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

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1](2021)在《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高质高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导、学、问、练、评"五方面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指出融"导、学、问、练、评"于一体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并强调在高中物理"导、学、问、练、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将教学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实施分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和成长。

姚建欣,曾莹,孟丹宁,李想[2](2021)在《普通高中科学教材表层结构分析》文中提出为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内化教育内容而赋予教材的表现形式被称为教材表层结构,主要包括教材的功能模块、栏目及其所属的文本表征和图表表征。教材表层结构引导着教与学的开展,是教材教学特性的集中展现,是教材文本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必修模块的教材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当前科学教材表层结构的基本形式由五级整体结构和六类教材栏目构成,在有共同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沿承各编写组的编写思路各具特色。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表层结构要素的功能进行了重点析解,并对教材静态分析新手段、教材的动态分析、新形式教材的开发和迭代等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靳俊生[3](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高三物理复习课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高中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中教育各个学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涵盖的内容较多且较为抽象,使得运用传统陈旧式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和改革是必然趋势。大数据是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快速将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归纳,进而获得有效数据和信息。基于此,本文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高三物理复习可存在的问题,阐述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开展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具体策略。

杨雨洁[4](2021)在《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的条件和机会,因此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个人品质难以获得充分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背景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它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但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其自身复杂性在实践层面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本研究基于教育理论对其进行实践性研究,旨在揭示该模式的特性本质和规律,进而获得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策略。本研究选择了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型,一方面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针对若干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旨在透视问题本质,发现规律;另一方面尝试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分析教学现象、揭示内在机理,将实践素材和感性经验加以升华,形成实践性理论。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Cite Space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全面准确地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国内外的教学模式和有效性进行综合性研究,所有获取的信息作为本研究工作的起点。第二,通过文献研究,构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复习课教学进行调研,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四,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单重五环节课前部分翻转教学模式和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对“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第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用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之后基于理论分析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个教学策略。

胡新雨[5](2021)在《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单元作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覃玉万[6](2021)在《高中物理指导型学历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以物理必修一为例》文中认为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提出要求,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会用知识而且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学历案是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如何学会”。在学历案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究,自主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实践班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指导型学历案、期中(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指导型学历案和月考(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习题课指导型学历案教学设计和实践。另外,本文在指导型学历案教学中对实践班记录S-T课堂观察表记录、教师教学维度与学生学习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在指导型学历案教学实践后,对测试成绩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对测试进行单题准确率分析。获取指导型学历案的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指导型学历案能够有效的改善该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本次研究能够为同类学校的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指导型学历案并非适应所有学生,指导型学历案在难点知识攻克上有所欠缺;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王晶[7](2021)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学习评价新理念倡导“为了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作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教育部在2018年1月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回应了新评价理念的要求,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目前,我国“教、学、评”一体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辨析和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结合具体学科、课型的研究数量较少。单元复习课涉及的知识较为综合,是帮助学生发展学科观念、形成认识思路的一种重要课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元复习课问题凸显,“教、学、评”割裂现象尤为突出。本研究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针对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尝试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要求的、同时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案例,从而深化“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并且有助于提高单元复习课的实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从文献资料入手,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及单元复习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明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突破口;第二,运用访谈法调查目前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究;第三,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进行理论探讨,界定了重要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框架:教学背景分析→选定合适的复习单元主题→制定单元复习目标→预设评价内容→设计教学流程→确定评价方法→反思教学效果;第四,形成三种不同内容类型的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元素化合物复习课《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概念原理复习课《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机化合物复习课《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五,针对“教、学、评”一体化在单元复习课中的教学实施提出如下建议:(1)凸显认识思路的动态形成过程。(2)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置多样化的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3)关于教学评价的建议:教师必须明确表述任务表现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教学评价理念。

李清月[8](2020)在《高中化学新教科书评价的研究 ——学生使用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伴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各版本的化学新教科书应运而生。Kano模式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逐渐发展为归类品质要素的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测与改善。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已经投入使用,学生怎样评价新教科书?新教科书在哪些方面有改善和提高的空间?本研究建立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Kano模式研究需要,编制化学新教科书调查问卷,开展实测,并结合深度访谈从学生使用的视角对化学新教科书进行评价。首先,搜集与述评教科书评价、二维质量模式的相关文献,明确Kano模式的分析方法,汇总教科书评价指标。然后,基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从素养、内容及栏目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建立的评价体系为框架,结合研究需要,编制化学新教科书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接着,采用量化问卷和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测:将来自两所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六个班级的33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多角度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版教科书的看法。最后,使用SPSS21.0软件统计问卷数据,把21项品质要素依次进行Kano模式、Refined-Kano模式及重要度-满意度模式归类,并通过改善系数做出调整,得出需要优先改善的品质要素。与此同时,将访谈对话转录为文字稿,结合重要度、满意度视角下化学新教科书品质要素的类型,采用分析法提取关键信息形成三角论证,并探究品质要素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学生的学习观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教科书的评价。(2)学生对教科书的评价会影响其对教科书的使用。(3)教科书的设计要实现教育理念、知识内容和功能栏目之间的张力平衡。研究的创新点:(1)编制的化学新教科书调查问卷,为开展教科书测评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工具;(2)给出影响教科书评价和使用的学生因素,为教科书测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3)从优化品质要素的视角提出教科书设计要求,为教科书的编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马磊[9](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史红霞[10](2020)在《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展PCK测评是了解教师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研究基于特定主题,开发特定主题学科教学知识(TSPCK)的测评工具,旨在全面、科学地测评教师的TSPCK,为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共包括八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PCK的研究。首先从PCK涵义、PCK要素研究、PCK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外教师PCK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国内教师PCK研究成果和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国内对教师PCK测评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更缺少对教师TSPCK的测评研究。第三章对国际典型的教师PCK测评工具进行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六种目前国外使用的教师PCK测评工具;然后从PCK评价框架、测查问卷、评定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六种测评工具的特点,并提出对教师TSPCK测评的启示。第四章建构教师TSPCK测评框架。首先从教师PCK层级模型引出TSPCK,并阐述教师TSPCK的特征,建构教师TSPCK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Park提出的五要素模型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抽取、归纳教师TSPCK观测点;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观测点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框架,该框架由主题教学目标、主题内容相关知识、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主题学习评价知识五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又有1-5个不等的观测点,总共12个观测点。第五章开发教师TSPCK测评工具。测评工具包括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两部分,首先根据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TSPCK测查问卷;然后,综合分析国外教师PCK测评中的评价方法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确定了TSPCK的评价标准;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工具,其中测查问卷由个人信息调查和12个开放式问题构成,评价标准使用等级赋分法,每个观测点均有四个等级,且确定了等级表现描述,方便研究者制定具体主题的赋分标准并使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评。首先明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对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分析了学生在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中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知识点;然后分别对初中、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测评结果显示:(1)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呈正态分布,而在TSPCK的五个要素中,学生知识最难,内容知识、评价知识、策略知识次之,目标知识最容易;(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职称背景下,教师TSPCK表现有差异;(3)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各要素中各个题目的作答所处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各个知识点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4)提取了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优质表现,建立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和化学平衡TSPCK知识库。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本研究建构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用此工具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进行了测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启示我们,教师PCK测评需要基于特定主题,教师TSPCK发展与教龄增长成正比;要加强教师对主题内容知识、对学生关于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的认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要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以及教师TSPCK的发展过程和机制。教师TSPCK测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然需求,本研究构建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学科主题的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查,揭示了中学化学教师TSPCK发展现状及表现,确定了这两个主题的优质TSPCK,研究成果丰富了教师PCK理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合理地运用导入方法
二、学与问——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
    1. 学。
    2. 问。
三、练与评——加强练习,激励评价
    1. 练。
    2. 评。

(2)普通高中科学教材表层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
三、整体结构
四、微观设计
    (一)导引栏目
    (二)正文栏目
    (三)侧边栏目
    (四)节后/章末栏目
    (五)拓展栏目
五、讨论与启示

(3)基于大数据的高三物理复习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特点
二、现阶段高三物理复习可存在的问题
三、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为教师提供有效数据,促进实现精准教学
    (二)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练习题
    (三)进一步帮助教师实现精准辅导
四、大数据背景下开展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物理复习课前准备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中物理复习的课上讲评和归纳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中物理复习教学课后的巩固
结语

(4)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创新点
第二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综述
    第一节 翻转课堂
    第二节 复习课
    第三节 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第四节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五节 单重五环节课前部分翻转教学模式
    第六节 混合学习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息加工理论
    第二节 个体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社会文化理论
    第四节 社会建构主义和支架式教学
第四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的性别与教龄分析
    第二节 针对翻转课堂理念及实际应用的现状调查
    第三节 针对复习课现状的调查
    第四节 针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复习课的现状以及看法调查
第五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 翻转课堂单元复习课的优势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翻转课堂单元复习课教学实践案例——《物态变化》
第六章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评价
    第一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效果研究
    第二节 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实施的态度
第七章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的自我建构
    第二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目标教学
    第三节 社会文化理论与课堂内化中的共同建构
第八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选课策略
    第二节 课前注重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课上注重生生共同建构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 师生交流阶段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九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结语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前测和后测成绩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中物理指导型学历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以物理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学历案的提出
    1.2 物理学历案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理学历案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物理学历案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对本研究的启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顺序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学历案概念界定
        2.1.1 学历案的概念
        2.1.2 学历案类型
        2.1.3 学历案与传统教案、学案、导学案的联系与区别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学前调查——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状态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内容
    3.4 调查结果分析
    3.5 调查结论
第4章 高中物理指导型学历案设计实践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指导型学历案设计内容
    4.2 设计依据
        4.2.1 课标要求
        4.2.2 学历案设计要求
    4.3 课堂观察表设计
        4.3.1 课堂观察表内容设计
        4.3.2 S-T课堂观察表设计
        4.3.3 课堂观察量表设计
    4.4 实践目的
    4.5 实践对象
    4.6 实践时间
    4.7 指导型学历案教学设计实践与结果分析
        4.7.1 《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指导型学历案设计实践与结果分析
        4.7.2 期中(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指导型学历案设计实践与结果分析
        4.7.3 月考(第三章以及第四章第一和第二节)习题课指导型学历案设计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5章 使用指导型学历案反馈问卷结果分析
    5.1 调查过程
    5.2 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的客观要求
        1.1.2 单元复习课中“教、学、评”割裂分离现象凸显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进展
        2.1.1 国外研究进展
        2.1.2 国内研究进展
    2.2 单元复习课的相关研究
        2.2.1 理论研究
        2.2.2 实践研究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教学现状调查
    3.1 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多元智能理论
    3.2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问题及归因分析
        3.2.1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现状
        3.2.2 问题归因分析
第4章 理论构想
    4.1 概念界定与说明
        4.1.1 “教、学、评”一体化
        4.1.2 单元复习课
        4.1.3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复习课
    4.2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4.2.1 教学设计路径
        4.2.2 教学设计关键环节
第5章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5.1 案例1“铁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5.1.1 教学背景分析
        5.1.2 单元复习目标
        5.1.3 教学与评价思路
        5.1.4 教学流程
        5.1.5 单元练习
        5.1.6 教学效果反思
    5.2 案例2“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5.2.1 教学背景分析
        5.2.2 单元复习目标
        5.2.3 教学与评价思路
        5.2.4 教学流程
        5.2.5 单元练习
        5.2.6 教学效果反思
    5.3 案例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5.3.1 教学背景分析
        5.3.2 单元复习目标
        5.3.3 教学与评价思路
        5.3.4 教学流程
        5.3.5 单元练习
        5.3.6 教学效果反思
    5.4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实施建议
        5.4.1 凸显认识思路的动态形成过程
        5.4.2 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
        5.4.3 关于教学评价的建议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铁及其化合物”单元练习题
附录3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元练习题
附录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练习题
致谢

(8)高中化学新教科书评价的研究 ——学生使用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课程与化学教科书
        2.1.1 化学教科书的内涵
        2.1.2 化学课程与化学教科书的编制
    2.2 化学教科书的评价
        2.2.1 化学教科书评价的方法
        2.2.2 化学教科书评价的指标体系
    2.3 二维质量评价模式
        2.3.1 Kano模式
        2.3.2 Refined-Kano模式
        2.3.3 重要度-满意度模式与改善系数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1 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编制
        3.2.3 化学新教科书品质要素的测查
        3.2.4 化学新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流程
    4.2 研究对象
        4.2.1 问卷调查对象
        4.2.2 访谈对象
    4.3 研究工具
        4.3.1 调查问卷
        4.3.3 访谈提纲
    4.4 研究实施
    4.5 资料处理与分析
        4.5.1 问卷资料
        4.5.2 访谈资料
5 结果与讨论
    5.1 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的类型
        5.1.1 满意度视角下的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
        5.1.2 满意度-重要度视角下的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
    5.2 满意度-重要度视角下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的改进
        5.2.1 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的分区
        5.2.2 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的改善系数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7.1 研究局限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致谢

(9)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结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10)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和任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一、教师PCK的涵义研究
        二、教师PCK的要素研究
        三、教师PCK现状研究
        四、国外教师PCK研究小结
    第二节 国内教师PCK研究现状
        一、国内教师PCK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研究
        二、国内教师PCK研究结果和热点分析
        三、国内教师PCK研究小结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第三章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分析
    第一节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特点
        一、Loughran团队开发的CoRe工具
        二、Park团队开发的Park工具
        三、TEDS-M开发的MPCK测评工具
        四、Erickson学院开发的PCK测评工具
        五、Mavhunga团队开发的TSPCK测评工具
        六、Aydeniz团队开发的STSPCK测评工具
    第二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开发的启示
        一、依据教师PCK要素理论确立PCK测评框架
        二、基于特定主题测评教师PCK
        三、使用多样化的调查工具测查教师PCK表现
        四、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定教师PCK发展
        五、结合本土实际应用已有PCK测评工具
第四章 教师TSPCK测评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教师TSPCK概念和理论框架
        一、教师TSPCK
        二、教师TSPCK的特征
        二、教师TSPCK的要素
    第二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确定
        一、确定教师TSPCK观测点的过程
        二、教师TSPCK观测点的内容
    第三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修正
        一、研究方案
        二、修正结果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框架
第五章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开发
    第一节 教师TSPCK测查问卷的开发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二、测查形式的选择
        三、测查项目的设置
    第二节 教师TSPCK评价标准的开发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观测点等级表现描述
        三、确定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修正
        一、访谈过程
        二、修正结果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一、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构成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第六章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
    第一节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内容分析
        一、课标对溶解度主题知识的要求
        二、历年中考科目说明对溶解度的要求
        三、溶解度主题的迷思概念
        四、溶解度主题中的知识点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过程
        一、测查对象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三、评分标准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溶解度TSPCK整体表现分析
        二、不同背景教师溶解度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三、化学教师溶解度主题TSPCK各题目、各知识点具体表现分析
        四、初中化学教师关于溶解度主题TSPCK优质表现
第七章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知识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二、历年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三、化学平衡主题的迷思概念
        四、化学平衡主题中的知识点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过程
        一、测查对象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三、评分标准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现状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分析
        二、不同背景教师化学平衡主题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主题各题目、各知识点TSPCK具体表现分析
        四、高中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主题TSPCK优质表现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师TSPCK测评框架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
        三、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表现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对教师PCK测评的启示
        二、对教师PCK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教师TSPCK
        二、继续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
        三、进一步研究教师TSPCK发展过程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J]. 徐燕. 新课程研究, 2021(29)
  • [2]普通高中科学教材表层结构分析[J]. 姚建欣,曾莹,孟丹宁,李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1(04)
  • [3]基于大数据的高三物理复习课研究[J]. 靳俊生. 数据, 2021(07)
  • [4]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D]. 杨雨洁. 青岛大学, 2021
  • [5]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单元作业研究[D]. 胡新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高中物理指导型学历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以物理必修一为例[D]. 覃玉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 王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化学新教科书评价的研究 ——学生使用的视角[D]. 李清月.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10]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D]. 史红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高中物理单元练习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