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顶尖”的启示录

美国中学“顶尖”的启示录

一、美国中学“尖子”启示录(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利[1](2020)在《宿舍教育的现实审视与理想探寻 ——以S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众对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大学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一隅,而要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场域育人。宿舍作为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域之一,在发挥其居住功能和管理功能之外,教育功能也逐渐被发现和重视。宿舍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品质塑造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综合理论研究、国外宿舍教育经验以及我国当前宿舍教育的发展基础,提出了理想宿舍教育的目标应为:促进宿舍隐性教育功能的达成、实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联结以及发挥宿舍群体多元互动的积极影响。其次,本研究是一个个案研究,以H省S大学为例,选择了部分本科生、辅导员与宿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再辅之以实地观察和相关文本,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S大学当前宿舍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主要包括:宿舍管理制度严谨全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日常后勤服务周到,打造舒适育人环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文化建设比重渐升,营造学生宿舍文化氛围。同时也发现,当前宿舍教育存在学生缺乏“自由感”;宿舍吸引力不足;师生互动交流少;学生活动参与表层化等问题。再者,在结合访谈材料和相关文本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制约S高校宿舍教育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为:对宿舍教育作用认识不足;宿舍区域空间环境育人效果差;缺少促进学生互动交流的支持体系;宿舍教育队伍专业性欠缺。最后,通过对S大学当前宿舍教育现实情况与理想宿舍教育之间差距的分析,为实现宿舍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正确认识宿舍的教育作用;以有形空间无形育人;为学生多元交流学习提供支持;提高宿舍教育人员的专业性。

李栋[2](2020)在《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从话语层面思考课程是西方概念重建学派的重要思想,其核心精神就是“话语”与“理解”的语言逻辑思维,即何种样态的课程话语造就何种样态的课程理解。这一课程理论前提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课程言说或课程话语的建构最终是为课程理解服务的;第二,课程世界是一个由各家之言组成的“万花筒”。这构成了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创生一种课程话语,寻得一种课程理解的方式。这一思路同时也暗合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话语精神,最终能为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或启示。课程话语的言说现状,特别是当今课程话语的表述问题是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话语体系应遵循的现实逻辑。当今课程市场正像培根在其四大隐喻中提到的“市场隐喻”一样,充斥着诸多语言问题。其中,课程表述的二元对立问题、课程理论、学派间缺乏沟通的问题、不同课程言说主体自说自话的问题、近来对课程思辨体系拒斥的问题、固守课程表述精确性的问题等都是当今国内外课程领域的显性问题。仔细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特别是这些问题的哲学言说逻辑,发现这些表述问题或多或少地受近代以来的实体哲学思维影响的,因为实体哲学思维推动了认识论哲学,同时也影响到了一切以认识论为依托的学科、理论等,当然包括课程与教学论这一二级学科。要对以上实体思维导致的话语问题进行超越与消解,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基于以上的考量,本研究将回顾大量的文献,包括国内外“语言意义”、“话语”、“课程话语”三个方面的研究,意在为研究提供一种背景性深度;并对课程中的“话语”进行“思想考古”,意在理清话语在课程世界中的“自觉”之路;考察课程话语意义的重要来源——哲学,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过程哲学进行深刻研究。为过程哲学课程话语的构建与理解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对课程的核心概念以及对“课程目标话语”、“课程知识话语”、“课堂话语”及“课程评价话语”的过程哲学赋义,以达到过程哲学课程话语“落地”的效果,因为任何课程话语,只要它不能形下化为具体的表述,它都将是空疏无用的;最后,将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与几种经典的课程话语,比如“主智主义课程话语”、“经验本位课程话语”、“实践范式课程话语”、“人本主义课程话语”、“现象学派课程话语”及“后现代课程话语”进行一种理论上的比较,以期发现过程哲学课程话语在课程理解上的优劣势。

范妮妮[3](2020)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外对课堂练习的研究多集中在练习内容,难度,数量等选择和设计方面均有研究,但对课堂练习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研究较少,教师对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关注也较少。基于此,本文主题确立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主要调查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基于现状分析,探究数学课堂练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和教学建议。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按照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分类标准,从学生自我基础认识、对课堂练习的认识、课堂练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和对有效课堂练习的认识、使用和反馈层面出发,研究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和数学课堂练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1)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课堂练习的态度成正相关,但大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课堂练习效率受学生基础、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影响。(2)课堂练习形式单一、数量过多,练习时间与练习难度有关,分层练习和变式练习较少。(3)学生喜欢“游戏类”、“探究类”题型,对贴近现实生活的练习感兴趣。(4)教师通常直接采用课后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对学生情感上关注较少。(5)优秀课堂练习在数量上控制在4个以内,用时在9分钟左右,练习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口头作业、PPT和报告。练习方式多为小组讨论和个人完成,注重提问和总结。2.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率的影响因素:(1)学生学习能力差,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自我概念消极,自信心低,认知策略的局限;非智力因素缺乏(2)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内容针对性不强,讲解方式不当,练习时间少,时机把握不准。基于调查,本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提出课堂练习设计策略和教学建议。

包丽媛[4](2019)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诚信教育研究 ——基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所中学的调查》文中提出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将诚信视为优秀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也非常注重诚信问题。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的诚信问题将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建设,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鉴于此,强化初中生的诚信教育是当下中学教育与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为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分析等方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诚信教育进行研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强化诚信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强化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探索一些具体的有效对策。由于八年级教材隐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利于诚信教育的进行,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对八年级学生强化诚信教育。首先是引言,简述选题来源与选题依据、研究的问题与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归纳出目前国内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但是学术界关于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研究较少,国外诸多国家更注重诚信教育,然而部分国家的诚信教育并未以学生为核心;其次是正文部分。第一部分是诚信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的阐释,同时阐述了强化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该部分主要是论述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基本概念,同时说明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共有39处;第二部分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通过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五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进行诚信相关问题的调查,明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八年级学生的诚信教育呈现四点现状:一是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不足;二是诚信教育课时不足,学校重视不够;三是诚信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四是教师教学偏重理论,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不重视。而诚信教育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诚信教育内容空洞;二是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三是诚信教育方式不恰当;四是专业教师素养有待提高;第三部分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基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教学对策。一是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二是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三是创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四是鼓励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养。最后针对研究给出陈述性总结,通过道德与法治课以达到强化初中生的诚信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钟艳[5](2019)在《化“危”为“机” ——贫困地区教育舆情事件中政府应对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在教育舆情的聚焦下凸显出来。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贫困地区受到地域经济的限制,属于教育发展不平衡中的弱势一端,教育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育政策与教育实施相矛盾的现实情况。因而贫困地区在如何处理教育舆情危机,直面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现实,补齐“短板”,更好地融入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是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程也是政府推行精准扶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教育舆情分析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影响教育改革的一个点,处理教育舆情事件不能止步于舆情的平息,而应该以教育舆情事件为切口,通过梳理和分析舆情发现其背后的教育问题,从而优化教育改革这个面。本研究以YD县刘文展举报学校违规补课被劝退事件为中心,运用访谈研究法从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展开舆情调查与收集,利用归纳分析法对现实和网络舆情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治标与治本两个层面总结了政府应对教育舆情事件的策略。其一,在化解舆情危机的层面上,政府积极的合作姿态与果断的处理措施成为化解舆情危机的有效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分别是加强对舆情工作的重视,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舆情事件应对能力和对学生舆论的引导能力以及建立完善舆情处理机制。其二,在根本上解决舆情事件的层面上,本文在分析了该县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和原因,得出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贫困地区,舆论主体在趋利避害的现实原则下破坏了教育规则与秩序,以功利化的指标来衡量教育的质量也使得教育偏离了其本质和规律的结论。由此提出该县高中教育改革措施:第一是科学定位高中教育,第二是加大政府投入,第三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本文旨在通过对教育舆情事件的个案研究,尝试立足当前教育之背景,展望贫困地区教育之未来,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寻找当下县域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之机。

刘元兴[6](2019)在《约翰·斯图尔特·贝尔研究》文中认为约翰·斯图尔特·贝尔(以下简称贝尔)是20世纪后半叶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虽十分短暂,但是却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贝尔以他着名的贝尔不等式而被人熟知,贝尔不等式的诞生打开了量子纠缠态实验研究的大门,为现代量子信息、量子通信技术等研究打下了基础。通过对贝尔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贝尔生前对20世纪科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更能了解到他死后为科学和其他领域所留下的宝贵遗产。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研究贝尔的生平。贝尔于1928年出生,他的一生可以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童年与求学经历、早期工作与进一步深造、在CERN中工作。通过对贝尔生平的梳理不仅可以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他,更是可以反映二战后当时社会、物理界的变化。第二章主要研究贝尔的成就。贝尔是一名研究方向很多,且各个方向关联甚小的科学家。虽然他在量子力学上的成就最为着名,但是他的主业却是加速器物理,同时他还对高能物理有十分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贝尔还心系物理学教育,对于物理学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推动了物理学教育的相关发展。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首次解读了贝尔在物理学教育上的贡献和他的物理学教育思想,这是国内外学者对于贝尔研究所都没有涉及到的一点。第三章主要研究贝尔的遗产。贝尔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62年,却给世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贝尔的遗产不仅局限于推进了科学的发展,还对北爱尔兰当地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贝尔家乡贝尔法斯特关于贝尔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也可以看出,科学团体的活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杨妮娜[7](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上,十九大报告继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我国学生的科学精神不仅是他们成长成才、提升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本文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这一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阅读,分析了当前学生科学精神淡薄的表现及其原因,以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内容和策略进行了探索。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基本理论探究。包括科学精神内涵,科学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关系的理论概述,以及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学生科学精神薄弱的表现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第五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策略,主要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机制、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开展:第一要整合教学内容,第二是课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三要优化教学评价制度,第四是优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第六部分:结论。

刘冉冉[8](2019)在《就业优先战略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心理学研究》文中提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十九大指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国家强化“稳就业”在于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且越来越严峻。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选科、选大学、选专业与其未来的就业变得息息相关,同时在职业规划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学生科学选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视角探索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及需求,探讨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相关建议。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等3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共15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19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高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程度显着低于各学科课程结构,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高中生在专业选择倾向上存在显着性别差异(P<0.05)。(2)高中生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最为浓厚,但大多数高中生无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且多数高中生对教师等事业单位工作的倾向性较高。(3)高中生的社会型、研究型、艺术型职业兴趣在性别上差异显着(P<0.05),自主创业和技工就业认知选择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4)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社会支持、父母教养/学校生涯教育行为显着影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5)高中生生涯规划水平与父母教养/学校生涯教育行为呈显着正相关,与家庭背景存在显着负相关;且家庭背景、父母/学校生涯教育行为可以预测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水平。(6)质性研究表明大多数高中生更多考虑升学因素,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持有不乐观的心态,且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欠缺,职业意识淡薄。研究结论:当前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就业导向性,重视升学指导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尤其缺乏对高中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建议从大数据路径、学校培育路径、社会支持路径等方面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响应国家“就业优先”战略,从长远的人才质量提升角度促进高质量就业。

赵光磊[9](2018)在《反映与建构: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文中提出学校宣传是学校的教育观念的典型载体,它真实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观念,也对学校的教育观念做出建构,这种建构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有主观内在的也有客观外在的。以往对于学校的教育观念关注不多,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等个体的教育观念。与后二者分别以哲学、心理学研究为主不同,研究学校的教育观念包括宣传中的教育观念,更需要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究、传播学、文艺学等学科的介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观念。研究聚焦的核心问题是要探究学校宣传是如何反映和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反思教育理论、教育研究在学校的教育观念的表达与建构中有何作用。基于《中国教育报》五年219篇长篇宣传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学校宣传呈现出的学校的教育观念包括办学理念体系、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德育观、育人观、管理观、科研观、文化观等方面。对学校的教育观念的梳理、归纳、呈现揭示出,学校有着不同于国家教育观念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观念,体现出突出的学校本位特征。学校共性的教育观念可以成为学校的一般教育观念,代表着学校教育观念的平均水平。这种平均教育观念和理想教育观念的区别是它一般都会根据现实做出折中。从学校的教育观念的“化学分析”中还发现,体制化的学校教育过于内卷化,它在许多方面丧失了其公共性、社会性。学校宣传完成了学校教育观念的又一次建构。学校受到现实的刺激与体制的影响,利用一切流通中的观念,遵循话语生产的特性来建构其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各种影响汇聚杂合的产物。学校宣传通过有意识的征引和有意识的叙述来,一方面再一次建构了学校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再现了学校发展中教育观念的实际建构过程。宣传的创作者与媒体守门人协同完成了宣传文本,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读者需要应用相似的知识与资源来对宣传及其中的教育观念进行解码。在解码中可能会遗失一些意义,也会创生新的意义。通过文本的结构化分析、社会文本分析、文学分析的方式,可以探查到学校宣传及其教育观念是如何被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学校以为在言说,有些时候只是被言说。学校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是完全自主的。在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中,观念的持有者也在无形地被建构着,展现着这种被动性。对学校而言,不仅文本的生产是被动的,文本的消费也使其陷入被动。宣传文本一旦发表,就意味着可以被任意解读。教育观念事实上是被第三次建构。最后是对理论对于教育观念建构的作用的讨论。前面所揭示的教育观念体现出的学校教育公共性的缺失,使学校丧失对于教育理论的兴趣。如何将理论转产为教育观念的建设性力量?基于经验的连续,使教育理论完美地融合在行动之中,成为学校的行动中理论是一种理想。对于学院的研究者来说,或许有一种教育文化研究的方式,区别于学院体制内部自循环的文献思辨研究与经验式研究,能够走进学校生活,变革教育工作者与学校的教育观念。

施洪亮[10](2017)在《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文中指出高中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在当前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提升内涵、深化改革与发展,也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了以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为论文选题。论文首先围绕选题进行了文献梳理,提出了不同于特点、特色的学校特质概念。特质是指一所学校整体上所具有的内在独特品质和呈现出来的独特型态,具有相对稳定性、整体弥漫性和表里统一性。特质由学校内生、积淀渐成,它表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发展策略中,呈现在学校的组织形态、制度及各项活动和环境中,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精神状态及行为方式上,其教育价值与成效,最终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质量、精神面貌与个性品质集中呈现。在明确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长时段、分阶段为纵轴,以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关键事件、基本策略和特质发展状态为横轴,纵横交织的分析个案的框架。进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近60年学校发展中生成的特质及其内生过程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了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路径,包括:特质萌芽期(特质以全息"基因"的方式生成)、文革逆境期(特质隐而不显)、第二次腾飞期(特质初步形成,在学校多领域得到体现)、转创特色期(因校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特质开始游离)、第三次腾飞期(特质在积淀中丰富成熟,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得到体现)和提升自觉期(有意识提炼,特质凝聚为"追求卓越"的自觉认识,努力使学校教育的诸方面都发生更高层次的发展)等六大阶段。通过个案研究的具体分析,本论文提出了对普通高中特质内生力路径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若干思考与建议。首先,学校特质是"内生"的,不是"外加"的,它往往先蕴含于具有整体性的全息式基因中。其次,学校特质是持续内生、长期积淀形成的,不是短期效应,一般需经数十年转化、发展、整合、深化,才能渐成校内共识、校外认同的鲜明的"学校特质"。其三,学校特质的内在发展路径是学校特质在内部生成并发展的过程记录,发展的动力主要靠内生力,不是仅由外力推动或外部环境造成的,内力要善于辨识、转化外力,不能排斥外力,亦不能随外力摇摆。其四,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每个阶段都包含着"学校自我"的清晰意识、策略行动、阶段形成,并实现自我累进与突破等方面,每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会提升为自觉的内生机制,使学校发展阶段持续,呈现自觉、主动的自组织状态。

二、美国中学“尖子”启示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中学“尖子”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1)宿舍教育的现实审视与理想探寻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宿舍教育(Residential Education)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中国宿舍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宿舍教育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宿舍教育的理想构建
    第一节 发展宿舍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宿舍教育自身的特殊性
    第二节 理想宿舍教育的目标
        一、促成宿舍隐性教育功能的达成
        二、实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联结
        三、发挥宿舍群体多元互动的积极影响
第二章 S大学宿舍教育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S大学宿舍教育的内容及功能
        一、宿舍管理制度严谨全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二、日常后勤服务周到,打造舒适育人环境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
        四、文化建设比重渐升,营造学生宿舍文化氛围
    第二节 S大学宿舍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由感”
        二、宿舍吸引力不足
        三、师生互动交流少
        四、学生活动参与表层化
第三章 制约S大学宿舍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探析
    第一节 对宿舍教育作用认识不足
        一、管理意识浓厚
        二、住宿中心和学院未形成组织合力
    第二节 宿舍区域空间环境育人效果差
        一、宿舍内部空间和设施条件差
        二、宿舍园区活动空间缺失
    第三节 缺少促进学生互动交流的支持体系
        一、以院系为单位的住宿不利于广泛学习与交流
        二、缺乏丰富宿舍教育活动和广阔平台的支持
    第四节 宿舍教育队伍专业性欠缺
        一、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
        二、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活动的非专业性
第四章 实现理想宿舍教育的路径探寻
    第一节 正确认识宿舍的教育作用
        一、转变宿舍管理理念,扩大宿舍教育范畴
        二、住宿中心统一管理,集中力量开展宿舍教育
    第二节 以有形空间开展无形育人
        一、用心规划宿舍多维空间,满足多元空间需求
        二、精心营造宿舍文化氛围,促进隐性教育达成
    第三节 为学生多元交流学习提供支持
        一、改革学生住宿模式,增加不同背景学生的交流
        二、提供多样平台和活动支持,鼓励学生深度参与
    第四节 提高宿舍教育人员的专业性
        一、加强宿舍教育队伍专业性,实现高效师生与生生互动
        二、建立宿舍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保证宿舍教育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提升呼唤教育话语的创生
        (二)话语的建构功用应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得到深化
        (三)过程话语利于教育难题的消解并开创出新的课程世界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课程
        (二)课程话语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
        (一)国外“语言意义”研究概况
        (二)国内“语言意义”研究概况
    二、关于“话语”的研究
        (一)国外“话语”研究概况
        (二)国内“话语”研究概况
    三、关于“课程话语”的研究
        (一)国外“课程话语”研究概况
        (二)国内“课程话语”研究概况
第三章 话语与课程世界
    一、话语在课程世界中的“面相”及“自觉”之路
        (一)话语即行动——话语“沉溺”在课程的语言游戏中
        (二)话语即修辞——话语被窄化为一种语法
        (三)话语即工具——话语沦为无意义的课程表述结构
        (四)话语即话语——话语在课程中的本体地位得以显现
    二、话语之于课程要素的重要性
        (一)话语与课程思维
        (二)话语与课程理论
        (三)话语与课程知识
        (四)话语与课程意义
        (五)话语与课程权力
        (六)话语与课程理解
        (七)话语与课程实施
        (八)话语与课程研究
    三、话语意义的课程来源
        (一)课程主体
        (二)课程问题
第四章 哲学与课程话语――课程话语理论基础考察
    一、哲学之课程话语“先在性”身份
        (一)“课程”概念本身是由哲学辨明及丰富的
        (二)课程话语的“搭建”需借用哲学“脚手架”
    二、哲学之课程话语逻辑衍生“母体”身份
        (一)话语逻辑
        (二)哲学的言说逻辑
        (三)哲学如何影响课程话语逻辑
    三、哲学在课程话语中的谱系——以英美和欧陆哲学为视角
        (一)英美哲学对课程话语的“塑形”与“赋义”
        (二)欧陆哲学对课程话语的“塑形”与“赋义”
    四、为什么是过程哲学
        (一)过程哲学的应景性——从哲学研究的世情上看
        (二)过程哲学体系
第五章 过程哲学课程话语意在改善的言说问题
    一、意在改进实体哲学层面下课程表述问题
        (一)表达逻辑问题:课程表达的主-谓模式(主客)
        (二)话语定位问题:简单定位谬误,语言的乌托邦
        (三)表达程式化问题:囿于结构主义言说方式
    二、意在改进解构性后现代下的课程表述问题
        (一)失衡问题:思辨性课程话语体系式微
        (二)范式问题:课程话语的范式之争
第六章 过程哲学课程话语的建构思路
    一、课程概念体系:建构过程哲学式的课程要素话语
        (一)课程思维:“主体-超体”逻辑
        (二)课程理论:有观点更要有体系
        (三)课程知识:广狭义并重
        (四)课程意义:要明确意义的语境
        (五)课程权力:拓展权力的关系力量
        (六)课程理解: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并存
        (七)课程实施:自由与纪律相结合
        (八)课程研究:基于经验,重视思辨
    二、课程结构体系:运用过程哲学思维优化课程言说
        (一)课程目标话语: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节奏
        (二)课程内容话语:超越镜像知识
        (三)课程实施话语:让生成话语焕发课堂活力
        (四)课程评价话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第七章 过程哲学课程话语的同类比较——一种基于课程理解的考察
    一、“课程话语”与“课程理解”的关系逻辑
        (一)“课程话语”来自于“课程理解”
        (二)“课程话语”造就“课程理解”
        (三)两者通过意义不断地互相“重塑”
    二、“课程理解”概念解读
        (一)“课程理解”的哲学原理
        (二)“课程理解”的方式机制
        (三)“课程理解”的取向
        (四)“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三、课程话语的比较——以几种主流的视角为例
        (一)主智主义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二)经验本位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三)实践范式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四)人本主义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五)现象学派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六)后现代课程话语与过程哲学课程话语
结语
    一、对过程哲学课程话语的研究总结
    二、对未来中国课程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1.1.2 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1.1.3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访谈法
        1.4.3 课堂观察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练习
        2.1.2 课堂练习
        2.1.3 课堂练习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2.2.2 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
        2.2.3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观
        2.2.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2.5 我国变式教学研究
        2.2.6 有效教学理论
    2.3 有关课堂练习的研究
        2.3.1 有关课堂练习的意义研究
        2.3.2 有关课堂练习的本质研究
        2.3.3 有关课堂练习的设计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过程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材料
        3.3.3 研究程序
        3.3.4 数据收集
第4章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研究结果分析
    4.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4.1.1 学生数学课堂练习调查结果分析
        4.1.2 学生对数学课堂练习认识的结果分析
        4.1.3 学生认为课堂练习效率低下的原因的结果统计
        4.1.4 学生对有效课堂练习认识的统计结果
        4.1.5 学生问卷反映的问题
    4.2 访谈结果分析
    4.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率的因素
    5.1 学生因素
        5.1.1 基础知识薄弱
        5.1.2 自信心不强
        5.1.3 认知策略局限
        5.1.4 非智力因素缺乏
    5.2 教师因素
        5.2.1 内容出现偏差
        5.2.2 讲解方式不当
        5.2.3 时机把握不准
    5.3 结论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现状
        6.1.2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率的因素
    6.2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建议
        6.2.1 内容选择合理
        6.2.2 结合学生实际
        6.2.3 评价讲解恰当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诚信教育研究 ——基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所中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
        2.研究不足
一、诚信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的阐释
    (一)诚信
        1.诚信的概念
        2.“诚”与“信”的关系
    (二)诚信教育的概念
    (三)强化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是促进中学生个人发展的深厚基础
        2.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3.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4.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需要
        5.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诚信教育的内容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问卷回收与整理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诚信认知不足
        2.诚信教育课时不足、学校重视不够
        3.诚信教学没有落到实处
        4.教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诚信教育内容空洞
        2.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
        3.诚信教育方式不恰当
        4.专业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1.诚信教育要立足于实践活动
        2.强化诚信教育实践中和师生互动
    (二)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
        1.学校要重视政治课程
        2.知识与情感培养并重
    (三)创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1.教学要立足于学校和课堂
        2.丰富教学方式
    (四)鼓励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1.强化教师诚信教育
        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化“危”为“机” ——贫困地区教育舆情事件中政府应对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高中教育课程改革
        二、教育舆情分析研究发展现状
        三、舆情危机管理研究发展现状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教育舆情事件解读-以YD县“刘文展事件”为个案
    第一节 事件回放
    第二节 事件访谈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内容
    第三节 访谈分析
        一、学生的矛盾
        二、家长的算盘
        三、教师的忧与爱
        四、教育管理人员的迷茫
        五、政府角色分析
第三章 化教育事件舆情之“危”
    第一节 网络舆情之“危”
        一、网络舆情分析资料收集情况
        二、网络舆情数据分析
        三、网络舆情焦点分析
    第二节 网络舆情应对现状
        一、态度
        二、做法
    第三节 政府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重视校园舆情
        二、提升贫困地区工作人员舆情应对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校园网络舆情相关机制。
        四、危机反思
第四章 促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之“机”
    第一节 事件折射贫困县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考“发达”县
        二、以“超级中学”为样本
        三、课程设置单一
    第二节 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剧场效应
        二、教育功利化
    第三节 政府改革措施
        一、科学定位高中教育
        二、加大政府投入
        三、深化高中课程改革
第五章 余论
    一、走进真实的教育个体
    二、把握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三、回归教育的初心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学生访谈提纲
    高中毕业生的访谈提纲
    教师访谈提纲
    家长访谈提纲
    媒体观点
    意见领袖观点
    网民观点
致谢

(6)约翰·斯图尔特·贝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贝尔的生平
    1.1 贝尔法斯特与贝尔的求学经历
        1.1.1 贝尔法斯特与贝尔的童年
        1.1.2 贝尔的求学经历
    1.2 贝尔的早期工作经历与进一步深造
    1.3 贝尔与CERN
第二章 贝尔的成就
    2.1 贝尔在量子力学上的贡献
        2.1.1 量子力学的发展与EPR悖论
        2.1.2 贝尔与量子力学的结缘
        2.1.3 贝尔的两篇重要论文
    2.2 贝尔在物理学上的其他贡献
        2.2.1 贝尔在加速器物理上的贡献
        2.2.2 贝尔在高能物理上的贡献
    2.3 贝尔在物理教学上的贡献
        2.3.1 贝尔与埃托雷·马约拉纳基金会和科学文化中心(Ettore Majorana Foundation andCentre for Scientific Culture 简称 EMFCSC)
        2.3.2 贝尔的物理学教育思想
第三章 贝尔的遗产
    3.1 贝尔奖
    3.2 贝尔日
    3.3 其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的理论概述
    2.1 科学精神的内涵
    2.2 科学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关系
        2.2.1 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精髓
        2.2.2 科学精神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2.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2 有利于达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3.3 有利于构建创新型国家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学生科学精神薄弱的表现
        3.1.1 科学精神认识不全面
        3.1.2 创新精神不足
        3.1.3 质疑批判精神薄弱
        3.1.4 理性精神有待加强
        3.1.5 探究精神淡薄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目标定位中科学精神不明确
        3.2.2 教材内容处理中科学精神不到位
        3.2.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4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功利化社会现实影响
    4.2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4.3 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
5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策略
    5.1 课前:整合教学内容,丰富科学精神内涵
        5.1.1 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充分体现科学精神
        5.1.2 综合理解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5.1.3 延伸跨学科知识,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5.2 课中:采取多样教学方法,丰富科学精神教学手段
        5.2.1 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5.2.2 问题教学,激发学生质疑批判精神
        5.2.3 主题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5.2.4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5.3 课后:优化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培养
        5.3.1 建立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激励机制
        5.3.2 完善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评价制度
    5.4 优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
        5.4.1 开展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课外实践活动
        5.4.2 营造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校内外环境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就业优先战略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就业优先战略和相关背景研究
        2.1.1 新时代职业变迁的特征与趋势
        2.1.2 我国就业优先战略背景研究
        2.1.3 国内外促进就业的措施研究
    2.2 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2.2.2 国内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2.1 调查对象
        3.2.2 个案访谈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4.1 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1 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总体现状与特征分析
        4.1.2 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1.3 新高考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4.2 就业导向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个案访谈结果分析
        4.2.1 访谈编码结果
        4.2.2 高中生对新时代就业形势的认知分析
        4.2.3 就业导向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社会需求分析
        4.2.4 就业导向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个体心理需求分析
        4.2.5 新时代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2.1 促进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选择建议
        5.2.2 促进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设计建议
    5.3 创新之处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9)反映与建构: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学校宣传中的教育观念真实吗
        (二)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关系研究及其意义
    二、相关研究之综述
        (一)关于学校宣传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关于学校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关于《中国教育报》的相关研究综述
        (四)实践教育学相关的研究综述
        (五)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整体结构
        (一)概念文本研究:研究内容方面的悬置与锚定
        (二)显在的教育观念、隐在的建构形式与无意识的被建构
第一章 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研究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教育观念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二)集合、集体与个体:学校的教育观念
        (三)宣传与作为教育观念载体的学校宣传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史、观念史研究
        (二)文化研究、教育文化研究
        (三)语言学、文艺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三、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对《中国教育报》学校宣传报道的抽样过程
        (二)对《中国教育报》长篇报道数据的基本处理
        (三)研究的方法工具、研究过程、信效度以及伦理问题
第二章 共性及个性:学校宣传对其教育观念的反映
    一、学校宣传中的教育观念:内容分析方法
    二、学校宣传中理念板块的教育观念:结果呈现
        (一)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二)学校校训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三)学校“三风”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四)学校目标陈述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五)学校办学宗旨/思想/思路所含的教育观念其初步分析
        (六)理念板块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及其初步分析
        (七)理念板块基于特色教育给出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八)理念板块对教育现实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九)理念板块对若干教育范畴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十)理念板块对素质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三、学校宣传中其他板块的教育观念:结果呈现
        (一)课程与教学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二)德育与育人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三)教师与管理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四)文化与环境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五)特色与研究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小结:作为平均值的一般教育观念
第三章 编码与解码:学校宣传及其教育观念的建构
    一、通过有意识地征引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
        (一)《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教育学话语
        (二)《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文化学术话语
        (三)《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国家话语
        (四)《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媒体话语
        (五)《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中的人物征引
    二、通过有意识地叙事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
        (一)有意识的案例呈现与教育观念的建构
        (二)有意识的主体叙说与教育观念的建构
        (三)有意识地再现形成过程直言教育观念的建构过程
    三、学校一般教育观念的演变聚成:建构的历时性
        (一)“教育要促进生命发展”的观念
        (二)“教育要促进师生幸福”的观念
        (三)“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的观念
        (四)“素质教育可以兼顾升学”的观念
        (五)“一切教育经验都是课程”的观念
        (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观念
        (七)“情感德育、立体德育”的观念
        (八)“什么老师教出什么学生”的观念
        (九)“文化育人、科研兴校”的观念
        (十)思想史、观念史视角下的一般教育观念
    四、一般教育观念之间的错位纷争:建构的社会性
    小结:学校的教育观念的编码与解码
第四章 被建构、被言说:社会结构下的学校的教育观念
    一、宣传报道的结构化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一)学校之间的空间结构与报道之间的时间结构:意识形态建构
        (二)版块的结构、次序和篇章比例关系:自相矛盾及其根源
        (三)学校各版块呈现项目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乱与同构
    二、宣传报道的话语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一)校际差异与学校的教育观念表达
        (二)以严为荣:弱势学校的管理策略陈述
    三、宣传报道的文学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一)表演性呈现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的再建构
        (二)形式即意义:不同的写作范式下的教育观念建构
    小结:教育观念主体“被言说”之困境
第五章 讨论:在学校的教育观念表达与建构中理论何为
    一、公共性缺失的学校教育及其对教育理论的需求
        (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缺失及其表现
        (二)学校教育的内卷及其对理论的兴趣
    二、观念的连续性与情境化:学校的行动中理论
        (一)学校的理论与行动中理论
        (二)情境中观念的连续性与行动理论的塑成
    三、让理论更为观念所接受:教育文化研究的设想
        (一)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的教育文化研究
        (二)关于学校宣传及其教育观念的省思:教育文化研究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校长篇报道名录
    附录2 中小学校长篇宣传报道作者职业背景介绍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核心问题的提出
        (二) 问题提出的实践背景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普通高中
        (二) 学校特质
        (三) 内生发展路径
    三、文献述评
        (一) 中国近40年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过程述评
        (二) 关于学校特色及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述评
        (三) 关于学校发展及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路径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
第二章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理论初探
    一、学校特质概念的理论架构
        (一) 学校特质概念的由来
        (二) 学校特质的内涵解读和分析框架
    二、学校内生力和内生发展路径简析
        (一) 学校内生力的概念解读
        (二) 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
    三、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二)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第三章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个案解读(上)
    一、特质萌芽期(1958-1965)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发展状态及评析
    二、文革逆境期(1966-1976)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三、二次腾飞期(1977-1990)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第四章 华东师大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个案解读(下)
    一、转创特色期(1991-2001)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二、三次腾飞期(2002-2010)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三、提升自觉期(2011至今)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第五章 二附中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再思考
    一、二附中学校特质的基本表现
        (一) 站在时代浪尖,敢为人先、勇于自我突破的改革魄力
        (二) 尊重学术、自由民主、实事求是,按教育本真办学的大学附中气质
        (三) 在优势背景下坚持向内用力,用研究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卓越师生
        (四) 在逆境中转危为机、愈挫愈勇、奋斗制难的智慧力量
        (五) 开放大气、放眼全球,兼济天下,携手同行共担当的气度
        (六) 以人为本,爱在二附中,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二、二附中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基本经验
        (一) 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过程中的多重选择
        (二) 二附中学校特质内涵理解的提升
        (三) 二附中特质发展路径的独特性思考
    三、个案研究的所得所思
        (一) 如何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价值品位?
        (二) 学校特质研究之于教育集团化有何积极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主要附件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美国中学“尖子”启示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宿舍教育的现实审视与理想探寻 ——以S大学为例[D]. 陈佳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2]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体系构建研究[D]. 李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D]. 范妮妮.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诚信教育研究 ——基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所中学的调查[D]. 包丽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3)
  • [5]化“危”为“机” ——贫困地区教育舆情事件中政府应对策略的个案研究[D]. 钟艳. 深圳大学, 2019(01)
  • [6]约翰·斯图尔特·贝尔研究[D]. 刘元兴. 山西大学, 2019(01)
  • [7]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研究[D]. 杨妮娜.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就业优先战略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心理学研究[D]. 刘冉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反映与建构: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D]. 赵光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 [10]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D]. 施洪亮.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美国中学“顶尖”的启示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