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论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燊[1](2021)在《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报表美容工具”已被国内外企业普遍使用,因此这也使得盈余管理成为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处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运营情况,更好的识别和判断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推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分析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能够为更好地完善资本市场运作和会计准则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十分有必要。A制造公司在2014年至2019年年度净利润整体保持正向上升走势,最高净利润近3亿元,而2015年数据却发生异常波动,产生近两亿元的巨额亏损,考虑其面临钛材加工行业状况不景气和证监会ST警告规定的双重压力,认为其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本文以A制造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以奠定研究基础;其次依据A制造公司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结合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初步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和动机,并进一步利用修正琼斯模型验证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否和程度大小,进而分析其对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最后分别为A制造公司、监管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修正琼斯模型下A制造公司确实存在过度盈余管理,其通过政府补助、关联方交易、资产减值等手段主要对2016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了盈余管理操纵;在现有资本市场和会计准则背景下盈余管理暂时无法消除,应该通过上市公司自身、监管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尽可能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高建蓉[2](2021)在《*ST环球盈余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刁兴悦[3](2020)在《公司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文中研究说明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随着经济的变化,产业的不断升级,企业基于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获取战略机会、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效率等目的,往往会通过并购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加入到并购浪潮中的企业日益增多,合并产生的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规模越来越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同时合并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也成为会计理论的重要议题以及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誉的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从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主要将商誉减值的概念界定为以下两种:第一,商誉减值真实地反映了公司在未来中超额盈利能力的下降;第二,商誉减值反映的是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观性与客观复杂性是商誉的减值测试中无法忽视的特征,由于到现在为止商誉的减值测试仍缺乏统一规范的估计方法,所以无法确定商誉减值信息是否真的可信。因此,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会在分析商誉减值的数据时,对于其是否反映了公司真实的未来收益情况给予特别关注。公司价值主要体现在权益性证券的价格上,投资者也对其十分关注,本文拟对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商誉减值信息。为深入分析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问题,本文引入调节变量,来讨论财务状况以及内外部控制机制对相关性的影响。首先,概括商誉和商誉减值的含义;其次,归纳总结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整理国内外与商誉减值有关的文献,并在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商誉减值影响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然后,以2007年到2018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价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其他控制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商誉减值与股价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商誉减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股价的变化;(2)当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亏损时,商誉减值与股价的相关性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被投资者所识别,进而降低自身对商誉减值信息的使用程度;(3)当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且高效时,其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更高;(4)由于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干扰,审计质量对相关性的影响并不显着。最后,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部门要三管齐下提高商誉减值的信息质量,公司管理者要谨慎地设计并购方案,延长业绩承诺期,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2)关注财务不佳尤其是亏损公司的商誉减值计提,有关部门要加强规范引导,投资者也要重点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3)建立并完善内外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要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监管部门要帮助并督促公司的内部治理工作,同时督促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工作。

郑钧元[4](2019)在《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为了对资本市场进行更好的规范和监督,根据《公司法》有关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规定,2003年4月,上海和深圳证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加强风险警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于当年5月12日开始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这一制度是为了向投资者充分警示上市公司存在的终止上市的风险,同时又与其他异常状况实行特别处理的风险警示相区别而制定的,其制定和实施的宗旨是对*ST企业的经营情况起到警示作用,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营效益。这项制度施行后的确对*ST企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壳”资源方面的紧缺状态,大部分*ST企业为了“摘星”目的,而采取了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利润。为此,2012年以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规则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虽然*ST企业的盈余管理摘星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新的盈余管理问题又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因此,对*ST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企业管理者和广大投资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探究的是WF上市公司在带“星”期间的盈余管理问题,该企业是以建筑材料的批发和零售为主的企业。公司自上市以来,经历多次退市风险警示,为保住上市资格,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WF上市公司2009至2017年的财务状况,阐明公司在此期间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使其扭亏为盈。并通过EVA数值的计算,与企业在盈余管理后财务状况仍未改善的事实相呼应,指出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WF上市公司这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不仅对企业本身的资金使用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阻碍。目前我国ST企业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一方面是ST企业为避免退市而急于扭亏为盈,另一方面是盈余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逐步对相关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强化各方面监督,加大惩罚力度,使我国的证券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孙金平[5](2019)在《市委书记背景特征与企业盈余质量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及财税分权等制度安排下,我国地方政府官员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改善地方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GDP锦标赛”的环境下,为取得当地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慈善捐赠、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绩,地方政府官员有动机去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上市公司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标杆,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就业、慈善等带来“定海神针”式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毕竟处于政府治理范围之内,其生存发展不可避免受当地政府税收优惠、土地供给、资金融通甚至订单供给等政策资源的约束。为了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必要的资源,上市公司也会迎合当地政府官员需要去改变经营管理决策。已有研究文献发现,官员异质性、专业禀赋、任期、变更、晋升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市委书记作为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不仅肩负着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下,同样负有发展经济的责任,对执政地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本文以市委书记做为地方政府官员的替代变量,结合2004-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市委书记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背景特征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市委书记,其执政地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好,并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显着。因绝大部分市委书记已具备选拔任用所必需的学历水平,所以市委书记学历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影响并不明显。具备经济类专业技术资格的市委书记能够显着降低其其执政地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从市委书记-董事长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垂直对差异影响公司盈余质量的情况来看,如果市委书记年龄大于执政地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龄,则会显着降低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双方的专业技术资格差异也同样会显着降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但因市委书记的学历已不构成激励因素,所以双方的学历差异则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并无显着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官员与企业、企业盈余质量的文献,开拓了相似-吸引理论在官员-董事长这一研究领域的应用。

胡珂玮[6](2019)在《摘帽后再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路径研究 ——以香梨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退市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从设立到修订、完善已经历了20余年。监管要求根据市场反应在做出调整,上市公司应对监管的措施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在双方的博弈中,既能看到规则对上市公司的约束、上市公司规避监管的风险,也能看到投资者可以进行的自我保护。本文以上市公司香梨股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模型和案例分析交叉比对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公司以摘星摘帽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和特征。该公司经营质量低下、长期亏损,出于保壳动机应对监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背景是2012年修订风险警示制度之前,因而研究对象得以连续呈现出两种场景和模式的盈余管理——以净利润指标扭亏、规避退市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以及以扣非净利润指标扭亏、彻底摘帽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本文分析发现,在以净利润扭亏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中,这类公司更倾向于直接使用隐蔽性不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减值准备转回、政府补助;在应对更严格的监管要求,需要达到扣非净利润扭亏的目的时,这类公司会基于经营情况,选择隐蔽性更好的盈余管理途径——应计会计、经营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或者二者同时使用,来操纵营业利润。这一结果也印证了2012年风险警示制度的修订意义所在——虽然对上市公司而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会更容易实现摘星/摘帽;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容易被识别,利用可获得的财务信息鉴别真实的盈余质量也变得更加容易。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揭示了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在从经营走向壳股的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和目的,从而为投资者尽早判断、识别摘星/摘帽股票的真实价值提供了更多的决策参考;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呈现了修订后的退市制度的内在逻辑和生效路径,期望为今后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退市规则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尝试的角度。本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于一部分行业和地区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结合实证结果的阐释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王佩[7](2019)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底我国A股市值总规模达到56.62万亿元,同时其中超过10%的份额由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有,表明我国过去多年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取得显着成效。在关注机构投资者数量的绝对值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真正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盈余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积聚到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提高了被投资公司的盈余质量上来,使得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一个关系财务信息改进和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有研究显示将机构投资者视为一个整体的粗犷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机构投资者持股相关性分析的需求,结合研究对象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异质性区分十分必要。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出发,一方面将机构投资者依照独立性划分为独立性和非独立性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依照持股稳定性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同时,从盈余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决策相关性两个维度对盈余质量进行度量。理论分析探讨了多个维度下的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作用关系和相关性趋势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并尝试性的提出政策。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独立性的机构投资者能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尤其是能直接地作用于上市公司治理并提高盈余的真实可靠性,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则是更能依靠其信号传递等市场功能优势发挥外部治理作用提高盈余信息的决策相关价值。在实证研究中,通过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和市场数据,本文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市场下独立性机构投资者还无法有效提高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也就是独立机构投资者还不能提高盈余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可以明显的提高盈余反映系数,使得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市场有效性,但同时其作用力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建议机构投资者的规范独立性机构投资者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和引导,可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的优势,未来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盈余质量的相关研究可以打开视角和维度进一步展开。

张雅蓓[8](2018)在《*ST昌九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指出*ST昌九公司曾分别在2011年、2014年两度濒临退市,但均在同年以盈余管理方式成功“保壳”,得以继续在A股市场存留。令人好奇的是,扭亏为盈之后,*ST昌九公司却在之后年度继续亏损。这令投资者心生警觉,其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所产生的“保壳”效益,是否真的能帮助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还是单纯的会计手法所带来的“假象”?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粉饰会计报表内容无疑会造成会计报表失真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兴起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完善,这使得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盲目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形成会计欺诈,甚至造假等行为。对当前股票市场造成不好的影响。本文便是在此背景下,以*ST昌九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盈余管理制度的利弊。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分类阐述了盈余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理论。之后详细介绍了*ST昌九公司的概况及事件发展情况以及*ST昌九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接着通过EVA评价体系对*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效果做出评价,得出*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效果欠佳的结论,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分类阐述了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相关理论,并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该部分对论文所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该部分对本文研究对象*ST昌九公司的现状及案例事件发展过程做出说明,并对*ST昌九公司的财务状况、盈余管理手段等做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EVA评价方法对*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找出*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则根据前文*ST昌九公司暴露的盈余管理的弊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总结。

付静[9](2018)在《金融资产分类、列报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颁布的《CAS22——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在2014年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变革中,要求将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构成项目由附注披露改为报表列报,从而增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信息列报的透明度。在上述制度背景下,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金融资产分类、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透明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比重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倾向有正向显着影响;第二,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更倾向于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三,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透明度的提高,会降低管理层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偏好,同时,能够抑制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倾向。本文的建议如下:企业应当切实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规定,以降低管理层的主观性;企业还应严格按照CAS30号准则中的规定,完善在利润表中对其他综合收益构成项目的列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在利润表得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关信息;作为信息使用者则应当加强对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视程度,综合考量企业的盈余质量。

于俊旺[10](2016)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在加强公司治理和优化证券市场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的政策法规,旨在不断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导致的经济后果,许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上市公司公布的盈余信息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直观表现,是外部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盈余质量是影响外部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的重要因素,盈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强制信息披露的背景下,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本文试图验证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保证盈余质量,进而促进公司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完善公司治理。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内部控制发展历程,指出加强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后,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重点介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本文进一步阐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理论基础,引用信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公司治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本文最后运用实证分析验证内控质量、披露质量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本文以2013-201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682个有效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质量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即内部控制质量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就越高。因此针对研究结果,本文对监管部门、上市公司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提升盈余质量,完善公司治理,进而促进证券市场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1.2 盈余管理的目的
        2.1.3 盈余管理的手段
        2.1.4 盈余管理的识别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契约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3 盈余管理检验模型
第三章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识别
    3.1 A制造公司介绍
        3.1.1 A制造公司简介
        3.1.2 选择A制造公司的原因
        3.1.3 A制造公司的财务状况
    3.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初步识别
        3.2.1 趋势分析法
        3.2.2 异常净利润识别
        3.2.3 异常现金流识别
        3.2.4 异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识别
    3.3 盈余管理识别检验
        3.3.1 A制造公司检测模型的选择
        3.3.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检验
第四章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4.1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1.1 避免公司收到ST警告
        4.1.2 应对市场变动
        4.1.3 缓解资金紧张
        4.1.4 管理者自身的绩效收入
    4.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4.2.1 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来进行盈余管理
        4.2.2 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4.2.3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2.4 主动争取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4.3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后果及分析
        4.3.1 股票长期走势向下
        4.3.2 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4.3.3 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第五章 规范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5.1 企业内部措施
        5.1.1 改进薪酬激励制度
        5.1.2 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5.1.3 健全应收款项授权审批制度
    5.2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5.2.1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与披露
        5.2.2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5.2.3 完善关联交易的价值评估与披露
        5.2.4 严格控制政府补助
        5.2.5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公司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中的创新
        1.3.2. 研究中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商誉
        2.1.2. 商誉减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有效市场假说
        2.2.2. 决策有用论
        2.2.3. 盈余管理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
        2.3.1. 关于商誉减值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2.3.2. 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
        2.3.3. 内部控制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
        2.3.4. 独立审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作用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作用机制分析
    3.2. 研究假设
        3.2.1. 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3.2.2. 财务状况对相关性的影响
        3.2.3. 内部控制对相关性的影响
        3.2.4. 外部审计对相关性的影响
第4章 实证方案设计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调节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5.3.1. 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5.3.2. 财务状况对相关性的影响
        5.3.3. 内部控制质量对相关性的影响
        5.3.4. 外部审计质量对相关性的影响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三管齐下提高商誉减值信息质量
        6.2.2. 关注财务不佳公司的商誉减值计提
        6.2.3. 完善内外部控制机制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创新点
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盈余管理的内涵
    2.2 契约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信号传递理论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
    3.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3.1.1 为企业融资不断粉饰财务报表
        3.1.2 领导阶层片面追求业绩
        3.1.3 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单一
    3.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3.2.1 资本市场动机
        3.2.2 债务契约动机
        3.2.3 报酬契约动机
        3.2.4 政治成本动机
    3.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3.3.1 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3.3.2 利用酌量性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3.3.3 利用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3.3.4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4 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整体分析
    4.1 WF上市公司概述
        4.1.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4.1.2 公司收支与业务构成现状
        4.1.3 WF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
    4.2 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和手段
        4.2.1 利用政府补助调节利润
        4.2.2 利用减少酌量性费用调节利润
        4.2.3 利用出售资产调节利润
        4.2.4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4.3 基于EVA的 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效果分析
        4.3.1 盈余管理评价方法的选取
        4.3.2 EVA相关参数的确定
        4.3.3 EVA相关参数的计算
        4.3.4 指标结果分析
5 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
    5.1 内部问题
        5.1.1 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处于退市边缘
        5.1.2 经营业绩不佳,缺乏持续盈利能力
        5.1.3 高层管理者变动频繁
    5.2 外部问题
        5.2.1 我国上市企业监管制度不完善
        5.2.2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
        5.2.3 政府补助过多,助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5.2.4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
6 治理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6.1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6.1.1 合理分配企业资源
        6.1.2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6.1.3 建立高管激励制度
    6.2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
        6.2.1 强化外部监督
        6.2.2 加大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6.2.3 可设置政府补助上限
        6.2.4 完善信息披露相关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局限性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市委书记背景特征与企业盈余质量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创新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政府官员对经济、产业与企业影响的研究综述
    2.2 盈余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2.2.1 盈余质量定义研究综述
        2.2.2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2.2.3 盈余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3 政府官员背景与盈余质量的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资源依赖理论
        3.2.4 寻租理论
        3.2.5 高层梯队理论
        3.2.6 相似吸引范式
        3.2.7 锦标赛理论
    3.3 理论分析
        3.3.1 官员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
        3.3.2 市委书记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3.4 研究假设
        3.3.1 市委书记背景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3.3.2 市委书记-董事长垂直对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3.3.3 产权性质在市委书记影响企业盈余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3.3.4 产权性质在市委书记-董事长垂直对影响企业盈余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3.3.5 研究假设汇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计
    4.1 样本选取
    4.2 变量设计
    4.3 模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市委书记背景特征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5.3.2 市委书记-公司董事长垂直对对公司盈余质量影响
        5.3.3 产权性质在市委书记背景影响公司盈余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5.3.4 产权性质在市委书记-董事长垂直对影响公司盈余质量中的调节作用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5.4.2 去掉控制变量检验
        5.4.3 内生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摘帽后再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路径研究 ——以香梨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盈余管理理论
        2.1.3 信号理论
        2.1.4 财务信息的信号传递效应
    2.2 文献综述
        2.2.1 盈余管理的辨析
        2.2.2 盈余管理的特征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4 盈余管理的计量
        2.2.5 盈余管理的场景
        2.2.6 退市制度与盈余管理
    2.3 本章小结
3. 制度背景与效果分析
    3.1 中国股票的退市规则
        3.1.1 ST制度
        3.1.2 退市制度
    3.2 退市规则辨析
        3.2.1 ST制度的产生
        3.2.2 退市规则的演变
        3.2.3 退市与ST的辨析
    3.3 中国股票退市规则的实施效果
        3.3.1 风险警示制度实施情况
        3.3.2 退市制度实施情况
    3.4 相关制度下的群体特征
        3.4.1 样本选择
        3.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3 基于样本的案例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香梨股份盈余管理路径与特征
    4.1 案例背景
        4.1.1 公司与业务情况
        4.1.2 行业特征与经营风险
        4.1.3 历年来的财务状况
    4.2 盈余管理模型与实证结果
        4.2.1 分析期间选择
        4.2.2 应计盈余管理计量
        4.2.3 真实盈余管理计量
    4.3 扭亏盈余管理路径分析
        4.3.1 亏损原因的分析
        4.3.2 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路径
        4.3.3 维持盈利的盈余管理路径
    4.4 再次亏损原因探究
        4.4.1 根本原因:主业本质受损,无法支撑整体经营
        4.4.2 直接原因:时机刚好,释放亏损
    4.5 本章小结
        4.5.1 总结盈余管理路径
        4.5.2 反思模型的适用性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思考
    5.3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7)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机构投资者及其异质性研究
        1.2.2 盈余质量研究
        1.2.3 机构投资者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1.2.4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及学术贡献
        1.4.1 论文内容
        1.4.2 学术贡献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机构投资者独立性与稳定性
    2.2 盈余质量
    2.3 两权分离
    2.4 委托代理理论
    2.5 股权制衡理论
    2.6 信号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构投资者现状及其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分析
    3.1 机构投资总量发展情况
    3.2 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情况
    3.3 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代理问题
        3.3.2 持股稳定性问题
        3.3.3 信息流通问题
    3.4 基于异质性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3.4.1 机构投资者的独立性质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3.4.2 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性质与盈余质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定义与解释
        4.2.1 盈余的真实可靠性
        4.2.2 盈余的决策相关性
        4.2.3 独立型机构投资者与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
        4.2.4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
    4.3 模型构建
    4.4 样本及其筛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及建议
    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系数分析
    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3.1 机构投资者独立性与盈余质量相关性回归结果
        5.3.2 机构投资者稳定性与盈余质量相关性回归结果
        5.3.3 独立性与稳定性对盈余质量影响能力的对比
    5.4 改进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影响的政策性建议
        5.4.1 推动独立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发展
        5.4.2 促进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6.1 主要成果和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ST昌九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EVA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ST制度介绍
    2.2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2.1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2.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3 盈余管理评价方法选取
        2.3.1 传统财务指标评价
        2.3.2 实证评价方法
        2.3.3 EVA绩效评价
    2.4 EVA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4.1 EVA的概念界定
        2.4.2 EVA的4M理论
第三章 *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案例介绍
    3.1 *ST昌九公司概况
    3.2 *ST昌九公司案例事件发展
    3.3 *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和手段
        3.3.1 利用财产补贴调整盈余
        3.3.2 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调节利润
        3.3.3 资产处置调节利润
第四章 基于EVA的*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效果及问题分析
    4.1 基于EVA的*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效果分析
        4.1.1 EVA相关参数的确定
        4.1.2 EVA相关参数的计算
        4.1.3 指标结果分析
    4.2 基于EVA的*ST昌九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
        4.2.1 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单一
        4.2.2 融资渠道单一
        4.2.3 资产处置频繁
第五章 建议与对策
    5.1 微观调控方面
        5.1.1 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5.1.2 严格控制成本
        5.1.3 持续企业闲置资产处理
        5.1.4 采取稳健的盈余管理措施
        5.1.5 增加公司内部人持股
    5.2 宏观调控方面
        5.2.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2.2 完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
        5.2.3 引入EVA绩效评价体系到ST企业的退市机制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金融资产分类、列报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动机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 金融资产分类与盈余管理
        2.2.1 金融资产分类
        2.2.2 金融资产分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2.3.1 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
        2.3.2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3.3 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3.4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持有现状
第4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假设1实证结果
        4.1.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1.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2 假设2实证结果
        4.2.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4.2.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3 假设3实证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4.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假设4实证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4.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
        1.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1.2.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主要创新
第2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2.3 盈余质量的理论基础
        2.3.1 盈余质量的内涵
        2.3.2 盈余质量的特征
    2.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
        2.4.1 信号传递相关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有效市场理论
        2.4.4 公司治理理论
第3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实证分析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
        3.2.1 样本的选取
        3.2.2 数据来源
    3.3 变量选取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描述性统计
    3.5 回归模型的建立
    3.6 相关性分析
    3.7 多元回归分析
        3.7.1 假设1的回归分析
        3.7.2 假设2的回归分析
第4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相关建议
        4.2.1 政府监管部门:规范证券市场秩序,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
        4.2.2 上市公司:转变管理观念,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论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 李昊燊.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ST环球盈余质量研究[D]. 高建蓉. 宁夏大学, 2021
  • [3]公司商誉减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D]. 刁兴悦. 山东大学, 2020(10)
  • [4]WF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 郑钧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1)
  • [5]市委书记背景特征与企业盈余质量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孙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摘帽后再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路径研究 ——以香梨股份为例[D]. 胡珂玮.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7]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D]. 王佩.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8]*ST昌九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张雅蓓.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9]金融资产分类、列报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研究[D]. 付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10]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D]. 于俊旺. 河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论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