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化几丁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硫酸化几丁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一、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许玲[1](2013)在《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为了研究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抑制作用与其硫酸基团含量之间的关系,将本实验室自制的κ-卡拉胶寡糖进行脱硫酸基团处理后得到κ-卡拉胶寡糖的脱硫酸基产物。论文首先研究了κ-卡拉胶寡糖及其脱硫酸基产物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HE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变化,划痕法检测两种寡糖对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分别使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FITC标记的κ-卡拉胶寡糖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其次,研究了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NO2-、TNF-α、IL-10和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最后利用RT-PCR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后小胶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p-c-Jun、p-JNK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κ-卡拉胶寡糖预保护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力相对减弱,NO/NO2-、TNF-α、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量均有所抑制,而细胞内精氨酸酶的活性相对减弱,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与κ-卡拉胶寡糖相比,其脱硫酸基衍生物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经激光共聚焦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κ-卡拉胶寡糖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且与LPS有一定竞争关系。RT-PCR法和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的抑制作用与p-JNK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因此,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硫酸基团的含量密切相关。

楚慧丽[2](2011)在《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对肝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室研究曾表明,马尾松花粉多糖(PPM60)及其硫酸酯化衍生物(SPPM60)均能通过增强免疫抑制小鼠体内S180肉瘤,且SPPM60作用更强。PPM60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硫酸酯化多糖SPPM60却降低了其抑制作用;PPM60抑制K562细胞的机制可能是升高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浓度,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K562细胞产生凋亡。本实验拟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考察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体外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马尾松花粉多糖及其酯化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马尾松花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酯化及鉴定:采用水煮醇沉法对1000g马尾松花粉提取多糖,得到60%乙醇分级沉淀多糖(PPM60)为5.461g。采用Sephacryl S-400HR层析对PPM60分离纯化,得到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PM60-A、PPM60-B、PPM60-C。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PPM60及各纯化组分进行硫酸酯化改性,改性后分别命名为SPPM60、SPPM60-A SPPM60-B、SPPM60-C,用氯化钡-明胶比浊法鉴定其硫酸根含量并计算取代度(DS)分别为1.611、1.4、1.45、0.968。红外光谱显示已具有硫酸酯键(C-O-S和S=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糖已被硫酸酯化。二、多糖酯化前后对HepG2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PPM60或PPM60作用不同时间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力的影响。SPPM60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200μg/mL和400μg/mL浓度下作用72h,SPPM60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8.21%和39.16%。而PPM60对HepG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有轻微的促增殖作用。比较了两种不同取代度的SPPM60(SPPM60-1、SPPM60-2,DS为1.226和1.611):在200μg/mL浓度下作用72h,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0.25%和53.34%,高DS的抑制率与低DS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三、多糖酯化前后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PPM60-2或PPM60处理前后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SPPM60-2组较对照组G2/M期细胞比例显着性增加,S期比例均显着性减少,G0/G1期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细胞被阻滞在G2/M期。PPM60组细胞周期变化很小。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PPM60-2可以下调CDK1、CyclinB的mRNA表达水平和上调p53和p2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而PPM60处理组各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四、多糖酯化前后对HepG2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 SPPM60-2与SPPM60B均能使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分别与对照组和PPM60组相比较,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1)PPM60对HepG2细胞的增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硫酸酯化以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高取代度的硫酸酯化多糖对HepG2细胞有较高的抑制率。(2)SPPM60-2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上下调CDK1和CyclinB的mRNA表达和上调p53和p21的mRNA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细胞的分裂。(3)在HepG2细胞中,SPPM60-2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而酯化前组分则作用不明显。

黄慧珍[3](2010)在《高良姜有效成分提取及工艺条件研究》文中指出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Hanee.)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其根入药,为常用中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嗯气。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不仅与传统功效相吻合,而且显示了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新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药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寻找其活性物质,合理利用其药物资源,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本工作对高良姜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本文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产于广东徐闻的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还对高良姜中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法(HD法)、有机溶剂连续回流提取法以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高良姜中的挥发油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优选了HD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HD法、有机溶剂法提取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高良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对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效果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另外,关于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液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做了初步探索。经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HD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的过程中,提取时间是最主要因素,对高良姜挥发油提取具有极显着的影响;药材粉碎度是次要因素,对挥发油提取具有较显着的影响;浸泡时间是最次要因素,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不显着。2.优选得出的HD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组合条件为(料液比1:10)、药材粉碎度80目、浸泡时间2h、提取时间7h。在此提取条件下,高良姜挥发油得率为(0.342±0.011)mL/g。3.综合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较省时、检测出的成分较多,而且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到水蒸气蒸馏法未能提取到的挥发性成分。因此,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存在不足之处,索式回流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方法。4.本实验采用离心薄层层析分离纯化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经筛选后,选择展开剂为CH2Cl2:CH3OH=98:2,展开剂流量为3ml/min,用小离心管分支收集,每支1.5ml,整个洗脱过程约为50min。相对于传统的柱层析分离法,用离心薄层层析分离所用时间短,所用洗脱剂少,分离纯化较完全。经测定本实验采自湛江徐闻的高良姜中所含高良姜素的含量为6.89mg/g,经离心薄层层析分离提纯的得率为46.69%,纯度为89.2%。所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经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分析后,确定三种物质,分别是高良姜素、山柰素和槲皮素。5.通过感官评价、TVB-N值和PH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液保鲜剂能够抑制罗非鱼保鲜过程中PH值和TVB-N值的变化,保持罗非鱼的感官质量,经定量分析,普通冰鲜鱼在4天后鱼体产生微臭,其它各项指标均超过鲜鱼的最低界限值,而贮藏于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液冰中的罗非鱼,保鲜期长达8天,各项指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与空白组相比,保鲜组罗非鱼的保鲜期至少可以延长3天以上。

张云峰[4](2009)在《多硫酸化磷酸甘露寡糖的制备及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肿瘤通过分泌各种因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毛细血管的形成,而新生血管通过营养控制着肿瘤的生长。此外,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的转变、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肿瘤形成到转移的全过程。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需要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参与,其中VEGF、bFGF、MMP-2等在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影响VEGF、bFGF、MMP-2等的水平从而抗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研究热点。糖类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目前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糖类已有上百种,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糖类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最多,且其作用机制多样,如调整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干扰肿瘤的血管生成以及从肿瘤原发灶向周围组织的侵袭和转移等。同时,许多研究发现经过修饰后的糖类衍生物,由于其结构的改变,生物活性也有显着的增强。因此,本实验以毕赤酵母发酵产物胞外多糖为原料,对其温和酸水解,对得到的寡糖混合物进行硫酸化修饰并加以分离,制得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多硫酸化甘露寡糖PSPMOS,用CAM对各组分进行抗血管生成筛选,并对活性寡糖进行结构分析;为了探讨其潜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本实验在体外检测了PSPMOS对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VEGF、bFGF、MMP-2的作用,在体内考察PSPMOS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2、MVD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取得的结果和结论有一下几个方面:1 PSPMOS的分离制备复苏、培养毕赤酵母NRRL Y-2448并利用其进行发酵,得到胞外粗多糖PMP,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糖含量为(89.17±1.64)%;采用TLC和GC确定PM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通过稀盐酸降解PMP,利用超滤的方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寡糖混合物MOS,然后利用DFF离子交换层析对MOS进行分离,选取其中的磷酸寡糖(PMOS)并对其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多硫酸化寡聚糖混合物PSPMOS,并利用Bio-gel P6凝胶层析对PSPMOS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得到分子量较为单一的寡糖组分PSPMOS-1、PSPMOS-2、PSPMOS-3、PSPMOS-4,PAGE结果显示四种寡糖组分为电泳纯。此外,还利用玫瑰酸钠法和改良的Fiske-Subbarow定磷法确定了PSPMOS的硫酸根含量和磷酸根含量分别为(42.84±0.87)%和(6.91±0.08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PSPMOS的分子量为2058Da。2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PSPMOS的筛选用CAM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四种寡糖组分进行抗血管生成作用筛选,筛选结果显示,仅PSPMOS-3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将筛选得到的活性组分PSPMOS-3进行结构分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研究。3 PSPMOS-3的结构研究利用紫外扫描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分析结果确定PSPMOS-3分子结构。UV结果显示,PSPMOS-3不含有核酸、蛋白质等杂质;IR结果显示,PSPMOS-3为分子结构中含有硫酸基团取代的甘露寡糖,其甘露糖单元为α-构型,且糖单元之间多以α-糖苷键相连接;ESI-MS结果显示,PSPMOS-3为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磷酸基团和五个硫酸基团取代的甘露五聚糖(Mr 1462 Da);NMR结果显示,PSPMOS-3分子结构中的各个糖单元之间以α1→3相连接,但还原末端的两糖单元之间是以α1→2相连接,且还原末端的C1、中间糖单元的C6位上的羟基被硫酸化了,而非还原末端糖环的C6上的羟基被磷酸化了,C2羟基发生了硫酸化。4 PSPMOS-3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采用MTT法测定了PSPMOS-3对HUVEC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考察了PSPMOS-3对HUVEC迁移的作用;采用MTT法测定了PSPMOS-3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台盼蓝排染实验判断PSPMOS-3对SKOV3细胞的作用是否为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PSPMOS-3可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并能抑制HUVEC的迁移,PSPMOS-3对SKOV3细胞增殖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台盼蓝实验显示PSPMOS-3对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非细胞毒作用。5 PSPMOS-3对肿瘤细胞生长相关因子的作用利用VEGF-ELISA试剂盒、bFGF-ELISA测定不同浓度的PSPMOS-3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分泌VEGF、bFGF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PSPMOS-3对VEGF、bFGF的分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PSPMOS-3抑制SKOV3分泌VEGF的IC50为(26.64±1.57)μg/mL(24 h)、(14.82±1.92)μg/mL(48 h)、(12.28±2.09)μg/mL(72 h),抑制SKOV3分泌bFGF的IC50为(73.07±4.24)μg/mL(24 h)、(29.77±3.11)μg/mL(48 h)、(22.13±2.15)μg/mL(72 h);利用Western Bloting检测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SPMOS-3对MMP-2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现量效依赖关系。6 PSPMOS-3对CAM血管生成和小鼠H22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利用CAM实验考察不同浓度PSPMOS-3对CAM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PSPMOS-3能抑制CAM的血管生成,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昆明种小鼠腋下接种H22肿瘤,给予不同剂量的PSPMOS-3,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PSPMOS-3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低、中、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5.43%、36.01%、43.43%;处死小鼠,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法考察了肿瘤组织中VEGF、MVD、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SPMOS-3能促进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并能下调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2的表达,减少肿瘤组织中的MVD。

姜辉[5](2009)在《茯苓多糖发酵、提取工艺优化及硫酸酯化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茯苓是一味珍贵的药食两用菌,茯苓多糖是茯苓中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诸多功效。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多糖的诸多生物学功能被不断认识并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茯苓多糖;对多糖的发酵、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发酵多糖为原料合成茯苓硫酸酯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本研究对茯苓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扩大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范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液体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氮源比例以及不同培养温度、转速、pH和接种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设计优化,最终确定了茯苓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浓度为4%、氮源为蛋白胨加硝酸钾、氮源浓度为1.5%、pH 5.5、装液量为80 mL/250 mL、转速150 rpm、温度26℃、pH5.5、接种量6%。2.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茯苓菌丝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4.3h,提取温度为73.8℃,水料比为29.8∶1时,预测茯苓多糖提取率理论值达到2.45%,提取效果显着提高,R2=93.66%,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较好,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线性关系显着,可用于茯苓多糖提取试验的理论预测。并对产物进行了纯化,获得了组分单一的多糖。3.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提取的茯苓多糖进行硫酸酯化。通过比较吡啶与氯磺酸体积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优选出茯苓硫酸酯化多糖的最佳合成条件,得到取代度为0.68的茯苓硫酸酯多糖,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鉴定。利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茯苓硫酸酯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有硫酯键。经柱层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硫酸酯化产物的分子量大约在:5.4×103 Da。本文合成的茯苓多糖硫酸酯,成分均一、分子量较小,可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等领域的研究。

刘玉红[6](2007)在《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及其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茶藨子木层孔菌(Phellinus ribis)为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木层孔菌属(Phellinus)真菌,寄生于山楂、梨树的活体根茎上,民间用于防治肝炎、增强免疫力,疗效确切。木层孔菌属中很多真菌是药用资源,如松木层孔菌(Phellinuspini)、裂褐层孔菌(Phellinus rimosus),作为中药桑黄来源的针层孔菌(Phellinus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药用木层孔菌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而关于茶藨子木层孔菌的药效学物质基础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从茶藨子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组分PRP,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和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RP为一种结构新颖的葡聚糖。本论文还对PRP进行了硫酸化结构修饰,并对PRP及其硫酸化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免疫作用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优化茶藨子木层孔菌总多糖(TPRP)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水,90℃提取4h,共提取3次。酶法与Sevag法合用去蛋白,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分级多糖(FPRP),蒽酮-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为87.08%,Folin-酚法测得蛋白质含量为7.83%。(2)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P)的分离纯化。FPRP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和Superdex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多糖纯品PRP。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鉴定表明PRP为均一多糖组分。HPGPC测得其重均分子质量((?)w)为8.59 kDa;PRP的比旋度为+16.8°(c 0.1,H2O),比旋度值较低提示PRP可能含有较多的β-糖苷键;总糖含量为97.3%,蛋白质含量为1.03%。PRP与苯酚-硫酸及蒽酮-硫酸反应呈阳性,与咔唑-硫酸、茚三酮、碘-碘化钾及三氯化铁反应呈阴性。(3)PRP的结构分析。经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薄层层析(TLC)及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PRP仅由葡萄糖组成。高碘酸氧化结果表明PRP中含有1→6糖苷键,还应含有1→2或1→4糖苷键。Smith降解结果表明PRP中1→6糖苷键(包括末端糖基)、1→4糖苷键和1→3糖苷键的摩尔比为5.0:3.0:1.0。PRP经甲基化、水解和乙酰化得到部分甲基化糖醇乙酸酯衍生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该衍生物依次由1,5-二-O-乙酰基-2,3,4,6-四-O-甲基-葡萄糖(末端葡萄糖)、1,4,5-三-O-乙酰基-2,3,6-三-O-甲基-葡萄糖(1→4连接的葡萄糖)、1,5,6-三-O-乙酰基-2,3,4-三-O-甲基-葡萄糖(1→6连接的葡萄糖)和1,3,5,6-四-O-乙酰基-2,4-二-O-甲基-葡萄糖(1→3,6连接的葡萄糖),组分摩尔比约为1.0:3.0:4.0:1.0。紫外(UV)结果表明PRP基本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红外光谱(IR)表明PRP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提示PRP由β-D-吡喃葡萄糖组成。部分酸水解表明PRP的主链由(1→4)、(1→6)-连接的糖苷键组成。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及13C NMR)数据表明PRP的重复单元含三种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且糖残基均为β-构型;结合1H,1H COSY和1H,13C HMQC谱对PRP的大部分C、H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综合上述分析,推测PRP的重复单元可能的结构如下:(4)PRP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研究。MTT法测定PRP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PRP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肝癌细胞株HepG2、乳腺癌MDA231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体外免疫实验表明,PRP可显着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浓度20μg/mL时作用最强,增殖指数达1.266,高于或低于此浓度,促进作用减弱,呈钟罩形的剂量-效应曲线,说明PRP具有免疫促进作用。PRP与2μg/mL的ConA合用,在低浓度(5μg/mL、10μg/mL)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大于单独使用2μg/mL的ConA,而在高浓度(50μg/mL、100g/mL)时合用与单独应用ConA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无显着性差别。说明低浓度的PRP(5μg/mL、10μg/mL)可协同2μg/mL的ConA促进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5)PRP的硫酸化和结构分析。通过改变氯磺酸的比例,制备得到了不同硫酸化程度的PRP(PRP-SⅠ、PRP-SⅡ、PRP-SⅢ和PRP-SⅣ),(?)w分别为14.61、20.54、22.43和21.42 kDa,比旋度分别为+9.87°、+2.63°、-3.42°、-2.46°(c 0.1,H2O)。玫瑰酸钠法测定PRP-SⅠ、PRP-SⅡ、PRP-SⅢ和PRP-SⅣ的硫酸根含量分别是28.87%,51.52%,60.41%,56.03%。IR图谱显示硫酸化衍生物在1258 cm-1和810 cm-1处有S=O的伸缩振动峰和C-O-S的伸缩振动峰,从PRP-SⅠ到PRP-SⅢ,峰强依次增大,硫酸化程度依次增高。13C NMR结果表明从PRP-SⅠ到PRP-SⅢ,硫酸化程度依次提高,硫酸化位置首先发生在侧链葡萄糖残基和(1→4)-葡萄糖残基的C6-OH上,随着硫酸化程度的提高,其它位置的羟基也会被取代。(6)PRP及其硫酸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MTT法检测PRP及其硫酸化衍生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化程度的提高,PRP硫酸化衍生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增加的趋势。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均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RP-SI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500μg/mL时,增殖指数最高为2.50;PRP、PRP-SⅡ、PRP-SⅢ和PRP-SⅣ有最适剂量,分别为20、250、100、100μg/mL。从总体趋势看,随着硫酸化程度的提高,PRP硫酸化衍生物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呈增加的趋向。PRP对内皮细胞ECV304无明显的影响,而经硫酸化后具有较强的内皮细胞抑制作用。多糖PRP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的生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硫酸化衍生物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未见提高。本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1)首次从茶藨子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均一的多糖组分PRP,(?)w为8.59kDa,比旋度为+16.8°(c 0.1,H2O),总糖含量为97.3%,蛋白质含量为1.03%。(2)确定了PRP的结构,主链由(1→4)-β-D-葡萄糖和(1→6)-β-D-葡萄糖组成,在(1→6)-β-D-葡萄糖的C3位有分枝,此结构未见报道。(3)首次对多糖PRP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PRP无细胞毒活性而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另外斑马鱼血管生成模型实验表明PRP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4)首次对PRP进行了硫酸化结构修饰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PRP经硫酸化后体外抗肿瘤、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内皮细胞抑制作用增强,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的抑制作用降低。

郭志廷[7](2006)在《经分子修饰的人参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多糖分子结构上的某些羟基被一定数目的硫酸基团取代后,相关生物学活性增强,受此启发,对人参皂苷(包括人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h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硫酸化修饰,并进一步验证了硫酸化修饰前后的人参皂苷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应用MTT法测定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和对ConA或LPS诱生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中性红吞噬试验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含量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均能显着促进ConA或LPS诱生脾T、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NK细胞对YAC-1的杀灭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及其代谢功能,促进ConA诱生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LPS诱生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但衍生物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苷及其衍生物均抑制了ConA诱生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和LPS诱生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但衍生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同浓度的衍生物与总皂苷相比较,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表现出极显着差异。与人参皂苷相比较,衍生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降低,从免疫细胞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上增强其免疫活性,能提高抗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促诱生作用。

李明勇,黄培春,孔霞[8](2004)在《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 - 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增值抑制率和IC50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不同浓度的硫酸化甲壳质分别处理细胞 2 4h、4 8h、72h时 ,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其IC50 分别为 (0 5 2 9± 0 0 39)、(0 0 4 8± 0 0 2 7)、(0 389± 0 0 2 7)mg/ml,各IC50 间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 (P <0 0 1)。 0 2mg/ml,0 4mg/ml,0 6mg/ml硫酸化甲壳质分别处理细胞 12h、2 4h、4 8h时 ,G0 /G1期细胞明显下降 ,G2 /M期细胞明显升高 ,随时间的延长变化更明显 (P <0 0 1)。结论 硫酸化甲壳质对CNE - 2Z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阻滞细胞于G2 /M期 ,也呈时间依赖性 ;一定剂量的硫酸化甲壳质可能通过阻滞CNE - 2Z于G2 /M期而抑制其增殖。

二、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1.1 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
        1.1.2 小胶质细胞与癫痫
        1.1.3 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1.4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综合征
        1.1.5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
    1.2 硫酸多糖及寡糖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2.1 内源性硫酸多糖及寡糖
        1.2.2 外源性硫酸多糖及寡糖
    1.3 总结与展望
2 κ - 卡拉胶寡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κ-卡拉胶酶解产物的制备
        2.3.2 κ-卡拉胶酶解产物的薄层层析( T L C )检测
        2.3.3 κ-卡拉胶寡糖脱硫酸基团衍生物的制备
        2.3.4 κ-卡拉胶寡糖及其衍生物硫酸基团含量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κ-卡拉胶寡糖的薄层层析结果
        2.4.2 硫酸基团标准曲线
        2.4.3 κ-卡拉胶寡糖及其衍生物硫酸基团含量测定
    2.5 小结
3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小胶质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
        3.3.2 MTT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3.3.3 HE染色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3.3.4 流式细胞术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3.3.5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
        3.3.6 激光共聚焦检测FITC标记的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3.3.7 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的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3.3.8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MTT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3.4.2 HE染色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3.4.3 流式细胞术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3.4.4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
        3.4.5 激光共聚焦检测FITC标记的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3.4.6 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的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3.5 小结
4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Griess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量
        4.3.2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3.3 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TNF-α及IL-10
        4.3.4 RT-PCR分析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的TNF-α mRNA
        4.3.5 western blot分析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的p-JNK和p-c-Jun
        4.3.6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Griess法检测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量
        4.4.2 κ-卡拉胶寡糖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4.3 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TNF-α及IL-10量
        4.4.4 RT-PCR分析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的TNF-α mRNA
        4.4.5 western blot分析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的p-JNK和p-c-Jun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对肝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多糖
    2 多糖的分子修饰
    3 硫酸化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第二章 马尾松花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酯化及鉴定
    1 材料与试剂
    2 仪器与设备
    3 方法步骤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三章 多糖酯化前后对HepG2 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仪器与设备
    3 方法步骤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四章 多糖酯化前后对HepG2 细胞周期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仪器与设备
    3 方法步骤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五章 多糖酯化前后对VEGF 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2 仪器与设备
    3 方法步骤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高良姜有效成分提取及工艺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高良姜概述
    1.2 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 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高良姜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良姜有效成分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论
    5.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本论文的欠缺之处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多硫酸化磷酸甘露寡糖的制备及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
        1.1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1.2 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
    2 糖类及其衍生物与肿瘤
        2.1 糖类与肿瘤
        2.2 糖类衍生物与肿瘤
    3 肿瘤血管生成模型
        3.1 血管生成的离体模型
        3.2 血管生成的在体模型
        3.3 血管生成的整体动物模型
    4 肿瘤血管抑制剂
        4.1 肿瘤血管抑制剂的研究策略
        4.2 肿瘤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5 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
    6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PSPMOS的分离制备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种子的复苏、培养
        2.2 PMP的发酵
        2.3 PMP除蛋白
        2.4 紫外光谱扫描
        2.5 总糖含量的测定
        2.6 PMP的单糖组成分析
        2.7 PSPMOS的制备
        2.8 PSPMOS理化性质
        2.9 PSPMOS的分离纯化
    3 结果
        3.1 PMP的制备
        3.2 PMP紫外光谱
        3.3 总糖含量的测定
        3.4 PMP的单糖组成分析
        3.5 PSPMOS的制备
        3.6 PSPMOS理化性质
        3.7 PSPMOS的分离纯化
    4 讨论
        4.1 PMP的水解
        4.2 PMP的单糖组成分析
        4.3 MOS的制备
        4.4 PSPMOS的制备
第三章 抗血管生成活性寡糖单体的筛选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载体的制备
        2.2 CAM模型的建立
        2.3 加药
        2.4 结果观察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鸡胚发育及存活情况观察:
        3.2 不同PSPMOS对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4.讨论
第四章 PSPMOS-3的结构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PSPMOS-3紫外光谱测定
        2.2 PSPMOS-3红外光谱测定
        2.3 PSPMOS-3质谱测定
        2.4 PSPMOS-3核磁共振图谱测定
    3 结果
        3.1 PSPMOS-3的紫外扫描结果
        3.2 PSPMOS-3的红外光谱测定
        3.3 PSPMOS-3的质谱测定
        3.4 PSPMOS的核磁共振测定
    4 讨论
        4.1 UV
        4.2 IR
        4.3 MS
        4.4 NMR
第五章 PSPMOS-3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细胞的复苏、传代与冻存
        2.2 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
        2.3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2.4 PSPMOS-3对肿瘤细胞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作用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PSPMOS-3对HUVEC增殖的抑制
        3.2 PSPMOS-3对HUVEC迁移的抑制
        3.3 PSPMOS-3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
        3.4 PSPMOS-3对SKOV3分泌VEGF的抑制
        3.5 PSPMOS-3对SKOV3分泌bFGF的抑制
        3.6 PSPMOS-3对SKOV3细胞MMP-2表达的抑制
    4 讨论
        4.1 PSPMOS-3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2 PSPMOS-3对SKOV3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
        4.3 PSPMOS-3对SKOV3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第六章 PSPMOS-3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体内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2.1 PSPMOS-3对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2.2 PSPMOS-3对H_(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2.3 PSPMOS-3对H_(22)肿瘤病理形态的影响
        2.4 VEGF表达水平的测定
        2.5 MVD表达水平的测定
        2.6 MMP-2表达水平的测定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PSPMOS-3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3.2 PSPMOS-3对H_(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3.3 PSPMOS-3对H_(22)肿瘤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PSPMOS-3对H_(22)肿瘤VEGF表达的抑制
        3.5 PSPMOS-3对H_(22)肿瘤MVD的抑制
        3.6 PSPMOS-3对H_(22)肿瘤MMP-2表达的抑制
    4 讨论
        4.1 PSPMOS-3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
        4.2 PSPMOS-3对小鼠H_(22)肿瘤的抑制作用
        4.3 PSPMOS-3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茯苓多糖发酵、提取工艺优化及硫酸酯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茯苓概述
        1.1.1 茯苓主要成分
        1.1.2 茯苓的液体发酵
        1.1.3 茯苓多糖及衍生物的生理活性研究
    1.2 真菌多糖的研究
        1.2.1 真菌多糖的提取纯化
        1.2.2 真菌多糖结构分析技术
        1.2.3 真菌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
        1.2.4 分子修饰对真菌多糖的影响
    1.3 多糖的硫酸酯化
        1.3.1 多糖硫酸酯衍生物的制备
        1.3.2 多糖硫酸酯的分析鉴定
        1.3.3 硫酸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2 茯苓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及其配制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培养
        2.2.2 茯苓生长曲线的研究
        2.2.3 种子液的制备
        2.2.4 发酵培养基优化
        2.2.5 分析检测方法
        2.2.6 数据以及图表处理方法
    2.3 结果
        2.3.1 茯苓生长曲线研究结果
        2.3.2 发酵培养基优化结果
    2.4 讨论
3 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原料
        3.1.2 试剂及材料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3.2.2 茯苓多糖含量及提取率的测定
        3.2.3 热水提取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单因素实验
        3.2.4 茯苓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3.2.5 多糖的纯化
        3.2.6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热水提取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单因素影响
        3.3.2 响应曲面法优化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条件
        3.3.3 多糖的纯化
    3.4 讨论
4 茯苓多糖硫酸酯改性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试剂及其配制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硫酸酯化
        4.2.2 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4.2.3 SP纯度的鉴定
        4.2.4 紫外光谱法
        4.2.5 SP的理化性质的鉴定及结构表征
    4.3 结果
        4.3.1 硫酸酯化反应优化结果
        4.3.2 纯度鉴定
        4.3.3 紫外光谱(UV)分析
        4.3.4 SP一般理化性质
        4.3.5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4.3.6 凝胶法测定SP分子量的结果
        4.3.7 红外光谱(IR)分析
    4.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及其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1 内源性多糖的生物学意义
        1.2 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1.3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1.4 多糖的其它活性
    2 多糖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2.1 多糖的制备
        2.2 多糖的结构和构象研究
        2.3 多糖的结构研究方法进展
    3 多糖的结构修饰研究
        3.1 改变分子量
        3.2 硫酸化
        3.3 乙酰化
        3.4 羧甲基化
    4 真菌多糖的研究概况
    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提取方法的确定
        2.2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2.3 多糖的含量测定
        2.4 去蛋白
        2.5 蛋白质含量测定
        2.6 脱色与分级
    3 结果
        3.1 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
        3.2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的标准曲线
        3.3 提取方法的确定
        3.4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3.5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提取、去蛋白、脱色与分级
    4 讨论
        4.1 多糖的提取
        4.2 多糖的脱色
        4.3 多糖的去蛋白
    5 小结
第三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离子交换柱层析
        2.2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凝胶柱层析
        2.3 纯度鉴别
        2.4 紫外光谱扫描
        2.5 分子量测定
        2.6 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2.7 溶解度测定
        2.8 颜色反应
        2.9 比旋光度测定
    3 结果
        3.1 柱层析分离纯化结果
        3.2 PRP的纯度
        3.3 PRP的紫外扫描光谱
        3.4 PRP的分子量
        3.5 PRP的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3.6 PRP的性状、溶解度与显色反应
        3.7 PRP的比旋光度
    4 讨论
        4.1 多糖的分离纯化
        4.2 多糖的纯度
        4.3 多糖的旋光度
    5 小结
第四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P的化学结构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单糖组成分析
        2.2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2.3 甲基化分析
        2.4 缓和酸水解
        2.5 红外光谱分析
        2.6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 结果
        3.1 单糖的组成
        3.2 高碘酸氧化
        3.3 Smith降解
        3.4 甲基化分析
        3.5 IR分析
        3.6 NMR分析
    4 讨论
        4.1 单糖组成分析
        4.2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4.3 甲基化分析
        4.4 NMR
    5 小结
第五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P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免疫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动物和细胞株
        1.3 仪器
        1.4 溶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PRP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2 PRP的免疫活性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PRP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3.2 PRP的免疫活性
    4 讨论
        4.1 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4.2 多糖的免疫作用
    5 小结
第六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P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
        2.2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分子量测定
        2.3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硫酸基含量测定
        2.4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旋光度测定
        2.5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扫描
        2.6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7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 结果
        3.1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
        3.2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分子量
        3.3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硫酸基含量
        3.4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比旋度
        3.5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UV光谱分析
        3.6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IR分析
        3.7 PRP硫酸化衍生物的~(13)C NMR分析
    4 讨论
        4.1 多糖的硫酸化
        4.2 硫酸基含量测定
        4.3 硫酸化衍生物的比旋度
        4.4 IR
        4.5 NMR
    5 小结
第七章 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PRP硫酸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动物和细胞株
        1.3 仪器
        1.4 溶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2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的免疫活性研究
        2.3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对内皮细胞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3 结果
        3.1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
        3.2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的免疫活性
        3.3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对内皮细胞及血管生成的作用
    4 讨论
        4.1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
        4.2 PRP及硫酸化衍生物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4.3 斑马鱼模型实验
    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论文主要结论
    2 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tive polysaccharide from Phellinus ribis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emically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Phellinus ribis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经分子修饰的人参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参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章 硫酸酯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活性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外诱生小鼠主要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8)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中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胞增殖抑制试验结果
    2.2 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四、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κ-卡拉胶寡糖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D]. 许玲. 大连大学, 2013(01)
  • [2]松花粉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对肝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D]. 楚慧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3]高良姜有效成分提取及工艺条件研究[D]. 黄慧珍. 广东海洋大学, 2010(05)
  • [4]多硫酸化磷酸甘露寡糖的制备及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 张云峰. 山东大学, 2009(05)
  • [5]茯苓多糖发酵、提取工艺优化及硫酸酯化改性研究[D]. 姜辉. 河南大学, 2009(11)
  • [6]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及其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研究[D]. 刘玉红. 山东大学, 2007(06)
  • [7]经分子修饰的人参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D]. 郭志廷. 吉林大学, 2006(05)
  • [8]硫酸化甲壳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J]. 李明勇,黄培春,孔霞. 现代肿瘤医学, 2004(06)

标签:;  ;  ;  ;  ;  

硫酸化几丁质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