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冉德聪,张忠勇,王晓蕴,王元松[1](2022)在《中医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DM患病率快速增长,DR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应充分掌握其适应证、存在着明确的副作用、面临着问题及困惑。中医学对DR认识已久,围绕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很多医家在提高DR临床疗效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文章选取近年来中医防治DR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针灸疗法、治未病、药食同疗等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陈秋,倪青,刘桠[2](202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9-24)》文中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延缓病变进展、避免视力丧失。本病属中医"消渴目病""视瞻昏渺""暴盲"及"血灌瞳神"等范畴[2]。在消渴病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甚至失明、暴盲[3]。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林,祁艳,张佩玉[3](2021)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DR患者10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 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 研究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疗效、最佳矫治视力(BCVA)、中心黄斑厚度、N1波潜伏期波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46%, 46/52)高于对照组(71.15%, 37/52), P<0.05。术后1、3个月, 研究组BCVA高于对照组, 中心黄斑厚度和N1波潜伏期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研究组血清PIGF、SD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85%, 2/52)低于对照组(17.31%, 9/52), 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PDR效果显着, 可抑制血管生成因子表达, 减少中心黄斑厚度, 改善视力水平和NI波潜伏期波幅, 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邸莎,王天铬,李敏[4](2022)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DR可归属于中医学之"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DR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之对DR病因认识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失治误治、多服温热燥药、或三消日久等。近年来中医药在DR病因病机、防治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并占有关键性地位。此综述总结了近几年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R的现状,介绍了中医药的实际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防治DR的独特优势。比如,在古之DR病因病机基础上,现代医家更认识到虚(气、阴、脾肾肝)、瘀(络脉瘀阻)、痰(痰湿、痰瘀互结)、郁(血瘀、痰湿、郁热、气滞等)、水(水饮)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对DR进行分期分型基础上,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复方、中成药、单味药、针灸等防治DR的有效性及内在机制。

陈家敏[5](2021)在《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DR的有效治疗,寻求从中西医结合方面治疗DR,以提高DR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眼科会诊及住院的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分期为Ⅲ~Ⅴ期的DR患者,共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眼。对照组予577nm激光光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消渴散瘀汤加减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荧光渗漏、遮蔽等情况,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及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DR分期、BCVA、CMT、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37、0.738、0.796、0.398、0.669、0.797)。其中,对照组年龄(61.39±8.89)岁;BCVA(0.33±0.18);CMT(329.44±105.82)μm;中医证候评分(27.11±2.56)分。实验组年龄(60.72±10.36)岁;BCVA(0.38±0.16);CMT(345.22±113.31)μm;中医证候评分(26.89±2.59)分。2.治疗后BCVA比较:对照组治疗后BCVA(0.45±0.23)较治疗前(0.33±0.18)提高(Z=-3.106,P=0.002,n=18);实验组治疗后BCVA(0.58±0.15)较治疗前(0.38±0.16)提高(Z=-3.76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的BCVA优于对照组(Z=-1.994,P=0.046)。3.治疗后CMT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MT(237.56±53.76)μm较治疗前(329.44±105.82)μm改善(Z=-3.72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CMT(211.17±35.23)μm较治疗前(345.22±113.31)μm改善(Z=-3.636,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的CMT优于对照组(Z=-2.010,P=0.044)。4.治疗后FFA比较:实验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72.2%;实验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荧光渗漏及遮蔽情况优于对照组(Z=-2.018,P=0.04)。5.治疗后眼底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比较:实验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88.9%;实验组眼底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Z=-2.201,P=0.028)。6.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15.28±1.96)分较治疗前(27.11±2.56)分好转(Z=-3.734,P=0.000,n=18);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11.83±2.64)分较治疗前(26.89±2.59)分好转(Z=-3.733,P=0.000,n=18);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Z=-3.535,P=0.000)。7.中医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7.8%,两组DR患者治疗后均有效;实验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Z=-2.147,P=0.032)。结论:577nm激光治疗DR,和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DR相比较,中药联合激光更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少视网膜水肿,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总结出消渴散瘀汤能够在577nm激光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DR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王运泽[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检索收集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文献,对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出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的高频药物的用药频率、药类、药味、药性、归经、聚类等,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中药数据支撑。资料与方法:1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从1994年5月至2020年9月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文献。2将纳入的文献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出相应中药建立数据库。3运用Exce12010、R4.0.3软件统计数据库中各药物的用药频数和频率,分析高频用药的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聚类、用药关联性等内容。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5篇中,总结得出中药149味,总频次1126次,平均频次7.52次,前40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均大于7.52。黄芪在在所有高频用药中共统计出62次,占总中药复方的56.36%,其出现频数为最高,在总频次中占5.51%,频数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生地、丹参、当归、葛根、三七、山药、茯苓等药。将涉及的149味中药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药性方面所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寒性,按顺序依次是寒、温、微寒、平、微温、凉。在归经方面,统计得到频率最高的是肝经,按顺序分别是肝、肾、心、肺、脾、胃经,这些归经药物各自出现的频次均高于200次。药类的统计结果显示,频率最高的是补气药,之后分别是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补阴药。在药味上,统计结果显示频率最高的药味是甘味药,依照由高到低次序分别是甘、苦、辛、咸、酸、涩、淡、微苦。总结得出聚类方4组,中药药对32组,分析用药组合,得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论: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应用上常用药分别是黄芪、生地、丹参、当归、葛根、三七、山药、茯苓、枸杞子、赤芍。2药性方面寒性最多,药味方面主要为甘、苦、辛,药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凉血药为主,在归经方面,肝、肾、心经为主要药物归经。3在临床上,以补气养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治法。

周晶[7](2021)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予普食、充足饮水饲养,其余6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小剂量、多次诱导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按血糖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干预,中药组大鼠给予中药复方益糖康9.45ml/kg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135mg/kg灌胃,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灌胃12周。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8、12周检测血糖和体重,于12周末进行取材。采用HE染色法对视网膜组织进行染色并观察组织形态;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饮食进水情况正常,皮毛光亮柔顺;造模后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出现消瘦,饮水量剧增,小便量明显增加且有“烂苹果”味道,同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较为迟缓或情绪激动易激怒,毛色枯黄,进食情况也略下降,眼球颜色加深且突出,给予中药复方益糖康和羟苯磺酸钙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较,上述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2.体重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所有大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给予高脂饲养,大鼠体重均显着增加(P<0.01);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整体仍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余三组大鼠体重较前相比均呈迅速下降趋势。给予药物干预第4、8、12周,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且下降趋势出现明显平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BG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大鼠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FBG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第4、8、12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FBG仍显着升高;但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FBG则显着降低(P<0.01)。4.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未见异常,各层细胞规则排列,层次清晰,结构排列整齐紧密。外核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核染色清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呈现疏松状态,厚度变薄,每层细胞数量减少,尤以外核层变化明显,细胞出现空泡、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状态均得到改善,各层细胞排列相对规则,视网膜厚度均有增加,用药后明显状态得到改善,神经节细胞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周细胞线粒体肿胀情况亦减轻。5.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且连续,外核层、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核清晰且大而圆,胞质内细胞器整齐排列,细胞间有紧密连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结构性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有所增厚且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水肿,向血管腔内呈指状突起,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脱落并可见空泡样变改变,外核层、内核层细胞排列出现紊乱,细胞核增大;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的视网膜超微结构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程度减轻,内皮细胞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状态缓解,外核层、内核层细胞排列也相对规则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未见明显减少。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PEDF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DM病程延长,模型组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EDF蛋白表达量则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而PED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较,中药组VEGF、PEDF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的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以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一步诱导DR大鼠模型,结果证明造模成功后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血糖、以及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都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的评估标准,使用该方法复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成功。2.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和血糖情况。3.中药复方益糖康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损伤程度。4.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下调VEGF、上调PEDF的表达来实现的。

丛林[8](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用药规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此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致盲性眼部病变的产生,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示出优势,故本研究收集近20年已经发表的、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的文献,运用Microsoft Offic 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整理,总结出治疗本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为当代医生治疗该病提供思路。方法:首先,以关键词的方式,检索近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采用中医药联合现代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显着的文献;其次,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收集到的药物相关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将纳入文献中相关药物的频次、频率、性味、归经、分类等进行归纳总结,将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进行赋值,通过SPSS 21.0进行聚类,得出聚类结果;最后,分析得出的所有结果,找到性味、归经、分类、聚类与本病的关系,总结出本病发病机理。结果:本研究选用文献126篇,获得中药147味,药物使用总频次1390次。常用药物(频次≥20次)22味,核心药物4味,分别是黄芪、生地黄、枸杞子、丹参。药物药性以寒性药物使用最多,温性药物次之,药物药味以甘味药使用最多,苦、辛味使用次之,药物归经以归肝、肾经为主,心、脾、肺经亦有涉及,药物分类以补虚类药使用最多,尤其是是补气药和补阴药,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较多。将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共得出6个聚类结果。结论:1.治疗NPDR共22味常用药物,尤其以黄芪、生地黄、枸杞子、丹参为最核心用药。2.治疗NPDR的药性以寒性药物为主,温性药次之,药味以甘味药为主,苦味药和辛味药次之,归经以肝、肾经为主,肺、心、脾经亦有涉及。3.治疗NPDR的药物以补虚类药为主,清热类药物和活血化瘀类药物次之,补虚类药中尤其以补气药和补阴药最关键,清热类药中尤其以清热凉血类药物最为关键。4.经过聚类分析,共得出6个聚类结果,杞菊地黄丸为治疗NPDR的主要方药,当归川芎汤、增液汤加减发挥重要作用。5.发散风热类药、补阳类药物、大黄和三七在NPDR的治疗中有特殊作用。

梅子寒[9](2021)在《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且双眼患病的患者60例(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予以养阴化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共治疗8周。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综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2.视力:两组治疗后视力经组内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提高视力。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为0.394,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者对视力的提升程度相差不大。3.眼底疗效综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522,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者中医积分均有减少,两组内检验得出P小于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检验比较,P=0.019,小于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经过卡方检验,P=0.028,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养阴化瘀方可以提高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患者的视力,对于眼底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与羟苯磺酸钙相比,没有优效性。但养阴化瘀方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情况,有效率显着高于羟苯磺酸钙。养阴化瘀方治善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患者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张贺美[10](2021)在《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本临床研究是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应用芪归糖痛宁联合西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该方治疗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分析芪归糖通宁对患者血清VEGF和Cys-C含量的影响,及对患者视力、眼底、血糖(FPG、2h PG、H b A1c)、CMT、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探索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和特色,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为NPDR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2方法按照本次临床观察所制定的入选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NPDR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宣教,对照组31例予西药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共观察24周。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一般安全性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评分,CMT,和血清V EGF及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数值。治疗结束后统一进行整理,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显性水平以P<0.05或P<0.01表示,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NPDR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及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实际有效随访59例,因对照组2例不按规律服药,排除;治疗组1例因不能有效接受随访予以剔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性,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52和86.67%,对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差异,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的疗效改善更明显。(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组间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治疗前P>0.05,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进行组内比较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4)血糖水平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PG、2h PG、Hb Alc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患者FPG、2h PG(P<0.05)有所降低,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均具有差异性(P<0.05),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FPG、2h PG下降更明显(P<0.05);Hb A1c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略有下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比较,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比治疗前均有所好转,进行组内比较(P<0.05或P<0.01);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CVA及眼底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MT的比较:两组患者的CMT在治疗前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CMT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MT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7)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进行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8)治疗期间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三大常规及四大生命体征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无异常。未出现过敏反应及身体其他不适。4结论以益气养阴、祛瘀活血为治疗原则的芪归糖痛宁在辩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时有明显临床疗效,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BCVA水平,改善眼底情况,降低CMT,对患者血清VEGF、血清胱抑素C水平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没有出现肝肾损害,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R的病因病机
2 DR的临床防治
    2.1 辨证分型
    2.2 自拟方治疗
    2.3 中成药治疗
    2.4 针灸疗法
        2.4.1 毫针刺法:
        2.4.2 穴位注射法:
        2.4.3 穴位贴敷法:
        2.4.4 耳针法:
    2.5 治未病
    2.6 药食同疗,心身同治
    2.7 基础治疗
3 展望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9-24)(论文提纲范文)

1 病证结合诊断
    1.1 西医临床分期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1.2.1 病证结合,分期辨证
        1.2.1.1 早期
        1.2.1.2 中期
        1.2.1.3 晚期
        1.2.2 病证结合,分期论治
        1.2.2.1 早期
        1.2.2.2 中期
        1.2.2.3 晚期
2 病证结合治疗
    2.1 辨症状治疗
        2.1.1 视物模糊
        2.1.2 视物飞影
        2.1.3 目睛干涩
        2.1.4 眼珠胀痛
    2.2 辨症状治疗
        2.2.1 视力减退
        2.2.2 微血管瘤
    2.3 辨体征治疗
        2.3.1 眼底渗出
        2.3.2 眼底出血
        2.3.3 黄斑水肿
        2.3.4 玻璃体积血
    2.4 专病专药
        2.4.1 对药
        2.4.2 角药
        2.4.3 专病专方
    2.5 单味中药循证治疗
    2.6 中成药治疗
        2.6.1 芪明颗粒
        2.6.2 芪灯明目胶囊
        2.6.3 参芪降糖颗粒
        2.6.4 杞菊地黄丸
        2.6.5 明目地黄丸
    2.7 其他
3 病证结合康复
    3.1 食膳
        3.1.1 茶饮
        3.1.2 食疗
    3.2 针灸
        3.2.1 针刺
        3.2.2 电针
    3.3 热敏灸
    3.4 眼周穴位按摩
4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级预防
    4.1 未病先防、欲病救萌(Ⅲ弱推荐)
    4.2 既病防变(Ⅲ弱推荐)
    4.3 病后防复(Ⅲ弱推荐)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R病因病机研究
2 中医药对DR的治疗
    2.1 分期论治
    2.2 辨证论治
    2.3 方药治疗
        2.3.1 复方治疗
        2.3.2 中成药治疗
        2.3.3 单味中药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5 其他治疗
        2.5.1 针灸治疗
        2.5.2 针药结合治疗
        2.5.3 中药熏洗
        2.5.4 中药离子导入
3 结语

(5)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资料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与剔除标准
        1.5 主要仪器和药物
        1.6 治疗方法
        1.7 疗效性观测指标及判定
        1.8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1.9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 结果
        2.1 治疗前2组患者的情况比较
        2.2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结果
        2.3 随访及并发症
第三章 讨论内容
    3 讨论
        3.1 DR的流行病学
        3.2 西医对DR的认识
        3.3 祖国医学对消渴目病的认识
        3.4.现代医学对DR的治疗
        3.5 中医治疗消渴目病
        3.6 消渴散瘀汤的药物药理作用
        3.7 577nm激光联合消渴散瘀汤治疗DR的优势
        3.8 临床疗效分析
        3.9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检索方法
    2 文献筛选
    3 数据处理
    4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附录 文献来源

(7)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文献研究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现代疗法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1.1 基本概念
        1.2 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筛选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3 安全性分析
    3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养阴化疲方的方药分析
        2.1 组方依据
        2.2 药理学研究
    3. 研究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病例报告表
    附录2: 中医症候评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观察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一般情况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2.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3.4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3.5 终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4.2 临床观察导入期
        4.3 治疗方案
        4.4 评价指标及方法
        4.4.1 安全性指标观察
        4.4.2 疗效指标观察和方法
        4.5 安全性评价
        4.6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5.2 各项疗效指标比较
        5.2.1 临床疾病疗效比较
        5.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2.3 FPG、2h PG、Hb Alc水平的变化
        5.2.4 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
        5.2.5 CMT的比较
        5.2.6 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
        5.3 安全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NPDR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1.1.1 氧化应激
        1.1.2 多元醇代谢途径
        1.1.3 炎症反应
        1.1.4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1.1.5 细胞因子
        1.2 西医对于DR的治疗
        1.2.1 基础治疗
        1.2.2 药物治疗
        1.2.3 其他治疗方式
    2 祖国医学对DR的认识及研究
        2.1 病名源流
        2.2 病因病机
        2.3 辩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
    3 芪归糖痛宁方药分析
        3.1 组方及配伍特点
        3.2 单味中药药物分析
    4 主要观察指标VEGF和胱抑素C选择的依据
    5 芪归糖痛宁治疗NPDR气阴两虚夹瘀证研究结果分析
        5.1 对患者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5.2 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5.3 对患者FPG、2h PG、Hb Alc水平的影响
        5.4 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症状积分的影响
        5.5 对患者CMT的影响
        5.6 对患者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路线图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 冉德聪,张忠勇,王晓蕴,王元松.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9-24)[J]. 陈秋,倪青,刘桠. 世界中医药, 2021
  • [3]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李林,祁艳,张佩玉. 中国实用医刊, 2021(21)
  • [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J]. 邸莎,王天铬,李敏. 辽宁中医杂志, 2022(01)
  • [5]消渴散瘀汤联合577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D]. 陈家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D]. 王运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的影响[D]. 周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基于文献研究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用药规律探析[D]. 丛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梅子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D]. 张贺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