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热电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烟台开发区热电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一、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1](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研究说明

胡春[2](2000)在《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文中研究说明

聂帅[3](2009)在《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观念优势和制度优势。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和现实选择。研究循环经济园区,探讨循环经济园区的构建思路、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循环经济最新发展政策,结合世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理论和我国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实践,研究山东省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建设,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可操作性建议。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建设理论研究。综述支撑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内涵、本质。(2)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现状研究。阐述国内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情况,总结现阶段国内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典型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山东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研究。重点研究纳入《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20个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区分农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产业升级型产业园区和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区,分析其现状,探索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示范建设模式。(4)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典型案例研究。以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山东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别阐述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论文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程,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设模式推介。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介绍了山东省循环经济建设“123”工程20个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中体现出的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和重点工程建设,阐述了若干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模式推介和理论参考。(2)提出了产业共生是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初步理顺了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3)论述了资源再生加工利用企业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阐述为产业园区“圈区”发展静脉产业提供指导。由于时间、精力和研究能力的限制,论文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研究不够全面,对典型发展模式的分析不够深入等,有待进一步完善方法、收集资料、充实内容。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4](2014)在《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2013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分析了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袋式除尘器的主机设备、纤维滤料、滤袋以及配件、自动控制的研发和投资方向提出了建议;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5](2013)在《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2012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对袋式除尘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韩笑妍[6](2012)在《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带动了商品与资本、技术、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深。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为显着的表现形式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大市场的形成,无论国际间还是国内区域合作,都是以分工利益和专业化利益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产业对接。产业对接其实是区域间产业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如何进行产业对接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对接”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内呼声较高的有:泛珠三角其他地区与珠三角产业对接、京津唐产业对接等;闽台产业对接、粤港产业对接等;国际间比较热的对接有:中国沿边省份与东盟产业对接、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对接等。就现实情况看,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产业对接的发动者和支持者,发达地区对产业对接有所呼应,但实际行动并不积极,也没有具体抓手。可以说,产业对接的规模和效率并没有理论预计的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各种壁垒的存在都是产业对接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同处华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随着内蒙古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与国内外经贸合作频繁,尤其是与环渤海五省市在对口支援、能源工业、商贸和社会事业方而的合作更加密切。但从繁体上看,这种产业合作主要停留在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层面上,还处于产业对接的初级阶段,缺少统一分工和协调机制。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关系主要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分工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合力。如何优化区域内部的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区域竞争力,实现双方的共赢,是环渤海五省市和内蒙古而对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对内蒙古重点开发区做了明确规定。困家规划的出台为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对接提供了巨大市场潜力和题材。内蒙古与环渤海五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的多层次性使得两区域今后存在着广阔的产业合作空间。本文从产:业对接的视角,探讨如何发挥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要素合理组合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合作,沿着观察-实证-分析-判断的研究路线,借助于区位熵等计量方法,分析出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接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方产业对接的对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注重提出产业对接既要符合自身利益,保障自身产业对接中利益最大化,也要建立符合对接方的利益的合作机制,保障对接方在产业对接中的利益,达到双赢的局面,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率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避免陷入围绕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论述。论文主要内容为:导论:本部分为全文的总括性章节。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特别是论述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如何与相对发达的环渤海地区产业对接的重要价值。接下来做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进行了布局。第一章:产业对接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对产业对接、产业转移、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产业对接与区域间相互作用等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并对产业对接概念进行界定,提炼出与本文具体研究对象有重叠和可运用的相关理论及规律,并探讨其在内蒙古与环渤海产业对接下应用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论述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通过对内蒙古经济和环渤海地区在历史上的经贸往来及合作基础进行深入的挖掘,并结合当前两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势,探讨了产业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通过对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对接的现状和问题的剖析,从供求层面、政策层面和企业成长层面,对双方产业对接的潜力进行挖掘和论证。第四章:重点阐述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原则和内容。通过修正后的区位熵方法确定产业对接的内容,其对接内容包括:工业对接、农牧业对接和第三产业对接。在确定了对接的内容后,就工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对接的重点领域和方式进行详尽的剖析和阐述,提出可操作性的路径参考。第五章: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前儿章研究基础上,结合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圈的实践,提出加快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对策建议。

宫明杰[7](2010)在《东星集团企业文化的解析与重新构建》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和高级阶段的产物,其核心问题是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本质是人本文化、道德文化、经营者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基业常青的切实保障,是伴随企业诞生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个性文化,但他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文化产生相互作用。本文在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本质、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表述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三大主要共性问题,即:诚信的缺失;模式化的企业文化;真正企业家的缺失。本文在通对企业文化本质、作用以及我国企业文化存在主要共性问题的解析后,结合东星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形成了如何创建优秀的东星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组成部分,即:坚持以德治企是建设东星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作为东星文化之本;抓形象,树品牌,培育企业精神;将CI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东星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建塑企业共有价值观是东星发展制胜的关键。本文在论述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法,实证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西方理论的结合,在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提出了东星集团如何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以适应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缪凯[8](2007)在《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开发区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与重要支柱,随着开发区经济地位与经济贡献的日益凸显,开发区的运行机理,成为各级政府与开发区建设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许多理论工作者致力研究的焦点。本文以转型时期中国开发区实践为研究背景,在基于开发区中观层面问题(开发区的开发模式以及对应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深入探讨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发区重要微观经济主体的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等问题展开研究,从而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环境下的开发区发展状况,研究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动力的传递机制,评价开发区系统内经济制度的安排效率,有助于评判决定开发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真正力量。开发区集团公司发端于载体产品价格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及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本文从业务选择模式、交易行为模式、金融关系模式及组织结构模式等方面入手,揭示了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对开发区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融资等活动的内涵性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1)开发区集团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开发区产业的组织和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联,同时,由于开发区产业特殊的属性与内容,决定了开发区集团公司的业务选择模式与其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因果关系;(2)开发区载体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是交易主体经过理性利益权衡下博弈的结果,开发区载体产品的交易行为特征及伴随着交易行为所延伸出的一系列经济、金融政策等内容,为开发区集团公司的行为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与行为边界的注脚;(3)开发区集团公司的融资过程可以看成是资本在开发区一定制度结构中的某种职能结合的过程,开发区集团公司融资模式是开发区集团公司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所缔结的一切交易治理结构的集合,而交易治理结构的形成又是交易多方利益主体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博弈均衡的结果;(4)开发区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开发区集团公司与其所处开发区经济环境体系之间的关系,开发区区集团公司基于不同发展动因及具体发展路径选择而形成的组织结构模式各有所异,本文建立了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受到双重约束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分析推导了政府主导型组织结构模式、混合型组织结构模式和企业主导型组织结构模式及其条件要素与博弈均衡条件。本文在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业务开发模式发展方向和组织制度模式发展方向两个维度提出了开发区产业模式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开发区集团公司的发展趋势将沿着规模扩张——产业升级——治理完善——能级跃迁的轨迹成长,其借助的手段将采取产融资本结合,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方式,其中一些资产规模庞大、经营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卓越的开发区集团公司将向着类金融控股型企业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9](2007)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认为

吴松毅[10](2005)在《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和主要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日益凸现。10年来,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国上下作出艰巨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制定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各种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等。 然而,我国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上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统一的政策、立法并赋予必要的经济、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点上突破,“由点带面、循序前进、重点突破”。推进循环经济必须选择发畏基础好的若干区域来进行。只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才有可能为“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提供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雄厚的物质的支撑。文章提出选择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s)作为推进循环经济的点是最适当的。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最为重要和理想的载体,但其发展的模式没有彻底打破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要使之成为推进循环经济的载体,为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示范,就必须首先使之演化为国际上通常形态的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 EIPs),实现工业园区向国际上通常形态的生态工业园区的演化,是我国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轨迹,揭示传统工业园区建设模式的缺失。我国第一代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功能是坚持以工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拓展出口为主;第二代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功能是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一代和第二代工业园区把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推向了前所未有高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过度依赖土地经营、不计环境成本、园区企业间没有形成共生体系、工业园区过多过滥,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缺失。

二、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论文提纲范文)

(3)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实践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1.3.2 循环经济理论
        1.3.3 产业生态学理论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应用价值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2 产业园区与循环经济发展
    2.1 产业园区概述
        2.1.1 产业园区概念
        2.1.2 我国产业园区的源起及发展
        2.1.3 产业园区的几种类型
    2.2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3 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2.4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做法
        2.4.1 指导思想
        2.4.2 基本原则
        2.4.3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
    2.5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进展
        2.5.1 生态工业园试点
        2.5.2 国家发改委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
3 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与发展模式创新
    3.1 山东省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演进
    3.2 山东省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的基本情况
    3.3 山东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模式分析
4 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为例
    4.1 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4.2 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2.1 园区概况
        4.2.2 园区循环经济链条建设
    4.3 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对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启示
        4.3.1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
        4.3.2 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网建设
        4.3.3 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5 工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为例
    5.1 产业共生与工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
        5.1.1 产业共生理论
        5.1.2 产业共生理论对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借鉴意义
    5.2 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模式
        5.2.1 园区概况
        5.2.2 山东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的产业共生模式
    5.3 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共生构建机制
        5.3.1 从宏观层面进行引导
        5.3.2 产业园区内部协调
        5.3.3 实现产业共生的企业之间诚信合作
    5.4 山东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和重要启示
6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为例
    6.1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加工产业
    6.2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6.3 园区概况
    6.4 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废弃物资源化的主要模式
    6.5 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启示
7 产业升级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7.1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7.2 产业升级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思路
    7.3 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建设
        7.3.1 清洁生产计划
        7.3.2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规划
        7.3.3 山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现状
    1.1 2013年国家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的影响
    1.2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
        1.2.1行业经营状况
        1.2.2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2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2.1基本概况
    2.2袋式除尘装备技术
    2.3袋式除尘器的大型化
        2.3.1水泥行业
        2.3.2钢铁行业
        2.3.3电力行业
    2.4袋式除尘器专用纤维和滤料
        2.4.1芳纶纤维及滤料
        2.4.2聚苯硫醚纤维及滤料
        2.4.3聚酰亚胺纤维及滤料
        2.4.4 PTFE纤维及滤料
        2.4.5抗静电纤维及滤料
        2.4.6改性玻璃纤维及滤料
        2.4.7玄武岩纤维及滤料
        2.4.8复合过滤材料
        2.4.9废旧滤料的回收利用技术
    2.5配件
3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3.1袋式除尘技术可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是减排的主力军
    3.2袋式除尘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3.3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3.4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3.5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3.6袋式除尘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3.7袋式除尘技术的进步
4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4.2行业的竞争力
    4.3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3.1行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4.3.2行业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
        4.3.3打造名牌产品, 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4.3.4其它方面
5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5.1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5.2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5.3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5.4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5.5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5.6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5.7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6投资建议
    6.1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6.2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建议
    6.3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建议
附录:2013年袋式除尘行业主要 (骨干) 企业简介
    1. 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2. 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4. 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5.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6.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7.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9.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10.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11. 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2. 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13.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14.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15. 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16.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17. 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1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19. 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
    20. 安徽省绩溪县华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5)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概况
    1.1 2012年行业发展环境
    1.2 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1.2.1 袋式除尘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 袋式除尘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1.3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情况
        1.3.1 袋式除尘技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1.3.2 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1.3.3 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1.3.4 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1.3.5 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1.3.6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1.4 国内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
        1.4.1 主机
        1.4.2 纤维和滤料
        1.4.3 自动控制技术
        1.4.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技术
2 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2.1 耐高温纤维滤料研发实现突破,滤袋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2.2 脉冲阀的创新和进步
    2.3 稳步进入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领域
    2.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2.5 钢铁行业工业烟尘净化转向使用袋式除尘器
    2.6 垃圾焚烧炉尾气净化选择袋式除尘器的必要性
    2.7 袋式除尘技术的深化研究
        2.7.1 喷吹装置试验台
        2.7.2 脉冲阀性能试验台
        2.7.3 脉冲阀膜片破坏性试验台
        2.7.4 脉冲阀流量系数试验台
        2.7.5 袋式除尘试验台
        2.7.6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台
        2.7.7 气流分布试验
    2.8 失效滤袋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2.8.1 糊袋处理
        2.8.2“灌肠”滤袋处理
    2.9 废弃滤袋的回收利用
3 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3.1 袋式除尘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
    3.2 袋式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
    3.3 袋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前景
    3.4 袋式除尘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应用前景
    3.5 袋式除尘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前景
4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行业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4.2 行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4.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3.1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4.3.2 行业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4.3.3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4.3.4 其它方面
5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5.1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5.2 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5.3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5.4 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5.5 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5.6 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5.7 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6 投资建议
    6.1 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6.2 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分析及建议
    6.3 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分析及建议
附录:2012年袋式除尘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企业简介(排序不分先后)
    1、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2、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4、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5、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6、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7、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8、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1 0、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11、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12、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3、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14、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5、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16、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
    17、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18、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19、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6)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六、论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产业对接与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对接概念界定
    一、产业对接的内涵与外延
    二、产业对接的分类
    三、产业对接的策略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
    一、产业转移的含义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
    三、产业转移的特点
第三节 产业承接理论
    一、产业承接的含义
    二、产业承接的类型
    三、产业承接点的选择
第四节 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一、发达与欠发达区域产业对接基础理论
    二、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第五节 产业对接与区域间相互作用
    一、产业对接的区域间相互关系
    二、产业对接中区域间的决策博弈
    三、产业对接的区域效应 第二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及现实基础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
    二、延续几千年的部族冲突与融合
    三、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利
    四、同处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北区”及经济上密切联系
第二节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因素和优势产业
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状况分析
    一、环渤海经济圈概况
    二、环渤海经济圈结构与比较优势
    三、“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的特点
第四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二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链的互补性和对接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现状
    一、总体现状
    二、主要领域和形式
第二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特征
    一、对接的自发性与低层次性
    二、重政府轻企业
    三、低效率
    四、各种壁垒因素的存在
    五、政策与法律体系的差异性
第三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潜力分析
    一、供求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二、政策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三、企业成长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第四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原则和内容
第一节 产业对接的原则
    一、发挥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
    二、实现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企业为主、政府引导
第二节 产业对接的总体构想
    一、内蒙古的区位功能定位
    二、产业对接的阶段性
第三节 产业对接的内容确定
    一、区位熵模型与修正
    二、农业产业对接
    三、工业产业对接
    四、第三产业对接
第四节 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三、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五节 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二、环渤海经济圈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三、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六节 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二、环渤海服务业发展情况
    三、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五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圈的经验借鉴
    一、欧盟成员国的产业对接经验
    二、对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启示
第二节 培育区域共同市场
    一、要素市场对接
    二、消费市场对接
    三、市场管理体制对接
第三节 产业规划对接
    一、规划体系合理对接
    二、规划流程与制定方式对接
    三、规划协调机制保障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一、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二、总体上加快构建区域物流业发展格局
    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接
第五节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一、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合作与有序引导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四、推动企业优化重组与合理兼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后记

(7)东星集团企业文化的解析与重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及其本质
    1.1 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
    1.2 企业文化的本质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作用
    2.1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2 企业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3.1 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3.2 中西文化差异
    3.3 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章 构建东星集团优秀企业文化
    4.1 东星集团的历史发展沿革
    4.2 东星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及现状
    4.3 构建东星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4.4 创建东星优秀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基本思路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与探讨
    一、开发区问题的研究综述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章 开发区集团公司业务选择模式研究
    一、开发区的产业内容与产业特性
    二、开发区集团公司主导组织开发区产业的客观原因与历史起源
    三、开发区集团公司业务选择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 开发区集团公司交易行为模式研究
    一、开发区集团公司所处特殊外部环境分析
    二、交易主体及交易关系
    三、交易主体的利益与价值考量要素
    四、基于载体产品定价模型的交易行为分析
第五章 开发区集团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一、从经济学范式看待开发区集团公司融资模式的全新视角
    二、开发区集团公司产融结合治理结构微观机理模型
    三、开发区集团公司融资模式的发展与演进
第六章 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一、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的经济意义
    二、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的外在影响因素
    三、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的内在影响因素
    四、开发区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与演进
第七章 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实例研究
    案例一: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案例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三: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及园区多元开发主体
    案例四: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
第八章 反思与建议
    一、对开发区问题的再认识
    二、开发区产业模式及开发区集团模式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谢辞

(10)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论文结构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生态工业园区相关研究回顾
    一、生态工业园区内涵界定
    二、生态工业园区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析与展望
第三章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三、工业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系统工程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五、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第四章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实践
    一、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及模式缺失
    二、生态工业园区在中国的实践
    三、创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 SWOT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与特性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三、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选择
    四、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分析
    二、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成功经验
    三、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差异
    四、基本启示
第七章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框架
    一、政策法规建设与存在的问题
    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2]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J]. 胡春. 区域供热, 2000(06)
  • [3]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例[D]. 聂帅.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9)
  • [4]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3), 2014
  • [5]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2013
  • [6]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 韩笑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7]东星集团企业文化的解析与重新构建[D]. 宫明杰. 天津大学, 2010(01)
  • [8]开发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研究[D]. 缪凯. 南京大学, 2007(01)
  • [9]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政报, 2007(05)
  • [10]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 吴松毅.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烟台开发区热电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