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雷达天线抗辐射破坏能力探讨

舰载雷达天线抗辐射破坏能力探讨

一、舰载雷达天线抗反辐射摧毁能力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博言[1](2020)在《组网雷达仿真系统及评估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复杂电磁环境下干扰对雷达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单雷达系统视野单一,其探测能力与抗干扰能力均受到限制。通过多站雷达数据组网提升雷达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组网雷达技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组网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探测能力,情报保障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往往成为决定电子战成败的关键。因此,评估组网雷达系统的性能对于研究组网雷达技术尤为重要。但通过外场实验方法对组网雷达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将耗费大量资源。并且,由于外场试验环境复杂,该方法难以通过控制其他变量评估某一种因素对组网雷达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而使用计算机对组网雷达系统性能进行仿真研究的成本较低,且能够重复使用,还可根据组网雷达仿真系统在多种场景下的仿真结果,更加全面地分析其性能,已成为组网雷达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手段。首先,本文在分析组网雷达仿真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完成了组网雷达仿真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并根据雷达系统工作原理构建了功能级雷达仿真系统信号处理功能模块,完善了功能级雷达仿真系统功能。通过研究数据融合原理以及相关算法,实现了时间对准、空间对准、点迹识别、点迹融合、点航关联以及跟踪滤波仿真模块,并利用各个模块组建了组网雷达仿真系统融合中心,实现各站雷达数据的融合处理。其次,对组网雷达评估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阐述了组网评估软件与仿真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网雷达评估软件结构。通过研究组网雷达系统评估方法,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组网雷达评估指标模块。基于各个模块开发组网雷达评估软件以评估组网前后对目标探测能力、跟踪能力、情报保障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最后,根据实际组网雷达应用场景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同部署方式下雷达探测范围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合仿真场景与评估结果分析了不同部署方式对组网雷达系统探测范围与抗干扰能力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组网雷达仿真系统以及评估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所构建的组网雷达仿真系统以及评估软件均运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编程思想,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系统模块的更新与替换,可通过修改仿真场景与雷达参数实现系统的重复利用,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研究分析组网雷达系统性能方面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何勰,严建钢,杨士锋,申江江[2](2016)在《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评估》文中研究说明以航母编队为平台的雷达网抗干扰能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编队雷达网自卫距离、干扰压制比、抗干扰能力度量三个指标模型并根据实例进行能力评估和分析,提出了提高雷达网抗干扰能力的措施,为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的研究和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董杰,蔡群[3](2015)在《转型中的美军电子战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美军近年来为实现转型而优先发展电子战,并加快了对电子战装备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了其电子战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军电子战装备的发展现状,从电子战支援能力、电子进攻能力和电子防护能力三方面阐述了美军的电子战能力,并对美军电子战装备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高园[4](2013)在《基于仿真试验的网络化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化雷达系统由于较单雷达系统具有更大的探测范围、更高的探测性能逐步成为当前雷达装备研制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针对网络化雷达的干扰技术研究也正同步开展,因此进行网络化雷达的抗干扰技术研究对提升网络化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复杂环境下网络化雷达的探测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网络化雷达抗干扰技术,通过研究网络化雷达抗干扰评估指标、网内雷达站的优化部署、信号处理和极化特征提取等抗干扰方式对抗典型的分布式压制和欺骗手段,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并分析了网络化雷达及其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化雷达自身的抗干扰优势,研究了针对网络化雷达的典型干扰措施的特点和机理。2.针对空域覆盖、探测概率和固有阵地研究了网络化雷达优化部署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种典型网络化雷达布站数目的优化问题,对雷达数目进行合理取值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雷达数目的合理取值分析实现多钟网络化雷达布站数目的最优化。3.分析了分布式压制干扰的机理,研究了分布式干扰条件下的基于接收相参的网络化雷达探测区域变化;研究了网络化雷达信息融合过程中的多假设跟踪(MHT:Multiple Hypothesis Tracking)方法和算法及其在抗分布式压制干扰的能力,并进行仿真验证。4.针对基于射频存储转发(DRFM: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分布式欺骗干扰的干扰方式,研究了这种干扰方式的特征和形成机理。利用目标极化特征研究了基于目标极化特征的抗欺骗式干扰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论文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分布式压制,基于DRFM的分布式欺骗等典型网络雷达的干扰措施,研究了雷达站优化部署、信息融合和基于目标极化特征等抗干扰方法,通过仿真初步验证这些方法的抗干扰效果。

董旭良[5](2013)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部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部署问题。首先对雷达组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次详细介绍了雷达组网的基本概念、组网形式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子干扰、隐身技术、低空/超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等四类主要反雷达措施的原理,进而分析了雷达组网在对抗这些措施上所表现出的单部雷达所不具有的优势;并据此介绍了雷达组网系统为提高“四抗”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然后深入分析了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原则和入网雷达的类型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形式;探讨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探测范围,进而建立了组网雷达探测目标联合概率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的形式描述了雷达组网系统基于探测概率的探测范围;为求得雷达组网系统的探测范围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思想,特点与应用,深入分析了蒙特卡罗方法在雷达组网优化部署问题中的实际应用,给出了设计步骤,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求解雷达组网系统的探测面积;根据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原则,在蒙特卡罗法求解雷达组网探测面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责任区覆盖系数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模型,为求解此优化模型引入了粒子群算法,介绍了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和本文所用算法的流程,并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优化部署结果。最后对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主要原则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数学模型;由此引入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概念并介绍了其求解方法,分析了粒子群算法在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然后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得到优化部署的结果。本文算法利用随机选择策略分组法构造非支配解集,并将非支配解保存于外部解集中,将支配的概念用于更新外部解集,使算法的分布性得到改善;通过引入半可行域的概念设计选择算子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以增加求解精度;用竞争的规则来选取个体极值,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最后对数学模型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优化部署前后雷达组网系统的各项系数进行对比分析,从实验的角度论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数学模型和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蔡婧[6](2010)在《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组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雷达组网已经成为当前雷达对抗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隐身飞机、低空突防目标等的重要手段。在战场上雷达组网可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战斗体系,具有全频段、多体制、多重叠系数等战术性能,加强了信息的互连互通和抗毁性,充分发挥体制对抗和群体对抗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组网在对抗电子干扰、隐身技术、反辐射导弹、低空/超低空突防等四类主要反雷达措施上所表现出的单部雷达不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雷达组网的优化部署的方案。该方案从探测范围、空域覆盖冗余度、同频干扰、资源利用、低空补盲等方面刻画了部署需要达到的效果。其次介绍了典型雷达组网模式,推导了组网环境下,雷达联合探测目标概率的模型。研究了蒙特卡罗方法在几种雷达部署模式中的实际应用,研究了模拟雷达组网探测面积的设计方法,获得相应仿真结果,为下一步的实际阵地环境下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做准备。再次针对雷达组网优化部署是一个多目标的、难解的组合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固有阵地的雷达组网数学模型,详细说明雷达组网问题的各要素。采用具有智能型和并行性的遗传算法来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仿真,得到了在给定雷达资源的情况下,合理规划雷达的战略部署。最后根据雷达组网空域覆盖系数模型及其约束条件,进行组网优化设计。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并引入了一种混合的进化算法:文化遗传算法。该算法将遗传算法纳入文化算法框架,组成基于遗传算法的主群体空间和信念空间两大空间,并通过对进化信息的有效利用来指导种群空间的进化过程,为雷达组网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思路。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满足约束条件,符合部署原则,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更高的效率。

李婧娇[7](2010)在《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仿真技术。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的作战能力是通过对其作战效能的评估得以体现的。鉴于该系统是一个动态、多变量、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系统影响因素众多,逻辑关系复杂。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于灰关联投影和基于云理论的评估方法,分别针对不同评估要求对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进行了评估,并用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将视景仿真技术应用到仿真中,实现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过程的可视化动态仿真,并将采用基于云理论的评估方法得到的作战效能评估结果进行直观显示。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了舰载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的发展情况,作战效能仿真的需求、现状和视景仿真技术的应用。2.详细分析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战对象。描述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的定义,并结合对系统效能指标的分析,列举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应遵循的原则。3.分侦察能力、干扰能力和有源探测能力几个方面对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的主要能力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结合各经典公式对系统的主要作战能力进行了建模。4.首先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复杂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然后在上一章主要能力分析建模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的侦察、干扰和有源探测能力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接下来分别采用基于灰关联投影和基于云理论这两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不同评估要求下的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介绍了评估步骤,用实例分别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构建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的视景仿真系统。介绍了系统中各平台的三维建模方法和软件开发过程,设定了作战场景和任务想定。然后对平台的电磁特性进行了建模。设计了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视景仿真软件的体系结构和总体框架,并对该软件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列举了在特定场景及作战任务想定下该软件仿真运行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仿真的结果。

王艳,焦健[8](2010)在《美军电子战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是世界上电子战技术和装备最先进的国家。文章介绍了美陆、海、空三军现役的电子战系统,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胡文艳[9](2008)在《利用多普勒效应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军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种武器装备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和依赖于无线电技术。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战区的监视和警戒,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调配、联系、指挥和控制等,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雷达的效能。雷达对抗是电子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雷达为主要作战对象,通过电子侦察获取敌方雷达、携带雷达的武器平台和雷达制导武器系统的技术参数及军事部署情报,并利用电子干扰、电子欺骗和电子攻击等软硬杀伤手段,削弱、破坏敌方雷达的作战效能而进行的电子斗争。雷达干扰是一切破坏和扰乱敌方雷达检测我方目标信息的战术、技术措施的统称。空中作战飞机针对雷达的干扰中一种常用的、有效的干扰模式是“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它是空中飞机对地面跟踪雷达进行干扰的重要方式。探讨雷达如何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对保证雷达正常工作,提高雷达生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从事电子干扰和抗干扰工作的人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及雷达接收机距离跟踪支路的作用原理;接着对目前针对距离波门拖引干扰所采取的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对雷达接收的干扰信号与飞机等空中目标的回波信号在多普勒效应上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并且举例探讨了将这一差别作为真实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特征差,实现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可能性。最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差抗干扰的方法,并给出了这种抗干扰方法的运用条件。该方法通过对雷达接收机进行一定的改装和加装抗干扰电路,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的载频进行检测、记录、变换,使雷达接收机能够对所接收的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最后消除干扰信号,实现抗干扰。

逄勃[10](2006)在《现代电子对抗的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使得现代战争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电子对抗技术在战争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本论文从现代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从接收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电子对抗尤其是雷达侦察,在面对以相控阵雷达和各种低截获概率雷达为代表的新技术体制雷达时的局限性。研究了目前电子对抗特别是雷达侦察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对其中的一些信号处理算法作了综合分析,指出未来雷达侦察应紧紧围绕以低可观测信号为特征的各种低截获概率雷达,以提高对此类雷达信号的截获、识别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发展其他各种电子对抗手段,以期提高我军电子对抗能力和水平,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二、舰载雷达天线抗反辐射摧毁能力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舰载雷达天线抗反辐射摧毁能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组网雷达仿真系统及评估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构建
    2.1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2.2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2.2.1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评估逻辑流程设计
        2.2.2 单雷达仿真系统工作流程
    2.3 单雷达系统信号处理模型
        2.3.1 脉冲压缩模块
        2.3.2 脉冲积累模块
        2.3.3 动目标显示(MTI)模块
        2.3.4 旁瓣相消(SLC)模块
        2.3.5 目标检测模块
        2.3.6 点迹凝聚模块
    2.4 组网融合中心的构建
        2.4.1 空间对准模块
        2.4.2 时间对准模块
        2.4.3 数据融合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网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组网评估系统总体设计
    3.2 组网评估系统软件结构
    3.3 评估指标定义设计及模块构建
        3.3.1 发现概率提高量评估模块
        3.3.2 探测范围提升量评估模块
        3.3.3 跟踪精度提高量评估模块
        3.3.4 情报数据率提高量评估模块
        3.3.5 干扰压制比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评估验证分析
    4.1 显控界面功能
        4.1.1 单雷达仿真界面功能
        4.1.2 融合中心显控界面功能
        4.1.3 评估软件显示界面功能
    4.2 组网雷达系统仿真评估分析
        4.2.1 组网雷达仿真系统测试
        4.2.2 不同部署方式探测范围仿真评估分析
        4.2.3 干扰条件下组网雷达探测能力仿真结果分析
        4.2.4 压制式干扰情况下探测面积仿真评估分析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指标分析
    1.1 航母编队雷达网自卫距离模型(rz)net
    1.2 航母编队雷达网干扰压制比模型J
    1.3 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度量模型(AJC)net
2 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评估
    2.1 实例验证
    2.2 措施建议
3 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3)转型中的美军电子战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军电子战装备发展现状
    (一) 陆军电子战装备
    (二) 空军电子战装备
    (三) 海军电子战装备
二、美军电子战能力分析
    (一) 电子战支援能力
    (二) 电子进攻能力
    (三) 电子防护能力
三、美军电子战装备在转型中的发展趋势

(4)基于仿真试验的网络化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化雷达抗干扰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网络化雷达及其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络化雷达抗干扰发展
    1.3 本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论文基本概念及网络化雷达抗干扰评估分析
    2.1 论文基本概念介绍
        2.1.1 网络化雷达基本概念
        2.1.2 电子干扰基本概念
    2.2 网络化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模型
        2.2.1 网络化雷达抗干扰的能力定性分析
        2.2.2 网络化雷达作用距离模型
        2.2.3 网络化雷达干扰压制比模型
        2.2.4 网络化雷达抗干扰能力度量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化雷达系统优化组网
    3.1 雷达优化部署的原则
    3.2 网络化雷达优化部署指标模型
        3.2.1 基于探测概率的网络化雷达优化模型
        3.2.2 基于固有阵地的网络化雷达优化模型
        3.2.3 基于空域覆盖系数的网络化雷达优化模型
    3.3 多种情况下雷达数目优化的讨论
        3.3.1 多种情况下网络化雷达探测范围
        3.3.2 计算机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化雷达抗分布式压制性干扰
    4.1 分布式干扰的发展及介绍
    4.2 分布式干扰下网络化雷达的探测区域数学模型
        4.2.1 无干扰情况下多基地网络化雷达探测区域
        4.2.2 分布式压制性干扰下雷达系统的探测区域
        4.2.3 计算机仿真分析
    4.3 针对分布式压制干扰的数据融合方法
        4.3.1 MHT 算法原理
        4.3.2 MHT 在抗分布式压制干扰中的应用
        4.3.3 计算机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化雷达抗分布式欺骗性存储转发式干扰
    5.1 数字射频存储干扰技术基本原理
    5.2 基于 DRFM 的欺骗干扰信号形式
        5.2.1 同步脉冲干扰
        5.2.2 RGPO 干扰
        5.2.3 VGPO 干扰
        5.2.4 R-VSPO 干扰
    5.3 网络化雷达极化抗 DRFM 欺骗性干扰
        5.3.1 极化鉴别算法原理
        5.3.2 计算机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部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雷达组网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雷达组网系统
    2.1 引言
    2.2 雷达组网的基本知识
        2.2.1 雷达组网的概念
        2.2.2 雷达组网的形式
        2.2.3 雷达组网的特点
    2.3 雷达组网系统的“四抗”能力分析
        2.3.1 抗电子干扰能力
        2.3.2 抗隐身能力
        2.3.3 抗反辐射能力
        2.3.4 抗低空突防能力
    2.4 雷达组网的关键技术
        2.4.1 优化部署
        2.4.2 时间同步技术
        2.4.3 精确标定站位和标校技术
        2.4.4 数据融合技术
        2.4.5 雷达网的管理
        2.4.6 雷达网的通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雷达组网的优化部署研究
    3.1 引言
    3.2 雷达组网的优化部署研究
        3.2.1 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原则
        3.2.2 入网雷达类型
        3.2.3 多种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形式
    3.3 雷达组网探测区域
        3.3.1 单部雷达探测概率
        3.3.2 多部雷达联合探测概率
    3.4 蒙特卡罗方法求雷达组网系统探测范围
        3.4.1 蒙特卡罗方法的思想
        3.4.2 蒙特卡罗方法的特点
        3.4.3 蒙特卡罗方法在军事中的应用
        3.4.4 蒙特卡罗法求雷达组网系统探测范围
    3.5 粒子群算法
        3.5.1 算法的数学描述
        3.5.2 算法的流程
        3.5.3 仿真实验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部署研究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3 多目标优化问题
        4.3.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概念
        4.3.2 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算法
    4.4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4.4.1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主要流程
        4.4.2 设计选择算子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
        4.4.3 外部解集
        4.4.4 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的选择
        4.4.5 构造非支配集
    4.5 仿真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组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与论文相关的概念介绍
        1.3.1 雷达组网
        1.3.2 部署方案
        1.3.3 雷达组网探测区域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1.4.1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雷达组网系统优化部署理论与方案
    2.1 引言
    2.2 雷达组网“四抗”能力
        2.2.1 雷达组网抗电子干扰能力
        2.2.2 雷达组网抗隐身能力
        2.2.3 雷达组网抗反辐射能力
        2.2.4 雷达组网抗低空突防能力
    2.3 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部署
        2.3.1 部署原则
        2.3.2 入网雷达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探测概率的雷达组网优化算法
    3.1 引言
    3.2 多种雷达组网优化部署形式
        3.2.1 雷达组网的线性模式
        3.2.2 雷达组网的环型模式
        3.2.3 雷达组网的多道防线模式
    3.3 数学模型
        3.3.1 单部雷达目标函数的建立
        3.3.2 多部雷达联合探测概率
    3.4 蒙特卡罗方法简述
        3.4.1 蒙特卡罗方法的思想
        3.4.2 蒙特卡罗方法的特点
        3.4.3 蒙特卡罗方法在军事中的应用
    3.5 仿真与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固有阵地的雷达组网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2.1 雷达组网模型
        4.2.2 约束条件
    4.3 遗传算法简述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4.3.2 遗传算法的特点
        4.3.3 遗传算法的在军事中的应用
    4.4 仿真算法的设计
        4.4.1 算法表示
        4.4.2 算法操作
        4.4.3 雷达探测范围计算
        4.4.4 GA 的主体流程
    4.5 仿真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空域覆盖系数的雷达组网优化算法
    5.1 引言
    5.2 数学模型
    5.3 文化遗传算法的设计(HGCA)
        5.3.1 文化算法的产生及原理
        5.3.2 文化算法的工作过程
        5.3.3 文化算法的设计
        5.3.4 文化算法的特征
    5.4 信念空间
        5.4.1 约束知识和信念元
        5.4.2 信念空间的结构
        5.4.3 接受函数
        5.4.4 影响函数
        5.4.5 更新信念空间
    5.5 仿真算法的设计
        5.5.1 染色体编码设计
        5.5.2 适应度函数设计
        5.5.3 终止条件判断
    5.6 仿真与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7)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作战效能仿真的需求及现状
        1.2.1 电子战仿真的发展情况
        1.2.2 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1.3 视景技术及其在多功能电子战仿真中的应用
        1.3.1 视景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2 视景仿真技术在电子战仿真中的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及其作战效能
    2.1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
        2.1.1 功能组成
        2.1.2 作战对象
    2.2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
        2.2.1 系统效能的定义
        2.2.2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能力模型
    3.1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能力分析
    3.2 系统雷达侦察能力建模
        3.2.1 信号截获能力模型
        3.2.2 辐射源识别仿真模型
        3.2.3 雷达侦察能力仿真流程图
    3.3 系统雷达干扰能力建模
        3.3.1 频率条件
        3.3.2 能量条件
        3.3.3 空间条件
        3.3.4 时间条件
    3.4 系统有源探测能力建模
        3.4.1 雷达的工作模式
        3.4.2 雷达的探测距离
        3.4.3 干扰条件下雷达的探测能力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建模
    4.1 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常用方法介绍
    4.2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对抗作战效能评估指标
        4.2.1 系统侦察效能评估指标
        4.2.2 系统干扰效能评估指标
        4.2.3 有源探测效能评估指标
        4.2.4 系统反辐射攻击效率
        4.2.5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4.3 基于灰关联投影的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3.1 评估步骤
        4.3.2 仿真实例
    4.4 基于云理论的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4.1 应用云理论进行效能评估
        4.4.2 仿真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三维建模及仿真平台
        5.1.1 三维模型的建立
        5.1.2 三维视景的生成
    5.2 仿真系统作战场景想定
        5.2.1 红蓝双方作战装备想定
        5.2.2 作战任务想定
        5.2.3 作战任务实施时序举例
    5.3 雷达反射截面模型
        5.3.1 平台的雷达反射截面模型
        5.3.2 箔条的雷达反射截面模型
    5.4 视景仿真系统功能和组成
        5.4.1 视景仿真软件概述
        5.4.2 视景系统总体框架
    5.5 视景仿真程序开发过程
        5.5.1 场景建模
        5.5.2 场景配置
        5.5.3 场景驱动
    5.6 仿真运行结果及分析
        5.6.1 环境参数输入界面
        5.6.2 系统仿真运行画面
        5.6.3 仿真运行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9)利用多普勒效应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战
    1.2 雷达电子战
    1.3 雷达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问题的导入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距离波门拖引干扰
    2.1 距离波门拖引干扰
        2.1.1 欺骗性干扰
        2.1.2 距离欺骗干扰
        2.1.3 质心干扰
        2.1.4 距离波门拖引干扰
    2.2 距离波门拖引干抗的作用原理
        2.2.1 雷达接收机距离跟踪系统组成及原理
        2.2.2 距离欺骗干扰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2.2.3 干扰机施放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过程
    2.3 雷达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及距离欺骗干抗的常用技术
        2.3.1 技术措施
        2.3.2 战术抗干扰措施
第3章 干扰信号与真实信号的多普勒效应分析
    3.1 多普勒效应
    3.2 多普勒效应对雷达接收的信号频率的影响
    3.3 多普勒效应对雷达接收的信号脉冲宽度的影响
    3.4 利用多普勒频移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可能性
第4章 利用多普勒效应实现抗距离拖引干扰
    4.1 选择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特征差
    4.2 干扰不分离时对雷达跟踪目标的影响
    4.3 干扰分离时检测干扰的方法
        4.3.1 飞行方向的判断
        4.3.2 对干扰的怀疑
        4.3.3 对干扰的检测
    4.4 对干扰的处理
第5章 改进的抗干扰电路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5.1 改进的抗干扰电路原理框图及工作过程
    5.2 改进的抗干扰电路性能分析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现代电子对抗的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内容概括
第二章 电子对抗的历史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2.1 电子对抗的概念及历史回顾
    2.2 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
        2.2.1 通信对抗
        2.2.2 雷达对抗
        2.2.3 光电对抗
    2.3 电子对抗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现代电子对抗(尤其是雷达侦察)所面临的挑战
    3.1 现代雷达侦察所面对的新体制雷达
        3.1.1 相控阵雷达
        3.1.2 双/多基地雷达
        3.1.3 宽带/超宽带雷达
        3.1.4 合成孔径雷达
        3.1.5 激光雷达
        3.1.6 低截获概率雷达
    3.2 现代电子对抗面临的信号环境
        3.2.1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的主要特征
    3.3 对现代电子对抗设备的新要求
第四章 传统侦察手段在现代电子对抗条件下的局限性
    4.1 传统的侦察接收机技术的局限性
    4.2 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第五章 现代电子对抗的新技术
    5.1 数字化接收机
        5.1.1 数字接收机
        5.1.2 数字测频
        5.1.3 数字测向
    5.2 雷达信号细微特征分析技术
        5.2.1 雷达脉内调制信号特点分析
        5.2.2 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综述
第六章 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趋势
    6.1 国内外研究低截获概率雷达的进展
    6.2 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6.2.1 正弦波频率估计算法
        6.2.2 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
        6.2.3 相位编码信号的参数估计
结束语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四、舰载雷达天线抗反辐射摧毁能力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组网雷达仿真系统及评估软件设计与实现[D]. 高博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航母编队雷达网抗干扰能力评估[J]. 何勰,严建钢,杨士锋,申江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05)
  • [3]转型中的美军电子战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 董杰,蔡群. 国防, 2015(09)
  • [4]基于仿真试验的网络化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 高园.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5]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雷达组网部署研究[D]. 董旭良. 江苏科技大学, 2013(08)
  • [6]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组网方法研究[D]. 蔡婧. 江苏科技大学, 2010(05)
  • [7]多功能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D]. 李婧娇. 江苏科技大学, 2010(04)
  • [8]美军电子战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王艳,焦健.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3)
  • [9]利用多普勒效应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研究[D]. 胡文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10]现代电子对抗的新技术研究[D]. 逄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舰载雷达天线抗辐射破坏能力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