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

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

一、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几点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章洁[1](2021)在《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速,物流行业也随之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对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柳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借着“一带一路”、“东盟经济”的东风,为本地的物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物流操作层面上提供了很多的岗位。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为了合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用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脱颖而出。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制度的革命性变革,从各项规则到条件、内容、甚至目标,以及实施教育过程的机制都发生了改变,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异于原来的新制度。它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展招生、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等结合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柳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广西唯一入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物流专业作为柳州市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柳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通过调查发现柳州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以各校为政,并未真正形成由柳州市统一布局、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笔者提出构建由柳州市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整合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共建”的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解决目前柳州市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为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所谓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即为实现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通过行业认识、基础学习、技能强化、融入岗位四个阶段,完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四类课程的学习,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完成“学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此模式将学生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校企工学交替学习,前三个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最后一个阶段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此模式通过政府统筹,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对物流现代学徒制开展进行统筹规划,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共同招工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共同培养物流人才,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物流岗位流程进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整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建现代学徒制物流专业团队,以实现现代学徒制课程的顺利开展;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以解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误解,同时敦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及课程的特殊性,实行分阶段育人。其次,此模式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不能简单的以学习成绩定论,而应采用多元化的分类评价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对导师教学实施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此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持续进步,不断提升自我适应不同工作岗位。

文雅[2](2020)在《医教协同“1+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益阳医专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佳娟[3](2020)在《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发展历史任务的变化,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家风成为必然趋势。新时代需要好家风,而与时俱进的好家风尚未完全形成,两者之间的矛盾是进行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的问题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好家风不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家风构建问题的研究,以新时代家风应包括怎样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文献调研、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原则、内容和路径等进行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与之合拍、同步的家风,是充分发挥良好家风作用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构建新时代家风,要在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家风的概念、特点、功能进行符合时代背景的阐述,进而以此为基点,阐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依据、原则、内容与路径。从概念到依据到原则到内容再到构建路径,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全过程,回答的是新时代家风的概念、构建的可能性、构建的方向、构建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构建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源泉,以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根基,以满足广大家庭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家风建设需求为目标,构建有民族特色的、反映人民群众良好家庭面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家风。从特征看,新时代家风具有时代性、导向性、传承性、创新性、感染性、连接性和规范性,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新时代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支撑、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对新时代精神文化的彰显四个方面。新时代家风的构建,是一个基于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建设工程。从历史依据看,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源泉,要发挥传统优良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积极作用,红色革命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社会主义好人家风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础作用。从理论依据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道德观、文化观,尤其是习近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的新发展,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理论指导。而从现实依据看,家庭的变迁、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初步探索、新时代家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需求,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现实动力。新时代家风构建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得以实现,各个原则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传统家风更好地继承。坚持本土与世界相融合原则,要吸收借鉴国外的家风建设资源,使之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服务。坚持主体与对象相契合原则,则要使新时代家风的构建契合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主体的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目的在于促使新时代家风实现神形兼具。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家庭要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已经成为现实之问。从立身、治家、处世、致用、强国层面出发构建新时代家风,有助于促使家风与时代合拍、同步。立身之风包括知书达礼、审慎自律、尊老爱幼、择贤而友的核心内容,立身家风构建得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扣好。治家之风表现在健康生活、勤劳简约、互敬互爱、和顺和睦,治家家风能够为家庭治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构建宽容豁达、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敬畏自然的处世家风,旨在让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做到宽容、友善、诚信和敬畏。而构建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致用家风,是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进行家风建设的指向。在追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过程中,构建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爱党爱国、共建共享的强国家风,有助于以优良家风为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家风的构建,要通过构建主体、构建载体、宣传方式、构建方法等具体的路径得以实现。家庭成员、广大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国家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主体,“六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从载体看,要借助传统节日、地方文化、家风故事、文化产品等多重载体,促使广大家庭重视家风、构建家风。从宣传方式看,既可以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也可以通过新兴的宣传媒介展开宣传。从构建方法看,需综合运用言传身教、说服引导、榜样示范、比较鉴别等方法,进而实现家家构建家风、形成家风的良好态势。对新时代家风的概念进行界定是研究新时代家风构建问题的基础,阐述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是构建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前提,而明确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原则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方向,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内容是研究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核心,新时代家风构建的路径则是构建新时代家风的关键所在。良好家风对社会风气具有支撑作用,新时代家风的构建与形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积极价值。如果全社会重视新时代家风、构建新时代家风,有助于以良好家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婉姝[4](2020)在《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也有明显体现,从“五位一体”整体的角度可以将其归结为:经济领域义利观教育简单化、政治领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弱化、文化领域审美教育匮乏、社会领域法治教育不足、生态领域道德教育缺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身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充实、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为一种现实需求与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行性的高度统一。新时代的义利观教育就是要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在抗疫斗争中深化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认识;生命的意义不只有奉献或占有,还有创造,这是义与利之外更值得过的人生。要引领学生超越功利,在义与利之外,在创造中学会“享受人生”。这个享受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享受,是在创造的过程中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沉浸在创造中的人,超越了现实的我,是“乐”的作用使身心得到滋养,维护个人的身心平衡和心态平和,课程美育正是通过调节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深化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强化忧患意识。美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内核进行创新性转化,引领审美活动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自然生发出超越功利境界、超越道德境界,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的审美境界,获得一种精神的解放,享受人生。法治教育注重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法治教育内容“校园化”、“生活化”。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具体时代和历史的产物,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审美活动一方面是个体的精神活动,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要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思政课程与课程美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但不能互相替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融入课程美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的梦。

金四妹[5](2020)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L县小学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小学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比例大却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专业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过。其中,伴随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以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推进,我国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得到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关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湖北省L县的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职业道德等五个维度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从整体上来看,L县大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情意偏低,教师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教师专业活动受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等。通过对L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展开,得出外部因素主要有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制度不完善、培训机制偏向形式化、农村教育工作特点的限制等;得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自身文化素质偏低、自身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自身家庭环境的制约等。最后,本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从学校、政府部门、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促进策略:从学校方面应加强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能力、立足实际,做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树立典型人物,向榜样学习、帮教师减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腾出时间;从政府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由政府牵头,创建高校与农村学校互惠机制;从教师个人方面应树立自主而高效的学习意识并付诸于行动、认准自身专业发展阶段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创设关键事件,利用公开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郝赫[6](2020)在《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监管系统的深化改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易发性、特殊性,特种设备的安全直接地关系到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或故障后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大,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当前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情况下,且H省地处京畿重地,在保障H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的同时,保障好首都周边安全稳定的环境也尤为重要。目前H省正处于机构改革合并的进程中,因此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亟需一种新的变革和转变,所以对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安全与监管视角出发,在详细梳理国内外研究安全监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的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探究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PDCA理论模型构建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将该监管模型依次划分为事故预防、安全准备、安全核查、安全处理四个阶段;然后,根据此监管模型确定了评价项目和指标体系,在通过专家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接着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此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最后,根据得到综合评价结论,针对当前工作中的欠缺环节分别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接下来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刘瑞[7](2020)在《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劳动者自身的需求,教育事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成为未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2018年,国务院发布《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广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通过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学习和终身工作,适应就业和创业以及人才成长的需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力争在2020年之后基本满足广大劳动者对培训的需要。本文从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的现状及如何提升其竞争力出发,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再结合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民办培训机构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部分是就业和创业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力提高技能和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就业质量,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举措,是解决就业冲突的根本措施、也是适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培育经济发展的新生劳动力。拉萨民办民办培训机构发展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就是在于因自然环境,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落后的边疆地区,培训机构的发展必须要不断适应现代化进程带给各个行业的冲击,特别是培训机构工种和专业的设计上。整体上表现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制度不健全等特征,拉萨培训机构的发展基本上是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教育需求,随着拉萨教育需求拉动和市场经济改革,拉萨培训学校通过实现教育产业化来增加教育产品的供给的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拉萨民办培训教育在促进整个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性就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它逐渐成为提高该地区工人就业技能、实现劳动者再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本文以拉萨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需求、供给、公共资源均等化、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从整个拉萨民办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国内外对比相关民办培训机构发展程度和情况对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分析拉萨民办培训机构现状、存在的问题、政策困境、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发展路径等几个部分进行撰写。文章通过对拉萨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寻找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办学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探索拉萨民办培训机构解决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文章在撰写过程中也突出拉萨市民办民办培训机构的特点及民族特色,结合当前拉萨民办培训教育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性地总结出适合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的路径,为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对策和建议。

杜俊奇[8](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温晋龙[9](2019)在《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辍学现状调查 ——以临沧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广大农民离开了束缚几代人的土地,外出务工.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注入了活力,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们的离开,身后留下的是大量农村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已经构成了一个日益增多的特殊群体和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起,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收获。但是在教育自身的因素,家庭、社会及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控辍保学”工作任务艰巨。虽然国家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辍学率,但从笔者这几年的农村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效果便不乐观,甚至辍学的真实情况被各种数字、报表所掩盖。对于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而言,教育是他们真正能够摆脱底层阶级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辍学问题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本文通过对已辍学的农村籍留守学生进行访谈,对科任教师、监护人和相关工作者进行访谈,笔者紧紧抓住农村留守儿童这根主线深挖影响学生辍学的因素,例如:少数民族村寨因素、地域性经济因素等,通过大量详实的访谈,从访谈中分析提炼出影响辍学的因素,再对影响辍学的因素进行归纳结,其中七年级入学第一月是辍学的第一个高峰期,八年级开学又是辍学的一个高峰期,辍学学生大多成绩较差,极少数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辍学学生中男生比例较大,隐形辍学不容乐观,辍学后返学率极低。影响这些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农村籍留守初中生辍学的因素,笔者提出了当下如何解决农村籍留守初中生辍学的策略: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给留守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老师要关爱学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要办有吸引力的教育,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学以致用。同时也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当地经济建设,让父母既能留在孩子身边又能发家致富;对监护人进行补偿教育,让他们科学有效的管理孩子;社会各界要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等。

杨颖[10](2019)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上达先秦的诸子散文,下至晚清的“新民体”,无不涵蕴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是取之无尽的知识宝库,更是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学素养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2017版课标)的颁布,古代散文教学日益重要。但是,当前的高中古代散文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依据前人对古代散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与中国古代文论、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新颁布的2017版课标,对当前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进行观摩和实践调查,探寻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以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与学策略。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交代了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方法。其中研究现状部分主要从中国古代散文、高中文言文教学以及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三方面进行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调查法等五种方法。第二部分从整体上概述了古代散文,首先界定了文言文、散文、古代散文三个概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其次阐述了古代散文的四个特征,即: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显着的实用性、突出的审美性、用语简洁;再次从五个方面简述了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意义,分别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最后将教材中的古代散文作品进行了梳理与归类。第三部分借助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课堂观摩等形式,找到当前高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两方面来探寻其深层原因。具体问题如下:从学生层面讲,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的较为功利化、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恰当、基础薄弱等;从教师层面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单一、教师素养不高、评价方式较为片面等。第四部分提出了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构成,从中国古代文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2017版课标三方面来阐述,力图在其指导下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第五部分基于以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所有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一是夯实古代散文学习基础,做好初高中衔接,二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形成恰当学习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一是从设置精彩导入、借助文本相关材料、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表演课本剧等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辩论法、分类教学法三种有效教学方法改进当前教法僵化单一的局面,三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四是完善当前评价方式。最后,笔者以《鸿门宴》为例设计了教学活动,并就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反思。

二、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几点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几点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现代学徒制研究
        2.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
        3.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中职物流专业
        2.现代学徒制
        3.人才培养模式
    (二)理论基础
        1.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式
    (二)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政府相关政策需完善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3.中职学校物流教学设施软硬件不足
        4.导师队伍建设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运行要求
        5.家长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
四、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二)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
        2.遵循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物流课程的特性
        3.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融合
        4.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辅相成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1.培养目标
        2.课程与教学
        3.考核评价
        4.质量监控
    (四)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1.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2.加深校企合作深度
        3.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
        4.组建现代学徒制物流专业教学团队
        5.成立家长委员会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 谢

(3)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调研法
        (二) 实证研究法
        (三) 跨学科研究法
        (四) 归纳演绎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风
        二、新时代家风
        三、新时代家风构建
    第二节 新时代家风的特点与功能
        一、新时代家风的特点
        二、新时代家风的功能
    第三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遵循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以传统优秀家风为源泉
        三、以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前提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五、以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根基
        六、以满足广大家庭的家风建设需要为目标
第二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依据
    第一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历史依据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源泉
        二、红色革命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重要支撑
        三、社会主义好人家风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依据
        二、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依据
        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依据
    第三节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现实依据
        一、家庭的变迁
        二、不同主体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初步探索
        三、新时代家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四、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原则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一、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传统家风更好地继承
        三、实现继承传统优秀家风与创新当代家风相结合
    第二节 本土与世界相融合原则
        一、吸收借鉴国外的家风建设资源
        二、实现国外家风资源的洋为中用
        三、实现新时代好家风的中为洋用
    第三节 主体与对象相契合原则
        一、契合个人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求
        二、契合家庭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求
        三、契合社会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要
        四、契合国家主体对家风的构建需要
    第四节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
        一、新时代家风在内容表达方面应坚持的原则
        二、新时代家风在构建形式方面应坚持的原则
        三、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原则构建新时代家风
第四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内容
    第一节 立身
        一、知书达礼
        二、审慎自律
        三、尊老爱幼
        四、择贤而友
    第二节 治家
        一、健康生活
        二、勤劳简约
        三、互敬互爱
        四、和顺和睦
    第三节 处世
        一、宽容豁达
        二、与人为善
        三、待人以诚
        四、敬畏自然
    第四节 致用
        一、知行合一
        二、开拓创新
        三、爱岗敬业
        四、服务社会
    第五节 强国
        一、遵纪守法
        二、志存高远
        三、爱党爱国
        四、共建共享
第五章 新时代家风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六位一体”共建家风
        一、家庭成员是新时代家风的建设者
        二、广大家庭是新时代家风的营造者
        三、学校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参与者
        四、社区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协作者
        五、社会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推动者
        六、国家是新时代家风构建的引领者
    第二节 “守一望多”承载家风
        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二、以地方文化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三、以家风故事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四、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构建新时代家风
    第三节 “春风化雨”宣传家风
        一、传统媒体必不可少
        二、新媒体应充分利用
        三、自媒体可适当使用
    第四节 “态势聚合”形成家风
        一、言传身教法
        二、说服引导法
        三、榜样示范法
        四、比较鉴别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概述
        2.1.1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发展与内容的界定
        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演进
    2.2 新时代的相关概述
        2.2.1 新时代的内涵
        2.2.2 新时代的特征
    2.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概述
        2.3.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3.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
        2.3.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美育的关系
    2.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思想
        2.4.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4.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4.4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4.5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4.6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3章 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存问题
        3.1.1 经济领域义利观教育简单化
        3.1.2 政治领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弱化
        3.1.3 文化领域审美教育匮乏
        3.1.4 社会领域法治教育不足
        3.1.5 生态领域道德教育缺位
    3.2 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拜金主义泛滥
        3.2.2 理想信念淡薄
        3.2.3 媚俗文化蔓延
        3.2.4 法律观念淡漠
        3.2.5 责任意识缺失
第4章 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思考
    4.1 经济领域丰富义利观教育内涵
        4.1.1 正确理解义与利的关系
        4.1.2 制定有层次性的道义要求
        4.1.3 多维度推进义利观教育
    4.2 政治领域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4.2.1 新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教育内容
        4.2.2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四个自信”认识
        4.2.3 在践行理想信念过程中强化忧患意识
    4.3 文化领域发掘美育教学的内容
        4.3.1 美育的新发展与美育的再认识
        4.3.2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4.3.3 美育教学的内容与功能
    4.4 社会领域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4.4.1 不断充实法治教育的内容
        4.4.2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是法治社会的前提
        4.4.3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4.5 生态领域重新认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4.5.1 深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想
        4.5.2 推动构建生态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4.5.3 生态道德教育的新发展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L县小学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教育国情和政策导向
        1.1.2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1.1.3 自身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兴趣以及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3.2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方案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小学教师
        2.1.2 教师专业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2.2 教师自主发展理论
第3章 湖北省L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3.1 调查过程
        3.1.1 调查对象确定
        3.1.2 编制工具与试测
        3.1.3 调查问卷的收集与统计
    3.2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2.1 教师专业情感
        3.2.2 教师专业知识
        3.2.3 教师专业能力
        3.2.4 教师专业活动开展情况
        3.2.5 教师职业道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湖北省L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4.1 L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教师专业情意偏低
        4.1.2 教师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4.1.3 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4.1.4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受限
        4.1.5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4.2 L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归因分析
        4.2.1 外部因素
        4.2.2 内部因素
第5章 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5.1 对农村学校的建议
        5.1.1 加强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能力
        5.1.2 立足实际,做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5.1.3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
        5.1.4 树立典型人物,向榜样学习
        5.1.5 帮教师减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腾出时间
    5.2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5.2.1 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
        5.2.2 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5.2.3 由政府牵头,创建高校与农村学校互惠机制
    5.3 对教师个人的建议
        5.3.1 树立自主而高效的学习意识并付诸于行动
        5.3.2 认准自身专业发展阶段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5.3.3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5.3.4 创设关键事件,利用公开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6)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础与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特种设备
        2.1.2 安全管理
        2.1.3 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PDCA管理理论
    2.3 相关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3章 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状况分析
    3.1 特种设备数量及分布现状
        3.1.1 监管机构现状
        3.1.2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现状
        3.1.3 生产和充装单位的现状
        3.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状
        3.1.5 安全形式
    3.2 存在的问题
        3.2.1 风险管理环节的盲区
        3.2.2 执法队伍能力薄弱点
        3.2.3 信息建设衔接不顺畅
        3.2.4 宣传引导落实不到位
        3.2.5 有效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4章 基于PDCA理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4.1 PDCA理论模型应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的可行性
    4.2 构建PDCA模型的基本原则
    4.3 基于PDCA模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措施
        4.3.1 事故预防阶段
        4.3.2 安全准备阶段
        4.3.3 安全核查阶段
        4.3.4 安全处理阶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评价
    5.1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评价原则
    5.2 确定评价项目和指标体系
    5.3 权重指标的确定
        5.3.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5.3.2 权重指标的计算
        5.3.3 准则层指标的确定
        5.3.4 方案层指标的确定
    5.4 综合评价
        5.4.1 模糊评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优化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6.1 事故预防阶段
        6.1.1 强化应急管理
        6.1.2 提升预警响应
        6.1.3 细化风险划分
        6.1.4 健全资源保障
        6.1.5 加强宣传引导
    6.2 安全准备阶段
        6.2.1 增强人员培训
        6.2.2 提高技术支撑
        6.2.3 积极舆情应对
        6.2.4 完善信息建设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培训机构
        2.1.2 民办培训机构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章 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路径的现状
    3.1 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发展的路径现状
        3.1.1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的专业现状
        3.1.2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的方向现状
        3.1.3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的机制分析
    3.2 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现状的原因分析
        3.2.1 主管单位全面的工作督导
        3.2.2 场地设施设备及师资管理存在明显的短板
        3.2.3 民办培训机构培训对象整体素质偏低
第四章 拉萨市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硬件设施设备不足
    4.2 师资匮乏
    4.3 培训课程内容单一
    4.4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第五章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的对策及建议
    5.1 转变经营理念
        5.1.1 转变经营模式
        5.1.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5.2 建设专业品牌
        5.2.1 品牌课程设计
        5.2.2 掌握市场动态
        5.2.3 加强师资培养
        5.2.4 加大宣传力度
    5.3 转变服务方式
        5.3.1 转变教育方式
        5.3.2 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5.3.3 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第六章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6.1 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层面
        6.1.1 培养高技术水平人才
        6.1.2 加大投资力度
        6.1.3 加强市场调研
    6.2 政府层面
        6.2.1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6.2.2 完善政府监督机制
        6.2.3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6.3 社会层面
        6.3.1 转变落后观念
        6.3.2 建立正确的民办培训机构社会评价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9)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辍学现状调查 ——以临沧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与步骤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辍学
        二、留守学生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
    第五节 理论支撑
        一、教育公平的相关理论
        二、自证预言理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临沧市S中学留守学生辍学现状及特点分析
    第一节 样本学校概况
        一、样本地概况
        二、样本学校概况
    第二节 临沧市S中学留守学生辍学现状及特点
        一、七年级入学第一月为辍学高峰期
        二、八年级是又一辍学高峰期
        三、辍学学生中大多成绩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辍学学生中男生比例较大
        五、隐性辍学现象较为普遍
        六、辍学后返校率很低
        七、家长与学生对辍学的认知不足
第四章 临沧市S中学留守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自身因素
        一、小学基础较差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沉溺于手机无法自拔
        四、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坚韧的学习意志
        五、留守儿童的心理更为脆弱
    第二节 社会因素
        一、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辍学对孩子的影响认识不足
        二、缺少对辍学学生及家长的“制裁”方式
        三、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
        四、家长的教育期望降低
        五、严重滞后的职业教育
        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七、畸形的经济增长导致“读书无用论”盛行
        八、少数民族村寨早婚习俗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内部因素
        一、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合理,上课时间太长
        二、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师老年化严重,沉闷的课堂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
        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四、“红、黄线”制度下的教师变相“赶”学生
        五、校园欺凌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四节 家庭因素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
        二、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监护人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溺爱
第五章 针对临沧市S中学留守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部门的举措
        一、各级部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法律宣传,全力推动教育发展
        二、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村寨的风气
        三、当地政府加强家乡经济建设,增加就业渠道
        四、多渠道加大深度贫困乡村教育扶贫投入
    第二节 教育部门的举措
        一、切实做好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
        二、增强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村小基础教育
        三、稳步提升农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职业高中
        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六、聚焦直过民族、推进双语教育、改进教学效果
    第三节 学校内部的举措
        一、做好新生入校阶段的心理辅导,跟踪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建立有效的机制,杜绝“屡劝屡辍”发生
    第四节 学生自身的举措
        一、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
        二、端正思想态度,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三、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培养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意志
    第五节 让家长、监护人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一、建立完善的留守监护体系、对监护人进行补偿教育
        二、切实加强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并呼吁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
        二、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三、对古代散文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古代散文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文言文
        二、散文
        三、古代散文
    第二节 古代散文的特征
        一、题材与体式方面: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二、功能方面:显着的实用性
        三、艺术方面:突出的审美性
        四、表述方面:用语简洁
    第三节 学习古代散文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提高现代汉语水平
        三、增强写作能力
        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第四节 教材梳理
第二章 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目的、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中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三章 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构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
        一、文体分类
        二、“因声求气”说
    第二节 教育教学理论
        一、对话阅读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古代散文教学的要求
第四章 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第一节 学生方面的策略
        一、夯实古代散文学习基础,做好初高中衔接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形成恰当学习方法
    第二节 教师方面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四、完善当前评价方式
    第三节 《鸿门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鸿门宴教学设计
        二、《鸿门宴》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几点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D]. 章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医教协同“1+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益阳医专临床医学专业为例[D]. 文雅.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3]新时代家风构建研究[D]. 李佳娟. 苏州大学, 2020(06)
  • [4]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研究[D]. 李婉姝.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L县小学教师为例[D]. 金四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H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D]. 郝赫.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7]拉萨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研究[D]. 刘瑞. 西藏大学, 2020(07)
  • [8]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9]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辍学现状调查 ——以临沧市S中学为例[D]. 温晋龙. 云南大学, 2019(02)
  • [10]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D]. 杨颖.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附属医院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