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和橡树茎的比较解剖

白桦和橡树茎的比较解剖

一、光皮桦和青冈栎茎的比较解剖(论文文献综述)

王祖芳,叶淑惠[1](2020)在《富源县光皮桦育苗造林技术》文中指出通过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掌握了光皮桦在富源县的自然分布,得出富源县光皮桦的生长量指标,介绍光皮桦采种、育苗、造林技术,为推广光皮桦造林提供了技术参考。

毕宁,周聿,周应书,何忠国[2](2017)在《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生长速度、与蜜环菌生长的关系、天麻产量等方面分析了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以期为天麻的人工栽培提供菌材树种。

滕秋梅,吕小燕,梁阳,何斌[3](2017)在《桂西北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布特征》文中认为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天峨县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5种养分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各组分养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叶、树枝、干皮、树根、干材;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N、K或Ca最高,其次是P,Mg最低。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养分积累量为1118.37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养分积累量分别为930.18、64.88、35.34和87.97 kg/hm2,分别占养分总积累量的83.17%、5.80%、3.16%和7.87%。光皮桦人工林5种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为77.53 kg/hm2,不同器官年净积累量排序为干材>树枝>干皮>树叶>树根。

江成[4](2014)在《光皮桦BlOFPs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不仅材质优良,是优先推广的珍贵树种,而且是林木遗传研究的理想材料。材质性状的改良是现阶段光皮桦育种的主要内容之一。挖掘鉴定材质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阐明其功能,是实现光皮桦材质高效育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相关数据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从光皮桦中克隆得到7个BlOFPs基因全长。cDNA全长序列在665-1328bp之间,ORF大小在345-1062bp之间,ORF之间的一致性在24.5-61.5%之间。推测所编码的蛋白由115-35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氨基酸序列之间的一致性在11-50%之间,并且在C端都含有一个OVATE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BlOFP分布在3个分支,其中BlOFP1、BlOFP2在一个分支上,BlOFP3、BlOFP5、BlOFP7在一个分支上,BlOFP4、BlOFP6在一个分支上。利用定量PCR分析7个BlOFPs基因在光皮桦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BlOFP1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且在茎段中表达量呈现随木质化程度提高而递增的趋势。BlOFP2主要在木质化茎段中表达,且随木质化程度提高呈下降趋势。BlOFP1、BlOFP2在茎的外层组织中表达高而在内层组织中的表达低。BlOFP3、BlOFP4、BlOFP6、BlOFP7具有相类似的表达模式,均在叶片及雌花中有高丰度的表达量。BlOFP5在各器官中呈波动的表达模式,表达量差异不大。BlOFP3、BlOFP4、BlOFP5、BlOFP6在茎段的4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相似,均在韧皮部中的表达量高,而其他3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低。在来自茎段的4个组织中,BlOFP7主要在韧皮部、形成层中表达;而在外层木质部、内层木质部中的表达量均较小。由定量PCR结果显示,BlOFP1、BlOFP2与次生生长可能有密切关系,BlOFP3、BlOFP4、BlOFP5、BlOFP6、BlOFP7可能与叶的发育及花的形成有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lOFP1、BlOFP2基因在茎段横截面方向具有相类似的表达模式,主要在形成层表达,其次是在韧皮部、木质部,而在髓中几乎不表达。IAA、GA处理对BlOFP1、BlOFP2基因在茎段中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均抑制基因的表达。BlOFP1在应拉木处理后表达量均降低,且应拉区的表达量比较对应区的下降幅度大。BlOFP2在应拉木处理后应拉区中的表达量升高,而对应区的表达量降低。为阐明BlOFP在光皮桦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对BlOFP进行酵母双杂交分析。构建的7个pGBKT7-BlOFPs载体质粒即没有毒性也没有自激活活性。构建的5个pGBKT7-BlSTMs载体质粒中pGBKT7-BlSTM2、pGBKT7-BlSTM载体质粒有自激活活性,而pGBKT7-BlSTM1、pGBKT7-BlSTM3、pGBKT7-BlSTM4载体质粒即没有毒性也没有自激活活性。杂交结果发现70个BlOFP与BlKNOX杂交组合中共7个组合有蛋白互作,分别是OFP3-KNOX2、OFP3-KNOX4、OFP3-KNOX5、OFP4-KNOX2、OFP6-KNOX2、OFP6-KNOX4、OFP6-KNOX5。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BlOFP与BlKNOX可能形成功能复合体共同参与相应代谢途径。构建7个BlOFPs基因超表达载体,并对其中的BlOFP1、BlOFP2基因进行了转化光皮桦,得到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发现转BlOFP2基因植株表现出与野生型明显不同的表观性状,植株表现为主枝不明显,分枝较多,叶片明显小于野生型。农杆菌介导的形成层细胞诱导分析发现,窗口的愈合情况对形成层组织与农杆菌接触的时间有影响,进而影响转化效率。形成层与农杆菌接触的面积是又一影响转化效率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为光皮桦木材形成分子遗传基础的进一步解析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续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序列信息和基因资源。

王亚辉[5](2012)在《光皮桦育种资源光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树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出光皮桦高光效育种的育种策略,本研究选用光皮桦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育种材料,分别从光皮桦分枝特性、叶片特征和光合特性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以净光合速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高光效光皮桦优良种质,同时,探讨光皮桦高光效新品种选育策略,为林木高光效育种的研究提供支撑。结果如下:(1)通过对光皮桦育种资源分枝和叶片特性的研究,发现测定的各项分枝、叶片性状指标在光皮桦种源、家系、无性系层次,多数都呈现极显着差异,说明光皮桦在各个层次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收集的育种资源较为丰富,同时,明确了分枝间距、分枝角度、叶色值等三个指标作为选育优良种质的主要参考因素。(2)光皮桦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模式和双峰模式两种类型。光皮桦光饱和点的变化范围在1342.8~1609.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8.1~27.2μmol·m-2·s-1之间;CO2饱和点的变化范围在2000~2350μmol·mol-1之间,CO2补偿点在61.5~76.7μmol·mol-1之间。进一步对光皮桦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按纬度、海拔、种源地年均温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光皮桦春夏秋三季的净光合速率均与地理纬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与种源地年均温无明显相关关系,同时发现光皮桦净光合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现出负相关关系,而在持续高温条件下,种源间光合效率差异很大。因此,光皮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在适应能力,针对性的高光效育种在光皮桦种内水平进行选育具有重要价值。(3)以光合产量高低为主要考虑因素,结合分枝间距、分枝角等参考因素,选择出67、55、54、58、1、56、14号无性系等7个光皮桦高光效新种质。其中67无性系属于安徽黄山种源的55号家系,55、54与58、56号无性系分别属于贵州修文种源的45、47号家系,1号无性系属于浙江临安种源的1号家系,14号无性系属于四川邛崃种源的17号家系。

周凤娇,丁访军,潘明亮,朱军,吴鹏[6](2011)在《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的生长规律》文中认为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和经营光皮桦林,为生产单位合理、定向、分阶段地培育光皮桦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天然群落样地调查,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光皮桦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618年,树高生长速生期在第315年,材积生长速生期在第1518年;贵州六盘水地区光皮桦林各测树因子和林龄的拟合模型分别为:胸径D=-0.903-0.597t+0.048t2-0.002t3,树高H=1.744E-5t3.131,材积V=exp(2.797-6.642/t)。

邹琴[7](2011)在《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文中指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为桦木科桦木属落叶大乔木,是各类荒山迹地上的主要速生先锋树种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在地理分布、生境状况、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诸多科学研究,对光皮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概括了光皮桦的研究,并提出今后有关光皮桦的重点研究方向。

李海英[8](2011)在《光皮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白桦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开发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特异分子标记,然后利用这些引物评价光皮桦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它们的遗传距离为依据构建了光皮桦核心种质。主要结论如下:1.筛选了109对候选的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Amplified Consensus Genetic Markers, ACGM),其中105对在白桦中可以扩增出稳定而清晰的PCR产物;然后利用来自不同种源的光皮桦Lin’an5和Sichuan4筛选这105对引物,结果95对至少在一种光皮桦中有稳定的扩增产物。2.筛选出80个基于保守序列的EST-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候选位点,其中59对在白桦中可以获得稳定而清晰的PCR产物;然后利用Lin’an5和Sichuan4筛选这59对引物,结果28对至少在一种光皮桦中有稳定的扩增产物。3.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光皮桦ACGM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种源的62份光皮桦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群体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 Nei-H)和多态位点百分数(Nei-P%)分别为0.2138和54.74%。居群中安徽(pop9)居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H和Nei-P%最小,分别为1.1022、1.0723、0.0423和10.22%。临安居群(pop1)的Na、Ne、Nei-H和Nei-P%最大,分别为1.4307、1.3125、0.1741和43.07%。4.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光皮桦ACGM分子标记对光皮桦种子园中62份样品所代表的519份光皮桦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36份核心种质。t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Na、Ne、Nei-H和Nei-P%在概率0.01水平上与初始种质差异不显着,说明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替初始种质。

曹高铨,姚月华,陈奕良,吴常青,陶义俊,王平[9](2011)在《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种子采摘、容器材料选择、灌装、切段、播种及芽苗培养、移栽、分苗、移栽后管理、炼苗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以为光皮桦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王钰[10](2010)在《光皮桦天然林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及Bl4CL基因克隆》文中研究说明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是我国优良乡土速生阔叶树种,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其经济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已经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推广造林。对六个地区(临安、贵州、江西、福建、广西、庆元)光皮桦天然林的纤维性状进行比较,并对木质素4CL基因进行克隆,结果如下:1.分别采取浙江庆元巾子峰30株、福建尤溪22株、临安太湖源5株、江西九连山19株、广西花坪22株、贵州修文17株,共115株光皮桦,在胸径(1.3米)处钻取木芯作为样品。用硝酸法离析木纤维,标定后的测量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并计算壁腔比。再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进行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光皮桦的纤维长度大多数分布在12002000μm之间,纤维宽度大多数分布在2832μm之间,壁腔比在0.50.7之间。光皮桦六个种群间木材纤维长度和壁腔比的差异显着,纤维宽度差异不显着;种群内各个单株的纤维性状差异显着,江西的18号平均纤维长度最大达到2112μm,而贵州13号平均纤维长度最小值只有793μm;平均纤维宽度的最大是庆元24号35.59μm,最小的是贵州8号23.33μm。广西4号平均壁腔比最大为1.047,18号平均壁腔比最小为0.386。2.从植物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是进行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分析的基础。不同植物的组织由于组成成分的差别,其RNA的提取具有不同的难点。以光皮桦的嫩叶为材料,针对光皮桦组织中富含多糖多酚等特点,改进了CTAB法,采用β-巯基乙醇和PVP去除酚类,无水乙醇去除多糖,LiCl沉淀过夜。运用该方法提取得到的RNA,条带整齐、清晰,证明得到的RNA纯度、完整性和产率均较高,蛋白、多糖及酚类等去除较彻底。在此基础上,通过逆转录、PCR和RACE实验从光皮桦中克隆得到Actin基因。所有的实验结果表明,CTAB-LiCl方法能够从光皮桦中提取得到高质量的总RNA,可用于cDNA合成、基因克隆等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3.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植物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负责合成木质素单体形成的前体CoA酯。从光皮桦中提取的mRNA为模板,根据其他已克隆到的阔叶类树种中4CL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兼并引物,进行RT-PCR分析,同时结合5’,3’RACE方法扩增出光皮桦一个4C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l4CL,该基因cDNA全长为1,983bp (GenBank登录号FJ410448),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691,697 bp),编码蛋白为54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AMP结合功能域,和一个含有12个氨基酸的重要功能基序。和其他植物中的4CL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Bl4CL1蛋白与东北白桦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8%。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基因组上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其中4CL基因的表达量为基准,花中该基因的表达是叶中表达量的0.89倍,而根和茎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叶中基因表达量的5.04倍和4.59倍。

二、光皮桦和青冈栎茎的比较解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皮桦和青冈栎茎的比较解剖(论文提纲范文)

(1)富源县光皮桦育苗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皮桦自然分布及生长特性
    1.1 自然分布状况
    1.2 生长特性
2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简述
    2.1 经济效益
    2.2 生态效益
    2.3 社会效益
3 育苗造林技术
    3.1 采种
    3.2 育苗
        3.2.1 播种苗培育
        3.2.2 容器苗培育
    3.3 造林

(2)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生长速度快
3 利于蜜环菌的生长
4 较青冈作菌材, 天麻产量无明显差异
5 结语

(3)桂西北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地设置和林分生物量测定
        1.2.2 样品采集和养分元素分析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皮桦养分元素含量
    2.2 光皮桦人工林养分积累量及其分配
    2.3 光皮桦人工林乔木层养分年净积累量
3 结论与讨论

(4)光皮桦BlOFPs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木材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1.1.1 木材的形成
        1.1.2 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2 OFPs 基因研究进展
    1.3 光皮桦研究进展
        1.3.1 天然种群特征与结构
        1.3.2 栽培生物学特性
        1.3.3 繁殖技术研究
        1.3.4 常规遗传改良研究
        1.3.5 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2.1.3 cDNA 的合成
        2.1.4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验证
        2.1.4.1 目的基因 RACE
        2.1.4.2 目的片段的回收
        2.1.4.3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2.1.4.4 全长 cDNA 的 PCR 验证
        2.1.5 BlOFPs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BlOFPs 全长 cDNA 序列分析
        2.2.2 BlOFPs 氨基酸序列分析
        2.2.3 BlOFPs 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激素处理
        3.1.3 应拉木诱导处理
        3.1.4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3.1.5 cDNA 的合成
        3.1.6 定量 PCR 表达分析
        3.1.7 组织原位杂交表达分析
        3.1.7.1 组织的固定与包埋
        3.1.7.2 探针设计与标记
        3.1.7.3 切片及杂交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器官中 BlOFPs 的表达差异
        3.2.2 不同组织中 BlOFPs 的表达差异
        3.2.2.1 定量 PCR 分析
        3.2.2.2 原位杂交分析
        3.2.3 激素处理对 BlOFPs 的表达影响
        3.2.4 力学胁迫对 BlOFPs 的表达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光皮桦 BlOFP 与 BlKNOX 蛋白的互作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4.1.2.1 酶切连接法
        4.1.2.2 同源重组法
        4.1.3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
        4.1.3.1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
        4.1.3.2 酵母转化
        4.1.4 自激活检测
        4.1.5 酵母双杂交
        4.1.6 定量 PCR 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酶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4.2.2 酵母表达载体自激活检测
        4.2.3 BlOFP 与 BlKNOX 蛋白互作分析
        4.2.4 BlOFP 与互作蛋白 BlKNOX 表达相关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遗传转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超表达载体构建
        5.1.3 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
        5.1.3.1 农杆菌电转感受态的制备
        5.1.3.2 农杆菌电转化
        5.1.4 农杆菌叶盘法转化光皮桦
        5.1.4.1 叶片预培养
        5.1.4.2 农杆菌培养
        5.1.4.3 转化与共培养
        5.1.4.4 筛选培养
        5.1.4.5 生根培养
        5.1.5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
        5.1.5.1 GUS 检测
        5.1.5.2 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
        5.1.6 ISSA(Induced Somatic Sector Analysis)
        5.1.6.1 农杆菌的转化
        5.1.6.2 转化材料的收获及 GUS 检测
    5.2 结果分析
        5.2.1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5.2.2 阳性植株的筛选及鉴定
        5.2.2.1 阳性植株的筛选
        5.2.2.2 阳性植株的 DNA 检测
        5.2.2.3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
        5.2.3 ISSA 结果与分析
        5.2.3.1 转化后窗口变化特征
        5.2.3.2 嵌合体的 GUS 检测
    5.3 讨论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和社会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
致谢

(5)光皮桦育种资源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生物学特性
        1.1.1.1 生长特性
        1.1.1.2 分枝与叶片特性
        1.1.2 林木光合育种研究
        1.1.2.1 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
        1.1.2.2 种源内家系与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1.2 光皮桦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第二章 光皮桦育种资源分枝与叶片特性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分枝性状测定
        2.3.2 叶片性状的测定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主要观测性状的种源间差异
        2.4.2 分枝与叶片特性家系间的差异
        2.4.3 分枝与叶片特性无性系间的差异
    2.5 讨论
第三章 光皮桦光合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3.1 光合作用日变化测定
        3.1.3.2 光合-光响应曲线测定
        3.1.3.3 光合-CO2响应曲线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
        3.2.1.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3.2.1.2 Pn、Gs、Tr 和 WUE 日均值变化
        3.2.2 光响应过程测定
        3.2.3 光合-CO2响应测定
        3.2.4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各个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回归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光皮桦不同种源间光合特性差异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4.1.2.2 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模型的建立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
        4.2.1.1 环境因子日变化
        4.2.1.2 不同种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4.2.1.3 光皮桦不同种源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差异性比较
        4.2.2 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模型
        4.2.3 光皮桦不同种源的光合速率地理变异规律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基于光合差异的光皮桦优良家系及无性系选择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研究材料
        5.1.3 研究方法
        5.1.3.1 分枝特性、叶片特性调查
        5.1.3.2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5.1.3.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光皮桦育种资源分枝、叶片特性
        5.2.1.1 家系间分枝、叶片特征数据方差分析
        5.2.1.2 分枝特性、叶片特性分析
        5.2.2 家系间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5.2.3 家系内无性系间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5.2.4 净光合速率与分枝、叶片性状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6.1 光皮桦育种资源分枝与叶片特性研究
    6.2 光皮桦光合特性研究
    6.3 光皮桦不同种源间光合特性研究
    6.4 光皮桦优良家系及无性系光合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会议

(6)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的生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样地基本情况
    1.2 调查及分析方法
        1.2.1 调查项目
        1.2.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皮桦的胸径生长
    2.2 光皮桦的树高生长
    2.3 光皮桦的材积生长
    2.4 光皮桦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7)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皮桦研究进展
    1.1 光皮桦地理分布和生境状况
    1.2 光皮桦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光皮桦的繁殖方法研究现状
2 光皮桦的经济利用价值
3 结语

(8)光皮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1.1 分子标记的概述
        1.1.2 分子标记的类型
        1.1.3 分子标记的应用领域
        1.1.4 分子标记的展望
    1.2 光皮桦的研究进展
        1.2.1 光皮桦的概述
        1.2.2 光皮桦的生物学特性
        1.2.3 光皮桦的无性繁殖技术
        1.2.4 分子生物学
        1.2.5 遗传育种
    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3.1 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层次
        1.3.2 常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标
        1.3.3 分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1.3.4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
        1.4.1 利用分子标记直接构建小样本资料的核心种质
        1.4.2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大样本资料的初选核心种质
第二章 光皮桦ACGM 引物的开发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搜索ACGM 的推测位点
        2.1.2 利用e-PCR 开发候选ACGM 标记
        2.1.3 候选ACGM 标记的试验验证
        2.1.4 PCR 产物的测序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筛选候选的ACGM 标记
        2.2.2 候选ACGM 标记的试验验证
        2.2.3 同源检测
    2.3 讨论
第三章 利用白桦的EST 序列筛选光皮桦SSR 标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搜索SSR 的推测位点
        3.1.2 利用e-PCR 开发候选的EST-SSR 标记
        3.1.3 候选的EST-SSR 标记的试验验证
        3.1.4 PCR 产物测序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筛选候选的SSR 标记
        3.2.2 候选SSR 标记的试验验证
        3.2.3 同源检测
    3.3 讨论
第四章 利用ACGM 标记评价光皮桦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的选取
        4.1.2 DNA 提取方法
        4.1.3 PCR 反应
        4.1.4 电泳分析检测
        4.1.5 多样性评价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皮桦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2.2 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
        4.2.3 各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
        4.2.4 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4.3 讨论
第五章 利用分子标记早期筛选光皮桦核心种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初始种质的选取
        5.1.2 分子标记方法
        5.1.3 光皮桦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5.1.4 核心种质的评价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初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2.2 各样本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5.2.3 核心种质的评价
    5.3 讨论
第六章 重要结论和讨论
    6.1 重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采摘
2 容器材料选择
    2.1 灌装机
    2.2 无纺纤维布
    2.3 基质
    2.4 基质配比
    2.5 基质处理
3 灌装
4 切段
5 播种及芽苗培养
    5.1 整地作床
    5.2 播种
    5.3 搭建苗床小拱棚与遮荫棚
    5.4 苗期田间管理
6 芽苗移栽
7 分苗
8 移栽后管理
    8.1 水、肥管理
        8.1.1 移植后的水、肥管理。
        8.1.2 分苗后的水、肥管理。
    8.2 除草
    8.3 病虫害防治
9 炼苗

(10)光皮桦天然林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及Bl4CL基因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光皮桦研究进展
        1.1.1 生物学特性
        1.1.1.1 生长特性
        1.1.1.2 解剖学特性
        1.1.2 种群生态学
        1.1.3 遗传育种
        1.1.4 生物多样性研究
        1.1.5 育苗与造林技术
        1.1.5.1 育苗技术
        1.1.5.2 造林技术
    1.2.木材纤维性状的研究
    1.3 木材木质素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1.3.1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3.2 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光皮桦天然种群纤维性状的变异
    2.1 材料采集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光皮桦木材纤维性状的变异
        2.3.2 光皮桦不同种群木材纤维性状特征值的差异
        2.3.2.1 纤维形态特征值的差异
        2.3.2.2 纤维形态长度和宽度的频率分布
        2.3.3 光皮桦各个种群内单株纤维性状的变异
    2.4 讨论
第三章 光皮桦总RNA 的提取方法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 主要试剂与配制
    3.3 总 RNA 的提取方法
        3.3.1 不同沉淀方法
        3.3.1.1 LiCl 沉淀法(加KAc)
        3.3.1.2 LiCl 沉淀法(不加KAc)
        3.3.1.3 NaAc 无水乙醇沉淀法
        3.3.1.4 异丙醇沉淀法
        3.3.2 总 RNA 的质量检测
        3.3.3 Actin 基因的克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沉淀方法比较
        3.4.2 总 RNA 的质量检测
        3.4.3 cDNA 的合成及Actin 基因的克隆
    3.5 讨论
第四章 4-香豆酸辅酶A 连接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剂
        4.1.3 提取
        4.1.4 引物合成
        4.1.5 光皮桦4CL 全长cDNA 基因的克隆
        4.1.6 氨基酸序列及其基本性质分析
        4.1.7 4CL 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析
        4.1.8 光皮桦中4CL 与其他植物中同源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4.1.9 光皮桦中4CL 在基因组中的拷贝数Southern blot 分析
        4.1.10 光皮桦中4CL 在不同组织中的半定量、定量RT-PCR 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皮桦4CL 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4.2.2 光皮桦4CL 基因拷贝数Southern blot 分析
        4.2.3 光皮桦4CL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分析
        4.2.4 不同物种间4CL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4.2.5 光皮桦不同器官中4CL 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四、光皮桦和青冈栎茎的比较解剖(论文参考文献)

  • [1]富源县光皮桦育苗造林技术[J]. 王祖芳,叶淑惠. 云南农业科技, 2020(02)
  • [2]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分析[J]. 毕宁,周聿,周应书,何忠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7)
  • [3]桂西北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布特征[J]. 滕秋梅,吕小燕,梁阳,何斌.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04)
  • [4]光皮桦BlOFPs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江成.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5]光皮桦育种资源光合特性研究[D]. 王亚辉. 浙江农林大学, 2012(12)
  • [6]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的生长规律[J]. 周凤娇,丁访军,潘明亮,朱军,吴鹏.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9)
  • [7]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J]. 邹琴.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12)
  • [8]光皮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 李海英.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9]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J]. 曹高铨,姚月华,陈奕良,吴常青,陶义俊,王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8)
  • [10]光皮桦天然林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及Bl4CL基因克隆[D]. 王钰. 浙江农林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白桦和橡树茎的比较解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