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主电网年送电量再创新高

西安市主电网年送电量再创新高

一、西安主电网年输送电量创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黄凤兮[1](2020)在《Y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电力企业的盈利模式由购销电价差过渡为允许收益的新模式,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收益增长减缓和投资规模管控的影响,与之带来的是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正在进行市场化、集约化、信息化变革。这些因素,给供电企业在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迫使供电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需要重视一个课题——通过改进和完善基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优目标。本文以在国内具有中等规模的某地市级供电企业——Y供电企业——的基建项目成本状况为研究对象,并以该企业具有典型意义的某具体项目为分析案例,在会计核算及工程结算的基础上,剖析该公司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出问题的主要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建议与对策。首先,本文对工程成本管理基本理论着手,对国内及国外研究结论回顾,简要介绍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其次,梳理和分析Y供电公司基建项目与成本管理的现状与特征,并在制度体系、管理机制和工作思路等核心环节分析其优劣得失。再次,以具有典型意义的S村项目财务决算、会计核算和项目结算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法,对Y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工程材料价格虚高、施工税费计算错误、其他费用控制不严等;再采取个别访谈等方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追溯,揭示出成本管理能力欠缺、成本管理组织机制不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标准执行不力、成本核算办法落后等深层次原因。最后,从作业成本法与成本标准管控等技术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给出了完善基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成本费用报账要求等改进建议和对策。文章的结尾,对未来电网基建工程成本管理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更多的实践,促进提升电网基建工程成本管理成效。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推动地市级公司配电网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化和高效化水平,提升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投资效益。

张立飞[2](2018)在《基于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的改进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太阳能是目前新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光伏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利用的主流趋势,因而其产生的相关问题也成为现在光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孤岛效应便是其中之一。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是确保现代智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技术,因而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首先对孤岛现象的发生机理、国家对孤岛检测方案的标准、孤岛效应的检测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同时综述了光伏并网系统一旦发生孤岛效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介绍,为了评估不同的孤岛检测方案的有效性,本文引入了四种坐标系,并对四种坐标系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的推导,指出各种坐标系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确定本文所采用评估坐标系。其次文章重点对主动频移检测方案以及带有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改进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QfD×Cnorm坐标系上[2],定量描述出了两种方案的孤岛非检测区域的大小,描绘出非检测区域在坐标系的具体位置,并通过仿真建模验证了该非检测区域与公式推导的一致性,深入分析了检测参数对电能质量以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再次为了兼顾孤岛检测的效果和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非阻性负载带来延长时间,文章在传统的主动移频算法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即截断系数cf可以自适应变化,或者说周期性不间断的对逆变器施加正反方向的扰动信号[3]。该方法避免了负载特性的不同导致负载谐振频率与扰动信号的频率偏移方向相反,使得偏差相互抵消而引起的检测失败的现象,降低了检测的时间,并降低了光伏并网系统注入电网的谐波畸变率,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被动式过/欠压检测方法搭配形成组合式检测方案,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光伏系统进行了建模,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具有检测速度更快,盲区更低的以及在不同负载特性情况下均可有效等特点。最后根据设计方案,本文采用了 TI公司的DSP28335为主控芯片,围绕了孤岛检测技术进行了硬件设计,给出了相应的流程图以及具体的实验波形。

严凌志[3](2016)在《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省协调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西南水电外送规模不断扩大,受端区域实际调度中多电网网间负荷分配方案下个别省(市)级电网轻负荷时段负备用紧张、调峰压力巨大的现象愈发严重。网省协调多电网调峰问题,是极为复杂的高维、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是西南大规模外送直流水电消纳的关键问题,亟需科学、实用的网省两级协调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目前西电东送主要受端——华东电网为工程背景,分析各省(市)电网电源特性、负荷特性的异同点,以此为依据研究了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省协调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由爬坡压力指标和容量压力指标构成的调峰压力动态指标。前者描述的是电网响应负荷波动在相邻时段出力升降的能力,取决于负荷的波动情况和机组的运行状态、爬坡速率与爬坡幅值;后者描述的是电网响应负荷预测偏差的能力,取决于电网机组运行状态、最大出力、最小出力和要求的备用容量。调峰压力指标是动态指标,综合了电网各时段负荷和机组运行所提供的关于调峰需求的信息,全面反映电网每时段的调峰压力。调峰压力指标是无量纲的,可以比较负荷、装机差异极大的多个电网的调峰压力,为多电网调峰的网间负荷分配方法提供了分配准则和依据。(2)给出直调电厂抽水蓄能、常规水电和火电联合调峰求解框架,可有效协调多种电源。相比实际调度结果,本文方法所给出的调度方案更大幅度地减小了全网剩余负荷峰谷差和峰谷差率,减小了调峰需求;同时显着提高了剩余负荷的负荷率并减小了剩余负荷均方差,说明余留的剩余负荷相比原始负荷更平滑、平稳,有利于各省网机组安全经济运行。(3)提出一种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间负荷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无量纲化的指标使得负荷、装机差异极大的多个电网之间能够客观比较各自的调峰需求,从而使制定的网间负荷分配方案更合理。所得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多电网调峰需求,还能满足相邻时段各电网所有机组的爬坡约束、各电网运行的正、负备用约束。相比等比例分配方法和基于余荷曲线分配方法,基于调峰压力指标引导网间负荷分配,不仅充分利用了多个电网之间峰谷差异、峰谷时间差异等负荷差异,还深度挖掘了各电网之间的电源装机调峰性能差异,更大幅度地发挥了大电网平台资源配置优势。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吴荣福[4](2016)在《特殊天气下的福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发电计划编制及电网安全校核分析的基础,其预测水平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当天气状况发生变化时,负荷水平也会跟着发生大幅波动,此时负荷预测准确率依然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从气象因素入手,抓住其影响负荷变化的机理,重点针对高温、降雨、台风等特殊天气情况下的负荷预测作出研究,旨在提高当天气状况变化时电网的负荷预测准确率。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概述了短期负荷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福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对福建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导致负荷特性变化的气象因素和非气象因素。另外,还介绍了数据预处理和误差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研究分析了福建电网的夏季降温负荷。首先,采用基准负荷比较法从总负荷中分离出降温负荷。然后,针对福建省各地市经济水平和气象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同时将“子网累加”和整体分析的思想应用到降温负荷的分析中,从降温负荷特性、气温敏感性、年最大降温负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子网累加”方式更优的结论。提出一种考虑小水电影响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小水电的发电负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分解和还原的小水电发电负荷预测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流域为单位构建大型小水电虚拟电厂的办法,再以前述的小水电预测方法对各个虚拟电厂进行预测,累加后即得到全网的小水电发电负荷曲线。最后,提出一种考虑小水电影响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由小水电发电负荷曲线和全省用电负荷曲线还原出网供负荷预测曲线。提出一种台风期间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研究分析了影响福建电网的台风活动规律,介绍了台风期间的典型负荷特性变化特点。对于台风期间含有可用相似日的情况,介绍一种基于相似日修正的负荷预测方法;针对没有可用相似日的情况,结合前面的研究内容,给出一种基准负荷修正的预测思路。实例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福建电网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

吴必善[5](2015)在《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及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水平是必然选择。煤化工是煤炭洁净利用的重要方式,煤化工是否能够降低碳排放以及如何真正实现其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基于系统科学和绿色SCM的视角,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经济学、环境生态学、高级运筹学等的相关理论及IPCC、PAS2050等协议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中碳足迹的计量和控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了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低碳模式和管理策略。首先,论文分析了当前全球气候和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指出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借此分析我国能源结构与消费方式中存在的碳排放问题。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体能源。为了掌握当前国内外煤炭供应链及其煤化工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论文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征询涉及煤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学者的意见;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萃取出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的关键因子。其中,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市场发展趋势,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及其对煤炭的消费量在急剧上升,但是煤化工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强度也随之加大。论文通过构建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比例预测模型,预测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变化强度及其与煤化工产业链发展的关联度。其次,在能量Exergy()生命周期评估(ELCA)、可持续性生命周期分析法(LCSA)基础上,论文对煤炭生产(开采、洗、选)、煤炭物流、煤化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消费等子系统的GHG排放源进行辨识和建立排放量的预测模型,研究各子系统的碳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和碳足迹计量模型。在对煤化工各子系统的碳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和碳足迹计量模型等定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文再利用巴尖依斯基、DEA和双重红利等数学模型研究碳税、碳交易和碳标签在我国煤化工企业低碳生产和产品低碳消费的碳足迹控制技术机制和管理机制中的应用。最后,论文将煤化工产业链上碳足迹的外部不经济性带来的相关技术变量和低碳成本指标纳入企业内部化管理基础上,构建了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了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低碳模式管理优化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中GHG的排放量,缓解区域性碳足迹强度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定量研究我国目前煤气化-CH3OH、煤气化-SNG-IGCC以及煤火用液化-间接液化等核心煤化工产业链中碳足迹的计量方法和控制机制,不仅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也是为我国制定和实施煤基能源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分析当前全球因大量使用碳基能源导致气候与环境的恶化,尤其是煤炭消费主力之一的煤化工产业链中碳足迹强度变化速度,令各国政府感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论文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是通过科学辨识出现代煤化工核心产业链上温室气体的排放源,研究出排放因子或相关排放系数的计量模型,给出碳足迹的度量、评估的定量研究方法;第二是探究出煤化工产业链上碳足迹控制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旨在全球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研究制定或完善当前我国碳交易、碳市场、碳标签等机制,并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也是从实践出发,通过完善相关控制机制以实现我国对于相关产业可操作性的低碳管理模式。在研读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之后,吸取现有的部分专业理论及研究思路,论文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技术线路,为论文每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出详细规划与准备。第2章:碳足迹与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理论研究。为了分析影响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出了影响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工技术、产业政策和环境承载力。论文进一步界定了碳足迹的涵义,并分析其在生态足迹中的比例;通过分析生物承载力构成指数(bcci),建立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比例预测模型,以此研究碳足迹强度与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的关联度,从而指出了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也是为进一步分析和计量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作准备。第3章:基于elca-lcsa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脉与排放系统分析。借助lca、elca、lcsa和exergy等理论构建全生命周期内物质流、能量流在平衡状态时的转化效率数量模型,定量分析和评价煤基能源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负产出”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明确了新型煤化工核心产业链内的碳脉机理;并在分析煤气化-ch3oh、煤气化-sng-igcc以及煤液化-间接液化等核心煤化工产业链中的c元素物质流的基础上,辨识出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煤化工生产和消费等子系统的ghg排放源,为下一阶段研究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方法和控制机制等工作奠定基础。第4章: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在明确煤化工核心产业链各子系统ghg排放源的基础上,利用pas2050:2008、iso14064、ghgprotocol和ipcc等国际指导性文件的相关研究方法,指出各种能源的单位能耗、转换率、碳氧化率、ghg排放因子的核算公式,并通过构建年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我国原煤未来的产能,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提供依据。在相关排放因子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论文再通过构建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足迹计量的系统分析模型,按照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脉分别研究出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煤化工生产、产品消费等子系统的碳足迹计量模型,而且通过事例模拟验证相关碳足迹计量模型的实用性。第5章: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机制研究。在煤化工核心产业链中各子系统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之后,论文再从两个方面去研究碳足迹控制机制,即技术机制和管理机制。技术控制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利用“卡曼涡街”原理研究提升煤层气的利用率,以达到减少煤炭在开采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的;同时,通过设计水煤浆管道运输技术以实现绿色煤炭运输方式,研究煤炭物流过程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利用dea模型,论文将研究增强生态承载力的碳汇能力,促进我国区域性碳收支账户的平衡,为降低区域性煤化工产业链上碳足迹控制技术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论文将研究通过建立新型煤化工多联产业群的方式,促进部分煤基产物的循环使用机会,以减小二次能源的排放因子,达到降低整个产业链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的;还研究利用碳捕获与封存等低碳技术,增强节能减排的效果。控制的管理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通过双重红利模型、piguotax等理论,分析碳税与碳交易、cdm项目等清洁发展机制对煤化工企业、下游消费者边际效益的影响程度,研究煤化工产业链上碳足迹控制的管理机制及建立煤化工产品碳标签的低碳消费机制;并通过事例模拟煤化工产业链上碳足迹的相关控制机制的应用效果。第6章:基于碳足迹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将碳捕集、碳交易等成本作为相关企业生产或消费的约束条件,研究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的管理方法。通过利用高级运筹学等理论,论文构建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新模型,并以事例模拟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煤化工多联产业群优化重组情景,提出区域性资源型城市群可持续化发展的新模式。第7章:结论与展望。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并客观总结出该项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待未来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李婷[6](2014)在《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视角》文中指出我国高铁产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落后—赶超—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研究中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助于探索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模式,同时对于面临相同发展历程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在对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互动、技术溢出和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高铁技术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并与日本、法国、德国进行比较,并结合中国高速铁路产业链分析研究产业升级过程中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我国高铁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市场需求、内生创新投入、相关产业、企业结构和竞争战略以及政府支持和机会对于高铁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计算高铁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相似度系数,得出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强度。用产业问的技术溢出来衡量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并将相关产业进行细分,研究不同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了产业内生R&D投入、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内外结合。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口空间布局和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对高速铁路技术的巨大需求,构成高铁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技术要素是高铁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国家战略在推动高铁技术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主导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体系和“走出去”战略加速高铁技术创新。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大于内生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R&D资本投入的技术弹性为正,而且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但R&D人力投入的技术弹性为负。在细分行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强,而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链的上游部门的溢出效应并不显着。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得出的政策建议是:首先,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对高速铁路产业核心技术的掌握水平;其次,充分利用高铁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作用,加强高铁产业的创新互动,提升高铁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技术水平;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打造中国“高铁品牌”。

傅万学[7](2012)在《巢湖地区电网规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网规划,是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也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进行正确合理的规划和改造,一方面可以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巢湖地区的具体建设情况,选取巢湖区电网建设作为研究对象,结对巢湖电网现状和主要目标,进行了电力电量负荷预测;确定了巢湖地区电网的变电站容量,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压电网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规划;然后是电力计算和节能分析,对为巢湖电网的二次系统进行了简单规划设计;最后对整个电网规划进行了投资估算和评价。本次规划为巢湖地区今后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宇[8](2009)在《西安大型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7.47%,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日益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相关能耗统计表明,在我国各类建筑当中,大型商业建筑能耗相对较高。作为大型商业建筑中的一类,超市建筑能耗也一直较高,近几年来更有上升的趋势,超市主要能耗用于空调采暖制冷及照明。随着国外大型零售商陆续落户西安,作为零售业主力业态的大型超市发展迅猛,数量与规模都在逐年增大,随之带来的能耗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针对大型超市建筑的节能研究意义重大。本课题以西安大型超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能耗数据统计、数理分析等方法找出西安大型超市建筑存在的几点问题:冬季室内感觉冷、夏季室内感觉热;各大型超市单位面积能耗大;大型超市建筑之间能耗差异大;大型超市建筑能耗远远大于住宅建筑能耗等。针对大型超市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观察、测试了解超市内人的行为方式、室内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况、建筑围护结构构造、超市体型特征、平面布局特点等情况,寻找造成超市能耗高的主要原因。造成能耗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大型超市室内冷热源多,各分区要求温度不尽相同和人流量大等特点造成空调负荷上升;第二,在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围护结构构造、空调和照明设备等方面的设计不够合理。第三,超市管理者和顾客缺乏足够的节能意识。最后,针对分析出的原因,提出适应西安地区气候特点的大型超市节能设计对策并利用能耗模拟软件对采取节能措施前后的超市建筑能耗状况进行计算分析与比较,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希望能够对西安地区今后的大型超市建造与运行提供一些参考,并对西安旧有大型超市的节能改造提供一定帮助。

丁勇[9](2008)在《安徽地区性电源项目的区域选择与厂址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大型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是一个耗资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的选址工作包含了诸多的技术和经济要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电厂的选址已从国家规划平衡过渡到多家发电公司竞争自主选择。为了获得相应的科学合理厂址优选评价方法,本文尝试研究开发一套适合电力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火电发电厂厂址优化和评价方法。针对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某电网的火力发电厂选址工程项目,本文采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对项目的选址采用模糊评判和电价因子相结合的优化评价方法,使得选址过程更加合理有效,确保电厂投产后具有很强的竟争力和运行效益。(1)在区域选择评价上,改变了传统的以送网和燃料等少数条件定性评价的方法,针对某省内不同区域采用包括送网、燃料、运输、环保、水资源等多个建厂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再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进行主要建厂外部条件的模糊量化,通过对量化结果的归集得出对不同地区建厂条件的模糊评判排序结果,从而初步得出最适宜建厂的区域。(2)在选定区域后,改变了传统电源项目“以需求确定供应”的建厂原则和“以成本核算电价”的定价原则,提出了重点研究以不同厂址的估算电价(电价因子)为核心来评价其电力市场竞争力评判方法。对于确定区域内的不同厂址进行技术条件深入的比较,借助电力行业定额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平均基准收益率和行业公认回收年限,采用计算运行寿命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并折算到起始年份的现值的方法,以现值平衡为零作为基准估算不同厂址的合理电价,再以电价为核心的评判项目的竞争力,从而找出适应电力市场条件的最优厂址。本文提出的优化评价方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工程应用前景,可供各大发电公司在火力发电厂工程项目选址时参考。

蒋浩然[10](2008)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地区电力需求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行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预测地区电力需求量,分析影响电力需求量的因素,把握不同因素对电力需求量影响的程度,为电网建设规划、促进电网调度部门对电网实行安全、优质、经济调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准确的依据。文章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理论模型对地区电力需求量进行预测。文中预测模型以GM(1,1)为核心,GM(1,1)模型是灰色动态模型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预测模型,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一方面,建立了地区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的电力需求量模型生成值与实际值拟合程度非常好,残差分析结果为优,精度非常高,达到99.3%。另一方面,通过对影响电力需求量的各因素关联度分析,将主要影响因素加以量化,并对关联度进行排序,寻求系统中各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从而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促进和引导系统迅速而有效地发展。在案例的最后,针对气温这一特殊的影响因素,做了更进一步的灵敏度分析,为电力调度部门在调控气温影响电力需求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建模与计算分析,说明文章采用的预测方法正确,模型科学合理,模型参数来源明确,计算过程简单,结果易懂,能清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也说明本理论对于地区电力需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为电力供应计划、宏观政策调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量化分析工具。

二、西安主电网年输送电量创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安主电网年输送电量创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1)Y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及特色
第2章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2.1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1.1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概念
        2.1.2 基建项目成本概念
    2.2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基本原则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Y供电公司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1 Y供电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电网建设简介
    3.2 Y公司基建项目现状
        3.2.1 基建项目的基本特征
        3.2.2 基建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3.2.3 基建项目管理流程
        3.2.4 基建项目投入建设情况
    3.3 Y公司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特征
        3.3.1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思路
        3.3.2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架构
        3.3.3 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Y供电公司基建项目成本问题分析
    4.1 项目基本概况
        4.1.1 S村项目简介
        4.1.2 S村项目的典型性分析
    4.2 S村项目成本核算发现的问题
        4.2.1 工程材料原因导致成本增加
        4.2.2 施工税费计算不准确
        4.2.3 其他费用控制不严增加成本
    4.3 S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
        4.3.1 个别访谈法的实施
        4.3.2 参与人员欠缺成本管理能力
        4.3.3 成本管理组织机制尚不健全
        4.3.4 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执行不力
        4.3.5 项目成本核算办法落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Y供电公司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改进措施与建议
    5.1 完善基建项目管理体系
    5.2 运用作业成本法强化成本控制
    5.3 严格遵循基建成本标准
    5.4 明确成本费用报账的规范要求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的改进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概况
        1.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国外研究状况
        1.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国内研究状况
        1.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
    1.3 光伏并网系统的孤岛效应
        1.3.1 孤岛效应的研究意义
        1.3.2 孤岛检测方法
        1.3.3 孤岛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孤岛检测的基本问题
    2.1 基于逆变器的孤岛效应的理论分析
    2.2 孤岛检测的标准规范
    2.3 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2.3.1 远程孤岛检测方法
        2.3.2 本地孤岛检测方法
    2.4 孤岛检测方案的有效性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主动频率偏移检测方法(AFD)
        3.1.1 工作原理的分析
        3.1.2 AFD检测法参数的影响
    3.2 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率偏移检测法(AFDPF)
        3.2.1 AFDPF工作原理的分析
        3.2.2 AFDPF检测法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3.3 仿真分析
        3.3.1 AFD仿真验证
        3.3.2 AFDPF(周期性扰动)仿真
    3.4 S-Function函数的编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SP28335(带有孤岛检测)逆变器软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设计
        4.1.1 逆变主电路设计
        4.1.2 驱动电路设计
        4.1.3 采样电路设计
        4.1.4 电网频率捕获电路设计
        4.1.5 控制电路设计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DSP资源分配
        4.2.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3 软件锁相环设计
        4.2.4 孤岛检测程序设计
        4.2.5 数字PID程序设计
    4.3 实验结果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3)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省协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省协调相关研究进展
        1.2.1 调峰调度优化算法
        1.2.2 网间负荷分配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总体框架
2 华东网省两级特性分析
    2.1 华东直调电厂
    2.2 四省(市)基本特性
        2.2.1 电源特性
        2.2.2 负荷特性
    2.3 网间负荷分配方法
    2.4 小结
3 电网调峰压力表征方法
    3.1 引言
    3.2 调峰压力指标
        3.2.1 爬坡压力指标
        3.2.2 容量压力指标
        3.2.3 调峰压力指标
    3.3 调峰压力指标计算流程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运行方案安排
        3.3.3 调峰压力评估
    3.4 实例分析
        3.4.1 数据预处理
        3.4.2 运行方案安排
        3.4.3 调峰压力评估
    3.5 小结
4 网省协调的多电源调峰方法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模型求解
        4.3.1 基于启发式搜索的抽蓄调峰调度
        4.3.2 基于混合降维搜索的常规水电调峰调度
        4.3.3 基于改进切负荷方法的火电调峰调度
    4.4 实例分析
    4.5 小结
5 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间负荷分配方法
    5.1 引言
    5.2 数学模型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模型求解
        5.3.1 遗传算法操作
        5.3.2 多核并行机制
        5.3.3 种群迁移策略
        5.3.4 求解步骤
    5.4 实例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特殊天气下的福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概述
        1.2.1 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
        1.2.2 负荷预测的特点
        1.2.3 负荷预测的分类
        1.2.4 负荷预测的基本流程
    1.3 短期负荷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短期负荷预测的发展过程
        1.3.2 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介绍
    1.4 福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存在的困难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负荷特性分析和数据预处理
    2.1 电力负荷的分类
    2.2 福建电网负荷特性分析
        2.2.1 日负荷特性分析
        2.2.2 周负荷特性分析
        2.2.3 年负荷特性分析
    2.3 影响负荷特性的因素分析
        2.3.1 气象因素的影响
        2.3.2 其它因素的影响
    2.4 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2.4.1 不良数据的分类
        2.4.2 不良数据的检测与修正
    2.5 负荷预测误差分析
        2.5.1 误差产生的原因
        2.5.2 误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季降温负荷研究分析
    3.1 引言
    3.2 降温负荷分析流程
    3.3 降温负荷特性分析
        3.3.1 全省降温负荷特性分析
        3.3.2 各地市降温负荷特性分析
        3.3.3 比较分析
    3.4 气温敏感性分析
        3.4.1 全省气温敏感性分析
        3.4.2 各地市气温敏感性分析
        3.4.3 算例分析
    3.5 年最大降温负荷分析
        3.5.1 全省年最大降温负荷分析
        3.5.2 各地市年最大降温负荷分析
        3.5.3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小水电影响的短期负荷预测研究
    4.1 引言
    4.2 小水电负荷特性研究分析
        4.2.1 概述
        4.2.2 小水电发电负荷的影响因素
        4.2.3 小水电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
    4.3 小水电发电负荷专用预测方法
        4.3.1 负荷曲线分解
        4.3.2 最大负荷预测
        4.3.3 标幺曲线预测
        4.3.4 负荷曲线的还原与调整
    4.4 小水电大型虚拟电厂的构建
    4.5 虚拟电厂发电负荷预测算例分析
    4.6 考虑小水电影响的短期负荷预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风期间的短期负荷预测研究
    5.1 引言
    5.2 影响福建电网的台风活动规律分析
    5.3 台风期间的负荷特性分析
    5.4 台风期间短期负荷预测思路
    5.5 相似日修正法
        5.5.1 相似日的选取
        5.5.2 修正预测
        5.5.3 算例分析
    5.6 基准负荷修正法
        5.6.1 台风影响分量分析
        5.6.2 修正预测
        5.6.3 算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5)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及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理论梳理
        1.2.4 文献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线路
    1.5 本章小结
2 碳足迹与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理论研究
    2.1 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理论研究
        2.1.1 影响煤化工产业链发展的主成分分析
        2.1.2 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低碳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
    2.2 碳足迹的理论研究基础
        2.2.1 碳足迹的涵义
        2.2.2 构建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碳足迹比例预测模型
    2.3 事例模拟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ELCA-LCSA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脉与排放系统分析
    3.1 基于ELCA-LCSA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脉分析
        3.1.1 基于ELCA-LCSA的CCIC物质流和碳脉分析
        3.1.2 煤气化—甲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脉分析
        3.1.3 煤制油—间接液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脉分析
    3.2 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足迹及排放系统分析
        3.2.1 煤炭生产环节CF主要排放源分析
        3.2.2 煤炭物流环节CF主要排放源分析
        3.2.3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化工过程CF主要排放源分析
        3.2.4 煤间接液化产业链化工过程CF主要排放源分析
        3.2.5 部分CCI产品消费过程CF排放源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LCA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研究
    4.1 基于物料衡算法构建GHG排放因子模型研究
        4.1.1 碳潜在排放因子分析
        4.1.2 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模型
        4.1.3 CCI过程中的SO2、NOX等排放因子模型
    4.2 煤化工核心产业链碳足迹计量的系统分析模型
    4.3 原煤生产子系统碳足迹计量研究
        4.3.1 原煤年产能置信区间预测模型
        4.3.2 基于巴尖依斯基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计量
        4.3.3 原煤生产子系统CF计量模型
    4.4 物流子系统碳足迹计量研究
        4.4.1 物流子系统CF分析模型
        4.4.2 物流子系统CF计量模型
    4.5 煤化工核心产业链加工子系统碳足迹计量研究
        4.5.1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生产过程CF计量模型
        4.5.2 SNG和MTP/MTO生产过程CF计量模型
        4.5.3 煤间接液化生产过程CF计量模型
    4.6 煤化工主要产品消费和回收子系统碳足迹计量研究
        4.6.1 IGCC发电和SNG消费过程CF计量模型
        4.6.2 CH3OH和煤制油产品消费过程CF计量模型
    4.7 事例模拟
    4.8 本章小结
5 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机制研究
    5.1 耦合碳收支指标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5.1.1 提升煤层气综合利用率实现绿色开采的技术研究
        5.1.2 利用水煤浆管道运输发展绿色煤炭物流研究
        5.1.3 基于二次能源转化降低排放因子研究
        5.1.4 基于DEA模型增强碳汇能力研究
    5.2 CCI多联产CCS全生命周期的CO2减排技术研究
        5.2.1 低碳经济下构建循环型CCI多联产业群研究
        5.2.3 CCS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分析
        5.2.3CCS技术在CCI多联产业群中CO2捕集应用分析
        5.2.4 CCI多联产业群中CO2的封存与利用
    5.3 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管理机制研究
        5.3.1CCI企业的碳税与碳交易管理机制研究
        5.3.2 基于双重红利模型消费者碳税管理机制研究
        5.3.3 基于PAS2050CCI产品碳标签管理机制研究
    5.4 事例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碳足迹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研究
    6.1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分析
        6.1.1 基于CF的煤化工产业链网络优化新维度
        6.1.2 基于CF的煤化工产业链优化模型参数分析
    6.2 基于 0-1 整数规划法优化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研究
        6.2.1 0-1 整数规划法及煤化工产业链逻辑结构分析
        6.2.2 基于CF构建煤化工产业链网络结构优化模型
    6.3 事例模拟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6)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
    2.2 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互动理论
    2.3 技术溢出效应理论
    2.4 产业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述
    3.1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3.2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3.3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
第四章 高铁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4.1 需求条件
    4.2 生产要素
    4.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4.4 企业结构与竞争策略
    4.5 政府
    4.6 机会
第五章 模型与实证分析
    5.1 产业相似度测算
    5.2 模型构建与数据检验
    5.3 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巢湖地区电网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电网规划的概述
        1.2.1 电网规划的内容
        1.2.2 电网规划的特点和方法
    1.3 国内外电网规划的研究现状
        1.3.1 电网规划模型
        1.3.2 负荷预测方法
        1.3.3 电网的网架优化规划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 巢湖地区电网现状分析
    2.1 巢湖地区电网现状
    2.2 巢湖地区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巢湖地区负荷预测
    3.1 巢湖地区经济发展预测
    3.2 负荷历史数据
        3.2.1 巢湖地区历年全社会分产业用电量
        3.2.2 巢湖地区历年分区域负荷电量水平
        3.2.3 巢湖地区历年负荷特性分析
    3.3 电力需求预测内容
        3.3.1 电量预测
        3.3.2 最大负荷预测
第四章 巢湖地区电网规划
    4.1 电网规划发展目标
    4.2 电网规划的思路和原则
    4.3 220千伏变电容量平衡及变电站布点
        4.3.1 容载比选择及布点原则
        4.3.2 220千伏变电容量平衡与变电站规划
    4.4 110千伏变电容量平衡及变电站布点
        4.4.1 容载比选择及布点原则
        4.4.2 110千伏变电容量平衡与变电站规划
    4.5 220千伏电网网架规划
        4.5.1 220千伏电网结构规划设想
        4.5.2 220千伏电网结构规划具体方案
    4.6 110千伏电网网架规划
        4.6.1 110千伏电网结构规划设想
        4.6.2 110千伏电网结构规划具体方案
    4.7 电气计算与节能分析
        4.7.1 电气计算
        4.7.2 节能分析
第五章 二次系统规划
    5.1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5.1.1 现状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规划方案
    5.2 系统通信
        5.2.1 现状
        5.2.2 主要存在问题
        5.2.3 规划方案和项目
    5.3 调度自动化
        5.3.1 现状
        5.3.2 存在问题
        5.3.3 规划方案
第六章 投资估算
    6.1 投资估算依据
    6.2 电网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计算
    6.3 电网规划评价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8)西安大型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特点及能耗状况
    2.1 西安超市基本情况介绍
        2.1.1.西安大型超市特点
        2.1.2.大型超市与其它商业建筑对比分析
    2.2 西安大型超市能耗现状分析
        2.2.1 调研超市概况
        2.2.2 超市建筑能耗特点
    2.3 本章小结
3 大型超市建筑传热过程分析
    3.1 大型超市建筑的传热过程分析
        3.1.1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的夏季得热主要途径
        3.1.2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的冬季失热主要途径
        3.1.3 传热过程分析
    3.2 本章小结
4 超市节能案例分析
    4.1 西安市金花路华润万家超市案例分析
        4.1.1 建筑基本概况
        4.1.2 华润万家超市楼层业态分布
        4.1.3 华润万家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分析
        4.1.4 华润万家超市能耗DeST软件模拟及结果分析
    4.2 西安市东二环沃尔玛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分析
        4.2.1 建筑基本概况
        4.2.2 沃尔玛超市楼层业态分布
        4.2.3 西安东二环沃尔玛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西安大型超市节能设计
    5.1 西安地区建筑气候设计
        5.1.1 中国建筑气候区域的划分
        5.1.2 西安地区的范围限定
        5.1.3 西安气候特点
        5.1.4 西安地区超市建筑气候分析
    5.2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的特点与节能设计原则
        5.2.1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的设计与使用特点
        5.2.2 西安地区大型超市建筑能耗特点
        5.2.3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5.3 西安大型超市环境问题研究
    5.4 西安大型超市总平面节能设计
    5.5 西安大型超市节能技术措施
        5.5.1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墙体节能技术措施
        5.5.2 西安大型超市建筑屋面节能技术措施
        5.5.3 西安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5.5.4 西安大型超市照明节能技术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9)安徽地区性电源项目的区域选择与厂址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电力建设的条件分析
    2.1 华东电力需求和弥补缺电条件分析
        2.1.1 华东地区及某省的电力需求
        2.1.2 弥补华东缺电的目标和目的
        2.1.3 弥补华东缺电的燃料条件
    2.2 某电网分区建厂条件分析
        2.2.1 建厂的条件综述
        2.2.2 送网条件
        2.2.3 煤炭运输条件
        2.2.4 水源条件
        2.2.5 环保条件分析
        2.2.6 运煤和输电的经济性比较
    2.3 火力发电厂厂址区域选择条件专家评价
第三章 电源区域选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3.1 电源区域选择的综述
    3.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3.2.1 模糊综合评判的具体步骤
        3.2.2 模糊算子的选择
    3.3 模糊综合评判在电源区域选择的应用
        3.3.1 区域选择考虑因素
        3.3.2 专家组投票及相应因素权重
        3.3.3 实际分析与计算
第四章 经济评价方法及电价因子
    4.1 传统的评价方法
    4.2 电价因子的确定
        4.2.1 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4.2.2 电价的测算方法
    4.3 电价测算的财务方法
第五章 厂址选择及电价计算
    5.1 预选厂址概况
        5.1.1 慈湖厂址
        5.1.2 新桥厂址
        5.1.3 龙山桥厂址
    5.2 比选厂址的建设方案比较
        5.2.1 煤炭运输方案
        (1) 铁路运煤方式
        (2) 铁水联运煤方案
        5.2.2 供水及冷却方案
        (1) 直流冷却供水方案
        (2) 二次循环供水方案
    5.3 工程建技术条件比较
    5.4 厂址的固定成本比较
    5.5 厂址的运行成本比较
    5.6 各厂址区的计算对比
        5.6.1 经济效益分析基础数据如下
        5.6.2 财务评价计算
        5.6.3 经济效益分析结论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引用内部资料
参考文献

(10)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地区电力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预测科学
    1.4 国内外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框架图
第二章 电力需求预测基础理论
    2.1 电力需求预测
    2.2 电力需求预测的技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2.3 影响电力负荷需求水平的因素
    2.4 电力负荷需求预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5 近期我国电力供求形势
    2.6 小结
第三章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
    3.1 灰色系统理论概念及基本原理
    3.2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内容
    3.3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
    3.4 灰色系统GM 模型(1,1)
    3.5 小结
第四章 灰色系统关联模式
    4.1 灰色关联分析概述
    4.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4.3 关联度计算方法
    4.4 灰色关联序
    4.5 优势分析
    4.6 灰色关联分析与数理统计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区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实例应用
    5.1 西藏地区电力简介
    5.2 灰色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5.3 影响电力需求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温度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西安主电网年输送电量创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Y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黄凤兮. 南华大学, 2020(01)
  • [2]基于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的改进与实现[D]. 张立飞. 扬州大学, 2018(06)
  • [3]基于调峰压力指标的网省协调方法研究[D]. 严凌志.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4]特殊天气下的福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研究[D]. 吴荣福. 福州大学, 2016(06)
  • [5]煤化工产业链的碳足迹计量及控制机制研究[D]. 吴必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 [6]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视角[D]. 李婷. 南京大学, 2014(04)
  • [7]巢湖地区电网规划的研究[D]. 傅万学.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
  • [8]西安大型超市节能设计与技术研究[D]. 张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S2)
  • [9]安徽地区性电源项目的区域选择与厂址优化[D]. 丁勇.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10]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地区电力需求预测研究[D]. 蒋浩然. 天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西安市主电网年送电量再创新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