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除草活性产物的初步研究。假单胞菌属

链格孢除草活性产物的初步研究。假单胞菌属

一、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除草活性产物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梅,陈玉湘,徐士超,王婧,蒋建新,赵振东[1](2021)在《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生物源除草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草剂,是未来除草剂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生物源除草剂应用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历年来国内外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在除草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其中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包括松科、桃金娘科、芸香科、唇形科和菊科等植物的提取物、分泌物和化学改性衍生物;微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和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本文可为生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段丽萍[2](2020)在《Streptomyces sp. D15的除草活性研究及Glycomyces luteolus多相分类》文中研究表明杂草危害位于农田三大危害之首,每年可造成全世界农作物产量减少9.7%。农田杂草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杂草防除已然成为农田管理系统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化学除草剂的诞生给农田管理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化学除草剂因其快速、高效和可解放人力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其对于环境的污染、使杂草产生抗性和化学成分残留超标等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因此,对环境友好、不易使杂草产生抗性并且来源广泛的微生物除草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成为近些年来杂草防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小麦根际土壤作为分离源,利用5种培养基对放线菌进行分离。对这些放线菌进行除草活性菌的筛选,首先通过孢子初筛和发酵液复筛获得一株除草活性较强的菌株D15,然后通过平皿试验和盆栽试验(封闭期、苗期)研究了菌株D15发酵液对于稗草、反枝苋和狗牙草3种杂草的除草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发酵液对于多种作物生长的影响。还分析了除草活性菌株D15的生理特性,在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后对菌株D15进行了除草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并测定了该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除草活性、抗真菌活性)。最后,对分离得到的稀有放线菌Glycomyces luteolus进行了多相分类研究。本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对134株放线菌进行了除草活性的筛选。通过孢子初筛发现有7株菌对反枝苋根和芽具有抑制效果。发酵液复筛后,菌株D15对反枝苋根和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效果,因此选定菌株D15进行后续的除草活性研究。(2)平皿试验表明,菌株D15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时能够抑制稗草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发酵上清液稀释100倍时对稗草和反枝苋根的抑制率均高于78%,对这两种杂草芽的抑制率高于61%,对狗牙草抑制作用较弱。(3)盆栽试验表明,封闭期施加D15发酵上清液能有效的抑制杂草种子的萌发,苗期喷施D15发酵上清液,稀释100倍时对狗牙草和反枝苋地上部分株高的抑制率分别为45.2%和62.1%,鲜重抑制率均高于57%。稀释10倍时,狗牙草和反枝苋地上部分株高的抑制率分别为56.1%和69.8%,鲜重抑制率均高于73%。盆栽试验进一步确定了菌株D15发酵上清液对杂草生长具有抑制作用。(4)对作物生长影响试验表明,菌株D15发酵上清液对番茄和大豆影响较重,鲜重抑制率在40%左右。会使香菜新叶的产生明显减少,还会使油菜叶片变黄。而对于玉米和小麦伤害很小,鲜重抑制率不及10%。说明菌株D15的除草活性物质对于部分作物不安全,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应选择性使用。(5)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对菌株D15进行大量发酵后分离出除草活性化合物Borrelidin,当浓度为0.08 mg/m L时,能够100%抑制稗草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当浓度为0.04 mg/m L时,稗草、反枝苋和狗牙草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2.6、73.3和80.8%,对稗草、反枝苋和狗牙草根长抑制率分别为73.6、94.4和84.7%,对芽长抑制率分别为66.9、89.1和67.3%。对三种杂草都表现出高效的除草活性。(6)对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的3株稀有放线菌NEAU-A15T、NEAU-A13和NEAU-C4进行多相分类研究,鉴定为糖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Glycomyces luteolus。

王禹博[3](2019)在《链格孢菌SC-018对野慈姑的防除潜力及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水田杂草野慈姑作为靶标,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水稻田中染病的杂草野慈姑叶片上共分离得到10种植物病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及菌落培养特征观察,初步鉴定这10种植物病原真菌分属于链格孢菌、灰葡萄孢菌和弯孢菌。其中链格孢菌SC-018菌株对野慈姑有很强的致病力,对大多数作物安全。通过对链格孢菌SC-018菌株对杂草野慈姑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培养工艺、农药相容性、环境安全性以及盆栽小苗防除实验的研究,为水田杂草野慈姑的生物防除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知,链格孢菌SC-018菌株的菌落特征为菌丝繁密呈绒状,培养初期菌落白而发灰色,以后随菌龄增加逐渐变为黑灰色,菌落背面呈墨黑色。菌丝为无隔菌丝,单生或有分支,分生孢子呈倒棒状,顶端延长成喙状,淡褐色,有壁砖状分隔。其与Alternaria alternata strain CBS 121454同源性为99%,并与其处于同一个分支,初步鉴定为链格孢菌属。本文建立了链格孢菌SC-018菌株防除野慈姑效果的温室测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SC-018菌株有效孢子数大于1.0×105个/mL时的浓度即可使野慈姑叶片感染病斑,且在孢子浓度2.0×106个/mL时作用效果最佳,菌株侵染一至二叶期的野慈姑发病最严重。链格孢菌SC-018菌株感染杂草的最佳温度为2528℃、光照条件为每天光照10h,黑暗14h交替、结露时间大于48h则可引起90%以上的接种野慈姑死亡。本文确定最适合链格孢菌SC-018菌株菌丝生长的营养为马铃薯培养基。培养基中的最主要养分为D-半乳糖和硝酸钠。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为8;光照条件为连续光照。最适合链格孢菌SC-018菌株产生孢子的营养为玉米粉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为7;光照条件为每天10h光照,14h黑暗交替;紫外线照射时间为2040min。链格孢菌SC-018菌株孢子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5℃;最适pH为7,而且加入2%的D-半乳糖可促进孢子的萌发。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最优值为:D-半乳糖21.50g/L、硝酸钠3.15g/L、培养温度25.9℃、初始pH 7.8。通过链格孢菌SC-018菌株与化学杀虫、杀菌和除草剂的相容性实验可知:杀虫剂对与链格孢菌SC-018菌株的相容性影响较小,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几乎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杀菌剂与链格孢菌SC-018菌株相容性最差,在实际应用中注意避免与杀菌剂相接触。低浓度的除草剂对与链格孢菌SC-018菌株的相容性影响较小,可以考虑链格孢菌SC-018菌株与低浓度的化学除草剂配合使用。通过对环境生物蜜蜂、斑马鱼、小球藻、蚯蚓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安全性实验可知,链格孢菌SC-018菌株发酵液对蜜蜂、蚯蚓表现安全,和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对斑马鱼、小球藻生长安全,可以应用在水生环境中;能够保持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通过温室盆栽野慈姑小苗试验可知,链格孢菌SC-018菌株水乳剂对野慈姑苗活体具有很好的活性,且对水稻植株安全。链格孢菌SC-018菌株水乳剂是一个较好的苗后茎叶处理剂,且以杂草出土后24叶期防效最佳,耐雨水冲刷能力很强,施用30min以后降雨对其防除效果均无影响。

孙书荃[4](2015)在《基于基因组测序分析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聚酮合成酶及效应蛋白鉴定》文中提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世界性恶性杂草,该草适应性强、传播速度快,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由于传统防除方法难以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防除效果,因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该草有效、安全的生物防治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是分离自空心莲子草的一种潜在生物防治真菌,其可产生具有除草活性的聚酮类毒素Vulculic acid。本文基于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解析,对该菌的聚酮类毒素合成酶(PKS)和致病相关效应蛋白进行预测和表达量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通过Illumina/Solexa测序和SOAPdenovo组装,得到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A-2单孢菌株全基因组大小为34 MB,GC含量为49%。经AUGUSTUS软件预测,获得基因10470个。其中,经HMMER比对获得候选真菌Ⅰ型PKS基因12个,经长度筛选、signalP预测信号肽和RxLx或Y/W/FxC筛选,获得候选效应蛋白54个。将12个候选PKS基因和54个候选效应蛋白分别与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和GO注释,获知12个候选PKS基因中11个与子囊菌的PKS基因同源性较高;54个候选效应蛋白中6个属于NR数据库中没有的蛋白,43个属于未知功能蛋白,5个具有具体功能。通过Illumina/Solexa测序,得到7个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接种空心莲子草叶片072 h的RNA-seq文库和2个该菌产毒和不产毒纯培养物的RNA-seq文库。经BLAST和BLAT等工具比对,明确延伸因子基因(elongation factor 2,EF2)可作为莲子草假隔链格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经BLAT比对和聚类分析,获知12个候选PKS基因中8个在接种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3个在产毒培养条件下的表达量同时高于不产毒培养;54个候选效应蛋白基因中17个在接种叶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其中13个基因在产毒培养条件下的表达量同时高于不产毒培养。

舒易星,施祖荣,王连水,向梅梅,黄江华,张云霞[5](2013)在《外来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AIP)是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等因素,由一个特定地域生态系统传播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中定居、繁殖和扩散,并对传入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威胁,给传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植物.文章对AIP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危害较严重的主要AIP、AIP的危害特点,以及包括植物替代控制、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利用微生物及其天然产物控制等在内的生物防治方法.认为单凭一种方法难以有效控制AIP,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是有效控制AIP的最佳途径.

孙永艳,桑晓清,张利平,周利娟[6](2011)在《空心莲子草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是世界性的入侵物种,其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应水生和陆生环境,利用宿根和地下茎越冬,通过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滋生蔓延,危害严重。近年来,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概述了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防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化学防除是我国防治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同时,还介绍了空心莲子草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庆辉[7](2011)在《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防除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它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及抗逆能力都很强,对物种多样性、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水道航运,等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急需防除。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Nimbya alternantherae)是本实验室早期从空心莲子草上分离得到的一种对空心莲子草具有很强致病的病原真菌,能快速的使空心莲子草发病,有效地控制其生长。本文研究了生防菌SF-193固体发酵的菌粉田间小区致病、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分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培养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SF-193活体内各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SF-193的致病机理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1)通过田间小区实验,比较了经SF-193菌粉、SF-193发酵液、以及生防菌分别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混用处理后各小区内空心莲子草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施用菌粉,当施用量分别为10、20、30g/m2时,7d后空心莲子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9.29、80.21、84.57,15d后病情指数分别为:61.36、73.7、77.73;10、20、30g/m2的固体菌粉分别与25μ g/L的氯氟吡氧乙酸同时施用时,7d后空心莲子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3.17、78.83、86.78,15d后病情指数分别为:84.76、90.23、97.54。与不同浓度的菌体发酵液相比,菌粉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作用较好,与不同浓度的20%氯氟吡氧乙酸相比,见效更快。当二者同时施用时,持效期更长。(2)为获得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本研究采用了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优化空心莲子草生防菌SF-193固体培养基各组分的配比,探讨各组分(大米粉,大豆粉,胡萝卜粉)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粉和胡萝卜粉对生防菌SF-193菌丝生长的线性效应显着,大米粉分别与大豆粉、胡萝卜粉之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固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大米粉61.7g/L,大豆粉9.0g/L,胡萝卜粉1.1g/L(3)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生防菌SF-193侵染空心莲子草后离体叶片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接种SF-193后,空心莲子草内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这4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与对照未接种SF-193的空心莲子草相比显着升高,PMG的活性与对照没有显着活性与对照未接种SF-193的空心莲子草相比显着升高,PMG的活性与对照没有显着性差异。培养时间的变化对Cx、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有显着的影响,对PG的活性有一定影响。在接种后的第1d,PG活性最高为33.05U/mg,随后PG的活性逐渐降;木聚糖酶的活性在第2d活性达到最大值54.71U/mg,随后也逐渐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第3d达到最大分别为105.85、88.62U/mg,随后也逐渐降低。在接种后第5d,这4种酶的活性都降至最低,在第6d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又有所升高。PMG的活性在这6d内没有显着的变化。培养温度对纤维素酶、木聚糖酶、PG这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都有显着的影响:在30℃时,Cx、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都达到最高,分别是96.10U/mg、78.05U/mg、48.00U/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在35℃时酶活才达到最高值36.87U/mg。但温度变化对PMG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周兵,闫小红,郭年梅,蒋平,钟娟,强胜[8](2010)在《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成株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DA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经细交链孢菌酮酸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增加而增高,MDA含量在500μg/ml以下,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500μg/ml以上,又有所下降;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在1 000μg/ml时,SOD、POD和CAT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CK1)活性降低了86.24%、72.72%和82.05%。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可严重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显示了其生防潜力。

周兵,彭峰,闫小红,钟娟,李晓红,王宁[9](2010)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性的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潜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了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乙酸乙酯相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最高浓度2 000μg/mL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导致叶片的病斑直径分别是对照的2.05倍、16.00倍、4.79倍和2.23倍。链格孢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同样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性增强,在最高浓度9.88×106片段/mL和8.76×106个孢子/mL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导致的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为最低浓度0.62×106片段/mL和0.55×106个孢子/mL时的2.78倍和3.41倍。链格孢菌具有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的潜力。

周兵,闫小红,钟娟,蒋平,强胜[10](2010)在《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和植株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植株培养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31.25~500.00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毒素浓度的升高,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病斑直径增大,500.00μg/mL时为2.41mm;浓度为20.00μg/mL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对幼嫩的顶部叶片致病性较强;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当浓度达到125.00μg/mL时,毒素对植株生长的长度、鲜重及平均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着水平,浓度达到250.00μg/mL时,植株的生根数也受到显着抑制,在最高浓度500.00μg/mL时,植株处于零生长,生长长度和生根数均为0,鲜重为负增长,达-0.77g。本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具有开发为防除空心莲子草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二、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除草活性产物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除草活性产物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2)Streptomyces sp. D15的除草活性研究及Glycomyces luteolus多相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杂草的危害
    1.2 杂草的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活体微生物除草剂
        1.3.1 真菌型活体微生物除草剂
        1.3.2 细菌型活体微生物除草剂
    1.4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除草剂
        1.4.1 真菌毒素在除草剂中的应用
        1.4.2 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在除草剂中的应用
    1.5 根际微生物
        1.5.1 根际微生物的除草功能
        1.5.2 根际链霉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
        1.5.3 根际稀有放线菌的研究价值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分离样品
        2.1.2 供试种子
        2.1.3 供试菌株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2.4 小麦根际土中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2.4.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2.4.2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2.4.3 菌种保藏
    2.5 除草活性菌的筛选
        2.5.1 除草活性菌株的孢子初筛
        2.5.2 除草活性菌株的发酵液复筛
    2.6 菌株D15的除草能力测定
        2.6.1 除草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分布测定
        2.6.2 菌株D15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平皿试验
        2.6.3 菌株D15发酵液除草活性的盆栽试验
    2.7 菌株D15发酵液对作物影响的测定
        2.7.1 作物种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2.7.2 作物生长影响的测定
    2.8 菌株D15的特征分析
        2.8.1 DNA的提取
        2.8.2 16SrR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2.8.3 培养特征观察
        2.8.4 生理生化特征测试
    2.9 菌株D15发酵条件的优化
    2.10 菌株D15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2.10.1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2.10.2 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测定
        2.10.3 次级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测定
    2.11 新菌的多相分类
        2.11.1 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
        2.11.2 生理生化鉴定
        2.11.3 化学分类鉴定
        2.11.4 分子水平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根际土中放线菌的分离及统计
    3.2 除草活性菌株的筛选结果
        3.2.1 除草活性菌株的孢子初筛结果
        3.2.2 除草活性菌株的发酵液复筛结果
    3.3 菌株D15的除草活性测定
        3.3.1 除草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分布
        3.3.2 菌株D15发酵液除草活性的平皿试验结果
        3.3.3 菌株D15发酵液除草活性的盆栽试验结果
    3.4 菌株D15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4.1 菌株D15发酵液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4.2 菌株D15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5 菌株D15的特征分析
        3.5.1 16S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3.5.2 菌株D15的培养形态
        3.5.3 菌株D15的生理生化特性
    3.6 不同发酵条件下菌株D15发酵液除草活性分析
    3.7 菌株D15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活性分析
        3.7.1 除草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3.7.2 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分析
        3.7.3 次级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分析
    3.8 Glycomyces luteolus的多相分类
        3.8.1 16S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3.8.2 形态和培养特性
        3.8.3 生理生化特性
        3.8.4 化学分类特性
        3.8.5 DNA同源性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小麦根际土中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4.2 菌株D15除草活性的分析
    4.3 菌株D15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4.4 糖霉菌Glycomyces luteolus的描述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链格孢菌SC-018对野慈姑的防除潜力及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杂草的生物防治
        1.1.1 经典式生物防治
        1.1.2 广谱式生物防治
        1.1.3 保守式生物防治
        1.1.4 淹没式生物防治
        1.1.5 应用微生物除草技术生物防治
    1.2 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2.3 真菌除草剂开发的限制因素
        1.2.4 真菌除草剂开发限制因素的解决措施
    1.3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开发除草剂
        1.3.1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菌株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
        1.3.2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代谢产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2.野慈姑病原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病样的采集
        2.1.2 供试培养基与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野慈姑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2.2.2 不同病原真菌对野慈姑的侵染力测定
        2.2.3 病原真菌对常见作物的生物安全性检测
        2.2.4 侵染野慈姑病原真菌SC-018 菌株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野慈姑病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与初步鉴定结果
        2.3.2 不同病原真菌对野慈姑侵染力比较
        2.3.3 菌株SC-018 病原真菌对大田主要作物的安全性
        2.3.4 侵染野慈姑病原真菌SC-018 菌株鉴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3.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对野慈姑的致病力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实验材料及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最适接种浓度的确定
        3.2.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寄主植物最佳接种时期的确定
        3.2.3 影响链格孢菌SC-018 致病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最适接种浓度的确定结果
        3.3.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寄主植物最佳接种时期的确定结果
        3.3.3 影响链格孢菌SC-018 致病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链格孢菌SC-018 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实验试剂及供试培养基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菌丝生长影响因子研究
        4.2.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
        4.2.3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4.2.4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SC-018 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菌丝生长影响因子研究结果
        4.3.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结果
        4.3.3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4.3.4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SC-018 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结果
    4.4 本章小结
5.链格孢菌SC-018 菌株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菌株
        5.1.2 实验试剂、供试药剂及培养基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发酵液制备
        5.2.2 供试药剂与链格孢菌SC-018 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容性
        5.2.3 供试药剂与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分生孢子的相容性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供试药剂与链格孢菌SC-018 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容性结果
        5.3.2 供试药剂与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分生孢子的相容性结果
    5.4 本章小结
6.链格孢菌SC-018 菌株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供试菌株
        6.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6.1.3 实验供试生物
    6.2 实验方法
        6.2.1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
        6.2.2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斑马鱼的安全性评价
        6.2.3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小球藻的安全性评价
        6.2.4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蚯蚓的安全性评价
        6.2.5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6.3.2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斑马鱼的安全性
        6.3.3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小球藻的安全性
        6.3.4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蚯蚓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6.3.5 链格孢菌SC-018 发酵液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影响结果
    6.4 本章小结
7.链格孢菌SC-018 菌株防除野慈姑盆栽小苗试验研究
    7.1 实验材料
        7.1.1 供试菌株及供试植株
        7.1.2 供试试剂及培养基
    7.2 实验方法
        7.2.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的制备
        7.2.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对野慈姑的活体试验
        7.2.3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
        7.2.4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最佳施用时间试验
        7.2.5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耐雨水冲刷试验
    7.3 结果与分析
        7.3.1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对野慈姑的活体试验结果
        7.3.2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7.3.3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最佳施用时间试验结果
        7.3.4 链格孢菌SC-018 菌株水乳剂耐雨水冲刷试验结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基因组测序分析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聚酮合成酶及效应蛋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空心莲子草的分布与危害
    1.2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及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的除草活性
    1.3 真菌聚酮合成酶(PKS)基因及其研究现状
        1.3.1 聚酮化合物及其合成酶基因
        1.3.2 真菌聚酮合成酶基因研究现状
    1.4 真菌效应蛋白及其研究现状
        1.4.1 真菌效应蛋白及其作用
        1.4.2 真菌效应蛋白的特征
        1.4.3 真菌效应蛋白研究现状
    1.5 基因组测序与PKS和效应蛋白分析方法
        1.5.1 基因组测序技术
        1.5.2 基因组测序结果组装与基因预测
        1.5.3 PKS和效应蛋白分析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全基因组测序及PKS与效应蛋白的预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和植物材料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仪器及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致病性测定
        2.2.2 基因组DNA提取与测序
        2.2.3 全基因组组装与基因预测
        2.2.4 PKS基因预测
        2.2.5 PKS基因的分析
        2.2.6 效应蛋白预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转录组测序及PKS与效应蛋白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供试仪器及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样品的准备
        3.2.2 RNA提取与测序
        3.2.3 PKS及效应蛋白表达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5)外来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危害特点
    1.1 主要外来入侵植物
    1.2 危害特点
2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
    2.1 利用植物替代控制
    2.2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
    2.3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
        2.3.1 利用活体微生物控制
        2.3.2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控制
3 结语

(7)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防除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空心莲子草及其防治
        1 空心莲子草的分类地位,形态及生物学特征
        1.1 空心莲子草的分类地位及形态学特征
        1.2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征
        2 空心莲子草的起源,分布及危害
        2.1 空心莲子草的起源及分布
        2.2 空心莲子草的危害
        3 空心莲子草的防除
        3.1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防除
        3.2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除
        3.3 空心莲子草的其它防除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除草剂
        1 微生物除草剂概述
        1.1 微生物除草剂的分类
        1.2 微生物制剂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
        1.3 微生物源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
        2 微生物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2.1 微生物除草剂致病毒素的研究
        2.2 微生物除草剂致病相关酶的研究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菌粉田间小区防效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制剂处理后小区空心莲子草发病情况
        2.2 生防菌制剂与化学除草剂混用处理后小区空心莲子草发病情况
        2.3 不同处理小区空心莲子草发病情况比较
        3 讨论
    第二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固体培养基组分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方程的建立及其显着性检验
        2.2 菌落直径的响应曲面分析及固体培养基组分优化
        3 讨论
    第三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F-193活体外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致病性
        2.2 接种时间对活体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培养温度对活体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17]
    1.4 丙二醛 (MDA) 含量的测定[18]
    1.5 酶活性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2 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3 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3 讨 论

(9)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空心莲子草
        1.1.2 链格孢菌菌株
        1.1.3 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链格孢菌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1.2.2 链格孢菌菌丝体悬液的配制
        1.2.3 链格孢菌孢子悬液的配制
        1.2.4 链格孢菌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的致病性检测
        1.2.5 链格孢菌菌丝体悬液对空心莲子草植株叶片的致病性检测
        1.2.6 链格孢菌孢子悬液对空心莲子草植株叶片的致病性检测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链格孢菌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的致病性
    2.2 链格孢菌菌丝体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的致病性
    2.3 链格孢菌孢子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的致病性
3 小结与讨论

四、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除草活性产物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源除草活性物质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J]. 张红梅,陈玉湘,徐士超,王婧,蒋建新,赵振东. 农药学学报, 2021(06)
  • [2]Streptomyces sp. D15的除草活性研究及Glycomyces luteolus多相分类[D]. 段丽萍.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链格孢菌SC-018对野慈姑的防除潜力及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D]. 王禹博.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4]基于基因组测序分析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聚酮合成酶及效应蛋白鉴定[D]. 孙书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5(04)
  • [5]外来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J]. 舒易星,施祖荣,王连水,向梅梅,黄江华,张云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01)
  • [6]空心莲子草的研究进展[J]. 孙永艳,桑晓清,张利平,周利娟.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3)
  • [7]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防除空心莲子草的作用机理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 李庆辉.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8]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周兵,闫小红,郭年梅,蒋平,钟娟,强胜. 江苏农业学报, 2010(03)
  • [9]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性的研究[J]. 周兵,彭峰,闫小红,钟娟,李晓红,王宁.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4)
  • [10]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J]. 周兵,闫小红,钟娟,蒋平,强胜. 浙江农业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链格孢除草活性产物的初步研究。假单胞菌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