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不平衡对逆变器的影响

负载不平衡对逆变器的影响

一、不均衡负载对变频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魏麒文[1](2021)在《多电平逆变器PWM优化及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各种高压大功率变换设备在工业领域的大量应用,对于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促进,不但出现了众多新型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也有诸多新颖的控制策略,这些研究不但提高了逆变器的整体效率也提高了其输出电能质量。本文以多电平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多电平逆变器的调制策略与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均衡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于三单元九电平逆变器各单元输出功率不均衡的问题,文中利用傅里叶分解的方法得到了各单元的基波信号,并对功率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各单元不同的输出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功率均衡调制策略。首先对两低压单元合并调制,令两低压单元共用一个调制波,使两低压单元具有相同的输出特性,实现了低压单元输出功率均衡分配;对于高压单元,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输出基波幅值与调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实现高压单元输出基波随调制度线性化变化所需的导通角与调制度之间的关系。由此,只需要控制高压单元的开通角,便可实现在全调制度下各单元输出功率均衡。对于单电容钳位型五电平逆变器存在的钳位电容电压平衡控制问题,在分析该拓扑的所有开关状态的导通回路后,发现仅有四种开关状态会影响电容电压,这四种开关状态经还可以被简化为两个回路,且两回路具有相似的电路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调制波的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在不增加外电路的情况下仅靠开环控制便实现了电容电压的平衡控制。同时本文还利用推导得到的简化回路对该策略控制下的钳位电容的充放电状态进行了分析,解明了电压平衡控制的机理。对于级联H桥型逆变器存在的相内功率均衡问题,首先建模研究了其内部的能量平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的占空比调节方法,根据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对每个光伏组件连接的H桥占空比进行修正。在不同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不一致情况下仍旧可以实现逆变器的稳定运行,但是在光伏组件输出功率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会引起部分H桥单元的过调制。对于H桥过调制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三次谐波补偿的方法,对过调制单元的调制波注入三次谐波以减小调制波幅值,将H桥的线性范围扩大至1.155,同时向非过调制单元注入反相的三次谐波以消除三次谐波注入带来的输出电压含有三次谐波的问题,扩大了系统在光伏组件发电不平衡条件下的运行范围。

胡乃龙[2](2020)在《输油管线输油泵变频运行特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变频器在输油管线中广泛使用,目前已应用于开式输送、密闭输送、配比输送等各种输油工艺,使管线工况调整灵活方便。本文以日照至仪征输油管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如下内容:1.介绍了输油泵变频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2.分析了变频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电网电压暂降时,因变频器和开关柜保护值设置的不同,存在工频泵不失电、变频泵失电的情况,提出了输油站变频泵和工频泵的合理搭配方案;分析了变频器闭环控制对管线泄漏系统的影响,得出了变频器不宜采用闭环控制的结论;分析了电机由变频切换为工频时转子电流和定子残压的变化规律以及产生冲击电流的原因。3.对日仪线进行了水力计算,利用了恒压频比调速时电机机械特性曲线的特点、泵的相似原理、水力学理论,借助于matlab软件,研究计算了部分工况下,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与输油泵的压力、管线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管线调整运行参数提供了依据。

谢国坤,王亚亚,王娟娟[3](2020)在《基于傅里叶归一化的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常采用平均电流Park矢量法与三相电流平均值法对变频器开路故障进行诊断,但这2种方法在突增负载与突减负载的情况下会出现误诊断。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归一化的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分析了变频器开路故障的类型,通过傅里叶变换对变频器电流信号进行处理,获取变频器开路故障情况下频率域故障信息,采用离散尺度化法对离散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上述过程对三相定子电流直流分量与故障阈值进行傅里叶归一化处理,获取定子电流直流分量与基波幅值,按该值大小对直流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归一化后直流分量对变频器开路故障进行诊断,得到变频器故障定位表。采用傅里叶归一化方法对变频器开路故障进行诊断,定子电流中直流分量改变不显着,从而解决负载突增或突减情况下导致的误诊断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诊断出突增或突减情况下的变频器开路故障。

张贺[4](2020)在《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制造与性能测试》文中指出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是三相异步电动机与高压子母叶片泵一体化融合形成新一代液压动力单元,电机定转子气隙不浸油,避免油液粘性摩擦损失。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内部油路,对液压电机叶片泵进行油冷散热,同时通过复合轴中的孔板离心泵对主泵进行增压供油。结构上的变化,相较于电机油泵组,使得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体积更小、噪声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高。本文研制的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中电动机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标准7.5k W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进,主要在电机定转子轴向长度和转子内径上做出了改变,主泵采用高压子母叶片泵泵芯,通过空心复合轴将两者连接。在前期设计、加工制造基础上,研制出了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针对该泵的性能测试搭建了试验台,使用组态测试系统采集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各项参数,并与电机油泵组进行对比分析。构成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主要零部件经历了设计、试制多次修改后,最终确定了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零部件的加工图,确定了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及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组装工艺。搭建液压电机泵与同规格电机油泵组性能对比测试试验台,试验台中组态测试系统可实时对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组态测试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主体,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信号,上位机使用Lab VIEW进行数据的查看和记录,获得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性能参数,并与电机油泵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制的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相较于电机油泵组,在工作压力高压区段,容积效率提高9.8%,总效率提高11.2%,噪声降低14分贝以上。

李治昆[5](2020)在《胶带机永磁直驱系统多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带式输送机作为中远程距离的物料传输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成本低、可靠性高、传输能力强、方便高效等优点,因而被各大工厂企业广泛使用。随着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进,各大企业的生产制造规模也逐渐增大,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带式输送机也不断朝着高速、长距离、大功率、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传统带式机驱动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基于永磁直驱系统的带式输送机多机控制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特点进行概述,对带式机系统的几种常用的驱动装置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定了永磁电机变频驱动作为本文的驱动方案。根据输送带的粘弹性特征,采用Kelvin-Voigt模型对皮带机进行动态分析。对带式机的启动特性进行研究,并选取S型曲线作为其启动曲线。其次,根据带式输送机的简化模型,对皮带机的摩擦传动理论进行研究,对多机驱动系统中的牵引力分配问题进行探究,并对多机系统中的功率不平衡因素进行分析。以永磁电机作为带式机的驱动电机,针对双机刚性连接、柔性连接的两种不同工况,进行了多机平衡控制结构设计。结合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对三机双滚筒驱动的带式机进行多机平衡控制,采用转速电流控制法,在保证各电机转速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转矩电流耦合补偿法实现三机系统中负载的均衡分配。再者,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对其矢量控制系统原理进行分析,搭建对应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传统PI控制策略的缺点,引入ADRC算法,并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模糊自抗扰控制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然后,针对本文中已建立的多机平衡控制模型,搭建对应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多机平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以煤矿内基于永磁直驱系统的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多机平衡控制系统进行简介,通过现场实验,对本文中的控制方案进行验证。该论文有图75幅,表3个,参考文献89篇。

喻振杰[6](2020)在《基于自适应调速的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煤矿运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带式输送机承担着煤矿井下原煤开采运输的主要任务。随着工业制造与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带式输送机逐渐朝着智能化、信息化、节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鹤煤九矿井下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行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电能损耗严重等突出问题,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自适应调速的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以满足煤矿行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从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对影响带式输送机功耗的因素进行探析。为确保带式输送机平稳无冲击的启动,结合四种常见加速度启动曲线的对比分析,提出了“S”型启动曲线,可有效降低设备启动时受到的载荷和冲击。针对带式输送机带速与运量不匹配造成能源浪费、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构建带速与运量合理匹配的优化模型,满足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控制要求。(2)带式输送机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恒速运转,这种情况导致输送机长期处于轻载、空载状态,而电机仍以额定功率运行,会造成电能的严重浪费。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PSO-T-S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速控制策略。该策略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提高寻优精度与效率,减少算法迭代优化所需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3)通过对带式输送机多电机驱动功率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电流平均值作为功率调节参考依据的多电机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电机电流与平均值的差值对输出扭矩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机功率的合理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节能优化的显着功效。(4)依据鹤煤九矿的运输现状和控制需求,对矿井带式输送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工作。硬件系统以PLC作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带式输送机的集中控制、安全保护、视频监测等功能。软件系统使用i FIX组态软件,实现了带式输送机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故障预警等功能。现场联试结果表明,软硬件系统的搭建与配合能够提升矿井带式输送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该论文有图46幅,表14个,参考文献82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泽文[8](2019)在《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系统转矩同步模型预测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间接矩阵变换器(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IMC)多机传动系统利用中间直流环节作为母线连接多个逆变级驱动多个交流负载,其钳位电路简单,只需要1个二极管和1个小容量电容,使电路结构更加紧凑,集成度更高。该系统还具有开关器件少、功率因数高和输入输出波形良好等优点,适用于交流调速系统中多台电机协同控制的场合。本文以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电机的转矩同步控制策略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转矩同步控制系统的转矩同步误差进行了分析,针对基于主从控制结构中转矩同步误差开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矩阵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策略。FCS-MPC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具有动态响应快、易于实现系统的多目标控制等优点,适用于双电机转矩同步控制系统,解决多个控制目标的优化问题。通过对IMC双电机系统进行统一建模,将同步误差作为新的状态变量参与到IMC逆变级的开关状态选择中,IMC的整流级仍采用无零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在多电机系统加权求和型价值函数FCS-MPC中,随着电机数量的增加,权重系数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整定变得困难。为此,基于IMC双电机系统的统一预测模型,本文构造了二次型价值函数的标准形,将整定三个权重系数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辅助型对角矩阵的求解,并基于系统的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分析,提出一种离线求解算法,求得的对角矩阵可以保证价值函数在连续控制周期内都为Lyapunov函数,进而保证了误差向量收敛于零且系统渐近稳定,从而解决了权重系数自整定的难题。在MATLAB/Simulink上对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较,系统中各电机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在保证各电机较好的跟踪性能的同时,转矩同步控制性能大大提高,稳态控制精度也有所改善;同时对于载荷波动等工况突变问题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能力。

郭伽[9](2019)在《三相双输出变换器及其在舰船电网UPQC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涵盖范畴不断扩展,舰船电网的容量需求进一步增加,电网的电能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舰船电网具有典型的微电网特征,其发电机组容量较小,非线性负荷较多,运行工况复杂;同时,舰船电网还有一个特点,舰船上大功率负荷的功率调节会对舰船电网形成大的扰动。在舰船的众多负荷中,除各种电力拖动系统外还有通信、导航和武备等系统,对供电质量有较高要求。在本文课题研究中,需要舰船设备结构紧凑,比容量与比功率大,依据单桥臂双输出的思路,提出三相双输出功率变换器(包括三相双输出三桥臂变换器和三相双输出四桥臂变换器)作为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的主电路,对舰船电网的电压与电流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工作,提升舰船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应用于UPQC系统中的三相双输出变换器有较多运行机理和工程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主要涉及到对这种功率拓扑中开关器件的调制算法和实现高性能电能质量治理的控制方法等,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指标,本文分别提出适应于三相双输出功率拓扑控制的低谐波混合SPWM调制算法与低功率损耗SVPWM调制算法。其中,低谐波混合SPWM调制算法突破了运行模式对三相双输出变换器的限制,能够在较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基础上自由控制输出电压的频率;低功率损耗SVPWM调制算法避免了冗长零矢量表的使用,简化了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比较所提出的几种调制算法的特性,指出了各自适用范围,并通过仿真实验初步验证了所提出调制算法的正确性。本文基于双重傅里叶积分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双输出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谐波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推导出反映各次谐波的解析表达式,据此对调制比、相角差等参数对输出电压谐波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三相双输出变换器调制算法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此外,针对三相双输出变换器的设计问题,本文对变换器直流支撑电压、最大调制比及功率器件电流耐量等关键参数与输出电压、电流间的关系进行了原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系统的稳态向量模型,本文分析了变换器关键参数在不同电网运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为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针对应用于舰船电网中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的控制问题,本文首先建立系统在两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比例准谐振-重复控制并联复合算法作为UPQC系统电压补偿单元与电流补偿单元的控制算法。针对舰船电网频率波动范围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锁相环在线调整谐振频率、采样次数等控制器关键参数的方法以避免电网频率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此外,论文通过所建立的舰船电网仿真模型,初步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为验证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系统进行舰船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的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建立了小功率物理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对论文所提出各调制算法与控制算法在小功率平台中的实验验证,验证了论文所提出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苟学亮[10](2019)在《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频器作为一种成熟的高新技术产品,在煤矿各主要生产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煤矿井下主运输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随着运输距离的增长和运输煤量的增大,带式输送机装机功率也随之增大,因此井下带式输送机采用变频驱动技术成为主流趋势,可以充分发挥出变频驱动装置开机率高、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节能降耗等特点,同时也解决了带式输送机其它驱动方式下带速不可调节的弊端。本文针对陕西郭家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结合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PLC控制技术以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研究因煤矿生产的不均衡性、不同时性引起的电能损耗问题,即研究矿井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因采掘生产系统不同生产时间段输送煤量变化与带式输送机带速、电动机电能损耗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基础设计出针对郭家河煤矿生产系统的具有煤量自动识别和PLC节能控制自动运行的控制系统,提高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的控制精度和节能效果,充分利用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显着节能性等优势。该控制系统是以美国罗克韦尔公司的PLC为控制核心,以东芝三菱MVG-2000/10/6k型高压变频调速装置为硬件基础,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建立起带式输送机输送煤量、带速和能耗之间的匹配关系,实现矿井主运输带式输送机自动节能控制的目的。该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在郭家河煤矿主运输带式输送机上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即解决了矿井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根据煤量调速带速的实际需求,既提高了系统实时控制的精度,又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电力消耗,实现节能消耗的目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收紧,各行各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本文研究的内容紧贴国家的发展方向,符合保护环境政策的引领,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不均衡负载对变频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均衡负载对变频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多电平逆变器PWM优化及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多电平逆变器研究现状
        1.2.1 多电平逆变器拓扑
        1.2.2 多电平逆变器调制技术
    1.3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不平衡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合九电平逆变器PWM优化调制策略
    2.1 混合九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工作原理
    2.2 MHF-PWM调制策略及功率均衡方法
        2.2.1 MHF-PWM调制策略
        2.2.2 各单元输出功率分析及功率均衡方法
    2.3 仿真与实验研究
        2.3.1 仿真研究
        2.3.2 实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五电平逆变器钳位电容平衡控制策略
    3.1 五电平逆变器拓扑
    3.2 基于双调制波的SPWM控制策略
        3.2.1 基于双调制波的SPWM控制策略调制原理
        3.2.2 钳位电容电压均衡分析
    3.3 仿真与实验验证
        3.3.1 仿真研究
        3.3.2 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相CHB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4.1 光伏电池及单相CHB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建立
        4.1.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建立及输出特性分析
        4.1.2 单相CHB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4.2 基于占空比修正的CHB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平衡控制方法
        4.2.1 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平衡控制
        4.2.2 基于占空比修正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
    4.3 基于三次谐波补偿的扩大光伏并网逆变器运行范围控制方法
        4.3.1 三次谐波补偿原理
        4.3.2 基于三次谐波补偿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
    4.4 仿真验证
        4.4.1 基于占空比修正功率平衡控制方法仿真
        4.4.2 基于三次谐波补偿的扩大光伏并网逆变器运行范围控制方法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回顾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输油管线输油泵变频运行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输油管线输油泵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2 输油泵变频控制系统的构成
    2.1 输油站的变频器和SCADA系统配置
    2.2 原油管道SCADA系统
    2.3 高压变频器的组成结构
    2.4 输油泵变频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变频器在输油管线中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3.1 变频器欠压保护对输油管线的影响
    3.2 运行中变频器开闭环控制方式选择
    3.3 变频切工频时出现冲击电流
    3.4 本章小结
4 工频运行模式下的工况计算
    4.1 日仪线概况
    4.2 日仪线管线管路特性分析计算
    4.3 日仪线输油泵的流量与扬程之间的关系
    4.4 工频运行模式下的水力计算
    4.5 工频运行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4.6 工频运行模式下的电机功率及电流计算
    4.7 本章小结
5 变频运行模式下的工况计算
    5.1 输油泵转速变化时的H-Q曲线
    5.2 离心泵转速与扬程的关系
    5.3 离心泵转速与流量的关系
    5.4 输油泵电机的机械特性
    5.5 电机负载转矩
    5.6 变频调速时的频率计算
    5.7 变频调速时的频率与压力和流量的关系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傅里叶归一化的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变频器开路故障分析
2 基于傅里叶归一化的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2.1 傅里叶变换
    2.2 傅里叶归一化处理
    2.3 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4)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制造与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液压电机泵介绍
    1.3 液压电机叶片泵研究概况
    1.4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研究概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
    1.6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电机特性分析
    2.1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特性
        2.1.1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的尺寸
        2.1.2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磁路的分析
    2.2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的电流分析
        2.2.1 有功电流定义
        2.2.2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磁化电流与空载电流
        2.2.3 功率计算中的功率因数
    2.3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的电磁性能仿真
        2.3.1 Jmag-Designer电磁仿真软件
        2.3.2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方程
        2.3.3 电磁场边界条件
        2.3.4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的建模与网格划分
        2.3.5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的磁密度及磁矢量计算
        2.3.6 液压电机叶片泵中电机工作电流及输出功率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零部件制造与装配
    3.1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工作原理
    3.2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零部件制造
        3.2.1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壳体
        3.2.2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转子
        3.2.3 其他零部件
    3.3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转子动平衡测试及校正
    3.4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装配
        3.4.1 电机定子压装
        3.4.2 电机泵整体组装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试验台的设计
    4.1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性能试验的方案设计
        4.1.1 液压电机叶片泵变频调速试验
        4.1.2 液压电机叶片泵额定转速负载量变化试验
        4.1.3 液压电机叶片泵与电机油泵组性能对比
    4.2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性能试验台
    4.3 试验台PLC组态测试系统
        4.3.1 组态测试系统
        4.3.2 组态测试系统的传感器
        4.3.3 可编程控制器介绍
        4.3.4 STEP7-Micro WIN SMART软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试验测试
    5.1 变频调速试验中液压电机叶片泵输出流量与转速的关系
    5.2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额定转速负载特性
        5.2.1 转速与出口压力的关系
        5.2.2 效率与出口压力的关系
    5.3 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与电机油泵组性能对比
        5.3.1 转速随出口压力变化的对比
        5.3.2 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附录B 专利申请情况

(5)胶带机永磁直驱系统多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简介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2 带式输送机结构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带式输送机结构
    2.3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
    2.4 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分析
    2.5 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带式输送机多机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带式输送机传动原理及牵引力分配
    3.3 带式输送机功率不平衡问题分析
    3.4 带式输送机多机平衡控制策略
    3.5 基于偏差耦合的多机平衡控制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模糊自抗扰控制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永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4.3 自抗扰控制器
    4.4 模糊自抗扰控制器
    4.5 本章小结
5 多机平衡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刚性连接双机驱动系统仿真
    5.3 柔性连接双机驱动系统仿真
    5.4 偏差耦合多机驱动系统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煤矿皮带机控制系统设计
    6.3 硬件设计
    6.4 软件设计
    6.5 现场实验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自适应调速的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及功率调控原理分析
    2.1 带式输送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分析
    2.3 带式输送机功率调控原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3.1 智能控制策略研究基础
    3.2 自适应调速控制策略
    3.3 多电机功率平衡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4.1 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4.2 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3 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8)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系统转矩同步模型预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系统
        1.2.1 间接矩阵变换器原理
        1.2.2 间接矩阵变换器多机传动系统
    1.3 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转矩同步系统研究现状
        1.3.1 转矩同步控制结构研究现状
        1.3.2 转矩同步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3 模型预测控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IMC双电机系统转矩同步主从控制
    2.1 间接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
        2.1.1 整流级无零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
        2.1.2 逆变级的空间矢量调制
        2.1.3 换流策略
    2.2 间接矩阵变换器-单电机控制系统
        2.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2.2.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2.3 IMC双电机转矩同步系统主从控制的转矩特性
        2.3.1 控制结构与控制原理
        2.3.2 系统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IMC双电机系统转矩同步模型预测控制
    3.1 IMC整流级控制
    3.2 IMC双电机转矩同步系统FCS-MPC控制
        3.2.1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3.2.2 IMC双电机系统FCS-MPC控制器设计
    3.3 价值函数重构及对角矩阵求解
        3.3.1 传统加权求和型价值函数
        3.3.2 标准二次型价值函数
        3.3.3 辅助对角矩阵的离线求解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IMC双电机转矩同步系统仿真分析
    4.1 IMC双电机转矩同步系统仿真模型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2.1 主从控制仿真结果
        4.2.2 传统加权求和型价值函数FCS-MPC仿真结果
        4.2.3 标准二次型价值函数FCS-MPC仿真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三相双输出变换器及其在舰船电网UPQC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舰船电网特点与电能质量问题
        1.2.1 舰船电网的架构与特点
        1.2.2 舰船电网电能质量问题
    1.3 UPQC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功能与运行原理
        1.3.2 功率单元的拓扑结构
        1.3.3 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调制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3 低谐波混合调制算法
        2.3.1 三相双输出低谐波混合SPWM调制算法
        2.3.2 仿真验证
    2.4 低损耗SVPWM调制算法
        2.4.1 三桥臂变换器SVPWM调制算法
        2.4.2 四桥臂变换器SVPWM调制算法
        2.4.3 仿真验证
    2.5 调制算法性能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输出电压谐波及运行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改进双重傅里叶积分法的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分析
        3.2.1 改进双重傅里叶积分谐波分析法的原理
        3.2.2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分析
    3.3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内部参数与端口输出的关系
        3.3.1 直流电压利用率分析
        3.3.2 功率器件最大电流分析
    3.4 结合UPQC运行工况的三相双输出变换器特性分析
        3.4.1 网压波动对直流支撑电压的影响
        3.4.2 网压波动对功率器件冲击电流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系统建模及控制
    4.1 引言
    4.2 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4.2.1 三相双输出三桥臂UPQC系统数学模型
        4.2.2 三相双输出四桥臂UPQC系统数学模型
    4.3 基于比例准谐振-重复控制的UPQC控制算法
        4.3.1 舰船电网对UPQC的控制要求
        4.3.2 控制方法分析
        4.3.3 舰船电网的建模
        4.3.4 基于舰船电网模型的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相双输出变换器UPQC系统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与电能质量异常状态的模拟
        5.2.1 实验平台的总体结构
        5.2.2 舰船电网典型电能质量异常状态模拟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相关研究技术的验证
        5.3.1 功率环节的调制算法实验
        5.3.2 电能质量治理策略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10)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带式输送机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带式输送机发展趋势
    1.3 带式输送机总体结构及特点
    1.4 带式输送机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
        1.4.1 输送能力
        1.4.2 带速和带宽
        1.4.3 胶带安全系数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郭家河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分析与建模
    2.1 郭家河煤矿概况
    2.2 郭家河煤矿原煤生产工艺
        2.2.1 采煤方法选择
        2.2.2 采煤工艺选择
    2.3 郭家河煤矿煤流分析与煤量模型
        2.3.1 煤炭运输流程分析
        2.3.2 采煤工作面煤量模型
    2.4 带式输送机煤量自动识别
        2.4.1 煤量自动识别技术
        2.4.2 核子称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3.2 带式输送机带速与运量的匹配关系
    3.3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方案制定
        3.3.1 节能控制方案制定目的和原则
        3.3.2 节能控制方案的制定
    3.4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组成
    3.5 PLC节能控制装置设计
        3.5.1 PLC双CPU冗余技术
        3.5.2 PLC节能控制器设计
    3.6 变频调速装置设计
        3.6.1 变频器分类及结构
        3.6.2 变频调速原理及控制算法
        3.6.3 变频调速装置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节能控制系统软硬件实施
    4.1 郭家河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选型
        4.1.1 选型依据
        4.1.2 主要部件选型及校验
        4.1.3 选型结果及主要技术参数
    4.2 郭家河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电气监控系统
        4.2.1 高低压配电装置
        4.2.2 变频调速装置
        4.2.3 PLC控制装置
        4.2.4 综合保护装置
    4.3 郭家河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PLC控制软件
    4.4 本章小结
5 节能数据分析
    5.1 节能控制技术优点及创新点
        5.1.1 节能控制系统优点
        5.1.2 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创新点
    5.2 节能数据分析
        5.2.1 运输效率对比分析
        5.2.2 电气节能对比分析
        5.2.3 机械损耗对比分析
        5.2.4 社会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不均衡负载对变频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电平逆变器PWM优化及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D]. 魏麒文.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输油管线输油泵变频运行特性分析研究[D]. 胡乃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基于傅里叶归一化的变频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谢国坤,王亚亚,王娟娟.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9)
  • [4]气隙非浸油式液压电机叶片泵的制造与性能测试[D]. 张贺.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胶带机永磁直驱系统多机控制策略研究[D]. 李治昆.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自适应调速的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喻振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间接矩阵变换器—双电机系统转矩同步模型预测控制[D]. 王泽文. 天津大学, 2019(02)
  • [9]三相双输出变换器及其在舰船电网UPQC中的应用[D]. 郭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D]. 苟学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负载不平衡对逆变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