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

一、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韦超[1](2021)在《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MR-T2WI影像组学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背景: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引起尿频、尿急、月经量增多、盆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多的痛苦或不适。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为富细胞型、退变型及普通型,术前子宫肌瘤的病理类型的准确区分决定其治疗决策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RI是子宫肌瘤治疗前最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肌瘤在MRI上存在一定的信号差异,根据磁共振T2WI和DWI信号值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但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有一定重叠。影像组学通过挖掘常规影像背后高通量数据来反映组织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目前已应用全身诸多脏器,体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然而影像组学在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应用相对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特点,探讨影像组学区分子宫肌瘤病理亚型的可行性,重点识别富细胞型子宫肌瘤。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65个子宫肌瘤的临床和常规MR资料,其中普通型肌瘤20例21个,富细胞型肌瘤22例23个,退变型肌瘤21例21个,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T2WI、DWI信号特点及构成比。然后使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AP)在T2WI图像上对子宫肌瘤进行三维分割和A.K软件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Pearson、f-SBF(随机森林函数)和10重交叉验证抽样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再利用R语言Caret包中train函数对筛选后的训练集进行训练,建立条件推理树模型,用ROC曲线和混淆矩阵计算模型总体的诊断性能。最后将65例子宫肌瘤分为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和其它组两组,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常规MR特征和筛选出的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纳入logistic模型,比较常规MRI、影像组学和两者联合诊断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1.三种病理亚型的子宫肌瘤T2WI、DWI信号构成比存在统计差异,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呈T2WI均匀高信号的比率最多(65.2%),退变型子宫肌瘤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最多(61.9%),普通型子宫肌瘤在T2WI上均呈低信号,富细胞型子宫肌瘤DWI高信号比率大于退变型子宫肌瘤和普通型子宫肌瘤(P<0.001);三组子宫肌瘤间年龄、发病部位、类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1.17,P=0.317)。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和其它两种病理亚型子宫肌瘤T2WI及DWI信号构成比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每个病灶共提取828项特征,共筛选出12项在三类子宫肌瘤间最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以这些特征建立起来的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普通型、富细胞型和退变型子宫肌瘤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97,0.82,0.91,敏感性分别为100%,70.6%,80%,特异性分别为93.8%,90%,90.6%,阳性预测值88.2%,80%,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4%,90.6%。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2,0.73,0.78,敏感性分别为85.3%,50%、66.7%,特异性分别为100%,75%,75%,阳性预测值100%,50%,5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75%,82%。3.单独的常规MR特征鉴别富细胞肌瘤和其它两类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12;0.966),正确性86.96%,敏感性82.61%,特异性95.24%,阳性预测值90.5%,阴性预测值90.9%;影像组学特征鉴别诊断的AUC=0.954(95%CI:0.872;0.991),正确性91.3%,敏感性91.3%,特异性97.62%,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95.3%;两者联合的AUC为0.997(95%CI:0.939;1),正确性95.65%,敏感性95.6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7%。结论:1.富细胞、退变型及普通型三类子宫肌瘤T2WI及DWI构成比不同,根据T2WI及DWI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识别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但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肌瘤间MR信号之间存在重叠。2.条件推理树三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区分子宫肌瘤的三种病理学亚型,其中鉴别普通型子宫肌瘤诊断效能最高,富细胞型最低。3.单独的影像组学特征或常规MRI特征法建立起有效的富细胞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模型;影像组学和常规MRI联合则可以建立起具有较高的模型拟合度和准确性的鉴别诊断模型,两者联合的鉴别诊断价值依次高于影像组学特征和常规MRI。第二部分MR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治疗难度背景: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需对消融难度和投放剂量进行评估;能效因子(EEF)是对子宫肌瘤HIFU消融难度判断和肌瘤投放量化最重要的指标。以常规MRI为基础的EEF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常规MRI基于定性影像学,不同信号强度之间存在交叉,人眼常无法识别,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像组学则可以从常规影像学图像上挖掘海量数字信息以反映组织内部的细微差别,在EEF的预测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分别建立HIFU治疗子宫肌瘤所需EEF的常规MRI预测模型以及常规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预测模型,探讨模型中EEF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影像组学对常规MRI的附加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216例行高强度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临床和常规MRI资料,记录术前基线临床资料、MRI相关参数和术后消融结果,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实际EEF。采用图像分割软件(ITK-SNP)和影像组学提取软件(A.K.)对子宫肌瘤横断位T2WI图像进行三维分割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 redundancy and maximum correlation,mRMR)方法进行筛选,保留20个与EEF具有较高相关性但是互相无冗余的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常规MRI参数和常规MRI、影像组学联合参数分别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找出两种模型EEF相关参数值,并对两种模型预测效能进行统计学比较,最终模型的预测效能的验证采用预测EEF值和实际EEF值相关性分析。结果:1.常规MRI模型结果显示子宫肌瘤T1WI增强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正向影响EEF,肌瘤大小(X2:用最大直径表示)负向影响EEF,回归方程为EEF=12.11+4.261X11﹣2.067X2+3.868X9+3.371X4。2.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结果显示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X1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和DWI信号强度(X10:低=0,等=1,高=2)正向影响EEF,original_shape_Maximum2DDiameter Slice(X13)负向影响EEF,回归方程为:EEF=14.901+58.177X12+3.753X11﹣0.260X13+3.089X9+2.828×X10。3.常规MR模型调整后的R2为0.144,所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76,P<0.05),模型的Durbin-Watson值为2.007。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R2为0.297,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9.739,P<0.05),Durbin-Watson值为1.958。联合模型预测的EEF值为9.61[3.60;15.22]J/mm3,实际EEF值为6.24[3.40;11.01]J/mm3,两者相关系数r=0.5。结论:1.常规MRI,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均可建立合理的EEF预测模型。2.常规MR模型显示EEF与T1WI强化程度、T2WI信号强度和子宫肌瘤的位置正相关,与子宫肌瘤最大直径(Dmax)负相关。3.联合模型显示EEF与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子宫肌瘤T1WI强化程度、T2WI和DWI信号强度正相关,而与original_shape_Maximum2DDiameter Slice负相关。4.联合模型对EEF预测效能显着大于常规MRI模型,影像组学对常规MR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最终预测模型预测的EEF值和实际EEF具有中度相关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第三部分MR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即刻消融率背景: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的即刻消融率(NPVR)是评估疗效的重要参数,与长期预后密切相关。MRI是子宫肌瘤HIFU术前评估和病例筛选的最重要手段,目前临床术前常用常规MRI进行初步疗效预测和消融难度判断,并已有相关研究基于常规MRI建立了NPVR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常规MRI在预测子宫肌瘤术后NPVR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影像组学在识别组织的异质性和细微差别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已广泛应用在全身诸多脏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预测等方面,并显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但目前尚未有影像组学特征应用于建立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的报道,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消融率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分别建立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的常规MRI和常规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预测模型,探讨模型中NPVR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影像组学对常规MRI的附加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216例行高强度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临床和MRI资料,记录术前临床资料和MR参数和术后消融结果,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NPVR。采用ITK-SNP和A.K.软件分别对子宫肌瘤横断位T2WI图像进行三维分割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 redundancy and maximum correlation,mRMR)方法进行筛选,保留20个与NPVR具有较高相关性但是互相无冗余的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常规MR参数值和常规MR参数值、组学参数值分别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找出与两种模型NPVR相关参数值,并对两种模型预测效能进行统计学比较。最终模型的预测效能的验证采用预测NPVR值和实际NPVR值相关性分析。结果:1.常规MR模型结果显示子宫肌瘤HIFU术前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均负向影响NPVR,回归方程为:NPVR=103.851-11.868X9﹣5.64X11-2.984X4。2.常规MR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结果显示HIFU术前子宫肌瘤T2WI信号强度(X9:低信号=0,等信号=1,高信号=2)、T1WI强化程度(X11:轻度=0,中度=1,重度=2)、子宫肌瘤的位置(X4:前壁=0,后壁=1,侧壁=2)、glszm_Size Zone Non Uniformity(X12)、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X13)均负向影响NPVR,回归方程为:NPVR=104.030﹣11.886X9﹣5.459X11﹣2.776X4﹣0.20X12﹣16.913X13。3.常规MR模型和联合模型调整后的R2分别为0.385、0.408,所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的Durbin-Watson值均接近标准值2。最终的联合预测模型所预测的NPVR值为81[71;91]%,实际NPVR值为89[77;97]%,两者相关系数为r=0.655(P<0.001)。结论:1.常规MRI,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均可建立合理的EEF预测模型。2.常规MR模型显示HIFU术前子宫肌瘤T2WI信号强度、T1WI强化程度、子宫肌瘤的位置负向影响NPVR。3.联合模型显示HIFU术前T2WI信号强度、T1WI强化程度、子宫肌瘤的位置、glszm_Size Zone Non Uniformity、wavelet_HHH_firstorder_Skewness均负向影响NPVR。4.联合模型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效能稍大于常规MRI模型,提示影像组学对常规MRI有一定补充价值,但价值有限。联合模型预测NPVR和实际NPV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胡亮[2](2020)在《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子宫肌瘤治疗新理念,新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特别是保留子宫的微无创治疗技术,如宫腹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等飞速发展,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被女性患者寻求并选择为子宫肌瘤首要治疗手段。然而UAE及腹腔镜等技术既往经验证实,保留子宫手术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肌瘤复发和再干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HIFUA),或称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使用焦域最大声强≥1000 W/cm2的聚焦超声进行组织消融手术),作为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无创治疗方式近年快速发展,但同样面临子宫肌瘤复发需要再次治疗,这一问题已成为近年临床关注和重视的热点。因此临床急需获得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再干预证据,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预判再干预风险,循证有效指导临床,规范治疗,同时评价再干预的卫生经济影响,为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卫生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依据。目的(1)研究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的长期再干预结果;(2)分析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再干预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关特征,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预判再干预风险;(3)对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的再干预行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材料与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在两家临床中心纳入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记录基线临床特征及肌瘤特征资料,术前术后行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肌瘤特征及消融结果,采用UFS-QoL量表评价子宫肌瘤患者长期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随访再干预结果,包括再干预时间,再干预方式及原因;(2)纳入上述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特征及肌瘤特征对再干预率行Kaplan-Meier生存分层分析;设置再干预事件为因变量,选取年龄,BMI,妊娠次数,生育次数,吸烟史,饮酒史,肌瘤家族史,既往腹部手术史,症状评分,肌瘤数目,肌瘤大小,肌瘤位置,肌瘤类型,T2信号及增强类型作为协变量,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协变量对再干预影响大小;(3)对接受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的20家多中心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卫生经济成本、效果和效用测量,行基线分析、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用分析,评估长期再干预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育龄周期内聚焦超声手术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并行敏感度分析与传统手术比较。结果(1)一共412例符合条件的接受了聚焦超声消融的子宫肌瘤患者入组研究。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长期随访症状评分4.8±7.3(95%Confidence Interval[CI],4.0-5.6),生活质量评分92.3±8.0(95%CI,91.4-93.2),均较术前呈持续显着改善(P=0.000),平均随访时间72月时症状改善率为91.6%。聚焦超声消融后2年,5年及8年的累积再干预率分别为3.3%,11.3%及14.6%;(2)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Kaplan-Meier生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BMI、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症状评分,肌瘤T2信号,增强类型,残留粘膜下小肌瘤及消融率各变量内分层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了4个协变量为影响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因素,分别为:残留粘膜下小肌瘤[HR,5.243,95CI%,2.538-10.831,P=0.000],年龄[HR,4.791,95CI%,2.789-8.231,P=0.000],增强类型[HR,2.440,95CI%,1.311-4.540,P=0.005],T2信号[HR,1.632,95CI%,1.062-2.506,P=0.025]。经统计验证后构建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为:h(t,X)=h0(t)exp(1.657X1+1.567X2+0.892X3+0.490X4)。协变量X1表示残留粘膜下小肌瘤,X2表示年龄,X3表示增强类型(分为显着强化及轻度强化两类),X4表示T2信号(分为等低信号,非均匀轻度强化及均匀轻度强化三类);(3)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在全国20家中心纳入241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及效用测量,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结果显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总治疗成本为11910.6(95%CI,11793.7-12027.5)CNY,显着低于子宫切除术的15388.8(95%CI,15008.9-15768.7)CNY及肌瘤剔除术的13082.5(95%CI,12714.4-13450.7)CNY(P<0.05)。短期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多中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聚焦超声手术及肌瘤剔除术症状改善成本效果比为979.0 CNY/UFS及1347.8 CNY/UFS;聚焦超声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生活质量改善成本效果比为1317.6 CNY/QOL,1754.2CNY/QOL及1913.9 CNY/QOL。长期再干预下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多中心卫生经济评价基线分析显示聚焦超声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值分别为18206.0 CNY/QALY,21974.2CNY/QALY及21468.6 CNY/QALY,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增量成本效用值分别为-1869.5 CNY/QALY及-14978.6 CNY/QALY。一维敏感性分析显示,基于模型运算的长期卫生经济评价结果受聚集超声消融后再干预率,肌瘤剔除术再干预率,聚焦超声消融后效用获益,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效用获益参数影响。概率敏感(PSA)分析结果提示,聚焦超声与肌瘤剔除术比较,ICUR分析显示在WTP值为1倍或者3倍人均GDP时,均未显着改变以聚焦超声为偏好的治疗策略。聚焦超声与子宫切除术比较,ICUR分析显示当WTP值为在1倍到3倍人均GDP之间,以聚焦超声为偏好的治疗策略概率为62.6%-69.5%。结论(1)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呈长期持续改善,作为保留子宫的无创治疗方式其长期再干预水平可接受。(2)构建了包括残留粘膜下小肌瘤、年龄、增强类型及T2信号作为协变量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判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再干预风险,协助临床治疗决策。(3)多中心卫生经济评价显示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总成本费用低于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短期结果分析聚焦超声手术成本效果优于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长期再干预情况下,基线分析显示在育龄周期内聚焦超声具有成本效用,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敏感度分析显示,聚焦超声与肌瘤剔除比较做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未显着改变,与子宫切除比较,聚焦超声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的概率为62.6%-69.5%。

杨琳[3](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瘢痕妊娠与产后出血对远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2019年12月前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表的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剖宫产瘢痕妊娠、产后出血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足月活产率以及术后卵巢功能进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3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子宫肌瘤组共纳入24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样本容量共计8620例,其中实验组6240例,对照组238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组共纳入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样本容量共计569例,其中实验组302例,对照组267例;产后出血组共纳入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样本容量共计729例,其中实验组296例,对照组433例。2、统计学分析结果:(1)UAE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血清中FSH水平上升,AMH水平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窦卵泡计数(AFC)较之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AE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术后妊娠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然流产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月活产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UAE治疗瘢痕妊娠术后血清FSH、AMH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卵巢AFC下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AE与病灶切除或清宫术相比术后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升高、足月活产率降低,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UAE治疗产后出血术后患者血清FSH水平较非UAE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AE术后患者妊娠率、足月活产率较未行UAE分娩的患者低,自然流产率较高,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可降低术后妊娠率,降低卵巢内窦卵泡计数;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对未来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对卵巢功能亦无不良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对未来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对卵巢功能亦无不良影响。对于患有子宫肌瘤未来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子宫动脉栓塞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生育能力,选择需慎重。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和产后出血对未来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使用较安全。

周洋[4](2020)在《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子宫肌瘤治疗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不仅可以为患者和临床医生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而且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全社会角度为出发点,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两种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成本效用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子宫肌瘤自然病程史,以患有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构建循环周期为6个月的Markov模型,模拟子宫肌瘤患者经治疗后10年内疾病发展转归情况。采用半周期矫正,结合Markov模型的回乘分析对LM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用进行分析,并利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和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否改变模拟结果。结果:回乘分析显示,LM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人均总成本分别为186078.32元和191878.72元,分别获得的总效用为9.5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和10.62个QALYs。与LM相比,HIFU治疗子宫肌瘤能够获得的增量效用为1.11个QALYs,而花费的增量成本为5800.40元,其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为5230.98元/QALYs,低于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阈值标准(178980元),表明相较于LM,采用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LM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是最为敏感的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但ICUR值一直低于WTP阈值标准,并不改变HIFU治疗子宫肌瘤更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结论。多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WTP阈值标准为178980元时,HIFU治疗子宫肌瘤相较于LM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概率更高。敏感度分析与回乘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与LM治疗子宫肌瘤相比较,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和经济可行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HIFU是值得推荐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因此,首先,需要加强HIFU治疗子宫肌瘤在卫生保健机构的培训和应用,提升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效用;其次,需要强化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宣传,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在患者中的公信力;最后,需要将HIFU治疗子宫肌瘤全面纳入医保名录,降低患者的自费金额,使其发挥更大的成本效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娟[5](2018)在《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施1.临床资料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强烈要求挖除子宫肌瘤而保留子宫。该60例患者为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16年08月至2017年06月收治的病人,术前宫颈疾病筛查未见明显异常,其他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患者选取年龄为38-48岁,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子宫大小为孕二个半月至孕四个月不等。B超测量子宫肌瘤数目2-5个,直径5-9厘米。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患者。三组患者年龄、子宫大小、术前血红蛋白、子宫肌瘤数目、大小、术前月经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手术均由同一个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完成。2.手术方法A组为腹腔镜下分离出子宫动脉主干,予7号丝线打活结临时阻断,子宫肌瘤表面假包膜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单极电凝钩切开肌瘤表面,分离、剥离肌瘤,创面缝合。B组为腹腔镜下分离出子宫动脉主干后予双极电凝永久阻断,剥离肌瘤后缝合。C组为腹腔镜下直接子宫肌瘤表面假包膜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不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创面缝合。三组患者术后均抗炎补液三天,观察三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术后月经过多改善情况、术后复发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一年)的性激素(E2、LH、FSH)水平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不同术式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hapiro-Wilk对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对定量正态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对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不满足条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组比较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一年月经改善方面、复发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前术后性激素(E2、LH、FSH)水平都在卵泡期正常范围内,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一年的性激素水平,B组术后三个月FSH升高而E2水平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LH在不同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A和C组各激素不同时点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比较,B组E2水平在术后三月明显低于A、C两组(P<0.05),其余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LUAO-M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月经过多症状改善明显,肌瘤复发率低,值得推广。2.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对卵巢功能基本无影响,永久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短暂的。

曹梦秋[6](2015)在《多模态医学影像在评价及预测UA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磁共振ADC值联合熵值预测UAE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术前子宫肌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联合基于T2加权成像的熵值来预测术后子宫肌瘤的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VR)。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一项前瞻性研究。收集11个患有子宫肌瘤并拟行UAE手术的患者入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行盆腔磁共振T1、T2加权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以入组患者的肌瘤中直径大于2cm的共16个肌瘤为研究对象,计算UAE术前及术后各个肌瘤的体积及体积变化率,以及各个肌瘤术前的ADC值及熵值。用皮尔森相关分析分别研究肌瘤VR与患者年龄、术前肌瘤体积、术前ADC值和术前熵值的关系。用多元相关性分析来探究影响UAE术后肌瘤VR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得到ADC值、熵值、ADC联合熵值这三种模式下预测UAE术后肌瘤V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子宫肌瘤UAE术后6个月的平均VR是58.9%(范围从25.8%至95.0%),平均术前ADC值是1.37×10-3 mm2/s(范围从1.05×10-3 mm2/s至2.32×10-3 mm2/s),基于T2的术前平均熵值是5.36(范围从4.62至5.91)。ADC值和熵值与术后肌瘤的VR均呈明显相关性(r=0.61,P=0.012;r=0.73,P=0.00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术前ADC值联合术前熵值是预测UEA术后肌瘤VR的一种最佳模式。ROC曲线预测50%术后肌瘤VR的ADC临界值是1.39×10-3 mm2/s(敏感性45.5%,特异性80.0%),临界熵值是5.15(敏感性90.9%,特异性60.0%),ADC值联合熵值的分类准确性(曲线下面积是0.86)高于单独的ADC值或熵值(分别是0.69和0.82)。结论:术前肌瘤的ADC值和基于T2的熵值与肌瘤术后6个月的VR有显着性相关,高ADC值及高熵值预示着更大的肌瘤术后VR,ADC值联合熵值对预测UAE术后肌瘤的VR有一定价值。第二部分DWI及IVIM成像在评价UAE前后子宫肌瘤弥散及灌注特性中的价值目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是描述组织内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基于DWI的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由于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揭示组织微循环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子宫肌瘤的弥散相关参数ADC和非造影剂成像的灌注相关参数(f值)在UAE前后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共15个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患者(年龄29–58;平均年龄43岁)入组,术前10天及术后6个月分别行盆腔MRI检查,包括传统T1及T2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和DWI,DWI图像是由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序列获得。其中有4个患者进行了多b值的DWI成像来获得IVIM相关参数(b值=0,50,100,200,500,800,1000,1200s/mm2)。计算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子宫肌瘤的ADC值,采用非线性拟合算法计算4个行IVIM检查的患者的f值。用非参数配对Wilcoxon检验来探究手术前后的ADC和f值是否有显着性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包括阴道出血及盆腔压迫症状。15个患者总共20个肌瘤的ADC值计算得出,术前肌瘤的ADC均值是1.22×10-3 mm2/s(范围0.86×10-3 mm2/s至1.65×10-3 mm2/s),术后ADC均值为1.55×10-3 mm2/s(范围0.92×10-3mm2/s至1.85×10-3 mm2/s)。UAE术后肌瘤的ADC值比术前有显着性增加(P=0.001)。共4个患者的5个肌瘤通过IVIM进行分析,术后肌瘤的f值(平均值10.48%;范围7.96%–14.21%)比术前(平均值26.69%;范围19.00%–33.19%)显着降低(P=0.043)。结论:UAE术后肌瘤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可能反映了肌瘤的退变和细胞坏死。术后肌瘤的f值下降可能与UAE导致的去血管化有关。第三部分:彩色编码定量DSA成像技术在UAE中的初步应用目的:用彩色编码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技术对UAE过程中的相关血流信息进行监测,并探索这种新型成像技术在确定栓塞终点中的潜在价值。材料与方法:以18例拟行UA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双侧UAE,用后处理软件i Flow(Siemens,Erlangen,Germany)分别得到栓塞前后的DSA彩色编码成像,图像信息包含了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信号峰值(signal intensity peak,SIP),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相关参数。以同侧子宫动脉为参考点,取得各个参数在栓塞点上的相对值(r TTP、r SIP、r MS、r AUC),并采用配对t检验判断栓塞前后以上参数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随后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顺利施行UAE手术且成功获得彩色编码DSA图像的患者共14例,栓塞后肌瘤双侧滋养动脉栓塞点的相关参数包括r TTP、r SIP、r MS、r AUC的值均较栓塞前有明显变化(P=0.000–0.008)。对该14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总共18个肌瘤的体积均不同程度的缩小,体积平均缩小率是61.7%(25.8%–95.0%)。患者月经过多、盆腔压迫及疼痛的症状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彩色编码成像DSA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UAE术中的血流信息,并对UAE手术的栓塞程度提供了量化评估,为进一步栓塞终点的确定提供了可能性。

徐晓茜[7](2013)在《超声造影评价子宫肌瘤短期介入疗效的临床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 UL)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前后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短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数共计30枚,其中单发子宫肌瘤23例,多发子宫肌瘤3例(7枚),肌壁间肌瘤22枚,浆膜下肌瘤8枚。于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利用Roadmap技术超选择插入子宫动脉水平部,栓塞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肌瘤行介入栓塞治疗。使用具有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患者UAE术前及术后7天、1月、3月、6月分别经腹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肌瘤形态、位置、回声、内部及周边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然后选择肌瘤的最佳切面,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转换至先进非线性脉冲序列(advanced nonlinear pulse sequencing, ANPS)造影条件,将配制好的造影剂SonoVue混悬液经肘前静脉弹丸式注入患者体内,尾随5m1生理盐水冲管,重点观察子宫肌瘤的造影模式、造影剂灌注情况及肌瘤大小、内部回声、内部造影剂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 TIC)等指标。通过对UAE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各项数据的收集、统计,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来评价子宫肌瘤短期介入疗效。结果①UAE术前,30枚子宫肌瘤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有两种,即周边向心型和同步型,其中有25枚肌瘤(占83.3%)的造影剂灌注模式符合周边向心型表现,5枚肌瘤(占16.7%)的造影剂灌注模式为同步型;造影剂达峰后瘤体的超声造影剂灌注情况不同,22枚(占73.3%)瘤体表现为均匀增强,8枚(占26.7%)瘤体呈不均匀增强;子宫肌瘤的超声造影剂充盈方式和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均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有显着差异。②UAE术后7天,27枚肌瘤(占90%)内部无超声造影剂灌注,2枚肌瘤(占6.7%)于1/2瘤体内可见造影剂增强,边缘呈半环状增强,1枚肌瘤(占3.3%)内部造影剂呈弥漫性增强。上述3枚肌瘤立即再次行UAE补充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发现子宫动脉完全栓塞,但3枚肌瘤仍存在其他变异供血动脉。补充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该3枚瘤体内部未见造影剂充盈。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30枚肌瘤内超声造影持续无灌注,肌瘤内部造影剂时间-强度曲线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明显缩小,几乎降低为零。术前肌瘤内部时间-强度曲线的幅度明显高于正常肌层的幅度,而术后6个月内肌瘤内部的时间-强度曲线幅度明显减低接近至零,提示肌瘤处于持续缺血状态。③UAE术后子宫肌瘤回声的改变。在UAE术后不同时间段,子宫肌瘤回声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UAE术后1周瘤体内显示短线状强回声,术后1~3个月呈斑片状不均匀回声,术后6个月表现为较均匀中等或高回声,部分周边出现钙化。④UAE术后不同时间段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术后1~6个月有26枚肌瘤(占86.7%)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3个月体积缩小程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肌瘤体积明显缩小,与UAE术前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枚肌瘤(13.3%)术后体积一直无明显缩小,但该4枚肌瘤PI、AUC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减低,且术后时间-强度曲线幅度减低接近至零。⑤UAE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术前肌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和肌瘤的位置有关。体积缩小组的26枚肌瘤中,术前造影剂达峰后表现为均匀增强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不均匀增强的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壁间肌瘤的体积缩小程度大于浆膜下肌瘤,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超声造影能够实时显示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模式。②同CDFI相比,超声造影反映UAE术后子宫肌瘤内部血流阻断情况更敏感准确。③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各项参数变化,能够定量、客观地评价子宫肌瘤的介入疗效。④在超声造影条件下测量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相对更为准确,为评估子宫肌瘤短期介入疗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⑤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再次UAE补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兆清,侯理达,李珍,郑卫,李莉[8](2013)在《子宫动脉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合评述了用于临床的子宫动脉栓塞材料,包括各种栓塞材料的栓塞机制、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状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临床的应用前景。

沈涛[9](2011)在《两种不同栓塞剂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高达20%~25%。子宫肌瘤常规的治疗方法为子宫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肌瘤剔除术、激素类药物治疗等。1995年Ravina首次系列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以来,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保留子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目的:我们分别采用葡聚糖(Dextran)微球与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通过观察UAE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子宫及肌瘤缩小的程度和相关的副反应及并发症,来比较葡聚糖微球与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4月~2010年7月我们利用UAE治疗了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2±4.95)岁,随机分成两组行UAE术,每组19例。其中A组采用葡聚糖(Dextran)微球(Sephadex,G-50,100-300μm)作为栓塞剂,B组采用Embosphere微球(Biosphere Medical,300-500μm)作为栓塞剂。局麻下采用改良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使用4FCobra或5FRUC导管先后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后进行栓塞。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12个月患者月经、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子宫及肌瘤缩小的程度和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栓塞成功率100%。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分别是(49.2±4.3)%、(57±4.9)%,子宫体积缩小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分别是(50.3±6.4)%、(58.3±7.3)%,子宫体积缩小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是(53.9±7.3)%、(63.9±7.8)%,肌瘤体积缩小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是(54.8±9.0)%、(65.5±12.3)%,肌瘤体积缩小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过多症状、压迫症状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葡聚糖微球与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在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远期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前者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便于国内普及应用。

习春风[10](2009)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与PVA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对比明胶海绵(Gelform)微粒与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子宫肌瘤疗效差异及观察明胶海绵微粒用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介入病房2002年至2008年105例以明胶海绵微粒为栓塞剂行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完成随访的68例(A组)及吉林省人民医院截止2008年的35例以PVA颗粒行UAE治疗子宫肌瘤中完成随访的26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材料中A组用明胶海绵微粒(直径500700μm)为术前自制,高压灭菌后备用,B组用PVA颗粒(直径500μm)为市售。所有病例于UAE前和术后1、3、6个月行超声检查,部分病例同时行MRI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同时随访临床症状和月经规律的变化。明胶海绵微粒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选择A组的15例分别于UAE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于月经中期采血行雌二醇(E2)、孕酮(PRO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监测。所有数据均采用x±s形式表示,栓塞后综合征发生时间、程度的差异及肌瘤体积的变化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腹痛一般出现于术中~术后1d ,术后当天出现不同程度下腹阵痛及腰骶部坠胀痛,疼痛持续时间1~5d不等,A组为(0.5±1.17) d,B组为(1.80±1.21) d ,疼痛程度为Ⅰ~Ⅲ度,A组患者在疼痛的时间和程度上与B组有显着性差异(P <0.05);两组肌瘤体积均缩小(A组53%、B组54% ),子宫体积均缩小(A组44%、B组47% ),术后超声检查也显示同样结果。UAE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肌瘤直径均缩小超过50%,个别病例肌瘤与子宫界限不清。B超或MRI检查显示,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3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3 %;A组的15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PROG、LH略有下降,FSH、E2略上升,而3个月各项指标均正常,分别与其自身UAE前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见表)。1例46岁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月经絮乱,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PVA和明胶海绵微粒都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后引起的副反应及并发症较PVA颗粒轻,两者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无明显差异,单独采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明胶海绵颗粒行UAE对45岁以下的妇女卵巢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对45岁以上及45岁妇女长期是否有影响尚需大样本统计。明胶海绵微粒作为UAE的栓塞剂以其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略语
中文摘要
ABSTACT
第一部分 MR-T_2WI影像组学区分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特征筛选及模型建立
    2.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和常规影像
        3.2 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和模型建立
        3.3 常规MR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联合鉴别富细胞型子宫肌瘤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I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子宫肌瘤HIFU治疗难度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术前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子宫肌瘤HIFU治疗
        1.6 子宫肌瘤HIFU术后MR评价
    2.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子宫肌瘤基线资料
        3.2 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
        3.3 子宫肌瘤HIFU术前影像组学特征
        3.4 基于常规MRI的 EEF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3.5 基于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EEF多元线性联合回归模型的构建
        3.6 子宫肌瘤HIFU消融EEF预测模型效能评估
        3.7 HIFU消融子宫肌瘤EEF预测模型验证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RI常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消融率的预测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术前影像资料分析
        1.4 影像组学数据处理
        1.5 子宫肌瘤HIFU治疗
        1.6 子宫肌瘤HIFU术后MR评价
    2.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子宫肌瘤基线资料
        3.2 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
        3.3 子宫肌瘤HIFU术前影像组学特征
        3.4 基于常规MRI的 NPVR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3.5 基于常规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NPVR多元线性联合回归模型的构建
        3.6 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效能评估
        3.7 子宫肌瘤HIFU术后NPVR预测模型效能验证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第?及第三部分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多参数MRI在子宫肌瘤HIFU术前评价和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的再干预及风险预测研究
    第一节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的长期疗效及再干预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再干预下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的研究进展
        1.2.2 UAE影响妊娠结局的可能机制
        1.2.3 UAE治疗子宫肌瘤
        1.2.4 UAE治疗瘢痕妊娠
        1.2.5 U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1.2.6 UA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估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2.1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表
        3.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UAE对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3.3.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3.3.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3.3.3 UAE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3.4 UAE对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的影响
        3.4.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的影响
        3.4.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的影响
        3.4.3 UAE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的影响
    3.5 UAE对患者术后足月活产率的影响
        3.5.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足月活产率的影响
        3.5.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足月活产率的影响
        3.5.3 UAE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足月活产率的影响
    3.6 UAE对患者术后血清FSH水平的影响
        3.6.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清FSH水平的影响
        3.6.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血清FSH水平的影响
        3.6.3 UAE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血清FSH水平的影响
    3.7 UAE 对患者术后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的影响
        3.7.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清AMH水平的影响
        3.7.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血清AMH水平的影响
    3.8 UAE 对患者术后卵巢窦卵泡计数(AFC)的影响
        3.8.1 UAE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AFC的影响
        3.8.2 UAE对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卵巢AFC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子宫动脉栓塞术
    4.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4.3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4.4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现状
        1.1.2 子宫肌瘤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Markov模型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Markov模型状态及转移概率
    2.2 Markov模型分析方法
        2.2.1 矩阵法
        2.2.2 队列模拟法
        2.2.3 Monte Carlo模拟法
    2.3 Markov模型在卫生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
3 研究方法
    3.1 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Markov模型构建
        3.1.1 Markov模型状态的确定
        3.1.2 Markov模型假设及循环周期的确定
        3.1.3 Markov模型参数的获取与确定
    3.2 回乘分析
    3.3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
    3.4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
    3.5 Monte Carlo模拟法
4 研究结果
    4.1 回乘分析结果
    4.2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
    4.3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
    4.4 Monte Carlo模拟结果
5 讨论
    5.1 回乘分析
    5.2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
    5.3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
    5.4 政策建议
    5.5 研究的局限性
    5.6 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手术方法
    三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四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 术中情况比较
    二 术后情况比较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多模态医学影像在评价及预测UA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1.2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
    1.3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机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术后并发症
    1.4 医学影像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指导及评估作用
        1.4.1 术前指导
        1.4.2 疗效评估及预测
        1.4.3 最佳栓塞终点的确定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磁共振ADC联合熵预测UAE术后肌瘤体积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MRI设备及主要参数
        2.2.3 图像分析
        2.2.4 UAE手术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WI及IVIM成像在评价UAE前后子宫肌瘤弥散及灌注特性中的价值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MRI设备和主要参数
        3.2.3 图像处理及分析
        3.2.4 UAE手术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彩色编码定量DSA成像技术在UAE中的初步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UAE手术过程
        4.2.3 DSA数据采集及图像后处理
        4.2.4 MRI设备及图像分析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件

(7)超声造影评价子宫肌瘤短期介入疗效的临床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现状和展望(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8)子宫动脉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非吸收类颗粒栓塞剂
    1.1 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l, PVA) 颗粒
    1.2 白芨 (Bletilla) 颗粒
    1.3 葡聚糖微球 (Dextran microspheres)
    1.4 真丝线段
    1.5 三丙烯基明胶微球 (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 TGM)
2 可吸收类颗粒栓塞剂
    2.1 明胶海绵 (Gelatin sponge) 颗粒
    2.2 海藻酸钠微球 (Sodium alginate microspheres)
3 液体栓塞剂
    3.1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in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 PLE)
    3.2 无水乙醇
4 结语

(9)两种不同栓塞剂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及说明
附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10)明胶海绵栓塞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与PVA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综述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仪器设备
    2.3 方法
        2.3.1 术前评价
        2.3.2 适应症及禁忌症
        2.3.3 具体操作步骤
        2.3.4 围手术期处理
        2.3.5 术后处理
        2.3.6 影像学及临床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技术成功率
    3.2 术后不良反应 2 组 UAE 后疼痛情况见表 3.1
    3.3 影像学随访
    3.4 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
    附图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常规MRI和T2WI-影像组学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HIFU消融难度和即刻消融率的预测研究[D]. 韦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D]. 胡亮.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杨琳. 吉林大学, 2020(08)
  • [4]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D]. 周洋.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5]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临床研究[D]. 李娟. 苏州大学, 2018(04)
  • [6]多模态医学影像在评价及预测UA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D]. 曹梦秋.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超声造影评价子宫肌瘤短期介入疗效的临床初步研究[D]. 徐晓茜. 泸州医学院, 2013(08)
  • [8]子宫动脉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李兆清,侯理达,李珍,郑卫,李莉. 材料导报, 2013(05)
  • [9]两种不同栓塞剂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 沈涛. 苏州大学, 2011(06)
  • [10]明胶海绵栓塞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与PVA疗效对比[D]. 习春风.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