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

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

一、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叶立鑫[1](2018)在《试谈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及技术方法》文中认为本文着重分析了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勘查程度、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勘查方法和手段、采样测试、工业指标、综合利用评价等方面问题并提出探讨意见,供地质勘查工作时参考。

韦才寿[2](2014)在《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及范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矿产资源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快速消耗,客观上由于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走源头上节约与过程中充分利用的发展道路。为促进矿产资源的持续保护和综合利用,国家层面上亟需开展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与监管措施相关研究。本文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采用专家咨询、文献检索、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路线,集中创建了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并系统开展了评价范式研究。(1)界定了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有关术语,构建了相关测算流程。立足于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禀赋特征与开采技术特点,提出了与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工作相适切的术语体系,构建了规范的开采回采率测算流程。(2)制定了开采回采率调查表,完成了调查样区数据群的统计分析。以某省400多座矿山为样区,利用调查表开展了开采回采率调查,并对部分典型矿山进行实地核查,完成了调查样区开采回采率数据群统计分析,摸清了样区内矿山开采回采率水平现状,分析了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为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的创建提供了研究基础。(3)分析了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相关度。分别对露天和地下开采两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回归计算模型,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度,为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类别划分提供了科学指导。(4)集中创建了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通过借鉴传统开采回采率定义下的教材、手册、规范及国土资源部门发布有关文件中相关指标,综合制定出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地下矿山开采损失形式多样,损失量较大,无法忽略不计,为了使开采回采率评价指标具有统一对比性,避免因客观因素引起矿石损失的人为操作因素干扰,推荐采用考虑矿块(采区)集合的“年限开采回采率”定义,通过参考相关教材、手册与规范相关指标数据,制定出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对于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的制定,重点考虑回采方案是否暂留矿柱的情景,提出了不同联合形式在不同回采时期评价要求;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确定联合开采的矿山企业回采率等级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较低的等级指标作为评价标准。(5)系统开展了开采回采率评价范式研究。研究了开采回采率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评价工作基本原则,规范了评价工作程序,制定了评价报告编写范本,对评价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定。

李书乐[3](2013)在《修订各种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有关问题讨论》文中研究指明修订各种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要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正确理解和合理认定基本概念。建议:评价工作要按程序进行,地质评价和经济评价要紧密结合,规范应便于具体工作人员操作。

田山岗[4](2011)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资源类别纠结——资源储量分类之形式逻辑辨析》文中研究指明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与国际接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资源类别纠结",即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如美国的"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究竟是属于勘查区整体资源的可靠性,还是局部块段资源的可靠性问题。国内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的论争以及其在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均与此有关。文章运用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对"资源类别纠结"进行了梳理,并对分类中的一些逻辑错误进行了分析。形式逻辑错误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重大缺陷。

陈会军[5](2010)在《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优选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能源日趋紧缺的今天,油页岩作为油气的替代能源,因其巨大的储量和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其研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论文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矿产勘查学、矿床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开发优选方法和经济评价研究。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实测剖面、钻井描述和样品分析测试等研究工作获得大量实测数据,深入研究分析断陷湖盆型油页岩的成矿特征,提出了评价区与解剖区可类比的14个成矿类比因子,建立了影响断陷湖盆油页岩成矿的多参数类比因子体系;并应用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方法,定量计算出每个类比因子的相对权重。统计分析5个断陷湖盆型油页岩解剖区的油页岩资源丰度和含油率,应用等频率法,建立断陷湖盆型油页岩的含油率概论分布函数和资源丰度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似类比面积丰度法的资源预测数学模型,预测断陷湖盆型油页岩资源,并应用该方法预测茂名盆地油页岩资源得到很好的验证。创立双因素油页岩含矿区开发优选方法,从地质资源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将制约油页岩开发利用的因素划分为一系列递进的参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参数的权重;根据评价单元参数特征,分别计算地质资源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的得分,在区域中,从二维方向排序评价含矿区的优劣,规划优先开发的顺序,并应用该方法开展油页岩含矿区开发优选。针对油页岩开采→干馏→发电→建材产业经济模式,对其经济效益进行经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高含油率、露天开采成本最低,低含油率、井巷开采成本最高;油页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盈利稳定、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高于炼油和发电。

肖武[6](2010)在《胜利油田低品位储量分类及潜力评价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有大量低品位储量资源没有动用,油价不断升高的趋势以及国内石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使得加快低品位储量的开发显得日益重要,但是目前低品位储量的分类、评价方法等还存在很多不足。以胜利油田的低品位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重新界定了低品位储量的范围,提出了低品位储量分类分级方法,研究建立了经济极限初产图版以及边际成本法的低品位储量评价方法,评价了胜利油田目前的低品位储量规模,从财税政策、储量价值评价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低品位储量开发的措施对策,取得了以下主要几方面的成果。(1)结合目前国内及胜利油田的实际状况,对低品位储量资源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包括三部分的储量资源:一是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经济可行性评价是不可行的上报探明未开发储量;二是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处于亏损状态的已开发储量和无经济开采价值的已开发剩余储量;三是由于经济效益差而无法上报探明储量的资源。按照开发状态及形成原因把低品位储量分为三大类:探明未开发低品位储量、探明已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在低品位资源,考虑经济意义进一步分为边际低品位储量、不经济低品位储量等两小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低品位储量资源分类体系。(2)针对原有的储量评价方法开发指标预测难、效率低等不足,建立了未开发低品位储量的评价方法-经济极限初产图版法,可以通过对比区块的初期日产油与经济极限初产对比来评价是否属于低品位储量。(3)针对目前胜利油田成本只能归集到油田层次,无法给出单元的吨油成本的状况,通过成本劈分法和成本预测模型来确定单元的成本,提出了应用边际成本方法来评价已开发低品位储量,解决了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如何评价已开发低品位储量的问题。(4)运用经济极限初产图版法、边际成本方法分别评价了目前胜利油田在不同油价下未开发低品位、已开发低品位储量的潜力规模,分别总结了目前的未开发低品位、已开发低品位储量的地质开发特点。(5)从税费政策、开发技术攻关集成、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地面配套简化以及探索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低品位储量开发的措施对策。

胡魁[7](2010)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修订方案坚持1999分类(GB/T17766—1999)的正确方向,侧重弥补其G轴(地质可靠程度)层次混淆之缺陷。明确第一层次分类作总体衡量,以勘查阶段划分,与联合国1997三维分类框架一致;第二层次按块段分级,仍然使用ABCDEF等英文字母,保持我国资源储量管理的精华。删繁就简,E轴2S、2M合而为一。以"精查"代替"勘探"。本修订方案简单明了,与联合国分类框架接轨,便于进行国际对比与交流,同时保留了中国矿产储量管理的特色。解决了1999分类繁杂的"归类编码"问题、同一项目被定为不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问题、分类分级层次混淆大幅度贬低中国储量问题,以及资源储量评审与可行性研究有机衔接问题,可以与现行管理体制相适应,与1999分类平稳过渡。

张海龙[8](2008)在《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等规范,参照煤炭资源评价标准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油页岩资源勘查开发现状,首次建立了油页岩资源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评价参数及其选取原则、评价术语定义、资源/储量类型划分、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技术可采系数研究、勘查开发目标优选方法制定等。论文研究确定影响油页岩开采的主要因素为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首次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不同资源类型的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分别确定在42.5%~95.0%和22.5%~75.0%之间。首次按统一的评价方法体系对东北北部区松辽、桦甸等8个盆地中的16个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油页岩资源评价,获得油页岩资源为3335亿t,页岩油资源为161亿t、可回收页岩油资源为40亿t。首次将研究区油页岩资源按不同评价内容进行了分类评价,按地质可靠程度分类,以预测的资源为主,3046亿t;按经济意义分类,以内蕴经济资源量为主,3324亿;按层系分类,主要赋存在中生界,3309亿t;按含油率分类,主要在3.5%<ω≤5%之间,3136亿t;按埋深划分,主要介于0~500m,1838亿t;按地理环境分类,主要分布在平原,3247亿t。首次对东北北部区16个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勘查、开发综合评价,优选出农安、登娄库和长岭含矿区为首选勘查目标,松南和松北油页岩含矿区为有利勘查目标;优选出桦甸和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为近期开发目标,奈曼旗油页岩含矿区为后备开发目标。

林宣明[9](2008)在《论资源储量新概念》文中认为分析对比了新旧两种资源储量分类的异同及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于资源勘查及开发工作产生的影响,阐明新国标对矿井地测工作的新要求。

胡允栋[10](2007)在《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油气储量分类与评估方法》文中认为储量必须是已发现的、可采的、经济的和剩余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和定义,以SPE/WPC/AAPG /SPEE的标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分类系统。经对比分析可以认为,我国的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与SPE的证实已开发储量基本一致。但在建立储量的思维方式、立足点、阶段性、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的对应性、不同级别储量的依存性、经济内涵及其对储量的界定作用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对油气储量固有的不确定性存在不同的认识,是导致对储量分类采取不同方式的根本原因。从误差的角度看,储量数据有“四误差”来源:获取误差、预处理误差、转换误差和人为误差。而其不确定性也有“四性”特征: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和未确知性,针对这四性的特点,至少在我国的应用数学领域已经有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或理论:概率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未确知数学。以容积法为基础,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参数误差如何影响计算结果的误差,进而可以基于参数的误差范围,估计出地质储量结果的误差范围。概率法是处理参数随机性并给出范围值的有效方法,经典的概率法要求首先对参数建立统计分布概型或预先设定分布模式,这使得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改进的概率法——Warren法,以中心极限定律为理论基础,认为乘积参数的分布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进而用解析公式的形式简化了概率法,这必将推动和拓展概率法在储量计算中的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可以用来判断参数和结果的可靠程度,这种方法把所有可能影响参数的模糊因素逐级分解,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得到最终的评判向量,非常适用于对地质参数合理性的判断。实践中,知识、经验、规则和心态是降低油气储量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四大法宝”。对储量不确定性的把握途径,可以归纳为:按照规范录取资料、根据资料证实认识、凭借经验合理推断、合理选择体积模型、避免混淆三种边界、依据规则规避风险。这里,体积模型是基于等值线法的体积计算模型,包括台锥体积法、梯台体积法、环筒体积法,对于层状油气藏,还有Simpson数值逼近法;而三种边界指圈闭边界、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实践中,构造圈闭线和流体界面是三级储量最大的边界线,而井钻遇的油气层底界是探明储量的最深底线,在平面最大和纵向最深的界线范围内,井控程度才是决定探明储量具体范围的控制因素。通过概率分析和广安气田的实例研究,可以认为,SPE把证实储量的概率下限定在90%(即未来累积采出量将大于或等于估算值的概率至少为90%)是非常保守的规定。相比而言,我国的新规范将其定在80%更加合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试谈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及技术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技术方法探讨
    2.1 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程度
    2.2 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的确定
    2.3 勘查方法、勘查手段及工程布置
    2.4 采样测试工作
    2.5 放射性检测
    2.6 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程度
    2.7 工业指标
        2.7.1 矿石质量要求 (作为加工砼骨料——碎石或机制砂用)
        2.7.2 开采技术条件要求
    2.8 综合利用评价
    2.9 矿床开发经济效益预评价
3 绿色勘查

(2)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及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开采回采率定义及计算方法研究概述
        1.3.2 开采回采率评价研究现状
        1.3.3 提高开采回采率水平研究现状
        1.3.4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现状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路线
        1.4.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开采回采率术语界定及测算流程构建研究
    2.1 引言
    2.2 开采回采率相关术语界定
        2.2.1 开采回采率有关定义分析
        2.2.2 开采回采率术语界定
    2.3 年限评价回采率计算
        2.3.1 开采回采率一般计算公式
        2.3.2 开采回采率计算方法
        2.3.3 年限评价开采回采率计算公式
        2.3.4 年限评价开采回采率计算方法
    2.4 年限评价开采回采率测算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采回采率调查表制定及样区数据分析
    3.1 引言
    3.2 开采回采率调查表制定
    3.3 调查工作概述
        3.3.1 主要调查内容
        3.3.2 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3.4 样区开采回采率数据分析与评价
        3.4.1 按矿种类型分析
        3.4.2 按矿山类型分析
        3.4.3 样区开采回采率评价
    3.5 调查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3.6 开采回采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3.6.1 矿产资源特点决定
        3.6.2 生产技术原因
        3.6.3 奖惩制度不够健全
        3.6.4 监管难度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相关度分析
    4.1 前言
    4.2 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4.2.1 露天开采简介及特点
        4.2.2 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
        4.2.3 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相关性分析
        4.2.4 影响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主导因素的确定
    4.3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4.3.1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
        4.3.2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相关性分析
        4.3.3 影响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主导因素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创建研究
    5.1 引言
    5.2 评价标准类型划分及制定重要依据
        5.2.1 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分类
        5.2.2 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制定依据
    5.3 露天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研究
        5.3.1 我国露天开采回采率指标分析
        5.3.2 现行标准对露天开采回采率指标规定分析
        5.3.3 国土部门文件对露天开采回采率规定
        5.3.4 露天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确定
    5.4 地下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研究
        5.4.1 地下开采回采率特征
        5.4.2 采矿设计手册推荐回采率指标分析
        5.4.3 现行标准对地下矿山回采率指标规定分析
        5.4.4 国土部门文件对地下开采回采率规定
        5.4.5 地下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确定
    5.5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研究
        5.5.1 联合开采简介
        5.5.2 联合开采回采率评价要求
        5.5.3 联合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采回采率评价范式研究
    6.1 引言
    6.2 评价原则
    6.3 评价方法
    6.4 开采回采率评价程序
        6.4.1 开采回采率信息填报
        6.4.2 开采回采率信息审查
        6.4.3 开采回采率评价
        6.4.4 评价结果公布
        6.4.5 开采回采率评价报告撰写
        6.4.6 评价报告载体
        6.4.7 开采回采率评价信息管理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修订各种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有关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实行动态管理
3 正确理解和合理认定《分类国标》和《总则》中的基本概念
    3.1 勘查地段
    3.2 地质可靠程度
    3.3 可行性评价
    3.4经济意义
    3.5损失量
    3.6三维分类方法及结果
    3.7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表示形式
4 建议
    4.1 评价工作应按程序进行
    4.2 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要紧密结合
    4.3规范应便于具体工作人员操作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资源类别纠结——资源储量分类之形式逻辑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类别纠结之梳理
    1.1 规则的两种类型——纠结之直接诱因
    1.2 概念的同一关系——纠结之梳理
    1.3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纠结之辨析
    1.4 资源类别纠结之缘起探讨
2 纠结导致之《99分类》的逻辑错误
    2.1 概念混淆——纠结之表现
    2.2 分类“前提”判断失误——纠结之结果
    2.3 演绎推理、同一律问题—纠结的两难选择
    2.4 违反同一律问题—两种规则类型引发之思考
    2.5 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问题
    2.6 用词的规范性问题
3 结语

(5)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优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
    1.3 完成主要工作量
    1.4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2.2 油页岩资源评价与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3章 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
    3.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概述
    3.2 油页岩成矿模式及控矿因素分析
    3.3 相似类比法评价油页岩资源潜力的解剖区建立
    3.4 相似类比法估算茂名盆地油页岩资源潜力
    参考文献
第4章 油页岩资源勘查与基于开发的优选方法研究
    4.1 油页岩资源勘查
    4.2 基于开发的油页岩含矿区优选指标体系
    4.3 优选方法及优选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章 油页岩含矿区开发目标优选
    5.1 优选单元的划分
    5.2 优选参数的获取及等级划分
    5.3 优选与评价
    参考文献
    内部资料
第6章 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6.1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方法
    6.2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分析
    6.3 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附表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6)胜利油田低品位储量分类及潜力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2.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完成的工作量
    1.4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4.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4.2 取得的创新点
第2章 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及研究技术路线
    2.1 学科前沿发展现状
        2.1.1 我国石油储量资源分类评价体系走过的历程
        2.1.2 国外石油储量资源的体系标准
        2.1.3 国内石油储量资源分类体系
        2.1.4 国内外低品位储量资源有关概念的差异
        2.1.5 国内储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6 低品位储量目前主要的开发措施对策
        2.1.7 胜利油田低品位储量研究现状
    2.2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低品位储量的分类
    3.1 低品位储量提出的理论基础
    3.2 低品位储量的范围界定
    3.3 低品位储量的油藏类型
    3.4 低品位储量的细化分类
        3.4.1 低品位储量的开发状态分类
        3.4.2 低品位储量的经济意义分类
    3.5 小结
第4章 低品位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4.1 未开发低品位储量的评价方法
        4.1.1 未开发低品位储量的界定指标及分级界限
        4.1.2 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经济极限初产图版法
        4.1.4 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4.1.5 应用实例计算
    4.2 已开发低品位储量的评价方法
        4.2.1 边际成本法
        4.2.2 单元成本确定方法
        4.2.3 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4.2.4 单元成本劈分实例计算
    4.3 小结
第5章 胜利油田低品位储量潜力评价
    5.1 未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力
        5.1.1 低渗透油藏未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力
        5.1.2 稠油油藏未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力
    5.2 已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力
        5.2.1 已开发低品位储量潜力评价结果
        5.2.2 已开发低品位储量特征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加快低品位储量开发的措施对策
    6.1 国家推行鼓励低品位储量开发的税费政策
        6.1.1 国内外现行的财税政策
        6.1.2 财税政策对低品位储量开发的影响分析
        6.1.3 低品位储量开发的财税政策建议
    6.2 加强低品位储量开发技术攻关集成
    6.3 注CO_2驱油技术与减排CO2结合
    6.4 完善低品位储量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6.5 简化工艺流程及地面配套
    6.6 探索低品位储量开发新模式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笔者拟定的修订方案
2 修订原则与主要修改内容
3 修订方案典型实例应用图解
4 本修订方案优点及对1999分类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
5 本修订方案宣贯、实施及过渡措施的预想

(8)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三、完成主要工作量
    四、主要成果和认识
    五、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评价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内外油页岩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油页岩资源评价现状
    第三节 国外油页岩资源评价现状
第二章 油页岩资源评价关键参数
    第一节 质量和数量参数
    第二节 质量和数量参数求取方法
    第三节 技术可采系数与可回收系数
第三章 资源/储量类型及资源估算方法
    第一节 评价术语及资源/储量类型
    第二节 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
    第三节 油页岩资源估算实例分析
第四章 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实例分析
    第一节 松辽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
    第二节 敦密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
    第三节 罗子沟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
第五章 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分布规律及优选
    第一节 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
    第二节 油页岩资源分布规律
    第三节 油页岩勘查开发目标优选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10)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油气储量分类与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1.5.1 主要认识
        1.5.2 创新点
2 油气储量的属性
    2.1 油气储量的背景属性
    2.2 油气储量的成分属性
    2.3 油气储量的分类属性
    2.4 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属性
        2.4.1 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
        2.4.2 油气储量不确定性的因素
    2.5 油气储量的用途属性
3 国际油气储量定义与分类
    3.1 国外资源/储量分类的历史沿革
        3.1.1 矿产资源量/储量分类
        3.1.2 以 SPE/WPC/AAPG 为代表的油气资源量和储量分类
        3.1.3 前苏联/俄罗斯的油气资源量储量分类
        3.1.4 挪威、丹麦的油气资源量储量分类
    3.2 中国的油气储量管理与资源/储量分类的历史沿革
        3.2.1 中国油气储量管理机构和职能的变迁
        3.2.2 我国油气储量规范的形成与储量概念的演变
        3.2.3 油气储量分类与计算规范新标准对储量管理的影响
    3.3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储量分类系统
        3.3.1 SPE/WPC/AAPG/SPEE 石油储量/资源分类与定义
        3.3.2 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框架(UNFC)—石油天然气部分
        3.3.3 SEC 证实储量定义
        3.3.4 加拿大石油学会的油气储量分类
        3.3.5 俄罗斯油气资源和储量分类
        3.3.6 英国 DTI 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石油储量定义与分类
        3.3.7 挪威的石油资源分类与定义
    3.4 完整的油气储量分类系统应该包含的技术文本
        3.4.1 以上市披露为目的——美国 SEC、加拿大 CSA、英国 SORP
        3.4.2 向政府和业界报告储量——挪威、俄罗斯、中国、美国 USGS
        3.4.3 建立国际参照的技术标准——联合国分类框架(UNFC),SPE
    3.5 中国油气储量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比较
        3.5.1 最高级别的储量具有最大的交集
        3.5.2 储量分类与储量评估技术思路上的主要差异
        3.5.3 我国的三级储量与 SPE 3P 储量的大致对应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油气储量参数确定方法
    4.1 从误差角度分析油气储量不确定性的来源
    4.2 油气储量不确定性特征与相应的分析方法
        4.2.1 随机性
        4.2.2 模糊性
        4.2.3 灰色性
        4.2.4 未确知性
        4.2.5 信息转换
    4.3 基于误差和不确定性分析认识油气储量的不确定性表现
    4.4 国际上的油气储量定义中有关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
        4.4.1 SPE/WPC 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
        4.4.2 SEC 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
        4.4.3 其它主要机构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摘要
        4.4.4 不同级别油气储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界限
    4.5 实践中地质储量参数的精度范围和我国规范对储量精度的要求
    4.6 油气地质储量误差的数学表述
        4.6.1 参数等误差情形下地质储量误差的理论计算
        4.6.2 限定某些参数误差情形下其它参数的可变范围
    4.7 参数变化导致容积法地质储量结果增减变化程度的算法
        4.7.1 理论算法
        4.7.2 近似算法
        4.7.3 近似算法与理论算法的精度比较
    4.8 概率分析法
        4.8.1 几个必要的基本概念
        4.8.2 实现概率分析的两个途径
        4.8.3 经典概率法应用的局限性
        4.8.4 Warren 参数法——改进的概率法
        4.8.5 方案分析法
    4.9 模糊综合评判法
    4.10 本章小结
5 四川广安气田广安2 井区块须六气藏实例研究
    5.1 勘探开发历程与现状
        5.1.1 须六气藏的发现
        5.1.2 勘探开发历程与累计探明储量情况
    5.2 气田地质特征简况
        5.2.1 区域地质简况
        5.2.2 构造特征
        5.2.3 储层特征
        5.2.4 气藏特征
    5.3 探明地质储量和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5.3.1 计算方法与计算单元
        5.3.2 有效储层的下限标准与确定方法
        5.3.3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5.3.4 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计算结果
    5.4 经典概率法地质储量估算
        5.4.1 储量计算范围与含气面积概率参数
        5.4.2 有效厚度统计分布规律
        5.4.3 有效孔隙度统计分布规律
        5.4.4 含水饱和度统计分布规律
        5.4.5 气体偏差系数统计分布规律
        5.4.6 概率参数间的相关性
        5.4.7 带概率参数的地质储量计算与模拟
    5.5 WARREN 参数法地质储量估算
    5.6 地质储量落实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5.7 本章小结
6 实践中对储量不确定性的把握
    6.1 合理选择体积模型
        6.1.1 从规则球缺的体积计算中认识等值线法体积模型的一致性
        6.1.2 井点平均与井点面积权衡的误差与处理办法
        6.1.3 层状油气藏的等值几何形态与体积计算模型
    6.2 避免混淆三种边界
        6.2.1 圈闭成因的“六线四面”与储量划分的“三级两界”
        6.2.2 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圈闭线与储量边界
        6.2.3 沉积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尖灭线与储量边界
        6.2.4 成岩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物性与流体边界与储量边界
        6.2.5 地层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圈闭线与储量的边界
    6.3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SPE/WPC 石油储量定义
附录B 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框架(摘译)
附录C SEC 油气储量定义与应用指南
附录D 俄罗斯油气油气储量/资源分类(摘译)
附录E 挪威油气资源量储量分类
附录F 中国油气探明储量定义与SPE/WPC 证实储量定义对比
附录G 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套改方案与SEC 或国际通行惯例对比

四、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谈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及技术方法[J]. 叶立鑫.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8(01)
  • [2]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标准及范式研究[D]. 韦才寿. 广西大学, 2014(06)
  • [3]修订各种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有关问题讨论[J]. 李书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12)
  •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资源类别纠结——资源储量分类之形式逻辑辨析[J]. 田山岗. 中国煤炭地质, 2011(10)
  • [5]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优选方法研究[D]. 陈会军. 吉林大学, 2010(09)
  • [6]胜利油田低品位储量分类及潜力评价方法[D]. 肖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J]. 胡魁. 中国矿业, 2010(01)
  • [8]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D]. 张海龙. 吉林大学, 2008(11)
  • [9]论资源储量新概念[J]. 林宣明. 能源与环境, 2008(01)
  • [10]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油气储量分类与评估方法[D]. 胡允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标签:;  ;  ;  ;  ;  

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