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档案信息网开通

宿迁档案信息网开通

一、宿迁档案信息网站开通(论文文献综述)

秦杨[1](2020)在《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已经向着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引领管理现代化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档案馆进一步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相融合,开始向智慧档案馆发展。现阶段我国智慧档案馆的发展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建设形式各异。本文通过调查,汇总了我国智慧档案馆现阶段的理论成果和已应用的科技解决方案,分析了其建设现状,探寻理论和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从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在丰富智慧档案馆理论内容的同时,为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和比较国内外有关智慧档案馆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参考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已有认识,阐述智慧档案馆的概念,进一步诠释对智慧档案馆的理解及其与关联事物的关系,并分析智慧档案馆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分析,通过统计现有智慧档案馆的实践案例,分析智慧档案馆的社会背景、需求状况、现有解决方案以及其支撑技术。第四部分以智慧档案馆的现状为基础,论述其在理论建设、顶层支持与规范、与数字档案馆关联程度、智能技术的匹配度、智慧转型程度及档案行业发展协调性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从长期性、管理者与组织管理、档案行业发展视角针对智慧档案馆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智慧档案馆的发展进行展望。智慧档案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基于广泛联接的大型工程,需要档案界立足根本,认清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出发共同建设,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繁荣发展。

张雨晴[2](2020)在《全地区样本的综合档案馆网上公共服务能力实证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法》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背景下,本文着眼于如何提升档案网站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地对我国大陆地级市及以上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网站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建议。本文根据公共服务供给理论、档案利用理论、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以及有关政策文件,运用德尔菲法和BP神经网络法构建了包含需求识别、资源开放和服务保障三个维度的评价模型,并对229个样本档案网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陆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建设普及率较低,在所调研的438个对象中,网站总体建设比例为55.83%,其中省级档案网站建设比例为100%,市级档案网站建设比例为48.16%。根据本文模型,我国中央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站总评分数平均为58.88分(满分为100分),省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站总评分数平均为58.05分(满分为100分),市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站总评分数平均为47.42分(满分为100分),说明已建成的网站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供给情况不好,市级网站与省级网站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网站的公共需求回应能力较差,在移动端建设、政策法规多形式解读、在线留言答复和网上调查等方面表现欠佳;资源开放程度很低,公开数据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省级网站开放目录平均比例为5.62%,市级网站仅为1.35%,在原文、音频和视频档案资源中,几乎全部网站未开放音频档案资源;服务保障仍存在不足,在线查档、网上预约查档和异地查档功能满足情况较差。另外,市级网站公共服务能力存在区域、省份差异。对此,本文提出的建议有:加强网站整体建设规划,对部分网站进行整合;提升网站需求识别能力,丰富公众交互渠道;加大资源开放力度,强化网站档案资源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网站基础功能。

周旭姣[3](2020)在《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文化资源社会利用现状调研》文中认为由于地市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所以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本文调研了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从“两微一端”、档案门户网站与馆藏文化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文化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档案馆馆藏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档案门户网站、馆藏特色资源建设形式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对这些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彭鑫[4](2018)在《我国档案馆微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档案馆在原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亟需利用微平台,向用户提供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参与、双向互动为途径,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信息资源共享为全过程的,更加公正、便捷、高质量的服务。档案馆微服务是档案馆服务转型的重要举措。新公共服务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理论等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等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新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馆微服务呈现出个性化、主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档案馆微信、微博、APP等从总体情况、服务内容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档案馆微服务虽然横跨多个微平台,账号数量也较多,但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个性化、专业性、特色性等方面普遍不足,与政府、企业微服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此,笔者结合相关案例分别在微信、微博、APP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将这些具体措施综合归纳与概括,提出档案馆微服务的体系模型,为档案馆微服务发展提供模式指导。档案馆微服务模型应包含6个层面,即制度架构层、技术支持层、服务团队层、服务内容层、用户群体层和评价反馈层:档案馆首先建立起微服务的制度架构,为微服务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并通过组建由档案专家和普通馆员组成的微服务团队,借助微信、微博、APP等微服务平台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推送等微服务技术支持,为用户群体提供馆藏资源、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内容,同时还要收集用户对档案馆微服务进行的评价反馈,从而对微服务的制度架构、技术、服务团队、服务内容等提出改进措施。档案馆微服务应从理念、内容、方式、团队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树立微服务的理念意识,组建微服务的专业团队,精创微服务内容,在个性化、主动性、交互性上下功夫,从信息安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保障机制,并朝着智慧型档案馆、协同式微服务的方向发展。

柳娜[5](2018)在《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浪潮下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新形态,凭借交互、实时、便捷的特征成为公众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档案部门作为社会记忆保管与公共信息服务的提供机构,如何应对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档案信息保存与信息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011年政务微博兴起以来,政府公共部门逐步意识到微博在理政和宣传上的重要作用,公安、文化、宣传等部门借助微博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服务效率,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公共档案馆作为传统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之一,在利用微博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起步早,但发展缓慢,在服务模式和内容创新上仍有不少障碍,面对互联网对传统服务的快速替代与冲击,如何在维持档案机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博在用户交互、信息传播上的优势,来提高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效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把握和认清我国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微博网络结构的特征,是解决这个重要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本文以公共档案馆微博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新浪微博经官方机构认证的公共档案馆微博数据来分析我国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征,为后续开展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的研究提供事实基础和结论参考。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基本概念,论述了微博功能及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数据收集与清洗,对公共档案馆微博进行描述性分析,从地域、创建时间、关注度、活跃度、内容五方面总结我国公共档案馆微博的基本特征;随后,基于微博关注关系的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绘制公共档案馆微博的社群网络图,并对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网络整体的子群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网络结构特征与网络节点成员个体的特征,最后,基于分析结论对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提出改进措施。

孟祥丽[6](2018)在《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政务新媒体平台以其权威性、融合性、强交互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一经开通迅速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政务新媒体与档案部门的结合给档案局(馆)开展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在丰富档案局馆藏、改变服务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我国电子政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本文立足于学界研究,阐述了档案政务新媒体的概念,介绍了档案部门应用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和前景,调查我国档案局(馆)政务新媒体(微博、微信)开通情况、标识形象、信息内容与功能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应用状况。通过对档案政务新媒体现状的分析研究,为更好发挥档案政务新媒体的作用,提出从思想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制定规范的体系标准,加强运营管理,形成档案行业特色。积极做好网络环境下,档案政务新媒体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档案政务新媒体的应用水平,为档案局(馆)应用政务新媒体实现自身工作的创新和变革保驾护航。

叶琳[7](2017)在《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计量研究 ——以新浪微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档案部门也在积极尝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与服务,但目前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息传播的效果不甚理想,如何应用社交媒体优化档案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是当前我国档案界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微博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交平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微博平台上的档案官方微博为对象,通过调查数量、注册时间、发文量、粉丝量等信息明确档案官方微博发展现状,借鉴计量学方法从信息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方面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机构信息传播的趋势与特点,并提出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的优化建议。从档案官方微博的运营现状上看,档案官方微博的发展呈现出地区差异,整体而言运营还不成熟。从信息传播受众上看,各类型档案官方微博的信息传播受众群体存在差异,但信息受众的微博等级都处于中低水平,信息辐射的范围有限;受众群体联系密度较低,信息双向交流机制还不健全;有效受众没有明显特征,信息的反馈与再次传播具有偶然性。从传播内容上看,各类型档案官方微博在信息内容建设方面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共同的主题,即档案工作动态与宣传;转发微博的比例过大,话题微博体现档案馆特色。从传播效果上看,档案官方微博的信息辐射范围较小,信息传播反馈层次较浅,可以说整体的信息传播效果不佳。建议从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的定位、宣传、运营队伍等方面进行加强,从而优化信息传播效果。

胡佳妮[8](2017)在《微博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以及手机用户使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同样,微博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论文以新浪微博为调研平台,对微博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论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本文的研究范畴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的概况。对档案微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档案微博的类型、地区分布、档案微博的开通情况、影响力、以及档案微博的运行情况等。第三部分为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的特点,从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包括信息传播的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第五部分为微博应用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思路。针对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如何提升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完善档案微博管理制度、增强档案信息传播意识等方面。档案界利用微博进行档案信息传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档案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微博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微博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王小囡[9](2017)在《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化媒体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给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服务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并以其公开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已经在各行各业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档案部门作为社会核心信息资源主要集散地,档案界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交媒体文件的有效保存必然关系到国家数字记忆的完整性,这也是数字转型期我国档案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档案馆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还能满足用户的在线获取信息、共享知识和便捷式学习需求,是"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必然选择。同时,社交媒体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展现出一定的匹配性,运用社交媒体增强用户与档案机构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传播,推动创新,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加强学术信息交流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与社交媒体的现代化相适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瓶颈,制约着档案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产生的信息纷繁复杂、自由度较高,如何保证信息资源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性,规范使用社交媒体,成为我们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找准档案信息服务与社交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点,探索出档案馆与社交媒体及公众相互交流的新模式,让档案信息充分融入公众生活,为信息服务的飞跃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文分五个部分对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进行阐述,为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服务提供借鉴。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是关于社交媒体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概述。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内容和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体现。第三部分对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信息服务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实践探索,主要以微博、微信为例,详细介绍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信息服务方面的发展历程。其次是对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机构信息服务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总结和成因分析。第四部分是结合文章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完善的双向交流机制、合理控制和引导档案信息传播和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五部分为结束语,总结论文的研究情况,并对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的前景进行展望。

徐海霞[10](2017)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当前形势下政务工作的时代主旋律,档案部门在这其中扮演着义务主体和执行主体的重要角色。档案部门的政务信息服务不仅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也关乎受众对所需政务信息的获取。然而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陈旧的信息服务内容,使得其政务信息服务的效果差强人意,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信息传播与服务已经进入到了媒介融合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新时代对传统的政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系统地分析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过程中传播者、受众、媒介、信息内容等方面的时代新特点,基于传受者的角色融合,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务信息内容融合,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提高媒介利用水平,形成终端融合之势,主动告诉全社会档案部门的所作所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将受众的需求体现在政务信息服务之中,从而不断提高政务信息服务的水平,实现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自我变革。

二、宿迁档案信息网站开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宿迁档案信息网站开通(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及特点
    2.1 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2.1.1 对智慧档案馆的理解
        2.1.2 智慧档案馆与关联事物的关系
    2.2 现阶段智慧档案馆的特点
第三章 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分析
    3.1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社会背景
        3.1.1 档案馆的发展
        3.1.2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3.2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有解决方案
    3.3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需求状况
    3.4 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支撑技术
        3.4.1 自动识别技术
        3.4.2 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3.4.3 大数据与云计算
        3.4.4 可视化技术
第四章 现阶段智慧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智慧档案馆的理论体系尚不完整
    4.2 顶层支持与统一规划尚不充足
    4.3 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联性尚需进一步梳理
    4.4 智能技术与档案馆管理的匹配度尚需考量
    4.5 档案馆智慧化转型的程度尚需深化
    4.6 档案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尚需提高
第五章 智慧档案馆建设对策探析
    5.1 完善智慧档案馆的理论体系
    5.2 加强智慧档案馆的顶层支持
    5.3 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发展成果对智慧档案馆的支撑作用
    5.4 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档案馆管理
    5.5 优化智慧档案馆的管理运行方式
    5.6 提升档案行业发展的整体性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全地区样本的综合档案馆网上公共服务能力实证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重点、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查法
        1.5.2 网站调查法
        1.5.3 德尔菲法
        1.5.4 BP神经网络法
        1.5.5 统计分析法
        1.5.6 案例分析法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及评价模型初步构建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2.1.2 档案开放利用理论
        2.1.3 电子政务网站绩效评估的基础理论
    2.2 相关概念及我国档案网站发展历程概述
        2.2.1 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
        2.2.2 档案利用与档案馆公共服务
        2.2.3 我国档案网站建设及发展
    2.3 档案网站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初步构建
        2.3.1 构建原则
        2.3.2 构建依据
        2.3.3 档案网站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基本维度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模型优化
    3.1 评价模型初步描述
    3.2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模型优化
        3.2.1 德尔菲法原理
        3.2.2 问卷设计
        3.2.3 数据处理和指标筛选分析
        3.2.4 问卷结果分析
    3.3 档案网站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描述
    3.4 模型科学性分析
        3.4.1 专家组成情况分析
        3.4.2 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3.4.3 信度和效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档案网站模型构建
    4.1 BP神经网络原理
    4.2 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
        4.2.1 标准档案网站模型构建流程
        4.2.2 训练样本网站选取
        4.2.3 数据获取及评分细则
        4.2.4 模型训练
    4.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全地区样本的综合档案馆网上公共服务能力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梳理与情况说明
        5.1.1 研究对象梳理
        5.1.2 情况说明
    5.2 数据采集与过程说明
    5.3 数据分析结果
        5.3.1 我国档案网站总评分数分析
        5.3.2 我国档案网站需求识别情况统计分析
        5.3.3 我国档案网站资源开放情况统计分析
        5.3.4 我国档案网站服务保障情况统计分析
        5.3.5 我国档案网站公共服务能力基本结论
    5.4 案例分析
        5.4.1 山东省档案信息网
        5.4.2 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网站
    5.5 本章小结
6 结及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我国档案网站建设对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评价模型调查问卷
附录二 研究对象统计表
附录三 各综合档案馆网站指标数据表

(3)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文化资源社会利用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地市级综合档案馆与档案文化资源概述
    第一节 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概述
        一、地市级综合档案馆的特点
        二、地市级综合档案馆的职能
    第二节 档案文化资源及其利用概述
        一、档案文化资源的特性
        二、档案文化资源的类型
        三、档案文化资源利用的形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文化资源社会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馆藏资源建设与优化方面
        一、馆藏资源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馆藏文化资源类型单一,欠缺深度
    第二节 馆藏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方面
        一、“两微一端”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存在困难
        二、江苏省地市级档案门户网站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存在问题
    第三节 馆藏文化资源利用实施进展与观念方面
        一、馆藏资源社会利用观念普及度不够
        二、馆藏文化资源社会利用进展偏慢
        三、参与档案利用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文化资源社会利用的发展对策
    第一节 馆藏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方面
        一、深入开发使用新媒体技术
        二、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
        三、提高推送质量
        四、与媒体合作来扩大影响力
    第二节 档案馆网站建设方面
        一、丰富档案网站内容,开通线上展览
        二、明确档案网站建设目标,提高公众互动频率
        三、突出人文特色,建立特色档案网站
    第三节 馆藏特色资源建设方面
        一、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二、加大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力度
        三、对现有特色档案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第四节 人员配备与培养方面
        一、更新档案服务理念
        二、档案利用工作人员专业多样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档案馆微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提出的现实背景
    1.2 论题提出的理论背景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1.1 关于微服务的总体研究情况
        1.2.1.2 关于档案馆微服务特定主题的研究
        1.2.1.3 关于档案馆微信、微博等具体微平台服务的研究
        1.2.1.4 关于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论题提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4 论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论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3 论文结构
2. 档案馆微服务概述
    2.1 档案馆微服务内涵释义
        2.1.1 档案馆微服务
        2.1.2 档案馆传统服务
        2.1.3 档案馆微服务与传统服务之比较
    2.2 档案馆微服务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2.2.1 微服务的理论基础
        2.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1.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1.3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理论
        2.2.2 微服务的主要技术基础
        2.2.2.1 大数据分析技术
        2.2.2.2 数据挖掘技术
        2.2.2.3 信息推送技术
    2.3 档案馆微服务的特征
        2.3.1 个性化
        2.3.2 主动性
        2.3.3 交互性
3. 档案馆微服务的现状分析
    3.1 档案馆微信服务
        3.1.1 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总体情况介绍
        3.1.2 传播指数排名前十位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分析
        3.1.3 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号分析
        3.1.4 案例借鉴:企业微信公众号的微服务借鉴
    3.2 档案馆微博服务
        3.2.1 档案馆微博整体情况介绍
        3.2.2 粉丝数量排名前二十位的档案馆微博基本情况分析
        3.2.3 粉丝数量排名前二十位的档案馆微博博文内容分析
        3.2.4 档案馆微博发布与栏目设计建议
    3.3 档案馆APP服务
        3.3.1 档案馆APP基本情况介绍
        3.3.2 档案馆APP的服务内容
        3.3.3 档案馆APP存在问题
        3.3.4 相关案例借鉴及档案馆APP服务建议
4. 档案馆微服务体系模式建设与优化策略研究
    4.1 档案馆微服务体系模型构建
        4.1.1 制度架构层
        4.1.2 技术支持层
        4.1.3 服务团队层
        4.1.4 服务内容层
        4.1.5 用户群体层
        4.1.6 评价反馈层
    4.2 档案馆微服务优化策略探析
        4.2.1 树立微理念,强化微意识
        4.2.2 整合微智慧,提升微动力
        4.2.3 组建微团队,提供微咨询
        4.2.4 精创微内容,服务微个性
    4.3 档案馆微服务保障措施
        4.3.1 信息安全保障
        4.3.1.1 档案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4.3.1.2 档案馆微服务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4.3.2 资金与技术保障
        4.3.2.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4.3.2.2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5)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2 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概述
    2.1 微博
        2.1.1 微博的定义
        2.1.2 微博的特征
        2.1.3 微博的功能机制
    2.2 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
        2.2.1 公共档案馆
        2.2.2 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
        2.2.3 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2.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2.3.1 社会网络
        2.3.2 社会网络分析
        2.3.3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3 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描述性分析
    3.1 数据收集
    3.2 数据分析
        3.2.1 创建地域分析
        3.2.2 创建时间分析
        3.2.3 关注人数分析
        3.2.4 发文量分析
        3.2.5 发布内容分析
    3.3 公共档案馆微博的特征
4 公共档案馆微博网络关系分析
    4.1 数据过滤
    4.2 邻接矩阵可视化
    4.3 网络密度分析
    4.4 中心性分析
        4.4.1 点度中心度
        4.4.2 中间中心度
        4.4.3 接近中心度
    4.5 凝聚子群分析
        4.5.1 派系分析
        4.5.2 K值分析
        4.5.3 小世界网络分析
    4.6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4.7 实验结果分析
5 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改进措施
    5.1 完善服务机制
    5.2 加强运营管理
    5.3 丰富内容建设
    5.4 专业团队培养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档案政务新媒体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政务新媒体的概念
        2.1.2 档案政务新媒体概念
    2.2 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的优势
        2.2.1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2.2.2 对档案局(馆)的影响
    2.3 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前景
        2.3.1 新媒体技术平台不断完善
        2.3.2 电子政务建设持续推进
3. 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现状
    3.1 档案政务新媒体开通情况
    3.2 档案政务新媒体标识形象
    3.3 档案政务新媒体信息内容与功能
    3.4 档案政务新媒体影响力
4. 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的现实问题
    4.1 新媒体意识淡薄
    4.2 平台定位模糊
    4.3 缺乏规范管理
    4.4 内容功能欠缺
    4.5 存在安全风险
5. 档案政务新媒体的建设策略
    5.1 转变思想观念
        5.1.1 提高应用意识
        5.1.2 增强创新意识
        5.1.3 转变服务观念
    5.2 制定规范的体系标准
        5.2.1 统一认证,塑造形象
        5.2.2 专人负责,权责清楚
        5.2.3 考核监督,赏罚分明
    5.3 加强运营管理
        5.3.1 差异化定位,构建档案政务新媒体运营矩阵
        5.3.2 精选内容,提高政务新媒体影响力
        5.3.3 创新传播,促进档案宣传利用
    5.4 安全风险防范
        5.4.1 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5.4.2 制定新媒体归档制度
        5.4.3 开展新媒体平台研判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计量研究 ——以新浪微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2 档案官方微博发展现状
    2.1 档案官方微博调查方案
    2.2 档案官方微博现状分析
        2.2.1 档案官方微博地区分布
        2.2.2 档案官方微博开通情况
        2.2.3 档案官方微博活跃度
        2.2.4 档案官方微博粉丝量
        2.2.5 档案官方微博标签内容
3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受众分析
    3.1 档案官方微博的信息传播受众
        3.1.1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受众特点
        3.1.2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受众类型
    3.2 档案官方微博粉丝群体分析
        3.2.1 档案局(馆)粉丝群体分析
        3.2.2 档案室粉丝群体分析
        3.2.3 高校档案馆粉丝群体分析
    3.3 档案官方微博评论与转发人群分析
4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内容分析
    4.1 档案官方微博的信息传播内容
        4.1.1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内容特征
        4.1.2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内容分类
    4.2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内容分析
        4.2.1 档案局(馆)官方微博信息内容分析
        4.2.2 档案室官方微博信息内容分析
        4.2.3 高校档案馆官方微博信息内容分析
    4.3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内容共词分析
5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效果分析
    5.1 档案官方微博的信息传播效果
    5.2 档案官方微博点赞数量分析
    5.3 档案官方微博转发数量分析
    5.4 档案官方微博评论分析
        5.4.1 评论数量分析
        5.4.2 评论内容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档案官方微博运营阶段特征
        6.1.2 档案官方微博受众群体特点
        6.1.3 档案官方微博信息内容建设
        6.1.4 档案官方微博传播效果评价
    6.2 对策建议
        6.2.1 明确档案官方微博运营方向
        6.2.2 扩大档案官方微博信息受众
        6.2.3 提升档案官方微博内容质量
        6.2.4 优化档案官方微博传播效果
7 结语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致谢

(8)微博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1.1 相关概念
        0.1.2 研究范畴界定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之处
1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的概况
    1.1 档案微博的类型
    1.2 档案微博的地区分布
    1.3 档案微博的开通情况
    1.4 档案微博的发展情况
2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的特点
    2.1 传播模式的互动性
    2.2 传播内容的广泛性
    2.3 传播方式的新颖性
    2.4 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3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3.1.1 信息内容结构不够均衡
        3.1.2 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相对单一性
        3.1.3 档案信息传播预期效果不甚理想
    3.2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微观念”意识相对薄弱
        3.2.2 尚未健立健全档案微博管理规范
        3.2.3 缺乏档案微博运营的相关经验
4 微博应用于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思路
    4.1 提升档案微博信息传播效果
        4.1.1 开发丰富档案信息源
        4.1.2 灵活运用档案信息传播方式
        4.1.3 扩大档案微博信息传播影响力
    4.2 采用档案微博规范化管理
        4.2.1 建立专门的档案微博管理团队
        4.2.2 注重提升档案微博的宣传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档案微博汇总表
致谢

(9)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调查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与特色
2 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交媒体
        2.1.2 档案信息服务
    2.2 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内容
        2.2.1 档案工作信息
        2.2.2 档案相关知识
        2.2.3 档案馆藏信息
    2.3 社交媒体在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优势
        2.3.1 提升档案服务"透明度"和档案馆公众形象
        2.3.2 转变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2.3.3 增强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2.3.4 拓宽服务渠道,加强档案文化传播
3 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现状
    3.1 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实践探索
        3.1.1 微博
        3.1.2 微信
    3.2 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调查分析
        3.2.1 创建时间、地域分布情况
        3.2.2 官微服务功能与内容分析
        3.2.3 更新频率与互动情况分析
        3.2.4 传播与影响力分析
    3.3 社交媒体背景下我国档案信息服务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方面
        3.3.2 档案馆与用户交流方面
        3.3.3 档案信息传播与影响方面
        3.3.4 档案信息安全方面
4 完善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的策略
    4.1 优化档案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4.1.1 建立规范的社交媒体归档制度
        4.1.2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
    4.2 构建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
        4.2.1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4.2.2 加强档案宣传,注重用户体验
        4.2.3 搭建统一的互动交流平台
    4.3 合理控制和引导档案信息传播
        4.3.1 加强信息传播流程管理
        4.3.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4.4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4.4.1 重视相关技术的运用
        4.4.2 建立权威可靠的认证机制
        4.4.3 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服务情况
附录二 各档案机构微博账号服务情况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媒介融合背景下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媒介融合应用于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内涵及影响
        (二)政务信息与政务信息服务
    二、媒介融合应用于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三、档案部门借助媒介融合开展政务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一)整体把握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在需要
        (二)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的外在需要
        (三)实现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的实际需要
第二章 角色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和受众分析
    一、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和受众介绍
        (一)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档案馆局及档案工作者
        (二)政务信息服务的受众:对政务信息有需求的公众
    二、档案部门基于受众变化的发展方向
        (一)受众的新特点
        (二)档案部门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内容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一、内容融合的内涵
        (一)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解读内容融合的内涵
        (二)从政务信息服务的角度解读内容融合的内涵
    二、江苏省地市级档案部门政务信息内容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双重维度分析
    三、政务信息内容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集困难,与行政部门联系不密切
        (二)标准不一,公开目录的设置不全面
        (三)整合度差,缺乏政务信息深度开发
    四、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融合解决机制
        (一)集中政务信息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
        (二)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改进信息检索方式
        (三)突出重点政务信息资源,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
        (四)特色化政务信息服务,结合档案特色和地域特色
第四章 终端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媒介分析
    一、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新旧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一)旧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二)新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二、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利用媒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意识落后,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二)发展模式粗放,重建立轻拓展
        (三)信息趋向同质,忽视媒介及受众特点
        (四)媒介集群度低,未发挥整合效用
    三、提高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中媒介利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利用媒介服务大众的意识
        (二)加强各媒介平台的运营与维护
        (三)注重受众体验的分渠道发布
        (四)构建一体化的媒介服务平台
第五章 效果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档案部门自身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拓展档案部门工作职能
        (二)转变档案信息服务形式
        (三)提升档案部门自身形象
    二、影响普通公众的档案观念及行为
        (一)从“高高在上”到“平易近人”的改变
        (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改变
    三、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效能
        (一)加强政府部门与档案部门的合作
        (二)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推动政府机构信息资源管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宿迁档案信息网站开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秦杨. 河北大学, 2020(08)
  • [2]全地区样本的综合档案馆网上公共服务能力实证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法[D]. 张雨晴. 浙江大学, 2020(01)
  • [3]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文化资源社会利用现状调研[D]. 周旭姣.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我国档案馆微服务研究[D]. 彭鑫. 山东大学, 2018(12)
  • [5]公共档案馆微博信息服务现状研究[D]. 柳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研究[D]. 孟祥丽. 苏州大学, 2018(01)
  • [7]档案官方微博信息传播计量研究 ——以新浪微博为例[D]. 叶琳. 南京大学, 2017(01)
  • [8]微博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 胡佳妮. 辽宁大学, 2017(03)
  • [9]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 王小囡. 安徽大学, 2017(08)
  • [10]媒介融合背景下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研究[D]. 徐海霞. 苏州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宿迁档案信息网开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