4 微积分教学分析
    5.2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态度和认识
        5.2.1 自主性
        5.2.2 学习态度
        5.2.3 学习习惯
    5.3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学习情况
        5.3.1 概念的理解
        5.3.2 知识点负迁移
        5.3.3 运算能力
        5.3.4 思维灵活程度
        5.3.5 不正当归因
    5.4 高中生对微积分的掌握情况
    5.5 高中生对微积分课堂教的感受
    5.6 高中微积分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
        5.6.1 函数知识不牢固
        5.6.2 思维局限性
        5.6.3 运算能力不足
        5.6.4 元认知水平不足
        5.6.5 个人学习态度
        5.6.6 学习习惯
    5.7 高中微积分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
        5.7.1 学校的教学进度设计不足
        5.7.2 教师的教育方法
        5.7.3 考核方式
        5.7.4 教育动机
        5.7.5 师生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微积分教学策略与案例研究
    6.1 学习策略
        6.1.1 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6.1.2 注重微积分的概念的形成
        6.1.3 培养学生用导数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6.1.4 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6.1.5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1.6 提高运算的能力
        6.1.7 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6.2 教学策略
        6.2.1 探索合理的教学编排
        6.2.2 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6.2.3 注重概念教学
        6.2.4 培养数学兴趣
        6.2.5 制定循序渐进的考核方式
        6.2.6 构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6.3 教学案列
        6.3.1 导数的概念教学案例
        6.3.2 导数的运用教学案例
        6.3.3 积分的概念教学案例
        6.3.4 积分的运用教学案例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反思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中生微积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高中生导数与积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卷
    附录 C:高中微积分学习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D:高中微积分教学教师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着录笔记小说集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前言
01 方濬颐《梦园丛说内篇》《外篇》
02 王初桐《奁史》《拾遗》
03 王韬《瓮牖馀谈》
04 王韬《遁窟谰言》
05 王韬《淞滨琐话》
06 毛祥麟《对山书屋墨馀录》
07 孔毓埏《拾箨馀闲》
08 史震林《重订西青散记》
09 竹勿山石道人《(?)蛣杂记》
10 沈起凤《谐铎》
11 沈瓒《近事丛残》
12 李元复《常谈丛录》
13 李庆辰《醉茶志怪》
14 宋咸熙《耐冷谈》
15 金捧阊《客窗偶笔》
16 俞蛟《梦厂杂着》
17 俞梦蕉《蕉轩摭录》
18 俞樾《隐书》
19 杜纲《娱目醒心编》
20 陆寿名《续太平广记》
21 孙橒《馀墨偶谈》
22 徐一麟《牧庵杂记》
23 徐兆丰《风月谈馀录》
24 徐昆《柳崖外编》
25 徐崑《遁斋偶笔》
26 徐震《女才子集》
27 许叔平《兰苕馆外史》
28 许桂林《春梦十三痕》
29 黄承增《广虞初新志》
30 黄凯钧《遣睡杂言》
31 黄鸿藻《逸农笔记》
32 张培仁《静娱亭笔记》
33 张贞《渠邱耳梦录》
34 张纯照《遗珠贯索》
35 张贵胜《遣愁集》
36 屠绅《六合内外琐言》
37 彭孙贻《客舍偶闻》
38 彭昌祚《恐自逸轩琐录》
39 雷琳《渔矶漫钞》
40 杨望秦《巽绎编》
41 杨懋建《京尘杂录》
42 叶承宗《耳谈》
43 叶腾骧《证谛山人杂志》
44 蒲松龄《聊斋志异》
45 蒲松龄撰,刘瀛珍编《聊斋志异遗稿》《附录》
46 刘世馨《粤屑》
47 刘寿眉《春泉闻见录》
48 乐钧《耳食录》《二编》
49 谢香开《瓜架夕谈》
50 缪艮《涂说》
51 缪荃孙《秦淮广记》
52 双保《铁若笔谈》
馀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GeoGebra在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数学学习和教学的现状
        二、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一、 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寓乐于学”
        二、 可以免去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师和教学手段的麻烦
        三、 补充我国目前对 GeoGebra 应用的研究空缺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GeoGebra 与几何画板
        一、 GeoGebra
        二、 几何画板
    第二节 S-T 教学分析方法
        一、 教学分析的概述
        二、 S-T 分析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GeoGebra 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情况
    第二节 国内中考命题改革综述
        一、 中考数学命题总体情况研究
        二、 动态几何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第四章 GeoGebra 在动态几何教学中表现出的优势
    第一节 GeoGebra 的自身特色
        一、 GeoGebra 同时具有代数、几何功能
        二、 可以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参与数学活动
        三、 利用 GeoGebra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第二节 GeoGebra 与几何画板的对比
        一、 在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演示的操作中更加简便
        二、 数形结合
        三、 完全免费,易于二次开发
第五章 GeoGebra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第一节 运用 GeoGebra 创设直观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第二节 利用动态图形变换,进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三节 利用动态几何作图功能,验证动态几何图形中隐藏的规律
第六章 GeoGebra 在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假设
    三、 实验对象
    四、 实验过程
    五、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一、 实验结论
    二、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 2:动态几何的期末测试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图论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基本概念
    1.2 竞赛数学中与图论有关的定理及其性质
第2章 数学竞赛中与图论有关的常见问题
    2.1 图的连通性问题
    2.2 图的遍历问题
        2.2.1 欧拉问题
        2.2.2 哈密顿问题
第3章 解决数学竞赛图论问题的常用方法
    3.1 存在性问题
        3.1.1 抽屉原理
        3.1.2 反证法
        3.1.3 极端性原理
        3.1.4 计数方法
    3.2 组合最值问题
        3.2.1 构造法
        3.2.2 调整法
第4章 有关数学竞赛试题的改编、编拟
    4.1 与比赛有关的问题
    4.2 “3循环”问题的引申和推广
    4.3 其他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再谈“一类矩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初等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及进展
2 “对偶”问题结论的更正
3 “类比”问题的研究

四、再谈巧求一类最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CT-R理论的高三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D]. 张菁璐.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2]再谈巧求一类最值[J]. 邵剑波. 中学数学月刊, 2002(01)
  • [3]有序建构数学思维,提升高三解题效能[J]. 张朋举,郑良.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9(09)
  • [4]乾嘉文学思想研究[D]. 张昊苏. 南开大学, 2019(05)
  • [5]出土文献资料疑义探研[D]. 王凯博. 吉林大学, 2018(12)
  • [6]L市高中生微积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 罗应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清史稿·艺文志>补编》着录笔记小说集解[D]. 张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8]GeoGebra在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乐.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 [9]图论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D]. 宋宝莹.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10]再谈“一类矩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初等解法[J]. 朱恒杰.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标签:;  ;  ;  ;  

让我们谈谈寻求类的最佳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