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授时测角法校准测角精度

GPS授时测角法校准测角精度

一、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论文文献综述)

叶剑锋[1](2011)在《光电经纬仪外场测角精度校准新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对野外站点经纬仪测角进行校准,提出了拍摄方位标的外场静态测角精度校准方法。阐述了飞行试验外场动态测角精度的校准方法,分别对大地方位标、GPS测量真值及测量数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给出了测量数据及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光电经纬仪外场测角精度的校准提供了新方法。

杨亮[2](2011)在《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文中提出我国开展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研制工作已经有50多年了,并建立了针对该领域产品的检测体系,可以实现对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大部分战技指标的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由于光电跟踪测量设备以动态应用为主,因此研制了可以提供动态仿真目标的光学动态靶标,用来在室内检测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动态性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动态跟踪精度和动态测量精度,由于目前缺失动态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不能给出光学动态靶标的仿真目标在动态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精度,所以该光学动态靶标一直作为跟踪靶标,而不能作为测量靶标使用,不仅没有发挥光学动态靶标初始设计的测量功能,也使我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动态测量性能一直处于无法度量的状态。本文针对光学动态靶标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动态仿真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不确定提出了一种高速图像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高速摄像机对客观世界反射或透射的物质能量在空间分布的记录用于对整个视场中空间运动目标的特性进行测量。结合该测量方法建立了一套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高速图像录取分系统、时间基准同步分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相应的软件支持,并与我所研制的光学动态靶标组成测量网络。通过分析动态仿真目标与高速摄像机的空间关系,给出动态仿真目标与高速摄像机的空间关系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给出摄像机外部状态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分析了影响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各种误差源,对光学镜头进行了几何畸变的测量,并给出了测量方法。提出高速摄像机图像时序的检测方法并给出检测结果、讨论了图像亚像素定位算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对高速图像测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扩展,实现了对某型号高精度低速转台角速率的测量。对该测量方法测量角速率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于高精度转台的角速率测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测量动态仿真目标空间位置精度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通过对光学动态靶标目标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完成了对光学动态靶标的初步动态标定,为进一步解决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动态测量精度的检测难题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动态检测领域的空白。

张超[3](2009)在《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天文测量是空间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可有效满足国家大地网及局部网控制、卫星及航空航天器发射、导弹发射、惯性平台标校、远程火炮精密定向等方面的需求,且工作模式完全自主,抗干扰能力强。本文研制出了一套基于现代测量技术的新型天文测量系统,并在实际作业中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天文测量理论及方法,编制了相应的智能测量软件,并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探讨了天文测量中的若干相关问题,并通过对理论及实测结果的分析,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对新系统的拓展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快速天文定向的新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卫星天文授时法,并实现了利用GPS、“北斗”卫星进行天文授时。2.提出并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内部晶振作为天文测量的时间基准,进行天文守时及时间比对,并对利用原子频标/石英晶振进行长时间天文守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3.提出并实现了利用电子经纬仪取代传统T4光学天文经纬仪,进行一等天文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国内外沿用半个多世纪的一等天文测量主设备的更新换代。4.针对新系统的特点,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天文经纬度”和“北极星多次时角法测方位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途径,突破了长期以来天文测量一直采用国外学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局限。5.应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子经纬仪进行了研究开发,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定向、自动寻星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6.提出并实现了白天利用测日进行快速定向的方法,并成功实现了其精度的提高。7.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差分方式的恒星识别原理”,可对任意恒星实现识别匹配,基于此,提出并实现了测任意恒星实现快速定向的方法,扩大了天文定向的使用范围。8.研制出了系统全套硬件设备;编制了全套天文测量软件,完成了天文测量内外业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实现了天文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记录及成果的实时处理、检核和输出,使测量效率提高十倍。9.对天文测量中各种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测量精度及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刘中富,王小海,赵云峰[4](2004)在《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用拍星法标校高精度测角设备过程中,针对通常采用天文授时存在的授时难、理论值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应用 GPS 授时时角拍星法进行拍星标校。授时精度的提高和新时角算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拍星标校的理论值精度,标校精度可达 5″以内,并在高精度测角设备上得以应用。

二、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1)光电经纬仪外场测角精度校准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场静态测角精度的校准
    1.1 方位标大地测量成果的不确定度
    2.2 经纬仪的系统误差带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1.3 经纬仪重复测量带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1.4 系统合成不确定度
2 外场动态测角精度的校准
    2.1 GPS约定真值的测量不确定度
    2.2 经纬仪的系统误差带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2.3 测角复现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2.4 系统合成不确定度
3 结束语

(2)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跟踪法
        1.2.2 视频判读法
        1.2.3 自准直仪检测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光学动态靶标简介
    2.1 光电经纬仪的室内检测方法
        2.1.1 等效正弦法
        2.1.2 等效目标法
    2.2 学动态靶标与光电测量设备的空间运动关系
        2.2.1 球面三角原理
        2.2.2 光学动态靶标运动公式
    2.3 光学动态靶标的结构
    2.4 光学动态靶标的主要工作方式
    2.5 光学动态靶标的静态精度测量
        2.5.1 靶标编码器的零点校正及参数计算
        2.5.2 靶标的静态精度测量
    2.6 光学动态靶标的动态误差构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的设计
    3.1 测量方法
    3.2 主要硬件的介绍
        3.2.1 高速摄像机
        3.2.2 光学镜头
        3.2.3 时间基准同步分系统
        3.2.4 主控计算机
        3.3.5 GPS/B 时统终端
        3.2.6 编码器
    3.3 空间角位置标定系统的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角度模型
    4.1 像面坐标与空间目标的角位置关系
    4.2 动态仿真目标与像面的空间角度模型
    4.3 动态仿真目标与像面的空间角度模型的验证
    4.4 像面旋转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4.1 像面旋转产生的误差
        4.4.2 非旋转面与旋转面成像的仿真对比
    4.5 摄像机状态参数的标定方法
    4.6 摄像机状态参数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目标位置测量系统的精度分析
    5.1 影响测量精度的原因
        5.1.1 图像获取误差
        5.1.2 时间采样不同步误差
        5.1.3 算法误差
        5.1.4 其他误差
    5.2 摄像系统的畸变测量
        5.2.1 畸变的测量方法
        5.2.2 畸变测量结果
    5.3 高速摄像机图像时序的检测方法
        5.3.1 时序检测器的原理及组成结构
        5.3.2 脉冲控制电路的功能
        5.3.3 时序检测器系统的响应时间
        5.3.4 MS50K 高速摄像机的时序检测结果
    5.4 星点光斑的定位方法
        5.4.1 星点光斑的数学模型
        5.4.2 光斑定位算法
        5.4.3 星点定位方法比较
    5.5 测量系统的误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数据及分析
    6.1 光学动态靶标参数及静态测量结果
    6.2 目标匀速运动的动态精度
        6.2.1 靶标中速运动的动态精度
        6.2.2 靶标高速运动的动态精度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空间动态目标测量方法的扩展应用
    7.1 被测设备的简介
    7.2 测量原理和方法
        7.2.1 测量原理
        7.2.2 测量方法
        7.2.3 测量系统的组成
    7.3 实验结果及分析
    7.4 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7.4.1 定位误差分析
        7.4.2 时间误差分析
        7.4.3 系统速率测量精度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本文工作进一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指导老师及作者简介
    指导老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3)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及天文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论文的内容安排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1.3.1 主要创新点
        1.3.2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天文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
        2.1 天文测量中的坐标系统
        2.1.1 天文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
        2.1.2 天球坐标系
        2.1.3 天文导航定位元素及其间的关系式
        2.1.4 天球坐标系间的转换
        2.2 天文测量中的时间系统
        2.2.1 恒星时及太阳时
        2.2.2 地方时与地理经度的关系
        2.2.3 恒星时与平时的实用化算方法
        2.2.4 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几种时间
        2.3 天体测瞬位置的确定
        2.3.1 大气折射及其改正
        2.3.2 周日光行差改正
        2.3.3 星表、星表系统
        2.3.4 恒星视位置计算
        2.4 天文经纬度及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
        2.4.1 天文经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4.2 天文纬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4.3 天文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2.4.4 传统天文测量方法简介
第二部分 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研究
    第3章 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3.1 系统概述
        3.1.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2 系统的基本要求
        3.1.3 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1.4 主要技术指标
        3.1.5 主要功能及用途
        3.2 软件系统及主要功能
        3.2.1 测前准备子系统
        3.2.2 天文定向子系统
        3.2.3 天文经纬度测量子系统
        3.2.4 天文方位角测量子系统
        3.2.5 成果管理子系统
        3.2.6 系统管理模块
    第4章 卫星天文授时技术研究
        4.1 天文授时技术概述
        4.2 利用GPS进行天文授时
        4.2.1 GPS卫星授时原理
        4.2.2 GPS接收模块输出信息的提取
        4.2.3 利用GPS接收模块实现精确授时
        4.3 利用“北斗”进行天文授时
        4.3.1 “北斗一号”卫星授时原理
        4.3.2 “北斗一号”授时型接收模块输出信息的提取[30]
        4.3.3 利用“北斗一号”授时型接收模块实现精确授时
        4.4 卫星时刻与天文时刻的换算
    第5章 守时及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5.1 天文守时及时间比对技术概述
        5.2 利用计算机进行天文守时
        5.2.1 计算机内部时间特点
        5.2.2 计算机内部高精度时间的提取
        5.2.3 计算机内部时间稳定性分析
        5.3 计算机+卫星计时器实现时间比对及计时
        5.3.1 并行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5.3.2 串行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5.3.3 USB接口接收1PPS实现精确计时
    第6章 基于新型系统的测量方法研究
        6.1 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用于天文测量的研究
        6.1.1 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简介
        6.1.2 观测数据获取及处理
        6.1.3 精确测瞬时刻确定
        6.1.4 电子经纬仪机载软件研究
        6.2 天文定向及自动寻星
        6.2.1 天文定向
        6.2.2 观测自动寻星
        6.3 多星近似等高法同时测定经纬度
        6.3.1 基本原理
        6.3.2 主要误差处理方法
        6.3.3 观测星表生成
        6.3.4 测量实施方案
        6.3.5 观测数据解算
        6.3.6 实测数据分析
        6.4 北极星多次时角法测量方位角
        6.4.1 观测实施方法
        6.4.2 地面目标天文方位角的计算
        6.4.3 实测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 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7章 实际作业成果及分析
        7.1 系统应用概况
        7.2 天文经纬度测量成果精度及分析
        7.2.1 天文经纬度成果精度
        7.2.2 测量结果内符精度分析
        7.2.3 与T4 系统测量成果比较
        7.3 天文方位角测量成果精度及分析
        7.3.1 天文方位角成果精度
        7.3.2 测量结果内符精度分析
        7.3.3 与T4 系统测量成果比较
        7.3.4 天文方位角测量成果的对向检核
        7.3.5 与T4 同步测量成果比较分析
        7.4 多次监测数据比较
        7.5 成果分析小结
    第8章 实际作业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8.1 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数及时段分布
        8.1.1 一等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8.1.2 二等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8.1.3 三等及以下天文经纬度测量时段划分
        8.2 天文经纬度测量中各项误差的影响及处理
        8.3 天文方位角测量时段数及时段分布
        8.3.1 天文方位角测量时段划分
        8.3.2 方位角白天测量时段问题
        8.4 天文方位角测量中各项误差的影响及处理
        8.4.1 测站位置误差
        8.4.2 观测时间误差
        8.4.3 观测仪器误差
        8.4.4 回光灯光路偏差
        8.4.5 仪器调焦误差
        8.4.6 大气旁折光差
    第9章 快速定向技术研究
        9.1 白天测日快速定向
        9.1.1 测日定向原理
        9.1.2 测日定向实施方案
        9.1.3 实测数据分析
        9.1.4 太阳位置对测量精度影响的分析
        9.2 任意星快速定向
        9.2.1 定向基本原理
        9.2.2 恒星差分匹配方法
        9.2.3 精确定向的实现
        9.2.4 实测数据分析
        9.2.5 恒星位置选择
    第10章 总结及展望
        10.1 本文工作总结
        10.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4)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方案原理及构成
    1.1 原理
    1.2 算法实现
        1.2.1 求SG1 (测星当天世界零时的真恒星时)
        1.2.2 求时角t
    1.3 方案构成
        1.3.1 硬件构成
        1.3.2 软件构成
2 精度分析
3 结论

四、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电经纬仪外场测角精度校准新方法[J]. 叶剑锋. 四川兵工学报, 2011(11)
  • [2]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D]. 杨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1(07)
  • [3]基于电子经纬仪的天文测量系统及应用研究[D]. 张超.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12)
  • [4]应用GPS授时时角拍星法标校测角精度[J]. 刘中富,王小海,赵云峰. 光电工程, 2004(S1)

标签:;  ;  ;  ;  ;  

GPS授时测角法校准测角精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