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麦早代烘焙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面包小麦早代烘焙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一、面包麦早代烘焙品质指标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范可欣[1](2020)在《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培育优质小麦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人们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改良小麦面筋强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提高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可提高谷醇比,是提高面筋强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降低部分醇溶蛋白中的过敏源,减少乳糜泻等疾病的发生。面筋是小麦独有的特殊蛋白。其主要成分HMW-GS是影响小麦面筋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5+10亚基是公认的优质亚基。Sec-1位点的引入使LMW-GS含量减少和ω-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Sec-1位点的缺失可以消除ω-黑麦碱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Gli-D2位点的缺失,可降低α-醇溶蛋白的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导致的过敏乳糜泻(CD)表位水平。本文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背景的NGli-D2、Sec-1S和1Dx5+1Dy10的基因聚合体为供试材料,通过相关分子标记鉴定基因聚合体,测定聚合体加工品质指标和聚合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农艺效应,为优质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不同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利用三对特异引物对突变体后代进基因聚合体行鉴定。获得不同背景下基因二聚体187份,三聚体62份。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的基因聚合体的聚合率分别为13.08%-66.37%、29.91%-37.31%、11.68%。聚合率较低的基因组合为1Dx5+1Dy10和NGli-D2。2.基因聚合体品质效应:基因聚合体比亲本面筋强度和蛋白组分有所提高。其中,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基因聚合体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指标增长幅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基因聚合体的组合方式和材料遗传背景带来的不同影响。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UPP和谷醇比与反映蛋白面筋质量的指标显着正相关,可以作为小麦品质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4.基因聚合体农艺效应:聚合体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基因聚合体的农艺性状并没有显着变化,且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说明基因聚合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5.通过1Dx5+1Dy10、Sec-1S和NGli-D2位点的引入,可以降低ω-黑麦碱、醇溶蛋白和劣质亚基的不良影响,证实了通过诱变育种、MAS和聚合育种的结合,改善小麦品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不仅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筛选了育种材料。

钟晓英[2](2018)在《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文中认为野生二粒小麦含有高蛋白质含量基因资源,尤其是贮藏蛋白,能有效丰富普通小麦品质遗传背景并提高其加工品质,在麦类作物优质育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野生二粒小麦居群与普通小麦,以及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分别与高产弱筋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CN16)杂交高代(≥F8)的渐渗系,及其进一步与普通小麦杂交的衍生系,进行小麦蛋白各组分提取与含量测定、加工品质参数测定,成品品质评价,并对蛋白各组分含量与成品品质参数间(面包烘烤品质、面条蒸煮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7份野生二粒小麦与5份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及其各组分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值分别为7.29%、2.52%、7.33%、5.45%,籽粒粗蛋白含量均值22.89%。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贮藏蛋白、贮藏蛋白/粗蛋白、醇谷比均值分别为12.79%、56.34%、135.61%。野生二粒小麦之间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普通小麦。据此推测,野生二粒小麦对于改良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性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籽粒中粗蛋白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能有效提高普通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等相关品质性状。其中,28份D1的渐渗系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粗蛋白质含量、贮藏蛋白、醇谷比及贮藏蛋白/粗蛋白性状均极显着优于其母本CN16。33份D97的渐渗系籽粒粗蛋白、清蛋白含量、醇谷比极显着高于CN16。7份D1的衍生系籽粒的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回交亲本普通小麦品种川育18(CY18),醇谷比显着高于CY18。4份D97的衍生系籽粒谷蛋白显着高于CY18,醇谷比、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CY18。D1的衍生系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谷比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云B58863(YB58863),谷蛋白及籽粒粗蛋白含量极显着低于YB58863。D97的衍生系籽粒球蛋白显着高于YB58863、粗蛋白含量极显着低于YB58863。3.面粉中粗蛋白和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D1、D97分别与普通小麦CN16杂交产生的渐渗系及其衍生系后代中,面粉的粗蛋白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均与其杂交的普通小麦亲本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其中,渐渗系后代中,28份D1的后代面粉清蛋白含量均值3.30%,33份D97的后代面粉谷蛋白含量均值5.17%,均与母本CN16表现出显着差异。D1、D97的后代面粉醇溶蛋白含量分别为2.76%和2.60%,面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0.38%和10.31%,均极显着高于CN16。D1、D97的后代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分别为1.41%和1.48%,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为2.66%和2.67%。其中,D1、D97的后代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CN16。D1、D97的后代醇谷比分别为52.03%和51.70%,贮藏蛋白/粗蛋白为79.19%和78.52%。其中,D1、D97的后代面粉贮藏蛋白/粗蛋白均与CN16间差异达极显着水平。衍生系后代中,7份D1的衍生系面粉中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面粉粗蛋白含量、醇谷比、贮藏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这些性状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CY18。4份D97的衍生系面粉中的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醇谷比、贮藏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性状均显着高于CY18。D1的衍生系面粉的球蛋白、粗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YB58863。4.对主要加工品质参数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优异的加工品质特性能够有效地增强普通小麦的面筋特性。综合分析供试的含渐渗系和衍生系在内共51份杂交后代各指标参数,分别有1.96%(1份)、15.69%(8份)、82.35%(42份)株系达到优质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其中,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水平的株系为BAd7-209。衍生系后代中B10-57-F7-3的稳定时间接近中强筋水平,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水平。5.通过面条和面包成品加工品质评价发现,野生二粒小麦能明显改善普通小麦的面粉的蒸煮(面条)品质和烘烤(面包)品质特性。杂种后代材料中,一些株系的面条整体表现好。如渐渗系1-5、39-4、162-6等和衍生系SM1679制作出的面条白色或奶黄色,亮度好,表面结构细密,断条少。蒸煮后其适口性好,有咬劲儿,爽口,不粘牙,具有清香食味。这些性状均明显优于亲本CN16及对照品种蜀麦969(SM969)。同时,面包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杂种后代株系材料加工出的面包整体表现较好。如渐渗系17-4、48-3、134-3、178-5、107-1等和衍生系B10-57-F7-3,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较大,表皮色泽正常光滑、颈长冠明显,面包芯细腻平滑,海绵状,富有弹性,带有丝样光泽。这些性状均明显优于亲本CN16、云B58863(YB58863)及对照品种SM969。对面粉蛋白各组分与食品加工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面粉的最终加工品质受小麦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成和蛋白质质量等多个品质性状参数的综合调控。面条的最佳蒸煮时间与不溶性谷蛋白含量、面条色泽与球蛋白含量、适口度与贮藏蛋白含量均表现出显着正相关性。而面条适口度、韧性、光滑性与醇谷比呈现出显着负相关性。面包体积、面包芯质地、纹理结构均与面粉中清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面包外观、面包芯色泽、面包芯质地、纹理结构均与谷蛋白含量之间表现正相关性,达显着水平。面包体积、面包外观、面包芯色泽均与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也呈现显着正相关性。6.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61份渐渗系中,有3份(4.92%)株系矮于亲本CN16(79.02 cm)。15份(24.59%)株系(10份D1渐渗系和5份D97渐渗系)高于CN16的有效穗数(10.80个)。43份(70.49%)渐渗系的小穗数高于CN16(18.60个)。56份(91.80%)渐渗系千粒重达45 g以上,其中D1和D97的渐渗系各有26份和30份(42.62%和49.18%)。9份衍生系中,各有4份和2份为半矮秆(80-90 cm)和矮秆(≤80 cm)。6份D1的衍生系和3份D97的衍生系小穗数分别接近亲本CY18(20.33个)和低于YB58863(23.40个)。来自D1的衍生系中B10-111-F7-1的千粒重(51.70 g)最高。这些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的农艺产量性状已经处于普通小麦品种的水平,这不仅确保了上述蛋白质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无籽粒浓度效应的干扰,而且进一步证实了利用野生二粒小麦能有效达到对普通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性状协同改良的目的。

孙海[3](2016)在《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文中指出小麦贮藏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谷蛋白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LMW-GS)。虽然HMW-GS只占小麦贮藏蛋白总量的10%,但对小麦品质或面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利用特异麦谷蛋白亚基改良小麦品质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选用携带不同外缘染色体的小麦材料进行研究,鉴定其HMW-GS组成,分析小麦品质,探讨外缘染色体的HMW-GS导入对于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同时对外缘染色体的HMW-GS基因编码区进行分子克隆,以明确其影响品质的分子基础,从而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与普通小麦之间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GMP含量和乳酸SRC,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均有显着差异。DS1E/1A的面包总分81.5±0.71,显着大于中国春的52±2.83。除DS1E/1D以外,其他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显着增加了面团的形成时间,峰高峰宽,8分钟带宽和乳酸SRC,从而显着增加了面包体积。不同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表明,面包体积与GMP含量、乳酸SRC、峰高、峰宽以及八分钟带宽存在显着性相关,与GMP相关系数最高,为0.938。研究还发现碳酸钠SRC与和面时间、峰高、峰宽和八分钟带宽存在显着负相关。因此在早代育种中可以根据GMP含量、乳酸SRC以及峰高等参数的快速测定准确筛选出适合面包加工品质的材料。(2)克隆了长穗偃麦草1E亚基基因序列,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512个碱基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2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结构与已发表的HMW-GS亚基基因的结构一致,不含内含子,以信号肽、N-端保守区、中央重复区、C-末端构成。与已克隆的HMW-GC基因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将该基因与其他已登录的长穗偃麦草y型基因和中间偃麦草基因聚在一起,与普通小麦的HMW-GS亚基x或y型基因相似度较低,实验材料中的1E基因为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3)对来源于野生粗山草D组染色体的50个人工合成小麦品系进行品质筛选,发现品质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以HPLC微量测定谷蛋白大聚体和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比值为指标,取最高和最低的各3-4份品系进行进一步品质分析,结果表明SE43、SE63和SE76等3个品系在湿面筋含量、籽粒硬度、乳酸SRC及揉混参数等方面与SE32、SE66、SE75和SE77等品系存在显着差异,前3个品系为属强筋硬质,后4个品系属于弱筋软质。(4)克隆了人工合成小麦Glu-D1位点上HMW-GS的x型和y型亚基基因,分析HMW-GS的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SE43、SE63和SE76等3个品系的Dy亚基基因序列一致,与SE32、SE66、SE75和SE77等品系的Dy亚基基因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基因进化树分析,SE63的Dy亚基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speltoides)克隆的Dy亚基基因最近,而与粗山羊草中克隆的Dy亚基基因较远。研究HMW-GS的分子结构与小麦面粉品质之间的联系时发现小麦加工品质产生的差异与HMW-GS基因的分子结构有关系,可能是发生β-转角的重复序列和谷氨酰胺残基数量的差异引起的。本研究比较了人工合成小麦2个亚基(Dx和Dy)的中部重复区域中发生β-转角的序列,结果表明,x-亚基含有的四种重复序列多于y-亚基含有的四种重复序列,这表明HMW-GS的x-型亚基的中央重复区含有更多的β-转角结构,对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比Y-型亚基要大,预示它们能使面团具有较强的弹性。比较了 2个亚基含有的谷氨酰胺(Q)的数量及其百分含量,结果显示,Dx亚基含有的谷氨酰胺(Q)的数量和摩尔百分含量均比较高,表明在Dx亚基中部重复区域彼此之间以氢键相结合形成长链的能力较强,Dy亚基含有的酪氨酸(Y)的数量较少,但其百分含量较高,达到6.42%。实验中发现品质性状较好的SE63材料在Dx的中部重复序列发生β-转角的序列数量高于品质较差的小麦材料,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谷氨酰胺百分比和酪氨酸百分之上,其中筛选出来的SE63材料的谷氨酰胺和酪氨酸百分比分别高达39.91%和6.29%。

王峰[4](2013)在《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诱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诱变育种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效果,本文对315个小麦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估计遗传参数,并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变异和分布进行分析。对317个60Co-γ射线诱变重庆面包麦M3代株系的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筛选优良变异株系,鉴定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突变体,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的资源选用和性状选择提供参考,为小麦品质改良创制新种质、探索新途径。结果如下1.对315份供试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硬度、淀粉含量等5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品质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达0.01极显着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硬度>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5个品质性状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广义遗传力均在95%以上。5个品质性状在一定的选择强度下均有一定遗传进度,其中硬度的相对遗传进度最大,其次是zeleny沉降值。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现型相关方向一致。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硬度相关不显着,与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zeleny沉降值、硬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zeleny沉降值与硬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硬度与淀粉含量呈显着正相关。2.对20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鉴定,有15种变异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有3种,在Glu-B1位点上有9种,在Glu-D1位点上有3种,以Glu-A1上的Null和1、Glu-B1上的7+8和7+9、Glu-D1上的2+12和5+10为主。HMW-GS组合类型有22种,类型Nu11,7+8,2+12所占比例最多,为27.64%;其次为Null,7+9,2+12,占16.08%;1,7+9,2+12占11.56%;1,7+8,2+12占8.54%;1,7+9,5+10占8.04%,其余亚基组合类型所占比例均不超过8%。3.对重庆面包麦60Coγ射线诱变后代317个M3株系的株高、穗部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M3代群体中,株高、穗数、穗长、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10个性状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以超过群体均值±2.58×标准差(P(|μ|≥2.58σ)≤0.01)进行筛选,筛选出各类性状正向变异株系38个,负向变异株系12个,其中株系48、58、71、307、311等5个株系综合性状优良,其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高于亲本。4.对重庆面包麦60Co-γ射线诱变后代317个M3株系突变型进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鉴定,发现一个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株系292,其HMW-GS组成与野生型重庆面包麦有3个亚基的差异。

张纪元[5](2012)在《宁麦9号衍生系品质性状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创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贮藏蛋白主要由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其中谷蛋白主要影响面筋强度。谷蛋白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LMW-GS).虽然HMW-GS只占小麦贮藏蛋白总量的10%,但对小麦品质或面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发现、创制和利用特异谷蛋白亚基已成为小麦品质改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对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进行诱变,并对其后代进行HMW-GS突变体的筛选及谷蛋白质量分析,预测HMW-GS突变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面筋质量改良提供有用的资源。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宁麦9号衍生系品质性状分析宁麦9号为当前弱筋品质最好的育成品种和优良亲本,对宁麦9号及11份衍生系进行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溶剂保持力和酥性饼干制作等品质相关性状及谷蛋白、籽粒硬度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加工品质不仅与谷蛋白质量有关,还需综合考虑籽粒硬度及面粉蛋白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2、通过化学诱变方法构建突变体库采用三个EMS浓度梯度(0.2%,0.4%,0.6%)进行预实验,0.4%的EMS诱变浓度的半致死率约为50%,采用此浓度为最终试验浓度。用0.4%的EMS溶液处理宁麦9号纯系种子10000粒,正常播期下单粒点播于大田,次年分单株收获,获得M1代3781个株系。按照调查获得的发芽率91%和田间出苗率80%计算,诱变致死率为51.9%。3、HMW-GS突变体的SDS-PAGE分析采用“半粒法”对获得的M1代突变体库中的每个株系进行HMW-GS的SDS-PAGE鉴定。从3781个株系中筛选出含有HMW-GS突变的株系299个,突变概率为7.91%,其中含有HMW-GS缺失突变的株系176个,突变概率为4.65%。其中Ax1亚基缺失株系124份,突变概率为3.28%,为突变概率最高的突变类型;Bx7亚基缺失株系14份,突变概率为0.37%;By8亚基缺失株系15份,突变概率为0.40%;Dx2亚基缺失株系14份,突变概率为0.37%;Dy12亚基缺失株系9份,突变概率为0.24%。其它突变类型为130个株系,突变概率为3.44%。将检测为突变体的具胚端种子于温室加代。M1代加代完成后分单株收获,获得M2代。对由M1代缺失突变而获得的M2代的每个株系进行HMW-GS的SDS-PAGE鉴定。共发现Ax1亚基缺失的株系7个,Bx7亚基缺失株系6个,By8亚基缺失株系7个,Dx2亚基缺失株系6个,Dy12亚基缺失株系4个,Ax1亚基和By8亚基共同缺失株系1个。4、HMW-GS缺失突变体的GMP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M2代缺失突变类型中谷蛋白大聚体(GMP)和谷蛋白/醇溶蛋白比(GLU/GLI)的含量发现,不同缺失突变体的GM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x1、Dx2、Bx7、By8和Dy12各亚基缺失突变体,以及Ax1和By8双亚基缺失突变体的GMP含量分别降低了9.18%、14.69%、17.79%、9.76%、14.86%和13.86%。尤以Bx7亚基缺失突变体中GMP含量减少幅度最大,为41.64%。结果还表明,不同缺失突变体的谷蛋白总量也表现为降低,GLU/GLI比较对照均有明显降低。Ax1、Dx2、Bx7、By8和Dy12各亚基缺失突变体,以及Ax1和By8双亚基缺失突变体的GLU/GLI比分别为1.17,1.11,1.07,1.17,1.14,1.00,Ax1和By8双亚基缺失突变体中GLU/GLI(?)匕最小。谷蛋白总量、HMW-GS含量,尤其是GMP含量与小麦面筋强度密切相关,由于HMW-GS缺失所导致的谷蛋白数量减少会直接改变面筋强度,最终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这些HMW-GS突变体材料是进一步开展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资源。

赵石磊[6](2011)在《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不同地点品质指标的变化及15个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环境条件和基因型影响品质性状的机理和规律,并从中确定一些对面包烘烤品质及相关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较大的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为优质小麦育种的早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地点不同亲本及其双列杂交F1后代的产量与品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研究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过程中亲本选择和组合选配提供遗传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上,其中各早代选种指标、吸水率及面包烘烤品质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L值、W值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因此选择适宜的地点或改进栽培技术、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品质。2.面包体积与GMP含量、面粉蛋白含量、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降值、形成时间、W值均呈极显着(p<0.01)正相关,说明面包体积不仅受到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蛋白质质量的影响,因此提高面包烘烤加工品质不仅要注意提高小麦品种蛋白质的含量,也应注意改良其亚基组成从而改善其蛋白质质量。3.蛋白质含量、GMP含量、沉降值与面包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且用量少,可作为早代材料选择的依据。粉质仪参数要重视弱化度的重要性;在面包加工品质中吹泡仪参数应以W值为主。4.亲本表现与其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顺序上表现出较多一致,因此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应占主要地位。在原阳点面包体积与面包总分的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55%和1.87%,优势率均较高且多数组合表现为正向优势;在焦作点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平均优势率分别达2.43%和5.64%。说明面包加工品质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可以在杂交选育中利用。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一项重要参数。5.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不同地点的效应值不同,因此应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进行测定,才能给当地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数依据。6.利用优质亲本改良品质较差的中、弱筋品种是有效的。其中从高分子量谷蛋白来看,含有5+10亚基的亲本材料效果更好,同时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也是优质亲本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此外,优质亲本本身的产量也不宜太低,这样才能选育出生产上可以应用的高产优质品种。组合选配方面,各亲本要注意在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间的互补关系。

关二旗[7](2011)在《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及加工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麦籽粒品质与加工特性关系密切,是小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也是国际贸易中评价小麦品质和制定价格的依据。受生产上使用的小麦品种类型、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年份的小麦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前人在设计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对小麦籽粒品质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豫北地区农户大田收获的小麦品种样品和采集的仓储小麦样品为材料,研究小麦的品种构成、质量现状,评价其加工性能,分析生产上影响小麦质量变化的因素,旨在评估生产上小麦质量的现状和加工利用价值,探讨限制小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2008年-2010年豫北地区定点采集的243份农户大田小麦品种样品和79份粮库小麦样品为材料,通过分析小麦品种构成、质量现状,评估小麦的加工利用价值;通过对农户大田直接收获的60份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变异来源的解析,明确生产上引起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分析3年农户田间样品、仓储样品、以及田间直接收获样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了解不同群体、不同来源、不同年际小麦样品籽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2008年-2010年三年调查到的小麦品种(系)数量分别为32个、25个、20个;样品数量居前五位的小麦品种样品占全部样品的比例分别为52%、64%、79%。矮抗58、周麦16、西农979三个小麦品种的样品占全部样品的53.1%,它们是豫北地区生产上种植的主要品种。生产上小麦品种数量减少,品种有趋于集中的趋势。(2)2010年豫北、冀中地区60个农户大田直接收获小麦的平均产量为506公斤/亩,个别采样点小麦单产水平高达739公斤/亩;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采样点间的单产水平相差高达450公斤/亩。表明生产上小麦单产水平较高,产量水平仍有提升空间。(3)2008年-2010年豫北地区农户大田小麦千粒重平均为43.1g,容重平均为807g/L,籽粒硬度平均为5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8%,湿面筋含量平均为28.4%,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8.6min。仓储小麦的容重平均为805g/L,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6%,湿面筋含量平均为27.6%,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5.6min。仅以面团稳定时间≥7.0min为评价依据,有33.3%的农户大田小麦样品和10.1%的仓储小麦样品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2级标准。若同时以容重(≥770g/L)、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32%)和稳定时间(≥7.0min)四项指标为评价依据,仅有4.5%的农户大田小麦样品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2级标准;仓储小麦则没有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湿面筋含量较低,或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品质性状间协调性较差,是导致豫北地区优质小麦产品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综合比较分析,豫北地区小麦的千粒重、容重高,籽粒硬度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面团筋力较强,有一定比例的强筋小麦,属于硬质、蛋白质含量较高、中-强筋小麦产区,具有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潜力和优势。(4)容重、籽粒硬度、出粉率、降落数值、沉淀值、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长度、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主要受品种(遗传)效应控制;在上述品质性状的总变异中,品种(遗传)效应的贡献率均超过50%;在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长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的总变异中,品种(遗传)效应的贡献率均超过75%。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吸水率等品质性状受环境效应的作用较大;在上述品质性状的总变异中,环境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40.2%、45.8%、58.0%和48.9%。气候因素对容重、出粉率、降落数值和拉伸长度等品质性状有极显着影响;在上述品质性状的总变异中,气候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2.9%、6.4%、1.2%、9.2%。土壤肥力水平对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和面团拉伸长度等品质性状有极显着影响;在上述品质性状的总变异中,肥力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8.3%、0.7%、15.2%、1.2%。可见,小麦品种的加工特性多数与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关,蛋白质特性(含量)多数与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肥力有关。(5)沉淀值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稳定时间与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着正相关。这种相关关系不随小麦的群体构成、来源及年际的变化而改变。(6)提高小麦品种的沉淀值、稳定时间和拉伸阻力是当前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通过优化小麦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张立[8](2010)在《单宁酸对面包烘焙品质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消费量和产量最高的作物,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而我国大部分小麦品种的品质与国外优质小麦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蛋白质的含量低、储藏蛋白质量差,面筋强度弱。通过遗传育种方式改良小麦品质难度大,耗时长;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新型小麦粉添加剂以增加面筋强度,已成为小麦粉加工品质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多数研究者提出小麦面筋强度的形成取决于储藏蛋白分子间的二硫键,但未达成统一认识。本文以新型添加剂单宁酸为小麦粉添加剂,研究分析抗氧化剂单宁酸对面筋强度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而阐明单宁酸作为新型小麦粉强筋添加剂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探索小麦面筋强度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部分是单宁酸对小麦粉烘焙品质以及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改良作用。同时对单宁酸在面包老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另一部分是从多个角度对单宁酸对小麦蛋白的改良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单宁酸对面粉理化特性以及烘焙品质均起到了良好的改良效果。当单宁酸添加量为0.3%时,面包体积明显增大,面粉的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均有所提高。在对面包的评分中虽然含量为0.3%的面包所得分数最高,但是由于风味和颜色的影响,评分优势并不明显。其次由于单宁酸是一种抗氧化剂,而常用面粉强筋剂均为氧化剂,氧化剂通常会为面包带来更易老化的问题。本文用单宁酸作为添加剂,研究了单宁酸对面包老化的影响,得到当面包添加量为0.3%时候,面包的老化明显减缓,硬度明显降低,芯质更为柔软,从而得到结论,单宁酸时一种很好的抗老化剂。在实验证明单宁酸确实能改良面筋强度后,本文研究了单宁酸对小麦粉蛋白的改性作用,发现虽然单宁酸破坏了面筋蛋白中的二硫键,却仍然对面粉品质起到了较好的改良效果。而这一结论与之前科学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于是本文又测定了单宁对面筋蛋白自由氨基的影响,随着单宁酸的添加,面筋强度变大,自由氨基数目减少,于是推测得出,随着单宁酸的加入,新的交联产生,而这种新的交联同样达到了二硫键强筋的效果。而以上的变化结果均表明单宁酸对小麦粉中蛋白质的改性作用与其他强筋剂完全不同。本文运用动态流变仪检测了面筋蛋白的改变状况,然后用SEM观察面筋蛋白的结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单宁酸对面筋蛋白的改性。二硫键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改变面筋强度,改变面筋蛋白结构中最有效的改良靶点,而本文所提出的单宁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一种新型添加剂,为面粉研究者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以后新型面粉添加剂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也为面筋蛋白的结构明朗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申小勇[9](2010)在《和面仪参数与面包加工品质的关系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品质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和面仪(Mixograph))因用样量少、效率高、操作简便、曲线信息丰富等优点,在品质改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和面仪等指标对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的品质状况进行分析,发掘稳定可靠、简单易行的和面仪分析品质参数,并分析5+10亚基分子标记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效果,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与面筋质量改良相关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以2002-2009年度种植于北京、济南、安阳和郑州的241份北方冬麦区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和面仪参数对粉质仪、拉伸仪和面包烘烤品质主要参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以用和面仪峰值带高、带宽和曲线面积、8 min带高及尾带带高等参数有效预测粉质仪稳定时间、拉伸仪最大抗延阻力、拉伸面积和面包评分,解释其变异的61.0%68.0%,其中和面仪参数对粉质仪稳定时间和拉伸仪拉伸面积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达0.83和0.95。可以用和面仪峰值带高、带宽和曲线面积、峰后带高和曲线面积、8 min曲线面积等参数预测粉质仪吸水率和形成时间、拉伸仪延伸性和面包体积,解释其变异的46.0%55.0%。和面仪峰值曲线面积可分别解释拉伸仪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变异的58.7%和59.7%。峰值曲线面积和峰值带高是和面仪的重要品质参数。2.分析了2008-2009年度种植于北京、济南和安阳3点的421份品种和高代品系的谷蛋白亚基组成和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及和面仪主要参数。结果表明,我国当前主栽品种和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以1、7+8或7+9、2+12、Glu-A3c和Glu-B3j的频率较高。和面仪参数主要受HMW-GS和LMW-GS的加性效应影响,以HMW-GS效应较大,并受位点间互作作用的影响。北京点材料Glu-A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带高、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9.0%13.0%,Glu-B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9.8%17.1%,Glu-D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8.9%32.6%。济南点材料Glu-A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带高、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为11.4%13.4%,Glu-B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5.3%6.7%,Glu-D1位点对和面时间和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为33.6%和29.4%。安阳点材料Glu-A1位点对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5.4%,Glu-B1位点对和面时间、峰值带高、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达6.3%20.3%,Glu-D1位点对和面时间和峰值曲线面积的贡献率分别为25.7%和23.1%。Glu-D1位点对和面时间和峰值曲线面积的作用较大,Glu-A1和Glu-B1位点对峰值带高的作用较大。3.对利用5+10亚基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出的5个组合共106份育种高代品系进行了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与主要和面仪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5+10亚基的分子标记进行回交辅助选择,与供体亲本其它位点亚基相比,该亚基频率在其中4个组合高代品系中均较高。含5+10亚基品系的峰值曲线面积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低分子量谷蛋白、Glu-D1组份表达量均显着高于2+12亚基品系。通过5+10等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提高目标基因在高代品系中的频率,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选择,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从而提高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品质育种效率,加速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

常志伟[10](2009)在《蛋白组分对面包专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八种面包专用粉为实验材料,测定了面粉灰分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等理化指标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测定了粗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等蛋白组分含量,分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及含量;并进行面包质构仪测试及面包品质的感官评价,分析蛋白质组分与理化指标及面团流变学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与面包品质的相关性,确定各蛋白组分对面包专用粉品质的影响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麦谷蛋白、麦谷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的比值、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与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相关,说明不但麦谷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对面团和面包品质的提高有利,更重要的是麦谷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的比、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的合适组成对面团和面包品质的影响。2亚基2和亚基2+12组合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不利,说明了亚基2和亚基2+12组合对面团和面包品质存在负面的影响。亚基7和亚基7+8组合能显着提高面团流变学特性,说明亚基7和亚基7+8组合的存在对面团和面包品质存在正面的影响。3由回归模型得知对面包品质影响较大的蛋白质组分主要有清蛋白、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比、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亚基8、亚基12,表明生产优质面包不但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要求面包粉有合适的蛋白组分比例和优质亚基的存在。总之面包粉的蛋白质组成、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决定了面包粉烘焙品质的好坏。4硬度和胶着性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感官品质负相关,且与有关指标达到了显着水平,说明硬度和胶着性可以从反面反映面团和面包品质。弹性和回复性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感官品质的有关指标正相关,且达到了显着水平,说明弹性和回复性从正面反映面团和面包品质。5面团流变学指标、面包质构仪TPA实验和面包感官评价各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将面团流变学指标、面包质构仪TPA实验和面包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面包粉和面包的品质差异,为面包粉的生产和优质小麦的育种提供依据。

二、面包麦早代烘焙品质指标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包麦早代烘焙品质指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现状
    1.2 小麦育种研究现状
        1.2.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现状
        1.2.2 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1.3 小麦蛋白质研究进展
        1.3.1 小麦蛋白质构成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1.3.3 醇溶蛋白(Gliadin)
        1.3.4 麦谷蛋白聚合体
    1.4 1BL/1RS易位系的研究现状
    1.5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现状
        1.5.1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方法
        1.5.2 蛋白组分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 小麦品质性状研究及利用
        1.6.1 沉降值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2 小麦面筋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3 面粉色泽对品质的影响
        1.6.4 揉混参数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1.6.5 蛋白组分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1.7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特异引物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种植
        2.2.2 基因聚合体鉴定实验方法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2.2.4 小麦粉沉降值的测定
        2.2.5 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测定
        2.2.6 小麦面粉色泽的测定
        2.2.7 小麦揉混参数的测定
        2.2.8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2.2.9 小麦农艺性状的测定标准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3.2 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3.2.1 基因聚合体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3.2.2 基因聚合体对揉混参数的影响
        3.2.3 基因聚合体对蛋白组分的影响
    3.3 蛋白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效应分析
        3.4.1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3.4.2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效应分析
    3.5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体
    4.2 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3 蛋白组分比例对小麦品质指标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4.4 基因聚合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4.5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
        1.1.1 小麦加工品质的定义及内涵
        1.1.2 小麦品质分类
        1.1.3 小麦加工品质的评价指标
    1.2 小麦蛋白质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2.1 小麦蛋白质含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2.2 小麦蛋白各组分含量及其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3 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特性
    1.4 立题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田间实验设计及农艺性状调查
        2.2.2 品质指标测定
        2.2.3 成品制作与评价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籽粒中蛋白各组分含量分析
        3.1.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3.1.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3.1.3 籽粒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3.2 面粉中蛋白各组分含量分析
        3.2.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粉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3.2.2 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3.3 主要加工品质参数分析
        3.3.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流变学参数
        3.3.2 流变学参数间的关系
        3.3.3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主要品质性状表现
    3.4 主要品质性状分级
        3.4.1 籽粒粗蛋白含量
        3.4.2 湿面筋含量
        3.4.3 沉降值
        3.4.4 吸水率
        3.4.5 稳定时间
    3.5 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5.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3.5.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粉蛋白各组分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3.6 面条品质
        3.6.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条加工品质
        3.6.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条蒸煮品质
        3.6.3 面条品质评价指标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3.6.4 面条品质评价指标与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3.7 面包烘烤品质
        3.7.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包烘烤品质
        3.7.2 面包烘烤品质评价指标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3.7.3 面包烘烤品质评价指标与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3.8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3.8.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农艺性状表现
        3.8.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4 讨论
    4.1 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分特性对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特性和加工品质特性的遗传改良价值
    4.2 融合野生二粒小麦蛋白遗传物质的普通小麦加工品质特异性
    4.3 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面条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的改良效应
    4.4 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面包烘烤品质的改良效应
    4.5 野生二粒小麦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效应
参考文献
致谢
资助来源

(3)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概述
    1.2 小麦及其近缘物种
        1.2.1 栽培小麦种质
        1.2.2 小麦近缘物种
        1.2.3 外源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
    1.3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与品质的关系
        1.3.1 小麦品质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1.3.3 溶剂保持力和面筋
        1.3.4 谷蛋白大聚体(GMP)和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关系
    1.4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核苷酸序列研究进展
        1.4.1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分子结构
        1.4.2 粗山羊草1D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研究进展
    1.5 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品质育种中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鉴定分析
        2.2.2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大聚体(GMP)的液相色谱测定
        2.2.3 小麦品质相关性的测定
        2.2.4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相关基因的测序
        2.2.5 氨基酸序列比较与分子进化分析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长穗偃麦草-中国春代换系及添加系对品质的影响及其HMW-GS基因克隆
    3.1 长穗偃麦草在普通小麦背景的代换系和添加系
        3.1.1 长穗偃麦草1E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在普通小麦背景中的表达
        3.1.2 扩增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中基因组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编码基因
    3.2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品质性状分析
        3.2.1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3.2.2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3.2.3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3.2.4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品质关联分析
    3.3 长穗偃麦草中1E亚基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分子进化树
        3.3.1 长穗偃麦草1E的序列特征
        3.3.2 长穗偃麦草1E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3.4 讨论
        3.4.1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
        3.4.2 长穗偃麦草1E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第四章 人工合成小麦对于品质的影响及其HMW-GS基因克隆
    4.1 人工合成小麦亲缘D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4.1.1 人工合成小麦亲缘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表达情况
        4.1.2 利用PCR扩增人工合成小麦亲缘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编码基因
    4.2 人工合成小麦品质性状分析
        4.2.1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4.2.2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4.2.3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4.3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克隆和测序分析
        4.3.1 人工合成小麦Dy序列特征
        4.3.2 Dy32、Dy63、Dy66、Dy75和Dy77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4.3.3 人工合成小麦Dy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3.4 人工合成小麦Dx序列特征分析
        4.3.5 Dx32、Dx63、Dx66、Dx75和Dx77氨基酸序列比较
        4.3.6 人工合成小麦Dx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3.7 人工合成小麦Dx和Dy序列对比
    4.4 讨论
        4.4.1 人工合成小麦品质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关系
全文结论
    5.1 长穗偃麦草1E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分析
    5.2 粗山羊草DX和DY亚基与小麦品质的分析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诱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研究进展
        1.1.1 小麦品质研究的意义
        1.1.2 小麦品质性状
        1.1.2.1 蛋白质含量
        1.1.2.2 湿面筋含量
        1.1.2.3 沉降值
        1.1.2.4 硬度
        1.1.2.5 淀粉含量
        1.1.2.6 高分子量谷蛋白
    1.2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
        1.2.1 蛋白质含量的遗传
        1.2.2 湿面筋含量的遗传
        1.2.3 沉降值的遗传
        1.2.4 硬度的遗传
        1.2.5 淀粉含量的遗传
        1.2.6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遗传
    1.3 小麦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1.3.1 诱变改良
        1.3.2 转基因改良
        1.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品种试验
        3.1.1 品种试验材料
        3.1.2 诱变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品种试验方法
        3.2.2 诱变后代试验方法
    3.3 性状测定
    3.4 HMW-GS的提取及SDS-PAGE电泳
    3.5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4.1.1 小麦品种群体品质性状的分布
        4.1.2 小麦品种群体品质性状的变异
        4.1.3 小麦品种群体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4.1.4 小麦品种群体的遗传相关分析
        4.1.5 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4.1.5.1 供试品种(系)单个亚基的分布
        4.1.5.2 不同亚基组合在供试品种(系)中的分布
    4.2 小麦品质性状的诱变效果分析
        4.2.1 重庆面包麦M_3代的变异分析
        4.2.2 M_3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4.2.3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
        4.2.4 M_3变异株系的筛选
5 讨论
    5.1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利用
    5.2 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5)宁麦9号衍生系品质性状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创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简介及生产消费现状
    1.2 现阶段育种方式
        1.2.1 系统育种
        1.2.2 杂交育种
        1.2.3 回交育种
        1.2.4 诱变育种
        1.2.5 EMS化学诱变育种
    1.3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的关系
        1.3.1 品质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
        1.3.3 HMW-GS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1.3.3.1 Glu-1位点对品质性状的贡献
        1.3.3.2 HMW-GS的数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1.3.3.3 中国小麦HMW-GS构成存在的问题及育种目标
    1.4 麦谷蛋白大聚体(GMP)
    1.5 溶剂保持力与面筋
    1.6 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品质育种中的问题
    1.7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种植
        2.2.2 宁麦9号衍生系品质相关性状测定
        2.2.2.1 实验材料
        2.2.2.2 试剂配制及引物
        2.2.2.3 DNA提取
        2.2.2.4 PCR检测
        2.2.2.5 籽粒硬度测定
        2.2.2.6 制粉
        2.2.2.7 蛋白质含量、水分的测定
        2.2.2.8 SRC测定
        2.2.2.9 饼干制作与评价
        2.2.3 M_0代宁麦9号种子发芽率测定
        2.2.4 M_0代EMS诱变处理预实验
        2.2.5 EMS诱变处理
        2.2.6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的SDS-PAGE检测
        2.2.6.1 实验药品的配置
        2.2.6.2 HMW-GS的提取
        2.2.6.3 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的制备与电泳
        2.2.6.4 记录结果
        2.2.7 高分子量谷蛋白大聚体(GMP)的HPLC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宁麦9号衍生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3.2 宁麦9号突变体库的构建
        3.2.1 宁麦9号发芽率
        3.2.2 EMS诱变处理
    3.3 宁麦9号HMW-GS突变体库的筛选
        3.3.1 HMW-GS缺失突变的筛选
        3.3.2 HMW-GS分子量改变突变体的筛选
    3.4 M_2代HMW-GS缺失突变体的SDS-PAGE分析
    3.5 M_2代HMW-GS缺失突变体的GMP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品质性状影响因素
    4.2 EMS诱变效率
    4.3 HMW-GS突变对谷蛋白组分的影响
    4.4 结论
    4.5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 符号与参数说明
致谢

(6)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小麦品质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
        1.1 小麦品质的概念
        1.2 小麦蛋白质品质
        1.3 小麦加工品质评价指标
        1.3.1 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
        1.3.2 沉降值
        1.3.3 面团流变学特性
        1.4 谷蛋白大聚体(GMP)的研究
        1.5 液相色谱研究
        1.5.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原理
        1.5.2 高效液相色谱在小麦研究中的应用
        1.6 1B/1R 易位系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 环境条件与小麦品质之间的关系
        2.1 小麦品质的变异
        2.2 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 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和配合力分析
        3.1 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和配合力分析
        3.2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和配合力
        3.3 沉降值的遗传和配合力
    4 农艺性状的遗传和配合力分析
    5 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6 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
第二章 环境条件与基因型对面包烘烤品质及相关流变学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制粉方法
        1.2.2 粗蛋白含量测定
        1.2.3 GMP(谷蛋白大聚体)含量测定
        1.2.4 沉降值测定
        1.2.5 湿面筋含量与面筋指数的测定
        1.2.6 粉质仪参数的测定
        1.2.7 吹泡仪参数等的测定
        1.2.8 面包制作方法
        1.2.9 面包评分标准
        1.2.10 SE-HPLC(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的品质分析
        2.1.1 同一品种两年品质性状参数的变异
        2.1.2 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各品质指标与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2.1.3 同一品种不同地点早代选种指标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2.2 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
        2.2.1 不同品种小麦品质性状参数的变异
        2.2.2 不同品种间各品质指标与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2.2.3 不同品种早代选种指标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小麦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考种
        1.2.2 制粉方法
        1.2.3 小麦品质性状测定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点与品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1 不同地点对产量、面包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2.1.2 不同品种对面包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2.1.3 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2.2 不同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配合力分析
        2.2.1 产量及产量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2.2.2 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2.3 杂种优势
        2.3.1 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
        2.3.2 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3.3 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品质性状的分析
        3.2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3.3 亲本选择与组合选配
        3.4 其他因素对亲本选择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7)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及加工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1.2 黄淮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
    1.3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研究
    1.4 小麦籽粒品质与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关系
        1.4.1 小麦籽粒品质与品种的关系
        1.4.2 小麦籽粒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4.3 小麦籽粒品质与栽培条件的关系
    1.5 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1.5.1 籽粒物理特性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1.5.2 磨粉品质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1.5.3 蛋白质品质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1.5.4 淀粉品质与面制食品品质的关系
        1.5.5 面粉流变学特性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1.6 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1.6.1 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小麦加工品质仍需改善
        1.6.2 优质小麦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
        1.6.3 优质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优质商品小麦质量不稳定
        1.6.4 优质小麦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1.6.5 小麦质量检测体系有待建立,收贮体系有待改革
第二章 大田小麦籽粒质量调查与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品质分析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小麦品种(系)构成
        2.3.2 大田小麦样品品质性状
        2.3.3 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仓储小麦籽粒质量调查与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品质分析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仓储小麦样品品质性状
        3.3.2 仓储小麦与大田小麦品质性状对比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主要小麦品种籽粒质量调查与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品质分析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主要小麦品种品质性状
        4.3.1 小麦品种矮抗58 的品质性状
        4.3.2 小麦品种周麦16 的品质性状
        4.3.3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品质性状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品质分析方法
        5.2.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
        5.3.2 小麦品种间出粉率的变化
        5.3.3 小麦品种间降落数值的变化
        5.3.4 小麦品种间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变化
        5.3.5 小麦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5.4 讨论
        5.4.1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
        5.4.2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稳定性
        5.4.3 主要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稳定性
    5.5 小结
第六章 区域小麦籽粒产量和质量调查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材料
        6.2.2 品质分析方法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小麦籽粒产量
        6.3.2 小麦籽粒质量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影响小麦品种籽粒质量的因素分析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供试材料
        7.2.2 品质分析方法
        7.2.3 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7.3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异来源分析
        7.3.1 表型变异来源分析
        7.3.2 环境效应变异来源分析
        7.3.3 栽培措施变异来源分析
        7.3.4 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因素分析
    7.4 讨论
        7.4.1 品种、环境及二者互作效应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7.4.2 不同环境因素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7.4.3 影响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研究
    7.5 小结
第八章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供试材料
        8.2.2 品质分析方法
        8.2.3 数据处理
    8.3 结果与分析
        8.3.1 大田小麦样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8.3.2 仓储小麦样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8.3.3 大田主要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8.4 讨论
        8.4.1 大田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8.4.2 仓储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8.4.3 大田主要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8.4.4 年际间和区域间小麦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变化
    8.5 结论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
    9.1 讨论
        9.1.1 大田小麦品种构成及其品种质量
        9.1.2 小麦质量现状及其加工利用价值
        9.1.3 生产上影响小麦质量的主要因素
        9.1.4 小麦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变化
    9.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单宁酸对面包烘焙品质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
    1.2 小麦加工品质的改良
    1.3 小麦粉常用添加剂
    1.4 小麦粉新型添加剂单宁酸
    1.5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TA对面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 TA对面筋蛋白的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TA面包的生产可行性分析
    4.2 关于理想面粉改良剂的展望
    4.3 仪器分析在小麦粉品质改良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4.4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4.5 有待继续开展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1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粉质仪法
附录3 拉伸仪法
附录4 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
附录5 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法

(9)和面仪参数与面包加工品质的关系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面团流变学特性
        1.1.1 和面仪(Mixograph)参数
        1.1.2 粉质仪(Farinograph)参数
        1.1.3 拉伸仪(Extensograph)参数
    1.2 贮藏蛋白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1.2.1 麦谷蛋白
        1.2.2 醇溶蛋白
        1.2.3 蛋白质组份含量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和面仪参数与粉质仪、拉伸仪及面包成品加工品质主要参数的关系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品质分析
        2.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本统计量分析
        2.3.2 和面仪参数与粉质仪、拉伸仪、面包等成品品质主要参数的关系
        2.3.3 回归模型验证
        2.3.4 和面仪参数间的相关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和面仪参数与谷蛋白组成的关系
    3.1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品质参数基本统计量分析
        3.3.2 HMW-GS 和LMW-GS 等位变异频率分布
        3.3.3 HMW-GS 和LMW-GS 组成与和面仪参数关系
        3.3.4 优质亲本材料筛选
    3.4 讨论
第四章 高分子量谷蛋白5+10 亚基分子标记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4.1 试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基本统计量分析
        4.3.2 HMW-GS 和LMW-GS 组成及频率分布
        4.3.3 不同高低分子量亚基的品质效应分析
        4.3.4 谷蛋白组份含量与品质参数的关系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10)蛋白组分对面包专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蛋白质与小麦粉品质性状及其研究进展
        1.1.1 麦谷蛋白研究进展
        1.1.1.1 HMW-GS 麦谷蛋白及烘焙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1.1.1.2 LMW-GS 麦谷蛋白及与烘焙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1.1.2 麦醇溶蛋白研究进展
        1.1.3 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
    1.2 面包和面包专用粉研究进展
        1.2.1 面包的研究现状
        1.2.2 面包粉研究进展
        1.2.3 研究创新点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3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面包专用粉品质性状测定
        3.2.1.1 湿面筋测定、白度测定、粗蛋白测定、沉降值测定、降落数值测定、灰分测定
        3.2.1.2 蛋白各组分含量测定
        3.2.1.3 HMW-GS 和LMW-GS 的提取与分离
        3.2.1.4 麦谷蛋白质亚基组成测定
        3.2.1.5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3.2.2 面包品质性状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面包专用粉品质性状基本统计分析
        4.1.1 面包专用粉品质基本统计分析
        4.1.1.1 面包专用粉理化品质基本统计分析
        4.1.1.2 面包专用粉蛋白组分基本统计分析
        4.1.1.3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含量基本统计分析
        4.1.1.4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4.1.2 面团流变学特性基本统计分析
        4.1.3 面包品质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4.1.3.1 面包质构仪TPA 测试
        4.1.3.2 感官评定
    4.2 面包粉理化性质与面包品质简单相关分析
        4.2.1 蛋白组分与面粉理化性质相关分析
        4.2.2 蛋白组分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4.2.3 蛋白组分与面包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4.2.3.1 蛋白组分与面包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4.2.3.2 蛋白质组分与面包质构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 面包粉理化指标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1 面包粉理化指标与面团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2 面包粉理化指标与面包感官评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3 面包粉理化指标与面包质构指标的相关分析
        4.2.5 面团流变学特性与面包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
        4.2.5.1 面团流变学指标与面包感官评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5.2 面团流变学特性与面包质构仪测试指标的相关分析
        4.2.6 质构仪测试指标与面包感官评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分析
        4.3.1 蛋白质组分对面包品质影响的回归分析
        4.3.2 影响面包的关键指标确定
        4.3.3 综合回归分析
    4.4 主成分分析
        4.4.1 原理与方法
        4.4.2 面包粉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4.4.3 面包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面包麦早代烘焙品质指标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D]. 范可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D]. 钟晓英.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D]. 孙海.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诱变研究[D]. 王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5]宁麦9号衍生系品质性状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创制[D]. 张纪元.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8)
  • [6]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D]. 赵石磊. 河南农业大学, 2011(06)
  • [7]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及加工利用研究[D]. 关二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8]单宁酸对面包烘焙品质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张立.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9]和面仪参数与面包加工品质的关系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D]. 申小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1)
  • [10]蛋白组分对面包专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D]. 常志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面包小麦早代烘焙质量指标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