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开发止痛药

为人民开发止痛药

一、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论文文献综述)

万娟[1](2019)在《JAK2/STAT3和胸腺素β4分别在电针内脏镇痛与耐受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针能治疗多种疼痛(包括躯体疼痛和内脏疼痛),对电针躯体镇痛的研究发现,电针可诱导多种镇痛物质(如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和抗镇痛物质(如八肽胆囊收缩素、孤啡肽等)的释放。电针镇痛是中枢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电针缓解内脏疼痛的研究进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合适的内脏超敏模型,研究针刺缓解内脏超敏的中枢分子机制。电针在反刍动物(山羊)的镇痛效果最好,本研究电针试验拟在山羊上进行。由于山羊试验成本较高,本试验先建立大鼠内脏超敏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山羊回肠炎性内脏超敏模型。反复或持续电针会引起电针镇痛效应下降,产生“电针耐受”现象,电针耐受是电针治疗的负效应,是电针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表明抗镇痛性物质在电针耐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期的研究发现胸腺素β4(Tβ4)具有抗电针镇痛的作用,进一步探索Tβ4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以阐明电针耐受的机理。1.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回肠炎性内脏超敏模型的建立炎症性肠病(IBDs)是免疫介导的慢性、间歇性复发的肠道炎症。内脏超敏反应是IBDs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0%的IBDs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炎性介质持续释放,导致肠壁神经末梢敏感化,并引起腹痛。2/3的IBDs患者表现为回肠末端透壁性炎症。而现有的报道都是基于结肠炎而展开的,显然不太适合研究IBD引起的内脏超敏。IBD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超敏存在争议,并且缺乏证据。为解决这一争议,本试验旨在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回肠炎模型,并观察内脏超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建立山羊回肠炎性内脏超敏模型。将雄性SD大鼠麻醉,打开腹腔,分别在距回肠末端15 cm处的肠腔注射TNBS(0.6 mL,80 mg/kg,溶于30%乙醇中),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30%乙醇或生理盐水。分别在第1、3、7、14、21和28天,评估大鼠在20、40、60、80和100 mmHg结直肠扩张压力(CRD)下的内脏运动反应(VMR)。CRD测试后,立即安乐死大鼠,采集回肠末段样品,ELISA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11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显示:TNBS组大鼠在第3天开始表现透壁炎症,在第7天最明显,随后炎症逐渐恢复,在第21天未见明显病变。回肠炎大鼠CRD引起的VMR在第721天显着高于对照大鼠(P<0.05),背根神经节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第721天显着增加(P<0.05),且与大鼠VMR正相关。表明TNBS回肠腔注射,诱导了透壁回肠炎,并引发内脏超敏,该内脏超敏可持续到第21天。在此基础上,采用30 mg TNBS-40%乙醇溶液(1.2 mL)注射到山羊距回肠韧带15 cm处的回肠壁,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第3、7、14、21和28天评估山羊回肠炎症和内脏运动反应。结果显示TNBS在第37天诱导山羊明显的回肠炎症,回肠炎山羊内脏超敏在第7天开始出现,持续到第28天。该模型模拟了IBDs的临床表现,可为探讨肠道炎症和内脏超敏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治疗内脏超敏。2.电针通过调节疼痛下行传导系统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缓解山羊内脏超敏目前认为炎症、心理和肠道异常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会导致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并引起内脏超敏,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细胞因子(如IL-6)激活的JAK2/STAT3信号通路是中枢敏化的关键信号通路,并促进了超敏反应的发生。因此,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人和动物超敏反应的潜在靶点。电针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安全且无并发症,可能成为治疗内脏超敏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电针通过激活(或抑制)下行抑制(或易化)系统产生镇痛,该系统主要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VM)-脊髓背角(SCDH)产生镇痛作用。电针是否通过PAG-RVM-SCDH轴的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内脏超敏有待证实。为探索电针治疗内脏超敏的效果及中枢机制,本试验建立山羊回肠炎性内脏超敏模型(1.2 mL,30 mg TNBS-40%乙醇溶液回肠壁注射),第7天开始每3 d用电针刺激内脏超敏山羊双侧“后三里”穴,每次30 min,共6次。在第7、10、13、16、19和22天记录山羊结直肠扩张(CRD)引起的疼痛行为反应和内脏运动反应(VMR)。第22天采集脑和T11脊髓,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中IL-6、JAK2和STAT3的蛋白和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这些物质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RVM(主要是中缝大核,NRM)、SCDH、孤束核(NTS)和迷走运动背核(DMV)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注射TNBS-乙醇溶液的山羊表现腹泻以及明显VMR和疼痛行为反应,vlPAG、NRM、NTS和DMV中IL-6及磷酸化JAK2(pJAK2)和STAT3(pSTAT3)水平增加,SCDH中这些物质的蛋白和mRNA水平增加。电针缓解山羊腹泻、VMR及疼痛行为反应,降低vlPAG、NRM、SCDH和NTS中IL-6、pJAK2和pSTAT3水平,减少DMV中IL-6和pJAK2水平,而不影响SCDH中这三种物质的mRNA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AG-RVM-SCDH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缓解山羊内脏超敏。3.胸腺素β4参与慢性电针耐受适当间隔时间的电针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但是反复或持续电针会引起电针镇痛效应下降,即产生“电针耐受”。电针耐受是电针治疗的一种负效应,引起了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在诱导阿片肽(如脑啡肽(ENK)、内啡肽(END)、强啡肽(DYN)等)释放,产生镇痛的同时,也引起抗阿片肽(如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孤啡肽(OFQ)等)的释放增加。尽管相关研究阐明了这些活性物质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但电针耐受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近期的研究发现Tβ4具有抗电针镇痛的作用,其抗电针镇痛的机理值得关注,且其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及其与经典针刺镇痛相关的阿片肽类和抗阿片肽类及其受体等物质的关系值得研究。由于躯体镇痛模型容易复制,电针耐受的研究一般建立在躯体镇痛耐受的基础上。大鼠每天电针1次,每次30 min,连续8 d,建立电针耐受模型。侧脑室微注射Tβ4抗体或其siRNA以评估Tβ4对电针耐受的影响。观察Tβ4 siRNA注射后,各脑区(下丘脑、丘脑、皮层、中脑和延髓)中Tβ4、阿片肽(ENK、END和DYN)、抗阿片肽(CCK和OFQ)、μ阿片受体(MOR)和CCK B型受体(CCKBR)的mRNA和蛋白在第1、4和8天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各脑区的Tβ4水平在第1、4和8天增加,并与鼠尾潜伏期(TFL)变化率相关。反复电针期间,Tβ4抗体和其siRNA均延缓大鼠电针耐受的形成。Tβ4 siRNA使各脑区Tβ4水平下降,导致大多数脑区ENK、END、DYN和MOR水平增加,但不影响多数脑区OFQ、CCK-8和CCKBR水平。除延髓外,其他脑区中Tβ4水平与ENK、END、DYN或MOR水平负相关,Tβ4水平与某些脑区中OFQ或CCK-8水平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Tβ4可能通过负向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水平,及正向影响其中抗阿片肽水平而促进电针耐受的形成。

严相默[2](2016)在《为麻醉与疼痛事业而努力奉献》文中认为

张伟[3](2016)在《艾灸不同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等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以寒湿凝滞类痛经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艾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后,子宫体表投影区、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红外温度以及子宫组织白三烯的变化,探讨艾灸三阴交穴、关元穴之间的效应差异及其机制。二、研究方法通过阴道涂片法筛选动情间期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三阴交组、关元组连续10天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末次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将大鼠置于-25℃的低温冰柜中连续受冻5天,每天4小时,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正常组每日给予同等计量的生理盐水,不冷冻。三阴交组、关元组于造模第10天分别灸双侧三阴交穴和关元穴,3壮/穴。红外热成像仪动态监测子宫体表投影区、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在艾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的温度及子宫组织白三烯(LTB4)水平的变化。三、研究结果1.子宫体表投影区各时点红外温度变化组内比较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红外温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灸后20min、30min比灸前红外温度显着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均比灸前红外温度显着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温度显着升高(P<0.05),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均比灸前红外温度显着降低(P<0.01)。2.子宫体表投影区各时点红外温度差值组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灸后即刻、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与灸前红外温度的差值(降幅)和正常组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灸后5min、 10min、20min、30min各时点与灸前温度的差值(降幅)比正常组增大,差异极显着(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基础温度显着升高(P<0.05),其差值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与灸前红外温度差值(降幅)显着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灸后即刻温度显着升高(P<0.05);灸后5min、10min、 20min、30min各时点与灸前红外温度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3.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左右侧红外温差组间比较四组的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在灸前、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点的左右红外温差进行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4.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侧红外温差组间比较4.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三阴交-血海连线左右温差在灸前、灸后即刻与之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灸后5min、10min、20min、30min显着增大(P<0.05);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连线左右温差在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min与之比较显着增大(P<0.05),灸后10min、20min、30min与之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关元组灸后即刻连线左右温差与之比较显着减小<P<0.05),其余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2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连线左右温差在灸前、灸后即刻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大(P<0.05),灸后10min、20min、30min显着减小(P<0.05);关元组灸后即刻、灸后5min、10min.20min、30 min均比模型组显着小(P<0.05)。4.3与关元组间比较,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联连线左右温差自灸后即刻-灸后30min存在明显的降低趋势。5.子宫组织白三烯LTB4含量艾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后,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关元组之间大鼠的子宫组织LTB4含量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四、结论:1.艾灸三阴交、关元均可增大寒凝痛经大鼠子宫投影区温度下降幅度,灸关元可使其出现即刻升温。2.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度失衡,灸三阴交、关元可减小灸后10~30min时段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红外温差,调节经络左右失衡状态。3.艾灸后,寒凝痛经大鼠子宫组织LTB的含量无显着变化。

吴剑聪[4](2014)在《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行为学与形态学指标,研究推拿手法促进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再通过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 NT-3)、Trk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C,TrkC)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情况深入分析推拿修复SNI的起效途径。[方法]以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坐骨神经夹持形成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模型,后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进行推拿干预,分别在殷门、承山、阳陵泉处治疗,每穴每法各lmin。干预结束后,以光热耐痛阈、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BBB评分评价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再对脊髓、损伤处神经、腓肠肌的形态学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寻找推拿手法加强损伤神经再生的证据;最后对脊髓、DRG中NT-3、TrkC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阐释推拿促进PNI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BBB评分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的评分结果显着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评分结果均有所提升,其中推拿组上升最多,显着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仍低于正常组(p<0.05)。SFI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SFI的负值显着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治疗10次、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推拿组的负值均显着低于其余2组(p<0.05)。光热耐痛阈结果:在三次行为学检测中,大鼠左足(即正常足)光热耐痛阈结果的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右足的结果则有显着差异。造模后7d,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说明造模导致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痛觉传导功能受阻。推拿治疗10、20次后,推拿组的抬脚时间明显缩短,低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2形态学造模后7d,模型组脊髓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神经则出现变性,可见脱髓鞘、肿胀、破溃等;腓肠肌则见肌细胞直径缩小、肌纤维间隙增宽等失神经支配的表现。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病变情况均有所缓解,而推拿组修复程度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推拿组的腓肠肌细胞直径也大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有髓神经数方面,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患侧有髓神经数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治疗10次后,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但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均低于推拿组(p<0.05);治疗20次后的结果与治疗10次后相似,且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其中推拿组更显着。3NT-3、TrkC免疫组化结果在脊髓腹角中,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NT-3的表达已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推拿组的NT-3水平持续升高,治疗10、20次后均高于其它4组(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则在治疗20次后有所升高,高于正常组(p<0.05)。NT-3在DRG中的表达情况和在脊髓腹角中的表达情况类似。模型组脊髓腹角TrkC造模后7d时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在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脊髓腹角中TrkC含量均升高,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推拿组的含量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在DRG中,造模后7d,模型组的TrkC含量略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10、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的TrkC含量均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处于相同水平(p>0.05),而推拿组的结果则始终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的光热耐痛阈、BBB评分、腓肠肌细胞直径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增加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使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促进功能恢复。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DRG中NT-3、TrkC的表达,进而激活NT-3与TrkC结合后的神经元保护和神经再生途径,这可能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

霍田宇[5](2011)在《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疗效评价与思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癌性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压迫、浸润等原因导致,现在医学认为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骨骼转移、压迫刺激侵蚀神经、分泌致痛因子、对敏感组织的刺激等。此外还有与肿瘤相关但非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诊治引起的疼痛及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等。评估癌性疼痛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疼痛本质的认识,在临床上,想要了解病人的疼痛,仅通过病人或家属的口述是不客观的。临床工作者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评价工具及方法,对于癌性疼痛本质的理解,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其中,VAS、NRS、VRS为常用的评分方法。目前治疗癌性疼痛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放射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癌性疼痛治疗的原则是从无创性和低危险方法开始,然后再考虑有创性和高危险性方法。对早期、正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充分缓解癌痛,‘使患者能耐受抗癌治疗所必须的诊治措施,从而提高抗癌治疗效果;对于晚期患者充分缓解疼痛,以改善生活质量,相对无痛苦地死亡。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系统的、正确的使用药物治疗,能使90%癌性疼痛患者得到满意缓解,也能使75%以上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普遍存在着具有毒副作用,有成瘾性等问题,限制其应用。中医中药毒副作用小,在镇痛的同时能够帮助解决精神、心理对患者疼痛所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止痛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止痛药的疗效,减少其用量,减轻其副作用,是癌性疼痛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被广泛接受。其中,中医外治疗法因具有止痛迅速、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及戒断性等优点逐渐得到重视。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膏剂、散剂、酊剂等,将药物施于皮肤表面,通达孔窍,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重新调整和改善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从而促进恢复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癌性疼痛的目的。近年来,中药外治癌痛发展迅速,然而前瞻性的对比研究较少,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缺少科学的评价方法,临床研究水平尚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科学、系统的评价中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优势。并在疗效观察的同时,探讨中医外治癌性疼痛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提出以下临床试验。方法及结果: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应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癌性疼痛已有10余年的研究历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在李佩文教授和贾立群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外用痛块消乳膏治疗癌性躯体痛,本着审因辩治,科学评价的原则,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设计;将吗啡滴定引入到中医外治癌痛的临床研究中,可操作性强,既遵循了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又不影响中医外治止痛的疗效评价;在观察指标方面修订了患者疼痛日记,将疼痛强度评分作为中医外治癌痛的主要疗效指标,等效吗啡用量和疼痛缓解率作为次要疗效指标。止痛起效时间、缓解持续时间和疼痛影响的评估的比较可以反应出中医外治癌痛的疗效特点。在疗效观察的同时,探讨中医外治癌性疼痛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两例痛块消乳膏治疗癌性躯体痛的典型病例的介绍,从研究对象、实验设计、研究方法、观察指标等方面探讨了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中医审因辨证、引入吗啡滴定的优势。结论:痛块消乳膏外用治疗以骨转移为主的癌性躯体痛,引入吗啡滴定,结合三阶梯止痛治疗,通过对于两例典型病例的观察及探讨,总结出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强度评分,减少24小时内等效吗啡用量,减少爆发痛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的优势。并在疗效观察的同时,探讨中医外治癌性疼痛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

严相默[6](2001)在《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文中认为

二、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论文提纲范文)

(1)JAK2/STAT3和胸腺素β4分别在电针内脏镇痛与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电针镇痛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电针躯体镇痛的中枢分子机制
    3 电针内脏镇痛的研究进展
        3.1 内脏超敏的研究进展
        3.2 JAK/STAT信号路通与内脏超敏
        3.3 内脏超敏的治疗
        3.4 电针缓解内脏超敏
    4 电针耐受的研究进展
        4.1 电针耐受
        4.2 电针耐受的中枢机制
        4.3 参与电针耐受的中枢神经递质/调质
        4.4 胸腺素β4 与神经保护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5.1 研究内容
        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TNBS诱导内脏痛觉超敏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药品试剂
        2.3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2.5 回肠炎手术
        2.6 结直肠扩张引起的内脏运动反应
        2.7 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
        2.8 样品采集
        2.9 盲肠炎的评估
        2.10 组织匀浆的制备
        2.11 ELISA检测盲肠组织中MPO和细胞因子水平
        2.12 背根神经节中CG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症状观察及疾病活动度指标
        3.2 回肠组织大体病变评分
        3.3 回肠组织微观病变评分
        3.4 背根神经节中CGRP的表达水平
        3.5 回肠组织MPO及细胞因子含量
        3.6 结直肠扩张引起的内脏运动反应
        3.7 内脏运动反应与CGRP水平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疼痛下行调制系统中JAK2/STAT3 信号通路在电针缓解山羊回肠炎性痛觉超敏中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药品试剂
        2.3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2.4 试验动物与分组
        2.5 回肠炎手术
        2.6 回肠炎的评估
        2.7 组织匀浆的制备
        2.8 ELISA检测盲肠组织中MPO水平
        2.9 电针
        2.10 结直肠扩张测试
        2.11 样品采集
        2.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3 免疫印迹
        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 山羊回肠炎症
        3.2 电针对山羊内脏运动反应的影响
        3.3 电针治疗对山羊疼痛行为反应的影响
        3.4 电针对山羊脑和脊髓中JAK2/STAT3 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的影响
        3.5 电针对山羊脊髓中JAK2/STAT3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胸腺素β4参与大鼠慢性电针耐受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药品试剂
        2.3 试验动物及分组
        2.4 siRNA剂量与作用时间摸索
        2.5 侧脑室注射
        2.6 电针
        2.7 甩尾潜伏期测量
        2.8 样本采集
        2.9 免疫印迹
        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反复电针对Tβ4 表达和TFL变化率的影响
        3.2 Tβ4 抗体对电针引起的大鼠TFL变化率的影响
        3.3 siRNA剂量与作用时间摸索
        3.4 Tβ4 siRNA对电针引起的大鼠TFL变化率的影响
        3.5 Tβ4 siRNA对大鼠脑区阿片肽和抗阿片肽及其相关受体蛋白水平的影响
        3.6 Tβ4 siRNA对大鼠脑区阿片肽类和抗阿片肽类以及相关受体mRNAs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艾灸不同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等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G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2. 中西医对寒证的研究
        3. 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的研究
        4. 小结
    综述二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1.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渊源
        2.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3. 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进展
        4. 小结
    综述三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1. 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
        2. 红外热成像技术特点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流程图
    二、实验结果
        1. 艾灸前后各时点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
        2. 艾灸前后各时点三阴交、血海穴区红外温度
        3. 艾灸前后各时点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红外温度
        4. 艾灸前后子宫组织白三烯LTB4的含量
    三、讨论
        1. 艾灸对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的影响
        2. 艾灸对三阴交、血海穴区及其连线红外温度的影响
        3. 艾灸对子宫组织白三烯LTB4含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结语
    一、论文总结
        1. 文献综述
        2. 实验研究
    二、创新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
        2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反应
        2.1 周围神经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2.2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学变化
        2.3 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像学变化
        2.4 周围神经损伤的血液学变化
        3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分类
    综述二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方法
        1.1 推拿
        1.2 针灸
        1.3 中药
        2 西医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2.2 非手术治疗
    综述三 NTFs及TrkC研究进展
        1 NGF研究进展
        2 BDNF研究进展
        3 GDNF研究进展
        4 CNTF研究进展
        5 NT-3研究进展
        6 TrkC研究进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模型制备
        7 干预方法
        8 行为学检测时间
        9 行为学检测方法
        10 数据统计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动物分组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取材时间点
        7 取材方法
        8 形态学检测
        9 数据统计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NT-3、TrkC表达的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取材时间及方法
        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8 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
        9 数据统计
技术路线图
结果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结果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影响的研究结果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DRG中NT-3、TrkC表达的研究结果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指标选择依据
    4 干预方法选择依据
    5 实验结果分析
    6 NT-3及TrkC表达情况的综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附件一 BBB评分标准
    附件二 脊髓HE染色
    附件三 坐骨神经髓鞘染色
    附件四 腓肠肌HE染色及肌细胞直径
    附件五 脊髓腹角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六 背根神经节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七 脊髓腹角Trk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八 背根神经节Trk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九 自制大鼠行走箱

(5)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疗效评价与思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癌性疼痛的概述
    1 癌性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1.1 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1.2 与肿瘤相关但非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1.3 肿瘤诊治引起的疼痛
        1.4 与肿瘤无关疼痛
        1.5 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
    2 癌性疼痛的临床评价方法
    3 癌性疼痛的西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麻醉治疗
        3.3 化学治疗
        3.4 放射治疗及超声波治疗
        3.5 心理干预
        3.6 其他治疗
    4 癌痛的中医论治
        4.1 古代文献对癌性疼痛的论述
        4.2 癌痛的病因病机
        4.3 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
        4.4 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4.5 癌性疼痛的针刺疗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中药外治干预癌性疼痛的科研思路探讨
    前言
    临床研究:痛块消乳膏外用治疗癌性躯体痛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结果 痛块消乳膏外用治疗癌性躯体痛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 中医外治癌性疼痛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讨
        1 可行性
        2 科学性
        3 创新性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个人简历

四、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 [1]JAK2/STAT3和胸腺素β4分别在电针内脏镇痛与耐受中的作用研究[D]. 万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2]为麻醉与疼痛事业而努力奉献[J]. 严相默.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05)
  • [3]艾灸不同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等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D]. 张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D]. 吴剑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5]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疗效评价与思辨[D]. 霍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6]为民解痛发展疼痛医学[J]. 严相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1(04)

标签:;  ;  ;  ;  ;  

为人民开发止痛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