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

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

一、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彬,许士鲁[1](2021)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工业化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具有优异理化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PEN的工业化合成现状,并对PEN的合成技术壁垒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吴梓源[2](2021)在《基于MATLAB的工业聚酯反应器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逸伦,张师军,吴长江[3](2021)在《废旧PET回收循环利用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物理回收法、化学回收法、生物回收法和创新循环利用方法。重点总结了废旧PET化学回收法和生物回收法的解聚反应机理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光驱动分解、微波辅助分解和废旧PET的高附加值利用创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回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了废旧PET回收循环利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王卫卫[4](2021)在《异山梨醇高效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催化剂的设计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聚碳酸酯(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电子器件、机械设备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工程塑料。然而,传统PC所依赖的聚合单体双酚A(BPA)是一种具有生物慢毒性的石油基单体。目前,以来源于生物质的异山梨醇取代BPA所合成的聚异山梨醇碳酸酯(PIC)因其良好的热学性能和透明性被认为是传统PC最具潜力的替代者。但由于受到异山梨醇分子内氢键的制约,如何获得高分子量的PIC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本论文设计开发了双阳离子液体(DILs)和低共熔溶剂(DESs)两类绿色催化体系,以碳酸二苯酯和异山梨醇为反应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成功合成了高分子量的PIC,并对催化剂的活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节阳离子双咪唑环之间的烷基链长度和阴离子的类型设计并合成一系列高活性的DILs,成功打破异山梨醇分子内氢键并平衡了内羟基(endo-OH)和外羟基(exo-OH)的反应活性,最终合成了高分子量的PIC。实验结果表明,在痕量双-(3-甲基-1-咪唑)-亚乙基二溴盐的催化作用下,所合成PIC的重均分子量(Mw)最高可达到98700g/mol。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DILs的高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阳离子与底物之间多位点氢键活化作用的形成以及异山梨醇的endo-OH和exo-OH反应活性的有效平衡。此外,进一步的分析了 PIC的分子量、链构型对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PIC分子链中端羟基的含量可有效调节其热分解温度;增加PIC重复单元中的endo-endo(a1)片段可实现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调节。最后,结合核磁氢谱(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提出了基于阳离子多位点活化和阴离子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2)以1-羟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EmimOH]CI)为氢键受体(HBA),通过调节氢键供体(HBD)的酸碱性,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pH的DESs用于催化PIC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由近中性的[EmimOH]C1-2EG催化合成的PIC的分子量最高且其Mw达到102000 g/mol。不同DESs催化下的酯交换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ESs的碱性增加,酯交换反应速率显着提高,但强碱性反而抑制了 PIC的分子量增长。为了揭示DESs的碱性对PIC分子量的影响,对PIC的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ESs强碱性会造成大分子链的解聚并最终抑制PIC分子量的增加,由此证明了近中性的DESs更有利于提高PIC的分子量。结合1HNMR,FT-IR表征和动力学实验结果提出了基于HBD和HBA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

杨子锋[5](2021)在《基于异山梨醇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合成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聚碳酸酯(PC)以石油基化合物双酚A(BPA)和光气为原料合成,因为BPA的雌激素效应以及光气的剧毒挥发性导致传统工艺存在一些缺点。目前,采用生物基单体异山梨醇(ISB)和二氧化碳基化合物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直接一步酯交换熔融缩聚合成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不仅绿色无毒,而且与传统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学性能、耐划伤和耐热性能,已经成为现在开发高性能聚碳酸酯的研究方向。但是要合成性能优异的PIC,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ISB存在分子内氢键导致其反应活性低;其次,DMC存在甲基化和甲酯化的竞争反应,并且甲基化产物抑制PIC分子链的增长;最后,ISB的刚性结构导致PIC的力学柔韧性能差,加工性能不好,限制了其工程化的使用。针对以上的难点,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筛选一系列有机碱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有机碱金属对ISB的催化活性和DMC甲酯化反应的选择性。利用DFT模拟计算、红外、核磁、质谱等分析手段结合试验数据,研究了催化剂自身阴阳离子结合能以及其活化反应底物的能力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合成PIC的影响,并获得了催化剂开发和设计的理论指导依据。另外,通过核磁对PIC低聚物和终聚产物的端基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获得了 ISB和DMC的反应特性规律。最后结合质谱分析首次捕捉到了PIC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结合中间体结构最终提出了阴阳离子共同促进链增长的机理。(2)结合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的可设计性,设计并合成一系列以邻、间、对苯二酚为阴离子,[N1111]+、[N2222]+、[N3333]+、[N4444]+为阳离子的双活性位点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筛选,合成了高分子量的PIC。结合试验数据和DFT模拟计算研究了阴阳离子活性位点的类型、数量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了双活性位点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DMC和ISB合成PIC的反应活性规律。最终结合对PIC合成过程中间体的捕捉分析,证实了 DMC和ISB交替加成的反应路径,为DMC和ISB合成PIC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3)为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设计合成了以[Py]-、[Im]-、[Tr]-为阴离子,[N2222]+、[Emim]+、[P4444]+为阳离子的7种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经活性筛选,[Emim][Im]展现了最高的催化活性,实现了 ISB的98%转化率,并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53100 g/mol的PIC。另外,通过核磁手段对不同温度下合成PIC的反应过程进行原位跟踪表征,发现了反应工艺条件对DMC甲基化反应、ISB内外羟基活化存在的影响规律,并使用核磁证实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全文的表征分析,最终提出了阴阳离子协同氢键共同促进链增长的机理。(4)提出一步法共聚新方法,缩短了聚合工艺流程,提高了反应效率,并筛选了一系列脂肪族和芳香族二醇单体成功合成了共聚改性PIC。另外经过芳香族二醇单体配比的优化,最终合成了重均分子量高达80300 g/mol的共聚PIC,并且通过对共聚PIC羰基碳区的碳谱进行积分计算分析,找到了共聚PIC的玻璃转化温度降低规律。DSC和TGA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实现了 PIC热学性能的可控和可调。另外,DMA测试结果表明芳香族二醇单体的引入有效改善了 PIC的柔韧性,降低了 PIC的刚性。通过共聚改性研究不仅极大地改善了 PIC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而且保持了较高的热学性能。

王展[6](2021)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扩链增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不同GMA接枝量的官能化弹性体POE。将弹性体与PET共混,考察了GMA接枝量和弹性体含量对PET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将三种不同GMA共聚量的扩链剂引入其中,考察了扩链剂对PET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OE上成功熔融接枝了不同含量的GMA;GMA接枝用量少于1%的POE不能增韧PET,接枝用量超过2%GMA的POE可以有效增韧PET,接枝量较多时,脆韧转变提前出现。说明通过GMA接枝可以使POE有效增韧PET,接枝用量对增韧效果有较大影响。弹性体的加入会降低PET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2)在PET/POE共混物中引入接枝3%GMA的POE代替部分纯POE,考察了官能化POE的引入,对PET/PO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官能化POE用量的增加,POE能够更好的分散在PET基质中且更加细化,两者的相容性得到提升,当其占比达到60%时,PET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600J/m,实现对PET有效增韧。(3)在PET中引入扩链剂PMMA-co-GMA,考察了扩链剂的种类和用量对PET增韧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扩链剂的用量增加,或同等用量下扩链剂中共聚含量增加时,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略微延后,扩链剂用量或共聚含量增加时,共混物的的弯曲强度升高,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总体上扩链剂的用量和共聚含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不大。

胡亚坤[7](2021)在《高频高速覆铜板基板树脂材料改性研究》文中认为5G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覆铜板(CCL板)行业的爆炸式增长。据权威部门预测,2025年CCL板市场需求将达到1100亿元。但在CCL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树脂基体固化不足、成品率低和基板分层、树脂团聚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CCL板基材树脂材料的改性研究以解决或改进上述问题。首先,研究了聚苯醚(PPO)/聚丁二烯(PB)/双马来酰亚胺(BMI)多元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多组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得到并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体系的固化温度曲线。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多元树脂体系的最佳固化温度为132℃+178℃+213℃。其次,通过PPO、PB和BMI与改性剂的反应,确定了三种树脂与改性剂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BMI与改性剂的反应速率快于PPO和PB树脂,因此选用PPO和PB树脂来制备预交联树脂体系,并对预交联树脂胶液的粘度进行了一定时间内的跟踪监测。预交联树脂胶液的粘度适中,适合加工,室温下澄清透明。树脂溶液可保存2-4周。将预交联体系制备成CCL板材,并进行测试。与未经过预交联处理的树脂溶液相比,由预交联树脂制备的CCL板材的相分离明显减小,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略有下降。最后,对PB树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Tg,进而提高CCL板材的Tg。通过Heck反应,在PB侧链分别引入甲苯基、萘基和联苯基(分别用T、N和D代表)。改性PB树脂的Tg明显提高。采用紫外内标法计算产物的接枝率。当选择C:D=1:1.2摩尔比反应时(C代表PB中的C=C基团的摩尔数),得到改性产物C-D 1.2,将C-D 1.2改性PB与PPO和BMI树脂混合后再用改性剂处理,与改性剂处理的未改性PB/PPO/BMI树脂相比,前者的Tg提高了13℃左右,证明了通过对PB进行改性可以提高CCL板材的Tg。

陈学磊[8](2021)在《用于轻量化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粘合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抗疲劳性和耐酸碱性等方面要远远优于传统材料,其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体由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或聚氨酯组成,以石墨、硼或芳纶等纤维为增强体。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常与金属材料进行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功能结构。传统的连接方式会造成复合材料的界面发生破坏,而粘合剂可以在不改变现有设计的同时实现复合材料的有效连接。本论文对复合材料中树脂进行脱除和芳纶纤维的回收进行了研究,并将回收的芳纶纤维添加到粘合剂中,成功设计了一款用于复合材料粘接的单组分粘合剂。首先将废弃芳纶头盔进行拆解,将芳纶复合材料浸没于四氢呋喃/二氧六环混合溶液24 h后,复合材料中的树脂层脱除率达到90.5%。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回收的芳纶纤维表面光洁无损伤,外观与杜邦的Kevlar?964纤维无明显差异。拉伸测试表明,回收纤维的单丝可达到Kevlar?964纤维断裂强度的81.8%,20根回收芳纶纤维单丝组成的纤维束可达到Kevlar?964纤维束断裂强度的92.1%。其次在回收芳纶纤维的基础上,将芳纶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添加到环氧粘合剂中。探讨芳纶纤维的添加分数对钢片/钢片、铝片/铝片、碳纤维板/碳纤维板这类相似材料间的剪切强度的影响;探讨芳纶纤维的添加分数对钢片/铝片、钢片/碳纤维板、铝板/碳纤维板这类不相似材料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对芳纶纤维的添加分数对固化后粘合剂的硬度进行测试;测试添加芳纶纤维的粘合剂热稳定性和抗热老化性。结果表明:随芳纶纤维在粘合剂中占比的提升,粘合剂对不同材料间的剪切强度呈现相似变化趋势,当芳纶纤维的添加为2.0 wt%时,粘合剂对不同材料间的剪切强度最好,粘合剂的综合性能最佳。与汉高乐泰同类型粘合剂G 909进行对比发现,芳纶纤维粘合剂的剪切性能高于或相当于G 909粘合剂,硬度方面与G 909粘合剂相近。热重测试表明,芳纶纤维的加入对环氧粘合剂热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影响。芳纶纤维粘合剂和G 909粘合剂在不同老化温度下具有相似的下降趋势,但芳纶纤维粘合剂具有更大的剪切强度。本论文最终成功实现了芳纶头盔中纤维的回收,并将回收纤维添加到粘合剂配方中,成功制备出一款用于轻量化复合材料粘接的高性能粘合剂。

王勇[9](2021)在《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文中认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聚酯类产品。由于其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因此,大量的PET废弃物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加强对废旧PET的再生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聚酯的化学法再生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其原理是基于聚酯合成的平衡反应特性,废PET与解聚剂反应生成单体或者低聚物,然后将解聚产物回收重新制备再生聚酯的方法,其中以乙二醇为醇解剂对PET进行解聚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安全性好、适合进行工业化推广等优点,但乙二醇醇解法也有醇解速率较慢、再生聚酯产品与原生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乙二醇醇解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再生聚酯缺乏新产品开发的现状,提出对废旧PET进行乙二醇(EG)/二甘醇(DEG)联合醇解并直接再聚合生产再生低熔点共聚酯的研发思路,探究联合醇解条件,优化再生共聚酯合成工艺,研究再生低熔点聚酯性能,为废旧PET回收高值化再利用提供借鉴。首先,基于PET的EG醇解技术,提出了EG/DEG联合醇解工艺,重点研究了EG/DEG比例、催化剂醋酸锌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总二元醇与PET质量比等参数对废旧PET醇解效率的影响,并以醇解率和主产物对苯二甲酸双(2-羟乙基)酯(BHET)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DEG与PET比例为10mol%、总二元醇与PET投料质量比为1:2、醋酸锌质量分数0.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1.5 h为高效的醇解条件,PET的醇解率达到100%,BHET收率可达到75%。添加DEG后的联合醇解反应时间比只添加EG时缩短、催化剂醋酸锌添加量减少。其次,研究了稳定剂TPP对醇解催化剂醋酸锌活性的调控。首先利用DSC和TG测试方法,模拟BHET缩聚反应,考察了TPP对Zn(Ac)2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TPP能较好的调控Zn(Ac)2的催化活性;然后在反应釜内以废PET的EG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为基础,优化了TPP的添加量。结果表明,TPP/Zn(Ac)2比例为0.5:1时,缩聚反应时间合适,产品的端羧基含量、b值、色泽等接近原生PET。最后,在上述EG/DEG联合醇解工艺和添加了TPP的再生PET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基础上,分别合成了PEDT(添加了DEG的共聚酯)和PEDTI(添加了DEG和IPA(间苯二甲酸)的共聚酯)两种低熔点再生聚酯,重点考察了DEG、IPA添加量对合成工艺与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添加DEG制得的PEDT,其特性黏度、端羧基含量、b值与再生PET相近,而DEG含量会比实际添加量稍大;随着DEG的加入量增加,PEDT的热稳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均随之下降;(ii)同时添加DEG和IPA制得的PEDTI共聚酯,其b值、端羧基含量等指标与再生PEDT相似,特性黏度随IPA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PEDTI的Tm会随IPA含量的升高出现大幅度的下降,Tg和热稳定性稍有下降;XRD测试中PEDTI的衍射峰位置与PET相似,但其结晶度随IPA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本文通过研究EG/DEG联合醇解工艺和添加稳定剂TPP的再生PET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合成了含有10%DEG的PEDT共聚酯,其熔点为240℃左右,可作为色母粒载体或者常压易染聚酯使用;合成了含有6%DEG、5~20%IPA的PEDTI共聚酯,其熔点为180℃~220℃。今后可通过增加IPA的添加量,进一步降低共聚酯的熔点,实现熔点范围更宽的再生低熔点共聚酯制备,丰富再生聚酯的产品和应用领域。

郑晓旭,梁建荣,汪子翔,陈忠钢,卫金皓,王立岩[10](2020)在《环保型PET用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环保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用钛系催化剂(简称钛系催化剂)在PET的缩聚反应的催化机理;简述了钛系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其研发的方向及目标;综述了国内外钛系催化剂的发展趋势;钛系催化剂的近阶段研究方向为复配法、水解法、负载化、稳定化、与附加助催化剂共存;指出目前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钛系催化剂存储的稳定性、在乙二醇中的高溶解性、以及催化PET合成时反应条件的宽泛性和现有设备的匹配性。

二、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工业化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PEN的合成
    2.1 邻二甲苯法
    2.2 2-甲基-6-乙酰基萘氧化法
    2.3 2,6-二异丙基萘氧化法
3技术壁垒和前景展望

(3)废旧PET回收循环利用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旧PET的物理回收法
2 废旧PET的化学回收法
    2.1 水解法
        1) 中性水解法。
        2) 酸性水解法。
        3) 碱性水解法。
    2.2 醇解法
    2.3 糖解法
    2.4 胺/氨解法
    2.5 热裂解法
3 废旧PET的生物回收法
4 废旧PET的创新循环利用方法
    4.1 光驱动分解PET
    4.2 微波辅助分解法
    4.3 高附加值循环利用方法
        4.3.1 废旧PET制备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
        4.3.2 废旧PET制备多孔炭材料
        4.3.3 废旧PET的环保升级回收
5 结语

(4)异山梨醇高效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催化剂的设计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聚碳酸酯市场前景
        1.1.1 聚碳酸酯应用领域
        1.1.2 中国聚碳酸酯发展现状
    1.2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
        1.2.1 异山梨醇
        1.2.2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1.3 熔融酯交换法催化剂研究现状
        1.3.1 碱金属催化剂
        1.3.2 有机非金属催化剂
        1.3.3 离子液体催化剂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双阳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聚异山梨醇碳酸酯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双阳离子液体的合成
        2.3.2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的制备
        2.3.3 酯交换动力学实验
    2.4 结构与性能表征
        2.4.1 结构表征
        2.4.2 分子量表征
        2.4.3 热性能表征
        2.4.4 苯酚浓度表征
        2.4.5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双阳离子液体表征
        2.5.2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结构表征
        2.5.3 双阳离子液体结构与分子量的相关性
        2.5.4 分子量与内外羟基反应活性的关系
        2.5.5 酯交换过程与催化剂浓度优化
        2.5.6 分子链构型与热学性能的相关性
        2.5.7 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共熔溶剂催化制备聚异山梨醇碳酸酯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3.3.2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的制备
        3.3.3 酯交换动力学实验
        3.3.4 聚异山梨醇碳酸酯的降解
    3.4 结构与性能表征
        3.4.1 低共熔溶剂酸碱性表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低共熔溶剂表征
        3.5.2 低共熔溶剂催化活性评价
        3.5.3 低共熔溶剂碱性与分子量的相关性
        3.5.4 酯交换过程工艺优化
        3.5.5 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异山梨醇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合成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聚碳酸酯概述
        1.2.1 双酚A型聚碳酸酯
        1.2.2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
        1.2.3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
        1.2.4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
    1.3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制备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1.3.1 异山梨醇及碳酸二甲酯性质
        1.3.2 催化剂研究进展
        1.3.3 离子液体催化剂
    1.4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改性研究进展
        1.4.1 共聚改性
        1.4.2 共混改性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1.5.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有机碱金属催化合成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IC结构表征
        2.3.2 催化剂筛选
        2.3.3 反应条件优化
        2.3.4 反应机理推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活性位点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离子液体合成及表征
        3.2.4 PIC合成及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活性筛选
        3.3.2 反应条件优化
        3.3.3 反应机理推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咪唑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离子液体合成及表征
        4.2.4 PIC合成及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活性筛选
        4.3.2 反应条件优化
        4.3.3 反应机理推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PICs结构表征
        5.3.2 催化剂筛选
        5.3.3 二醇单体筛选
        5.3.4 单体配比的优化
        5.3.5 热学性能
        5.3.6 动态机械性能
        5.3.7 形貌表征
        5.3.8 耐刮擦性能
        5.3.9 熔体流动速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说明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扩链增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合物共混改性
        1.1.1 聚合物共混改性概念
        1.1.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述
        1.1.3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及目的
    1.2 弹性体概述
        1.2.1 弹性体简介
        1.2.2 POE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1.3 PET概述
        1.3.1 PET简介
        1.3.2 PET的结构与性能
    1.4 PET改性研究
        1.4.1 PET共混改性
        1.4.2 PET化学改性
        1.4.3 PET扩链增黏改性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环氧官能化POE增韧PET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3.1 环氧官能化POE的制备
        2.2.3.2 PET共混物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环氧官能化POE增韧PET
        2.3.1 接枝效果的验证
        2.3.2 共混物的流变加工特性
        2.3.3 弹性体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2.3.4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2.3.5 共混物的动态力学分析
    2.4 PET/POE/POE-g-GMA3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研究
        2.4.1 流变加工特性
        2.4.2 力学性能分析
        2.4.3 动态力学曲线分析
        2.4.4 形态结构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扩链剂对弹性体增韧PET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力学性能测试
    3.3 低共聚量扩链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中共聚量扩链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高共聚量扩链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共聚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7 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高频高速覆铜板基板树脂材料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覆铜板
        1.1.1 覆铜板的发展历程
        1.1.2 覆铜板用铜箔
        1.1.3 覆铜板用增强材料
        1.1.4 覆铜板用树脂体系
        1.1.5 覆铜板常见缺陷
    1.2 固化反应动力学
        1.2.1 差示扫描量热法
        1.2.2 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
    1.3 树脂改性
        1.3.1 化学改性
        1.3.2 表面改性
        1.3.3 共混改性
        1.3.4 填充改性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内容
2 PPO/PB/BMI多组分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2.1 引言
    2.2 多组分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2.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试样的制备和测试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试样的DSC曲线分析
        2.3.2 试样的固化体系特征温度的确定
        2.3.3 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计算
        2.3.4 反应级数的计算
        2.3.5 固化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2.3.6 试样的固化动力学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多组分树脂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1 引言
    3.2 树脂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PPO树脂与改性剂反应活性和反应条件的测试
        3.2.4 PB树脂与改性剂反应活性和反应条件的测试
        3.2.5 BMI树脂与改性剂反应活性和反应条件的测试
        3.2.6 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2.7 PPO:PB=8:2 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2.8 PPO:PB=7:3 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2.9 PPO:PB=6:4 预交联体系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PO树脂与改性剂反应结果分析
        3.3.2 PB树脂与改性剂反应结果分析
        3.3.3 BMI树脂与改性剂反应结果分析
        3.3.4 预交联体系粘度的跟踪监测
        3.3.5 预交联树脂胶液的加工和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PB树脂改性
    4.1 引言
    4.2 PB树脂改性
        4.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4-碘甲苯改性PB树脂
        4.2.4 1-碘萘改性PB树脂
        4.2.5 4-碘联苯改性PB树脂
        4.2.6 改性后的PB树脂预交联体系固化物T_g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4-碘甲苯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结构表征
        4.3.2 1-碘萘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结构表征
        4.3.3 4-碘联苯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结构表征
        4.3.4 4-碘甲苯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热力学分析
        4.3.5 1-碘萘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热力学分析
        4.3.6 4-碘联苯改性PB树脂反应产物的热力学分析
        4.3.7 测试选用树脂的接枝率
        4.3.8 改性后的PB树脂预交联体系固化物T_g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用于轻量化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粘合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复合材料
        1.1.1 复合材料的应用
        1.1.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2 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
        1.2.1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和回收现状
        1.2.2 芳纶纤维回收再利用进展
    1.3 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
    1.4 粘合剂简介
        1.4.1 粘合剂的基本组成
        1.4.1.1 基体树脂
        1.4.1.2 增韧树脂材料
        1.4.1.3 活性稀释剂
        1.4.1.4 填料
        1.4.1.5 固化剂
        1.4.1.6 促进剂
        1.4.2 粘合剂的粘附机制
        1.4.2.1 机械互锁
        1.4.2.2 吸附作用
        1.4.2.3 静电作用
        1.4.2.4 扩散作用
        1.4.3 环氧粘合剂的应用领域
        1.4.3.1 舰艇材料
        1.4.3.2 电子电器材料
        1.4.3.3 土建材料
        1.4.3.4 复合材料
    1.5 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芳纶纤维的回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3 测试技术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芳纶头盔层在各类溶液中的脱除率
        2.4.2 回收纤维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
        2.4.3 热重分析
        2.4.4 纤维单丝拉伸测试
        2.4.5 纤维束拉伸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粘合剂的制备和测试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过程
    3.4 测试技术
        3.4.1 红外光谱测试
        3.4.2 剪切强度测试
        3.4.3 硬度试验测试
        3.4.4 热重分析
        3.4.5 粘合剂热老化实验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3.5.2 铝片的剪切强度分析
        3.5.3 钢片的剪切强度分析
        3.5.4 碳纤维板的剪切强度分析
        3.5.5 不同材料间的剪切强度分析
        3.5.6 剪切强度对比分析
        3.5.7 粘合剂硬度的分析
        3.5.8 热重分析
        3.5.9 热老化试验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刚性材料剪切标准(GB/T7124-2008)
附录 B 复合材料剪切标准(GB/T33334-2016)
致谢
作者简历

(9)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废旧聚酯回收利用现状
        1.2.1 PET简介
        1.2.2 废旧聚酯的主要来源
        1.2.3 国内外废聚酯回收相关政策
    1.3 废旧聚酯回收研究进展
        1.3.1 物理法回收
        1.3.2 化学法回收
    1.4 PET解聚产物的功能化利用
        1.4.1 再生聚酯功能化利用
        1.4.2 低熔点聚酯
    1.5 PET醇解产物再生合成的降解与调控
        1.5.1 PET再生合成中的降解
        1.5.2 稳定剂
    1.6 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废聚酯及产物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药品与设备
        2.2.2 醇解实验
        2.2.3 醇解产物分析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醇解反应原理
        2.3.2 联合醇解反应条件对醇解过程的影响
        2.3.3 醇解产物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醇解直接再聚合工艺优化与PEDT共聚酯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设备
        3.2.2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3.2.3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PP/Zn(Ac)_2复配比例优化
        3.3.2 合成工艺优化与再生PET性能验证
        3.3.3 PEDT的合成与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低熔点共聚酯PEDTI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与设备
        4.2.2 BHEI的制备工艺
        4.2.3 PEDTI的合成工艺
        4.2.4 产物分析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HIT的合成与表征
        4.3.2 PEDTI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环保型PET用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钛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2 钛系催化剂发展历程
3 钛系催化剂的研发方向及目标
4 钛系催化剂发展趋势
    4.1 国外发展状况
    4.2 国内发展状况
5 结语

四、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工业化进展[J]. 刘亚彬,许士鲁. 信息记录材料, 2021(12)
  • [2]基于MATLAB的工业聚酯反应器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吴梓源.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3]废旧PET回收循环利用方法的研究进展[J]. 黄逸伦,张师军,吴长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21(03)
  • [4]异山梨醇高效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催化剂的设计及机理研究[D]. 王卫卫.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5]基于异山梨醇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合成及改性研究[D]. 杨子锋.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扩链增韧研究[D]. 王展.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7]高频高速覆铜板基板树脂材料改性研究[D]. 胡亚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用于轻量化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粘合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 陈学磊. 鲁东大学, 2021(12)
  • [9]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D]. 王勇.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10]环保型PET用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郑晓旭,梁建荣,汪子翔,陈忠钢,卫金皓,王立岩. 合成纤维工业, 2020(06)

标签:;  ;  ;  ;  ;  

帝人开发聚酯钛催化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