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兴同昌斑岩铜矿伴生金赋存状况

江西德兴同昌斑岩铜矿伴生金赋存状况

一、江西德兴铜厂斑岩型铜矿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健[1](2021)在《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一直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保证主金属铜钼回收指标不劣化的前提下,开发对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的研究,对我国金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凉山拉拉铜矿矿石整体具有较好的可选性,但在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存在反常现象,会出现铜品位低,伴生金银的品位和回收率偏低且波动性较大的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该难选矿石原矿性质相比于正常生产流程样较为复杂,一旦选别过程中出现该类矿石,会对选矿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场处理该类矿石的主要方法为将其与易选矿石配矿制得新的生产流程样进行选别。本论文以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难选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并以工艺矿物学为理论基础,参照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对该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试验研究,并基于实验室试验结果,对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现场生产流程样进行浮选验证试验,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选别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拉拉矿区含金硫化铜钼矿中铜、钼以及伴生金银的技术指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钼、金和银,其含量分别为0.73%、0.091%、0.27g/t和1.52g/t。矿石中铜基本以硫化铜形式存在,其中原生硫化铜占89.16%,次生硫化铜占10.84%。铜的独立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分配率达到了93.46%;钼的独立矿物只有辉钼矿一种,分配率为91.34%;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在自然金中,分配率为68.09%;矿石中银无独立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或机械混入物的形式赋存在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中。矿石中黄铜矿与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和辉钼矿等金属矿物关系十分密切,自然金粒度极细,且与多种矿物嵌布关系复杂,严重影响了铜、金资源的高效回收。通过对难选矿石进行浮选试验,以现场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确定了在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80%,粗选石灰用量为1000g/t,丁基黄药用量为40g/t,丁铵黑药用量为10g/t,柴油用量为120g/t,2#油用量为40g/t;精选石灰用量为500g/t;扫选丁基黄药用量5g/t的条件下,通过两粗三精两扫,粗选精矿再磨再选,中矿顺序返回的工艺流程,最终得到铜钼混合精矿。闭路试验可得混合精矿中最佳铜品位为11.81%,回收率为93.50%;钼品位为1.38%,回收率为89.69%;金品位为2.74g/t,回收率为63.24%;银品位为8.94g/t,回收率为25.23%。现场生产流程样包含有部分该难选矿石,采用对该难选矿石的技术方案,对现场生产流程样的验证试验获得了明显优于原难选矿石浮选试验的结果,现场生产流程样浮选闭路试验铜钼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品位分别为25.854%、2.010%、6.57g/t、27.99g/t,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96.68%、87.05%、70.92%、35.99%。浮选指标优良,超过选厂实际生产技术指标。现场流程对石灰用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石灰用量有利于选厂在不严重影响主金属铜回收指标的前提下提高该类矿石中金和银等有价金属的品位,为同类型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

辛未[2](2019)在《云南省哀牢山-红河成矿带新生代金铜钼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哀牢山-红河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三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金沙江-哀牢山岩浆-构造-成矿带的南段。其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新生代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爆发性金铜钼成矿作用。目前区内已经发现并开采了一系列具有较大经济价值金铜钼矿床。本论文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把南段研究程度较低的长安金矿、长安冲铜钼矿、铜厂铜钼矿、以及具有很大代表性的大坪金矿和规模最大的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作为典型矿床。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入手,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与地球动力学演化,以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石流体包裹体为研究手段(方法),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来源与演化,成岩成矿时代,厘定了矿床成因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区铜钼金成矿模式,还原了控制成矿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丰富了非弧金铜钼成矿理论。取得主要成果如下:对北衙、长安、铜厂、长安冲典型矿床研究表明:1)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金铜矿体主要赋于富碱二长花岗斑岩与上三叠统北衙组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其次在斑岩体中以细网脉状出现,金多金属矿体在外围地层中以脉状或似层状出现;围岩蚀变以钾化,硅化,矽卡岩化为主;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高温岩浆流体为主,中低密度流体在矿质运移中占据了主导作用而非重卤水,流体冷却降温与沸腾作用在主成矿阶段铜金沉淀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大气水的加入在晚阶段的金银铅锌沉淀中占据了主导作用。以上特征表明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为斑岩-矽卡岩型复合金多金属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单一的矽卡岩型矿床。2)长安冲-铜厂铜钼(金)矿床的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富碱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与志留系康郎组白云岩接触带的镁矽卡岩中,钼矿体则主要呈稀疏浸染状赋存于岩体边缘的内蚀变带中,围岩蚀变以钾化、硅化、矽卡岩化为主;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高温岩浆流体;综上长安冲-铜厂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3)本论文认为长安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控于志留系康郎组白云岩和奥陶系向阳组粉砂岩交界附近的隐爆角砾岩构造,而非前人认为的受控于断裂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H2O-NaCl体系,OH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大气水与岩浆水混合的特点,成因类型应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造山型或卡林型金矿。通过矿体与脉岩间的穿插关系,厘定长安金矿主成矿时代约为35.3 Ma。4)大坪金矿产于新元古代闪长岩中,受控于北西向断裂群,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围岩蚀变以硅化,绢英岩化和碳酸盐化为主,与前人认识一致,认为其成因类型应为造山型金矿;与典型造山型金矿不同的是,其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哀牢山-红河成矿带新生代金铜钼矿化作用可划分为两个成矿系列:1.与富碱斑岩相关的铜钼金成矿系列,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两个成矿子系列。2.造山型金成矿系列,二者都受控于喜山运动引发的与下部岩石圈地幔拆沉相关的后碰撞伸展背景中。与金铜钼成矿作用相关的富碱斑岩属于高水含量高氧逸度岩体,为下地壳玄武质岩石在自由水存在下的部分熔融产物。底侵幔源钾质岩浆为部分熔融和随后的成矿作用提供了足够的流体。哀牢山-红河成矿带下地壳成矿斑岩源区存在二种端元组分:1).新元古代镁铁质低REE下地壳(端元I),形成机制为新古元代原始弧岩浆底侵与堆晶作用;2).钾/超钾质新生代新生镁铁质高REE下地壳源区(端元II),由底侵的钾/超钾质镁铁质火成岩凝固而成。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次论文认为长安冲-铜厂、马厂箐成矿斑岩、小龙潭、姚安金矿成矿岩体主要来源于端元II部分熔融,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哈播铜钼矿成矿岩体则来源于端元I部分熔融。通过综述他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在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不同于经典造山型金矿,并与同时代岩浆活动无成因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存在金的上地幔源区的认识:华南地体金的上地幔源区形成于自古元古代以来多次地幔小比例熔融作用,自元古代以来多次古俯冲事件改造了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形成了大量含水矿物交代域;新生代岩石圈拆沉引发的软流圈上涌使地幔交代域流体释放,同时将地幔金萃取出来沿断裂向上运移成矿。认为古俯冲事件改造的岩石圈地幔为新生代非弧金铜钼成矿作用提供了潜在的流体和部分金属来源,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则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力学条件。

水飞龙[3](2019)在《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及伴生元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对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在倡导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新形势下伴生元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蚀变带与伴生元素作为出发点,对两个矿区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重点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的矿床特征,并将矿床与VMS型矿床的各项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对矿床的蚀变带及蚀变岩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主要伴生元素的相关性,运用XRD粉晶衍射方法对比不同蚀变带的矿物和元素特征;对采自铜厂和富家坞矿区蚀变带上含Re的主要矿石-辉钼矿采样进行物相分析,得出了Re等伴生元素在辉钼矿石中具体的赋存形态,为Re等元素综合利用提供依据。两个矿区内矿体分布存在差异,但成矿年代及蚀变矿化的类型基本相同。铜厂及富家坞矿区内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体部分熔融作用程度不高。伴生元素Au、Ag与蚀变强度、Cu矿化强度正相关。铜厂矿区Au含量为Au岩体>Au围岩,富家坞矿区则相反;两矿区Ag含量均为Ag岩体>Ag围岩;Co元素主要与黄铁矿化相关,与Cu元素含量分布稳定;铜厂矿区的Re与Mo元素于围岩一侧含量高于岩体一侧,富家坞矿区内则相反,Re于岩体一侧含量高于围岩一侧,且与Mo相关性高达0.932,主要集中在斑岩体周围的石英-绢云母化带。物相分析显示铼以四种相态赋存于辉钼矿:七氧化二铼、二氧化铼、三氧化铼和二硫化铼,主要以二氧化铼和二硫化铼的形式存在,后者含量远高于前者。距岩体接触带越近,矿化程度及Re元素含量越高,富家坞矿区样品Re元素含量高于铜厂矿区。结合Au、Ag、Co元素在辉钼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及矿石中C与S含量,及堆浸场中Re等元素的含量特征,为矿石具体加工处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潘含江[4](2019)在《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文中认为尾矿是我国产出量、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金属矿山尾矿库中常含有大量的金属硫化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同时其中的许多有用元素和组分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调查手段,结合岩石学、矿物学、环境地球化学等方法,查明了我国7个典型金属矿山中尾矿库的元素及矿物含量和分布规律,综合评价尾矿库资源潜力与矿区生态环境效应。尾矿中元素及矿物组成与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入选原矿石类型的不同,在尾矿库中表现为元素含量和组合特征在垂向上存在显着的变化;(2)尾矿砂在排放过程中的重力分选作用。而尾矿库的结构形态和建筑方式(坝体位置)很大程度决定了排砂口位置及其元素分布特征;(3)不同阶段选矿工艺的差别。由此导致(1)不同金属矿山的尾矿;(2)同一矿区不同时期尾矿库;(3)同一尾矿库内不同位置,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均有差别。因此,有必要根据矿山类型和尾矿库建设与使用历史,对尾矿库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手段、分阶段开展尾矿库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通过建立尾矿库三维模型及已有钻孔进行抽稀模拟实验,对比了不同的尾矿库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山谷型尾矿库应在中央位置垂直于坝体方向进行钻探取样,而山坡型和平地型尾矿库采用十字剖面法或者多方向剖面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更为科学。提交了9个尾矿库的金属元素潜在资源量,多金属矿山尾矿库中金属元素的潜在利用价值巨大。对红旗岭尾矿的选矿试验表明:采用“浮选-酸浸流程试验”指标相对较优。所获得的镍精矿含镍品位为3.16%,回收率为82.61%。调查研究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与矿山功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金属矿区农用地超标率高且超标元素种类多,个旧和柿竹园多金属矿区农田土壤样品As、Cd、Pb几乎全部超出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河流水系是矿区及尾矿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重要途径,初步识别了4个矿区的尾矿库向外界环境输出的主要重金属。德兴铜矿区水稻籽实更易富集Cd,建议改种其他类型粮食作物,以降低Cd污染风险。

高知睿,常玉虎,赵元艺,王裕先,孙义伟[5](2018)在《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着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的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的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的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夏瑜,彭光菊,周卫宁,张新海,马荣锴[6](2017)在《江西富家坞矿床铜钼矿石中铼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回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查明铼在矿石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是对铼进行综合回收的前提。以往研究缺乏针对德兴富家坞矿床铜钼矿石中铼的赋存状态研究。对此,本文通过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分析、筛析试验和平衡配分等方法和手段,对富家坞矿床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型和千枚岩型铜钼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铼的赋存状态及影响其回收利用的因素。研究未发现独立铼矿物,铼分散分布于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锆石等矿物中,含量范围为0.001%0.267%。辉钼矿为铼的富集和回收的目标矿物,其铼含量高达684×10-6,且铼在不同粒级中与钼的品位变化具趋同性。对两类铜钼矿石的铼进行综合回收时需考虑辉钼矿含量及脉石矿物种类的差异性,分类利用矿石;同时,对矿石进行破碎细磨时,应避免矿石过粉碎问题,以提高+0.023 mm粒段中铼的综合回收率。

高知睿,赵元艺,曹冲,常玉虎[7](2017)在《德兴铜矿堆浸场矿石矿物学、Cu伴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着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低品位矿石堆浸过程中只对Cu元素进行回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电子探针以及ICP-MS等方法对德兴铜矿杨桃坞与祝家村堆浸场低品位矿石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低品位矿石矿物组成变化、重要共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u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Ag以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Co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Re与Mo含量很低,无利用价值;Co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均值19 g/t左右,浸出率为73%,因此回收酸性水库中的Co元素可能具有重大经济价值;杨桃坞堆浸场Au平均含量0.10 g/t,几乎无浸出;Ag平均含量0.39 g/t,浸出率较低,可作为一种潜在资源。此外,堆浸场中金红石含量较丰富,平均粒度20μm左右,估算储量达460万吨,有必要对其回收性开展深入研究。

朱筱婷[8](2016)在《江西省永平矿田铜、钼矿化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文中研究表明永平铜钼矿田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城南东13km永平镇。它包括一个大型永平铜矿和一个中型十字头钼矿。对永平铜矿一直以来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岩浆热液两种成因观点,但是缺乏详细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和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十字头钼矿是近年危机矿山找矿新发现的矿体,其与永平铜矿是否为同期产物,其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都缺乏约束和探讨。永平铜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赋存在藕塘底组,与火烧岗岩体空间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块状矿石和矽卡岩矿石为主。十字头钼矿体位于十字头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内部与围岩接触带上,以细脉状、薄膜状矿石为主。矿田主要构造为侯家村倒转背斜和发育于背斜东翼的一系列压扭性断裂构成,总体上呈一近南北向,略向东突出的弧形断裂构造。矿田主要侵入岩为燕山期火烧岗和十字头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以及石英斑岩脉等。本文对燕山期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开展了铜、钼矿化流体包裹体、H-O-S-Pb-He同位素、黄铁矿Pb-Pb同位素定年、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等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研究,并获得如下新认识。锆石U-Pb定年数据显示十字头岩体(160.1±1.0Ma)和火烧岗岩体(160.1±1.0Ma)为同期侵入,而石英斑岩脉则稍晚(147.5±1.6Ma)。地球化学显示,永平矿田两类侵入岩以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具有较相似的一致演化趋势,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似斑状黑云母花岗的LREE/HREE比值为10.0-20.1;(La/Yb)N值变化于12.4-40.6之间,重稀土分馏相对不显着,(Gd/Yb)N比值仅为2.0-5.5,MgO变化范围为0.40-1.88。石英斑岩的LREE/HREE比值为 13.6-23.6;(La/Yb)N值变化于 16.4-36.9之间,重稀土分馏相对不显着,(Gd/Yb)N比值仅为1.8-2.9,MgO变化范围为0.68-0.93%。永平矿田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在0.708397-0.712051之间,εNd(t)值在-5.0~-10.4之间,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47-1.96Ga。石英斑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在 0.707695-0.711204 之间,εNd(t)值在-9.4~-10.9之间,利用2阶段模式(Liew and Hofmann,1988)计算出来Nd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79-1.93G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主要为-2~-12,计算的TDM2值主要为1.3~2.1Ga。石英斑岩的εHf(t)值主要为-10~-15,计算的TDM2值主要为1.7~2.3Ga。TDM2值的年龄范围指示侵入岩的源岩可能为中元古代地壳。全岩分析数据显示,石英斑岩均落在花岗闪长岩区域内,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绝大部分落在花岗岩区域内。在SiO2 vs K2O图解上,两种侵入岩绝大多数落入高钾钙碱性区域,少量的落入钾玄岩系列。永平矿田侵入岩具有高Sr含量,高Sr/Y比值,高La/Yb比值,以及低Y和Yb含量的特征。岩石具有一致的较缓的右倾型配分曲线,轻重稀土分馏非常明显,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较平坦。根据(La/Yb)N vs.YbN图解,永平侵入岩具有埃达克岩石的亲属性。永平矿田铜矿化主要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包括I型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Ⅲ型含子晶包裹体,其中Ⅰ型包裹体在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均有分布,但是Ⅱ和Ⅲ型包裹体仅分布在成矿期阶段。成矿前Ⅰ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0-380℃,盐度3.6-8.1 wt.%NaCl eqv;成矿期阶段,发育Ⅱ型与Ⅲ型包裹体共生组合,两者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和两极分化的盐度。Ⅱ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1-324℃,盐度为0.4-3.2 wt.%NaCleqv;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3-318℃,盐度为28.2-39.0 wt.%NaCl eqv。成矿后阶段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50℃,盐度在0.2-6.8 wt.%NaCleqv。拉曼探针单个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表明,微量C02主要分布在成矿前阶段的Ⅰa型包裹体和成矿阶段的Ⅱ型包裹体,仅成矿后阶段缺乏CO2。H-O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体为岩浆水,成矿后阶段有大气水的参与。永平矿田钼矿化主要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包括Ⅰ型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Ⅲ型含子晶包裹体,其中Ⅰ型包裹体在成矿前期、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均有分布,但是Ⅱ和Ⅲ型包裹体仅分布在主成矿期阶段。成矿前期Ⅰ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1-376℃,盐度2.2-0.5wt.%NaCl eqv;成矿期阶段,发育Ⅱ型与Ⅲ型包裹体共生组合,两者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和两极分化的盐度。Ⅱ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6-351℃,盐度为0.6-3.5wt.%NaCl eqv;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5-336℃,盐度为28.0-36.2wt.%NaCI eqv。成矿后期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9-288℃,盐度在0.5-5.0wt.%NaCl eqv。激光拉曼分析,成矿前期和主成矿期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组分有微量的CO2。H-O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在成矿晚期阶段有大气水的加入。十字头钼矿成矿流体贫CO2,形成压力较低,与矿化相关的蚀变主要以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为主,钼矿体与铜矿体在时空上共生。上述特征均与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中Climax型钼矿不同,与北美西部的Endako型钼矿更为相似。铜矿体黄铁矿Pb-Pb同位素定年给出了 159±26Ma(全部点),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显示钼矿化成矿年龄为160±1Ma,其与火烧岗岩体年龄一致,表明其成矿时代为约160±1 Ma。采用分步淋漓技术获得的黄铁矿Pb-Pb同位素年龄为144±13Ma(8个点),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给出了 148±5Ma的年龄,两者与与石英斑岩年龄(148±2Ma)相近,可能为后期热事件将早期Pb-Pb同位素系统重置的结果。硫化物硫同位素成分指示了永平铜矿的硫源来自于岩浆释放的硫,或者成矿热液是从侵入岩体中淋滤出来的。铅同位素数据显示,块状矿石和矽卡岩矿石的Pb同位素投汇点位于造山带和下地壳之间,与岩体的Pb同位素投汇点几乎一致,说明铜矿体和岩体成矿物质来源应当一致,铅来源应为燕山期岩浆热液。黄铁矿He同位素结果显示铜矿石矿物来源为壳幔混合来源。本次研究表明,永平铜矿更倾向为燕山期矽卡岩型铜矿床,但不否认古生代海底喷流作用对成矿的贡献;十字头钼矿是Endako型斑岩型钼矿。两者同属于燕山期与斑岩有关的岩浆热液体系的矿床。

钱敏[9](2015)在《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与矿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斑岩型矿床是世界铜、金、钼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就目前的勘探程度而言,铜厂和富家坞研究程度已较高,朱砂红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采用野外踏勘、岩心编录及室内实验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朱砂红矿床的精细解剖,继续丰富了铜厂和富家坞的地质资料,查明了该类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矿化组合类型,建立了蚀变分带模式,厘清了朱砂红矿床的蚀变粘土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通过详尽全面的野外踏勘厘清了矿床的横向上的岩性类型及分布特征、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通过岩心钻孔编录厘清了纵向上岩性分布特征、蚀变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矿床中主要围岩为绢云母千枚岩和板岩,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局部有与斑岩体伴生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分带特征是以斑岩体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娟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以及呈补丁状产出的泥化带,矿化始于钾硅酸盐化后期,并在转化阶段达到矿化最高峰,其次为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德兴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的黄铜矿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还有少量斑铜矿、辉钼矿、砷黝铜矿、镜铁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其次为硬石膏、方解石、绢云母为主,在部分矿石中还可见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等脉石矿物。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实验系统厘定了铜厂、富家坞、朱砂红三个矿床的赋矿围岩和岩体发生蚀变后形成的蚀变组分以及不同蚀变组合的各蚀变矿物含量。研究表明:板岩包括灰黑色弱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的较新鲜板岩、绿色伊利石-绿泥石化蚀变板岩、灰黄色硅化-伊利石化板岩以及黄铁绢英岩化板岩。斑岩包括较新鲜花岗闪长斑岩和强钾长石化斑岩,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蚀变斑岩,强绿泥石化斑岩、绿泥石-伊利石斑岩、伊利石-方解石化及黄铁绢英岩化斑岩等。通过对朱砂红矿床蚀变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实现了对粘土矿物的微区分,鉴定出伊利石、白云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矿物及其光谱特征,蚀变矿物组合类型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白云母、(多水)高岭石+白云母、高岭石+伊利石、伊利石+白云母,其中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是绿泥石+伊利石+白云母和(多水)高岭石+白云母,研究表明朱砂红矿床粘土矿物主要存在三个吸收峰值:分别为1400nm附近的结构水的吸收峰值、1900nm附近的吸附水的吸收峰值和2200nm附近的Al-OH的吸收峰值,吸收峰特征值会因蚀变矿物和所处蚀变带的不同而发生左移或右移,在矿化带云母类矿物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征,并依据云母类矿物的特定吸收特征圈定处矿体。

方名辉[10](2015)在《德兴铜矿伴生金的分布规律与二次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德兴铜矿铜厂金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的论述,划分了高金低铜资源重点分布区。为提高伴生金的回收和利用提供详细地质资料,在高金低铜资源区的矿体二次评价中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矿山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江西德兴铜厂斑岩型铜矿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德兴铜厂斑岩型铜矿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钼资源概述
        1.1.1 铜、钼的性质与用途
        1.1.2 铜、钼矿物及矿床特点
        1.1.3 铜、钼资源分布特点
    1.2 铜钼硫化矿选别技术现状
        1.2.1 铜钼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1.2.2 铜钼硫化矿浮选捕收药剂现状
    1.3 金、银资源概况
        1.3.1 金、银的性质与用途
        1.3.2 伴生金银资源分布及特点
    1.4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回收技术现状
        1.4.1 铜矿中伴生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1.4.2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工艺研究
        1.4.3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药剂研究
        1.4.4 铜矿中伴生金银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5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论文背景和选题意义
        1.5.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工艺矿物学研究
        2.4.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第三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构造
        3.1.1 构造
        3.1.2 结构
    3.2 矿石的元素组成
    3.3 矿石的矿物组成
        3.3.1 铜化学物相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3.3.3 人工重砂分析及单矿物分析
        3.3.4 矿石矿物组成
    3.4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4.1 自然元素
        3.4.2 硫化物
        3.4.3 氧化物
        3.4.4 硅酸盐
    3.5 主要目的矿物的共生关系
    3.6 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3.7 铜、钼、金、银赋存状态
        3.7.1 铜赋存状态
        3.7.2 钼赋存状态
        3.7.3 金赋存状态
        3.7.4 银赋存状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2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2.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2.2 石灰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3 丁基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4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5 浮选开路试验
        4.2.6 浮选闭路试验
        4.2.7 回水试验
    4.3 浮选试验小结
第五章 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生产流程样浮选验证试验
    5.1 浮选验证试验过程
    5.2 浮选验证试验结果与讨论
    5.3 现场流程调试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2)云南省哀牢山-红河成矿带新生代金铜钼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概况
    1.2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所属领域
        1.2.2 选题来源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斑岩型成矿体系研究现状
        1.3.2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现状
        1.3.3 造山型金矿研究现状
        1.3.4 哀牢山-红河成矿带新生代金铜钼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3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5.1 典型矿床研究
        1.5.2 成矿系列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1.5.3 与富碱斑岩相关的金铜钼成矿作用—深部地质过程
        1.5.4 造山型金成矿系列—金的上地幔源区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2.1.1 华南地体
        2.1.2 印支地体
        2.1.3 金沙江-哀牢山-松马缝合带
    2.2 区域地层
        2.2.1 古元古宙
        2.2.2 中元古宙
        2.2.3 新元古宙
        2.2.4 显生宙
    2.3 岩浆岩
        2.3.1 新元古代弧火成岩
        2.3.2 晚泥盆世-早二叠世N-MORB和 E-MORB型蛇绿岩
        2.3.3 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
        2.3.4 二叠纪-早三叠纪弧火成岩
        2.3.5 中三叠世同碰撞淡色花岗岩
        2.3.6 晚三叠世后碰撞花岗质和镁铁质火成岩
        2.3.7 中始新世至早渐新世钾质/超钾质火成岩带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
    3.1 太古代古陆核形成
    3.2 古元古代—哥伦比亚大陆形成与裂解的影响
    3.3 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大陆聚合与边缘俯冲作用
    3.4 早古生代—陆内裂谷演化
    3.5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演化
        3.5.1 古特提斯洋演化史
        3.5.2 晚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在研究区的地质记录
    3.6 侏罗-白垩纪—陆内演化阶段
    3.7 新生代-喜山运动
第4章 典型矿床研究
    4.1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4.1.1 矿区地质
        4.1.2 矿体特征
        4.1.3 矿石特征
        4.1.4 矿化期次及阶段
        4.1.5 围岩蚀变
        4.1.6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4.1.7 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
        4.1.8 成因探讨
    4.2 金平地区典型矿床
        4.2.1 金平地区地质概况
        4.2.2 铜厂铜钼矿
        4.2.3 长安冲铜钼矿
        4.2.4 长安金矿
    4.3 大坪金矿
        4.3.1 矿区地质
        4.3.2 矿体特征
        4.3.3 矿石特征和成矿阶段划分
        4.3.4 围岩蚀变
        4.3.5 流体包裹体测温学
        4.3.6 成矿年代学研究
        4.3.7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4.3.8 成因类型
第5章 与成矿相关的钾质火成岩深入研究
    5.1 长安金矿煌斑岩
        5.1.1 岩相学特征
        5.1.2 年代学研究
        5.1.3 主微量特征
        5.1.4 Sr-Nd-Hf同位素特征
        5.1.5 源区讨论
    5.2 长安金矿花岗斑岩
        5.2.1 岩相学特征
        5.2.2 年代学研究
        5.2.3 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5.2.4 Sr-Nd-Hf同位素特征
        5.2.5 成因岩石学
    5.3 长安正长斑岩
        5.3.1 岩相学特征
        5.3.2 年代学研究
        5.3.3 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5.3.4 成因岩石学
    5.4 长安冲与铜厂铜钼(金)矿床成矿斑岩
        5.4.1 野外露头情况和岩相学特征
        5.4.2 年代学研究
        5.4.3 地球化学特征
        5.4.4 Sr-Nd-Hf同位素特征
        5.4.5 成因岩石学
    5.5 成岩构造背景研究
第6章 区域金铜钼成矿作用
    6.1 成矿系列划分
        6.1.1 与钾质-超钾质富碱斑岩相关的Cu-Mo-Au成矿系列
        6.1.2 造山型金成矿系列
    6.2 成矿时代—同下部岩石圈地幔拆沉
    6.3 与钾质-超钾质侵入岩相关的Cu-Mo-Au成矿系列-成矿模式
        6.3.1 成矿岩体物理化学条件
        6.3.2 幔源钾质/超钾质岩浆对下地壳火成岩源区岩石的改造作用
        6.3.3 金属来源启示
        6.3.4 成矿模式
    6.4 造山型金矿—金的上地幔源区
        6.4.1 造山型金矿经典成矿模式的局限性
        6.4.2 成矿物质来自于岩浆脱挥发分的不合理性
        6.4.3 金的上地幔源区概念
        6.4.4 金的上地幔源区的形成机制
        6.4.5 地幔金的易活化运移特性
        6.4.6 俯冲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大规模再活化作用—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
        6.4.7 地幔成矿流体来源与地球化学特点
        6.4.8 新生代华南地体西南缘幔源金向地壳活化运移成矿
第7章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及伴生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构造背景
        1.2.2 岩浆源及岩浆演化
        1.2.3 成矿物质来源
        1.2.4 蚀变分带
        1.2.5 伴生元素
    1.3 研究思路
    1.4 工作内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1.1 江南台隆
        2.1.2 江(山)—绍(兴)断裂带
        2.1.3 赣—杭裂陷带
        2.1.4 赣东北深大断裂
    2.2 区域地层
        2.2.1 中-新元古界地层
        2.2.2 古生界地层
        2.2.3 中-新生界地层
    2.3 岩浆活动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及蚀变矿化
    3.5 蚀变矿物XRD粉晶衍射
        3.5.1 XRD粉晶衍射分析结果
        3.5.2 测试结果分析
第四章 蚀变分带与成矿流体
    4.1 蚀变带特征矿物
    4.2 VMS型矿床蚀变特征
    4.3 与VMS型矿床特征对比
        4.3.1 蚀变类型
        4.3.2 成矿流体来源及运移
    4.4 对比研究结果
第五章 主要伴生元素
    5.1 伴生元素赋存矿物及相关性
        5.1.1 伴生元素
        5.1.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5.2 伴生元素物相分析原理
        5.2.1 物相分析原理
        5.2.2 物相分析方法
    5.3 物相分析结果
        5.3.1 Au元素
        5.3.2 Ag元素
        5.3.3 Co元素
        5.3.4 Re元素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物质组成与资源特征
        1.2.2 金属矿山尾矿库的资源调查和综合利用
        1.2.3 金属矿山尾矿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效应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技术
        1.3.1 研究内容
        1.3.2 方法技术
    1.4 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2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分布
    2.1 江西德兴铜矿
    2.2 吉林磐石红旗岭镍矿
    2.3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
    2.4 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
    2.5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2.6 河南栾川南泥湖钼矿
    2.7 广西南丹拉么锌多金属矿
3 尾矿库中物质组成与分布特征
    3.1 尾矿库结构形态特征
    3.2 尾矿库含水率与粒度特征
        3.2.1 尾矿库含水率
        3.2.2 尾矿粒度组成
    3.3 尾矿矿物组成特征
    3.4 尾矿中元素含量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尾矿中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4.1 金属矿集区内不同尾矿库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1 面上控制
        4.1.2 重点剖析
    4.2 尾矿库内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4.2.1 单个钻孔中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4.2.2 多钻孔联合剖面上元素分布特征
        4.2.3 尾矿库中元素三维分布特征
    4.3 尾矿元素的赋存状态
    4.4 本章小结
5 尾矿资源评价及综合利用
    5.1 基于三维模型的资源量估算
    5.2 基于一般勘查资料的资源量估算
        5.2.1 十字剖面法
        5.2.2 单剖面法
    5.3 尾矿库中有用元素潜在资源量评价
    5.4 尾矿元素可利用性评价—选矿试验
        5.4.1 试验样工艺矿物学特征
        5.4.2 选矿流程试验研究
        5.4.3 选矿试验小结
    5.5 尾矿直接利用探讨
    5.6 本章小结
6 金属矿区及尾矿库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6.1 土壤
        6.1.1 表层土壤
        6.1.2 土壤剖面
    6.2 水系沉积物与地下水
        6.2.1 德兴矿区水系沉积物
        6.2.2 红旗岭水系沉积物
        6.2.3 柿竹园水系沉积物
        6.2.4 个旧矿区地下水
    6.3 主要农作物籽实与根系土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样品及分析测试
    2.1 样品采集
    2.2 鉴定与分析测试
3 矿物学特征
    3.1 矿物含量
    3.2 矿物中Re、Co、Au和Ag含量特征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要元素的含量特征
    4.2 元素的相关特征
5 物相特征
6 讨论
    6.1 矿物学特征
    6.2 德兴铜矿浮选过程地球化学特征
    6.3 工艺地球化学的提出
    6.4 综合利用
7 结论

(6)江西富家坞矿床铜钼矿石中铼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回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矿性质
        2.1.1 原矿化学组成
        2.1.2 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
    2.2 铼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2.2.1 铼在矿石中的平衡配分
        2.2.2 原矿不同粒级中铼含量及其变化
    2.3 影响铼回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浅析
3 结论
Highlights

(7)德兴铜矿堆浸场矿石矿物学、Cu伴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堆浸场概况
2 样品制备与测试方法
3 矿物学特征
    3.1 矿物组成
    3.2 重要共伴生元素寄主矿物
4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Cu在不同剖面的分布特征
    4.2 Co在不同剖面的分布特征
    4.3 Mo与Re在不同剖面的分布特征
    4.4 Au与Ag在不同剖面的分布特征
5 Re、Co、Au、Ag的化学物相分析特征
    5.1 Re化学物相分析探讨
    5.2 Co元素化学物相分析探讨
    5.3 Ag元素化学物相分析探讨
    5.4 Au元素化学物相分析探讨
6 讨论
    6.1 重要共伴生元素分布特征
        6.1.1 Au与Ag分布特征
        6.1.2 Co的赋存形式与分布规律
    6.2 堆浸场重要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
7 结论

(8)江西省永平矿田铜、钼矿化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2. 选题依据
    3. 完成工作量
    4. 取得新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1. 区域地层
    2. 区域构造
    3. 区域岩浆岩
第三章 样品分析方法
    1. 火成岩的分析方法
    2. 矿床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永平矿田铜、钼矿化地质特征
    1. 矿田地质背景
    2. 永平铜矿
    3. 十字头钼矿
第五章 矿田侵入岩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1. 矿田侵入岩
    2. 矿田侵入岩研究
    3 讨论
第六章 成矿流体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1. 永平铜矿成矿流体
    2. 十字头钼矿成矿流体
    3 讨论
第七章 成矿年代学研究
    1. 永平铜矿成矿年代的厘定
    2. 十字头钼矿成矿年代的厘定
    3. 讨论
第八章 成矿地质模型和勘查意义
    1. 矿床成矿模型
    2. 矿体形成深度及其勘查意义
第九章 主要结论
    1. 永平铜矿
    2. 字头钼矿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参考文献

(9)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与矿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1.3 德兴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短波红外技术研究现状
    1.5 德兴斑岩铜矿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区域构造背景
        3.1.1 江南台隆
        3.1.2 江-绍断裂带
        3.1.3 赣-杭裂谷带
        3.1.4 赣东北深断裂带
    3.2 区域地层
    3.3 区域岩浆岩
第4章 矿区地质
    4.1 矿区地层
    4.2 矿区构造
        4.2.1 褶皱
        4.2.2 断裂
        4.2.3 裂隙
    4.3 矿区岩浆岩
第5章 德兴斑岩矿床中典型蚀变岩石的矿物学及矿化特征
    5.1 典型蚀变岩石矿物学特征
    5.2 典型矿化特征
        5.2.1 矿体形态、产状及空间分布
        5.2.2 主要矿石矿物赋存状态
第6章 德兴斑岩矿床蚀变岩石的X射线粉晶衍射矿物学特征
    6.1 德兴斑岩矿床中测试样品岩石学及蚀变特征
    6.2 X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及初步分析
    6.3 X射线粉晶衍射的地质意义
        6.3.1 铜厂矿床
        6.3.2 富家坞矿床
        6.3.3 朱砂红矿床
    6.4 小结
第7章 短波红外光谱在朱砂红矿床中应用
    7.1 典型岩石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
        7.1.1 含水矿物
        7.1.2 碳酸盐矿物
        7.1.3 含铝离子类矿物
        7.1.4 金属-OH矿物
    7.2 朱砂红AA’线钻孔岩心光谱特征
        7.2.1 钻孔分布图
        7.2.2 ZK4-1 光谱参数特征图
        7.2.3 ZK4-2 光谱参数特征图
        7.2.4 ZK4-3 光谱参数特征图
        7.2.5 ZK4-4 光谱参数特征图
        7.2.6 ZK4-5 光谱参数特征图
        7.2.7 云母类矿物光谱参数特征矿化填图
        7.2.8 小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江西德兴铜厂斑岩型铜矿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D]. 方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云南省哀牢山-红河成矿带新生代金铜钼成矿作用研究[D]. 辛未. 吉林大学, 2019(02)
  • [3]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及伴生元素研究[D]. 水飞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我国典型金属矿山尾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环境评价[D]. 潘含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J]. 高知睿,常玉虎,赵元艺,王裕先,孙义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3)
  • [6]江西富家坞矿床铜钼矿石中铼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回收影响因素分析[J]. 夏瑜,彭光菊,周卫宁,张新海,马荣锴. 岩矿测试, 2017(06)
  • [7]德兴铜矿堆浸场矿石矿物学、Cu伴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 高知睿,赵元艺,曹冲,常玉虎.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06)
  • [8]江西省永平矿田铜、钼矿化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D]. 朱筱婷. 南京大学, 2016(05)
  • [9]德兴斑岩铜矿床蚀变与矿化特征研究[D]. 钱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
  • [10]德兴铜矿伴生金的分布规律与二次评价[J]. 方名辉. 铜业工程, 2015(01)

标签:;  ;  ;  ;  ;  

江西德兴同昌斑岩铜矿伴生金赋存状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