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胃三联疗法根除HP 1周与2周疗效对比观察

丽珠胃三联疗法根除HP 1周与2周疗效对比观察

一、丽珠胃三联根除HP一周及两周疗法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优[1](2021)在《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道内外多种疾病的重要人类病原体。2015年的京都胃炎全球共识吹响了消灭Hp的进军号,随后,国内外共识指南根除Hp的治疗指征在不断扩大,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在2017年将“证实有Hp感染”作为治疗指征,美国休斯顿共识在2018年提出“所有Hp感染者都应治疗”,日本Hp感染共识在2019年指出“Hp感染是治疗的指征”。抗生素作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主要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随着抗生素相关耐药率的逐年增加,近年来患有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人数激增。现今临床上提出了多种补救治疗方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是其中的治疗策略之一,多个指南指出:如果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建议行药敏试验。但目前药敏培养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取样过程要求高,培养周期较长,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因此需探索新的药敏技术。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收集了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难治性Hp感染的患者,取其胃黏膜进行Hp新型药敏培养,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益生菌辅助治疗是目前Hp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对其机制也有探讨,有临床研究提出适时的添加益生菌能使Hp感染后紊乱的肠道菌群得到恢复,减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有益于根除Hp,支持者认为益生菌拮抗Hp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包括分泌抗菌物质、竞争抑制、干扰黏附过程、增强黏膜屏障或调节免疫等方式。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非常复杂,对益生菌作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肠道菌群,相对于此,对胃内微生态的研究却很少,既往我们认为胃内极酸性环境几乎没有微生物的存在,益生菌对胃内微生态的影响更是少见报道。因此我们对难治性Hp感染患者预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在分子水平上探究其可否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中定植以达到调整胃内微生态并且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另外,据统计,89%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中国作为胃癌的高负担国家,有必要推行“Screen and treat”策略,然而中国个别城市人群的报道显示Hp筛查率偏低,普通民众对Hp的认知防治情况尚不明确,也尚缺乏来自不同专业医生防治认知的报道。因此我们开展了中国医师和一般民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知识,态度和实践的调查,对现状进行了展示,并尝试阐述民众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医生根除治疗的抗衡因素。第一部分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HP感染根除方案选择的价值目的:研究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临床感染耐药Hp菌株培养的成功率及对根除率的影响;探讨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根据结果评估上海地区多次Hp根除失败患者对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03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上海市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治疗前(第0天)对其行胃镜检查,取1块胃窦粘膜组织进行药敏培养,具体方法如下:将胃黏膜组织直接放进新型肉汤培养基(含马血清、布氏肉汤)中,置于环境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10%的培养箱中,培养时长为3-5天;待液体浑浊后,滴2滴尿素溶液和2滴酚红溶液至八排管孔内,加20μl菌液吹打混匀,观察颜色变化情况,若10分钟内液体由淡黄色变成红色或者紫罗兰色,则证明幽门螺杆菌培养成功,若10分钟内没有颜色变化,则培养结果为阴性。药敏鉴定:取10u L菌液接种至新型药敏测试板微孔中,微孔中包含:阿莫西林(0.5mg/L和1mg/L)、克拉霉素(0.5mg/L和1mg/L)、甲硝唑(4mg/L和8mg/L)、左氧氟沙星(0.5mg/L和1mg/L)、呋喃唑酮(0.5mg/L和1mg/L),将药敏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培养条件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10%)培养3天后,用12孔排枪在每个微孔中加入50μl底物反应液,通常10分钟内即可辨别出微孔中的变色情况,如果液体颜色变蓝色,表明幽门螺杆菌正常生长,Hp对该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如果不变色,表明Hp对该抗生素敏感;如果低浓度孔变色,而高浓度孔未变色,则为中敏。治疗方法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方案口服治疗10天,然后停药1月后复查13C或14C呼气试验,统计药敏培养成功率、根除率、抗生素耐药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与耐药率有无关联。结果:药敏培养共纳入51人,33人药敏培养成功,培养成功率64.7%,克拉霉素耐药率81.8%,左氧氟沙星耐药率78.8%,甲硝唑耐药率45.5%,阿莫西林耐药率33.3%,呋喃唑酮耐药率9%;上海地区Hp对抗生素单一耐药率12.1%,双重耐药率36.4%,多重耐药率48.5%;根除率按ITT分析和PP分析结果为87.9%和93.5%;不同性别、年龄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呋喃唑酮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药敏培养技术培养成功率为64.7%,上海地区对多种抗生素单一耐药率及双重耐药率均较高,根据药敏结果对难治性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根除率高,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难治性HP感染者胃微生态的影响目的:在分子水平探究益生菌是否可以调控Hp感染患者胃内微生态环境,并探讨是否可以达到辅助根除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上海市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并且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至少2次的患者。在益生菌干预前(第0天)和干预后(第15天)分别胃镜下取胃窦黏膜2块,提取DNA,进行16s DNA高通量测序,以检测益生菌干预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内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并统计益生菌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结果:本试验共纳入41例患者,胃微生态测序结果如下:(1)Alpha多样性分析:乳酸杆菌干预前后胃内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包括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l指数、PD whole tree指数、goods coverag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胃内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没有发生改变;(2)Beta多样性分析:Uni Frac热图分析、Anosim分析、物种Adnois分析、物种MRPP分析、NMDS分析和PCOA分析等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干预前后胃内菌群相似,没有明显分离,表明乳酸杆菌干预前后物种多样性无显着差异;(3)LEf Se分析:乳酸杆菌干预后属水平Dorea、Faecalibacterium、Corynebacterium,科水平Corynebacteracede相对丰度显着增加;(4)临床症状:益生菌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P<0.001)。结论:乳酸杆菌预干预2周对胃内各菌群相对丰度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胃内某种特定菌群和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第三部分我国公众幽门螺杆菌感染认知度的调查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医师和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知识、态度和实践进行全国性调查,展示现状。方法:2019年1月至2月利用互联网调研平台定量调研方式,采取描述性统计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市,城市、县城、农村所有居住地区展开针对中国医生及普通民众调查问卷,均包含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知识、观念及实践的研究,普通民众问卷共计28个问题,医生问卷共计30个问题。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招募3211名普通民众和546位医生,公众问卷的回应率为12.4%,医生问卷的回应率为4.1%。普通民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知识了解的总体正确率仅为16%,对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分别为35%和43.6%。医生对幽门螺杆菌知识的掌握(83.9%)高于其他人群,对于Hp传染途径及中国Hp感染现状了解欠佳(13.0%),可能是由于最新的幽门螺杆菌相关共识反馈不佳(14.3%)。绝大多数普通民众(87.0%)和医生(82.2%)支持国家幽门螺杆菌筛查计划从而预防胃癌,且支持率与Hp知识水平相关。消化内科医生对Hp感染知识(25.3%vs10.5%,P<.001)以及相关共识(31.9%vs 10.8%,P<0.001)的掌握高于非消化内科医生,但是,对幽门螺杆菌的筛查支持率低于非消化内科医师(58.2%vs.84.2%,P<0.001),其中可能与沉重的医疗负担(67.3%)有关。结论:中国民众对Hp知识的知晓率低,Hp筛查率低,在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省份更不理想,应加强对Hp知识的健康教育。全民对Hp筛查普遍持积极态度,有助于Hp筛查及根治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中国的胃癌疾病负担。中国各科医师对Hp知识掌握水平高,普遍支持Hp全民筛查,但消化科医生对Hp筛查支持率较低,可能与医疗资源不足有关,提示卫生部门应加强Hp筛查相关的资源投入。

林玲[2](2019)在《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初步了解中药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发病过程中的防治作用;2.进一步探明中药胃复春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可能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3.为今后中药胃复春在临床方面及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有关胃复春前期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我们提出假设,胃复春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机制和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凋亡、肿瘤转移浸润的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免疫炎症、免疫逃逸的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可能与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和NF-κB信号通路的下游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TNF-α、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癌发生基因COX-2等的表达相关。针对这一假设,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验证。购入59只5周龄体重140±20g的SPF级Wistar大鼠,进行甲硝基亚硝基胍联合雷尼替丁饲料、热盐水及30%乙醇加饥饱失常综合造模法制造经典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动物模型,通过胃组织病理切片并确认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完成,通过动物一般指标、病理等相关采集评价药效,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胃蛋白酶活力,运用Real-Time PCR法对胃组织中的以下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以及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对以上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阐明胃复春胃复春的作用疗效,进一步探明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的免疫分子生物学的机制。结果:1.本次实验完成后,结果显示:造模结束后的模型组大鼠体重和脾重比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2.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萎缩,粘膜基底增厚、炎症细胞聚集排列散乱,药物干预组胃粘膜表现均有好转现象,胃复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胃复春低剂量组明显度其次,维酶素组相对改善较轻;3.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胃蛋白酶活力(PP)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过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NF-α、IL-1、VEGF、COX-2、Caspase-3、Caspase-8、Bcl-2、IKBKB、NF-κB2基因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Bax表达显着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Bax表达显着升高(P<0.01)。结论:1.中药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干预具有改善基本健康状态和精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上的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的存活率及其体重及其脏器指标具有一定提高作用,体现出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2.中药胃复春具有对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病理学表现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的炎症以及萎缩等病变,及时控制以及干预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进程。3.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对胃蛋白酶活力恢复和提高作用,即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提高作用,从而发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作用。4.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下调控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以及NF-κB转导通路关键因子IKBKB、NF-κB2的表达,同时升高Bax的表达,而抑制NF-κB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加快细胞凋亡,体现出胃复春的可能通过以上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来恢复胃蛋白酶活力、促细胞凋亡、抑制并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新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症进展过程等作用,从而起到对CAG的有效防治作用。

邱承智[3](2018)在《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研究健脾通络汤在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方面对此病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健脾通络汤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两组患者中感染Hp者予以丽珠维三联+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根除Hp治疗,疗程14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4C呼气试验结果、安全性指标统计,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疗效差异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学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病理总积分较前均有所下降(P<0.05),说明两组均有效,两组治疗后病理组织学总积分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单项病理积分亦有所下降,慢性炎症积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性、萎缩、肠化积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萎缩、肠化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67%、76.00%,对照组分别为50.00%、44.80%,治疗组在两单项病理组织学疗效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伴有异型增生病例数少,样本量小,无法统计。在胃镜复常率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胃镜复常率分别为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根除方面,治疗组根除率86.9%,对照组根除率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各单项症状积分较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上腹胀或疼痛、反酸、便溏单项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4)不良反应分析: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6.7%。(5)安全性评价: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2级。结论:健脾通络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萎缩、肠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等病理改变,且安全性良好。

宋贵发[4](2015)在《抗幽门螺杆菌方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根除失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简称FD)患者补救治疗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对抗Hp方理论研究、抗Hp方对Hp阳性的FD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抗Hp方四联方案对Hp根除失败的的FD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为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补救治疗探索一套高效而合理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研究一:研究一为理论研究。探讨中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Hp阳性FD患者的治疗大法,服务于临床,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二:抗Hp方对Hp阳性的FD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50例Hp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抗Hp方组,标准三联组。观察各组Hp根除率及各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研究三:抗Hp方四联方案对Hp根除失败的的FD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132例经Hp根除治疗失败的F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三联方案组(A组)、新抗生素组(B组)、抗Hp方四联方案组(C组)、铋剂四联方案组(D组),疗程10天,对比新抗生素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的差异,以及中药抗Hp方、铋剂在Hp根除中的作用,探索新的治疗方案。观察指标:观察各组Hp根除率。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胃镜下粘膜异常改变、病理改变情况、舌像、胃电图、IL-8、IL-18的影响,吸烟、饮酒、口腔Hp感染与Hp根除疗效的关系,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研究一:“胃-肝-心-肺”和“胃-脾-肺-肾”两条代谢途径,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医脏腑生理模型。中医消化疾病临证理论模型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条途径,三个特色”。一个核心,即以脾为核心;两条途径即“胃-肝-心-肺”和“胃-脾-肺-肾”两条代谢途径;三个特色即临证处方的“补脾胃散阴火升阳汤”模式、消化道粘膜为“内脏之表”说、黄芪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殊作用。抗Hp方由半夏泻心汤与芪连舒痞方合方加减而成,根据中医消化疾病临证理论模型进行组方,取得方剂学创新成果。研究二:1.Hp根除结果采用卡方检验,中药组10例阴性,根除率41.7%,西药组14例阴性,根除率60.9%。Hp根除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还是意向性分析,中药组的Hp根除率与西药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抗Hp方具有良好的根除Hp作用。2.从症状量表来看,中药组改善患者症状较西药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25例,失访1例,西药组25例,失访1例,不良反应退出1例。两组肝肾功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三:1.Hp根除: A组根除率41.9%,B组根除率72.7%,C组根除率87.5%,D组根除率84.4%。Hp根除率结果显示,无论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还是意向性分析,C、D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症状改善:根据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疗程结束1月时候的症状积分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嗳气、腹痛、腹胀、烧心症状,各组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C组改善暖气、腹胀、烧心的作用经秩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尤其是对于腹胀、烧心症状改善在治疗后1月仍然很明显。D组改善腹痛的作用经秩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这种差异在疗程结束时最明显,在治疗后1月消失。3.胃镜图像改善情况:各组对胆汁反流、充血水肿、糜烂改善明显,其中C组对胆汁反流、充血水肿、糜烂改善最为明显,有效率分别达到了71.4%、72.7%、68.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对于粘膜粗糙、粘膜下血管透见、运动异常改善较差,总体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病理改变:各组对炎症改变均有效果,其中C组对炎症改善有效率达到了61.3%,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改善较差,总体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舌象改变: C组对舌质、舌苔有效率分别达到了67.9%、61.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对舌质、舌苔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胃电图改变:各组对患者胃电图主功、主频均有改善,其中C组改变最明显,与A组相比,C组对胃电图主功、主频及异常胃电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前C组胃电图7例正常(21.9%),治疗后24例正常(75%),与A组相比,p<0.017,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7.白介素改变:结果显示各组对IL-8、IL-18均有改善。C、D组对IL-8降低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D组对IL-18降低结果经秩和检验,秩次较A组、B组增高,但是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8.吸烟、饮酒、口腔Hp感染与Hp根除疗效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因素与胃内Hp根除结果无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根除之间有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9.不良反应:本研究共脱落4例,A组脱落2例,C组、D组各脱落1例。其中D组脱落的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各组肝肾功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肝肾功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10.半年后随访结果:半年后对获得Hp根除的患者进行随访,各组复发数量较少,且组间比较并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回顾既往结果发现,复发的患者9例中有7例为口腔Hp阳性的患者。研究结论: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抗Hp方组方严谨合理,理论支撑充分。抗Hp方单用即可取得与西药标准三联组相同的Hp根除效果。而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则较西药标准三联组具有优势。抗Hp方四联方案能够提高Hp根除失败患者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胃镜粘膜异常、病理炎症,改善胃肠动力、纠正胃肠节律紊乱,消除局部炎症,降低炎性因子,改善局部循环,加快粘膜修复。回归分析及半年后随访结果提示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根除之间有相关性。抗Hp方四联方案安全性良好。抗Hp方四联方案为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理想方案。

孙祥瑞[5](2015)在《泮托拉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及某院用药合理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循证医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泮托拉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的评价工作;调查研究某三级综合医院该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文献评价的结果,分析不合理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安全性,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光盘数据库、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检索覆盖年限:各数据库建库-2014年09月。根据纳入标准,纳入泮托拉唑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以及Meta分析文献,提取指标数据,对其分类并进行Meta分析,对泮托拉唑进行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调查研究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少使用过1次泮托拉唑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依据简单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300份病历,设计调查表,逐项填写数据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用药情况、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及用药合理性评价四部分;依据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泮托拉唑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纳入2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2个Meta分析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中英文文献16篇,中文文献15篇。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分为:单药治疗比较﹑联合用药治疗比较。(1)在溃疡愈合有效率方面,泮托拉唑单独用药或者与抗菌药联合使用治疗均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疗效可靠。泮托拉唑的有效率优于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法莫替丁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有效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治疗胃溃疡愈合有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对比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2)幽门螺杆菌(Hp)根除方面,泮托拉唑对比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对比呋喃唑酮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泮托拉唑对比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对比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与克拉霉素、泮托拉唑联合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对比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存在统计学差异。(3)症状缓解率方面,泮托拉唑优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泮托拉唑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缓解率相似,但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对比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与克拉霉素治疗1周后的症状缓解率存在统计学差异;(4)疼痛消失率方面,泮托拉唑优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7个研究报道了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泮托拉唑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失眠等,单药对比组与联合用药对比组的发生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病例调查分析显示,该医院注射用泮托拉唑使用比例最高的科室是消化内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适应症治疗指征;给药剂量与给药频率均未超出药品说明书规定;5.66%的患者存在溶媒选择不当的现象;81.33%的患者用药天数超过一周;72.67%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使用该药;14.67%的患者存在用药指征不合理现象,其中,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用药指征不合理率与未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相比,存在差异性;用药指征不合理率最高的用药目的为呕吐,其次为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预防。结论: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Hp感染、缓解临床症状及消除溃疡相关疼痛方面,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的抑酸剂,适用于临床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质量总体不高,因此,对泮托拉唑的综合性评价有待进行深入研究高质量、长期随访的大样本文献,提供可靠、全面的临床证据。由于泮托拉唑疗效的确切性及短期使用时安全性良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泮托拉唑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该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与目前已有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泮托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其不合理使用具有普遍性,临床应严格按照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张丽颖[6](2013)在《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临床研究文献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设计等进行总结概述,分析目前优势及不足,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对中医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目前治疗现状;对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Hp根除率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贯穿理论与临床研究进行讨论及展望。[方法]系统评价:确定严格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充分检索中药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Hp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筛选,纳入最终符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对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按入组顺序申请中心随机号码,并给予相应治疗,A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每日2次(Bid),持续10天,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给予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散剂2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4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2周,Bid,停用西药后1个月为疗后访视点,复查Hp、安全性检查项目,填写症状量表、SF-36量表、PRO量表,对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评价: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7篇,全部纳入的病例总数为1115例,试验组669例,对照组446例。完成治疗1058例,退出研究57例,其中拒绝复查失访45例,未按医嘱服药6例,因不良反应中止6例。各研究均报告了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具有基线可比性。Hp根除率方面,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Hp和单独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RR=1.12,95%Cl [1.03,1.21]),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消化性溃疡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 RR=1.13,95%Cl [1.02,1.25]);慢性胃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RR=1.22,95%Cl [0.78,1.91]);疗程7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RR=1.09,95%Cl [1.00,1.18]);疗程14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RR=1.35,95%Cl [1.08,1.70]);中成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 RR=1.07,95%Cl [0.95,1.22]),而汤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9, RR=1.17,95%Cl [1.07,1.29])。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4,0R=0.47,95%Cl [0.17,1.27])。亚组分析,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 OR=0.27,95%Cl [0.11,0.66])。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46, RR=1.16,95%Cl [0.79,1.70])。临床研究:共入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8例,其中61例因无任何治疗后疗效记录不纳入FAS分析,FAS分析707例;有21例因依从性低不纳入PPS分析,PPS分析686例;SS集分析714例。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与合并疾病、合并用药情况在四组中分布均衡,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基线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四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Hp根除率(FAS)方面:A组为67.6%,B组为76.0%,C组为78.9%,D组为81.1%;Hp根除率(PPS):A组为67.6%,B组为76.6%,C组为78.1%,D组为80.4%。FA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489<0.05,四组不完全相同;PP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750>0.05,无统计学差异。对FAS进行两两比较,按照校正水准修正值α=0.0083,得到A组和C组之间(P=0.0081<0.0083)、A组和D组之间(P=0.0065<0.0083),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C、D组的Hp根除率比A组高。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显着,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B、C、D三组症状积分改善值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一致。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组内比较,P<0.05,各组治疗后均有改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组间比较,仅有身体疼痛维度评分四组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身体疼痛维度做两两比较,只A组和D组维度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D组对身体疼痛的改善明显比A组好。受试者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在四个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四个组组间比较,仅有反流、消化不良维度的改善情况,P<0.05,四个组不完全相同;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反流维度的改善情况,只有A组与D组比较,P<0.05,D组改善较A组改善明显。消化不良维度,A组与C组、D组比较,P<0.05,C、D组对消化不良的改善都比A组明显。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记录为不良事件,如肝损害等,未发现其它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23例,其中A组11例(6%),B组7例(4%),C组2例(1.1%),D组3例(1.7%),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多组间比较,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全相同;再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只有A组和C组、D组之间比较,P<0.008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A组。[结论]系统评价: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Hp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亚组分析结论: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除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胃炎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疗程为7天还是14天,中西医结合组根除率均优于单独西药组;中成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间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间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独西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西药组间。临床研究:辨证应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PRO改善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屈杰[7](2013)在《蒿芩清胆汤对H.pylori感染小鼠慢性胃炎NF-κBP65、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实验目的]通过研究蒿芩清胆汤对Hp感染Balb/c小鼠所致慢性胃炎模型NF-KBP65、 IL-8表达的影响,探讨本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机制。[实验方法]采用Hp标准菌株(SS1)布氏肉汤液灌胃造模,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丽珠维三联组、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均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实验小鼠血清中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实验小鼠胃黏膜IL-8、NF-KBP65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实验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结果]1.实验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各用药组小鼠胃黏膜的炎症而积总和与平均黑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在胃黏膜炎症面积总和方而,蒿芩清胆汤高剂量与丽珠维三联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与蒿芩清胆汤中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平均黑度方面,蒿芩清胆汤高剂量与丽珠维三联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与蒿芩清胆汤中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实验小鼠血清IL-8:各用药组血清IL-8的含量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以蒿芩清胆汤中剂量组与丽珠维三联组作用最明显,两者治疗效果接近(P>0.05)。蒿芩清胆汤高、中治疗组在血清IL-8含量的表达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3.实验小鼠胃黏膜IL-8:各用药组小鼠胃黏膜中的IL-8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以丽珠维三联组作用最明显(P<0.05)。蒿芩清胆汤高剂量、中剂量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小鼠胃黏膜NF-KBP65:各用药组小鼠胃黏膜中的NF-KBP65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以丽珠维三联组作用最明显(P<0.05);蒿芩清胆汤中剂量与篙芩清胆汤高剂量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论]1.蒿芩清胆汤可以明显改善小鼠HAG组织学,降低Hp所致的小鼠胃炎的血清及胃黏膜中的IL-8水平,与丽珠维三联治疗效果接近。2.蒿芩清胆汤可以显着降低胃黏膜NF-KBP65的表达,并对Hp所致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与丽珠维三联治疗效果接近,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KBP65的表达来降低胃黏膜及血清中的IL-8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张艳彬[8](2011)在《清化调胃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湿热中阻型)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化调胃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HpASG),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清化调胃饮治疗湿热中阻型HpASG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HpASG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30例)给予清化调胃饮,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连用1周后停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继用奥美拉唑。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用药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相、Hp根除率等疗效性观察及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结果: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控制率(痊愈率+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胃镜下粘膜改善及Hp根除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时血、尿、大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等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清化调胃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湿热中阻证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曾利芳[9](2011)在《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10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呋喃唑酮的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安全性及症状改善情况,计算各方案治疗费用,分析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C/E),拟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呋喃唑酮的二联疗法组(A组)、联合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组(B组)及标准三联疗法组(C组),每组均36例,疗程为7天。A组:泮托拉唑胶囊40mg,bid+呋喃唑酮片100mg,tid;B组:泮托拉唑胶囊40mg,bid+呋喃唑酮片100mg,tid+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150mg,qid;C组为对照组:泮托拉唑胶囊40mg,bid+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1.5g,bid+克拉霉素缓释胶囊0.5g,qd。①对每名患者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对一般资料、胃镜检查结果、治疗后复查等进行详细记录。Hp感染诊断方法为: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色镜检,两者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治疗后,于第Q周、第2周、第3周和第5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症状的改善情况、服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资料。②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Hp,观察各组的Hp根除效果。入组患者钳取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S银染色镜检。③用药物经济学分析三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结果:A组2例失访,B组、C组各有1例。①A组、B组、C组Hp根治率分别为64.7%、91.4%和88.6%,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B组和C组第1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11.4%及8.6%,联合呋喃唑酮组与标准三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和第5周未出现不良反应。③A组、B组及C组在第2周、第3周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症状缓解情况,联合呋喃唑酮组与标准三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联合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标准三联疗法。结论:呋喃唑酮、泮托拉唑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似,但从成本—效果分析上看,联合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明显具有较大优势。

黎玉容[10](2009)在《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处理问题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Hp根除方案很多,但真正根除率高、副作用小、依从性好且价廉的根除方案仍然较少。目前国内外共识意见一致推荐标准剂量的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AC)三联疗法为首选的一线方案。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Hp根除难度越来越大,即使是正确联合用药,一线治疗方案根除失败率仍高达20%。一线治疗失败,进入二线治疗。PPI和铋剂+四环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被推荐为常用的补救方案,但目前该方案疗效不理想,且存在副反应发生率高、四环素来源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评价低剂量克拉霉素三联一线方案及以左氧氟沙星或多西环素为基础的两种四联二线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对象与方法1.25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初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低剂量克拉霉素组)和对照组(标准三联组)。治疗组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25g)+阿莫西林(1.0g),2次/日,疗程7天。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2次/日,疗程7天。2.72例Hp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LFBL组(含左氧氟沙星组)和DFBL组(含多西环素组)。LFBL组和DFBL组分别予左氧氟沙星(0.5g Qd)或多西环素(0.1g Bid)联合兰索拉唑(30mg Bid)+枸橼酸铋钾(220mg Bid)+呋喃唑酮(0.1gBid),1周四联进行二线治疗。3.Hp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停用PPI至少2周后行14C-UBT检测,14C-UBT阴性为Hp根除,阳性为根除失败。4.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5.成本计算:成本C=对应方案中每位患者使用1疗程药物的总费用。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Hp根除率采用ITT和PP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联一线方案根除Hp疗效观察结果:(1)按ITT和PP分析,低剂量克拉霉素组Hp总根除率分别为68.25%(95%CI:61.83%-77.85%)和74.78%(95%CI:68.77-84.27%),对照组分别为70.96%和79.28%(95%CI:71.74-86.82%),两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均表现为消化性溃疡比慢性胃炎根除效果好(P<0.01);慢性胃炎患者根除率均很低,分别为58.0%和65.22%;两组间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的Hp根除效果无差别(P>0.05)。(3)两组药物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乏力等,且轻微。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3.04%和15.32%(P>0.05)。(4)两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17%和9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306.15元和352.99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09和4.45;标准三联方案相对于低剂量克拉霉素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41。2.二线四联方案根除Hp的疗效观察结果:(1)按ITT和PP分析,LFBL组Hp根除率分别为84.21%和88.89%(95%CI:78.62-99.15%);DFBL组分别为61.76%和65.63%(95%CI:49.17-82.08%),LFBL组根除率较DFB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无显着性差别(P>0.05);LFBL组慢性胃炎患者Hp根除效果较DFBL组好(87.5%vs60.0%,P<0.05)。(3)LFBL组和DFBL组ADR发生率分别为11.11%(4/36)和34.34%(11/32),LFBL方案ADR发生率较DFBL方案低(P<0.05)。(4)两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4.44%和81.25%,LFBL组症状缓解率较DFBL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65和3.78;LFBL方案相对于DFBL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26。结论1.低剂量克拉霉素三联一线方案与目前推荐的标准三联方案在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相似,而低剂量克拉霉素三联方案医疗成本更低,适合于低收入患者。2.低剂量克拉霉素三联方案与标准三联方案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均较慢性胃炎者高。3.含左氧氟沙星四联二线方案较含多西环素四联方案Hp根除率更高(88.89%)、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好,且成本无明显差别。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二、丽珠胃三联根除HP一周及两周疗法疗效对比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丽珠胃三联根除HP一周及两周疗法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药敏检测技术对难治性HP感染根除方案选择的价值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结论
第二部分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难治性HP感染者胃微生态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结论
第三部分 我国公众幽门螺杆菌感染认知度的调查
    一、研究背景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研究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证型分类及其防治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学研究
        2.1 概念及诊断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与预防
    3 胃复春的研究
        3.1 配方组成及功效主治
        3.2 临床应用
        3.3 效应机制
第二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1 材料及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造模方法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
        2.4 胃蛋白酶活力(PP)的检测
        2.5 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胃组织各基因的表达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进行药物干预前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3.3 造模及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3.4 取材时各组脾重:(c±s)
        3.5 各组胃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
        3.6 各组胃蛋白酶活力(PP)结果比较:( c ±s)
        3.7 各组大鼠胃组织炎性因子TNF-αmRNA、IL-1mRNA的表达
        3.8 各组大鼠胃组织粘膜破坏因子VEGFmRNA、COX-2mRNA的表达:
        3.9 各组大鼠胃组织抑癌基因Caspase-3、Caspase-8mRNA的表达:
        3.10 各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BaxmRNA的表达:
        3.11 各组大鼠胃组织NF-κB2mRNA、IKBKBmRNA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胃癌发生过程的分子免疫学机制
    2.胃复春对一般情况结果的影响
    3.胃复春对病理结果的影响
    4.胃复春对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5.胃复春对TNF-α、IL-1 表达的影响
    6.胃复春对VEGF、COX-2 的影响
    7.胃复春对Caspase-3、Caspase-8、Bcl-2、Bax的影响
    8.胃复春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因子NF-κB2、IKBKB的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1.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2.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主要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案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脱落及剔除标准
        3.6 终止标准
        3.7 研究方法
        3.8 观察指标
        3.9 疗效判定标准
        3.10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3.11 安全性评价标准
        3.12 统计方法
        3.13 统计结果
        3.14 不良反应分析
        3.1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西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2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3 研究结果分析
        4.4 对照组选药依据
        4.5 导师临证经验体会
        4.6 健脾通络汤方解
        4.7 药物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问题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Hp的认识
    2. 中医药抗Hp的实验研究
    3. 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临床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件2 病理组织学积分表
附件3 随机数字表
附件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4)抗幽门螺杆菌方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一 抗Hp方理论研究
    一、中医脏腑生理模型构建
        (一) 中医脏腑生理模型理论阐述
        (二) 中医脏腑生理模型临床应用
    二、中医消化疾病临证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核心脏腑问题
        (二) 脾主卫说
        (三) 以脾胃升降为核心的内伤辩证体系
        (四) 消化道粘膜属于内脏之表说
        (五) 黄芪特殊作用说
    三、抗Hp方治疗Hp阳性FD患者的理法方药研究
        (一) Hp阳性FD患者病因
        (二) Hp阳性FD患者病机
        (三) 抗Hp方方药具体分析
研究二 抗Hp方对Hp阳性的FD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入选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终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观察指标
        (三) 不良反应评估
        (四) 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人口学信息
        (二) Hp根除率
        (三) 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四)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研究结论
研究三 抗Hp方四联方案对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入选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终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本实验主要观察指标
        (三) Hp根除诊断方法
        (四) 症状调查表设计
        (五) 胃镜下粘膜改变、病理改变
        (六) 舌象改变
        (七) 胃电图检测
        (八) IL-8、IL-18检测
        (九) 口腔Hp检测
        (十) 不良反应评估
        (十一) 治疗后随访
        (十二) 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人口学信息
        (二) Hp根除率
        (三) 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四) 患者胃镜下图像改变
        (五) 患者病理改变
        (六) 舌象前后改变表
        (七) 胃电图改变表
        (八) 白介素改变
        (九) 吸烟、饮酒、口腔Hp感染与Hp根除
        (十) 不良反应
        (十一) 半年后Hp根除随访结果
    四、研究结论
讨论
    一、研究背景
    二、Hp概述
        (一) Hp文献回顾
        (二) Hp与白介素
        (三) Hp阳性的FD与胃电图
        (四) 胃Hp与口腔Hp
        (五) Hp与FD
    三、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概述
        (一) Hp根除失败原因分析
        (二) Hp的耐药分子机制
        (三) Hp根除失败的补救策略
    四、中医药根除Hp研究
        (一) 中药对Hp的直接杀伤、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二) 中药复方的体外实验
        (三) 中医药根除Hp临床研究
        (四) 中医药对Hp补救治疗临床研究
    五、抗Hp方的基础与临床
        (一) 芪莲舒痞方的基础与临床
        (二) 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与临床
        (三) 抗Hp方方中其他药物的基础与临床
    六、抗Hp方对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补救治疗机理探讨
结语
    —、取得成果
    二、课题研究创新点
    三、存在的问题
    四、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5)泮托拉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及某院用药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排除标准
        2 文献检索策略
        3 评价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研究过程记录
    二 结果与讨论
        (一)泮托拉唑的有效性评价
        1 单药治疗比较
        2 联合用药的比较
        (二)泮托拉唑的安全性评价
        1 与单药比较
        2 联合用药的比较
        3 讨论
第二部分 注射用泮托拉唑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对象
        3 调查方法
        4 研究方法与内容
        5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
    二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 泮托拉唑使用情况
        3 治疗用药目的相关情况
        4 预防用药目的相关情况
        5 用药目的特征比较
    三 讨论
        1 患者入院情况分析
        2 用药指征合理性分析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6)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Hp感染的治疗文献综述
    综述一 Hp感染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系统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
        1.4 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总结
        3.1 结论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讨论
        4.1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文献质量评价
        4.2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RCT展望
        4.3 Hp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5 研究设计
        2.6 干预方案
        2.7 观测指标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5 讨论
        5.1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评价
        5.2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的安全性评价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医药根除Hp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及展望
    前言
    1 Hp感染现代医学治疗存在问题
    2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分析
        2.1 Hp感染的中医药认识
        2.2 中医药治疗Hp的机制探讨
    3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疗效
        3.1 文献综述疗效
        3.2 系统评价疗效
        3.3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疗效
    4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
        4.1 临床研究设计
        4.2 临床研究实施
        4.3 临床研究结果报告
    5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展望
        5.1 理论愿景
        5.2 临床研究展望
        5.3 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结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及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疗效评价量表
    附录1-1、症状量表
    附录1-2、PRO量表
    附录1-3、SF-36量表
附录2、查新报告

(7)蒿芩清胆汤对H.pylori感染小鼠慢性胃炎NF-κBP65、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标本采集及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1.6 实验结果
    1.7 实验结果小结
讨论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从和解少阳论治HAG的理论依据
    1.3 现代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认识
    1.4 蒿芩清胆汤治疗HAG的相关机理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炎的造模
    1.6 丽珠维三联的选用
结论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小鼠胃窦部病理组织学图片
附件二

(8)清化调胃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湿热中阻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病例排除标准
        (五) 试验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六) 终止试验标准
        (七) 病例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一)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二) 胃镜下黏膜相和病理的变化
        (三) Hp 根除情况
        (四) 监测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一)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二) 主要症状体征疗效评价
        (三) 胃镜疗效评定标准
        (四) 根除 Hp 疗效判断
    五、 统计学处理方法
    六、 治疗结果
        (一)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二)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三) 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
        (四) 治疗前后胃镜下疗效比较
        (五) Hp 根除情况比较
        (六) 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
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的认识
        (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 Hp 的认识
        (三) Hp 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四) Hp 感染引起慢性胃炎的机制
        (五) Hp 感染的诊断方法
        (六) Hp 已根除的判断
        (七) Hp 相关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二、 中医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的认识
        (一) 中医归属及发展沿革
        (二) 湿热与 Hp 感染的一致性
        (三) 病因、病机述要
        (四) 治法研讨
    三、 清化调胃饮方药分析
        (一) 方解
        (二) 现代药理研究
    四、 清化调胃饮治疗 HP 相关浅表性胃炎作用机制探讨
        (一) 抗 Hp
        (二) 抗炎、修复黏膜屏障
        (三) 调节胃肠运动、止痛
        (四) 增加人体抵抗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典型病例
    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9)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10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汉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低剂量克拉霉素根除Hp疗效观察及成本-效果分析
    2.1 实验对象
    2.2 实验设计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含左氧氟沙星与含多西环素的四联二线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设计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四、丽珠胃三联根除HP一周及两周疗法疗效对比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药敏检测及胃微生态调节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 吴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D]. 林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D]. 邱承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抗幽门螺杆菌方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D]. 宋贵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12)
  • [5]泮托拉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及某院用药合理性分析[D]. 孙祥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 [6]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张丽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11)
  • [7]蒿芩清胆汤对H.pylori感染小鼠慢性胃炎NF-κBP65、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屈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8]清化调胃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湿热中阻型)临床研究[D]. 张艳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3)
  • [9]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108例临床分析[D]. 曾利芳.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10]不同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D]. 黎玉容. 中南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丽珠胃三联疗法根除HP 1周与2周疗效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