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电信管理网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

CDMA电信管理网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

一、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金刚[1](2007)在《CDMA网管系统CAF-PM性能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通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网上运行的设备复杂度不断提高,大量新业务的应用,导致运营商在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代价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监控网络运行情况,提高网络维护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商对统一网管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为此,中兴通讯的网管软件系统基于更为先进的体系结构,统一网管平台为各网管系统开发提供了高性能,高可扩展性,易于二次开发的基础平台。基于该统一网管平台开发的网管系统在界面风格,操作方式达到一致,在核心机制上的统一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和易于维护,从而使得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降低,进一步帮助运营者提高服务质量。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如何设计与实现网管系统中的性能管理子系统。为此详细分析了需求,设计了性能门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通过多种采集方案的对比,最终确定了数据采集方式,并完成了该系统从设计到实现的全部开发过程。本文介绍的性能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J2EE架构来开发整套软件。本文针对业界对性能管理系统所提出的原始需求,进行了从分析需求,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处理流程设计到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步骤。经系统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各电信厂商所提出的性能数据采集与维护等各项指标。

张强[2](2002)在《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论述了CDMA IS-95电信管理网Agent的分析与设计及基于JDMK的实现,包括信息建模、集群协作、事务处理和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MlS。文章结合JDMK/MBean的组件和容器技术,给出了一种信息建模方法,采用虚实管理对象、主动对象和非递归遍历算法优化信息模型的数据存储与信息检索;为了提高Agent的关键任务/事务处理的性能和可靠性,文章融合代理和集群技术,提出Agent的三种集群关系:动态协作、负荷分担和容错控制;为保证信息模型操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研究了Agent的嵌套事务和分布式事务两种事务处理模型,并针对其特点分别设计了状态回溯和改进的两段锁提交算法;采用线程池和对象流动优化CMIS执行,并测试分析Agent的运行性能。

张强,徐学洲[3](2002)在《基于JDMK的TMN管理信息模型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MN规范是电信管理网的主流技术,其信息模型的定义和描述是TMN技术标准的核心,具体实现已有多种方式,但主要是基于C或C++,难以实现跨平台移植。结合JDMK给出了TMN信息模型的一种新的实现方式。JDMK具有集中分布的体系结构,不仅能实现完全面向对象和真正的对象分布,还能充分利用java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移植性。

王田[4](2002)在《移动智能网的过负荷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网以其开放的业务体系结构与移动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移动智能网。移动智能网中业务控制的高度集中性带来了业务控制点(SCP)上的高负荷性,特别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SCP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原有移动网的很多功能如切换、位置更新、鉴权等都由SCP负责实现,大量的突发性移动业务极易造成SCP过负荷。对移动智能网的业务特性和过负荷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寻求高效、实用的负荷状态检测方法和过负荷控制算法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有关智能网的业务流量特性和负荷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特点和业务流量特性,对移动智能网中的负荷状态检测方法和过负荷控制机制及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负荷状态检测方法和过负荷控制算法。全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内容如下:(1)对移动智能网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随着核心网络的演进和技术体制的变化,智能网和移动网逐步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完全融为一体。同时,SCP和HLR的功能在同一网络实体中的集成也给节点带来了更高的业务处理负荷。(2)对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量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量具有的自相似性(或称为长时相关性),这种特性对网络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在负荷控制中必须考虑业务流的自相似性。业务流的自相似性带来的强突发特性使得表征业务模型的传统描述方法不再适合,应寻求新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采用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可以较好的近似描述这种业务特性,从而为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量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文中对自相似性业务流对缓存容量有限的排队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表征业务性的Hurst参数的小波估计方法,并对多业务流的合成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还提出了业务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描述多业务流合成特性的突发度的定义和分析方法。(3)对移动智能网的负荷检测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负荷源、负荷评价参数、参数与负荷的映射、负荷信息收集策略、参数检测、检测数据处理等一系列相关环节。文中给出了负荷状态与内部资源关系的形式化分析,内部资源消耗率与处理的业务流量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检测系统内部的资源消耗率来进行评估系统负荷状态;在对负荷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移动智能网各节点的负荷状态评价参数;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负荷状态检测思想,对负荷状态的评价涉及多个参数,根<WP=5>据多个参数进行数据融合后综合评价负荷状态可以降低误报率;同时,对于单节点的负荷状态检测提出了基于冗余信息的负荷检测方法,对于网络负荷状态的检测提出了基于影响权值优化分配的负荷检测方法。(4)对移动智能网的过负荷控制算法、策略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预防型控制和反应型控制的优点,提出了基于许可证的两级缓冲Percent和Callgap混合算法,并考虑消息处理的优先级,对缓冲器实现动态门限管理;提出了基于多策略的开放式负荷控制思想,使控制策略从业务处理机制中独立出来,在开放式控制框架下使多种的负荷控制策略融合在一起;针对实际系统的过负荷控制提出了多种实现技术,包括:多处理器间的负荷均衡(提出了具有较低计算复杂度的负荷平衡近似算法,与最优解的差异小于1%)、利用备用机和外围机实现负荷缓冲、I/O数据交互采用多线程处理等。(5)给出了移动智能网在大业务量下的处理能力和性能的测试和实验方案,并对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张庭辉[5](2020)在《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的高效智能接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无人机协同应用的兴起,引发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无人机自组织网络(UAV Ad Hoc Network,UAVNET)研究的广泛关注。UAVNET有着区别于传统自组网的诸多特性,使其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尤其是MAC层需要实现高效智能的信道接入机制。传统自组网的MAC接入协议各有利弊,在应用于无人机自组网场景时都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进,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对解决通信领域的各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启发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智能化手段优化UAVNET场景下的MAC协议,本文正是基于这个思路研究无人机自组网中的高效智能接入机制。第一部分研究了UAVNET场景下的随机竞争机制。研究表明竞争类MAC协议更适用于动态性强的无人机自组网,而碰撞问题是影响此类协议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引入分集群无人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域模型,将UAV节点根据CSMA随机接入协议分布式竞争信道的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信道接入机制。该机制中各无人机决策体在没有网络先验信息(如网络中的活跃节点个数、其余节点接入策略)的条件下,结合历史接入经验如连续碰撞次数、信道闲置时间等,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到自适应性较高的接入策略。最后我们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数值仿真显示所提出的基于强化学习的接入机制在接入成功率等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自组网MAC协议,并且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第二部分研究了UAVNET场景下的退避机制。在基于预约竞争的MAC协议中,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是应用最广泛的自组网接入方式,而在该方式下,网络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竞争窗口的大小与退避策略的好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无人机竞争信道过程中的竞争窗口调整问题建模成为MDP过程,并基于强化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搜索的强化学习退避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我们提出的退避算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与传统网络中的退避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智能退避机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可以有效提升信道的利用率、降低节点的平均退避时延。第三部分研究了UAVNET场景下的多包接收机制。多包接收(Multi Packet Reception,MPR)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道冲突模型,为自组网MAC信道接入机制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我们根据无人机自组网多包接收场景,建立相应的接入控制模型和功率控制模型,并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建立优化方程。然后分析了基于握手的MPR机制的利弊,提出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预测信道状态信息的多包接收机制,从而优化MPR技术的分布式接入控制,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基于预测的MPR方案能有效提升UAVNET的吞吐量。

蔡文[6](2014)在《湖北电信内容计费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讯技术进入3G时代,运营商从原来单一的话音业务发展到种类繁多的数据业务,例如视频通信、多媒体短信、即时通讯、移动定位、视频点播、在线娱乐、电子商务等,这些由话音和宽带接入业务衍生的数据增值业务已经成为了运营商收入的稳定增长点。相比之下,传统的诸如按时长、流量、次数,或者包月的计费模式显得过于简单和粗放了。为了满足用户、业务提供商以及运营商的不同要求,业界对基于内容价值的精细计费模式展开了广泛讨论和深度研究,并由3GPP(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给出了推荐的标准与模型。本文首先介绍论文的背景和研究对象,概述基于内容计费的关键技术,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对内容计费进行了架构研究,描述了电信计费架构的发展,归纳其设计思路和原则,对流行架构的逻辑组成和各功能模块,以及基于该架构的计费消息流程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电信的组网规范,本文重点设计了湖北电信基于内容计费的方案,包括组网策略和优化方法,并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组改网方案和优化方法做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最后设计了组网后的内容计费CCG系统的测试方案,给出了针对主要功能模块的测试用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邢宇峰[7](2010)在《安徽电信CDMA 3G软交换核心网网络规划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21世纪互联网经济和IP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移动业务的高速增长和3G的到来,移动业务量超越固话业务量已经十分明显,IP业务对PSTN话音业务的冲击已成大势所趋。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适时出现为传统PSTN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和战略发展的机遇及再次振兴的希望。移动软交换是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移动网络,以适应未来以软交换分层架构为主导的下一代移动网络建设趋势。移动软交换是通过移动网络电路域承载和控制的分离、集中控制、分散接入,形成清晰的分层组网的核心网络规划理念,符合网络发展的方向:引入IP承载语音,利用IP端到端的寻址能力形成媒体网关之间扁平的组网架构,有利于简化网络拓扑:采用IP承载的移动软交换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网方式,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费用,提供丰富业务及功能,并可以实现移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平滑演进。论文首先系统阐述了CDMA2000的系统演进、体系架构、接口协议,又介绍了NGN软交换的体系架构、接口协议和功能结构。然后结合安徽(阜阳)电信3G核心网络二期工程的实际情况,研究移动软交换3G核心网络的建设规划,给出了核心网网络网元设置及容量预测、网络带宽的预测以及操作维护系统的规划。最后研究该网络的业务应用,讨论了网络安全和投资效益问题。

王欣[8](2009)在《3G OMC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电信设备的复杂性和所提供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更新。如何管理和控制它们,使之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兴通讯公司依照电信管理网(TelecommunicationManagement Network,TMN)规范开发的操作维护(Operation MaintenanceCenter,OMC)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电信设备的能力。但随着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扩展,运营商所维护的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在OMC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发现系统本身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略有不足,特别是系统中网络性能测试(Network Performance Test,NPT)子系统的功能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日渐提高的要求。优化NPT系统,提升其整体性能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管项目,在介绍TMN及OMC的基础上,针对NPT目前的不足,从功能、可靠性及扩展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现有系统的优化方案。针对系统在进行性能测量时采集任务的建立和交互的问题,本文从如何自动开始采集任务的角度提出了无人值守机制和查询机制;针对Markov测试帧不能很好地实现同步的问题,本文从精确同步的角度提出了简单自适应方法,实现了测试帧的精确同步;针对链路闪断情况下任务不同步的问题,本文从保证各模块任务一致性的角度,提出了交集基准点任务同步机制;针对大量消息上报对系统冲击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编解码的上报机制,并在该机制中引入掩码概念,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上报消息的处理效率。目前该优化系统已在国内外部分商业局运行,通过不断的调试和完善,运行状态良好,用户评价度高,具有较好的工程运用价值。

董爱玲[9](2008)在《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信令跟踪系统是CDMA无线接入系统操作维护中心OMC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是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主要工具,也是目前业务维护以及新业务开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一个良好的信令跟踪系统是提高电信网络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论文在分析统一网管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3G电信网管信令跟踪子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龟信管理网TMN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阐述了TMN模型、体系结构、标准接口和功能分布,为电信网管的信令跟踪系统提供了建模标准和理论指导。其次论述了电信网管的总体框架和信令跟踪系统的内部框架。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理念,采用前后台结构设计了电信管理网信令跟踪子系统。前台部分深入分析了信令跟踪前台代理的设计目标、实现原理、标准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后台部分重点阐述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主要处理流程及实现方法。针对目前信令跟踪系统前台任务处理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链哈希表算法的优化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所设计的信令跟踪前台任务转发机制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在后台部分研究了“消息适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前后台的通信问题,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目前,该系统经过运行调试和性能改进,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网管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晶[10](2008)在《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通信网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各种丰富的业务。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增值业务的提供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异构环境下实现体现开放性、融合性、个性化的增值业务提供技术,达到“业务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实现对任何业务的普遍、无缝接入”的业务提供目标已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业务网络智能化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本论文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业务网络智能化研究及应用”(项目批准号:60525110),对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明确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及需求;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分阶段框架结构;研究了可演进的通用业务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对智能网向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演进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简要归纳如下:(一)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框架结构。在分析现有增值业务提供的相关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业务网络的基本架构;结合三阶段演进需求,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三阶段网络架构;给出了相应于第三阶段网络架构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网络智能化基本模型。(二)提出了一种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在业务网络基本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可用于指导支持业务网络智能化的通用业务系统的构建。(三)提出了应用于现网环境、提供电信级增值业务的业务体系架构——USSA(Universal Service System Architecture,通用业务系统架构)。USSA以通用消息总线技术为核心,提供可重用的基础组件集和业务组件集,具有快速灵活的电信业务平台产品生成能力和升级演进能力。(四)研究设计了IMNP(Integrated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综合号码携带)及IMNP-SMS(IMNP-Short Message Service,IMNP短消息业务)实现方案。该方案利用现网移动智能网资源,在避免对现网系统大规模改造的同时,为多运营商、多制式移动网络(GSM、CDMA)环境下带号转移的移动用户提供被叫接续和短消息接收支持。方案同时考虑了不同环境下IMNP及IMNP-SMS的实施策略及演进方法。(五)提出了支持智能网与IMS(IP Multimedia 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互联的智能网规范扩展建议,包括IMS与智能网的互联体系结构、业务触发方式、协议选择时机、基本呼叫状态模型及C-INAP(China-Intelligent NetworkApplication Part,中国智能网应用规程)、IS-41 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协议扩充。可用于基于IMS的融合网络环境下智能业务的提供。

二、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CDMA网管系统CAF-PM性能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当前网管系统国内外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CDMA系统
    2.1 CDMA的演进过程
        2.1.1 3G的基本要求
        2.1.2 IS-95 CDMA向cdma 2000的网络演进策略
        2.1.3 CDMA2000标准与技术发展现状
    2.2 CDMA通信原理
    2.3 CDMA系统组成
第三章 网管系统体系结构
    3.1 网络管理层次
    3.2 软件总体框架
        3.2.1 UEP层软件架构
        3.2.2 CAF层软件架构
        3.2.3 业务层软件架构
        3.2.4 上下级网管功能差异
        3.2.5 接口标准化设计
    3.3 软件实现原理
        3.3.1 J2EE基本原理
        3.3.2 JDMK基本原理
第四章 性能管理子系统总体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总体设计
    4.3 概要设计
第五章 性能管理子系统详细设计
    5.1 数据采集模块
        5.1.1 数据采集方案
        5.1.2 数据采集流程
        5.1.3 数据采集事件流
        5.1.4 数据采集数据库设计
    5.2 性能门限
        5.2.1 性能门限方案
        5.2.2 性能门限处理流程
        5.2.3 性能门限事件流
        5.2.4 性能门限数据库设计
第六章 测试及结论
    6.1 引言
    6.2 测试环境
        6.2.1 硬件环境描述
        6.2.2 软件环境描述
        6.2.3 组网方式
    6.3 数据量
    6.4 测试记录及结果
        6.4.1 详细测试过程
        6.4.2 测试结果分析
    6.5 测试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硕士论文修改提纲

(2)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TMN Agent和集群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AGENT信息建模
    2.1 MIB含义与作用
    2.2 Managed Object
    2.3 JDMK╱MBean
    2.4 建模方法
    2.5 实现算法
    2.6 模型优化
        2.6.1 信息存储
        2.6.2 实现机制
第三章 AGENT集群协作
    3.1 CDMA网元与组网拓扑
    3.2 Cluster Agent
        3.2.1 Cluster Agent概念与特点
        3.2.2 分布式Cluster Agent
        3.2.3 高可用性Cluster Agent
        3.2.4 高性能Cluster Agent
    3.3 Agent体系结构
        3.3.1 分布式结构
        3.3.2 支撑设计
        3.3.3 Agent线程池
    3.4 Agent动态协作
        3.4.1 分布式处理的引入
        3.4.2 任务分割与分配
        3.4.3 消息透明传递
        3.4.4 动态敏捷反应链
    3.5 Agent负载均衡
        3.5.1 负载均衡的技术
        3.5.2 负载均衡的策略
        3.5.3 Agent负载均衡的设计
    3.6 Agent容错控制
        3.6.1 容错技术
        3.6.2 容错实现
第四章 AGENT事务处理
    4.1 事务模型
    4.2 嵌套事务
        4.2.1 原理模型
        4.2.2 实现算法
    4.3 分布事务
第五章 AGENT扩展与适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MIT的非递归遍历算法
附录B MO操作测试
附录C MBEAN功能执行体的模式结构

(3)基于JDMK的TMN管理信息模型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GDMO原理
3 JDMK/MBean技术
4 MIT信息建模
    4.1 建模方法
    4.2 实现算法
5 结论

(4)移动智能网的过负荷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1.4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移动智能网的演进
    2.1 引言
    2.2 智能网基本原理
    2.3 智能网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支持
    2.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智能网的结合方式
    2.5 GSM移动智能网
    2.6 CDMA无线智能网
    2.7 CDMA无线智能网与GSM移动智能网的技术差异
    2.8 智能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
    2.9 本章小结
3 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量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未来移动智能网的业务和QoS要求
    3.3 业务系统的复杂性
    3.4 通信业务流的自相似性
    3.5 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量特性
    3.6 多业务流的合成特性
    3.7 本章小结
4 移动智能网的负荷状态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负荷的形式化定义
    4.3 移动智能网的负荷源
    4.4 负荷状态信息和负荷状态参数
    4.5 负荷状态检测方法
    4.6 基于数据融合的单节点负荷状态检测方法
    4.7 基于数据融合的网络负荷状态检测方法
    4.8 本章小结
5 移动智能网的过负荷控制与实现
    5.1 引言
    5.2 智能网过负荷控制方法概述
    5.3 基于许可证的两级缓冲混合算法
    5.4 基于多策略的开放式负荷控制框架
    5.5 过负荷控制的实现技术
    5.6 本章小结
6 实验与测试
    6.1 引言
    6.2 实验和测试环境
    6.3 SSP负荷性能实验与测试
    6.4 SCP负荷性能实验与测试
    6.5 SSP与SCP负荷控制实验与测试
    6.6 实验结论
    6.7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缩略语
附录2.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3.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的高效智能接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研究现状
        1.2.2 无人机接入研究现状
        1.2.3 智能无人机群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4 结构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的接入机制
    2.1 无人机自组网接入机制面临的技术挑战
    2.2 无人机自组网接入协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机自组网CSMA智能接入机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模型
        3.2.2 无人机自组网的CSMA接入机制
    3.3 问题建模
        3.3.1 无人机接入场景建模
        3.3.2 无人机接入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建模
        3.3.3 MDP决策问题分析
    3.4 基于AC算法的无人机自组网接入机制
        3.4.1 Actor-接入策略梯度更新
        3.4.2 Critic-接入状态值函数近似
        3.4.3 Actor-Critic接入机制
    3.5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3.5.1 参数设置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机自组网智能退避机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问题建模
        4.3.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4.3.2 无人机退避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
    4.4 问题求解
        4.4.1 基于Q-Learning的退避机制
        4.4.2 基于Policy Gradient(PG)算法的退避机制
    4.5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4.5.1 仿真参数设置
        4.5.2 性能指标
        4.5.3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机自组网多包接收机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及建模
        5.2.1 功率控制模型
        5.2.2 接入控制模型
        5.2.3 问题分析
    5.3 MPR机制设计
        5.3.1 基于RTS/CTS握手的MPR机制
        5.3.2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预测的MPR机制
    5.4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5.4.1 仿真参数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6)湖北电信内容计费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数据业务发展趋势
        1.2.2 精细化计费需求
        1.2.3 移动网络的建设与改造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计费系统与内容计费
    2.1 计费系统的发展
        2.1.1 传统计费
        2.1.2 2G/2.5G网络计费
        2.1.3 3G网络计费
    2.2 内容计费的关键技术
        2.2.1 数据流分析
        2.2.2 实时计费协议
        2.2.3 资源分配
    2.3 基于CCG的内容计费系统
        2.3.1 CCG功能概述
        2.3.2 CCG的组网策略
        2.3.3 CCG计费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容计费组网策略与方案设计
    3.1 3G网络的分层结构
    3.2 内容计费的网络改造
        3.2.1 基于PDSN节点的网络改建
        3.2.2 基于GGSN节点的网络改建
        3.2.3 网络改建实例
    3.3 湖北电信内容计费的实现
        3.3.1 组网背景
        3.3.2 组网策略
        3.3.3 工程实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容计费系统的测试
    4.1 内容计费测试的主要思路
        4.1.1 CCG的功能需求
        4.1.2 CCG与网络性能
    4.2 湖北电信内容计费的测试
        4.2.1 测试环境概述
        4.2.2 测试内容与项目
        4.2.3 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安徽电信CDMA 3G软交换核心网网络规划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3G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1.2 移动通信网络基本信令及协议介绍
        1.2.1 网络体系结构介绍
        1.2.2 相关信令及协议介绍
    1.3 3GPP2在核心网络系统的演进
        1.3.1 演进路线概述
        1.3.2 3GPP2标准版本在核心网方面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NGN软交换技术介绍
    2.1 NGN分层结构
    2.2 NGN软交换技术
    2.3 NGN网络结构及协议体系
第三章 CDMA 2000核心网络的规划内容和流程
    3.1 CDMA 2000 1×/EV-DO核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内容
    3.2 CDMA 2000 1×/EV-DO核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流程
    3.3 核心网电路域规划与设计原则
第四章 安徽电信CDMA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络的网络配置
    4.1 安徽电信网络现状
        4.1.1 CDMA电路域现状
        4.1.2 承载网CN2网络现状
        4.1.3 软交换网络现状
    4.2 核心网总体建设方案
        4.2.1 业务预测和建设规模
        4.2.2 拟建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总体原则
    4.3 网元配置
        4.3.1 MSCe设置方案
        4.3.2 MGW设置方案
        4.3.3 HLR设置方案
    4.4 中继、带宽及信令链路的配置
        4.4.1 话务模型和信令模型
        4.4.2 MGW的配置
        4.4.3 MSCe信令链路计算及配置
第五章 安徽电信CDMA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络的网络组织
    5.1 编号方案
        5.1.1 移动用户号码(MDN)
        5.1.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移动台识别码(MIN)
        5.1.3 临时本地用户号码(TLDN)
        5.1.4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5.1.5 GT码分配方案
    5.2 路由组织
        5.2.1 话务网的路由组织
        5.2.2 信令网网络组织
        5.2.3 特服网络组织
        5.2.4 互联互通方案
    5.3 网管、计费、同步网络组织
        5.3.1 网管系统
        5.3.2 计费网络组织
        5.3.3 同步方式
    5.4 VPN划分及IP地址规划
        5.4.1 VPN的划分
        5.4.2 IP地址规划
    5.5 局址规划及配套系统
        5.5.1 核心网机房局址要求
        5.5.2 核心机房电源设备配置
        5.5.3 核心机房防雷接地
第六章 安徽电信CDMA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络的相关测试
    6.1 测试目的
    6.2 测试原则
    6.3 测试条件
    6.4 测试项目
第七章 安徽电信CDMA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络的业务应用讨论
    7.1 目前网络支持的业务
    7.2 网络安全问题
    7.3 投资效益的问题
        7.3.1 风险评估
        7.3.2 经济评价
第八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3G OMC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环境
    2.1 电信管理网
        2.1.1 TMN的管理内容
        2.1.2 TMN的逻辑层次关系
        2.1.3 TMN的模型与体系结构
    2.2 操作维护中心
        2.2.1 OMC的功能介绍
        2.2.2 OMC的架构
        2.2.3 OMC的通讯机制
    2.3 网管平台与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PT采集和测试功能的优化设计
    3.1 主控功能的设计
        3.1.1 前台的设计
        3.1.2 后台的设计
    3.2 采集功能的优化设计
        3.2.1 性能测量功能
        3.2.2 性能测量实现的关键问题
        3.2.3 性能测量的流程设计
        3.2.4 无人值守机制
    3.3 测试功能的优化设计
        3.3.1 Markov测试模块的组成
        3.3.2 Markov测试的关键问题及解决
        3.3.3 WSF的任务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PT其它关键技术的优化设计
    4.1 链路保护机制
    4.2 前后台任务同步机制
        4.2.1 任务同步的问题提出
        4.2.2 任务同步的设计原则
        4.2.3 任务同步的实现
    4.3 基于编解码的上报机制
        4.3.1 原有上报机制的问题
        4.3.2 基于编解码上报机制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贡献
    5.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TMN的基本原理与信令跟踪
    2.1 电信管理网TMN概述及其体系结构
        2.1.1 TMN概述
        2.1.2 TMN的体系结构
    2.2 统一网管管理平台设计
        2.2.1 UEP平台的功能子系统和技术特点
        2.2.2 UEP平台系统架构
    2.3 TMN中的信令跟踪
        2.3.1 信令跟踪概述
        2.3.2 信令跟踪的特点
        2.3.3 信令跟踪实现的功能
    2.4 信令跟踪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2.4.1 信令跟踪与统一网管平台的关系
        2.4.2 信令跟踪与业务子系统的关系
        2.4.3 信令跟踪在操作维护中心中的位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令跟踪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1 基于统一网管平台的操作维护中心
        3.1.1 3G操作维护中心OMC概述
        3.1.2 网管系统软件架构及功能
    3.2 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要求
        3.2.1 信令跟踪系统的功能要求
        3.2.2 信令跟踪系统的其他要求
    3.3 信令跟踪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3.3.1 信令跟踪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3.2 信令跟踪系统的消息流程设计
        3.3.3 前台框架结构设计
        3.3.4 服务器端功能的设计
        3.3.5 客户端功能的设计
    3.4 网元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4.1 网元实体
        3.4.2 网管软件前后台通信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令跟踪前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前台系统方案设计
        4.1.1 前台概述
        4.1.2 前台模块化结构设计
    4.2 信令跟踪前台实现原理
        4.2.1 前台状态机处理机制
        4.2.2 Manager和Agent的状态处理
    4.3 信令跟踪前台标准功能设计
        4.3.1 初始化设计
        4.3.2 握手和链路保护
        4.3.3 信令跟踪开始停止跟踪
        4.3.4 信令跟踪的控制消息发送
        4.3.5 信令跟踪的信令数据上报
    4.4 信令跟踪前台辅助功能设计
        4.4.1 主备倒换同步
        4.4.2 流量控制
        4.4.3 CPU负荷控制
        4.4.4 打印信息功能
    4.5 前台设计方案优化
        4.5.1 前台任务转发原设计方案
        4.5.2 前台任务转发机制优化方案
        4.5.3 双链哈希表算法的提出
        4.5.4 双链哈希表算法的实现
        4.5.5 双链哈希表算法在信令跟踪中的应用
        4.5.6 前台优化后的实施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令跟踪后台的实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5.1 信令跟踪后台概述
    5.2 信令跟踪后台客户端
        5.2.1 客户端的实现
        5.2.2 上报消息的处理
    5.3 信令跟踪后台服务器
        5.3.1 服务器端的实现
        5.3.2 多客户端任务管理
        5.3.3 异常上报的处理
    5.4 信令跟踪后台的时序
    5.5 “消息适配”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5.5.1 “消息适配”技术背景
        5.5.2 “消息适配”技术方案
        5.5.3 “消息适配”实施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缩略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概念及需求研究
    2.1 引言
    2.2 增值业务提供的概念及需求研究现状
        2.2.1 智能网规范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2 VHE及其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3 NGN及ITU-T对NGN业务提供的需求
        2.2.4 ETSI TISPAN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5 WWRF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6 现有需求的总结
    2.3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2.4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产业链分析
    2.5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分析
    2.6 业务网络智能化研究方向
    2.7 小结
第3章 业务网络智能化框架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增值业务提供整体架构研究现状
        3.2.1 VHE
        3.2.2 OSA
        3.2.3 IMS
        3.2.4 ITU-T NGN的业务域
        3.2.5 TISPAN NGN的业务层
        3.2.6 OSE
        3.2.7 现有框架及模型分析
    3.3 业务网络基本架构
    3.4 业务网络智能化框架结构
        3.4.1 业务网络智能化系统构建阶段框架结构
        3.4.2 业务网络智能化初级智能阶段框架结构
        3.4.3 业务网络智能化高级智能阶段框架结构
    3.5 小结
第4章 通用业务系统架构研究
    4.1 引言
    4.2 业务系统研究设计现状
        4.2.1 SDP
        4.2.2 业务系统研究现状
        4.2.3 产品及解决方案
    4.3 业务系统需求差距分析
    4.4 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学
        4.4.1 3G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概念模型
        4.4.2 SDP快速开发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4.4.3 业务系统构建方法的建立
    4.5 业务系统架构的构建
        4.5.1 基于概念模型的业务网络整体架构
        4.5.2 业务网络部署示例
        4.5.3 通用业务系统架构
    4.6 通用消息总线
        4.6.1 通用消息格式
        4.6.2 组件进程结构
        4.6.3 组件管理
        4.6.4 通用消息总线讨论
    4.7 小结
第5章 智能网向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演进研究
    5.1 引言
    5.2 智能网技术研究现状
    5.3 网络融合及其与业务网络智能化、智能网的关系
        5.3.1 FMC的概念
        5.3.2 FMC的多层次融合和演进阶段
        5.3.3 业务网络智能化和FMC
        5.3.4 智能网和业务融合
    5.4 号码携带的研究与设计
        5.4.1 号码携带的概念与分类
        5.4.2 术语定义
        5.4.3 固定号码携带
        5.4.4 移动号码携带
    5.5 支持基于IMS的业务融合的智能网规范扩展的研究与设计
        5.5.1 CAMEL与IMS的互联
        5.5.2 CAMEL与IMS互联及IM CAMEL业务实现分析
        5.5.3 IMS与智能网互联的体系结构设计
        5.5.4 IIM-SSF业务触发方式研究
        5.5.5 IIM-SSF的协议选择
        5.5.6 IIM-SSF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5.5.7 IMS与智能网互联的外部接口协议
        5.5.8 IIM-SSF进程结构及处理过程
    5.6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消息扩展定义
        A.1 IIM-SSF与HSS之间消息扩展
        A.2 C-INAP消息扩展
        A.3 IS-41 MAP消息扩展
    附录B 主要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及申请的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四、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DMA网管系统CAF-PM性能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金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4)
  • [2]CDMA电信管理网中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D]. 张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3]基于JDMK的TMN管理信息模型的分析与设计[J]. 张强,徐学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2(10)
  • [4]移动智能网的过负荷控制机制研究[D]. 王田. 重庆大学, 2002(01)
  • [5]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的高效智能接入机制研究[D]. 张庭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湖北电信内容计费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D]. 蔡文.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7)
  • [7]安徽电信CDMA 3G软交换核心网网络规划与研究[D]. 邢宇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3G OMC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D]. 王欣. 中南大学, 2009(03)
  • [9]基于TMN的3G电信网管OMC信令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爱玲. 中南大学, 2008(12)
  • [10]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王晶.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CDMA电信管理网Agent研究及基于JDMK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