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筋膜下子宫切除术53例分析

全筋膜下子宫切除术53例分析

一、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丹[1](2019)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多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美观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需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组(30例)与多孔腹腔镜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超声提示子宫肌瘤个数、最大肌瘤直径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术中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剔除子宫肌瘤个数、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及副损伤情况、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相关卫生经济学等指标。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24h、3d进行疼痛评分。应用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对术后3d、术后1个月、3个月切口满意度进行评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超声提示子宫肌瘤个数、最大子宫肌瘤直径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输血、中转开腹及副损伤情况,单孔组均单孔完成无增加穿刺孔。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剔除子宫肌瘤个数、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较多孔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单孔组手术时间缩短,20例以后与多孔组手术时间无差异。3、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切口出血、切口延期愈合、切口疝、肠梗阻等并发症。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术后24h和3d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组较多孔腹腔镜治疗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组较多孔腹腔镜治疗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相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相同,不增加手术的副损伤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安全的,可行的。2、经脐单孔腹腔镜较多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延长,但随手术例数的增加,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时间差异减小,20例以后与多孔腹腔镜相同;3、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在微创、美观、术后切口满意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王琴[2](2019)在《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与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特点和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和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对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探索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并诊断为“中、重度子宫脱垂”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两组,即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组(A组,20例)和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6月)的盆腔脱垂程度、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等。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B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少(P<0.05);(3)两组患者术后6月PISQ-12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B组改善优于A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6月PFDI-20和PFIQ-7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1)两种术式对子宫脱垂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近期治愈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但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在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2)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术者在腹腔镜下行缝合、打结、骶前区分离等技术要求高,而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操作易学,故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更易推广;(3)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应用网片,价格昂贵,住院花费大,对经济能力要求高;(4)对于子宫脱垂患者,术前应综合评估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尽可能体现个体化治疗;对于性生活活跃、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身体素质较佳、经济条件允许者,可优先考虑选择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对于年老体弱、一般状况欠佳、经济负担重者,选择行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5)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两种术式远期疗效、并发症、术后复发等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

杜盟盟,刘红,王蓉蓉,马守叶,聂夏子,王海琳[3](2016)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新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概念的引入,腹腔镜手术已与阴式手术和开腹手术共同构成妇科手术的三大模式,且逐步占据临床主流。子宫切除术作为妇科常规手术,同样经历着变迁,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经典的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腹式子宫切除术(TAH)。现就三种子宫切除术简史、术式演变、适应证、禁忌证及各种术式的利弊进行综述。

莫青兰[4](2015)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疾病,如子宫肿瘤、子宫脱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开腹,其在手术创伤、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临床所认知。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理想术式。

于凯[5](2012)在《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25%~30%。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盆腔压迫症状、继发贫血、和腰腹部疼痛及生殖功能障碍等,对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的妇女,目前通过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的根除肌瘤,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或宫腔镜及腹腔镜下手术。本文通过分析子宫肌瘤及肌瘤变性的临床特点,探讨患者年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肌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及合并疾病等因素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做出更好的指导,使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2009年10月01日~2010年10月01日期间因子宫肌瘤入院施行手术的病例,临床资料可靠及完整者9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子宫肌瘤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理类型进行探讨。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如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如既往盆腔手术史等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2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占总样本83.19%,其中30~40岁294例,40~50岁473例。本组资料中,手术方式以子宫肌瘤切除术为主,共444例,占48.16%,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29例,占3.1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33例,占14.43%,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5例,占8.13%,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207例,占22.4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年龄越小组所占比例越大,17~30岁组子宫肌瘤切除术占100.00%;子宫全切术在年龄越大组所占比例越大,≥50岁组子宫全切术占76.52%。有临床症状的为740例,约占80.26%,其中以月经改变为最常见,共398例,占43.17%;无明显临床症状为182例,占19.74%。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确诊率为99.02%,误诊率0.98%。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不同,除肌壁间肌瘤组与浆膜下肌瘤组手术方式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外(P>0.005),其他各组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统计学差异(P<0.005)。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33.07%(209/632),单发性子宫肌瘤以肌瘤切除术为主。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适合于直径<5cm的粘膜下肌瘤,直径D≥5cm的粘膜下肌瘤多开腹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切术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和次切术。子宫肌瘤直径D<5cm组选择微创手术的患者比直径D≥5cm组多(P<0.005)。肌瘤伴发变性的有186例,占20.17%,其中直径大于5cm者为139例(74.73%)。40岁~50岁组是肌瘤变性的高发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变性与年龄相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生变性比例较高(44.09%),其中富于细胞型47例。子宫肌瘤合并有慢性宫颈炎最多,为159例(17.25%);子宫颈息肉27例(2.9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有10例(1.08%),CIN I~II级有4例,其中有2例术前宫颈活检明确诊断宫颈CIN I~II级,CIN II~III级有6例,其中有1例术前行TCT检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有2例术前行宫颈活检明确诊断CIN III级,累及腺体。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7例(1.84%);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0.22%);子宫内膜息肉53例(5.75%);子宫颈癌1例(0.11%),子宫内膜异位症161例(17.46%),其中子宫肌腺症115例,子宫腺肌瘤5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2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盆腔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卵巢囊肿及卵巢瘤101例(10.95%),其中卵巢冠囊肿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0例,单纯性卵巢囊肿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黄体囊肿5例,卵巢黄体血肿4例,卵巢滤泡囊肿12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卵巢纤维瘤3例;卵巢包涵囊肿2例,卵巢包裹性积液1例,卵巢浆液性腺纤维瘤1例,卵巢平滑肌瘤1例;慢性输卵管炎19例(2.06%);输卵管积水12(1.30%);输卵管积脓4例(0.43%);慢性盆腔炎10例(1.08%);慢性阑尾炎5例(0.54%);轻度贫血54例(5.86%);中度贫血107例(11.61%);重度贫血15例(1.63%)。结论:1.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具有年龄集中趋势;;2.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腰腹部疼痛、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及继发贫血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因此对育龄期妇女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的最有效方法;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检查时应该注意子宫腺肌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以及阔韧带肌瘤易误诊为卵巢瘤,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4.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及肌瘤本身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术式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趋势;5.肌瘤变性多发生于较大的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肌瘤术式应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行肌瘤切除术的术后需密切随访;6.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于欲保留子宫或宫颈的患者非常必要,如有可疑情况,应行宫颈活检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宫颈早期浸润癌。对年龄稍大,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病人,为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应常规行分段诊刮术。

谢朋木[6](2008)在《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3月21例子宫肌瘤需切除子宫患者行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该术式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情况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的观察指标含术后病率、术后24小时拔除尿管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术后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卵巢功能的观察指标有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大小便情况的影响调查内容包括尿频、尿失禁、大便习惯改变等,上述各项指标分别在手术后1、6、12个月时进行随访。性生活的调查内容包括性生活的频率、满意程度等,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并与先期的经腹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行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阴道完成手术21例,手术时间平均77±21 min,术中失血平均90±21 ml,术后排气时间18±2.1 h,下床活动时间15±6 h,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无一例发生尿潴留,术后病率4.8%(1/21)。FSH(u/l)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值分别为:4.75±1.26、5.53±1.02、5.64±2.72、5.69±2.34;LH(u/l)的值分别为:12.55±2.30、13.33±3.11、13.85±2.21、13.83±1.58;E2(pmol/L)的值分别为:345.15±13.13、335.85±15.22、334.24±25.34、331.22±9.53。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历史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历史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历史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术后发热、术后出血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FSH,研究组术后第1月起即有升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E2研究组术后随访至第12月起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上述两项指标历史对照组虽有小幅度变化,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LH水平两组均无明显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组和历史对照组术后术后性欲增加者分别为33.3%和20.5%,两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性生活满意度增加者分别为66.7%和41.0%,两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1例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仅1人出现大便困难,历史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对肠管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半年内随访对卵巢功能影响小,1年后有卵巢功能减退趋势。研究组对性生活影响不大,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性生活满意度显着提高。对大小便无明显影响。本术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实用价值,其更远期临床效果仍需作深入研究。

李蓉[7](2004)在《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改善手术效果,我们对有子宫切除适应证的患者施行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施行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观察组),年龄34-62岁。其中子宫肌瘤17例,子宫腺肌瘤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更年期功血11例;子宫大小正常18例,孕8-10周大13例,孕12~20周大22例。同期常规子宫全切术32例(对照组),年龄36~64岁。其中子宫肌瘤13例,子宫腺肌瘤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更年期功血5例;子宫大小正常8例,孕8-10周大12例,孕12~20周大12例。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方面基本相似。术前均无明显心、肺、肝、肾疾病,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朱雪红[8](2017)在《腹腔镜下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探讨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的在保护盆底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在我院因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手术的87例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三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组(TLH组)32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LSH组)27例、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组(LDH组)28例,分别从阴道顶端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力、女性性功能这五个方面评价这三种术式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这三个时间段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1、在阴道顶端脱垂方面:(1)术前,三组患者均无阴道顶端脱垂;(2)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LT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个不同时间段内,LTH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LDH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阴道前后壁膨出方面:(1)术前三组患者均无阴道前后壁脱垂;(2)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个不同时间段内,三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压力性尿失禁方面:(1)术前,三组患者均无压力性尿失禁;(2)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LT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个不同时间段内,三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盆底肌力方面:(1)术前,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三组在阴道静息压、阴道最大收缩压、Ⅰ类肌纤维平均阴道压及Ⅰ类肌纤维在6秒的持续收缩时间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肌纤维平均阴道压及Ⅱ类肌纤维在6秒内持续收缩次数中,TL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三组在Ⅰ类肌纤维平均阴道压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静息压、阴道最大收缩压、Ⅰ类肌纤维在6秒的持续收缩时间、Ⅱ类肌纤维平均阴道压及Ⅱ类肌纤维在6秒内持续收缩次数的比较中,TL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三个不同时间段内,TLH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LDH组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三个不同时间段中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女性性功能方面:(1)术前,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在性欲望、性唤起、性高潮、性满意度上,TL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润滑及性交痛上,TLH组与L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与LD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三个不同时间段内,TLH组在女性性功能中,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H组在性欲望、性唤起、性高潮、性满意度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润滑及性交痛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组在女性性功能上,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三个时间段内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受影响的特点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阴道顶端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力功能下降、性生活质量不高,应该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高度重视。2、腹腔镜下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术后均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最小,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量。3、在保护盆底功能方面,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可以优选的手术方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9](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闵桂喜[10](2016)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子宫良性病变实施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某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92例,参照入院就诊顺序号将患者划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传统腹式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试验组46例患者采取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从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残端炎性反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来综合评估两组手术效果,并展开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残端炎性反应例数以及住院时间等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两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展开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宫颈形态恢复正常,且无下腹痛或盆腔坠胀等不适,试验组阴道深度缩短不明显,术后性生活影响较小,而对照组有9例患者主诉性生活受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实施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较传统筋膜外子宫全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手术效果理想,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患者预后良好、术后生活质量并不降低,适宜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推广。

二、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手术方法
    3.观察指标与评估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2)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与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特点和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式
        2.2.2 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体位
        2.2.5 手术器械
        2.2.6 具体手术方法
        2.2.7 术中注意事项
        2.2.8 术后护理及管理
        2.2.9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
        3.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3.1.2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
        3.1.3 两组患者术前POP-Q各指示点比较
        3.1.4 两组患者POP分度比较
    3.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3 月及6月POP-Q测量情况
        3.3.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POP-Q各指示点比较
        3.3.2 两组患者术后3 月及6月POP-Q各指示点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4.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PFDI-20 评分情况
        3.4.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月、6月PFIQ-7 评分情况
        3.4.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PIFQ-12 评分情况
    3.5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3.6 住院花费
    3.7 复发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子宫脱垂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4.1.1 遗传因素
        4.1.2 年龄
        4.1.3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
        4.1.4 体重指数
        4.1.5 生育因素
        4.1.6 盆腔创伤史
        4.1.7 长期腹压
        4.1.8 种族及文化
        4.1.9 其他因素
    4.2 POP的处理及治疗
        4.2.1 非手术治疗
        4.2.2 手术治疗
    4.3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与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概述
        4.3.1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
        4.3.2 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
    4.4 围手术期的处理
    4.5 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论
致谢
附件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B 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
附录C 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
附录D 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
作者简介

(4)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概述
2 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 术式的选择与评价

(5)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
    2.2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
    2.3 具体术式的选择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临床表现
    3.4 生育史
    3.5 手术治疗方法
    3.6 术后并发症
    3.7 诊断方法
    3.8 研究因素选取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分布
    4.2 临床症状
    4.3 术前确诊
    4.4 既往盆腔手术史
    4.5 手术方式选择
        4.5.1 不同年龄段手术方式比较
        4.5.2 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4.5.3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4.6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4.6.1 肌瘤变性患者年龄分布
        4.6.2 变性肌瘤大小及部位
        4.6.3 肌瘤变性的临床症状
        4.6.4 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临床分析
    4.7 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4.7.1 微创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4.7.2 不同途径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4.8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
第5章 讨论
    5.1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与年龄因素的探讨
    5.2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分析
    5.3 子宫肌瘤的诊断
    5.4 手术方式的选择
    5.5 子宫肌瘤变性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5.6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腹腔镜下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收集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操作步骤
    2.4 观察指标
    2.5 伦理学问题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调查人员情况比较
    3.2 三组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式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3 术前各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3.4 围手术期三组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式患者相关情况
    3.5 术后各观察指标情况
4 讨论
    4.1 盆底解剖学基础及盆底整体理论
    4.2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影响
    4.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4.4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盆底肌肉肌力的影响
    4.5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4.6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4.7 腹腔镜下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优缺点比较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定指标[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估比较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四、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D]. 丁晓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2]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与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特点和疗效分析[D]. 王琴. 青海大学, 2019(04)
  • [3]子宫切除手术方式新进展[J]. 杜盟盟,刘红,王蓉蓉,马守叶,聂夏子,王海琳. 中国医师杂志, 2016(01)
  • [4]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莫青兰. 微创医学, 2015(04)
  • [5]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 于凯. 吉林大学, 2012(10)
  • [6]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D]. 谢朋木. 山东大学, 2008(05)
  • [7]筋膜下子宫全切除术53例分析[J]. 李蓉. 中国综合临床, 2004(S1)
  • [8]腹腔镜下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D]. 朱雪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4)
  • [9]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10]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 闵桂喜. 中国处方药, 2016(03)

标签:;  ;  ;  ;  ;  

全筋膜下子宫切除术53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