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一、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辛世杰,李凤贺[1](2021)在《下肢静脉高压肿胀诊断及治疗》文中指出下肢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而下肢肿胀是下肢静脉高压所致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从发病机制看,能诱发下肢静脉高压而导致下肢肿胀的疾病主要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类病变。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肿胀病因不同,其干预手段也有所不同:(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平卧时抬高患肢,规律活动踝关节和小腿。(2)加压治疗,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气压泵加压治疗。(3)药物治疗,如口服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马栗树籽提取物等静脉活性药物。(4)应用长效青霉素等抗炎药物进行长期抗炎治疗。

艾文佳,林少芒,蔡欢,张智辉,萧剑彬,李强,李阳勇,刘金玲[2](2021)在《单中心Wallstent支架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期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Wallstent支架植入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2例IVCS患者(排除活动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97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3例;跨关节26例。分为非血栓组(26例)、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组(65例)及慢性血栓组(21例),所有患者术后规则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统计分析术后支架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中,植入支架149枚。随访(38.4±9.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9例。支架一期通畅率92.0%(103/112),其中急性亚急性血栓组92.3%(60/65),慢性血栓组85.7%(18/21),非血栓组96.2%(25/26);支架二期通畅率95.5%(107/112),其中急性亚急性血栓组96.9%(63/65),慢性血栓组85.7%(18/21),非血栓组100 %(26/26)。无支架脱落、植入血管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1例对侧髂静脉继发血栓。结论 IVCS应用Wallstent编织支架治疗,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支架中期通畅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许振新,代远斌[3](2021)在《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并探索其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39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清除情况,随访支架通畅率、静脉通畅率、PTS发生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6个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溶栓期间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膝上15 cm术后为(1.17±0.77)cm,小于术前的(8.15±3.3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10cm术后为(1.59±1.85)cm,小于术前的(6.45±2.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个月支架内总体通畅率均为100.00%,下肢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1.31±16.09)%、(80.21+17.06)%,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5.13%、17.95%;术后9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愈20.51%,好转79.49%。结论腔内综合治疗安全性可靠,术后短中期静脉通畅率、支架通畅率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PTS发生率,整体疗效显着,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赵新宇,陈世远[4](2021)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进展》文中提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是髂静脉受压导致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合并下肢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上则表现为下肢水肿、浅表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等。现血管的腔内技术已替代传统的手术,如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并取得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且通畅率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IVCS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汪良鹏[5](2021)在《髂静脉支架对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支架进入下腔静脉后,对侧髂静脉开口被遮盖面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1日-2020年10月1日期间诊断为IVCS,且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置入支架类型及支架直径。利用三维旋转血管造影,髂静脉3D图像重建,测量支架进入下腔静脉长度,测量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正位及前后位的夹角。利用Imagej软件测量3D图像下对侧髂静脉开口处面积及其被遮盖面积,并计算遮盖百分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中,分析髂静脉支架对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支架置入患者64例。单因素分析提示支架头端进入下腔静脉长度、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前后位夹角大小、支架类型这些变量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109、F2=26.498、F3=9.537,P均小于0.05)。而性别、支架直径、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正位夹角则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对髂静脉开口遮盖面积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支架进入下腔静脉长度,其次为支架类型和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前后位的夹角,标准化系数分别为B1=0.595、B2=0.249、B3=-0.242。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越长,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面积越大(t1=8.049,P<0.05);相比于编织性支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蚀刻支架对对侧髂静脉开口的遮盖面积更大(t2=3.748,P<0.05);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前后位夹角越大,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面积越小(t3=-3.296,P<0.05)。结论: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支架置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支架进入下腔静脉长度、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前后位夹角大小以及支架类型等影响因素,在保证完全覆盖病变段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支架进入下腔静脉长度,对于患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前后位夹角较大及使用Wallstent支架的患者适当增加支架进入下腔静脉的长度而不会造成对侧髂静脉开口被遮盖面积过大。

林圣美[6](2021)在《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FSD SPACE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比磁共振FSD SPACE成像序列与下肢直接法CTV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测量的直径及狭窄率,探讨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髂静脉成像、测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有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病史且临床上高度怀疑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患者88例,在进行下肢直接法CTV的前后2天内采用西门子超导磁共振Magnetom Prisma 3.0T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rue-fisp、FSD SPACE及SPACE FLOW。由两名本院高年资主治医师对下肢FSD SPACE、CTV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进行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位放射科医师之间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对比两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差异。随后由两位医师共同对两组图像中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A点)、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B点)、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C点)及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D点)进行测量,根据(1-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0%计算出狭窄率。对比FSD SPACE与CTV测量的4个点直径及狭窄率的差别,运用Bland-Altman图评价两种检查方式在测量狭窄率上的一致性。结果:最终入组患者85例。两名医师在CT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5),FSD SPACE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CTV图像质量高于FSD SPACE图像,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FSD SPACE图像评分均在3分及以上,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FSD SPACE测量的4个点径线与CTV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D SPACE组均较CTV组测值低,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5.82±2.62)mm vs(6.79±3.08)mm,P<0.05;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10.32±2.49)mm vs(12.21±2.83)mm,P<0.05;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17±2.34)mm vs(11.97±2.68)mm,P<0.05;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1.00±2.14)mm vs(12.82±2.74)mm,P<0.05。FSD SPACE及CTV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狭窄率:(46.91±21.72)%vs(46.49±22.48)%,P=0.72。运用Bland-Altman图示CTV与FSD SPACE在测量髂静脉狭窄程度一致性较好。结论:非增强磁共振FSD SPACE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的优势,可清晰显示髂静脉受压情况,且与CTV在评估髂静脉狭窄程度上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诊断IVCS提供数据及解剖参考。第二部分IVCS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IVCS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IVCS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IVCS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之间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患有CVD且临床上高度怀疑IVCS并经DSA检查的患者,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及CEAP分级。在行DSA的前2天内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rue-fisp、FSD SPACE及SPACE FLOW。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划分为IVCS组及非IVCS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男女比例、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EAP分级与IVCS的相关性。测量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A点)、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B点)、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C点)、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D点)及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髂动脉内径(E点),计算出狭窄率,对比两组直径及狭窄率有无差异。观察FSD SPACE图像上髂静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情况。FSD SPACE序列结合SPACE FLOW观察盆腔内有无明显侧枝血管形成,运用ROC曲线对比狭窄率联合侧枝血管与单独运用狭窄率诊断IVCS的曲线下面积,评价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显像诊断IVCS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有83例,经DSA检查确诊IVCS 62例,非IVCS21例。IVCS组与非IVCS组的对比中,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CS与临床CEAP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68。对比两组中5个点的径线差异:患侧髂静脉最大受压处最短径:(4.91±2.38)mm vs(7.91±1.84)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9.96±1.89)mm vs(11.54±2.22)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对侧髂总静脉最短径:(10.13±2.29)mm vs(10.99±2.38)mm,P=0.15;对侧髂总静脉远端最短径:(10.88±2.02)mm vs(11.67±2.18)mm,P=0.13;髂静脉受压处同层面髂动脉内径:(8.01±1.48)mm vs(8.81±1.87)mm,P=0.09;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IVCS组与非IVCS组狭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率:(54.27±21.10)%vs(32.26±10.42)%,P<0.05。62例IVCS患者在DSA检查中发现髂静脉内DVT形成3例,同一患者在FSD SPACE检查中也均发现DVT存在。运用ROC曲线发现狭窄率(≥50%)联合侧枝血管较单独运用狭窄率(≥50%)诊断IVCS曲线下面积更大,AUC值分别为:0.90和0.78,侧枝血管形成可作为诊断IVCS的间接征象。以发现髂静脉狭窄率≥50%合并侧枝血管形成或者其中任意一项作为诊断IVCS的指标,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中诊断IVCS的灵敏度85.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98.15%,阴性预测值:69.97%,符合率:87.95%。结论:FSD SPACE能清楚地显示髂静脉受压情况,联合侧枝血管的评估在IVCS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IVCS与性别、年龄、体重等相关临床因素及CEAP分级无相关性。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为临床提供影像诊断依据,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许振新[7](2021)在《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并探索其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9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清除情况,随访支架通畅率、静脉通畅率、PTS发生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6个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溶栓期间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膝上15cm术前(8.15±3.31)cm、术后(1.17±0.77)c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10cm术前(6.45±2.43)cm、术后(1.59±1.85)c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个月支架内总体通畅率均为100%,下肢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1.31±16.09)%、(80.21+17.06)%,PTS发生率分别为5.13%、17.95%;术后9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愈20.51%,好转79.49%。结论:腔内综合治疗安全性可靠,术后短中期静脉通畅率、支架通畅率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PTS发生率,整体疗效显着,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范伟健,胡楠,程杰,刘杰,金逸,李茂全,左克强[8](2021)在《腔内同期及分期手术方案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同期治疗患者50例(A组)、分期治疗4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血管彩超评估髂静脉狭窄治疗结果;采用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评估静脉曲张治疗结果。结果同期及分期两组均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闭合、点式剥脱术,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患者出现DVT、PE、过敏性休克、脑卒中及死亡等严重疾病发生。两组间技术成功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提示左髂静脉均通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均无复发(P>0.05)。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显着低于B组(P<0.05)。结论腔内同期或分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都有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同期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孙小强[9](2021)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drome,NIVCS)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经静脉造影检查和下肢静脉压测定确诊为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且髂静脉管腔狭窄>50%,临床上分别有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等症状,有手术指征的64例患肢,其中56条患肢单纯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8条患肢在接受球囊扩张术后放置髂静脉支架,均同时联合浅静脉剥脱术。分别测量比较术前、术后14天、术后6个月下肢静态静脉压(P0)、活动后最低静脉压(Pmin)、90%静脉压回升时间(RT90)的差异,分析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压的变化,同时观察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静脉曲张治愈率、水肿缓解率、溃疡愈合率,评估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64例患肢术前、术后14天及术后6个月P0、Pmin、RT90值均有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点的P0、Pmin、RT90值的LSD两两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VCSS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降低(2.41±1.78 vs9.77±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肢静脉曲张临床完全治愈率为100%,肿胀缓解率为88.7%,溃疡愈合率为81.8%。结论:NIVCS行腔内治疗联合浅静脉剥脱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术后能有效降低下肢静态静脉压(P0)、活动后最低静脉压(Pmin),延长90%静脉压回升时间(RT90)。且静脉曲张治愈率高,溃疡愈合率高。

王实跃[10](2021)在《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中国数据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这项研究对中国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数据的系统评价,评估分析我国目前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了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9项回顾性分析,2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292名患者和1897条支架肢体。1564条肢体,总的初级通畅率为81.8%~100%,平均随访时间为9-48月。纳入研究表明,患者的症状有了显着改善:肢体水肿缓解率为58.5%-100%,疼痛缓解率为46.2%-94.17%;CEAP分级不同程度下降,无升高。8项研究报告249例支架肢体的溃疡愈合率为71.4%-100%。共413条肢体发生并发症,占21.77%(413/1897),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6.8%,余并发症为自限性。结论:对于患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中国患者,腔内治疗在提高通畅率、缓解症状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着疗效。

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下肢静脉高压肿胀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PDVI
2 急性下肢DVT
3 PTS
4 IVCS
5 其他原因所致下肢静脉高压

(3)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1.3.2 介入治疗
        1.3.3 随访
    1.4 评价指标及标准
        1.4.1 临床症状
        1.4.2 支架内通畅率
        1.4.3 静脉通畅率
        1.4.4 PTS发生率
        1.4.5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回收情况
    2.2 溶栓情况
    2.3腔内治疗情况
    2.4 临床症状
    2.5 随访情况
        2.5.1 静脉通畅率
        2.5.2 支架内通畅率
        2.5.3 PTS发生率
        2.5.4 临床疗效
3 讨论
    3.1 血栓减容及血管成形治疗
    3.2 抗凝方案
    3.3 辅助治疗

(4)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诊断标准
二、影像学检查
    (一)CDUS和IVUS检查
    (二)CTV检查
    (三)MRI检查
    (四)DSA检查
三、治疗
    (一)开放手术
        1.髂静脉成形术:
        2.髂静脉转流术:
        3.髂静脉松解和衬垫减压术:
        4.髂动脉移位术:
    (二)血管腔内治疗
四、小结

(5)髂静脉支架对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FSD SPACE在评估髂静脉受压的可行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IVCS的相关临床因素及FSD SPACE在 IVCS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因与影像诊断
    参考文献
致谢

(7)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Cockett综合征腔内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腔内同期及分期手术方案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2.2 随访
        2.2.1 随访疗效
        2.2.2 术后
3 讨 论

(9)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中国数据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
    2.4 偏倚评估、质量评价
3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3.4 分析结果
    3.5 症状缓解
    3.6 通畅率
    3.7 压力梯度
    3.8 溃疡愈合
    3.9 术后抗凝治疗方案
    3.10 并发症
    3.11 亚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髂静脉压迫: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静脉高压肿胀诊断及治疗[J]. 辛世杰,李凤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12)
  • [2]单中心Wallstent支架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期疗效分析[J]. 艾文佳,林少芒,蔡欢,张智辉,萧剑彬,李强,李阳勇,刘金玲.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03)
  • [3]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 许振新,代远斌. 医学信息, 2021(16)
  • [4]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进展[J]. 赵新宇,陈世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03)
  • [5]髂静脉支架对对侧髂静脉开口遮盖的影响因素分析[D]. 汪良鹏.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FSD SPACE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 林圣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D]. 许振新.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腔内同期及分期手术方案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J]. 范伟健,胡楠,程杰,刘杰,金逸,李茂全,左克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2)
  • [9]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的疗效研究[D]. 孙小强.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中国数据的系统评价[D]. 王实跃.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