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纠纷一方是否有权扣留车辆?

交通纠纷一方是否有权扣留车辆?

一、交通纠纷一方有权扣车吗?(论文文献综述)

李婕[1](2021)在《有限理性视阈下的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研究》文中指出决策是整个警务指挥活动的核心与灵魂,决策产生的成果是警务执法行动的指南与依据。“最大的错误是决策的错误”,在减少和规避决策偏差现象的过程中,警务指挥决策的成本不断上升,当前的警务指挥决策理论已无法有效应对实战中的偏差问题,因而引入行为决策学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将决策研究的对象回归到“人”这一行为主体上,运用决策学的原理对决策偏差进行现象分析和机理阐释,以探寻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修正的科学化路径。在理论引入阶段,以警务指挥决策概念的界定为起点,明确警务指挥决策的内涵与本质,概述有限理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客观条件对理性的限制,论证有限理性理论与警务指挥决策现实样态的契合性及理论引入的价值。在问题分析阶段,运用社会现象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梳理警务指挥决策偏差在情报信息研判阶段、行动方案选择阶段、行为风险控制阶段中的具体表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思维误区、认知陷阱、信息量不足、方法欠缺是决策偏差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内、外因归类。在机理阐释阶段,对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究决策偏差的内在机理。在有限理性理论视域下,引发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主观因素是主观能力的局限性、客观因素是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决策偏差产生的机理正是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路径探索阶段,按照“基本原则指导——主观能力提升——客观制约规避”的结构对决策偏差进行修正。首先,将“满意原则”、“双效原则”、“规范原则”作为偏差修正依据的宏观准则;其次,在经验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三个方面创新决策主体的思维模式,从内、外修养两个维度提升决策主体的主观能力;最后通过增进信息研判的水平、提高行动方案的质量、加强行为风险的控制等程序优化方式,降低客观条件对决策效果的制约力,并在决策程序优化过程中嵌入恰当可行的决策方法,保障警务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胡锦璐[2](2021)在《共享经济下的行政法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宋子昕[3](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指出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白天[4](2021)在《汽车消费维权困境及有效途径》文中指出2021年上海车展最大的瓜、最大的爆点,绝对非4月19日特斯拉女车主穿"刹车失灵"T恤衫站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莫属。特斯拉车主在上海车展上维权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上海车展上,一位特斯拉女车主因特斯拉车制动失灵的原因,"大闹"特斯拉展台,结果当场被特斯拉工作人员抬着"请"了出去,并被行政拘留5日。此事件至今依然在持续发酵中,并引发了全民关注。一时间,汽车消费维权难的问题成了坊间的热议话题。女性、车顶、维权,看来这是个绝妙的引爆舆论秘籍。如果正常维权可以解决问题,谁会采取过激行为走维权之路呢?含沙射影,这样的事例并不单一,可见,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摆在当前的首要问题,企业应该有责任和担当,敢于面对问题,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顾客当成无理取闹的怀疑对象,身正不怕影子斜,拿数据说话,你有技术、有证据,你怕什么?监管部门更要发挥职能作用,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让企业在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上做的更加合理规范、公平公正。

周梓溢[5](2021)在《1915-1927年中国国有铁路运营情况的会计统计及空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以1915-1927年中国国有铁路运营情况为对象,将国有铁路运营情况与历史空间相结合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以往以历史地理学视角对于铁路史的讨论,更多的是注重于铁路与城市变迁二者的关系。而在对于铁路史本身的研究上,以会计及统计学方法对铁路运营状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同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民国时期,铁路作为近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新型交通工具,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国由于民国初年政治局面纷乱异常,经济困难,使得铁路建设多依靠外资,借助外资修建铁路除须支付高额的利息之外,铁路利权的损失则更为巨大。而这一时期恰逢军阀混战,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一个多发期。二者使得铁路运输也随之不免受到影响,而这种局面对于铁路运营究竟起到了多大的影响。本文以(交通部)路政司编:《交通部国有铁路会计统计总报告》(民国四年份—民国十三年份)以及铁道部统计处编:《民国十五年中华国有铁路会计统计总报告》,《民国十六年中华国有铁路会计统计总报告》为主要史料和数据来源,通过铁路资产、收入、支出以及最终的盈利结果四个方面来还原这一时期的国有铁路运营情况,及其带来的人员、物资的流动和分布情况。这一时期政权的更迭,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都对于铁路事业产生着影响。铁路事业在该时段内波折的发展着,并在里程长度、资产总数、客货运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成就并不稳定,同时由于国有铁路多是由借外资修筑,借款带来的高额利息以及利权丧失又给国有铁路的运营带来了困难,给收益带来了阻碍。因此本文想要尝试阐明国有铁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通过财务数据还原国有铁路运营的真实情况,以及外债对于铁路盈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通过地图等手段,利用空间展示出各路不同的运营状况。构建出这一时期国有铁路运营的具体面貌。

孙坤坤[6](2020)在《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公共交通类型的丰富增加了公共交通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此外,鉴于公共交通高效、环保等特点,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公交车作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安全隐患频发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痛点,发生了如北京375公交事件、广州301公交事件、柳州6路车事件、贵州兴义公交事件等等危害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2018年10月28日由驾乘纠纷引发的重庆大巴车坠江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巨大的客流量使公共交通安全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密集度不断提高,短距离运输尤其是城市内运输中频发的公共交通问题,对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社会安全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公交车运行安全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相关研究以社会风险理论、公共安全治理等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多维度分析总结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借助问卷分析、访谈分析对其运行安全现状进行归纳。横向对比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相关公共交通安全治理的经验并予以借鉴。最后,针对我国公共交通安全治理提升方面给出了积极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分析总结出五项改善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文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导论、研究主体。导论中详细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研究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相关概念,着重介绍道路交通安全及其治理主体、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出城市公交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与道路安全相关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介绍重庆市公交的发展和运行安全治理现状,详细了解重庆公交的发展历程、规划、特点及载客情况等,并结合案例、问卷分析、访谈分析,对其运行安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介绍重庆市公交运行安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以比较分析法为基础,侧重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公共交通安全治理方面的经验,进而阐述重庆市在公共交通安全治理方面如何吸收国外的经验。第五部分是对策建议。通过多维度的论证分析,比这分别就政府、政府、公共交通部门、乘客和司机,4类不同主体,给出了完善重庆市公交运行安全治理方面的对策建议。从理论探索出发,本研究通过多维分析重庆市公共交通安全遇到的挑战,结合实践经验,给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道路交通安全的治理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法制、伦理道德、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方面面的综合课题,希望本研究为守护重庆公共交通安全的出一分薄力。

察应坤[7](2020)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山东实力派人物王鸿一联合了一批志趣相同者在北京创办了《村治月刊》,旨在全国推行以河北定县翟城村、山西村政为基本模式的“村本政治”。时人对此知识人群体以“村治派”称之。在王鸿一整合下,村治派不仅在学理上有吕振羽、梁漱溟、茹春浦等理论派人物鼎力加持,也获得了米迪刚、梁仲华、彭禹廷等地方自治力行者的实践响应,遂使村治思潮在全国渐成蓬勃之势。后在梁仲华、梁漱溟、孙则让苦心经营之下,村治派与其他团体相呼应,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运动纷纷兴起。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把“村治派”作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附庸来展开,未曾追溯村治派的起源,也没有考察它的发展历程,对于村治派的理论实践及其对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发挥的作用也没有专题的研究。本文将村治派从起源到巅峰再到沉寂的过程作一事实的梳理,以弥补、校正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及成见;同时将村治派置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长时段历史进程中,清理出它的学理主线,并与政党介入、宗教介入的社会改革相对比,以探求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三种思想指导下的乡村社会改革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而观察国家力量渗透和基层社会改革张力下的近代中国乡村问题解决之道。村治思潮产生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世纪初叶中国农村的衰败,本质上是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造成的,这也是任何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晚清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国内新局面,出台了若干地方自治政策,试图缓解社会危机,由此催生了三个区域的早期村治实验:河北翟城村治、山西村政和曹州府善后局设立。正是这种社会生态,促成了“村治派”的产生及其对中国农村出路的不懈探索。1929年,王鸿一联合米迪刚等人创办《村治月刊》,标志着村治派的正式形成。早在1922年王鸿一和米迪刚在推动实行西北垦殖时相识相知,并在“村落自治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这一认识上达成一致。米迪刚亲身参与并主导的翟城村治为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样本参考和理论借鉴。1924年,两人在北京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以村落为单位进行乡村改革,并提出了一套以村治实践为基础的建国方案,但在时局动荡之下,影响极为薄弱。1929年3月,在阎锡山、冯玉祥支持下,王鸿一集合米迪刚、吕振羽等一批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号召“实现革命主义、恢复民族精神”,创办了《村治月刊》,并以此为大本营研究村治学理、推行村治实践。众多学校、媒体、社团纷纷响应,一时间研究与推广村治成为全国潮流。民主政治的激进化是村治派主张的歧出。吕振羽由“改良”转向“革命”和彭禹廷由“民主”转向“封闭”是民主政治激进化的两个方向。“民主政治之如何确立”,是《村治月刊社宣言》里的重要内容,作为《村治月刊》的主编和主要理论旗手,吕振羽最初将“民主政治”定位为“三民主义的村治”,主张“非暴力的革命建设”,这与王鸿一“全民政治”和米迪刚“民主传贤”的主张是一致的。随着社会情境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吕振羽开始由“改良”转向“革命”,认为发动农民斗争、革命夺取政权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正确路径。彭禹廷提倡以“缩小的三民主义”在宛西实施地方自治,后在多重重压之下,转向了一种封闭的权威性地方自治,最后以失败告终。与彭禹廷将地方自治缩小在局部的、封闭的、独立的空间范围不同,吕振羽更强调在一种更广阔的社会整体解决方案中来解决农村问题。两者之于村治派的歧出,恰恰是两种相反方向民主政治主张的激进化,由此得出的行动逻辑和实践行为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后果。梁仲华和梁漱溟的倾力合作推动村治事业走向巅峰。在韩复榘的支持下,梁仲华和梁漱溟接续王鸿一开创的“村治”事业,先有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相继设立,再有邹平、菏泽、济宁等实验县开办,乡村建设运动浪潮持续高涨。梁仲华负责乡建工作的组织与具体的行政事务,梁漱溟从社会与人心问题的逻辑出发,对“研究”“训练”“实验”等各项乡建具体内容进行理论建构和路径设计。村治派的理论主张有了广阔的实践区域,并把社会影响力扩散到了全国政商学各界,国民政府内政部以村治派的社会改革实践为参考,进行了全国县政改革设计和区域实验。在这种政治力量收纳、社会力量欢迎的态势下,乡村建设浪潮在全国兴起。三次全国乡村讨论会的举办标志着乡村运动的大发展和高涨,村治派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声望日隆。但在这种蓬勃壮阔的表象下,现实行政力量与社会改革运动的纠葛也在其中暗流涌动并日益激化。在政权对乡村社会的强力渗透和控制下,村治派的社会改革最终归于沉寂。菏泽成为第二实验县后,孙则让主导的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带动社会改革卓有成效,这一模式很快被韩复榘在全省区域推广以实现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村治派所秉持的乡村改革的独立性全面消解。1932年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确立设置县政改革实验区,山东省政府在原来邹平实验县基础上加设菏泽为乡村建设实验县,并由王鸿一的学生兼同乡、时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的孙则让亲往家乡主持实验工作。孙不负众望,在应对黄河水灾的同时,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很快在地方治安、农村经济、乡村教育、地方自治等诸多方面取得显着成效。韩复榘从这一改革模式中看到了社会控制的极佳效果,遂令设立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其后在抗战形势下,又根据梁漱溟等制定的三年计划,于全省逐次设立行政专员公署。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施政区域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基层中间组织的设立,有效抑制了土豪劣绅、奉官为匪等恶劣势力在乡村社会的蔓延趋势。但此区域的扩大,更多体现了韩复榘主导的政府控制体系对基层社会的强力渗透。韩复榘被罢免后,新任政府主席沈鸿烈撤销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村治派成员各分西东,从此沉寂。作为村治派改革成效的参照,考察国民党政权控制下以纯行政力量推动或是宗教合作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改革,考察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包括没有获得政权的早期海丰农民运动和获得局部行政权力的陕甘宁边区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代乡村改革无论是在何种意识形态指导下,乡村改革最初阶段的成效与尊重当地民众伦理情感认同的程度呈正向关联关系;乡村改革中政治权力介入呈现加强态势,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追求目标或是共存,或是后者让位于前者。乡村建设运动激起了巨大的理论波澜。针对村治派的理论与实践,诸多批评纷至沓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很多受到王鸿一的启发和影响,特别是“反对欧化俄化,恢复民族精神”这一主张,是对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的承继和发扬。村治派对于“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和社会组织基础”的看法有着高度的认识一致性。当时的着名评论家孙伏园观察认为“乡村建设为时代大势和国家命脉延续所需”,并把乡村建设运动与近代挽救国运衰败的五次大运动作为相互承接的脉络加以叙述。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于三个思想流派:东方文化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左派经济学家。梁漱溟在与这三大派别的论辩中仍然坚持认为中国问题必须走理性解决之路即乡村建设道路,即坚持文化改造下的乡村建设路径,从正面培养公众意识,健全乡村团体组织,以新道德建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梁漱溟在这些论辩中所展现出的变革、理性、独立的理论品质,正对应了村治派一贯对于道德原则的坚持和扞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和拯救最终归于沉寂,但他们对农村社会的发现,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种有益尝试。村治派在“恢复民族精神,保持固有道德之乡村自治”这个大方向下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在长时间轴和多空间维度上呈现了近代知识人对于民族国家塑造的努力和创造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冲动。虽然这种努力和冲动未曾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调,但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更为理性地看到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改革的关键性法则。其一,尊重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为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其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总量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其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实现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家权力渗入与村落自主性之间的良性平衡。村治派对儒家伦理的坚守,在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中仍有其现实意义。如韦伯所言,革命的真正起因在于一种新精神的作用,“村治派”的主张在当时乡村社会边缘化的状态下提出,并抛开各种龃龉与桎梏而付诸实施,这是一种理性审视后逆流而上的奋勇行动。发现农民,认清乡土社会,这是王鸿一、米迪刚、梁漱溟等村治派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现代转型的最大启蒙。

刘冬雪[8](2020)在《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文中指出“言语是行为的影子。”(Η ομιλ?α ε?ναι η σκι? τη? δρ?ση?”)——德谟克利特汉语拒绝语是一种常用的交际语言,是指说话人对交际对象的邀请、请求、建议、提供等行为表达不接受意图的言语行为。人们常常把拒绝语看成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挫伤他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拒绝话语成为一种艺术,成为增进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人们提出的具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即拒绝常常造成伤害。在销售洽谈过程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可能直接导致双方交易的失败,即拒绝常常导致失败。由此可见,以往的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常常是以伤害他人、影响双方关系为代价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往来日益频繁,面对这种情况,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务谈判,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话语活动,都离不开拒绝话语的表达。我们首先在第三章中提出了言语理论三重性及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划分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并发现不同的类型均显示出言语理解错位的问题。通过真实的话语描写,展现出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主要特点。强调在拒绝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策略的使用,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表达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销售洽谈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拒绝言语行为,即买卖双方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接受”类言语行为。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于笔者自建的“销售洽谈话语语料库”,语料收集范围涉及汽车销售行业、旅游服务行业以及财产保险行业。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具体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收集和整理情况,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做出说明。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以及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与评价。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本章谈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销售言语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言语理论三重性、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以及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第四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我们对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基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展开分析。之后对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的关系,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从总体上划分为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这两大类,根据拒绝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强拒绝和弱拒绝,根据拒绝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诚意拒绝和虚假拒绝。第五章,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通过对买卖双方目的的识别以及销售洽谈过程中话语主体目的实现结构的分析,强调了在话语分析中应当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其次,通过对销售洽谈话语整体和局部结构的分析,强调了注重过程分析的原则,并提出销售洽谈的三阶段,即开局准备阶段、中场博弈阶段和终局协议阶段。最后,通过对销售洽谈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具体情况的分析,提出应当重视参与人分析的原则。第六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具体分析了请求与拒绝、建议与拒绝、提供与拒绝、诱导与拒绝、邀请与拒绝、答谢与拒绝这六种类型的实现方式。第七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在销售洽谈过程中应当如何具体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第八章,结语。总结出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与不足,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提高本研究成果的层次,使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更大地提升。

杨眉[9](2020)在《涉房产类民事判决执行为何困难? ——基于G省Y市中级法院2016年-2019年涉房产类执行案件》文中提出民事判决“执行难”一直是阻碍公平正义落实、侵蚀司法公信力的社会痛点,尽管多年攻坚,“执行难”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本文以近年来逐渐成为执行第一难的涉房产类民事判决的执行为切入点,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对G省Y市中级法院2016-2019年的涉房产类民事判决执行情况的深入分析,尝试探究涉房产类民事判决执行困难的原因何在。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涉房产类案件执行之难在于:一、暴力抗执频发,包括被执行人和案外人的暴力抗执;二、执行异议阻断,包括执行不破租赁规则的阻拦、异议审理周期漫长和被执行人方串通滥用异议;三、执行力量不足,包括人少案多和部门配合消极。而造成执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门联动不畅,这又是因为协作缺乏明确权威依据、缺乏责任监督和考核、缺乏协作的配套资源或联动流程有待改进;二是联合惩戒体系不健全,这与征信和惩戒体系信息化不足,以及市场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考量有关;三是执行机构设置不科学,制约着执行力量的补充。要破解这个难题,应当加快顶层立法,明确联动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方法,优化联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配套资源,优化和落实联动流程制度;借助新技术,加快征信和惩戒体系信息化建设;深化“审执分离”,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

陈舒筠[10](2019)在《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司法态度》文中提出作为行政赔偿构成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是沟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桥梁,是行政赔偿的核心问题之一。缺少了因果关系这一构成要件则不构成行政赔偿。因果关系是一条可以无限延长的链条。为了寻求法律上的确定性,法学上关于因果关系有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等多种学说,几乎令人眼花缭乱。基于实证和可验证的角度出发,必须截断因果关系的链条,选取其中的特定环节。实践中,对于直接因果关系,法院通常从直接损失和直接作用两方面进行截取。法院对因果关系的截取受到了归责原则的影响,不同归责原则下,法院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思路也存在区别。《国家赔偿法》修改前,法院依据违法归责原则认定因果关系,需要先将“违法”解释成“过错”,用“结果违法”解决因果关系的认定。《国家赔偿法》修改后,对因果关系的归责原则的认识回归“行为违法”,法院不必细究行政机关是否存在错过,即可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基于归责原则的指导,法院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制度有三。一是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在一般情况下,行政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证明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且原告已经承担了初步证明责任的情况下,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发生转移。二是推定因果关系。行政赔偿诉讼中,推定因果关系需要满足有权主体、可能行政行为及没有相反证据证明损失系因其他原因引起三个条件。三是鉴定与评估。对因果关系进行认定遇到困难时,除推定外,有时还需要鉴定和评估。如不能确定致损原因,就需进行鉴定;如不能确定直接损失的价值,就需对其进行评估。实践中,经常出现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一个损害后果的情况。法院需要从中区分哪些是损害的条件,哪些是损害的原因。由于次类规范、巧合及过程性行政行为的存在,条件和原因可能会被错认。对案件中的多个原因,有必要区分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用时间远近标准并不合理,而应采取原因力大小标准。具体而言,有实质性标准和本源性标准两个判断标准。

二、交通纠纷一方有权扣车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通纠纷一方有权扣车吗?(论文提纲范文)

(1)有限理性视阈下的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有限理性理论研究
        1.4.2 警察指挥决策研究
2 警务指挥决策与有限理性的概述
    2.1 警务指挥决策的内涵
        2.1.1 警务指挥决策的概念界定
        2.1.2 警务指挥决策的地位与特点
        2.1.3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含义
    2.2 有限理性理论的内涵
        2.2.1 有限理性理论的概念界定
        2.2.2 有限理性理论的约束条件
    2.3 警务指挥决策引入有限理性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2.3.1 有限理性理论与警务指挥决策的契合性
        2.3.2 有限理性理论对警务指挥决策的价值
3 有限理性视域下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现象分析
    3.1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表征分析
        3.1.1 警务指挥决策情报信息研判偏差
        3.1.2 警务指挥决策行动方案拟选偏差
        3.1.3 警务指挥决策行为风险控制偏差
    3.2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原因分析
        3.2.1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内因
        3.2.2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外因
4 有限理性视域下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机理阐释
    4.1 警务指挥决策主观能力的局限性
        4.1.1 主观能力的表现形式
        4.1.2 主观能力的局限性
    4.2 警务指挥决策客观条件的制约性
        4.2.1 信息数量的制约
        4.2.2 时间条件的制约
    4.3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产生机理
        4.3.1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现象的本质
        4.3.2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的形成过程
5 有限理性视域下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修正的路径探索
    5.1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修正的基本原则
        5.1.1 满意原则
        5.1.2 双效原则
        5.1.3 规范原则
    5.2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修正的能力提升
        5.2.1 警务指挥决策思维方式的创新
        5.2.2 警务指挥决策主体能力的培养
    5.3 警务指挥决策偏差修正的程序优化
        5.3.1 增进信息研判的水平
        5.3.2 提高行动方案的质量
        5.3.3 加强行为风险的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汽车消费维权困境及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消费维权消费的困境
    1.1 汽车消费“失态”式维权
    1.2 维权难掣肘汽车消费
    1.3 汽车消费维权涉及的问题
2 消费者维权的合法途径
3 汽车消费者维权的正确打开方式
    3.1 消费者权益受损向谁索赔
    3.2 消费者维权收集证据的方式
    3.3 汽车消费维权过程中纠纷的处理方法
    3.4 汽车消费理性维权步骤详解
        3.4.1 理性维权第一步:保证购车各项手续合法
        3.4.2 理性维权第二步:联系厂家寻求解决
        3.4.3 理性维权第三步:注意收集证据
        3.4.4 理性维权第四步:寻找权威鉴定
        3.4.5 进行不同方式的投诉

(5)1915-1927年中国国有铁路运营情况的会计统计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全国铁路总体情况及资产变动分析
    第一节 1915-1927 国有铁路的延伸、拓展及其问题
        一 1915-1927 国有铁路的延伸与拓展
        二 分布范围不均
        三 支线、岔道里程较短等建设问题
        四 干线通达性及轨距问题
    第二节 1915-1927 国有铁路资金资产变动
        一 资金资产概述
        二 铁路固定资产增长
第二章 铁路收入分析及客货流动情况的空间分布
    第一节 国有铁路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1915-1927 国有铁路收入情况概述
    第二节 铁路主营业务收入——客运分析
        一 1915-1925 国有铁路客运概述
        二 载运旅客数分析
        三 客运进款下对于旅客席别选择之研究
        四 国有铁路客运里程分析
        五 特殊客运:游览及优待运输在客运进款上的体现
    第三节 主营业务收入——货运与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一 1915-1925 国有铁路货运概述
        二 国有各路载运吨数分析
        三 货运载运产品类别之研究
        四 载运产品种类与货运收入关系分析
        五 国有铁路货运里程分析
第三章 国有铁路支出及费用分析
    第一节 国有铁路支出分析
        一 国有铁路支出情况概述
        二 债务问题对铁路盈利的影响
    第二节 国有铁路营业支出
        一 国有铁路营业支出概述
        二 铁路工作人员数量与总务费之关系
        三 燃料费支出
第四章 铁路盈利能力与空间分布
    第一节 1915-1927 年国有铁路盈利结果分析
        一 铁路盈利结果概述
        二 铁路盈利结果分析
        三 民国铁路的资产净利率
    第二节 影响铁路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 自身管理不善
        二 票价高昂
    第三节 外部因素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 军事运输对客运人次的影响
        二 军事运输运价问题
        三 军事运输单位运价低
        四 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五 自然灾害与战争对于铁路设施的破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案例分析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四、研究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道路交通运行安全及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一、道路交通运行安全
        二、道路交通运行安全治理
        三、城市公交车运行安全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主体和内容及方法
        一、城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主体
        二、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内容
        三、城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方法
    第三节 城市公交车运行安全隐患的分析
        一、城市公交车超载带来安全隐患
        二、城市公交车逃生设备不健全带来安全隐患
        三、城市公交车设备陈旧与维护不力带来安全隐患
        四、城市公交车司机安全意识不足带来安全隐患
        五、乘客安全意识不足带来安全隐患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二章 重庆市公交车发展及运行安全治理的现状
    第一节 重庆市公交车发展概述
        一、2016年-2019年重庆市公交车车辆总数的增加情况
        二、重庆市公交车的载客情况调查
        三、重庆市公交未来的规划
        四、重庆市公交车运行的特点
    第二节 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现状
        一、大部分公交车乘客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快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
        四、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五、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部门监管
第三章 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交通法规不完善且权责不明确导致违法成本低
        二、公共交通部门协调有待提高且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三、驾驶区域防护隔离措施不到位
        四、城市公交车司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五、城市公交车司机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六、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薄弱
        七、公民对城市公交车安全治理的参与意识不强
    第二节 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与城市公交车交通安全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落后
        二、政府应该加强公共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三、公交公司忽视交通安全且对驾驶员职业素养培训不到位
        四、各主体间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
        五、公共交通部门危险防范意识不足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公交车安全治理的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国内外公共交通安全治理的经验
        一、国内公共交通安全治理
        二、国外公共交通安全治理
    第二节 国内外城市公交车安全治理的借鉴
        一、注重对公交司机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三、完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四、注重交通安全教育的完善与宣传
第五章 改善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一、完善与城市公交车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加大对妨害城市公交车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力度
        三、增强治理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建设
        四、重视城市公交车营运线路交通安全问题
        五、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性能
        六、依托新兴技术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第二节 公交公司发挥主体地位加强安全管理
        一、健全完善公交车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措施标准
        二、切实落实公交车配备乘务管理人员(安全员)相关规定要求
        三、全面提升公交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节 提高乘客城市公交车交通安全参与度实现全面治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公民公共交通安全意识
        二、加强公民对交通安全的思想教育
    第四节 加强公交车交通安全的法制建设
        一、完善破坏公共交通安全的责任主体认定的法律依据
        二、责任主体的惩罚措施
    第五节 构建公交车驾驶员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一、构建驾驶员心理健康测评机制
        二、建立公交车驾驶员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体系
        三、设置机构并加大对驾驶员心理健康的投入
        四、提供驾驶员心理健康辅导并突出人文关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出行方式选择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7)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村治思潮的时代背景及起源
    第一节 20世纪初农村危机与地方自治政策推出
        一、农村衰败无序:近代“中国问题灼点”
        二、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规约颁布:一剂良药还是虚幻泡影?
    第二节 村治实验的萌芽
        一、早期翟城村自治
        二、山西村政
        三、曹州府善后局的设立
第二章 村治派的形成
    第一节 米迪刚对翟城村治的主导及其实践理论的总结
        一、翟城新政:旧文化网络和新法团主义的较量
        二、村为起点“民主传贤”:中国社会修缮良法
        三、“井”字结构新村布局:社会公共空间营造
    第二节 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
        一、“民族自信力”:民族自救运动的发动机
        二、儒家伦理:揭橥民族文化重心
        三、“村本政治”:中国民族出路
    第三节 王鸿一与米迪刚的合作及村治派大本营的设立
        一、实行西北垦殖: 纾困内地边疆农村民生
        二、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乡村改革共和建国
        三、出版《村治月刊》:研究学理推行村政
第三章 村治派的歧出:民主政治的激进化
    第一节 由“改良”到“革命”: 吕振羽村治思想转向
        一、三民主义的村治:非暴力的革命建设
        二、村治理想的破灭:转向国家视角
        三、革命夺取政权:发动农民斗争
    第二节 从“民主”到“封闭”:彭禹廷领导下的宛西自治
        一、自卫、自治、自富:民众自治共同体的内聚
        二、不顾官厅、不顾法律、不顾手续:地方自治的封闭
        三、“再造权威性自治”:局部地方专制的失败
第四章 走向巅峰:乡村建设浪潮的兴起与高涨
    第一节 梁仲华主持下的村治派大集结
        一、“思想阐发”与“人才储育”: 河南村治学院
        二、“研究”“训练”“实验”: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三、组织与行政:梁仲华乡建工作的事功
    第二节 梁漱溟领导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一、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梁漱溟思想的逻辑出发点
        二、乡村开出新组织:邹平实验县的改革设计
        三、“政”“教”“富”“卫”合一:邹平实验实施及七大成效
        四、玄学的理论与妥协的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纠葛
    第三节 全国乡村运动大联合
        一、成立联合组织为各地乡村工作人员一致诉求
        二、三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的举行
        三、有限度的联合与有限度的影响
第五章 政治权力强力渗透下村治派的沉寂
    第一节 村治派主导社会改革独立性的消解
        一、民众自卫训练:菏泽实验模式社会改革的有效性
        二、从社会改革到社会控制:韩复榘设立山东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
        三、全域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逐次分区设置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下的乡村社会改革实验
        一、纯以行政力量促进农村建设:江宁和兰溪实验
        二、基督教和国民党行政的乡村建设合作:黎川实验
    第三节 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
        一、适应性动员:前期海丰农民运动政治策略
        二、“三三制”:陕甘宁边区改革资源总量控制框架
第六章 批评与回应:围绕村治派理论的争议
    第一节 批评箭靶:村治为解决中国问题唯一办法
        一、一脉相承之认识: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
        二、进入主流视野:乡村建设是时代大势所需
    第二节 东西之间:梁漱溟与其他派别的论战
        一、融合东西方还是中国文化坚守:与东方文化派的辩论
        二、农业工业孰先孰后:与自由主义西化派的交锋
        三、阶级的融合还是斗争:与左派经济学家的论争
结语
    一、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
    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
    四、儒家伦理固本开新:村治派中国乡村现代性出路的理论建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语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理论分析法
        二、社会观察实录法
        三、数据统计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六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一、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二、国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综述
        一、国内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二、国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第三节 从国内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 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
    第一节 言语理论三重性问题
        一、传递信息
        二、传递情感
        三、传递人文关怀
        四、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
    第二节 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
        一、控制与反控制
        二、主动与被动
        三、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
        一、快与慢
        二、轻与重
        三、虚与实
        四、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
        一、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二、买卖双方的现实目的达成
        三、买卖双方的心理目的实现
第四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
    第一节 销售洽谈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
        二、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
        二、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
        三、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
        一、直接拒绝言语行为
        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
第五章 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
    第一节 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
        一、确认话语主体的目的
        二、重视目的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注重过程分析原则
        一、销售洽谈话语整体结构分析
        二、销售洽谈话语局部结构分析
    第三节 重视参与人分析原则
        一、参与人的互动关系
        二、参与人的相对地位
        三、参与人的性别
        四、参与人的年龄
第六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
    第一节 请求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二节 建议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三节 提供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四节 诱导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五节 邀请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六节 答谢与拒绝
第七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
    第一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形式策略
        一、表层形式策略
        二、表层形式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深层语用策略
        一、深层语用策略
        二、深层语用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八章 结语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局限
    三、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销售场景实录
后记

(9)涉房产类民事判决执行为何困难? ——基于G省Y市中级法院2016年-2019年涉房产类执行案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回顾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概念界定
        1.5.1 研究思路
        1.5.2 概念界定
2.G省Y市中级法院涉房产类案件执行概况
    2.1 G省Y市中级法院基本情况
    2.2 G省Y市中级法院近四年执行工作概况
    2.3 涉房产类案件执行基本情况
    2.4 涉房产类案件执行的联动主体和联动制度
3.涉房产类案件“执行难”的表现
    3.1 暴力抗执频发
        3.1.1 被执行人暴力抗执
        3.1.2 案外人暴力抗执
    3.2 执行异议阻断
        3.2.1 执行不破租赁
        3.2.2 审理周期漫长
        3.2.3 串通滥用异议
    3.3 执行力量不足
        3.3.1 人少案多
        3.3.2 部门配合消极
4.涉房产类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4.1 部门联动不顺畅
        4.1.1 部门本位主义根深蒂固
        4.1.2 协作缺乏明确权威依据
        4.1.3 协作缺乏责任监督考核
        4.1.4 联动缺乏配套资源
        4.1.5 联动流程有待改进
    4.2 联合惩戒体系不健全
        4.2.1 理性经济人考量
        4.2.2 征信和惩戒体系信息化不足
    4.3 执行机构设置不合理
5.涉房产类案件“执行难”的破解对策
    5.1 加快顶层立法,明确联动主体责任
    5.2 完善考核方法,优化联动激励和约束机制
    5.3 完善配套资源,优化和落实联动流程制度
    5.4 借助新技术,加快征信和惩戒体系信息化建设
    5.5 深化“审执分离”,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资料记录表
附录3 Y市中级人民法院F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YF同城”执行协作协助工作机制备忘录
附录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致谢

(10)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司法态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构成行政赔偿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一、行政侵权行为主体
        二、行政侵权行为
        三、损害事实
        四、因果关系
    第二节 直接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理论
        二、因果关系的截取
第二章 因果关系的认定原则和制度
    第一节 基于归责原则的因果关系
        一、违法归责原则
        二、“违法”与“过错”等同
    第二节 认定因果关系的制度
        一、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
        二、推定因果关系
        三、鉴定与评估
第三章 行政赔偿中的条件与原因
    第一节 行政赔偿中的条件
        一、条件的判断
        二、条件的误认
    第二节 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
        一、时间远近标准
        二、原因力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交通纠纷一方有权扣车吗?(论文参考文献)

  • [1]有限理性视阈下的警务指挥决策偏差研究[D]. 李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8)
  • [2]共享经济下的行政法治理研究[D]. 胡锦璐.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3]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汽车消费维权困境及有效途径[J]. 白天.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09)
  • [5]1915-1927年中国国有铁路运营情况的会计统计及空间分析[D]. 周梓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重庆市公交车运行安全治理研究[D]. 孙坤坤.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7]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D]. 察应坤. 山东大学, 2020(08)
  • [8]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D]. 刘冬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涉房产类民事判决执行为何困难? ——基于G省Y市中级法院2016年-2019年涉房产类执行案件[D]. 杨眉. 暨南大学, 2020(07)
  • [10]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司法态度[D]. 陈舒筠.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交通纠纷一方是否有权扣留车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