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一)期末数学试题

高二(一)期末数学试题

一、高二(上)期末数学测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扬[1](2021)在《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对高二学生解题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蔡文浩[2](2021)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运算,是指将数学中的一些已知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可能的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量的行为。数学运算贯穿于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我国数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数学运算素养作为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者在几年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也受到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诟病。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编制相应的数学运算能力测试卷和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分析目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所达到的水平、运算素养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力争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方面给师生带来帮助。论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素养、数学运算能力水平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章是对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编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测试卷来检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水平,找出数学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对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第四章是在第三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探求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发展的因素;第五章是提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第六章是对第五章提出的部分策略进行实践和效果分析;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及反思。提炼结论,反思不足。通过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偏低。主要原因表现在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外部环境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方面。包括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信心不足、对运算出错的归因不当、对运算错题的归纳总结反思不够、对大体量计算缺乏足够的意志力等;二是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本身教学和运算能力强弱、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等;三是外部环境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时间紧张导致运算训练少、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对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辅助性学习软件对运算培养带来的影响等。针对以上原因,本文给出提升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几点培养策略:一是要加强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包括加强对基础知识和算理教学的重视、学生自身应加强对运算的认识、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等;二是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三是要克服畏难心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最后,本文对以上部分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效果分析。从加强思想方法教学--局部检验法等方法的推行、鼓励学生大胆计算勇于突破、在积累本(错题本)上标注出易错点并进行总结提醒、逐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等方面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并通过考试成绩情况、有代表性试题完成情况、实验班学生积累本质量情况和实验班学生的访谈情况进行了效果分析,效果良好。

任宁宁[3](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为例》文中提出2014年,覆盖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被提出,同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对其进行组织与研究,并努力将其渗透于实际教学课堂内,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被正式颁布;2017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被明确提出。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有益于21世纪对国家人才的培养。首先,在知网上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针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明确本文的实际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过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之后,以其为理论指导,进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活动。同时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利用教师访谈了解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情况,综合分析后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落实在教学设计内。之后,以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的教学设计对其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运用学生访谈法,综合实验班和对照班高一升级考试、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和课时检测卷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对比明确成绩显着性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反映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学生造成的素养差异。实践研究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可以更大程度的促进素养的培养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论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方面指出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同时对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方面对研究的核心概念以及理论基础进行解读;第三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和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和分析;第四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环节;第五方面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并进行实践效果分析;第六部分得出研究结论,进行反思与展望。

雒晓雅[4](2020)在《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为例》文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1]。根据此指导意见,各大权威数学教育期刊都开始在作业方面进行课题研究,比如《中国数学教育》提出2020年重点选题有12项,其中第9项就是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可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问题已经进入数学教育研究者们的眼球,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研究视角。作为一线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势在必行,以期辅助自己的教学工作。本文旨在就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问题为研究核心,第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复盘与反思三个角度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低效现象和高效示例,具体见第3章;第二,结合目前所了解的学生与一线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观念与实施现状,寻找有关高中数学有效性的教育理论,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探讨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策略,具体见第4章;第三,就以上三个作业环节方面进行实践研究,选取两个同类班级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并分析两个班级在实验前后的数学考试成绩,具体实验结果见第5章。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运用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有效作业批改策略、有效作业反思策略,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数学成绩的提升。其中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有分层布置、及时训练、循环往复、形式多样化的策略;有效作业批改策略有:规范、及时、有针对性的策略;有效作业反思策略有:及时、归因、反复的策略。

郑元[5](2020)在《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研究者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大量研究,涉及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测评工具等多个方面。而原始物理问题作为近年来新生的本土化教育理论,已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研究表明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理论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研究立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日常教学,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研究选择某校高二两个同类型的班级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划分的科学思维水平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将Rasch模型作为测量工具编制两套科学思维水平测试卷,分别对被试进行前测与后测。根据前测结果分析被试的科学思维水平现状,并对科学思维能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反馈,掌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以及物理学习现状。继而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实验班采取原始物理问题融入的教学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班沿用原来教学方式不作改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被试实施后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方面具有优势。

陈晨[6](2020)在《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14年上海高考的改革,数学文理分科已经成为了历史。由于课标、学情和学习环境等发生改变,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数学学习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是笔者任教十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从高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视角来审视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具体实施。深入探讨新高考3+3模式下数学文理不分的新考纲的大背景之下,该如何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基于此,笔者着力于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2.如何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3.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对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是否有积极的促进?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查阅与衔接教学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衔接教学的成果。其次,采用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采用调查测试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高中学生实际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现实需求,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模式细分为知识型衔接、前衔接、后衔接三种模式。第三,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同等条件的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开展衔接教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验证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是否有积极的促进教学效果,笔者除采用统一考试成绩外,还安排广泛化的限时测试采集系列数据。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二次函数、三角比、圆、直角坐标系是四大适合进行衔接教学的内容;2.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知识衔接型的内容课前给予学案补充,前衔接型的内容把相关的初中知识体系和解题理念反复多次长期的进行教学,后衔接型的内容在知识教学之后,出现问题和偏差,再放入符合高中数学实际需求的理念;3.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帮助学生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理念,长效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胡雪东[7](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新一轮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的访谈记录,了解高中生解析几何学习现状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经过对“问题解决”理论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摒弃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重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以“问题链”为抓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问题解决,重在能力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聚焦问题解决,突出对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能力素养的培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遵循发展性、接受性、逻辑性、程序性、简捷性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生依赖——教师主导式”、“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式”、“学生自主——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教师咨询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策略。并提供了解析几何概念课、原理课、习题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在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1)重视问题情境,提升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提出能力;(2)重视问题引导,提升学生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能力;(3)重视问题策略优化原则,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效率;(4)重视问题变式、问题拓展,提升学生数学创新思维;(5)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了验证提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笔者进行了教育对比实验,在实验班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进行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采取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验班的数学测试成绩要优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雪[8](2020)在《HPM视角下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HPM研究已然发展到“为教育而数学史”的新阶段。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关注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起源,都能在数学的历史发展中找到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等差数列是高中教材中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之一。等差数列的深入学习,有利于高中生逐步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也有助于发展高中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上述背景,对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数学史和等差数列教学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等差数列的教学提示及学业水平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出了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选取了非随机分配对照组后测设计方法对C市某高级中学六个平行班级进行了课堂观察、测试,并对参与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运用SPSS23.0和EXCEL2010软件对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实施进行了分析,后测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学班级概念测试的正确率为57.48%,对照组教学班级概念测试的正确率为46.49%;实验组教学班级公式测试的正确率为75.50%,对照组教学班级公式测试的正确率为67.97%;实验组教学班级解题测试的正确率为58.22%,对照组教学班级解题测试的正确率为55.46%。以上研究表明,依据HPM视角对等差数列进行教学设计优于传统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根据HPM视角下等差数列课堂观察、知识掌握反馈和教师教学反思的调查分析结果,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归纳出基于HPM视角进行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促进其知识掌握,还能够提高教师授课热情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等积极影响。并指出依据HPM视角对等差数列进行教学,可能存在提升理解难度、加剧学习压力、升级备课难度和增加教学任务等消极影响。最后提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和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等建议,旨在为高中教师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张婷[9](2020)在《基于物理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教学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物理学习中,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以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一定的相关知识及一定的思维方式,我们统称为前概念,其中错误的认识称为错误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称为正确的前概念。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于物理科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即对科学知识是否理解。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了解学生接受新知前,对于该知识的理解情况,在实际学习时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知识能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支撑。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力的任务。本文以提高学生物理理解力为目标,选取中学物理中电磁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基于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进行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研究工作。1、探讨国内外对前概念的研究历程,特别是电磁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研究。2、调查和分析高二学生的物理理解力现状。研究发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不足。3、针对学生理解力水平低的现状,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的教学实践经验,选取实习单位虎门中学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测-教学干预-后测”教学实践研究,归纳出基于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教学策略。4、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效果的对比,发现基于前概念教学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效果均有较大的帮助。本文研究表明:在掌握学生前概念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评价等方式完成对前概念的转换或者迁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迁移、运用、质疑能力的提高。基于前概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控,弄清知识的本质,构建科学的学习思维,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增强理解力。

李天美[10](2020)在《K市高三学生立体几何中逻辑推理素养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逻辑推理,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它能够使学生有逻辑、有条理的进行交流与讨论。逻辑推理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对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对影响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利用测试卷对K市226名高三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影响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培养策略和教学案例。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整体而言,高三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中等偏下,有64%左右的学生达到了逻辑推理素养水平一的要求,34%左右的学生达到了水平二的要求,有25%左右的学生达到了水平三的要求;在学校维度下,不同水平层次学校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水平层次较高的学校学生基础较好,师资力量雄厚,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较高;在科别维度下,文理科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理科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各方面要求较为严格,逻辑推理素养水平高于文科学生;在性别维度下,男女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影响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的主要原因:⑴积极因素: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逻辑推理方法多学科的运用;乐于探究,主动加强数学语言的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推理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⑵消极因素:学生欠缺逻辑推理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会总结反思,梳理知识;学生解题思路混乱,读题粗心大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⑴重视概念教学,牢固逻辑推理基石。⑵巧设问题情境,创造逻辑推理起点。⑶鼓励合情推理,渗透逻辑推理规则。⑷演绎推理验证,示范逻辑推理过程。⑸构建知识体系,梳理逻辑关系。希望这项研究能引起一线教师对高中学生立体几何中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二、高二(上)期末数学测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二(上)期末数学测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学核心素养
        2.1.2 数学运算素养
        2.1.3 数学运算能力
    2.2 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2.3.2 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综述
        2.3.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运算能力研究综述
        2.3.4 运算能力水平划分的研究综述
        2.3.5 综述小结
3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测试卷的设计与实施
        3.2.1 测试卷的编制
        3.2.2 预测试及难度、区分度、信效度分析
        3.2.3 调查实施过程
    3.3 测试卷结果分析
        3.3.1 测试成绩的分析
        3.3.2 各题运算典型问题分析
        3.3.3 测试卷调查基本结论
    3.4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3 问卷的效度分析
        3.4.4 问卷的信度分析
    3.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5.1 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3.5.2 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各因素分析
        3.5.3 问卷调查基本结论
4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
    4.1 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
        4.1.1 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信心不足
        4.1.2 学生对运算出错的归因不当
        4.1.3 学生对运算错题的归纳总结反思不够
        4.1.4 学生对大体量计算缺乏足够的意志力
    4.2 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
        4.2.1 教师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4.2.2 教师本身教学和运算能力的影响
        4.2.3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影响
    4.3 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
        4.3.1 课程学习时间紧张导致运算训练少
        4.3.3 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对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4.3.4 辅助学习软件对运算素养培养带来的影响
5 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5.1 加强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
        5.1.1 教师加强对基础知识和算理教学的重视
        5.1.2 学生加强对运算的认识
        5.1.3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5.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运算习惯的培养
        5.2.1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5.2.2 注重对运算习惯的培养
    5.3 克服畏难心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
6 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6.1 实践设计
        6.1.1 实践目的
        6.1.2 实践对象
        6.1.3 实践方案
    6.2 实践内容
        6.2.1 加强思想方法教学---局部检验法等方法的推行
        6.2.2 鼓励学生大胆计算、勇于突破
        6.2.3 在积累本(错题本)上标注出易错点并进行总结提醒
        6.2.4 逐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6.3 效果分析
        6.3.1 根据考试成绩情况的效果分析
        6.3.2 根据有代表性试题完成情况的效果分析
        6.3.3 根据实验班学生积累本(错题本)质量的效果分析
        6.3.4 根据实验班学生访谈情况的效果分析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测试卷
附录2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测试卷答案
附录3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4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问卷统计表
致谢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素养
        2.1.2 核心素养
        2.1.3 学科核心素养
        2.1.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 调查和访谈的实施
    3.5 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4.1 设计的原则
    4.2 设计的案例
        4.2.1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4.2.2 基于核心素养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教学设计
        4.2.3 基于核心素养的“原电池”的教学设计
        4.2.4 基于核心素养的“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设计
5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5.1 实验对象的选择
    5.2 教学实践案例
    5.3 实践效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检测试题
致谢

(4)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实践改革需要
        1.1.2 数学学科教学需要
        1.1.3 高中数学作业现状
        1.1.4 任教学校的教学环境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高中数学作业
        1.4.2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作业有效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2.1.1 作业态度对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2.1.2 作业量对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2.1.3 作业设计对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2.1.4 作业批改对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2.1.5 作业整个环节对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2.2 有效作业实践的理论依据
        2.2.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2.2.4 关键期发展理论
        2.2.5 数学解题理论
第3章 高中数学作业现状的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3.1 调查时间
        3.3.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处理
        3.4.1 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3.4.2 教师问卷的结果分析
        3.4.3 访谈结果分析
        3.4.4 调查结论
第4章 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效性的策略
    4.1 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
        4.1.1 分层布置
        4.1.2 及时训练
        4.1.3 循环往复
        4.1.4 形式多样化
    4.2 有效作业批改的策略
        4.2.1 规范
        4.2.2 及时
        4.2.3 有针对性
    4.3 有效作业反思的策略
        4.3.1 及时
        4.3.2 归因
        4.3.3 反复
第5章 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验探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2.1 实验班级的选取
        5.2.2 实验变量
    5.3 实验过程
        5.3.1 实验时间安排
        5.3.2 实验班作业案例
        5.3.3 对照班作业案例
    5.4 实验结果
        5.4.1 独立样本t检验
        5.4.2 描述统计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C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附录E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业设计表
附录F 作业批改案例
附录G 前、后测成绩表
致谢

(5)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缘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1.2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1.1.3 原始物理问题助推科学思维培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1.2.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概述
    2.1 原始物理问题
        2.1.1 原始物理问题概念界定
        2.1.2 原始物理问题与习题的关系
        2.1.3 原始物理问题解决过程
    2.2 科学思维
        2.2.1 科学思维概念界定
        2.2.2 科学思维特征
        2.2.3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2.2.4 科学思维能力
        2.2.5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思维
    2.3 教育理论基础
        2.3.1 杜威反省思维教育理论
        2.3.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2.3.3 教育生态学理论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3.2 被试的选择
    3.3 研究工具
        3.3.1 Rasch模型工具相关理论
        3.3.2 试卷编制
    3.4 前测结果分析
        3.4.1 前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3.4.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3.4.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分析
    3.5 基于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访谈
        3.5.1 访谈目的
        3.5.2 访谈对象
        3.5.3 访谈问题
        3.5.4 访谈小结
    3.6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水平调查总结
        3.6.1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现状
        3.6.2 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3.6.3 学生学习现状
第4章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4.1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
        4.1.1 编制原则
        4.1.2 编制方法
        4.1.3 原始物理问题类型
    4.2 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策略
        4.2.1 创设原始物理问题情境,实现理想化模型建构过程
        4.2.2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训练模型建构能力
    4.3 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4.3.1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优化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生成过程
        4.3.2 创设推导型原始物理问题,强化推理能力培养
        4.3.3 运用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4.4 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4.4.1 显化论证要素,培养论证习惯
        4.4.2 选择有趣的原始物理问题,定期开展科学论证活动
    4.5 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4.5.1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习惯
        4.5.2 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教学方式,在沟通交流中训练质疑能力
        4.5.3 抓住实验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5章 后测测试分析
    5.1 后测试卷编制
        5.1.1 试卷编制细则
        5.1.2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测试评分细则
    5.2 后测结果分析
        5.2.1 后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5.2.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5.2.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情况分析
        5.2.4 被试期末成绩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附录B:科学思维前测试卷
附录C:初测被试能力值
附录D:访谈内容记录
附录E:科学思维后测试卷
附录F:后测被试能力值
附录G: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标要求
        1.1.2 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问题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外对衔接教学的研究
        2.1.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分类
        2.1.3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设计
        2.1.4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评价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奥苏贝尔的学习迁移理论
    2.3 关键概念界定
        2.3.1 衔接的概念
        2.3.2 知识型衔接
        2.3.3 前衔接
        2.3.4 后衔接
        2.3.5 三种衔接模式对比
第三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2 调研对象
    3.3 研究框架
    3.4 学生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3.4.1 样本的选取
        3.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4.3 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及数据采集整理
        3.4.4 调研结果分析
    3.5 教师访谈
        3.5.1 访谈的基本情况
        3.5.2 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3.6 衔接内容的划分
        3.6.1 知识衔接型的衔接内容
        3.6.2 前衔接型的衔接内容
        3.6.3 后衔接型的衔接内容
第四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具体展开
    4.1 教学内容剖析
        4.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4.1.2 教材的趋势
    4.2 学生情况分析
        4.2.1 间接了解
        4.2.2 直接了解
    4.3 衔接教学的具体安排
        4.3.1 知识衔接型衔接教学设计
        4.3.2 前衔接型衔接教学设计
        4.3.3 后衔接型衔接教学设计
    4.4 教学效果评价
        4.4.1 评价工具
        4.4.2 学生原始成绩的比较
        4.4.3 实验后学生成绩变化的比对
        4.4.4 广泛的限时测试的设计
        4.4.5 广泛的限时测试结果的对比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今后课题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个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附录2 高中学生数学学情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3 四个班的数学原始成绩
附录4 广泛的限时测试的具体安排
致谢

(7)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1.1.2 新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的要求
        1.1.3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
        1.1.4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具体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问题解决
        2.1.2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
    2.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2.1 熊菲尔德的问题解决影响要素
        2.2.2 影响问题解决过程的主观要素分析
    2.3 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2.3.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2.3.2 熊菲尔德的数学解题模式
        2.3.3 我国学者的问题解决模式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研究思路设计
第4章 解析几何学习情况及教学现状分析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3 解析几何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学生解析几何学习存在的问题
        4.3.2 教师解析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4.3.3 解析几何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4.4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5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一)—教学设计
    5.1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特征
    5.2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5.3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5.3.1 “学生依赖——教师主导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策略
        5.3.2 “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策略
        5.3.3 “学生自主——教师启发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策略
        5.3.4 “学生自主——教师咨询式”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策略
    5.4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教学设计案例
        5.4.1 概念课的教学
        5.4.2 原理课的教学
        5.4.3 习题课的教学
第6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二)—课堂教学
    6.1 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课堂教学策略
        6.1.1 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提出能力
        6.1.2 重视问题引导,提升学生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能力
        6.1.3 重视问题策略优化原则,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效率
        6.1.4 重视问题变式、问题拓展,提升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6.1.5 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6.2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效果
        6.2.1 实验目的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践效果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解析几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7.1.2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
        7.1.3 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一)—教学设计策略
        7.1.4 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二)—课堂教学策略
        7.1.5 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及效果
    7.2 建议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HPM视角下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教材编写多样化
        2.升学命题情境化
        3.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1.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2.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三)论文结构
二、研究现状
    (一)HPM理论研究
        1.HPM简介
        2.HPM价值
    (二)等差数列研究现状
        1.等差数列概念研究
        2.等差数列公式研究
        3.等差数列解题研究
    (三)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研究现状
        1.等差数列概念教学研究
        2.等差数列公式教学研究
        3.等差数列解题教学研究
    (四)研究现存问题
三、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HPM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流程
    (二)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原则
        1.一致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持续性原则
    (三)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法
        1.等差数列概念教学设计方法
        2.等差数列公式教学设计方法
        3.等差数列解题教学设计方法
四、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实施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选择
        1.选择被试班级
        2.选择实验格式
    (三)研究流程
        1.等差数列课堂教学观察流程
        2.等差数列知识掌握反馈流程
        3.等差数列教师教学反思流程
五、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实施分析
    (一)等差数列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1.等差数列课堂量的观察分析
        2.等差数列课堂质的观察分析
    (二)等差数列知识掌握反馈分析
        1.等差数列概念掌握反馈分析
        2.等差数列公式掌握反馈分析
        3.等差数列解题掌握反馈分析
    (三)等差数列教师教学反思分析
        1.等差数列概念教学反思分析
        2.等差数列公式教学反思分析
        3.等差数列解题教学反思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2.HPM视角下等差数列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二)建议
        1.教学设计建议
        2.教学评价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等差数列课堂观察提纲
附录 B 等差数列测试题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基于物理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教学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构想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前概念与理解力的关系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学生理解力培养现状分析
    3.1 理解力现状调查概述
    3.2 问卷设计
    3.3 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4 存在问题
第四章 电磁学前概念的调查
    4.1 教师访谈调查
    4.2 学生电磁学前概念的现状调查
    4.3 学生电磁学前概念特点概述
第五章 基于前概念提升理解力的教学策略
    5.1 错误前概念转化提升理解力的策略
    5.2 充分利用学生科学前概念进行知识迁移
第六章 基于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的实验研究
    6.1 教学实践概述
    6.2 教学内容
    6.3 教学实践
    6.4 教学效果测试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策略建议
    7.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学生物理理解力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物理教师关于前概念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3 :电磁学前概念检测卷(前测)
    附录4 :电磁学前概念检测(前测)答卷访谈(例举)
    附录5 :电磁学常规教学设计(举例)
    附录6 :电磁学理解力检测卷(后测)
    附录7 :电磁学期末试卷
致谢
作者简历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K市高三学生立体几何中逻辑推理素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浪”
        1.1.2 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作用
        1.1.3 立体几何课程对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核心素养
        1.2.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2.3 逻辑推理素养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
        1.5.1 研究计划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2.2 关于逻辑推理素养的文献综述
        2.2.1 我国逻辑推理素养的历史发展
        2.2.2 逻辑推理素养发展重要时期的研究
        2.2.3 逻辑推理素养性别差异性的研究
        2.2.4 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
    2.3 关于立体几何的文献综述
        2.3.1 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研究
        2.3.2 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
        2.3.3 立体几何课程对数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2.3.4 立体几何课程对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研究
    2.4 逻辑推理素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
        2.4.3 经典测量理论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测试调查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3.4 文献研究法
    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3.4.1 测试卷的编制
        3.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3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4 试测结果分析
    3.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5.1 数据的收集
        3.5.2 数据的整理
    3.6 研究的伦理
    3.7 小结
第4章 高三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结果分析
    4.1 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4.1.1 逻辑推理素养测试题总体得分情况
        4.1.2 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总体分布情况
        4.1.3 逻辑推理素养各水平的得分情况
        4.1.4 逻辑推理素养四个方面得分情况
    4.2 不同维度下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差异性分析
        4.2.1 学校维度
        4.2.2 性别维度
        4.2.3 文理科维度
    4.3 小结
第5章 影响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的原因分析
    5.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2 逻辑推理素养知识
        5.1.3 立体几何知识
        5.1.4 教师教学方法
    5.2 访谈结果分析
        5.2.1 访谈目的
        5.2.2 访谈对象
        5.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5.3 主要原因分析
        5.3.1 积极因素
        5.3.2 消极因素
    5.4 小结
第6章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教学案例
    6.1 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
        6.1.1 重视概念教学,牢固逻辑推理基石
        6.1.2 巧设问题情境,创造逻辑推理起点
        6.1.3 鼓励合情推理,渗透逻辑推理规则
        6.1.4 演绎推理验证,示范逻辑推理过程
        6.1.5 构建知识体系,梳理逻辑关系
    6.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
        6.2.1 教学案例1:平面
        6.2.2 教学案例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6.2.3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思考
        7.2.1 研究的反思
        7.2.2 研究的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 A 逻辑推理素养测试卷
附录 B 高三学生逻辑推理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二(上)期末数学测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对高二学生解题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D]. 刘扬.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蔡文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为例[D]. 任宁宁.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二年级为例[D]. 雒晓雅. 西南大学, 2020(05)
  • [5]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 郑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D]. 陈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问题解决的解析几何教学实践的研究[D]. 胡雪东. 扬州大学, 2020(04)
  • [8]HPM视角下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研究[D]. 张雪.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物理前概念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教学研究 ——以电磁学为例[D]. 张婷.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10]K市高三学生立体几何中逻辑推理素养调查研究[D]. 李天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二(一)期末数学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