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开发先进的近炸引信

英国开发先进的近炸引信

一、英国研制先进的近炸引信(论文文献综述)

韩其辰[1](2020)在《毫米波引信弹目近程测距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毫米波测距系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实时性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尤其是末端制导近炸引信,该测距方法有效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精确打击能力。随着毫米波技术应用领域的深入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深入研究毫米波近炸引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围绕着毫米波测距技术研究展开,通过分析传统的差频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FFT改进算法,该算法可提高处理器单位时间内处理信息总量,并通过使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利用FPGA完成了毫米波近炸引信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测试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介绍了毫米波近炸引信测距系统的结构,详细分析了三角波调制信号测距理论并对其进行推导论证,包括差频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2)论文分析了影响毫米波引信测距精度的因素,通过分析ZOOM-FFT(简称ZFFT)和Z变换(Chirp-Z变换,简称CZT)两种频谱细化的算法,提出了一种有效提高频谱分辨率和系统效率的算法,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3)论文对毫米波近炸引信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采用全数字化信号处理方案,利用FPGA提供的逻辑功能模块完成信号预处理。最后对回波信号进行MATLAB仿真验证,仿真效果符合预期。(4)论文最后完成了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的硬件实现,包括各个模块逻辑设计和芯片选型与实现,以及在FPGA实现线性三角波调频信号产生、数字下变频和FFT处理。另外还对系统所使用的EMIF接口实现进行阐述。最后对系统进行验证测试及结果分析,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证明论文设计的毫米波近炸引信方案具有工程可实现性。

王德利[2](2019)在《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设计及信息复合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激光/地磁复合探测通过检测金属目标周边地磁场磁异变化信息辨别其铁磁特性,可在充分发挥激光引信高精度的优势基础上,大幅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军事意义重大。论文主要围绕脉冲激光周视探测与三轴地磁探测相复合的铁磁性目标探测系统及其信息复合算法设计展开研究。针对激光/地磁双模复合探测技术的需求,开展了复合探测方法研究,进行了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总体设计,确定了复合探测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工作流程。分别开展了脉冲激光周视测距探测方案设计与铁磁性目标地磁探测方案设计,建立了激光周视探测回波功率模型与目标磁场变化频率计算模型,进行了目标磁异信号分析及特征识别信息提取,提出了激光测距与地磁探测抗干扰设计方法。探讨了复合探测电路系统中噪声的来源,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本系统电路设计、制板以及元器件选型的抗噪声干扰方法。对复合探测电路系统核心的周视激光实时测距电路和三轴磁异信号检测处理电路进行了详细设计,针对电路系统的关键参数设定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多传感器信息复合原理,从硬判决和软判决两方面对激光/地磁复合探测信息复合算法展开研究。根据应用背景,对经典D-S证据理论软判决信息复合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算法进行了激光/地磁复合探测实例分析。根据提取的目标激光/地磁信号特征,分别设计了激光探测单元与地磁探测单元局部判决准则。针对本文探测背景下弹目交会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与地磁局部判决准则的复合探测全局硬判决信息复合算法。对比分析软判决与硬判决信息复合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本文复合探测系统采用硬判决的信息复合方式。开展了激光/地磁子探测模块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周视测距模块能够满足探测距离指标要求,其测距精度在±0.2m,三轴地磁探测模块对于磁场扰动信号大于110nT的铁磁性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5m。进行了复合探测系统样机外场滑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探测系统及其信息复合算法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铁磁性目标的有效识别、精确测距并具备抗干扰能力。

秦禹[3](2018)在《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提出激光探测具有方向性强、发射波束窄、测距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军民两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激光引信是随着现代作战环境的需求和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近炸引信。本文主要研究脉冲激光引信定距技术、弹道安全控制和弹道数据动态采集技术。首先,设计了脉冲激光引信定高算法实现,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并基于单片机设计了引信软件处理流程和定高算法。其次,针对激光应用涡轮电机作为供电电源的基础,在分析涡轮电机弹道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对电机频率信息的提取,实现了炮口安全距离和引信探测远距离加电控制,提高了激光引信的弹道安全性。第三,为了采集靶试试验数据,设计了基于单片机和FLASH存储器的弹道数据记录仪,实现动态靶试过程中解保、远距离加电和引信点火信号的采集,采集数据可由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读取和显示。对于设计的激光引信和弹道数据记录仪进行物理实现,并在野外环境下进行了靶试回收试验。试验回收数据表明,本文设计的数据记录仪能完整保存试验数据;涡轮电机频率信息的识别满足解保和远距离加电的要求;激光引信能可靠实现炮口安全距离解除保险、远距离加电和定高。

张金伟[4](2018)在《磁与电容复合探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反坦克弹引信主要利用坦克固有特征进行探测与识别目标,基于多体制复合探测能有效提高对坦克目标探测的可靠性,同时可以极大提高抗干扰性能。本文利用坦克铁磁材料与空间结构特征,研究针对坦克目标的磁与电容复合探测技术。首先根据两种探测体制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复合引信系统。引信利用隧道磁阻(TMR)传感器感知磁场信息,利用耦合式探测器获取电容信息。其次,建立了坦克数理模型,理论推导了坦克磁场计算式。借助软件工具对坦克周围水平方向10 m、竖直方向2 m范围内各位置对应于三坐标轴上的磁场强度数值与变化进行解算与分析,结合实地测量研究了坦克的铁磁特性。推导检波电压与遇目标所引起极间电容变化的关系式,通过实验方式研究了坦克的电容特性。再次,研究了低伸弹道下可能出现的无源干扰物及其干扰特性。结合坦克铁磁特性、电容特性以及干扰物特性,设计了目标识别准则,提出了目标识别算法。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复合引信原理样机。本文对弹丸在炮口至炸点的弹道环境建模,通过matlab对复合引信的工作过程仿真,仿真输出的起爆信号与算法设置的炸点一致。以六九式坦克为实验对象,搭建平台,从坦克周围多个方向开展探测实验。原理样机实验获取的炸高与仿真结果相差不大,实验验证了系统方案设计与理论研究的可行性。

杨勇[5](2016)在《一种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目标动态测试试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发展,其测试试验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但针对对空目标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动态测试手段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模拟出实弹环境下的弹目交会过程所需的成本过高,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本文针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某厂在防空武器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出的一种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平台以PP87式82毫米迫击炮为发射系统,将无线电近炸引信探测器及弹载记录仪安装在砂弹中,对空中靶标射击,模拟弹丸与目标交会过程。试验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影技术采集炸点影像资料等数据,试验后结合弹载记录仪采集的探测器目标回波特性及高、低频电路工作状态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无线电近炸引信探测器的工作状态。本文所做工作如下:(1)动态测试试验平台需求分析针对某型号对空目标无线电近炸引信研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产品通过静态测后进行靶场试验,获取的数据并不全面,故障问题很难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数据缺失,确定所建立的动态测试试验平台技术指标。(2)动态测试试验平台方案设计论述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分析原理可实现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对平台所应用的支撑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3)动态测试试验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针对平台的技术指标,分别对平台的发射系统、靶标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发射系统以迫击炮为发射装置,为了保证安全性和使用性进行了发射方式设计、减装药设计、砂弹结构设计;靶标系统以气球靶标为主体,分析了无线电近炸引信针对目标的特性,建立了靶标模型,结合计算机软件对模型进行了RCS分析,设计出的气球靶标符合目标要求;数据采集系统以弹载记录仪与高速摄影技术结合的方式,获取的数据全面,满足平台设计要求,并着重对弹载记录仪的工艺化实施与环境筛选过程进行了分析。(4)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工程化分析平台工程化后,结合产品测试试验情况,证明了平台的实用性,并对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杨涤非[6](2015)在《影响深远的“二战”利器》文中指出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终于停息,世界迎来渴望已久的和平时期。然而,二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此次世界大战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人类心理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科学技术对二战进程也产生了比以往历次战争更为重大的影响。导弹始祖——V-1和V-21944年6月13日凌晨,在英国达特福德地区附近,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地面上出

王冰[7](2012)在《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分析战场存在的影响激光近炸引信多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理论,设计了模拟战场环境的试验环境构建方法,建立了一种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对一定干扰等级下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研究了目标识别、光学探测对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的影响,对几种定距算法和时间测量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能域、频域、空域、信号处理等方面对当前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二是干扰环境构建方法研究。从战场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干扰源分析入手,从典型自然条件、激光干扰、烟幕干扰三个方面对激光近炸引信的干扰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了战场环境下影响激光近炸引信作战能力的不同因素,对战场存在的干扰源进行了分类,从作战对象的选取、干扰信号的生成等方面对干扰环境构建提供了思路。三是提出以引爆距离、探测概率、距离控制精度、引战配合效率和抗干扰成功率为主的单项指标抗干扰能力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方法,建立了一定干扰环境下的单项指标抗干扰能力评估法。四是综合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电子信息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根据激光近炸引信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HP法的一定干扰等级下作战效能模糊综合评判法。首先建立干扰环境等级评估模型和一定干扰等级下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对干扰环境的复杂程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确定激光近炸引信受到的干扰等级;然后在此干扰环境中,对激光近炸引信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分层次考核,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通过对某型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实验实例分析,对评估模型进行了可行性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满足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的评估要求,评估结果基本可以反映装备的抗干扰性能。

徐彤[8](2010)在《激光近炸引信定距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激光近炸引信技术发展迅速。近炸引信技术中,距离控制精度是近炸引信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是导弹进行炸点控制、炸弹发挥最大毁伤效能的保证。激光近炸引信要求在高速运动中对几米到几十米的目标进行精确定距和精确定位以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同时要求能够抵抗各种干扰以提高武器的命中率。在这种背景下,本论文从提高脉冲式近炸引信的定距精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激光近炸引信定距的算法进行研究。在设计理论方面,本课题首先对四种激光动态定距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不同定距机制的选用原则。对激光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的时空分布、不同目标的反射特性、回波波形的展宽和畸变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建立了发射信号和不同情况下的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为算法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技术实现方面,本课题首先对传统的模拟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数字化处理方式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对每一种算法都做了误差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了采用mexh小波变换方法的脉冲激光定距技术,并在开发板上进行测试,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最后,通过在硬件平台下进行原理性验证,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标定。实验数据表明该技术能够对几米到几十米的目标进行精确定距,并有效降低噪声干扰,从而提高激光定距的速度和精度。

蓝娟[9](2009)在《激光近炸引信的目标探测与仿真》文中研究表明激光近炸引信已经广泛应用于面空导弹、空空导弹等领域,由于导弹面临的作战环境复杂、战术使用要求高,因此装备在其上的激光引信应达到一些特殊的战术指标要求。综合目标特性、目标探测、判别要求等,为此采用了微激光器,高灵敏探测组件,运用优化背景抑制,目标探测和抗干扰信号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四象限探测器进行激光引信回波信号相关检测的方法。激光引信回波信号弱,干扰强,处理比较困难,距离越远,得到的有用信号就越弱。为了提高激光引信检测距离,对弱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就显得很重要。采用一般方法常将干扰信号判断成有用信号,从而影响了激光引信的工作能力。采用小波变换和匹配滤波耦合的方法对激光引信弱信号进行处理,既能从强噪声中取有用信号,又能有效的去除强干扰信号。为对激光探测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有效指导,针对激光近炸引信目标探测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并建立了激光回波功率和光电转换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探测系统进行仿真,证明所建模型有效可行。通过对特定典型目标的仿真可以推断该激光探测系统能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识别,并可以通过回波波形的差异区分具有不同外形的目标。通过仿真工具可对激光近炸引信的各种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有助于激光引信系统性能改进和规范。

707[10](2008)在《后羿之箭 中国新型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猜想》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拥有一型先进的自行高炮一直是中国陆军为数不多的装备现代化计划之一,其地位不比第三代主战坦克项目低多少。与其他陆军现代化项目一样,先进自行高炮由于系统复杂,对于技术基础薄弱、投入能力有限的中国国防工业来说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80年代后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严重打乱了陆军装备现代化步伐,使中国陆军不得不在应付现实威胁和长远规划之间做出选择。在研制先进自行高炮发生困难后,中国选择研制一型系统简单的"简易型"自行高炮(即后来的PGZ95)以应对现实威胁,先进自行高炮则作为远期目标。

二、英国研制先进的近炸引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研制先进的近炸引信(论文提纲范文)

(1)毫米波引信弹目近程测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 毫米波近炸引信系统结构及其原理
    2.1 电磁波频谱的划分
        2.1.1 调频方式
        2.1.2 毫米波引信的特点
    2.2 毫米波近炸引信作用过程
    2.3 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原理
    2.4 差频信号分析
        2.4.1 差频信号时域分析
        2.4.2 差频信号频域分析
    2.5 FMCW引信抗干扰技术研究
        2.5.1 FMCW引信抗干扰分析
        2.5.2 FMCW引信抗干扰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算法研究
    3.1 (ZFFT)算法分析
    3.2 (Chirp-Z变换)算法分析
    3.3 传统算法优缺点分析
    3.4 综合ZFFT-CZT算法
    3.5 综合ZFFT-CZT算法实例仿真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毫米波引信信号处理系统硬件实现
    4.1 信号处理系统硬件设计
        4.1.1 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设计要求
        4.1.2 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结构
    4.2 处理器选型
    4.3 AD转换电路
    4.4 DA转换电路
    4.5 电源设计
    4.6 时钟管理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毫米波引信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5.1 毫米波引信设计方案
    5.2 毫米波引信信号混频仿真
    5.3 毫米波信号发生模块
        5.3.1 三角波调制信号设计
        5.3.2 三角波调制信号仿真
    5.4 毫米波引信混频模块
        5.4.1 数字下变频设计
        5.4.2 数字下变频仿真
    5.5 毫米波引信信号处理模块
        5.5.1 FFT IP核
        5.5.2 FFT IP核仿真
    5.6 时序控制
    5.7 通信接口设计
        5.7.1 EMIF模块软件设计
        5.7.2 EMIF接口实现
        5.7.3 EMIF接口测试
    5.8 本章小节
6 毫米波引信测距系统仿真及测试结果
    6.1 毫米波引信弹目交汇仿真
    6.2 测试平台
    6.3 信号混频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设计及信息复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激光近炸引信技术
        1.2.2 地磁探测技术
        1.2.3 多模复合探测技术
        1.2.4 信息复合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方法研究
    2.1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2.2 脉冲激光周视测距探测方案
        2.2.1 脉冲激光测距工作原理
        2.2.2 激光周视测距单元模块设计
        2.2.3 激光周视探测回波功率模型
        2.2.4 激光近程测距抗干扰设计
    2.3 铁磁性目标地磁探测方案
        2.3.1 铁磁性目标地磁探测原理
        2.3.2 目标磁异信号分析及特征识别信息提取
        2.3.3 目标磁场变化频率计算模型
        2.3.4 地磁探测传感器选型
        2.3.5 地磁探测抗干扰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复合探测系统电路设计
    3.1 复合探测电路系统噪声抑制
    3.2 脉冲激光测距电路设计
        3.2.1 脉冲激光时刻鉴别电路设计
        3.2.2 脉冲激光测时模块电路设计
    3.3 三轴地磁探测接口电路设计
        3.3.1 三轴磁传感器模块设计
        3.3.2 二级放大电路设计及仿真
        3.3.3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设计及仿真
        3.3.4 小信号精密全波整流电路设计及仿真
        3.3.5 电源电路设计
        3.3.6 处理器选型、配置及外围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信息复合算法研究
    4.1 复合探测系统信息复合结构及探测方式研究
        4.1.1 复合探测系统信息复合结构分析
        4.1.2 复合探测系统探测方式分析
    4.2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软判决信息复合算法
        4.2.1 软判决信息复合原理
        4.2.2 复合探测信息复合算法对比分析
        4.2.3 基于改进型D-S证据理论的软判决信息复合算法研究
    4.3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硬判决信息复合算法
        4.3.1 硬判决信息复合原理
        4.3.2 地磁探测单元局部硬判决准则
        4.3.3 激光探测单元局部硬判决准则
        4.3.4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硬判决全局信息复合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实验
    5.1 激光探测模块测距性能测试实验
        5.1.1 激光测距电路延时时间测量实验
        5.1.2 激光测距模块测距精度实验
    5.2 地磁探测模块工作性能测试实验
        5.2.1 硬件电路工作性能测试实验
        5.2.2 地磁探测模块距离测试实验
    5.3 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样机性能测试实验
        5.3.1 样机设计
        5.3.2 实验方案
        5.3.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激光引信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脉冲激光定距引信工作原理及方案设计
    2.1 脉冲激光引信工作原理
        2.1.1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
    2.2 脉冲激光引信系统方案设计
        2.2.1 脉冲激光引信系统设计
        2.2.2 炮口安全距离及远距离加电
        2.2.3 弹道数据记录仪
第3章 炮口安全及远距离加电控制
    3.1 涡轮电机工作原理
    3.2 弹道特征曲线分析
    3.3 炮口安全距离
        3.3.1 单片机输入整形电路
        3.3.2 控制程序设计
    3.4 远距离加电
    3.5 试验及数据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弹道数据记录仪设计
    4.1 被采信号分析
    4.2 记录仪系统设计
    4.3 主要芯片选型
        4.3.1 主控制芯片的选择
        4.3.2 存储器的选择
    4.4 硬件电路设计
    4.5 软件程序设计
        4.5.1 单片机程序
        4.5.2 上位机程序
        4.5.2.1 Lab VIEW软件介绍
        4.5.2.2 Lab VIEW软件串口通信
        4.5.2.3 Lab VIEW数据回读及分析程序设计
    4.6 实验与结论
    4.7 小结
第5章 脉冲激光引信系统设计
    5.1 激光引信探测系统组成
    5.2 系统硬件设计
        5.2.1 激光发射电路
        5.2.2 激光接收电路
        5.2.3 信号处理电路
        5.2.4 电路PCB及实物图
    5.3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脉冲激光引信动态试验
    6.1 靶试试验结果分析
        6.1.1 回读波形图
        6.1.2 频率读取
        6.1.3 炮口安全距离解除保险及远距离加电
        6.1.4 炸高信息读取
    6.2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磁与电容复合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反坦克弹探测技术
        1.2.2 磁探测技术
        1.2.3 电容探测技术
        1.2.4 复合引信探测技术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磁与电容复合引信原理
    2.1 复合引信原理设计
        2.1.1 磁探测功能实现
        2.1.2 电容探测功能实现
        2.1.3 引信复合方式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坦克目标特性研究
    3.1 目标铁磁特性
        3.1.1 理论推导计算式
        3.1.2 建模解算
        3.1.3 实测
    3.2 目标电容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引信抗干扰与目标识别
    4.1 数据预处理
    4.2 低伸弹道抗干扰
        4.2.1 磁探测抗干扰
        4.2.2 电容探测抗干扰
    4.3 目标识别方法
        4.3.1 基于状态机识别方法
        4.3.2 目标识别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引信设计与探测实验
    5.1 复合引信硬件系统设计
        5.1.1 磁探测模块
        5.1.2 电容探测模块
        5.1.3 处理器模块
        5.1.4 电源模块
    5.2 复合引信探测实验
        5.2.1 实验条件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一种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目标动态测试试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需求分析
    2.1 某型号对空目标无线电近炸引信研制概述
        2.1.1 引信原理及作用描述
        2.1.2 研制流程及测试方法
        2.1.3 利用靶场试验为测试手段存在的问题
        2.1.4 故障情况及分析
    2.2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研制的必要性
    2.3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技术要求的提出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设计方案及支撑技术研究
    3.1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设计原则
        3.1.1 功能可实现原则
        3.1.2 安全性原则
        3.1.3 可靠性原则
    3.2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设计概述
        3.2.1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功能描述
        3.2.2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操作及测试试验过程描述
        3.2.3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集成化描述
    3.3 动态测试平台支撑技术研究
        3.3.1 发射系统支撑技术研究
        3.3.2 靶标系统支撑技术研究
        3.3.3 数据采集系统支撑技术研究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4.1 发射系统设计及实现
        4.1.1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内弹道分析
        4.1.2 发射机构改进设计
        4.1.3 迫击炮砂弹结构改进设计
    4.2 靶标设计及实现
        4.2.1 目标特性分析
        4.2.2 靶标的设计选择与RCS计算原理分析
        4.2.3 模型建立及实物对比分析
    4.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及实现
        4.3.1 弹载记录仪设计
        4.3.2 图像数据采集的实现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工程化分析
    5.1 实用性分析
    5.2 安全性分析
        5.2.1 操作过程及药量分析
        5.2.2 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措施
        5.2.3 运输安全措施及意外事件的处置
    5.3 可靠性分析
        5.3.1 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可靠性框图
        5.3.2 可靠性数学模型及可靠性分配
        5.3.3 可靠性预计及评估
        5.3.4 结论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影响深远的“二战”利器(论文提纲范文)

导弹始祖——V-1和V-2
电子哨兵——雷达
降魔精灵——无线电近炸引信

(7)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文所作的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2.1 工作原理
        2.1.1 目标识别技术
        2.1.2 光学探测技术
        2.1.2.1 前视探测
        2.1.2.2 周视探测
        2.1.3 目标定距算法
        2.1.4 时间测量技术
    2.2 主要性能参数
    2.3 抗干扰技术
        2.3.1 能量/功率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2.3.2 频域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2.3.3 空域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2.3.4 信号处理技术
    2.4 小结
第三章 干扰环境构建方法
    3.1 作战环境分析
        3.1.1 干扰源分类
        3.1.2 干扰机理分析
        3.1.2.1 激光干扰
        3.1.2.2 烟幕干扰
        3.1.2.3 自然因素干扰
    3.2 干扰环境构建要求
        3.2.1 干扰环境的构成要素
        3.2.2 攻击目标选取
        3.2.3 干扰信号要求
        3.2.3.1 激光信号
        3.2.3.2 烟幕信号
        3.2.3.3 自然环境
    3.3 干扰环境构建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抗干扰能力评估模型
    4.1 建立评估模型的思路
    4.2 干扰实验环境等级评定
        4.2.1 干扰环境等级指标体系
        4.2.2 干扰环境等级评判模型
        4.2.2.1 初始模型
        4.2.2.2 评估方法
    4.3 单项指标性能评估
        4.3.1 引爆距离评定
        4.3.2 探测概率评定
        4.3.3 距离控制精度评定
        4.3.4 引战配合效率评定
        4.3.5 抗干扰成功率评定
    4.4 一定干扰等级下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效能模糊综合评估
        4.4.1 抗干扰能力指标的层次分析
        4.4.2 抗干扰能力评判模型
        4.4.2.1 初始模型
        4.4.2.2 评估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评估实例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评估数据的获取
    5.2 干扰环境等级评定
        5.2.1 干扰等级评定准则
        5.2.2 确立单因素评判集
        5.2.3 确定权重集
        5.2.4 干扰环境等级评定结果和分析
    5.3 一定干扰环境等级下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综合评估
        5.3.1 单项指标评估准则
        5.3.2 单项指标评判结果
        5.3.3 抗干扰能力综合评估
        5.3.3.1 确定权重集
        5.3.3.2 利用AHP法逐层计算能力值
        5.3.3.3 确定评判结果
    5.4 评估结果分析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激光近炸引信定距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激光近炸引信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激光动态定距机制的研究
    2.1 动态定距机制简介
        2.1.1 直射式三角定距机制
        2.1.2 距离选通定距机制
        2.1.3 脉冲鉴相定距机制
        2.1.4 脉冲激光定距机制
    2.2 几种定距机制的比较
3 激光发射和回波信号的研究
    3.1 引言
    3.2 激光发射数学模型的研究
        3.2.1 发射脉冲的功率方程
        3.2.2 发射脉冲功率的时空分布
    3.3 回波信号的研究
        3.3.1 回波脉冲的功率方程
        3.3.2 回波信号的分析与模拟
        3.3.3 回波信号的影响因素
4 定距算法的设计
    4.1 引言
    4.2 模拟时间间隔测量技术
        4.2.1 前沿判别法
        4.2.2 恒比定值鉴定法
        4.2.3 高通容阻判别法
    4.3 数字化时间间隔测量技术
        4.3.1 峰值检测法
        4.3.2 波形形心法
        4.3.3 矩形滑窗法
        4.3.4 小波变换法
5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5.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5.2 各项性能指标对硬件设计的要求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小波算法在DSP上的实现
        5.3.2 算法的优化
    5.4 测量结果的标定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激光近炸引信的目标探测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信技术的概况
    1.2 激光引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2.1 激光引信的研究现状
        1.2.2 激光近炸引信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激光近炸引信的主动探测系统
    2.1 激光探测的基本原理
        2.1.1 激光测距原理
        2.1.2 最大测距范围
        2.1.3 距离精度
        2.1.4 激光引信能量与功率
        2.1.5 激光传输的性能分析
    2.2 激光引信作用距离
    2.3 激光发射系统
        2.3.1 微激光器的发展概况
        2.3.2 微激光器结构
        2.3.3 微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性能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激光近炸引信的接收系统
    3.1 激光近炸引信探测体制
        3.1.1 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
        3.1.2 目标反射率
        3.1.3 激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3.2 信号探测
        3.2.1 探测接收部件
        3.2.2 光电探测器性能指标
        3.2.3 采样频率
        3.2.4 噪声信号
        3.2.5 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3.3 光学系统设计
        3.3.1 激光引信的光束布局
        3.3.2 固定扇束的激光引信
        3.3.3 多辐射和分组光束方案组合
        3.3.4 接收光路
    3.4 激光近炸引信的抗环境干扰分析
        3.4.1 激光引信抗阳光背景干扰
        3.4.2 激光引信抗云雾杂波干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引信电路设计及回波信号处理
    4.1 激光引信电路设计基本要求
    4.2 激光器电源设计
        4.2.1 脉冲激光器电源总体设计
        4.2.2 频率可调(PFM)硬件电路实现
        4.2.3 窄脉冲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实现
        4.2.4 功率可调(PPM)DC-DC 转换电路设计实现
    4.3 激光引信信号处理电路总体设计
    4.4 四象限探测器检测
        4.4.1 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相关检测原理
        4.4.2 四象限探测器
        4.4.3 四象限探测处理
    4.5 信号处理及检波
        4.5.1 信号处理和脉冲检波
        4.5.2 小波变换与小波阈值滤波
        4.5.3 匹配滤波器
        4.5.4 小波分析与匹配滤波的信号处理算法
    4.6 信号处理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引信仿真系统的研究
    5.1 激光近炸引信系统的建模分析
    5.2 激光回波功率模型与光电转换模型
        5.2.1 激光目标回波信号仿真分析及验证
        5.2.2 光电转换仿真分析及验证
    5.3 可视化图形界面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后羿之箭 中国新型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猜想(论文提纲范文)

最初的摸索
曲折的道路
获得突破
弹炮能否合一

四、英国研制先进的近炸引信(论文参考文献)

  • [1]毫米波引信弹目近程测距技术研究[D]. 韩其辰. 中北大学, 2020(02)
  • [2]激光/地磁复合探测系统设计及信息复合算法研究[D]. 王德利.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3]激光引信系统设计及实现[D]. 秦禹.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4]磁与电容复合探测技术研究[D]. 张金伟.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一种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目标动态测试试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杨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3)
  • [6]影响深远的“二战”利器[J]. 杨涤非. 百科知识, 2015(14)
  • [7]激光近炸引信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 王冰.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8]激光近炸引信定距算法的研究[D]. 徐彤.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9]激光近炸引信的目标探测与仿真[D]. 蓝娟. 燕山大学, 2009(07)
  • [10]后羿之箭 中国新型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猜想[J]. 707. 现代兵器, 2008(04)

标签:;  ;  ;  ;  ;  

英国开发先进的近炸引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