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道路上的障碍

我们道路上的障碍

一、The Obstacle in Our Path(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特[1](2020)在《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开启“新海军”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经历了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第一的巨大转变。这一发展历程固然会受到美国优越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人才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海军思想、海军战略、海军建设与海军行动四位一体的相互配合与推动。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海军建设和海军行动检验、强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海军思想与海军战略,体现了美国海军独霸全球的实践路径。第1章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尤其是马汉的海军思想,甫一出世便风靡全球,成为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心剂。马汉海权思想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的,从华盛顿、亚当斯与杰斐逊,到西奥多·罗斯福时期,海军建设随着国家发展目标的转型而强化升级,海军思想也围绕着美国的军事扩张与海外商业发展战略演进而不断更新。到马汉时代,他成功地整合了海军历史与海上战争经验的特有规律——尽管这些规律有不少是片面的和不充分的,但依旧比较成功地在海权与大国实力增长之间建立起正向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与瓜分世界的进程中,体现了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马汉的海权思想在空间-制海权-商业扩张-海外基地之间构建了话语体系,就海权思想而言,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存在着不断自我修补的余地,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效力。第2章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海军战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演进。西奥多·罗斯福在其整个总统任期内,都以将美国海军建设成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大海军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伍德罗·威尔逊的海军战略不似罗斯福那样明显和激进,他反复强调的是公海航行自由,为全球性自由贸易的推进提供必要条件。以海洋自由为口号,以商船和护航舰队为手段,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交战双方供应战争物资,提升美国经济实力。同时,受战争双方不断扩张海军的影响,威尔逊政府提出了建立“最强大海军”的目标。作为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将海军战略由攻势制海战略转变为防御制海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岌岌可危的战争威胁面前,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实行中立战略,保存了美国海军实力。罗斯福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而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采取“控制海洋”战略。参战后,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军事压力面前,出于对国家利益与战场态势的考虑,罗斯福采取了“大西洋优先”战略,把重心放在欧洲,进行跨大西洋航道护航,在太平洋战场采取灵活太平洋战略,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政策。同时,罗斯福继续坚持海权战略,拒绝了派遣远征军参加大陆作战的主张。这些战略的实施,对调配战争资源、保障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章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在1882-1945年的这段时期内,美国历届政府的决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海军发展寄予厚望。19世纪80-90年代,新海军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发展的显要标志,美国海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造舰高峰。西奥多·罗斯福是热忱的大海军主义者,他不仅为海军建设提出计划、建议并为之游说国会,还亲自在海军战争学院召开舰船设计会议,就建造新舰的设计方案出谋划策。在海军建设上,威尔逊不仅关注到美国可以从海军扩建计划中获取大量利益,还观察到包括日本、英国在内的列强正掀起不可抑制的海军扩建热潮,于是迅速确立起两洋战略,两洋战略配合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美国海军战略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海军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没有阻止任何海军强国的扩军步伐。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是把壮大海军作为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工业复兴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顺应海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大力推进航空母舰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的重要保障。第4章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以来,美国海军从一支孤立主义海军发展为全球性海军,并确立起在全球海域的支配地位,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美国海军行动展开的。美西战争是美国海军对外扩张的开端,战争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与殖民权益,激发了美国的扩张野心。此后,即便有时会变换形式,但美国本土之外的对外扩张之路就此开启。美国迟至1917年才决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一方,在战争中,检验了美国海军的建设成果,验证了美国海军战略,也推动了美国海军的军事变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汉所倡导的美国海权优势得以尽显,美国彻底冲破了孤立主义的束缚,在大西洋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两线作战,在大西洋实行反潜战,在太平洋实行潜艇战,并顺应海军军事变革需要,建立快速航母战斗群。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体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海军力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海军行动,实践并超越了马汉的海权理论,推动了海军作战战术的革新,通过对战争的参与,美国海军深刻体会到并践行了以航空母舰为作战核心取代以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海军军事变革。这些海军行动为二战后美国海军独霸全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第5章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经济意义上的,还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与大国竞争中,海洋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在大国竞争过程中,海军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影响海军建设的诸因素中,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相对突出,大国海军的崛起通常离不开这些因素的支撑。自马汉创立现代海权理论以来,海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瞩目的焦点问题,也上升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海权论固然符合其提出时期的时代需求,在西方强国崛起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海权论也有其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理论的自身局限性及其霸权本质上。

王玉河[2](2020)在《苦难中开花》文中研究指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许多的如意和不如意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在世,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障碍,免不了要遭受沮丧、苦痛、灾难和绝望的打击。尽管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有的多点,有的少点;有的大点,有的小点,但苦难时常伴随人生的左右却是不争的事实。生命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接纳痛苦。不要幻想人生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

崔永超[3](2020)在《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事业,也经历着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化和丰富了教学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又促进了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形式的变革,使得多元化开发课程资源成为必由之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在教育信息化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视频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关注。纪录片作为一种优质的视频资源,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能够补充教材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视听教学理论为支撑,运用文献法对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纪录片的特点、类型以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选用原则以及应用策略等,并分别设计了教学案例进行具体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初中生与初中教师对于纪录片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高度的认可,认为纪录片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和使用价值,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地理学素养等。(2)教师运用纪录片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发和使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师开发纪录片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开发程度较低,理论知识薄弱;另一方面纪录片使用方法单一,且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和弱化了其育人价值,运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得纪录片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3)提出纪录片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时的选用原则并依据详细的案例设计思路进行具体说明,即目标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育人性原则和优化性原则。(4)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给予详细的案例说明,即纪录片在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课型以及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地协调观中的应用策略,并根据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尝试建立初步的教学纪录片资源匹配目录。

牟冬月[4](2020)在《汉译复杂句式实践报告 ——以Turning the Tide on Plastic节译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近年来,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塑料垃圾的处理方面。塑料因其特殊性,不易降解,且遍布于沙滩、近海以及深海底,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首要“元凶”。因此,塑料污染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Turning the Tide on Plastic一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塑料是如何生产、使用、以及造成海洋污染的整个过程,并针对如何处理塑料污染,提出了十二条对策以供世界各国借鉴。鉴于此,本翻译实践报告以Turning the Tide on Plastic英文书籍为翻译文本,以句式结构为关注点,探讨了句式重构的相关技巧。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类型为信息型文本,且翻译材料语言准确,专业性强,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句式结构。笔者对遇到的句式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三类翻译问题:句式结构复杂、修饰成分繁多和逻辑关系隐晦。在研究了句式结构的翻译方法后,笔者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文本特点,选定并采用了句式重构的翻译技巧,同时针对上述三类翻译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采用顺译句式重构和逆译句式重构解决句式结构复杂翻译问题;采用重组句式重构和倒置句式重构解决修饰成分繁多翻译问题;采用显化增补句式重构和转换句式重构解决逻辑关系隐晦翻译问题。结合具体译例分析,笔者力求译文完整、通顺,使译入语读者能得到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此外,笔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为后续相关领域翻译实践提供一些经验和灵感。

邓宁[5](2019)在《幽默语言翻译策略 ——以科幻小说Ratner’s Star(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幽默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含蓄、凝练的独特语言特点,幽默透露着作者的智慧,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幽默可以使一部文学作品长久地散发迷人的魅力,从而使读者百读不厌。本论文结合翻译案例,对原文中出现的幽默语言进行分类,并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幽默描写使文学作品特色鲜明并且更具有阅读价值,但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幽默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这给译者实现幽默效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作者选取《拉特纳星球》第三,四,五章为研究对象,将文本中的幽默描写分为语言幽默、普遍幽默和文化幽默,并分别探讨出不同类型的幽默所使用的翻译策略。针对语言幽默,作者通过改写和意译两种翻译策略来实现幽默效果;对于普遍幽默,作者采用直译和意译翻译策略来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幽默感受;对于文化幽默,作者选择加注和改写能扫清不同文化带来的障碍,让读者更容易找到笑点。无论是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译者都努力做到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文带来的幽默。小说中幽默与讽刺艺术的表现挖掘了其作品的现实批判意义和社会改造价值,进而全面、深刻领会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

王鹏翔[6](2019)在《气候变化:高举环保大旗》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高考命题选自外国期刊的比重呈现出逐年加大的趋势。外国期刊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读外国期刊,可以习得地道英语;读外国期刊,可以培养英语思维;读外国期刊,可以开阔多元视野;读外国期刊,三分靠阅读,七分靠品味;读外国期刊,三分靠兴趣,七分靠坚持;读外国期刊,苦在当下,赢在未来。学英语,从阅读外国期刊开始吧。读外国期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快从现在开始吧。

孙红燕[7](2018)在《挫折成就人生》文中指出【文题呈现】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磨难,它会不断给你制造麻烦,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会导致你生活、事业的失败。但是,遇见挫折就只有等着它将我们打败吗?是不是只有一帆风顺才能取得成功?对

约瑟夫·拉兹,叶会成[8](2018)在《权威问题:重访服务性权威观》文中认为权威问题是要追问让一个人的意志服从于另一个人的意志能否得到证立,以及要求人们如此行动的命令处于什么样的规范性地位,前者是权威的道德问题,后者是权威的理论问题。服务性权威观对道德问题的回答是通常证立命题与独立性命题,对理论问题的回答是主张权威指令具备一种优先性地位。对权威的一般性哲学解释既要有助于对实践权威的理解,也要有助于对理论权威的理解。理论权威与实践权威的共性在于其目的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遵从理由,差异在于要想成为正当的实践权威,它要能够有效地对我们的行动施加义务,而成为理论权威却只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即可。因此,"资格性反驳"是失败的。同意、尊重、信任与认同等要素只可以在证成权威的正当性上发挥一些次要的和辅助的作用。

邓刚[9](2017)在《从总体义务到开放道德——论柏格森的道德哲学》文中认为柏格森在其晚年着作《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在柏格森看来,以往的各种道德哲学流派,都试图从某种原则出发推导出各种道德规范。然而柏格森认为道德是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考察。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每个社会群体都会自发地形成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的总和被称作总体义务。柏格森将这种自发形成的社会视为一种封闭社会,将其形成的道德视为一种封闭道德。柏格森认为,还存在一种超越自然形成的家庭、社会、国家的泛及全人类的道德,这种道德只能通过某些英雄人物的人格和行动创造出来,从而形成开放道德和开放社会。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出自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最终都可以回溯到作为一切道德之源和万物之源的生命冲力。

泰戈尔,黄雨石,华宇清,丘玮,江昌[10](2017)在《沉船(三)》文中认为119纳里纳克夏给安那达先生检查了一番,并开了一些药,接着他听到汉娜丽妮说:"一直以来我想按你讲的那些道理去做,但经常遇到阻扰。"他低头沉思起来,然后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心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障碍,你决不能因此就丧失了勇气。"120那天黄昏,安那达先生坐在汉娜丽妮身边,喝完医生开的药粉以后,对汉娜丽妮说:"除了求得你的幸福外,我没有其他愿望了,我求你千万不要拒绝我对你说的那件

二、The Obstacle in Our Path(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Obstacle in Our Path(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4.1 论文结构
        4.2 创新之处
第1章 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
    1.1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海军思想
        1.1.1 乔治·华盛顿与汉密尔顿的大陆海军
        1.1.2 约翰·亚当斯与本杰明·斯托德特的国防海军
        1.1.3 杰斐逊的炮艇海军
        1.1.4 19世纪前期的“海军第一”思想与新技术海军
        1.1.5 19世纪中期的商业扩张海军
    1.2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1.2.1 海权论的提出
        1.2.2 海权论的核心内容
        1.2.3 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
    1.3 后马汉时代的美国海权思想
第2章 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2.1 西奥多·罗斯福前后的海军战略(1865-1913)
        2.1.1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贸易劫掠海军战略
        2.1.2 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二强大海军”战略
    2.2 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海军战略(1913-1921)
        2.2.1 “海洋自由”的主张
        2.2.2 “最强大海军”的目标
        2.2.3 一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略
    2.3 后威尔逊时期海军战略的延续与调整(1921-1933)
    2.4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战略(1933-1945)
        2.4.1 “工业复兴”海军与中立战略
        2.4.2 “大西洋优先”“欧洲第一”战略
        2.4.3 不宣而战的大西洋战略与防御为主的灵活太平洋战略
第3章 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
    3.1 蒸汽铁甲舰船时代与远洋攻击能力的起步
        3.1.1 旧海军”的遗产
        3.1.2 新海军建设的准备阶段
        3.1.3 “海权”战略与新海军建设
    3.2 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计划
        3.2.1 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3.2.2 新兴海军舰船技术与新式武器的应用
        3.2.3 转向太平洋:“大白舰队”的远航与太平洋防御
        3.2.4 巴拿马运河的地缘优势
    3.3 塔夫脱时期的海军建设
    3.4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与最强海军目标
        3.4.1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
        3.4.2 战略转移与“橙色”计划的修订
        3.4.3 海军航空兵与航空母舰建设
    3.5 紧急战备状态与《两洋海军法案》
第4章 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1 美西战争的里程碑意义
        4.1.1 战争的缘起
        4.1.2 马尼拉湾海战
        4.1.3 圣地亚哥海战
        4.1.4 扩张野心的激发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行动
        4.2.1 潜艇破交战
        4.2.2 全面护航行动
        4.2.3 对德反潜战
        4.2.4 美国海军的胜利:原因及影响
    4.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方位海战
        4.3.1 太平洋战场
        4.3.2 大西洋战场
        4.3.3 马汉海权思想在二战中的实践与超越
第5章 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
    5.1 海洋的属性:地理、贸易与权势
        5.1.1 地理意义上的海洋
        5.1.2 海洋性生产方式
        5.1.3 国家权势延伸与辐射的通道:地缘政治中的海洋
    5.2 影响海军崛起的因素
        5.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
        5.2.2 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
        5.2.3 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
    5.3 海权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3.1 马汉海权论的灼见与局限
        5.3.2 海权的结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4 美国海上霸权兴起的决胜之道:历史与启示
        5.4.1 传统海权的目标与症结
        5.4.2 规律与特例:英、美海权崛起的比较
        5.4.3 美国海权兴起之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3)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多元化地理新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
        2.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内在需求
        3.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六)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经验之塔理论
二、纪录片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价值
    (一)纪录片概念
    (二)纪录片特点
    (三)纪录片资源分类
    (四)纪录片应用价值分析
        1.激发地理热情,开阔学生地理视野
        2.再现人地事物,促进地理知识理解
        3.凸显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4.记录家国实情,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5.展现地理之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三、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2.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2.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
四、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选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典型性原则
        3.适度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育人性原则
        6.优化性原则
    (二)纪录片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策略
        1.导入环节
        2.讲授环节
        3.总结环节
        4.课后环节
    (三)纪录片在不同教学课型中的应用策略
        1.新授课
        2.复习课
        3.讨论课
    (四)纪录片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的应用策略
        1.整合素材资源,展现家国实情
        2.重现河山壮美,激发家国热爱
        3.展示国情问题,升华家国情感
    (五)纪录片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中的应用策略
        1.情境创设,再现人地空间
        2.观察分析,描述人地特征
        3.问题引导,探究人地关系
        4.引思育情,深化人地协调
    (六)初中地理纪录片教学资源选用优化与建设
五、结论与不足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4)汉译复杂句式实践报告 ——以Turning the Tide on Plastic节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翻译任务描述
    2.1 任务背景
    2.2 任务描述
    2.3 任务价值
第3章 翻译任务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译前资料准备
        3.1.2 文本特征分析
        3.1.3 术语表制定
    3.2 翻译实施
        3.2.1 初译阶段
        3.2.2 改译阶段
        3.2.3 译后审校阶段
        3.2.4 翻译问题界定
第4章 翻译问题
    4.1 句式结构复杂
        4.1.1 并列复合句频现
        4.1.2 主从复合句频现
    4.2 修饰成分繁多
        4.2.1 定语修饰成分繁多
        4.2.2 状语修饰成分繁多
    4.3 逻辑关系隐晦
        4.3.1 因果逻辑关系隐晦
        4.3.2 递进逻辑关系隐晦
第5章 解决方案
    5.1 句式结构复杂解决方案
        5.1.1 顺译句式重构
        5.1.2 逆译句式重构
    5.2 修饰成分繁多解决方案
        5.2.1 重组句式重构
        5.2.2 倒置句式重构
    5.3 逻辑关系隐晦解决方案
        5.3.1 显化增补句式重构
        5.3.2 转换句式重构
第6章 翻译实践总结
    6.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启示
    6.2 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文本
    附录3 译文文本
致谢

(5)幽默语言翻译策略 ——以科幻小说Ratner’s Star(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Introduction
2.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Collec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1.2 Translation planning
        2.1.3 Translation aids
    2.2 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3.Overview of Humor
    3.1 Definition of humor
    3.2 Characteristics of humor in source texts
        3.2.1 Implication
        3.2.2 Irony
        3.2.3 Metaphorism
    3.3 Classification of humor
        3.3.1 Linguistic humor
        3.3.2 Universal humor
        3.3.3 Cultural humor
4.Case Analysis
    4.1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linguistic humor
        4.1.1 Rewriting
        4.1.2 Free translation
    4.2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universal humor
        4.2.1 Free translation
        4.2.2 Literal translation
    4.3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cultural humor
        4.3.1 Annotation
        4.3.2 Rewriting
5.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8)权威问题:重访服务性权威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些方法论观察
二、服务性权威观简述
三、精炼与细化
    (一)我们能够同时服从几个权威吗?
    (二)优先性与最佳行动理由
    (三)冲突性理由
    (四)理由与可知性(Knowability)
    (五)最小范围(Smallest Class)
    (六)探究与决定的负担
    (七)尊重与其他理由
    (八)先前存在的理由与具体化
    (九)合作与元合作(Metacoordination)
四、资格性反驳(The Qualification Objection)
五、同意
六、集体身份
    (一)权威是为了人们而行动吗:集体与集体行动
    (二)当权威的行动是我们的行动的时候,道德问题就解决了吗?
    (三)正当权威也必须是要为集体而行动吗?这点重要吗?

(9)从总体义务到开放道德——论柏格森的道德哲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柏格森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总结和批判
三、总体义务和封闭社会
四、英雄与开放社会
五、开放道德与生命冲力
六、结论

四、The Obstacle in Our Path(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D]. 徐立特. 吉林大学, 2020(03)
  • [2]苦难中开花[J]. 王玉河. 青岛文学, 2020(10)
  • [3]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崔永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汉译复杂句式实践报告 ——以Turning the Tide on Plastic节译为例[D]. 牟冬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幽默语言翻译策略 ——以科幻小说Ratner’s Star(节选)为例[D]. 邓宁.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气候变化:高举环保大旗[J]. 王鹏翔. 疯狂英语(读写版), 2019(01)
  • [7]挫折成就人生[J]. 孙红燕.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8(33)
  • [8]权威问题:重访服务性权威观[J]. 约瑟夫·拉兹,叶会成.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8(01)
  • [9]从总体义务到开放道德——论柏格森的道德哲学[J]. 邓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0]沉船(三)[J]. 泰戈尔,黄雨石,华宇清,丘玮,江昌. 连环画报, 2017(06)

标签:;  ;  ;  ;  ;  

我们道路上的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