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教学中写作训练的异同

英汉教学中写作训练的异同

一、写作训练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异同(论文文献综述)

高雪[1](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摘要作为独立的语篇,在学术论文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多基于语步视角,关注摘要的宏观结构以及微观语言特征。而汉语学术论文摘要相关研究仍很薄弱,现有研究多为表层研究,如探讨摘要写作内容、如何规范、字数要求等,针对摘要写作提出的建议大多较为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选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两大权威学术期刊《世界汉语教学》与《语言教学与研究》,共收集了 2015~2019年期间508篇论文摘要语料,基于Santos(1996)的五语步结构模型与Hyland(2005)的元话语分析模式,从宏观语步结构及微观语篇特征两个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结构特点、语篇内部组织策略、人际互动实现方式及各语步所用语言资源以丰富现有摘要研究,并服务于汉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研究发现,就语步结构而言,大部分摘要包含两个语步或三个语步类型,其中目的语步和结果语步是重要语步,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是可选语步。非实证类文章摘要,结果语步与目的语步为重要语步,而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为可选语步;实证类文章摘要,方法语步与结果语步为重要语步,其余三个语步为可选语步。另外据统计发现摘要中还出现了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语步循环四种非常规语步形式,其中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较为常见,语步循环少见。就语篇层面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中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数量高于互动式元话语,反映了摘要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力求向读者展示清晰的论文结构,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其中使用最多的引导式元话语是过渡标记,占比63%;框架标记次之,占比16%;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占比8%;回指标记最少,占比5%,这表明了摘要语篇组织更重视内在逻辑与结构。其中使用最多的互动式元话语是自称语,占比40%;增强语次之,占比39%;模糊语占比20%;介入标记最少,占比1%;态度标记无,这表明了摘要实现人际互动时更强调学术的客观与严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中培养留学生的语步意识,使留学生明确摘要的结构框架,并且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元话语标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研究成果。

迟丹阳[2](2021)在《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空缺研究 ——基于汉语词和韩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着第二语言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韩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词汇空缺的影响而产生母语负迁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来看,汉韩词汇空缺的教学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课题。但是,国内汉语教学领域对词汇空缺的教学研究并不充分,教材的编写理念也充分证明这一点。所以,本文在梳理词汇空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汉语词汇和韩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方法,对《HSK常用汉语词语表》进行了定量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词汇的占比,对词汇习得难易等级做了细致划分,通过教学观察和偏误分析,提出了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成果和本人的部分观点,以及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明确了韩国语汉字词的判定标准和构成来源,介绍了汉韩词汇对比的分类方式。第三部分研究了汉韩词汇对比的空缺形式和内容,对《HSK常用汉语词语表》中的词汇进行定量分析。第四部分是搜集韩国学习者的偏误语料并整理分析。第五部分探讨了词汇空缺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框架,以期推动国内外跨文化汉语教学的开展,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效能。

张相丽[3](2021)在《认知视角下留学生HSK六级缩写衔接技能掌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缩写语篇衔接手段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备考HSK六级留学生缩写语篇和母语者缩写语篇,探索二者在衔接手段选用上的表现差异。第一章绪论主要陈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并综述衔接和六级写作相关文献。本文研究目的是从认知视角分析留学生衔接手段选用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二章为理论依据。本文理论依据包括信息结构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信息结构理论为本文划分语篇信息提供依据。认知语言学为本文论述视角,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留学生缩写写作的衔接技能。第三章为HSK六级原文与缩写语篇信息结构对比分析。划分语篇信息将便于研究论述,同时,也有利于分析叙事型语篇的共同特点以及缩写原文特点,并为留学生缩写提供有益建议。第四章为HSK六级原文与缩写语篇衔接手段表现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母语者与留学生语篇衔接手段表现,本文发现衔接手段选用与认知参照点有关。第五章为认知视角下留学生HSK六级缩写备考建议。综合全文分析,从认知视角出发为留学生衔接手段的选用和缩写写作能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陈华阳[4](2021)在《《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编写考察》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材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范围副词是一个边界较为明确的副词类别,在汉语的语法表达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成功之路》教材范围副词的分布、以及范围副词在课文、注解和习题部分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总结教材在范围副词编排上的优点和思考存在的不足,希望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点参考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论部分。本章由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目标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四个方面组成。第二章叙述《成功之路》教材中范围副词的收录和分布情况。全套教材中标记的范围副词共计27个,并将其与大纲中范围副词的收录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另外统计出这27个范围副词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出现在初级阶段教材范围副词共计17个,占比最大。出现在中级阶段教材的共计1个,占比最小。出现在高级阶段教材的共计9个。第三章对《成功之路》课文中涉及范围副词的例句进行了考察,从词义、句法及语用三个方面对课文中的范围副词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语义方面,将《成功之路》教材中的范围副词总体上分了三大类:统括性范围副词、唯一性范围副词及限定性范围副词,并且从所指位置、数目及隐现,将范围副词分为前指与后指、单指与兼指、实指与虚指。句法方面,教材中的范围副词无论是表示总括还是表示限定都只能充当状语,但其修饰限定成分的性质不同,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和数量短语等多种类型。语用方面,对教材中的范围副词“共现连用、适用句类和语体差别”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成功之路》教材注解部分和习题部分的范围副词进行了考察。注解部分考察包括词义注释、句法注解和语用注解。词义方面,教材对个别范围副词的中英注解不太准确。句法方面,教材对范围副副词的句法讲解不够全面,对个别范围副词的句法讲解不太准确,没有针对性。语用方面,教材对范围副词的语用讲解较少,只简单地标注了语体色彩。第五章对《成功之路》教材习题部分考察了习题的类别和习题对范围副词的语法点的覆盖。教材中范围副词的习题类别较丰富,习题对范围副词的语法点的覆盖面窄。第六章根据前面四章的分析,对对外汉语教材的范围副词编排的优点进行了总结以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包括范围副词的选取和分布、词义注释、句法讲解、语用介绍和习题设计五个方面。

徐奖丽[5](2021)在《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写作中回指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回指是一种重要的篇章衔接方式,对于母语者来说回指的使用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回指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将以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以下简称“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汉语回指的使用问题,利用中文文本衔接关系编辑器将其100篇写作,共计32501个字中出现的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进行标注统计;并从篇章的角度,在汉语篇章回指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汉语学习者学习回指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以及偏误产生的成因,进而据此探讨如何提高其回指的应用能力,并为提高汉语回指的教学质量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学习者回指的使用偏误主要集中在零形回指。其三种回指方式的使用率与母语者有差异,名词回指的使用量最大,零形回指用量不足,其三种回指方式的延续性平均值与母语态势一致,但普遍低于母语者。本文通过对语料中回指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发现促使其偏误产生的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以及汉语回指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策略及词汇量、教师的引导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最后本文根据问题产生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即提高对汉语回指的重视程度,教师丰富汉语回指的本体知识,教材增加回指内容,最后在结语部分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本论文在汉语回指本体研究的主题下,关注到了回指的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对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生语篇能力,尽快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具有实际性作用。本文尝试性地运用了中文文本衔接关系编辑器对语料进行标注,此外母语者语料是按照汉语学习者语料的话题和篇幅召集母语者进行的现场写作,保证了与汉语学习者语料的同质性。但文章对语料的分析仍具有主观性,对偏误的原因分析不够透彻,汉语回指的偏误分析仍需继续努力。

陈媛[6](2020)在《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使用并借鉴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将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考察汉泰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全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梳理前人对语篇衔接、汉泰语篇衔接对比及对外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的相关研究,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步骤。第二章,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异同考察。以两部现当代汉泰小说为主要语料,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考察汉泰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对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异同原因进行探究。考察发现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频率、使用形式方面有差异,且连接手段、指称衔接手段和替代衔接手段差异显着。第三章,泰国学生作文语篇衔接手段偏误考察及教学启示。以云南师范大学泰国中高级留学生期末试卷中的作文语篇为语料,考察语篇中显性、隐性衔接偏误。发现显性衔接手段中语法衔接手段和连接衔接手段偏误率较高,隐性衔接手段偏误集中在由语境构成的衔接偏误和由象似性构成的衔接偏误。在此基础上,从教材编写增加语篇衔接知识、教师增强语篇教学和语篇纠错意识、学生重视语篇衔接知识学习三个角度提出对泰汉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建议。第四章,结语。本文研究发现,汉泰语篇显性、隐性衔接手段的差异,与泰国留学生汉语作文语篇显性、隐性偏误存在一致性。此外,对文章研究内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

牛雪梅[7](2020)在《多模态视域下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海报、绘本、广告、电影等视觉图像参与信息传播,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多模态研究逐渐拓展到语言教学领域,学者们纷纷从图文关系、课堂教学等领域展开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字幕、有声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电影模态符号的共同表意,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不同模态优势的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并从教学实践中探索不同模态特点的电影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为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取材和应用思路。本文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研究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选题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研究,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中的媒体框架界定了电影中的各种模态,分析了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第二章分析了以字幕、语言、身体语言和场景为主模态的电影片段在应用时是如何协作、共同表意的,论证了根据不同模态优势运用电影或片段于汉语教学中的可行。第三章分析了根据电影不同模态优势的特点,分析了电影在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文化要素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活动,进一步论证了电影不同的模态优势在教学中的挖掘价值。第四章分析了电影在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选取原则,并根据电影教学的特点构建了多模态的教学模式;第五章以《只有芸知道》为例根据电影的模态特点做出教学设计,并对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了解了电影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和建议。第六章从理论指导、应用分析和教学实践中对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探讨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总结优势与不足。本文尝试从多模态角度对电影应用于汉语教学做出分析论证,为电影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拓宽思路,改变以往单一模态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的视觉、听觉、动觉等渠道,建立立体化的电影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能力。

朱耐[8](2020)在《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与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基于助读系统、知识系统上的考察》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分属不同的教学研究领域,但在教学目的等方面又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材建设上也有一定的可比性。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依托材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传承下来的方式值得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学习,但因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不能完全照搬小学语文教材的现有模式。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小学)与《会通汉语·读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和知识系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比较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在对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等方面考察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两种教材助读系统与知识系统的编写依据、编排结构、编排内容的分析,以及异同比较,探析其深层的理论渊源,经研究提出关于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的可行性建议。在助读系统的编写上,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可增加一定数量的提示语,并作出功能分区;避免添加过多的图像,提高图文契合度;调整教材的附录格式,提升其利用价值。在知识系统的编写上,添加完整的声调展示及适量的可背诵材料,并注意引导拼音字母的规范性书写;提升汉字书写教学内容的比例,保证汉字学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贯彻由简单到复杂的汉字编排原则。另从实际教学的顺序调整与增补、筛选相关内容这两个大的方面简要论述了汉语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汉语教材。本研究旨在为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使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给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提供一定的参照。

刘敏[9](2019)在《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 ——以2012-2018年学位论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既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数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考察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全面考察并深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状况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现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调整优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让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本文以苏州大学中国籍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针对论文的选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明确选题要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或前沿问题,体现出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并以这些标准作为本文分析选题的基准和依据。第二部分从选题类型、选题取向、选题国别化、选题整体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选题具有选题取向丰富、关注偏误分析、以汉语教材为依托、注重问题导向、选题系列化、选题前后相承六大优点,但也存在选题取向过于集中、选题内容不够新颖、选题命名不够准确三大问题。第三部分对影响选题的内外因素展开调查分析,得出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导师研究方向、培养模式等因素对选题影响较大。第四部分根据选题存在问题及调查结果,从培养单位、导师、学生三方面提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重视对学生选题过程指导、关注学科前沿问题等建议,期望对提高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有所帮助。

李若卿[10](2019)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的“同课异构”研究 ——基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两所中学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大国形象和中国力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选择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语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浪潮。汉语学习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对外汉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基础阶段,是每一位汉语初学者都会接触的课型,优化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学生之间差异性明显,因此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因材施教,构思更贴近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近年来,“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开始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言之,“同课异构”是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教育背景、教学经验不同的教师,在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观、课程建构模式的影响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中的一种针对课堂教学的教研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同课异构”应着重立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前后,即教学准备和教学反思,最终效果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同课异构”的交流中,通过对比各自对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最后课堂效果的反馈,可以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以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两所中学的汉语初学者为研究样本,在功能主义语言学、多元智力理论、合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苏格兰政府当前实行的“1+2”语言教学政策,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考察了苏格兰地区汉语教师和学生对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认识情况与参与情况。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汉语教师对“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有积极的参与态度,但每位教师的参与程度相差较大,导致教学反馈效果不同,学生对“同课异构”的教学效果反馈良好,但是由于在准备、实行、反馈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现阶段“同课异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未得到良好的反馈。本文通过对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两所中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同课异构”研究,发现“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从各方面提高“同课异构”的操作性提出解决办法,为提升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课堂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二、写作训练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异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写作训练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裁与体裁分析
    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
        2.2.1 摘要语步结构理论模式
        2.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现状
    2.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
        2.3.1 元话语的概念
        2.3.2 元话语理论模式
        2.3.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现状
    2.4 研究现状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问题
    3.3 语料标注及说明
    3.4 研究步骤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宏观层面的摘要语步结构分析
        4.1.1 常规语步结构
        4.1.2 非常规语步形式
    4.2 微观层面的摘要语篇特征分析
        4.2.1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组织策略分析
        4.2.2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互动方式分析
        4.2.3 基于语步视角下的摘要语篇常用句法结构分析
第五章 结语
    5.1 回应研究问题
    5.2 对汉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空缺研究 ——基于汉语词和韩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词汇空缺的研究概述
        一 词汇空缺的定义
        二 词汇空缺的成因
        三 词汇空缺的研究范围
        四 词汇空缺的分类
        五 词汇空缺的解决对策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词汇空缺理论
        二 对比分析理论
        三 偏误分析理论
第二章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
    第一节 韩国语汉字词的判定和构成来源
        一 韩国语汉字词的判定
        二 韩国语汉字词的构成来源
    第二节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
        一 汉韩同形同义词
        二 汉韩同形异义词
        三 汉韩异形同义词
第三章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空缺研究
    第一节 汉韩同形异义词中的部分空缺
        一 词类空缺
        二 词义空缺
        三 词义侧重点空缺
        四 搭配对象空缺
        五 语用范畴空缺
        六 使用频率
    第二节 汉韩同形异义词中的冲突词汇和平行词汇
        一 冲突词汇
        二 平行词汇
    第三节 对《HSK常用汉语词语表》的分析
        一 汉韩词汇对比分析数据
        二 语言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韩国学生词汇空缺偏误分析
    第一节 语料收集
        一 语料收集的方法
        二 语料来源
    第二节 词汇空缺偏误分析
    第三节 偏误总结
第五章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原则
        一 实用性原则
        二 针对性原则
        三 系统性原则
    第二节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方法
        一 任务法
        二 视听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框架
        一 设计教学过程
        二 分析教学内容
        三 分享教学媒体
        四 把握学生学习特点
        五 使用教学策略
        六 建立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认知视角下留学生HSK六级缩写衔接技能掌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价值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HSK六级写作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对象
        1.3.1 HSK考试介绍
        1.3.2 HSK考试缩写写作要求
        1.3.3 HSK考试缩写评分标准
        1.3.4 小结
    1.4 语料来源
    1.5 研究方法
2 理论依据
    2.1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
        2.1.1 当前空间语篇(CDS)
        2.1.2 认知参照点原则(CRP)
        2.1.3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突显原则(Salience)
        2.1.4 原型范畴化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2.2 信息结构理论
        2.2.1 信息结构理论概述
        2.2.2 与语篇研究相关的信息结构理论
        2.2.3 本文语篇研究信息结构划分依据
3 HSK六级原文与缩写语篇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3.1 叙事型语篇的信息结构
    3.2 本文对信息结构的划分
    3.3 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3.3.1 原文语篇信息结构表现
        3.3.2 留学生缩写语篇信息结构表现
    3.4 “信息点”对比——以Y01为例
        3.4.1 “信息点”划分依据
        3.4.2 原文语篇“信息点”表现——以Y01为例
        3.4.3 留学生缩写语篇“信息点”表现
4 HSK六级原文与缩写语篇衔接手段表现分析
    4.1 本文对衔接手段的分类
    4.2 原文语篇衔接手段表现分析
        4.2.1 原文形式关联衔接表现
        4.2.2 原文指称关联衔接表现
        4.2.3 原文连接关联衔接表现
    4.3 母语者缩写语篇衔接表现
        4.3.1 母语者缩写语篇形式关联表现
        4.3.2 母语者语缩写语篇指称关联衔接表现
        4.3.3 母语者语缩写语篇连接关联衔接表现
    4.4 留学生缩写语篇衔接表现
        4.4.1 留学生缩写语篇形式关联衔接表现
        4.4.2 留学生缩写语篇指称关联衔接表现
        4.4.3 留学生缩写语篇连接关联衔接表现
    4.5 母语者与留学生衔接手段表现对比分析
5 认知视角下留学生HSK六级缩写备考教学建议
    5.1 培养语篇意识
    5.2 认知参照点的确定与转换
    5.3 正确认识衔接手段
    5.4 强化考试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4)《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编写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文献研究概述
        1.4.2 范围副词本体研究
        1.4.3 范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 《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的收录和分布
    2.1 范围副词的收录情况
        2.1.1 《大纲》范围副词的收录情况
        2.1.2 《成功之路》范围副词收录情况
    2.2 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
        2.2.1 《成功之路》范围副词整体分布情况
        2.2.2 《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的重现情况
3 《成功之路》课文中的范围副词情况
    3.1 句法功能
    3.2 语义特征
        3.2.1 表义辖域
        3.2.2 语义指向
    3.3 语用功能
        3.3.1 共现连用
        3.3.2 适用句类
        3.3.3 语体类别
4 《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的注解情况
    4.1 词义注解
        4.1.1 汉语注解
        4.1.2 英语注解
    4.2 句法注解
        4.2.1 词性标注
        4.2.2 句法讲解
    4.3 语用注解
5 范围副词的习题编写情况
    5.1 习题类别
    5.2 习题对语言点的覆盖
6 对外汉语教材范围副词编排总结及建议
    6.1 优点
    6.2 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写作中回指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六、研究问题
    七、语料来源
第一章 回指概述
    第一节 回指的定义及分类
        一、回指的界定
        二、回指的分类
    第二节 各回指形式的使用规则
        一、名词回指使用规则
        二、代词回指使用规则
        三、零形回指使用规则
    第三节 回指相关概念
        一、先行语
        二、小句
        三、平均延续值
第二章 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回指使用情况及偏误类型
    第一节 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回指使用情况
        一、各回指形式的使用率
        二、各回指形式的平均延续值
        三、各回指形式的小类使用情况
        (一)零形回指小类的使用情况
        (二)代词回指小类的使用情况
        (三)名词回指小类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回指偏误类型
        一、零形回指的偏误类型
        (一)零形回指使用不足
        (二)零形回指使用过度
        二、代词回指的偏误类型
        (一)人称代词回指的偏误类型
        (二)指示代词回指的偏误类型
        三、名词回指的偏误类型
        (一)名词回指误用为代词回指
        (二)名词回指小类之间的误用
第三章 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回指偏误成因
    第一节 汉语回指自身的复杂性
    第二节 汉语学习者自身因素
        一、语篇衔接意识薄弱
        二、汉语词汇量积累不足
        三、过度泛化
        四、回避策略
        五、母语负迁移
    第三节 教师和教材因素
        一、教师引导不够
        二、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第四章 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回指教学建议
    第一节 教师方面
        一、加强英汉回指表达的对比研究
        二、加强课程间的协作引导
        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有关汉语回指的内容
        四、保证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
    第二节 教材方面
        一、对汉语回指进行明示
        二、添加相关的汉语回指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相关术语界定
        一、语篇
        二、语篇衔接
        三、语篇衔接手段的分类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语篇衔接的定义
        二、语篇衔接手段分类
        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篇衔接偏误分析
    第五节 研究理论、方法及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设计
    第六节 语料来源
        一、现当代汉泰小说
        二、其它语料
        三、泰国学生期末考试作文
第二章 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异同考察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汉泰语篇显性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一、汉泰语篇指称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二、汉泰语篇省略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三、汉泰语篇替代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四、汉泰语篇连接手段异同考察
        五、汉泰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六、本节小结
    第二节 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异同考察
        一、从会话原则考察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
        二、从象似性考察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
        三、从语境考察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异同
        四、从隐喻和转喻考察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异同
        五、本节小结
    第三节 汉泰语篇衔接手段显着度考察
        一、汉泰语篇显性衔接手段显着度考察
        二、汉泰语篇隐性衔接手段显着度考察
        三、本节小结
    第四节 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异同原因分析
        一、汉泰语篇衔接手段相同点及原因分析
        二、汉泰语篇衔接手段不同点及原因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偏误考察及教学启示
    第一节 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偏误考察及原因分析
        一、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考察
        二、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原因分析
    第二节 针对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的教学启示
        一、教材编写方面的启示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启示
        三、泰国学生学习方面的启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多模态视域下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多模态电影教学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于电影的研究综述
        (二)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电影在多模态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一节 电影中模态符号的界定及分类
        一、电影的模态界定
        二、电影的模态分类
    第二节 电影用于多模态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双重编码理论
        二、信息加工层次理论
        三、感知学习风格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
    第四节 运用电影进行多模态教学的优势
        一、语言角度
        二、身体语言角度
        三、场景角度
第二章 电影中不同模态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语言的多模态分析
        一、语言模态的类型
        二、语言的多模态分析
    第二节 身体语言的多模态分析
        一、身体语言模态的类型
        二、身体语言的多模态分析
    第三节 字幕的多模态分析
        一、字幕模态的类型
        二、字幕的多模态应用分析
    第四节 场景的多模态应用分析
        一、场景模态的分类
        二、场景的多模态分析
第三章 电影在对外汉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语言要素教学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一、语音教学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二、词汇教学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三、语法教学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第二节 语言技能训练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一、听说训练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二、朗读训练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三、写作训练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电影的多模态应用
        一、师生关系文化
        二、朋友关系文化
        三、日程礼仪规范
第四章 电影在多模态教学中的选取原则
    第一节 字幕的可切换性原则
    第二节 语言的规范性原则
        一、语音的标准性
        二、词汇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三、话语的得体性
        四、语速的平缓性
        五、对白的低密度性
    第三节 词汇的重现性原则
    第四节 身体语言的解释性原则
    第五节 电影场景的多样性原则
第五章 电影运用于多模态课堂教学的设计
    第一节 电影《只有芸知道》的选材分析
        一、电影《只有芸知道》的教学价值分析
        二、电影《只有芸知道》多模态选材分析
    第二节 电影《只有芸知道》多模态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思想及设计思路
        二、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节 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中电影使用情况及教学建议
        一、电影的模态特点对汉语学习影响的调查
        二、电影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电影的模态特点对汉语学习影响的调查统计
附录2:学生关于使用电影进行教学的建议统计
致谢

(8)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与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基于助读系统、知识系统上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五、研究现状
第一章 教材的编写理论与结构编排
    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1.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论
        1.1.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编排
    1.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
        1.2.1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编写理论
        1.2.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结构编排
第二章 在助读系统上的比较研究
    2.1 教材提示语
        2.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提示语特色
        2.1.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提示语特色
        2.1.3 提示语部分的异同比较
    2.2 教材图像
        2.2.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图像特色
        2.2.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图像特色
        2.2.3 图像部分的异同比较
    2.3 教材附录
        2.3.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附录特色
        2.3.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附录特色
        2.3.3 附录部分的异同比较
第三章 在知识系统上的比较研究
    3.1 教材中的语音知识
        3.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语音知识
        3.1.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语音知识
        3.1.3 语音知识的异同比较
    3.2 教材中的汉字知识
        3.2.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汉字知识
        3.2.2 《会通汉语·读写》教材的汉字知识
        3.2.3 汉字知识的异同比较
    3.3 两套教材中关于语音和汉字知识的结合问题
第四章 关于教材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4.1 小学语文教材对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4.1.1 在助读系统上的启示
        4.1.2 在知识系统上的启示
    4.2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汉语教材
        4.2.1 实际教学顺序要有所考虑
        4.2.2 增补、筛选相关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 ——以2012-2018年学位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第一章 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及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第一节 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环节
    第二节 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一、论文评价标准
        二、论文评价体系
第二章 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概况分析
    第一节 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一、学位论文选题类型概念阐释
        二、学位论文选题类型总体情况
        三、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具体结果
    第二节 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
        一、历年论文选题取向情况概述
        二、历年论文选题取向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位论文选题国别化分析
        一、关于韩国汉语教学的选题分析
        二、关于美国汉语教学的选题分析
        三、关于泰国汉语教学的选题分析
        四、关于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选题分析
        五、关于老挝汉语教学的选题分析
        六、关于其他国家汉语教学选题分析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整体特点分析
        一、论文选题的优点分析
        二、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纳
第三章 影响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因素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整体情况介绍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学位论文选题的个人因素
        二、影响学位论文选题的外部因素
        三、学生对学校、导师的建议分析
第四章 提高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第一节 对培养单位的建议
        一、明确不同类型论文的说明
        二、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
        三、提供丰富的实习岗位
        四、配备与专业相关的导师
    第二节 对导师的建议
        一、重视学生选题过程的指导
        二、鼓励学生拓宽研究内容
        三、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
    第三节 对学生的建议
        一、多向挖掘选题渠道
        二、科学高质进行选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的“同课异构”研究 ——基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两所中学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
        1.1.2 英国苏格兰国家语言教育政策解读
        1.1.3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方法
        1.3.1 访谈调查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3.4 课堂观察法
        1.3.5 统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语言学理论
        1.4.2 心理学理论
        1.4.3 教育学基础—合作教学理论
        1.4.4 文化学基础—跨文化交际
        1.4.5 二语习得理论基础
    1.5 文献综述
        1.5.1 对外汉语综合课研究综述
        1.5.2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1.5.3 “同课异构”的研究起源
        1.5.4 “同课异构”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过程
第2章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理论研究
    2.1 “同课异构”的内涵
        2.1.1 “同课异构”的定义
        2.1.2 “同课异构”的分类
        2.1.3 “同课异构”的特点
    2.2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2.2.1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特点
        2.2.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
        2.2.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特点
        2.2.4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特点
    2.3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特点
    2.4 “同课异构”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4.1 “同课异构”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必要性分析
        2.4.2 “同课异构”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可行性分析
第3章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调查研究
    3.1 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对“同课异构”的认识与参与性的访谈
        3.1.1 对外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3.1.2 对外汉语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3.1.3 学生访谈提纲
        3.1.4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3.2 关于英国苏格兰地区对外汉语教师对“同课异构”认识与参与性的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3.2.2 问卷调查的内容
        3.2.3 问卷调查的过程
        3.2.4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4章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基础上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案例分析
    4.1 研究样本的选择与研究过程
        4.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1.2 研究过程
    4.2 《HSK标准教程1》的第10 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4.2.1 本土教师对《HSK标准教程1》第10 课的教学设计
        4.2.2 中国老师对《HSK标准1》第10 课的教学设计
    4.3 《HSK标准教程1》第10 课第一课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较
        4.3.1 教学目标要求的比较
        4.3.2 教学重难点的比较
        4.3.3 教学过程设计的比较
        4.3.4 教材运用方面的比较
        4.3.5 教学方法的比较
第5章 “同课异构”应用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5.1 目前“同课异构”应用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存在的问题
    5.2 有效地构建“同课异构”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写作训练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异同(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D]. 高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空缺研究 ——基于汉语词和韩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D]. 迟丹阳. 烟台大学, 2021(12)
  • [3]认知视角下留学生HSK六级缩写衔接技能掌握研究[D]. 张相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成功之路》范围副词编写考察[D]. 陈华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英语为母语的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写作中回指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 徐奖丽.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6]汉泰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D]. 陈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多模态视域下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牛雪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与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基于助读系统、知识系统上的考察[D]. 朱耐. 兰州大学, 2020(10)
  • [9]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 ——以2012-2018年学位论文为例[D]. 刘敏.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的“同课异构”研究 ——基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两所中学的考察[D]. 李若卿.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英汉教学中写作训练的异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