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发展

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天然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朱勇辉,马娟娟[1](2022)在《食品添加剂发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家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工业现代化和各类新兴食品的快速发展趋势下,食品添加剂发展相对落后,限制了我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为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周吉锋[2](2021)在《农副产品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副产品是农产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产品,这些副产品含有高功能或生物活性的附加值化合物。近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潜在功能成分及价格低的农副产品成为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对象,有研究表明副产品和它们的提取物可以作为添加剂成功地融入食物中。本文对农副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可被用作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抗氧化剂、食品着色剂起泡剂和乳化剂的特性。

梁轶媛[3](2021)在《天然食品添加剂相关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归纳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特性和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工合成添加剂更加安全和营养的优势,以及成本较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加工提取技术有待改进等局限性。进而提出了使用天然原生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创新提取和加工工艺等解决方案。

许高举[4](2020)在《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磷脂产品为主的科技公司,磷脂作为天然、健康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广泛的被食品行业所使用。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会越来越青睐天然、健康的食品,进而促使健康食品市场不断扩大,所以天然健康食品添加剂的市场需求也会水涨船高日趋增加。为推进天然健康食品添加剂的产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支持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研发生产,目前公司恰逢市场需求上升和国家政策鼓励的重要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推动以打造“天然健康高端磷脂”为核心的“新百维磷脂”强势品牌创建并发展壮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满足当前因消费升级、磷脂产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适时制定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以品牌和品牌战略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和学习国内外关于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法等分析方法和技术为手段,对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现状及环境进行分析,梳理出企业当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对的机会和挑战;进而结合以上研究,梳理出企业主要存在的公司高端人才数量配备不足且不完善、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形象不鲜明、品牌知名度不高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下等问题;最后,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从全局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品牌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实施策略,合理布局规划实施的内容、步骤和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品牌在定位、传播、发展、危机公关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本研究目的是确立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以品牌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抓住机遇大力打造企业品牌优势,开拓市场,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为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及其他天然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为有关B2B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梁健丹[5](2020)在《几种黄酮类天然甜味剂及合成色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添加剂被认为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催化剂和基石,影响着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的每一个环节。这促使食品工业迫切的需要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生物合成和降解方法,使用规范,功能特性,毒理学和风险评估等。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合成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几乎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而来,食用安全性相对较高,并且具有营养及功能等优点。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但由于合成食品添加剂具有稳定性好,价格便宜等优点,以致于合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普遍。食品添加剂进入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特性等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血清白蛋白、蛋白酶等一直是天然活性成分、药物等小分子作用的典型靶点,也经被常用做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及功能特性的生物模型。因此,研究食品添加剂与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制能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食品添加剂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功能特性,毒理学和风险评估等信息,对了解食品添加剂功能特性及食品安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天然甜味剂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的研究进展及典型的生物大分子模型(血清白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性。此外,还详细概括了小分子与典型生物大分子模型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途径及研究进展。第二章:本章主要阐述了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多种光谱方法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比研究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实验可以知道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能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及时间分辨荧光实验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均形成了基态复合物,由此可说明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与这两种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力均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通过位点竞争实验及分子模拟技术可以知道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主要结合在血清白蛋白的Site I,结合比为1:1;通过三维荧光实验、红外吸收实验、圆二色实验均验证了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对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及构象均产生了影响,且由于在不同生物体内造成影响大小不一致。第三章:本章主要通过多种光谱法及分子模拟技术阐述了天然甜味剂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多种光谱方法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比研究天然甜味剂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实验可知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均能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实验、时间分辨荧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HSA作用后均形成基态复合物,即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HSA作用的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力均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通过位点竞争实验及分子模拟技术可以知道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主要结合在HSA的Site I,结合比为1:1;最后通过三维荧光实验、红外吸收实验、圆二色实验均验证了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HSA结合后,对H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及构象均产生了影响,且由于结构异构造成影响大小不一致;最后通过圆二色变温实验可以知道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均能使HSA的Tm值降低,即热稳定性降低。第四章:本章主要通过多种光谱法、SDS-凝胶电泳技术及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了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人体内常见的两大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相互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多种光谱方法并结合SDS-凝胶电泳技术及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比研究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实验可以知道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能猝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及时间分辨荧光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相互作用均形成了基态复合物,由此可说明,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这两种蛋白酶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主要结合力均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通过SDS-凝胶电泳技术及分子模拟技术可以知道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这两种蛋白酶的结合方式均为非竞争性抑制结合模式;通过三维荧光实验、红外吸收实验、圆二色实验均验证了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这两种蛋白酶结合后,对这两种蛋白酶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及构象均产生了影响,且由于分布在不同的蛋白酶内造成影响大小不一致,最后通过圆二色变温实验可以知道人工合成色素诱惑红均能使这两种酶的Tm值降低,即热稳定性降低。

董璐[6](2019)在《Z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的生物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物产业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较为快速的新兴行业。红曲作为生物产业中的一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ZH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15年8月在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要生产植物蛋白液、焦糖色素、红曲米(粉)、红曲红、功能性红曲、红曲黄等生物制品。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科工贸的高新技术路线。年生产红曲、焦糖色、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等系列产品6万吨。公司近几年在红曲研发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培养优良菌株30种,取得国家专利14项,在红曲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优势明显。但是,近年来,公司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资本负债率高;传统产品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产品的品质面临的竞争压力大等。本文总结了 ZH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了该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 ZH公司发展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其中,外部机会有:国家对生产产业的支持力度大,行业发展潜力大;红曲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市场监管逐渐规范,为规模化生产企业提供契机;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红曲产品的替代品。同时,这个行业也面临很多威胁,如:红曲产品生产厂小而分散,潜在进入者多,使得行业竞争激烈;红曲生产企业普遍属于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环保压力大:技术上和国外差距大等。这些都影响到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企业内部来看,本文从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方面分析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该企业内部优势明显: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大米、大豆、玉米等原料的主产地,为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带来了巨大便利,节省采购和运输成本;拥有规模化厂房资源和国际领先的设备资源,为公司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条件;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多项科研成果国际领先,并取得了 18项产品专利等。同时,企业内部也有不可忽视的劣势。比如:公司的组织建设落后于生产建设,组织结构较为僵硬,不够灵活;公司内部人才资源匮乏,专业人才少,学历水平偏低;财务负债率高,资本周转率较差,面临偿债风险等。在企业内外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模型进行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分析了三种战略的可行性。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ZH公司的竞争战略为聚焦战略。本文认为,ZH公司在具体的战略实施上,要着力于从调整产品结构,聚焦优势产品;重视研发能力,聚焦自主创新;引进先进设备,聚焦技术改进;变被动为主动营销,聚焦优质大客户这四个方面实施竞争战略。在组织结构、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制定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对ZH公司进行了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分析,总结出了ZH公司目前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通过EFE及IFE矩阵对公司的应对能力做分析和评价,结合ZH公司当前的战略和出现的问题,本文创造性地对ZH公司的竞争战略的选择及实施保障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ZH公司及红曲相关行业其他公司的定位发展及竞争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郑娟,陈敏珊,曾晓宇[7](2019)在《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天然原料在个人护理用品市场的发展状况,随着消费者对更天然、更安全个人护理品的追崇,天然口腔护理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介绍了国内外的天然个人护理品的市场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天然产品已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将天然产品的开发聚焦到产品成分天然化,对牙膏组成的各个成分进行了天然化的概述,为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对全天然牙膏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王瑞[8](2019)在《基于光谱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几种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文中提出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对改善食品感官指标、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及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以及天然食品添加剂两种。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性质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滥用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可逆或者不可逆的伤害,其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天然食品添加剂大多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安全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营养特性。血清白蛋白和DNA通常被认为是许多小分子如药物、天然活性成分和有害化学物质的作用靶点,也可用作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或功能特性的生物模型。通过研究食品添加剂与血清白蛋白和DNA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及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特性的深入了解。为了评价合成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危害,促进天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本文在模拟生理酸度(pH 7.4)环境下,通过构建光谱学技术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CD)等与化学计量学和分子模拟结合的方法体系,研究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喹啉黄(QY)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以及天然食品添加剂异丁香酚和原儿茶酸与人血清白蛋白、DNA的相互作用的结合特性和分子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模拟生理pH条件下,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和分子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人工合成食品着色剂喹啉黄(QY)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及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QY与HSA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04 L mol-1数量级,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氢键。QY主要作用于HSA的亚域IIA的site I位点,实验结果得到了分子模拟的证实。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的减少表明QY引起HSA中肽链的收缩并且隐藏了蛋白质的疏水性片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D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QY与HSA的结合诱导蛋白荧光团周围的微环境扰动和二级结构的改变,HSA中的α-螺旋含量增大,β-折叠含量减少。2.构建荧光、紫外、CD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以及粘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子模拟的方法体系,研究了食品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及其氧化产物叔丁基对苯二醌(TBQ)与小牛胸腺DNA(calf thymus DNA,ctDNA)的结合性质,并对两者与ctDNA相互作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MCR-ALS方法解析TBHQ/TBQ与ctDNA反应体系的紫外扩展数据矩阵,从严重重叠的光谱图中解析得到了目标组分(TBHQ、ctDNA和TBHQ-ctDNA或TBQ、ctDNA和TBQ-ctDNA)的浓度变化趋势和纯光谱图信息,实现了对反应过程的定量监控。荧光猝灭结果发现TBHQ和TBQ均能和ctDNA发生作用形成复合物,TBHQ与ctDNA的结合亲和力大于TBQ与ctDNA的结合。吖啶橙(AO)、双苯并咪唑H33258(Hoechst33258)竞争实验和DNA粘度测定结果表明,TBHQ通过嵌插作用与ctDNA结合,而TBQ则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ctDNA发生作用。CD分析结果表明,TBHQ对ctDNA的碱基堆积和双螺旋结构造成扰动,诱导DNA构象产生从B型转变为A型的趋势,而TBQ对DNA构象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电泳实验结果表明,TBHQ和TBQ均未对DNA造成损伤,但是在Cu(II)协同作用下,TBHQ对DNA结构产生明显损伤。3.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结合光谱学、粘度、电泳和分子模拟等手段,探究了天然食用香精异丁香酚与ctDNA的结合机制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异丁香酚可与ctDNA发生结合,结合常数为103L mol-1数量级,两者作用的主要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溴化乙锭(EB)、AO和Hoechst33258荧光探针竞争实验及CD分析和粘度测定结果显示,异丁香酚通过沟槽模式结合于ctDNA的A-T碱基对区域。电泳和自由基清除等实验结果表明,异丁香酚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诱导的DNA氧化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以人血清白蛋白为淀粉样蛋白模型,研究了天然食品抗氧剂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抑制机理。硫黄素T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原儿茶酸浓度分别为2.5×10-44 mol L-1和5.0×10-44 mol L-1时,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2.5%和59.5%。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也直观的显示出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8-苯氨基-1-萘磺酸(ANS)荧光光谱和CD分析结果显示,原儿茶酸能够显着减小纤维化蛋白表面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暴露,稳定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原儿茶酸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并与赖氨酸残基特异性结合以维持蛋白质构象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抑制蛋白纤维化的效果。

汤小玉,魏安琪,李曙光,林太凤,罗云敬[9](2018)在《三种天然食品添加剂抑制自由基损伤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是一氧化氮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反应产物,具有强氧化性及强硝化性,能够导致细胞及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疾病。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桑色素、葛根素、辣椒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氧化损伤的抑制能力,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3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硝化损伤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天然食品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对L-酪氨酸二聚体的抑制率增大,以抑制率达到50%时的浓度(IC50)判断的抑制能力大小为:辣椒红>桑色素>葛根素>VC,辣椒红的IC50为0.56μmol·L-1;随着天然食品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增大,以IC50判断的抑制能力大小为:葛根素>桑色素>辣椒红>VC,葛根素的IC50为0.051mmol·L-1;随着天然食品添加剂浓度的增加,对L-3-硝基酪氨酸的抑制率增大,以IC50判断的抑制能力大小为:葛根素>桑色素>辣椒红>VC,葛根素的IC50为0.00026μmol·L-1。3种食品添加剂抗自由基能力与其分子结构中主要官能团空间结构以及官能团数量密切相关。

杨洋[10](2018)在《红曲色素的发酵、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红曲霉(Monascus)为红曲科、红曲霉属丝状真菌,是传统的药食两用的微生物资源,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代谢产生的一系列聚酮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降脂降糖、抗菌防腐、防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饲料和纺织行业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从市售红曲米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具有高产红曲色素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菌株,研究了该菌株液态、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技术工艺,建立了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从液态发酵液中提取浓缩红曲色素的技术工艺,并考察了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以期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功能性红曲色素提供菌种资源保障和发酵技术工艺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曲色素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市售红曲米中筛选出一株生长和发酵性能较好,具有高产红曲色素潜力的红曲霉菌株YY1-3,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2、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考察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及浓度对菌株YY1-3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氮源和甘油浓度对色素产量的影响显着。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菌株YY1-3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组成,分析得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2.1 g/L、甘油61 g/L、Fe SO4·7H2O 0.10 g/L和KNO34.2 g/L,模型预测红曲色素的最高产量为5.22 mg/m L,验证值为5.93±0.13mg/m L,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度为88.03%,优化后的红曲色素产量比初始值提高了27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在30℃、p H 4.5、装液量100m L/250m L下发酵6天,红曲色素的最高产量可达6.02±0.11 mg/m L。3、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色素的工艺研究以豆渣、大米、去皮黄豆、黄豆和麦麸为固态发酵基质,以菌株YY1-3产红曲色素的产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豆渣为最佳固态发酵基质。以豆渣为发酵基质,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甘油、Na NO3、KH2PO4、Mg SO4、抗坏血酸、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8个因素高产红曲色素的最优值,继而利用正交实验法筛选甘油、Na NO3、KH2PO4、Mg SO4、抗坏血酸5个因素的最优组合,分析得出,产红曲色素的最佳组合为:甘油6%,Na NO30.04%,KH2PO40.3%,Mg SO4 0.2%,抗坏血酸22 g/kg,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产量最高可达到6.03±0.11 mg/g。4、红曲色素的提取浓缩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建立了以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从液态发酵液中萃取浓缩红曲色素的技术工艺,在50 m L放大萃取体系中的硫酸铵质量浓度为28%、乙醇质量浓度为16%时,相比R为0.36,分配系数K和回收率Y分别为173.07和98.43%,红曲色素富集浓缩在上相乙醇相中,萃取和浓缩的效果理想。对菌株YY1-3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低温(65℃以下)、p H中性偏酸(5和6)和避光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较高,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二、中国天然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天然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添加剂发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
    1.2 国外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
2 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问题
    2.1 产品种类单一
    2.2 产品质量差
    2.3 生产技术落后
    2.4 超量、超范围使用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3 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3 加大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
    3.4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4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4.1 天然添加剂成为发展趋势
    4.2 生物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4.3 复配添加剂成为研究热点
5 结语

(2)农副产品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消费者视角
2 防腐剂
3 抗氧化剂
4 着色剂
5 发泡剂
6 乳化剂
7 结语

(3)天然食品添加剂相关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1)营养强化剂。
    (2)调味剂。
    (3)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
    (4)乳化剂。
    (5)增稠剂。
    (6)防腐剂和保鲜剂。
    (7)抗氧化剂。
    (8)天然色素。
    (9)香辛料。
    (10)增香剂。
    (11)其他类别。
2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优势和局限性
    2.1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优势
    2.2 当前天然食品添加剂加工技术的局限性
3 天然食品添加剂技术的改进思路
    3.1 使用天然原生态材料
    3.2 降低加工成本
    3.3 创新提取和加工工艺
4 结语

(4)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品牌理论概述
        2.1.1 品牌
        2.1.2 品牌战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品牌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2.2 宏观环境PEST分析理论
        2.2.3 中观行业环境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理论
        2.2.4 内外部综合环境SWOT分析理论
第三章 河南新百维品牌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
    3.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简介及现状
        3.1.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简介
        3.1.2 河南新百维公司的发展现状
    3.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宏观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竞争环境分析
        3.3.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现有竞争品牌企业分析
        3.3.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潜在竞争品牌企业分析
        3.3.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替代品牌企业分析
        3.3.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供应商分析
        3.3.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下游买家分析
    3.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3.4.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技术资源
        3.4.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3.4.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财务状况
        3.4.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生产能力状况
    3.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3.5.1 公司高端人才数量配备不足且不完善
        3.5.2 公司的品牌定位不明确
        3.5.3 品牌形象不鲜明
        3.5.4 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
        3.5.5 公司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下
    3.6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6.1 缺乏品牌战略规划
        3.6.2 公司组织架构陈旧缺失公司管理体制落后
        3.6.3 公司品牌建设投入资金少
        3.6.4 公司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
        3.6.5 公司技术力量和开发策略有待改善
        3.6.6 公司品牌建设有待优化
    3.7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环境SWOT矩阵分析
        3.7.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优势分析(S)
        3.7.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劣势分析(W)
        3.7.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机会分析(O)
        3.7.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威胁分析(T)
        3.7.5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环境SWOT矩阵分析
第四章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规划
    4.1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4.2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战略目标
        4.2.1 建立强势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4.2.2 市场目标
    4.3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的品牌发展战略布局
        4.3.1 公司品牌策划运营团队建设与管理
        4.3.2 明确品牌定位
        4.3.3 构建品牌资产
        4.3.4 创建品牌文化
        4.3.5 传播品牌内涵
        4.3.6 维护品牌发展
        4.3.7 品牌危机公关
    4.4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步骤
        4.4.1 创立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核心体系
        4.4.2 品牌传播
        4.4.3 品牌提升
第五章 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人才保障
        5.1.1 改善组织结构,提升运营效能
        5.1.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5.1.3 加强人才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2 财务保障
    5.3 制度保障
        5.3.1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
        5.3.2 售后服务管理
        5.3.3 薪酬绩效考核
        5.3.4 安全生产标准
        5.3.5 现场管理
        5.3.6 产品质量标准管理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几种黄酮类天然甜味剂及合成色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蛋白质概述
        1.2.1 血清白蛋白
        1.2.1.1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1.2.1.2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
        1.2.2 胃蛋白酶
        1.2.2.1 胃蛋白酶的结构
        1.2.2.2 胃蛋白酶的功能特性
        1.2.3 胰蛋白酶
        1.2.3.1 胰蛋白酶的结构
        1.2.3.2 胰蛋白酶的功能特性
    1.3 食品添加剂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1.3.1 研究进展
        1.3.2 研究方法
        1.3.2.1 光谱分析法
        1.3.2.2 电分析法
        1.3.2.3 分子模拟技术分析法
        1.3.2.4 其他方法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然甜味剂新橙皮甙二氢查尔酮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互作用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2.3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NHDC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2.3.2 NHDC与 HSA/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
        2.3.3 NHDC与 HSA/BSA的结合作用
        2.3.3.1 NHDC与 HSA/B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2.3.3.2 NHDC在 HSA/BSA的结合部位
        2.3.3.3 NHDC与 HSA/BSA结合模式
        2.3.3.4 金属离子对NHDC与 HSA/BSA结合常数的影响
        2.3.4 微环境及构象研究
        2.3.4.1 三维荧光光谱
        2.3.4.2 红外吸收光谱
        2.3.4.3 圆二色光谱
        2.3.4.4 分子模拟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究食品添加剂甘草素及异甘草素与HSA相互作用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对HSA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3.3.2 荧光猝灭机理
        3.3.3 甘草素、异甘草素与HSA的结合作用
        3.3.3.1 甘草素、异甘草素与H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3.3.3.2 甘草素、异甘草素在HSA上的结合部位
        3.3.3.3 甘草素、异甘草素与HSA结合模式
        3.3.3.4 人体内常见金属离子对甘草素、异甘草素与HSA结合常数的影响
        3.3.4 构象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3.3.4.1 三维荧光光谱
        3.3.4.2 红外吸收光谱
        3.3.4.3 圆二色光谱
        3.3.4.4 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对HSA的稳定性的影响
        3.3.4.5 分子模拟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成色素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相互作用机制及构象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诱惑红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内源荧光的影响
        4.3.2 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猝灭机理研究
        4.3.3 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合作用
        4.3.3.1 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表观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4.3.3.2 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合作用力
        4.3.3.3 金属离子对诱惑红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结合的影响
        4.3.3.4 诱惑红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构象影响
        4.3.3.5 诱惑红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4.3.3.6 诱惑红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酶活性的影响
        4.3.4 分子模拟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Z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2.1.2 PEST分析
        2.1.3 五力模型
        2.1.4 SWOT分析
        2.1.5 内外部因素评价(IFE/EFE)矩阵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竞争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2.2 红曲行业竞争战略文献综述
第3章 Z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外部总体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P)
        3.1.2 经济环境(E)
        3.1.3 社会文化环境(S)
        3.1.4 技术环境(T)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
        3.2.2 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3.2.3 红曲行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3.3 红曲类产品竞争环境分析
        3.3.1 现有厂商竞争分析
        3.3.2 购买者的压力分析
        3.3.3 供应商压力分析
        3.3.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Z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发展沿革与经营概况
    4.2 企业资源分析
        4.2.1 ZH公司有形资源分析
        4.2.2 ZH公司无形资源分析
    4.3 企业能力分析
        4.3.1 生产能力分析
        4.3.2 营销能力分析
        4.3.3 财务能力分析
        4.3.4 组织能力分析
    4.4 公司内部因素(IFE)综合评价
第5章 ZH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5.1 SWOT矩阵分析
    5.2 SWOT战略定量分析
    5.3 战略选择与战略设计
        5.3.1 公司的愿景和使命
        5.3.2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3.3 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六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
    6.1 调整产品结构,聚焦优势产品
    6.2 重视研发能力,聚焦自主创新
    6.3 引进先进装备,聚焦技术改造
    6.4 变被动为主动营销,聚焦优质大客户
第七章 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7.1 构建敏捷高效组织,积分管理上成效
    7.2 借助信息化建设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7.3 提升内部培训效果,外部招聘重点岗位人才
    7.4 多方争取资金,加强资金保障
    7.5 重视安全、环保,谋求可持续发展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市场概述
2 产品原料天然化
    2.1 磨擦剂
    2.2 保湿剂
    2.3 表面活性剂
    2.4 增稠剂
    2.5 香精
    2.6 甜味剂
    2.7 色素
    2.8 防腐剂
    2.9 营养剂
    2.1 0 其他天然成分
3 全天然牙膏的开发
4 检测结果
5 讨论及展望

(8)基于光谱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几种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与代号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人血清白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1.2.1 人血清白蛋白
        1.2.2 脱氧核糖核苷酸
    1.3 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喹啉黄与HS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HSA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QY与 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2.3.2 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类型
        2.3.3 QY在 HSA上的结合位点分析
        2.3.4 QY对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2.3.5 QY对 HSA游离巯基含量的影响
        2.3.6 QY对 HSA构象的影响
        2.3.7 分子对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食品抗氧化剂TBHQ及其氧化产物TBQ与小牛胸腺DNA结合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BHQ和 TBQ与 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
        3.3.2 利用MCR–ALS解析紫外光谱数据矩阵
        3.3.3 ctDNA对 TBHQ/TBQ荧光光谱的影响
        3.3.4 热力学参数和主要驱动力
        3.3.5 TBHQ/TBQ与荧光探针竞争实验
        3.3.6 粘度实验
        3.3.7 圆二光谱分析
        3.3.8 分子模拟
        3.3.9 DNA电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食用香精异丁香酚与ctDN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4.3.2 异丁香酚与ct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4.3.3 荧光竞争实验分析结合模式
        4.3.4 异丁香酚对ctDNA粘度的影响
        4.3.5 异丁香酚对ctDNA构象的影响
        4.3.6 异丁香酚与ctDNA的对接分析
        4.3.7 异丁香酚保护羟基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
        4.3.8 异丁香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聚集的抑制
        5.3.2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5.3.3 原儿茶酸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
        5.3.4 原儿茶酸对HSA淀粉样纤维化形态的影响
        5.3.5 原儿茶酸与HSA分子对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三种天然食品添加剂抑制自由基损伤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1.2 ONOO-的制备
    1.3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氧化损伤的抑制能力
    1.4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能力
    1.5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硝化损伤的抑制能力
        1.5.1 L-3-硝基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1.5.2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3-硝基酪氨酸生成的抑制能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二聚体生成的抑制能力
    2.2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能力
    2.3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诱导L?酪氨酸硝化损伤的抑制能力
        2.3.1 L-3-硝基酪氨酸的标准曲线 (图4)
        2.3.2 天然食品添加剂对ONOO-硝化损伤L-酪氨酸的抑制能力
    2.4 抑制能力与天然食品添加剂结构关系分析
3 结论

(10)红曲色素的发酵、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红曲色素概述
        1.1.1 红曲色素的组成及结构
        1.1.2 红曲色素的性质与功能
    1.2 红曲色素的应用领域
        1.2.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2 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2.3 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2.4 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1.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进展
        1.3.1 红曲色素生产菌种
        1.3.2 红曲色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1.3.3 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现状
        1.3.4 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红曲色素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剂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红曲色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2.3.2 红曲色素产生菌的生长与发酵性能测试
        2.3.3 红曲色素产物的定性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3章 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剂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分析方法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营养因子对M. purpureus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3.3.2 葡萄糖和甘油协同作用对M. purpureus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3.3.3 响应面法优化M. purpureus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培养基组成
        3.3.4 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第4章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色素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试剂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固态发酵基质及含水量对M. purpureus产色素的影响
        4.3.2 不同营养因子对M.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色素的影响
        4.3.3 不同发酵条件对M.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色素的影响
        4.3.4 正交实验优化M.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色素的工艺条件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5章 红曲色素的提取浓缩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试剂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分析方法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5.3.2 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国天然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食品添加剂发展研究进展[J]. 李婷婷,朱勇辉,马娟娟. 食品安全导刊, 2022(01)
  • [2]农副产品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J]. 周吉锋. 山西化工, 2021(04)
  • [3]天然食品添加剂相关技术探讨[J]. 梁轶媛. 食品安全导刊, 2021(20)
  • [4]河南新百维食品公司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 许高举.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几种黄酮类天然甜味剂及合成色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 梁健丹.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ZH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董璐. 山东大学, 2019(03)
  • [7]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J]. 郑娟,陈敏珊,曾晓宇.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9(04)
  • [8]基于光谱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几种食品添加剂与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D]. 王瑞. 南昌大学, 2019(02)
  • [9]三种天然食品添加剂抑制自由基损伤能力的研究[J]. 汤小玉,魏安琪,李曙光,林太凤,罗云敬.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8(07)
  • [10]红曲色素的发酵、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D]. 杨洋.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