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委婉语(英文)

关于委婉语(英文)

一、委婉语浅论(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古丽努尔·吾不力卡斯木[1](2021)在《功能对等理论下《西游记》敬词维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长篇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容描述的是唐僧师徒苦其心志、勇往直前的励志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西游记》被译成维吾尔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出现了大量敬词,体现出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以着名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选取《西游记》敬词为研究对象,对该小说源语敬词与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如何使译文实现功能对等。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依据,概括了《西游记》翻译和敬词翻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对敬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其分成六大类。第三部分,探究译者在功能对等视角下所采用的敬词的翻译方法,并总结其规律。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本文主要从词汇层面出发,旨在探索该小说敬词的维译。经研究发现,直译、意译、音译、减译、转换等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综合应用可使译文实现功能对等。得出八个结论,分别是:表述性敬词“贵+事物名称”和“尊+事物名称”的维译一般都用“+事物名称”来表达;称谓性敬词的维译中,亲属称谓性敬词“令+亲属称谓”的维译一般都用“亲属称谓+第二人称敬称”来表达;类亲属称谓性敬词“人物名称+亲属称谓”的维译基本实现形式对等,用“人物名称+亲属称谓”翻译;称谓性敬词的维译没有采用省译法;称谓性敬词的维译没有采用修辞手法,表述性敬词的维译采用了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称谓性敬词不具有敬词的指向性特点,表述性敬词具有语用上的外向性和语义上的上下方向性,其维译也同样具有指向性;原文没有出现敬词“您”,亲属称谓性敬词“令+亲属称谓”、通用社交称谓性敬词、年老称谓性敬词和部分表述性敬词的译文中都出现第二人称敬称“您”;表述性敬词的维译,其主观性较强,官职类称谓性敬词和通用社交称谓性敬词的时代性较强,其维译也同样有此特点。

朱秀丽[2](2020)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历来受到高中阶段师生的重视。但是,在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重视词汇的音、形、义,而忽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导致英语词汇的学习多停留在词汇的字面意思上,不了解词汇的文化蕴含,于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就会发生理解或语用的失误,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 Adaptation)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能否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本研究中,文化意识即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词汇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所以笔者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笔者选取莱芜凤城高中两个英语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的高一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则采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实验时长三个月。实验首先通过两次词汇文化知识测试来检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又采用“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来检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对收集到的前测、后测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在本研究的词汇教学实验中,笔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词汇所蕴含的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神话传说、社交礼仪、禁忌语、委婉语等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极大地增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证明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调查问卷可知,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基础,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本研究进一步说明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渗透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词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英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它所代表的文化,并能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刘小君[3](2020)在《传记文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受教:回忆录》(第1至5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选自《受教:回忆录》一书中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至第五章,并对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总结,以此撰写而成。此文本为传记文本,兼具信息型文本和表情型文本的特征,难度适中,其中一大特点是存在大量修辞现象。中英之间的差异给修辞效果的再现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对此类现象的处理成为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为准确传达文本表达信息、传递作者细腻情感并再现原文的纪实性和文学审美性特点,笔者选择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为指导原则,以直译法和意译法为主,以引申译法、补偿译法和转换译法等翻译方法为辅,对其中典型的修辞现象进行处理,力求实现修辞效果的等效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中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期望能为其它译者提供借鉴意义。同时对此类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总结出提升翻译质量的经验方法,为今后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也对翻译的各环节更加了解,为今后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袁耀辉[4](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聂志[5](2018)在《晚清贵阳方言研究 ——以法国传教士童保禄所着汉语文献为依据》文中研究指明西南官话“地跨九省区,人口两亿七”,是现代汉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次方言。贵州地处西南官话的十字路口,研究整个西南官话离不开贵州这个中心环节。贵阳作为贵州的中心600多年,贵阳方言一直是贵州方言的代表,因此,对贵阳方言的研究尤其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对贵阳方言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层面的描写,历时的研究少有人触及。本文根据晚清在黔法国传教士童保禄所着汉语文献,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对晚清贵阳方言进行描写,并进行必要的比较,重点在于探讨100多年来贵阳方言的发展变化。本文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简要介绍官话到贵阳方言的大致情况,接着介绍与本文有关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材料、方法等,并论证童保禄记录的就是当时的贵阳方言。第二章讨论语音。归纳文献记录的音系,语音变化,并将该音系与同时期有关文献记录的南北官话音系进行对比,探讨其异同。将该音系与今贵阳方言音系对比,探讨100多年来语音的演变。第三章讨论词汇。总结提取的方言词汇特点,并进行历时比较,还对方言常用词和俗语进行研究。第四章讨论语法。探讨了构词法,重点是同义异序词,儿个方言词的用法,以及一些句法结构和疑问句型。第五章讨论语用。从广义的方言角度,分析童着的会话,探讨称谓与交际用语,以及语用的文白差异。第六章强调文献的学术价值。认为它对方言史及汉语史研究、汉语接触史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等方面都有价值,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

徐晓梦[6](2016)在《对泰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中庸和谐的社会价值观。汉语禁忌和委婉的习得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学生对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运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因此,笔者结合在泰国教学实习的相关经验,根据当下泰国学生在汉语交际过程中,对汉语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不重视、不了解、不知道其使用条件和方法这些情况,以及学界在对泰的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尚少这两个背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教学方面做出一些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今后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本论文落脚点在如何提高泰国学生的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水平,所以,文章中所研究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引言。在引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炼。同时,结合笔者在泰国孔敬府、黎逸府进行汉语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在泰国生活中对相关语料的收集与整理,尝试对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划分,并探索以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二、正文。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阐述。首先从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本身出发,详细而具体的阐述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定义,研究了其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从笔者在泰国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相关调查研究,调查统计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问题,并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发现,学生的汉语水平高低与学生实际交际中汉语的运用情况的好坏程度不成正比,这点在间接语言交际中尤为明显。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间接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和谐交际,减少交际摩擦,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必须跨越的障碍。最后根据以上相关内容,笔者进行了教学法方面的探索与总结。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渗透交际文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目的的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度,形成自然的语感,从而使学生在日常交际中能自觉地规避禁忌语,正确的使用委婉语。三、结语。对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学习成果是能够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成功地运用汉语正确表达,顺利地进行交际。但是对外国学生而言,学习汉语不单单是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复杂的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技能和语法规则的学习来掌握如何在特定的文化交际背景下,充分考虑真实情景下的时间、地点和交际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交际。汉语民族在某些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或为了尽量的减少交际中可能产生的摩擦,或为了避免引起误会、不制造尴尬等原因,常常采取和缓、礼貌和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想法,外国学生在交际中如果不懂得中国人这样的交际心理,就很容易在交际中造成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真实交际中避免禁忌,委婉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点,同时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对外汉语教学归根及底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使用语言,在真实的生活中能够顺利、得体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除了要注意语言表达合乎语法规则,还要注意语言是否使用地得体、恰当,这就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及常识。汉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背后体现着中华民族“中庸、和谐、礼义”的文化精髓,汉民族在某些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了减少摩擦,避免误会,常常采取简介、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原本的想法,而外国学生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很可能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外汉语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教学是值得我们重视并长期探索研究的,本文仅从笔者个人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所见所得,提出部分想法,抛砖引玉,希望对对外汉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何淑文[7](2016)在《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机制研究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能够使双方顺利、愉快地完成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在英语语用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国内外关于委婉语的研究包括英语委婉语的特点、构造及应用等等。涉及的理论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在其基础上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后来语言学家们提出的礼貌原则与面子问题等等,.对于委婉语语用机制的研究并不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将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的委婉语作为研究语料,主要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本电影中出现的委婉语的主要类别有哪些?2.电影中出现的委婉语的主要构成机制有哪些?3.英语委婉语的识别机制是什么?作者搜集了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的委婉语,将其作为(?)料,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并着重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的委婉语都属于口头委婉语,这些口头委婉语以使用的频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从感情色彩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阿甘正传》中使用最多的是一般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本电影中出现的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机制主要有语音机制,语义机制,语法机制以及修辞机制,作者在正文中对其进行了详细分类。作者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委婉语识别机制,即在日常交流中遇到委婉语时,应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并区分其遵循或违反了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中的哪一项语用原则,这些程序都包含在这个识别机制中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本研究所得到的这套识别机制能够指导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并且使用委婉语。最后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机制,总结了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高源[8](2014)在《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文中研究说明委婉语系委婉现象与语言结合的特殊产物。它从原始社会一直绵延至今,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存在紧密联系,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常是说话人无意识的心理反映。归根结底,语言的委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内心的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常用柔和、文雅、悦耳的话语取代那些禁忌、难听、失礼的说法。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禁忌性委婉语、交际性委婉语和职能性委婉语。根据具体内容,禁忌委婉现象又分为宗教神秘委婉语、死亡疾病委婉语、性指涉委婉语、排泄委婉语;交际委婉现象可细分为称谓委婉语、尊重委婉语、情绪委婉语;职能委婉现象可细化为政治委婉语、经济委婉语、军事委婉语、专业技术委婉语等。西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有语音变异、语义转换、语法转变、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语言方式,还有外来语、儿语、缩略语、行话等其他语言手段,更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不管委婉手法怎样幻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构成原理在于分散听话者的注意力,暂时终止或延长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西语婉辞的种类丰富、构造复杂,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类作品中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西班牙语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西汉翻译中,如果在委婉语等局部细节上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翻译领域内对委婉语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班牙语的委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翻译策略,使该语言元素在译文中更加贴切,更加通顺易懂。哪些翻译技巧最适合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汉译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目前,在译学界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一切难题,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理论都有其片面性。笔者认为,融合东西方译论、吸纳各派之所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多元翻译观乃是翻译研究的正确路径。在多元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作者将常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按其本质特征归纳为语言翻译、文艺翻译和文化翻译。首先,语言是翻译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用语言学派的技巧解决特定的翻译问题毋庸置疑。对于双语中能够对应和互换的委婉语现象,译者可以通过“等值”和“等效”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其次,翻译是二度创作,译文饱含着译者的智慧,将文学派的翻译思想运用于翻译实践合情合理。对于源语委婉语在译语中造成的各种空缺,译者可发挥文学派反复强调的主观创造性进行弥补。最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译者面对的不仅是两种文字,更是两种文化。以文化学派的方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行之有效。译者不妨采取文化派的主要策略“归化法”、“异化法”和“注释法”,在保持译出语文化的纯正性和保证译入语的可读性之间建立平衡。此外,上述译法并非割裂的,彼此之间具有重合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译者应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取得最佳译文。译者是原着和译着之间的桥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理应把原文委婉语负载的语言信息和艺术美感如实地、流畅地输入译文。在文中,笔者引用了大量西班牙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实例,结合了描述法、图表法、实证法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多部译着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其种类和构成应用多元翻译方法。本文首次将多元理论引入西汉/汉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专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汉翻译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希望以西语委婉语的汉译为例建立一种多元翻译模式,并将其推广至谚语、俗语、俚语、密语、双关语等语言现象的翻译,这对西汉互译的实践与教学都有一定裨益。总之,翻译是一项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值得人们以严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这个意义上,多元翻译观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想,代表了新世纪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相信多元观一定会为西汉翻译开辟崭新的视野,将为西汉互译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谢宜[9](2014)在《汉泰委婉语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关委婉语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有关汉泰委婉语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汉泰委婉语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汉泰委婉语的一些异同之处,为汉泰委婉语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汉泰委婉语既有相同的委婉语类型也有不同的委婉语类型。生理现象、生理器官、生理活动、生理缺陷、疾病、死亡和体貌等的生理类委婉语,社会职业和社会关系等的社会类委婉语这两大类型是汉泰委婉语共同具有的委婉语类型。有关皇室、佛教和同性恋方面的委婉语是汉泰委婉语不同的委婉语类型。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泰两个国家的委婉语,本文还对汉泰委婉语的委婉表达方式分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汉泰委婉语的委婉表达方式不管是在语音、词汇、语法还是修辞方面都存在很多共有的委婉表达方式,如汉泰委婉语都采用了变音、谐音的语音委婉表达方式;都采用了模糊词语替代、同义词\近义词替代、代词替代和外语词替代的词汇委婉表达方式;都采用了运用副词、否定形成委婉的语法委婉表达方式;都采用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委婉表达方式。另外,汉泰语也有自己专有的委婉表达方式,如语音方面,汉语的省音,泰语的拆音;词汇方面,汉语的成语、反义词,泰语的倒读词等等。另外,通过研究发现,汉泰委婉语的产生原因大体都包括避讳、避俗、礼貌、创新和自我保护几个方面。

梁美清[10](2011)在《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商务函电中的委婉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在交际中是一种普遍但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交际策略,在交流中被广泛地应用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地应用委婉语能够帮助人们在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达到交流沟通的目标。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委婉语,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词汇学,语法学,句式和修辞的层面,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本文尝试在这一领域对委婉语作一次探索性的研究。顺应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并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为研究语用学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角度。其次,很多研究探讨都主要在日常英语交际领域,而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研究商务英语书信中出现的委婉语。通过对商务书信中出现的委婉语进行研究探讨,结合作者在教学当中的实践,尝试对商务英语书信写作教学提出建议,以提高商务函电写作课程中的教学能力。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前言,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必要性,目的,方法论及结构。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回顾了前人对委婉语的研究和商务函电的有关知识。首先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和前人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特别介绍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间接语言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在商务函电方面,介绍了商务函电的分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前人的研究。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本文研究委婉语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该理论尝试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语用学中结合起来,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顺应理论包含四个研究视角,即语境相关成分的顺应性,结构对象的顺应性,动态过程的顺应性和意识突显性的适应性。本文主要采用了语境相关成分的顺应性和结构对象的顺应这两个视角对商务函电中委婉语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四章运用理论框架分析商务英语函电中的委婉语。在顺应理论指导下,本章尝试分析委婉语在商务函电中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第五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工作实践,通过收集学生作业范文,探讨如何在商务函电写作中加强学生对委婉语的掌握。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文从顺应理论这一语用综观新角度研究了商务英语函电中委婉语的现象及写作教学,旨在能帮助商务人员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旨在引起教师重视商务函电写作中的委婉语教学。

二、委婉语浅论(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委婉语浅论(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对等理论下《西游记》敬词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综述
        (一)敬词研究概况
        (二)《西游记》翻译研究概况
        (三)《西游记》敬词研究概况
        (四)功能对等理论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敬词的概念界定以及分类
    第一节 敬词的概念界定
        (一)学术界的界定
        (二)本文的界定
    第二节 《西游记》敬词的分类
        (一)称谓性敬词
        (二)表述性敬词
    第三节 《西游记》敬词的特点
        (一)指向性
        (二)民族性
        (三)时代性
        (四)相对性
        (五)主观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功能对等视角下《西游记》敬词的维译
    第一节 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一)亲属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二)类亲属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三)通用社交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四)官职类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五)年老称谓性敬词的维译
    第二节 表述性敬词的维译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发现
    (二)本文不足之处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文化意识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2.1.3 英语词汇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适应理论
        2.2.2 语言迁移理论
    2.3 外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3.1 外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2.3.2 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实施
    3.1 词汇教学及文化导入的原则
    3.2 词汇教学中导入的文化知识
    3.3 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4 词汇教学案例(见附录V)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5 研究程序
    4.6 数据统计和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和讨论
    5.1 学生测试分析
    5.2 调查问卷分析
    5.3 访谈分析讨论
    5.4 讨论
        5.4.1 实验前测结果讨论
        5.4.2 实验后测结果讨论
        5.4.3 问卷结果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对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对未来的展望
    6.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前测)
附录Ⅱ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后测)
附录Ⅲ 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Ⅳ 访谈提纲
附录Ⅴ 词汇教学案例
致谢

(3)传记文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受教:回忆录》(第1至5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的选取
        2.1.2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2.1.3 翻译计划的制定
    2.2 翻译过程
        2.2.1 翻译计划的执行
        2.2.2 翻译理论的选择
    2.3 译后程序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传记文本中材料类辞格的翻译
        3.1.1 隐喻的翻译
        3.1.2 明喻的翻译
        3.1.3 移就的翻译
    3.2 传记文本中意境表达类辞格的翻译
        3.2.1 委婉语的翻译
        3.2.2 夸张的翻译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问题总结
    4.2 翻译心得与译者专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与译文
致谢

(4)《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晚清贵阳方言研究 ——以法国传教士童保禄所着汉语文献为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官话与西南官话
        一、官话
        (一) 汉语共同语的源流
        (二) 官话的含义
        二、西南官话
        (一) 方言及官话视野中的西南官话
        (二) 西南官话概述
    第二节 贵阳市及贵阳方言
        一、贵阳市概况
        二、贵阳的建制沿革
        三、贵阳的语言变迁与贵阳方言的形成
    第三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 对晚清西南官话文献的语言研究
        (二) 对清末民国贵阳方言的记录和研究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
        一、研究材料
        (一) 主要研究材料:童保禄所着汉语文献
        (二) 参考研究材料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材料记录的方言性质
        一、童着记录的是西南官话
        (一) 语音方面
        (二) 词汇方面
        (三) 语法方面
        二、童着记录的是一个西部省份的官话——贵州官话
        三、童着记录的是贵州官话的代表——贵阳话
第二章 方言语音研究
    第一节 童着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及特点
        (一) 声母系统
        (二) 声母系统特点
        二、韵母系统及特点
        (一) 韵母系统
        (二) 韵母系统特点
        三、声调系统及特点
        (一) 声调系统
        (二) 调型及入声特点
        四、声韵调配合表
    第二节 童着的语音变化
        一、语流音变
        (一) 连读变调
        (二) 连读变声和连读变韵
        二、文白异读
        (一) 异声同韵同调
        (二) 同声异韵同调
        (三) 同声多韵多调
        (四) 异声异韵同调
        三、别义异读
    第三节 童着音系与晚清南北官话文献音系比较
        一、与南京官话文献音系比较
        (一) 声母的比较
        (二) 韵母的比较
        (三) 声调的比较
        二、与北京官话文献音系比较
        (一) 声母的比较
        (二) 韵母的比较
        (三) 声调的比较
    第四节 从童着看100多年来贵阳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
        一、声母的发展演变
        (一) 声母的共同特点
        (二) 声母的演变情况
        二、韵母的发展演变
        (一) 韵母的共同特点
        (二) 韵母的演变情况
        (三) 撮口韵有无及演变的讨论
        三、声调的发展演变
        (一) 入声的消失
        (二) 从声调发展情况推测晚清贵阳方言调型
第三章 方言词汇研究
    第一节 童着贵阳方言词汇总貌及特点
        一、收词说明
        二、词汇总貌
        三、方言词汇特点
        (一) 反映了晚清贵阳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二) 反映了方言词汇形式灵活多变
    第二节 方言词汇的历时考察
        一、与《蜀语》方言词汇比较
        (一) 音义基本一致的方言词
        (二) 音义差别较大的方言词
        二、与今贵阳方言词汇比较
        (一) 音义基本一致的方言词
        (二) 音义有变的方言词
        三、一个多世纪以来贵阳方言词汇的变化
    第三节 方言常用词研究
        一、关于常用词研究
        二、亲属称谓词研究
        (一) 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二) 历时对比
        三、“做”类泛义动词研究
        (一) “做”类泛义动词的使用研究
        (二) 历时考察
    第四节 俗语研究
        一、俗语及其种类、特征
        二、方言俗语的源流
        (一) 当地人民群众的创造
        (二) 来源于古代史书典籍
        (三) 来源于民间俗文学
        三、童着方言俗语研究
        (一) 俗成语
        (二) 谚语
        (三) 狭义俗语
第四章 方言语法研究
    第一节 构词与构形
        一、重叠式构词
        二、附加式构词
        (一) 子
        (二) 儿
        (三) 头
        (四) 老
        (五) 肝
        (六) 客
        (七) 得
        三、同义异序词
        (一) 同义异序词的界定
        (二) 同义异序词的分类与结构
        (三) 同义异序词的源流
        (四) 同义异序词的发展演变
        四、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一) 从式
        (二) BA式
        (三) AABB式
        (四) ABAC式
    第二节 几个方言词的用法
        一、“到”、“倒”与“起”
        (一) “到”的用法
        (二) “倒”的用法
        (三) “起”的用法
        二、“过”的用法
        (一) “过V”
        (二) “V过”
        三、“着”的用法
        (一) 作为动词、助词、语气词的“着”
        (二) 作为介词的“着”
    第三节 几种句法结构
        一、否定结构
        (一) 莫、莫得、莫有
        (二) 没、没有、无有
        (三) 不得、不消
        二、“得”字结构
        (一) 得V/不得V
        (二) V得/V不得
        (三) V得C/V得不C
        (四) V得C(0) /V不C(0)
        三、其余几种句法结构
        (一) 兜人V
        (二) “A/V得狠”和“A/V狠”
        (三) 不当A/V
    第四节 疑问句
        一、是非问句
        二、特指问句
        三、正反问句
        (一) 句尾否定词正反问句
        (二) 其他正反问句
第五章 方言语用研究
    第一节 会话研究
        一、会话特点
        (一) 紧扣主题
        (二) 形式灵活
        二、会话分析
        (一) 话轮转换与控制
        (二) 会话结构
        (三) 话题转移
        三、会话体现的语用原则
        (一) 合作原则
        (二) 礼貌原则
    第二节 交际用语研究
        一、取名与禁忌
        二、泛亲属称谓语
        三、问候与道别语
        四、祝颂语
        五、感谢与道歉语
        六、敬称与谦称
        (一) 敬称
        (二) 谦称
        七、委婉语
        八、詈骂语
        (一) 诅咒类詈骂语
        (二) 禁忌类詈骂语
        (三) 歧视类詈骂语
        (四) 违背伦理观念的詈骂语
    第三节 语用的文白差异
第六章 童着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 方言史及汉语史价值
    第二节 近现代汉语接触史研究价值
        一、国名及相关名词
        二、“洋”类词语
        三、其他类词语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借鉴价值
        一、体现的语言教学
        (一) 语言要素教学
        (二) 会话教学
        (三) 俗语教学
        (四) 文化教学
        二、契合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一) 针对性原则
        (二) 实用性原则
        (三) 趣味性原则
        (四) 科学性原则
    第四节 其他价值及历史局限性
        一、其他价值
        二、历史局限性
        (一) 汉语及方言方面
        (二) 教材教学方面
        (三) 其他方面
    第五节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后记

(6)对泰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二) 研究成果与现状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的研究角度
二、汉语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
    (一) 汉语禁忌语的定义与特点
    (二) 汉语委婉语的定义与特点
    (三)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联系
三、泰国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总结
        1. 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2. 调查的设计与统计
    (二) 对调查结果的分类解析
        1. 对于“老”的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分析
        2. 对于“死”的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分析
        3. 对于“病”的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分析
        4. 对于其他类型的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分析
四、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启示
    (一) 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二) 设置相关语境,让学生主动思考
    (三) 适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 遵循求同存异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五、总结与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调查问卷
致谢

(7)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机制研究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hesis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4 Feasibility of the Thesis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2.2 Researches about the Function and Formative Devices of Euphemism
    2.3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English Euphemism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Basic Notions
        3.1.1 Euphemism
        3.1.2 Face
        3.1.3 Politeness
    3.2 Relevant Theories
        3.2.1 Speech Act Theory
        3.2.2 Cooperative Principle
        3.2.3 Politeness Principle
        3.2.4 Face Theory
    3.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Euphemism in Forrest Gump
    4.1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uphemisms in Forrest Gump
        4.1.1 General and Temporary Euphemism
        4.1.2 Positive and Negative Euphemism
    4.2 The Formative Devices of Euphemisms in Forrest Gump
        4.2.1 Phonetic Device
        4.2.2 Lexical Device
        4.2.3 Grammatical Device
        4.2.4 Rhetorical Device
    4.3 The Interpretative Mechanism of Euphemisms in Forrest Gump
        4.3.1 Euphemisms According with Speech Act Theory
        4.3.2 Euphemisms Violat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4.3.3 Euphemisms According with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4.3.4 Euphemisms Confirming to the Face Theo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2.1 Implic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5.2.2 Implication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5.3 Limitations
    5.4 Recommendations of Further Studie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8)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Resumen
缩略符号及说明
第一章 引论
    1.1 先行研究
        1.1.1 西汉/汉西翻译的研究现状
        1.1.2 西汉翻译实践的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多元翻译观
        1.2.2 西班牙语委婉语
    1.3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现象
    2.1 委婉语的界定
        2.1.1 委婉语的定义
        2.1.2 委婉语的内涵
        2.1.3 委婉语的辨识
    2.2 委婉语的生成
        2.2.1 委婉语的形成原因
        2.2.2 委婉语的认知过程
        2.2.3 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2.3 委婉语的特征
        2.3.1 民族性
        2.3.2 地域性
        2.3.3 时代性
        2.3.4 社会性
第三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
    3.1 避讳性委婉语
        3.1.1 关于宗教和神秘力量的委婉语
        3.1.2 关于动物的委婉语
        3.1.3 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3.1.4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3.1.5 性指涉的委婉语
        3.1.6 排泄现象的委婉语
    3.2 交际性委婉语
        3.2.1 礼貌称谓
        3.2.2 社会尊重
        3.2.3 态度与情感
    3.3 职能性委婉语
        3.3.1 政治领域
        3.3.2 军事领域
        3.3.3 治安领域
        3.3.4 经济领域
        3.3.5 专业技术领域
第四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构成
    4.1 副语言手段
        4.1.1 无声委婉语
        4.1.2 超语言特征委婉语
        4.1.3 肢体委婉语
    4.2 语言手段
        4.2.1 语音手段
        4.2.2 语义手段
        4.2.3 语法手段
        4.2.3.1 名词的异变
        4.2.3.2 动词的异变
        4.2.4 句法手段
        4.2.5 修辞手段
        4.2.6 其他语言手段
    4.3 非语言手段
第五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语言翻译
    5.1 等值翻译
    5.2 等效翻译
        5.2.1 增译法
        5.2.2 减译法
        5.2.3 转换法
    5.3 对等度
    5.4 假对等
    5.5 语言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六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艺翻译
    6.1 译者主体性
    6.2 文体规范性
        6.2.1 科技文体
        6.2.2 应用文体
        6.2.2.1 广告
        6.2.2.2 公示语
        6.2.3 新闻文体
        6.2.4 文学文体
        6.2.4.1 纪实作品
        6.2.4.2 小说
        6.2.4.3 诗歌
        6.2.5 字幕翻译
    6.3 翻译的变体
    6.4 文艺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七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化翻译
    7.1 归化法
    7.2 异化法
        7.2.1 音译法
        7.2.2 借用法
        7.2.3 阐释法
    7.3 注释
        7.3.1 解释性注释
        7.3.2 评论性注释
    7.4 后现代主义译法
        7.4.1 女性主义译法
        7.4.2 后殖民主义译法
    7.5 同化度
    7.6 文化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综述
    8.2 研究价值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50-2010年世界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的论文
        附录1.1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硕博士论文
        附录1.2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期刊论文
        附录1.3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论文集论文
        附录1.4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着作
    附录2. 1950-2010年世界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译本
        附录2.1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译着
        附录2.2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选集
    附录3. 1950-2010年世界关于多元翻译的研究状况
    附录4. 1950-2010年中国关于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论文

(9)汉泰委婉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2 相关研究综述
    0.3 研究对象
    0.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泰委婉语的类型比较研究
    1.1 委婉语的分类
    1.2 汉泰语相同的委婉语类型
        1.2.1 有关生理类的委婉语
        1.2.2 有关社会类的委婉语
    1.3 汉泰语不同的委婉语类型
        1.3.1 有关皇室的委婉语
        1.3.2 有关佛教的委婉语
        1.3.3 有关同性恋的委婉语
    1.4 小结
第二章 汉泰委婉语委婉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2.1 汉泰委婉语共有的委婉表达方式
    2.2 汉语委婉语特有的委婉表达方式
    2.3 泰语委婉语特有的委婉表达方式
    2.4 小结
第三章 汉泰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比较研究
    3.1 汉泰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3.2 汉泰委婉语产生原因的比较研究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汉泰生理现象及相关事物委婉语
附录2:汉泰生理器官及相关事物委婉语
附录3:汉泰生理活动及相关事物委婉语
附录4:汉泰生理缺陷委婉语
附录5:汉泰疾病委婉语
附录6:汉泰死亡及相关事物委婉语
附录7:汉泰体貌委婉语
附录8:汉泰社会职业委婉语
附录9:汉泰社会关系委婉语
致谢

(10)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商务函电中的委婉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Need of the Study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3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of Euphemism and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2.1 A Review of Euphemism
        2.1.1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Euphemism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2.1.2.1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2.1.2.2 Euphemism and Face Theory
        2.1.2.3 Euphemism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2.2 A Review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2.2.1 Classifica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2.2.2 Basic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Writing
    2.3 Previous Studies of Euphemism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at Home and Abroad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 New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Pragmatics
    3.2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
        3.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tion
        3.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tion
        3.2.3 Dynamics of Adaptation
        3.2.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3.3 Adaptation Theory Appl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Adaptation Analysis of Euphemism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4.1 Adaptation to Structural Objects
        4.1.1 Adaptation to Category
        4.1.1.1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
        4.1.1.2 Enquiry
        4.1.1.3 Offer
        4.1.1.4 Order
        4.1.1.5 Complaint
        4.1.2 Adaptation to the Diction
        4.1.3 Adaptation to Modality
        4.1.4 Adaptation to Grammar
    4.2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
        4.2.1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World
        4.2.1.1 Adaptation to Politeness Motivation
        4.2.1.2 Adaptation to Profit Desire
        4.2.1.3 Adaptation to Face-saving Intention
        4.2.2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4.2.2.1 Adaptation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4.2.2.2 Adaptation to Social Conventions
        4.2.3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of Euphemism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Writing
    5.1 Teaching of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Mental World
        5.1.1 Teaching of Adaptation to Politeness Principle
        5.1.2 Teaching of Adaptation to Consideration Rule
    5.2 Teaching of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Social World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委婉语浅论(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对等理论下《西游记》敬词维译研究[D]. 古丽努尔·吾不力卡斯木. 喀什大学, 2021(07)
  • [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朱秀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传记文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受教:回忆录》(第1至5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刘小君.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4]《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5]晚清贵阳方言研究 ——以法国传教士童保禄所着汉语文献为依据[D]. 聂志. 厦门大学, 2018(06)
  • [6]对泰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教学研究[D]. 徐晓梦.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7]英语委婉语的语用机制研究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D]. 何淑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8]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D]. 高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12)
  • [9]汉泰委婉语比较研究[D]. 谢宜.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2)
  • [10]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商务函电中的委婉语[D]. 梁美清. 广西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关于委婉语(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