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东引进西”战略加快河南经济发展

正确认识“东引进西”战略加快河南经济发展

一、正确认识“东引西进”战略 加快河南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铎[1](2010)在《解放思想与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文中认为解放思想带来了中国的卓然而起,也促动着河南地区经济的腾飞与振兴。30多年来在全国解放思想的大幕之下,河南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又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在农耕黄土上起步,在“粮仓”与“工厂”的纠结中探索,在比较优势与自我超越中腾飞振兴。河南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佐证着我国解放思想的伟大与豪迈,证明着我们改革发展之策的英明和正确,更诠释着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规律。三十年间,河南经济社会实现了由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的转变,由一个温饱不足的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转变,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转变,一个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的实力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文章主要通过对河南建国以来解放思想、改革探索的回顾,对解放思想与社会进步关系之一般规律的论述,从实证和理论的双维度上来展示解放思想在河南三十年改革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2](2008)在《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文中提出1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的战略背景1.1全球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1.1世界产业结构的近期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就三次产业构成而论,虽然各产业地位无大变化,但第一、二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6.6%和37.8%下降到1996年的4.3%和32.2%,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从55.6%,上升到60.7%。发达

毛汉英,喻新安,张占仓,张二勋,秦耀辰,孔云峰[3](2008)在《第二章 中原城市群发展及GIS战略》文中指出1新形势下中原城市群崛起之路1.1中原城市群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1.1.1国际形势在国际方面,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陷于严重的衰退困境之中,中国也不例外,深受其害。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是前所未有

曹彦鹏[4](2005)在《中原崛起进程中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方政府能力是地方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调动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以实现地域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潜在和现实的功能性能量和力量的总和。地方政府能力提升是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解决地方问题的现实需要。 实现中原崛起,就是再经过近20年的努力,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要达到全国当时的平均水平,要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前列。中原崛起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崛起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能力提升是中原崛起的关键。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现状,厘清了中原地方政府能力缺失的根源,并探求了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路径。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路径包括:借鉴政府再造理论对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经验、重塑政府理念、提高地方政府人员素质、营造有利于中原崛起的行政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注重外部能力输入、重塑中原行政文化。最后根据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

刘美平[5](2004)在《关于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考》文中提出中原崛起是与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同样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中原崛起对于河南、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此,我们的使命是,认识中原崛起的特定内涵,探寻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谋划中原崛起的空间布局,夯实中原崛起的体制基础,重视和贯彻“人才兴豫”政策。

宋璇涛[6](2004)在《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大事。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仅从均衡和非均衡角度来理解协调发展,只是从量的方面来把握区域发展关系,很容易使区域经济陷入“均衡—非均衡—均衡—非均衡”的怪圈。事实上,我国的区域经济问题既不同于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关系,也不同于发达国家内部的区域关系,既有平衡问题,也有增长问题。协调发展只能寄希望于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和布局优化,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共进。对我国区域关系扭曲历史的简要回顾,证明我国区域关系经历了由建国初期的严重畸形,到差距趋于缩小和协调再到扩大的历史过程。我国的区域差距是一种系统性的差距,有着政府战略选择和市场机制方面的深层原因,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都有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因此区域差距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条件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受到限制,今后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培育区域经济优势的根本措施在于依据资源禀赋特点培育综合的竞争能力。“东亚奇迹”的分析表明,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发展重点。由于要素禀赋的动态发展特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发展的规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和特点,要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适时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区域经济优势的不断发展。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首先确定各区域的发展优势。用本文提出的纵横综合定位法进行分析,有助于不同地区对其所处发展阶段和纵横经济关系的认识并做出主导产业选择。中央政府面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推进经济增长的二难选择,应当对宏观政策进行区分,根据不同区域的现实需要采用不同的政策组合,或偏向于实现公平,或偏向于效率和发展。通过政策的不同作用方向和力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已经突破传统农业社会的界限,全省由农业省向工业省转化的步伐加快,正向着更高层次的工业化迈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河南省的区域<WP=5>性增长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原城市群和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均已超过全省水平,极化增长势头强劲,而黄淮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突出,今后重点应是推进工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这样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显示出河南省区域内部极化发展的布局特征。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其发展思路的确立具有典型意义。针对当前越来越紧的宏观竞争环境和本省经济发展实际,河南省要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确立自主发展、全面开放、市场化、跨越式、非均衡和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思路。解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和极化非均衡发展,培育多增长极,通过多极化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作为全省重点,应优先推进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全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河南省动态的竞争优势。驻马店市是典型的中部落后地区,运用纵横综合分析和SWOT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驻马店市经济和社会已有很大发展,但发展层次还比较低。该市具有地理区位、交通体系、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无论从总量、人均水平还是产业内部结构和效益方面看,其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还比较低,有待实现快速的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驻马店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应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其发展和升级。针对现实困难和发展需要,驻马店发展应做出“平安崛起”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非均衡发展——工业突破和城市化带动。农业方面着力强化现有优势,突出畜牧业战略主导地位,优化产业基地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业方面要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经济布局思想。第三产业着重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突出以“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作为“平安崛起”的战略措施,应着力推进“三项建设”——项目建设、平安建设和作风建设,三项建设互相配合,为驻马店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和充足的动力。

禹晋卿[7](2004)在《大力推进“东引西进”,营造开放型的新河南》文中认为

李蕾[8](2003)在《梯度理论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梯度理论的实质是利用梯度差异、通过非均衡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梯度位置上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河南省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其对梯度理论的应用应采取的方略是:实施"东引西进"战略,依据现有梯度格局,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不同梯度区位上的经济发展战略。

郭军明,常素芳[9](2003)在《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战略对策》文中指出河南省地处中原,连结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河南省提出的"东引西进"的战略,在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过程中,河南省应立足自身及东西部地区的特点,明确"东引西进"战略的目标及相应对策,以求在"东引西进"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

赵会生[10](2002)在《“东引西进”与地方立法》文中研究表明“东引西进”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本省省情出发,响应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适应国家区域经济布局调整,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开放,加速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全面发展而出台的一项战略决策。如何做好“东引西进”这篇大文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做好。对河南省的地方立法工作来讲,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东引西进”这一战略决策的引导、促进、规范、保障作用,即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地方立法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急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东引西进”的理论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比较优势原理。“东引西进”的实践依据是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从东向西梯次推进的过渡。 河南省的地方立法工作从1979年开始后,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对促进河南省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东引西进”决策的落实,制定一部“东引西进”的地方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要制定好这部地方性法规,必须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作法和国外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立法作法,不与世界贸易规则相矛盾,不与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且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立法对党的政策贯彻执行的保障,推动、促进等作用,从而更好地把“东引西进”这一决策实践好。

二、正确认识“东引西进”战略 加快河南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认识“东引西进”战略 加快河南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解放思想与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序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创新之处及写作难点
        1.3.1 本文创新之处
        1.3.2 本文写作难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历史分析法
2 改革开放前河南社会主义的历程
    2.1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的社会历史状况
    2.2 地区经济在发展探索中曲折前进
        2.2.1 显着而振奋人心的成就
        2.2.2 巨大而令人惋惜的曲折
3 解放思想与河南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3.1 解放思想与河南改革开放的展开
        3.1.1 揭批查运动与拨乱反正的起点
        3.1.2 真理标准讨论与思想解放
        3.1.3 事实求是路线的恢复与确立
    3.2 改革开放最初阶段的展开过程
        3.2.1 思想解放与农村经济改革方略
        3.2.2 思想解放中改革的深入与城市改革的推进
        3.2.3 对外开放在解放思想中崭露头角
    3.3 思想解放与改革的深化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3.3.1 第二轮思想大解放与改革的深化
        3.3.2 在解放思想中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
        3.3.3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
    3.4 在解放思想中河南发展新跨越
        3.4.1 解放思想与"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3.4.2 解放思想与农业发展出现新局面
        3.4.3 解放思想与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
        3.4.4 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3.4.5 解放思想与河南发展出现新机遇
4 解放思想与河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启示
    4.1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解放思想的一般关系
    4.2 独具特色的河南发展道路与成就
        4.2.1 在农耕黄土上起步
        4.2.2 在"粮仓"与"工厂"的纠结中探索
        4.2.3 在比较优势与自我超越中腾飞、振兴
        4.2.4 河南改革发展30年的巨大成就
    4.3 解放思想与河南发展的重大跨越
    4.4 河南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解放的经验与启示
        4.4.1 解放思想要体现时代性,得时勿怠
        4.4.2 解放思想要把握规律性,坚持真理
        4.4.3 解放思想要富于创造性,不拘一格
        4.4.4 解放思想要坚持开放性,永无止境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原崛起进程中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地方政府能力的一般理论分析
    1.1 地方政府能力及对地方发展的意义
    1.2 地方政府能力构成及对其影响要素
    1.3 政府能力的思想流变
第二章 中原崛起对地方政府能力的要求
    2.1 中原崛起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地方政府能力提升是中原崛起的关键
    2.3 中原崛起对地方政府能力提出的要求
第三章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现状
    3.1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现状
    3.2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缺失的根源
第四章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提升及评价
    4.1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借鉴
    4.2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4.3 中原地区地方政府能力评价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2
    基于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2
    区域发展差距及形成机理 2.1
    我国区域关系扭曲的历史回顾 2.2
    区域差距的现实状况 2.3
    区域差距的原因-政府选择的理论分析 2.4
    区域差距的原因-市场机制面临的困难 2.5
    本章小结 3
    区域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 3.1
    区域经济优势的市场定位与战略培育 3.2
    要素禀赋与竞争优势 3.3
    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 3.4
    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优势重构 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观 4.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纵横综合定位法 4.3
    区域优势再造与区域竞争力整合 4.4
    区域优势重构的宏观政策环境 4.5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切实推进政府创新 4.6
    本章小结 5
    河南省中部区位优势与产业特征 5.1
    中部地区和河南省的总体区域特征 5.2
    产业聚集和区域经济布局 5.3
    河南省的产业发展状况 5.4
    河南省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 5.5
    本章小结 6
    河南省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布局 6.1
    河南省的发展困难和应对思路 6.2
    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 6.3
    区域经济布局和极化推进 6.4
    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措施 6.5
    本章小结 7
    驻马店市区域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 7.1
    驻马店市地域特征和发展概况 7.2
    驻马店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 7.3
    驻马店市突出的农业优势 7.4
    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7.5
    本章小结 8
    驻马店市特色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布局 8.1
    驻马店市面临的发展困难 8.2
    驻马店特色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的基本思路 8.3
    农业优势的强化与产业升级 8.4
    突出工业立市,壮大工业经济 8.5
    服务产业的拓展与经济新增长点培育 8.6
    “平安崛起”的战略措施--三项建设 8.7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梯度理论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 充分利用所处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二、依据现有的梯度格局, 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不同梯度区位上的经济发展战略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优势产业, 培育和壮大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工业发展应依托现有优势,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通过非均衡、核心化的方式
    3.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促进生产要素向非农产业合理流动
    4.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顺利完成技术梯度上的合理转移
    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保证梯度格局中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业资源的产出效益

(9)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战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引西进”的目标分析
    1.1 依托交通要道建设特色经济带
        1.1.1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城市化进程。
        1.1.2 有计划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形成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1.2 加大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形成规模化的旅游景区
    1.3 利用“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 充分发挥“东引西进”的联动作用
        1.3.1 提供条件。
        1.3.2 渗透延伸。
        1.3.3 推移传输。
        1.3.4 合作协调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整体工程。
    1.4 依托经济发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 建设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河南
    1.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2 “东引西进”的战略对策
    2.1 从东部较发达地区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建立我省重点工业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区
    2.2 政府应引导和帮助企业针对西部特点积极与西部开发
    2.3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推动科技进步, 提高我省的人口素质
    2.5 加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
    2.6 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要尽快缩小我省与东部地区在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软硬环境上的区位差
    2.7 建立务实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 服务于我省经济的发展

(10)“东引西进”与地方立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东引西进”决策的选择
    第一节 “东引西进”战略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二节 “东引西进”战略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三节 地方立法与“东引西进”的法制化
第二章 “东引西进”与河南省地方立法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国外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立法模式选择
    第二节 我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河南省“东引西进”地方性法规的基本框架
第三章 “东引西进”地方立法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第一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地方立法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 “东引西进”地方立法的效益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正确认识“东引西进”战略 加快河南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放思想与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历程[D]. 张铎. 郑州大学, 2010(05)
  • [2]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 2008
  • [3]第二章 中原城市群发展及GIS战略[A]. 毛汉英,喻新安,张占仓,张二勋,秦耀辰,孔云峰.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 2008
  • [4]中原崛起进程中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研究[D]. 曹彦鹏. 中南大学, 2005(06)
  • [5]关于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思考[J]. 刘美平. 经济经纬, 2004(06)
  • [6]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 宋璇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3)
  • [7]大力推进“东引西进”,营造开放型的新河南[J]. 禹晋卿. 决策探索, 2004(03)
  • [8]梯度理论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 李蕾.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 [9]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战略对策[J]. 郭军明,常素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2)
  • [10]“东引西进”与地方立法[D]. 赵会生. 南京师范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正确认识“东引进西”战略加快河南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