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失眠117例临床分析

从肝论治失眠117例临床分析

一、失眠从肝论治11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陶冬艳[1](2021)在《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提供辨证及治疗思路,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焦虑与失眠方面发挥更卓越更广泛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芩温胆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的改善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数据,分析两组有无差异,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的变化,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综合客观评价柴芩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焦虑相关性失眠的临床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从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方面可以看出该病患者多为女性,患病年龄多集中在中老年,且有年轻化趋势。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P<0.05,说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的PSQI、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有效率分别为97.3%、97.3%、94.7%,对照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有效率分别为88.9%、83.3%、77.8%。可见,在三项主要观察指标中,治疗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4.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适症状。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相比,柴芩温胆汤联合阿普唑仑能更好的改善肝郁痰热型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在降低患者中医证侯积分方面有显着优势,说明柴芩温胆汤在治疗该病方面能够协同阿普唑仑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从本研究还可以看出,女性及中老年易患此病,且患病有年轻化趋势。两组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王毓芳[2](2020)在《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经断前后诸证(PMS)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近30年针刺治疗PMS相关文献与研究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证治规律进行研究,为往后开展针刺治疗PMS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子及手工检索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数据库,收集由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筛选后提取资料并导入电子表格进行分析:?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根据Jadad评分表进一步对所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提取高质量(评分≥4分)的研究数据,利用Rev Man做进一步偏倚风险分析以及荟萃分析;进行异质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不同关注项目进行亚组分析,针对纳入篇数≥10的结局指标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modeler及SPSS statistics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根据病证症的分布、经络分布、腧穴特点等加以分类及分析处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资料收集:运用相关检索词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初步检索出文献1124篇,通过Note Express排除重复文献534篇,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不符合文献450篇,初步纳入文献140篇,同时根据改良版Jadad评分表,排除低质量(评分1-3分)文献98篇,最后纳入42篇高质量(评分4-7分)文献,总计参与者共3886名,包括针刺治疗组共1902名,以及对照组共1984名。2.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纳入42篇高质量(Jadad评分4-7分)文献做进一步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1.总有效率:针刺组在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以及安慰针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更年期相关症状方面:针刺组在改善Kupperman(K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针刺组与中药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各维度分析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提示针刺组在改善心理维度、躯体维度、泌尿生殖维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在改善自拟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以≤4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4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生活质量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血清激素水平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血清E2值、FSH值及L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情绪障碍方面:针刺组在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显示以>6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6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6.睡眠方面:针刺组在改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血管舒缩症状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在烘热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倚风险分析结果:根据整体风险由最低依次分别为随机序列的产生(选择偏倚)、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失访偏倚)、选择性报告(报告偏倚)、其他偏倚、随机分配隐藏(选择偏倚)、评估者盲法(检测偏倚)、受试者与研究人员盲法(实施偏倚)。3.1.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分析模型的选择、数据集的选择等因素敏感性低,整体结果稳定性佳,证据可信度良好。3.2.发表性偏倚: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总有效率、KI评分、血清E值、血清FSH值、血清LH值、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篇数均≥10篇,做漏斗图分析,其中总有效率以及FSH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4.频次分析结果: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1193次,共涉及穴位98个。4.1.穴位频次:根据穴位使用的总频次进行排序,从最高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根据辨治模式分析穴位的使用频次,辨病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肾俞、百会、神门、足三里、内关、肝俞、天枢、子宫;辨证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太溪、神门、三阴交、太冲、肾俞、百会;辨症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足三里、百会。4.2.经络频次:PMS的针刺治疗涵盖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针刺经脉频次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4.3.部位频次:选穴部位频次从最高依次为下肢部、腰背部、头面颈部、上肢部、胸腹部。4.4.特定穴频次:针刺治疗PMS有71穴为特定穴(72%),27穴为非特定穴(28%)。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类别,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原穴、背俞穴、募穴。而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Modeler的Apriori算法,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提升度>1。5.1.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子宫-关元(94.44%),子宫-三阴交(94.44%),印堂-百会(94.44%)。5.2.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头面颈部-下肢部(96.94%),腰背部-下肢部(96.77%),胸腹部-腰背部(96.08%)。5.3.特定穴配伍: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其中有5组置信度达到100%,分别为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肝俞-肾俞(90.57%)、关元-三阴交(90.16%)、合谷-三阴交(90.00%)。6.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系统聚类,针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分析,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与频次分析结果一致,为针刺治疗PMS的主要常用腧穴。另一类为配穴,包括辨证用穴、辨症用穴及经验用穴。辨证用穴如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辨症用穴如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经验用穴如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结论:1.对国内外1990-2019年针刺治疗PMS的RCT文献进行检索与文献评价,共纳入Jadad评分4-7分的高质量文献42篇做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组在改善总有效率、Kupperman(KI)评分、中医证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2.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的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针刺治疗PMS有72%为特定穴,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3.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包括子宫-关元,子宫-三阴交,印堂-百会等。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包括头面颈部-下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胸腹部-腰背部等。特定穴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包括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包括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合谷-三阴交。4.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配穴包括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等。

迟辉[3](2020)在《融合数据挖掘与复杂网络技术探索医师辨治失眠诊疗规律的可视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索医师辨治失眠诊疗规律的挖掘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应用转化,形成初级的专家模拟系统,初步实现处方推理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综合运用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梳理医师辨治失眠的主要规律;利用计算机编程和相关开发工具,将主要规律转化为推理规则,形成专家模拟系统,实现处方推理功能;最后通过前瞻性的研究病例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具体如下:1.对204例(349诊次)回顾性病例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取高频症状35种,高频药物40种,运用决策树分析法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医师辨治失眠主方主症的决策树分类模型,为专家系统的主方推理规则提供依据。2.引入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复杂网络层级分析、共现分析和基于社区探测法的模块分析技术,对以上204例回顾性病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获得医师辨治失眠的“药—症”规律和经验用方,为专家系统推理规则的细化提供支持。3.在上述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将辨治规律转化为推理规则,设计开发简约型的专家模拟系统,实现初步的模拟开方功能;采集51例前瞻性病例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以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作为处方相似性的评价指标,测试模拟处方相似度及相似比例。研究结果:1.医师治疗失眠用药以入心、肝经药物为主,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总体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多汗、舌尖红、舌体胖大、双目干涩、焦虑、苔腻、口苦、情绪低落8个重要属性;共获得—贯煎类方、丹栀逍遥散类方、小柴胡汤类方、柴芩温胆汤类方4大类方的9项判断规则;各类方的具体决策树模型共获得13项具体分类判断规则;各模型的分类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能够为专家模拟系统的构建提供主方推荐规则。2.共现分析提示医师治疗失眠经验用方组成为丹参、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模块分析共获得四个症状模块和四个药物模块,分别代表了阴虚内热、痰热痰湿、脾虚气虚、肝郁气滞血瘀4类主要病机和4大类主要治法,药症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揭示了药症信息之间隐含的“病机—治法—方药”的证治理法和遣方用药思路。医师辨治失眠以郁、热(火)、痰(湿)为实邪扰心的主要致病因素,解郁、清热、化痰是主要治法;正虚失养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要病机,补气、养血、滋阴是虚证的核心治法。对于热证或阴虚内热者,用方多以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一贯煎、二至丸等剂加减。痰湿或痰热之象明显者,多以温胆汤类方加减,如柴芩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等。热象不重者而伴有大便偏溏等脾虚症状者,多加以丹栀逍遥散、逍遥散等剂化裁;热象与痰湿之象均不明显者,常以和解法治之,多以柴胡剂类方加减,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医师重视气机的调畅,对理气类药物应用频次较高。3.设计开发了专家模拟系统,初步实现了处方推理功能。系统功能测试中,相似度系数Jac>0.3的处方共有28个,占比54.9%,达到本研究设定准确度标准(50%),可以认为该系统的模拟处方与医师实际处方基本相似,能够初步反映医师辨证施治的规律。研究结论:1.综合运用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与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发现医师辨证论治失眠的主要规律,可以作为中医临证经验挖掘的有效方法加以应用;2.本研究设计开发的专家模拟系统,实现了处方推理功能,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3.本研究挖掘的医师辨治规律和处方用药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王宣权[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文中认为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主要以糖、脂肪、蛋白质紊乱为主的代谢综合征,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虽降糖药物种类较多,能较好的控制血糖情况,但其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科研、教研工作,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验,对于中医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对赵进喜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进行多维度系统分析,总结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并评价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的准确率,可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由赵进喜教授开具处方的患者医案141例。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SPSS 26.0和Force Atlas图布局算法等研究工具,分别对症状、证候、体质、用药等内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路图形布局,并对结果进行研究,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同时应用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自动判断患者体质,将系统结果与专家临床判定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体质辨识软件准确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男性78例,女性63例,年龄集中在40-69岁,占全部患者人数的73.759%。年龄分布结果以中老年居多。就症状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多见乏力、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多食易饥及自汗易感等。舌诊常见舌体胖、舌质紫暗、舌体胖舌苔白、舌苔腻及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脉象有脉沉、脉弦、脉滑、脉细、脉沉细及脉滑数等。四诊所得症状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舌体胖、脉沉及多食易饥等。中医证候统计结果最常见的为血瘀证(81.560%),其次为阴虚证、郁热证、结热证、痰湿证及痰热证等。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结果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三名为厥阴体质(40.430%)、少阳体质(39.010%)、阳明体质(14.180%)。三阴三阳体质各亚型的分布方面,少阳乙型(24.110%)为最高,其次为厥阴甲型、少阳丙型、阳明甲型、厥阴乙型等。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丹参、葛根、黄芩、荔枝核、蚕沙、柴胡、白芍、鬼箭羽、地骨皮、黄连及仙鹤草等。就其药性而言,四气方面选用寒性、微寒及温性药物较多。五味方面选用苦味、甘味及辛味较多。就其归经而言,归肝经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肺、脾、肾及胃等。就其中药功效而言,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选用最多。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性急易怒,其次为乏力、口干、腰酸及双目干涩等。结果显示,性急易怒与厥阴体质关系最为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乏力其次为舌体胖、心情忧郁、心情忧郁或心烦等。其中,心情忧郁和心情忧郁或心烦两者的置信度较乏力和舌体胖更高,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脉沉、脉滑、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夜尿多、五心烦热及脘腹胀满。结果显示,阳明体质与脉沉、脉滑密切相关。其中,阳明体质与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和脘腹胀满关系密切。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面,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痰湿证,湿热证、血虚证及肝阳证。其中肝阳证置信度最高(0.470),显示与厥阴体质关系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气虚证、痰热证及气滞证等。其中气滞证置信度较高(0.530),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血瘀证、湿热证、血虚证、水湿证、湿浊证。水湿证置信度较高(0.260),显示与阳明体质关系密切。在体质-证候-中药的复杂网路图中显示,在体质中某些症状的表现较为突出,症状与体质之间有一定的趋向性。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北沙参、半夏、陈皮、葛根、丹参、夏枯草、苍术、白术、茯苓、黄芪、川芎、当归、白芍、鬼箭羽、牛蒡子、蚕沙、地骨皮、黄连、甘草等。最常用的药对有续断片、桑寄生;桃仁、红花;龙骨、牡蛎;玉竹、豨莶草等。最常用的药串有土茯苓、萆薢、石韦、穿山龙;僵蚕、姜黄、熟大黄、蝉蜕;桃仁、红花、水蛭、地龙等。三阴三阳体质小程序性能评价方面,以少阳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厥阴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1.091%。阳明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而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及太阳体质准确率分别为98.469%、95.946%、97.297%,虽然准确率高,但阳性似然比或阴性似然比的数值出现NA值或0.000的值。该为样本量不足,可待提高样本量后再次求证。对三阴三阳亚型体质的评价中,少阳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0.541%。少阳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74.324%。少阳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5.135%。厥阴甲型判断准确率达78.378%。厥阴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9.189%。厥阴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3.784%。阳明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 98.649%。结论:①本研究的病历资料中,2型糖尿病三阴三阳体质分类,厥阴、少阳和阳明体质较多。②基于本研究的病历资料,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重视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常用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体现着赵进喜教授重视针对病机用药思路。③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准确度较为满意,对体质亚型的判定准确度有待采集更多数据进一步评价。

林亮吟[5](2020)在《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医失眠医案的文献研究,探索患者失眠发生时辰与所使用中药的相关性,对其使用的药物进行归经分类、总结其使用规律并分析用药特点。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搜索自1919年以来至2019年7月已发表的与原发性失眠相关的中医医案,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文献进行频数分析,直观分析临床所用药的使用规律,探讨失眠发生不同时辰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为临床上中药的使用提供新的思路。结果:1.本次研究按检索方案检索出从1919年至2019年文献共963篇,通过阅读摘要排除文献510篇,阅读全文排除139篇。最终纳入研究文献314篇,共计纳入原发性失眠病案517例。2.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多发生于亥时与子时,辰时发生失眠的情况相对较少。3.性别分布: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中,女性失眠患者占67.0%,男性患者占33.0%。总体失眠患者女性较男性居多。4.年龄分布:研究纳入的失眠病案患者年龄分布在17-81岁之间,平均失眠患者年龄为46岁左右。其中41-60岁年龄段的失眠患者最多,共计229例,占总数的44.3%,其次是21-40岁年龄段,共计188例,占总数的36.4%。在各时辰失眠患者年龄分布中,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患者相对年长,平均为62.56±10.24岁、62.00±10.39岁的中老年人,子时(23:00-01:00)患者相对年轻,平均为44.72±10.67岁的中青年人。小于20岁的患者失眠常发生于子时,在21-40岁年龄段的患者失眠常发生于亥时、子时、卯时、辰时,呈两极化分布,41-60岁年龄段的患者失眠可出现于各个时辰,61岁以上患者失眠较集中发生于丑时、寅时。5.药物使用:在排除甘草的使用频次后,药物频次最多的酸枣仁、茯苓、白芍、柴胡、生龙骨、远志、当归、夜交藤、生牡蛎、黄连、川芎,分别使用了 311、279、217、208、203、182、169、165、163、163、138、128 次,使用率分别为 60.2%、54.0%、42.0%、40.2%、39.3%、35.2%、32.7%、31.9%、31.5%、26.7%、24.8%。并在各时辰用药占比中,酸枣仁在寅时(03:00-05:00)使用占比最大,占66.7%,茯苓在卯时(05:00-07:00)使用占比最大,占51.5%,白芍在亥时(21:00-2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3.7%,柴胡在亥时(21:00-2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4.5%,生龙骨在丑时(01:00-03:00)用药占比最大,占39.3%,远志在寅时(03:00-05:00)使用占比最大,占41.7%,当归在丑时(01:00-03:00)使用占比最大,占44.3%,夜交藤在子时(23:00-01:00)使用占比最大,占38.1%,生牡蛎在寅时(07:00-09:00)用药占比最大,占41.7%,黄连在子时用药占比最大,占33.9%,川芎在亥时(21:00-23:00)用药占比最大,占27.8%。各时辰用药频次特点:在排除甘草的使用频次后,在亥时(21:00-23: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柴胡、白芍、茯苓,分别使用了 134次、109次、107 次、107 次,使用率分别为 54.7%、44.5%、43.7%、43.7%。在子时(23:00-01: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白芍、夜交藤、茯苓,分别使用了59次、50次、45次、45次,使用率分别为50%、42.4%、38.1%、38.1%。在丑时(01:00-03: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当归、茯苓,分别使用了34 次、27 次、25 次,使用率分别为 55.7%、44.3%、41%。在寅时(03:00-05: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远志、柴胡、白芍,分别使用了 24次、15 次、14 次、14 次,使用率分别为 66.7%、41.7%、38.9%、38.9%。在卯时(05:00-07: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茯苓、酸枣仁、当归,分别使用了 17次、14次、13次,使用率分别为51.5%、66.7%、39.4%。在辰时(07:00-09:00)失眠病案中,用药频次最多的前三位为酸枣仁、茯苓、柴胡,分别使用了 14次、12次、10次,使用率分别为58.3%、50%、41.7%。6.性味方面:药性方面:在亥时(21:00-2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7.0%、23.0%、19.6%。在子时(23:00-01: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6.7%、25.5%、20.9%。在丑时(01:00-0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5.5%、24.3%、18.3%。在寅时(03:0-05: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4.7%、23.0%、17.7%。在卯时(05:00-07: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平、寒、温,使用率分别为25.0%、23.9%、22.2%。在辰时(07:00-09: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性寒、平、温,使用率分别为25.3%、24.2%、21.9%。药味方面:在亥时(21:00-2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1481 次、970 次、907 次,使用率分别为 38.8%、25.4%、23.7%。在子时(23:00-01: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724次、538次、494次,使用率分别为37.9%、28.2%、25.9%。在丑时(01:00-03: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378次、230次、230次,使用率分别为39.1%、23.8%、23.8%。在寅时(03:00-05: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224次、148次、146次,使用率分别为37.7%、24.9%、24.6%。在卯时(05:00-07: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苦、辛,分别使用了 203次、123次、113次,使用率分别为40.9%、25.0%、22.8%。在辰时(07:00-09:00)失眠中,所用药物多味甘、辛、苦,分别使用了 140次、96次、82次,使用率分别为38.4%、26.4%、12.5%。7.归经方面:使用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全部病案归经数的17.8%、17.6%、14.6%。在亥时(21:00-23: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亥时失眠总归经的17.3%、15.0%、14.5%。在子时(23:00-01: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子时失眠总归经的17.7%、17.6%、15.6%。在丑时(01:00-03: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脾三经,分别占丑时失眠总归经的18.5%、17.5%、16.1%。在寅时(03:0-05: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心、肺三经,分别占寅时失眠总归经的17.6%、17.2%、14.7%。在卯时(05:00-07: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脾、心三经,分别占卯时失眠总归经的20.0%、15.2%、14.5%。在辰时(07:00-09:00)失眠病案中,使用的中药多归经于肝、脾、肺三经,分别占辰时失眠总归经的16.9%、15.7%、15.1%。在亥时、子时、丑时、卯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脾经;在寅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肺经;在辰时失眠中,使用药物多归于肝、脾、肺经。结论:1.使用药物方面:酸枣仁、茯苓、白芍、柴胡、生龙骨、远志、当归、夜交藤、生牡蛎、黄连、川芎药物总体使用率较高。各时辰失眠治疗使用的药物多为酸枣仁、茯苓、白芍等滋阴养血安神一类,不因时辰不同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将各失眠类型与结果得出的失眠时辰用药相对应结合,得出与时间相关类型的失眠用药规律:亥时入睡困难或易醒的患者,多使用白芍、柴胡、川芎;子时入睡困难或易醒的患者,多使用夜交藤、黄连;丑时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的患者,多使用当归、生龙骨;寅时易醒或早醒的患者,多使用酸枣仁、生牡蛎、远志;卯时易醒或早醒的患者,多使用茯苓。2.药物性味方面:失眠中用药多性寒、平、温,多味甘、辛、苦,在各时辰中无明显差别。3.药物归经方面:各时辰发生的失眠,使用药物大多归于肝、心、脾经,个别在寅时、辰时有些微不同(寅时失眠使用药物多归于肝、心、肺经,辰时失眠使用药物多归于肝、脾、肺经),总体上无明显差别。4.用药与时间关系:各时辰失眠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在总体上并无明显的区别,但与失眠发生的特定时辰气血运行衰弱之经可能存在相关(亥时、子时脾经、心经气血运行衰弱)。

陆浩楠[6](2019)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I)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CBT-I+疏肝安神方)共32例受试者,对照组A(CBT-I+安慰剂)共32例受试者,对照组B(单用疏肝安神方)共32例受试者。研究组和对照组A采用双盲法,对照组B采用单盲法进行研究。研究组给予疏肝安神方颗粒每日一剂,连服42剂,口服给药的同时给予CBT-I;对照组A给予安慰剂口服每日一剂,安慰剂为研究组用药1/10剂量,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CBT-I;对照组B给予疏肝安神方颗粒每日一剂,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不给予CBT-I系统治疗,只提供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三组患者每2周随访一次,连续观察6周。采用改进型SPIEGEL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以及睡眠态度与信念量表评分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共纳入失眠症患者96例,完成91例,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A 31例,对照组B 30例。1.PSQI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B减分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A(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不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评分结果均表现为6周<4周<2周<0周(P<0.05)。改进型SPIEGEL量表: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B均低于对照组A(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不同时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A评分结果表现为6周<4周<2周<0周(P<0.05),对照组B除4周与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两两时点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评价: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A总有效率58.06%,对照组B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P<0.05)。3.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B均低于对照组A(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不同时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B评分结果表现为6周<4周<2周<0周,两两时点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除2周与4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两两时点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DBAS-16:研究组、对照组A,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失眠症有良好疗效,其疗效与单用疏肝安神方相似且优于单用认知行为疗法。2.疏肝安神方较认知行为疗法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肝郁化火证候。3.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纠正失眠症患者错误的睡眠认知与建立良好的睡眠信念。4.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失眠依从性及安全性高,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不良事件。

杨万英[7](2019)在《从肝论治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应用从肝论治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对比观察两者对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结构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2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从肝论治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应用PSQI、HAMA、HAMD、睡眠结构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总体疗效比较:针刺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治疗组54.29%,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QI评分比较:组内对比,两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在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情绪改善比较:治疗后两组HAMA及HAMD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从肝论治针刺组在HAMA及HAMD评分的改善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5.睡眠结构比较:从肝论治针刺组深睡眠和REM构成比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浅睡眠比例较治疗前降低(P<0.05);常规针刺组只有深睡眠构成比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从肝论治针刺组在深睡眠、浅睡眠的改善上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在REM的改善上与常规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满意度、依从性、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从肝论治针刺与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障碍,从肝论治针刺愈显率更高。2.与常规针刺相比,从肝论治针刺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有一定优势。3.与常规针刺相比,从肝论治针刺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结构方面有一定优势。

王宏文[8](2019)在《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从肝论治失眠的台湾地区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的证候分布特点和从肝论治的疗效,以及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台湾地区“从肝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证候、证候要素的文献分布特点方面,采用数据库对失眠文献的检索方式,对2012年1月-2018年12月的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文献必须符合纳入标准和不符合排除标准。通过对证候摘录、证候名称规范、建立execl数据库,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2)疗效的meta分析方面,对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的全文检索,主要收集2007年至2017年有关中医“从肝论治”之法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并对全文进行检索分析。我们纳入研究的文献具有较为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案,并应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每一篇文献进行风险质量分析。之后我们采用网站提供的Review Manager(Version5.3)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34篇(涉及患者共3358例)进行分析研究。(3)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组(50例)、西药组(50例)和中药组(50例)。其中试验组给予口服从肝论治组方的中药粉剂组方和西药治疗。西药组给予西药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单纯从肝论治的中药粉剂组方治疗。口服药物的疗程为2个月。我们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VAS睡眠、VAS梦、VAS平稳、VAS清醒程度、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证候要素的文献分布特点方面,文献共记载的证候类型有28种,进行规范名称,规范后共获得证候17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郁血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胆气虚、肝郁脾虚、血虚痰阻、肝肾阴虚、肝火犯胃、肝阳上亢、营卫不和、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这也提示失眠的中医证候辨证存在不规范、不标准。通过对证候类型进行规范化,这17种证候类型的出现频率累计为416次;其出现频率大于10%的证候类型为心肝火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郁血虚、阴虚火旺;它们的出现频次共为248次,5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占全部证候类型总频次的59.62%。而在对文献的证候要素的研究中发现,规范后共获得病位类证候要素8种,出现频率累计为584次;其中出现频率大于或接近10%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心、肝、脾、肾四种类型,占据总病位类证候要素的88%。病性类证候要素11种,其出现频次为683次;其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血虚、气郁、气虚,占据总病性类证候要素频率的81%左右。(2)疗效的meta分析方面,中医药从肝论治法(可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组、中药组或其他治疗方案组,如改善的例数方面(MH=3.56,95%CL(2.94,4.32)),p<0.00001;睡眠质量方面(IV=-0.16,95%CL(-0.65,-0.57)),p<0.00001;入睡时间方面(IV=-0.85,95%CL(-0.89,-0.80)),p<0.00001;睡眠时间方面(IV=7.34,95%CL(7.30,7.39)),p<0.00001;睡眠效率方面(IV=-0.22,95%CL(-0.26,-0.18)),p<0.00001;日间功能改善方面(IV=-0.21,95%CL(-0.25,-0.18)),p<0.00001;睡眠障碍方面(IV=-0.20,95%CL(-0.22,-0.17)),p<0.00001。(3)临床疗效观察方面,试验组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VAS睡眠、VAS梦、VAS平稳、VAS清醒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严重程度指数(ISI)、VAS梦、睡眠潜伏期三项指标在西药组和中药组各自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的各自组内比较中,治疗后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指标改善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提示中药从肝论治组方联合西药对改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VAS睡眠、VAS梦、VAS平稳、VAS清醒程度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和单纯西药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各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除了入睡时间这一指标外,其余关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总分等7个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与中药组相比,试验组的8个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失眠的中医文献证候类型以心肝火旺为最常见证候。且中医药“从肝论治”治疗失眠在文献报道显示出较好疗效,但我们存在问题为文献的辨证不统一、不规范;文献研究报道仍属于区域性、小样本等试验,缺乏临床多中心、大样本以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虽我们课题组通过“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在台湾地区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仍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调查,以更加科学、客观、严谨的方法和结果来取得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的中医临床应用价值。

王丽平[9](2019)在《清肝宁心颗粒对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失眠主要以主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醒后乏力影响日间生活和工作为特征。25.3%的人对自身的睡眠不满意,29.9%的人报告有失眠症状,9.5%的人符合失眠综合征的标准,长期的失眠可引起潜在的精神类疾病及躯体疾病并伴随着生活质量的降低。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内经》十三方中就有治疗不寐的半夏秫米汤这一经典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日俱增的工作、生活压力所导致的情绪抑郁、不良心理因素成为不寐的主要原因,临床中肝郁化火证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不寐证型,并逐渐形成不寐从肝论治的学术观点。导师在临床接诊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过程中,以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用药心得逐渐形成清肝宁心颗粒基本方,临床中每获良效。目的:观察清肝宁心颗粒对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清肝宁心颗粒,1日1剂,1日2次,对照组予佐匹克隆,按需服药,每周服药3-5天,睡前5-10分钟口服,给药疗程:4周。通过收集整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肝郁化火型不寐中医证候量表得分,经统计学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观察两组数据在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表现方面的不同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的组间数据,比较观察清肝宁心颗粒在PSQI各项积分及总分和中医证候量表各条目及总分与佐匹克隆相比有无统计学差异,进而评估清肝宁心颗粒对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评价: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减分率为疗效评价指标,清肝宁心颗粒痊愈的患者有2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佐匹克隆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郁化火型不寐证候量表减分率为评价指标,清肝宁心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痊愈患者有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佐匹克隆痊愈患者有0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36.67%,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成分积分及总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清肝宁心颗粒、佐匹克隆均能使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效率、日间功能各成分积分及总分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PSQI各成分积分及总分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郁化火型不寐中医证候量表各条目及总分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清肝宁心颗粒可以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睡眠不安、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多梦、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症状(P<0.05)。经佐匹克隆治疗后患者睡眠不安症状较前缓解(P=0.014),在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中医证候量表中的其他条目如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多梦、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症状及证候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种治疗措施的肝郁化火型不寐中医证候量表各条目及总分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清肝宁心颗粒可以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积分及总分,与佐匹克隆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积分及总分的影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清肝宁心颗粒在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睡眠质量方面与佐匹克隆具有同等的优势。②佐匹克隆可以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中医证候量表中的睡眠不安这一条目,对肝郁化火型不寐中医证候量表中的其他条目及总分没有影响。③清肝宁心颗粒可以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④对于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睡眠不安这一条目的改善,清肝宁心颗粒比佐匹克隆更具有优势。

朱新维[10](2019)在《自拟安神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自拟安神颗粒是在经方龙胆泻肝汤、酸枣仁汤和逍遥散的基础上,辨证加减而成,通过观察对比多导睡眠监测各参数的变化,评价其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结构的影响,更好的将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充分发挥中药颗粒剂的优势,以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同时为自拟安神颗粒更好的在失眠症患者中应用,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纳入观察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自拟安神颗粒制剂(广东一方制药),将先煎药物放入药罐小火慢煮10分钟,后加入所有颗粒剂,煮沸5分钟后饮用,每日早、中餐后一小时、睡前半小时各饮用100毫升,每日一剂。对照组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右佐匹克隆3.0mg(江苏天力士帝益药物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70069,3.0mg/片)。所有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予以心理辅导,依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合理的睡眠习惯。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分析和记录,疗后观察临床疗效。通过监测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中各参数的变化(TST、SE、SL、RL、ArL、各睡眠分期时间以及所占百分比情况),尝试分析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变。对比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1)疗效评估:(1)临床疗效:中药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75%,对照组8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药物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疗效相当。(2)中医证候疗效: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5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可见中药自拟安神颗粒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右佐匹克隆。(2)疗效性指标评估:(1)PSQI总分及各成份积分:两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差异均较明显(P<0.01),对照组在改善日间功能因子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PSQI总评分及余各因子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总体疗效相当,但是自拟安神颗粒在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右佐匹克隆(P<0.01)。(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多部分有改善,至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第2周后,对照组仅改善睡眠不安、胸闷不舒症状(P<0.05),至治疗4周后,对照组对睡眠不安、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多梦、头晕目眩等部分症状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胸胁胀痛、痰多口黏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至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除了睡眠不安的症状改善效果基本相当,其余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多导睡眠监测(PSG):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觉醒指数、N2期睡眠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不仅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睡眠时间,还缩短睡眠潜伏期和REM潜伏期,降低觉醒指数,并且提高了睡眠效率,在N2期睡眠时间、N3期睡眠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明显(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睡眠潜伏期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期睡眠时间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在改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潜伏期、觉醒指数、N1期、N2期、N3期睡暇时间及各睡眠分期百分数方面效果基本相当(P>0.05),提示两组改善睡眠进程、觉醒事件方面基本相近,但在改善睡眠结构方面优于西药治疗组。(4)安全性观察指标: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各项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显着改变。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构表明,自拟安神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整体疗效显着,与西药右佐匹克隆改善睡眠方面总疗效基本相当。自拟安神颗粒可以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而有效调节机体总体状态,较西药右佐匹克隆有优势。自拟安神颗粒可以在根本上优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使睡眠质量显着提高。

二、失眠从肝论治11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失眠从肝论治1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前后PSQI评分分析
    3 治疗前后HAMA评分分析
    4 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分析
    5 治疗结束后PSQI疗效分析
    6 治疗结束后HAMA疗效分析
    7 治疗结束后中医证侯积分疗效分析
    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国内外对焦虑相关性失眠的研究
    2 研究思路
    3 柴芩温胆汤的相关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焦虑相关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与诊断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诊断标准
    第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临床表现
        一、月经紊乱
        二、血管舒缩症状
        三、失眠症
        四、情绪障碍
        五、骨关节和肌肉痛
        六、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八、其他
    第三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病因机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二、西医病因病理
    第四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二、西医治疗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针灸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进展
        一、华人地区
        二、国外地区
    第二节 机制研究进展
        一、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二、调整神经递质含量
        三、抗氧化作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资料的规范化
        六、资料提取
        七、质量评价
        八、统计处理
        九、偏倚风险评估
        十、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筛选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四、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五、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二、临床研究的标准化
        三、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价值性
        四、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限制性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证治规律研究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资料的规范化
        六、资料提取
        七、统计处理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筛选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四、频次分析
        五、关联规则分析
        六、聚类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辨治模式
        二、三阴交为治疗要穴
        三、重用足太阳膀胱经
        四、重用特定穴
        五、局部取穴直击病所
        六、穴位相配阴阳皆调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融合数据挖掘与复杂网络技术探索医师辨治失眠诊疗规律的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病机认识
        3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和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概况
        1 数据挖掘
        2 知识图谱
        3 复杂网络
        4 融合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总体研究流程图
    内容一 基于决策树法对高颖教授辨治失眠主方主症规律的分析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内容二 基于知识图谱和复杂网络技术对药症规律的探索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内容三 专家模拟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功能测试
        (一) 模拟处方功能的初步实现
        1 资料及方法
        2 开发工具及流程
        3 推理规则
        3.1 —级规则
        3.2 二级规则
        3.3 三级规则
        3.4 模拟开方流程示意图
        4 系统运行
        (二) 系统功能测试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3 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研究
        1 糖尿病病名历史
        2 糖尿病与体质的关系
        3 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
        4 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失眠时间相关研究
    综述二 西医学失眠时间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对象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流程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时辰与用药特点
    小结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失眠时辰与用药分析
        3. 失眠时辰与用药性味分析
        4. 失眠时辰与用药归经分析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6)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索引
引言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分组
    1.3 盲法的实施
    1.4 疗效评价指标
    1.5 样本量估算
    1.6 诊断标准
        1.6.1 西医诊断标准
        1.6.2 中医辨证标准
    1.7 纳入标准
    1.8 排除标准
    1.9 中止试验标准
    1.10 治疗与疗程
        1.10.1 研究组
        1.10.2 对照组A
        1.10.3 对照组B
    1.11 操作流程
    1.12 疗效判断标准
        1.12.1 睡眠情况疗效指标
        1.12.2 疗效评价
        1.12.3 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1.12.4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变化情况
    1.13 安全性观察指标
    1.14 统计分析
    1.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睡眠情况疗效指标
        2.2.1 PSQI量表评分
        2.2.2 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
    2.3 疗效评价
    2.4 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结果比较
    2.5 DBAS-16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2.6 不良事件记录
3 分析与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3.1.1 失眠症的病因
        3.1.2 失眠症的机制
        3.1.3 失眠症的临床表现
        3.1.4 失眠症的相关辅助检查
        3.1.5 失眠症的治疗
    3.2 中医对于不寐的认识
        3.2.1 关于不寐的学说
        3.2.2 不寐的病位
        3.2.3 不寐的病因病机
        3.2.4 不寐的辨证论治
        3.2.5 王翘楚教授对不寐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3.3 疏肝安神方的认识
        3.3.1 方药组成
        3.3.2 现代药理研究
    3.4 结果分析
        3.4.1 睡眠情况
        3.4.2 疗效评价
        3.4.3 中医证候
        3.4.4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
        3.4.5 依从性分析
        3.4.6 不良事件
4 评价与展望
    4.1 评价与不足
    4.2 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从肝论治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附录3 改进型SPIEGEL量表
    附录4 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
    附录5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
    附录6 睡眠日志
    附录7 随访流程图
    附录8 伦理审查批件

(7)从肝论治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估计
        2.2 随机分组
        2.3 对照方法
        2.4 盲法设计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依从性、满意度、安全性评价
        2.9 质量控制
        2.10 伦理学要求
        2.11 统计分析
        2.12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基线比较
        3.3 疗效结果比较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概况
        1.1 流行病学资料
        1.2 发病机制分析
        1.3 治疗现状
    2.中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概述与源流
        2.2 病因病机分析
        2.3 治疗现状
    3.试验方案设计
        3.1 从肝论治针刺法的选择
        3.2 针刺穴位的选择
        3.3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4.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4.1 有效率及PSQI结果分析
        4.2 情绪改善结果分析
        4.3 睡眠结构结果分析
结论
研究立足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 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件2 量表
        表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表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表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从肝论治失眠的台湾地区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失眠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疾病的分类
    2. 病因方面
    3. 疾病的诊断及分型
    4. 疾病情况评估
    5. 治疗方面
    6. 失眠药物的新药研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失眠的中医药诊治现状
    1.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证候
    3. 中医治疗方面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失眠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1 研究资料和方案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中医药从肝论治失眠的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1 研究资料和方案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台湾地区“从肝论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4 分组和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判定指标及标准
    7 不良反应/事件
    8 脱落及处理
    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0 结果
    11 讨论
    12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9)清肝宁心颗粒对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慢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1. 失眠的危害
        2. 失眠假说和影响因素
        3. 失眠的临床评估
        4. 失眠的治疗
        5. 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不寐的研究进展
        1. 不寐的历史沿革
        2. 不寐的病因
        3. 不寐的辩证分型
        4. 不寐的治疗
        5. 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资料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不寐从肝论治
        1.1 不寐从肝论治的依据
        1.2 不寐从肝论治证治分型
        1.3 不寐从肝论治的中医治疗
    2. 清肝宁心颗粒方药分析
        2.1 清肝宁心颗粒辨证分析
        2.2 清肝宁心颗粒药物性味功效
        2.3 清肝宁心颗粒各药物作用机制
    3. 本次实验设计及结果探讨
        3.1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3.2 给药疗程
        3.3 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自拟安神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采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各项指标的观察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睡眠质量疗效比较
    3.5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6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7 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
    3.8 两组多导睡眠监测比较
    3.9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4.3 自拟安神颗粒组方分析
    4.4 睡眠质量评价方法
    4.5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6 创新之处
7 研究过程中不足之处及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失眠从肝论治11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D]. 陶冬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D]. 王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融合数据挖掘与复杂网络技术探索医师辨治失眠诊疗规律的可视化研究[D]. 迟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D]. 王宣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文献统计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时辰用药规律[D]. 林亮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研究[D]. 陆浩楠.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从肝论治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杨万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从肝论治失眠的台湾地区临床疗效研究[D]. 王宏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清肝宁心颗粒对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丽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自拟安神颗粒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 朱新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从肝论治失眠11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