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南熟99

甘薯新品种——南熟99

一、甘薯新品种—南薯99(论文文献综述)

刘莉莎,何素兰,黄迎冬,李育明,唐明双,周全卢,李东波,李胜,朱洪庆[1](2019)在《食用甘薯新品种南薯016的选育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生产上提供食用优质甘薯新品种,以提高甘薯附加值和提升甘薯种植效益,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用优质食用品种浙薯13作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0—2015年进行筛选鉴定,成功育成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薯016。该品种在2013—2014年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4 132.5kg/hm2,平均干物率26.71%,平均薯干产量9 144.0kg/hm2;在201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6 235.5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552.45kg/hm2;该品种鲜薯可溶性糖含量7.1g/100g,蛋白质含量0.731g/100g,维生素C含量27.2mg/100g;南薯016熟食味甜,商品性好,中抗黑斑病,耐贮藏,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于2016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西南地区种植。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秦建军,陆建珍,戴起伟[2](2018)在《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自2010年至2017年,全国育成甘薯新品种194个,其中,食用型、淀粉加工型、食用与淀粉兼用型和食用型紫薯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5. 1%、22. 7%、21. 1%、11. 3%,高干物率类型的品种仅占5. 4%。在全国15个省(市、区)种植面积达6. 67×104hm2以上的品种有商薯19等7个。其中,甘薯品种商薯19和徐薯18种植面积分别为45. 8×104hm2和33. 3×104hm2,占甘薯种植面积的20. 1%和14. 6%。今后甘薯品种创新重点: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加强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品种选育要适应甘薯机械化应用。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3](2017)在《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与性状分析》文中提出为了总结和探究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快突破性品种的选育进程。笔者统计了2000—2016年育成的16个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品种特性和亲本系谱,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这些甘薯品种产量稳步提升,抗病性逐步增强,淀粉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系谱分析来看,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大多具有南瑞苕和胜利百号的血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遗传多样性程度低,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指出具有中干高产特点的淀粉兼用型品种较专用型品种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性状分析中,最长蔓长趋于缩短,并基本集中在160 cm左右;茎粗变化较大,因品种而异;基部分枝数性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应当在短蔓(小于150 cm)、多分枝(大于10个)的基础上,将淀粉率含量作为优先育种目标之一,更加注重高淀粉含量种质资源的收集,力争在短期内将淀粉型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提高到25%。

唐明双,周全卢,刘莉莎,何素兰,黄迎东,王梅,杨洪康,李育明[4](2017)在《食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文中指出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以致全国各个育种单位都加强了这一系列甘薯品种的选育。南薯010系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PC99-1"集团杂交种子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该品种在2007—2008年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3 525.0 kg/hm2,平均干物率20.98%,平均薯干产量6 945.0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3 165.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为7 705.5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总糖含量7.29%,蛋白质含量0.56%,维生素C含量20.1 mg/100 g,类胡萝卜素含量9.3 m g/100 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类胡萝卜素,商品性好,抗黑斑病,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橘红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并早栽早收。

唐明双,刘莉莎,黄迎东,何素兰,周全卢,王梅,李育明[5](2017)在《食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富含胡萝卜素的保健型红肉甘薯新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种质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波嘎×三合薯"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富含胡萝卜素的优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该品种在2009—2010年的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4 600kg/hm2,平均干物率29.0%,平均薯干产量7 152.0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8 410.0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734.5kg/hm2;区域试验多点分析表明,鲜薯总糖含量5.28%,蛋白质含量1.43%,维生素C含量28.9mg/100g,类胡萝卜素含量5.21mg/100g。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类胡萝卜素,商品性好,抗黑斑病,耐贮藏,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6](2016)在《甘薯新品种苏薯28的选育研究》文中提出苏薯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2008年选用南薯99为母本,浙紫薯1号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092013年通过实生苗筛选、初级鉴定、高级鉴定、品种比较试验等过程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苏薯28的鲜薯产量为38 930.6kg/hm2,比对照品种苏渝303增产24.0%;薯干产量为11 003.7kg/hm2,比对照增产34.3%.该品种薯块干物质率28.29%,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45个,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苏薯28于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综合性状优良,春、夏薯均可种植,适宜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与利用.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7](2016)在《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选育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着;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曾令江,廖志华,张启堂[8](2016)在《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谢一芝,贾赵东,郭小丁,马佩勇,边小峰,苏兴智,徐宗进[9](2015)在《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文中认为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着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着,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余华,刘中华,宋永康,许泳清,邱思鑫,蔡南通,邱永祥,黄薇,任丽花[10](2014)在《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福薯90号’的选育》文中指出为了满足福建省不同生态区域对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的需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于2007年以兰葡萄×南薯88杂交选育而成福薯90号。经过多点试验、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35150d,株型中长蔓半直立,叶色绿带紫,叶型心带齿,茎紫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黄色;单株结薯数25个,鲜薯产量41 004.45kg·hm-2,薯干产量10 694.1kg·hm-2,淀粉产量6 695.85kg·hm-2;干物率25.99%,出粉率16.25%,食味评分80.9分,外观评分82.0分;薯块萌芽性好,较耐贮藏,高抗蔓割病。福薯90号属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甘薯新品种—南薯99(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薯新品种—南薯99(论文提纲范文)

(1)食用甘薯新品种南薯016的选育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方法与过程
    1.1 选育方法
    1.2 选育经过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2 区域试验
    2.3 生产试验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形态特征
    3.2 黑斑病抗性
    3.3 贮藏性
    3.4 品质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培育壮苗
    4.2 土壤深耕, 起垄培肥
    4.3 适时栽插, 合理密植
    4.4 适时早收, 安全贮藏

(2)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年来中国甘薯育种创新情况
    1.1 新品种审定情况
    1.2 育种机构与品种产出
    1.3 品种选育主要方法
    1.4 甘薯新品种的用途分类
    1.5 甘薯新育成品种的干物率分析
2 2017年甘薯产业品种利用情况
    2.1 甘薯产业主体品种面积排序
        2.1.1 种植面积达6.66×104hm2以上的品种
        2.1.2 种植面积在3.33×104~6.66×104hm2的品种
        2.1.3 种植面积在0.66×104~3.32×104hm2的品种
    2.2 甘薯品种产业集成度分析
        2.2.1 龙头品种地位突出———10%的品种覆盖近60%甘薯种植面积
        2.2.2 主体品种应用广泛———60%的品种覆盖40%的甘薯面积
        2.2.3 品种冗余现象明显———30%的品种仅覆盖3%左右的甘薯种植面积
    2.3 甘薯品种类型与产业覆盖度分析
3 甘薯品种创新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 问题和讨论
    4.1 目前甘薯品种创新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对今后甘薯品种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4.2.1 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 加强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4.2.2 加强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
        4.2.3 品种选育要适应甘薯机械化应用

(3)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与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数据来源
    1.3 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创新及其特性
    2.2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分析
    2.3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的系谱来源
    3.2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表现
    3.3 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思考与建议
        3.3.1 甘薯品种创新的关键是亲本的培育与选择
        3.3.2 引入外源基因是拓宽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
        3.3.3 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可能成为将来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4)食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抗逆性鉴定
    2.3 品质鉴定
3 薯块产量表现
    3.1 品种鉴定、比较试验
    3.2 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3.3 四川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
4 栽培技术
    4.1 土壤深耕
    4.2 起垄培肥
    4.3 育苗
    4.4 适时栽插
    4.5 适时早收
5 小结

(5)食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南薯012的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1.2 选育过程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抗逆性
    2.3 品质
3 薯块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3.2 区域试验
    3.3 生产试验
4 栽培技术
    4.1 土壤深耕
    4.2 起垄培肥
    4.3 育苗
    4.4 适时栽插及采收

(6)甘薯新品种苏薯28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目标和过程
    1.1 亲本材料
    1.2 选育目标和选育过程
    1.3 试验方法
        1.3.1 种质圃鉴定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本部甘薯试验田进行.苏薯28最初于2009年从实生苗鉴定圃中以薯形和单株产量为主要指标选出,2010年种成株行(20株/行)进入初级鉴定圃,设3次重复,以苏渝303为对照品种,鉴定株行产量和薯块干物率.2011年以3行小区形式(20株/行)进入高级鉴定圃,3次重复,以徐薯22为对照品种,综合鉴定其产量、薯块干物率、抗病性等指标.
        1.3.2 品种比较试验
        1.3.3 区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鉴定
        2.1.1 种质圃鉴定结果
        2.1.2 品种比较试验
        2.1.3 区域试验结果苏薯28于2014~2015年参加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见表4.
    2.2 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
    2.3 结薯习性及萌芽性
    2.4 薯块品质
    2.5 抗病性
    2.6 主要形态特征特性
    2.7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 讨论与结果

(7)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选育方法
        1.2.2鉴定试验方法
        1.2.3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苏薯24’选育经过
    2.2 产量表现
        2.2.1国家甘薯区域试验长江流域薯区组产量表现
        2.2.2国家甘薯区域试验长江流域薯区组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3 特征特性鉴定
        2.3.1主要农艺性状
        2.3.2抗病性鉴定
3 栽培技术要点
4 讨论

(8)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杂交组合的配制与制种
    1.2 实生苗的培育
    1.3 复选圃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
    1.4 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1.5 主要经济性状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鉴定
        2.1.1 复选圃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
        2.1.2 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
        2.1.3 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生产试验
    2.2 主要经济性状
    2.3 主要形态特征
3 讨论
    3.1 ‘渝苏8号’的产量与品质评价
    3.2 ‘渝苏8号’的主要栽培技术

(9)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选择
    1.2 生产力鉴定
    1.3 特性鉴定
    1.4 抗病鉴定
    1.5 采苗量试验
    1.6 生理指标测定
    1.7 栽培技术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薯 17 号的选育
    2.2 主要特性
    2.3 生产力鉴定
    2.4 产量形成的生理究特点
    2.5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10)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福薯90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来源
    1.2 技术路线
    1.3 选育过程
    1.4 鉴定项目
        1.4.1 生物学特征特性、干物质率、淀粉率、抗逆性
        1.4.2 食味品质
        1.4.3 T/R值
        1.4.4 抗病性
        1.4.5 贮藏性
        1.4.6 丰产性及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2.1.1 省区试产量表现
        2.1.2 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2 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
    2.3 品种特征特性
        2.3.1 植物学特征
        2.3.2生物学特性薯
        2.3.3生长期茎叶消长及薯块增重动态
    2.4品质性状
    2.5抗逆性
    2.6高产栽培技术
        2.6.1培育壮苗采
        2.6.2合理密植早
        2.6.3施肥氷平
        2.6.4适时收获福
        2.6.5防治病虫害常
3 讨论

四、甘薯新品种—南薯99(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用甘薯新品种南薯016的选育及应用[J]. 刘莉莎,何素兰,黄迎冬,李育明,唐明双,周全卢,李东波,李胜,朱洪庆.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3)
  • [2]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J].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秦建军,陆建珍,戴起伟. 江苏农业学报, 2018(06)
  • [3]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与性状分析[J].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4)
  • [4]食用橘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唐明双,周全卢,刘莉莎,何素兰,黄迎东,王梅,杨洪康,李育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2)
  • [5]食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唐明双,刘莉莎,黄迎东,何素兰,周全卢,王梅,李育明.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1)
  • [6]甘薯新品种苏薯28的选育研究[J].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7]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选育研究[J].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2)
  • [8]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J]. 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曾令江,廖志华,张启堂.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9]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J]. 谢一芝,贾赵东,郭小丁,马佩勇,边小峰,苏兴智,徐宗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 [10]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福薯90号’的选育[J]. 余华,刘中华,宋永康,许泳清,邱思鑫,蔡南通,邱永祥,黄薇,任丽花. 福建农业学报, 2014(12)

标签:;  ;  ;  ;  

甘薯新品种——南熟9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