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战术之海”的错

不是“战术之海”的错

一、并非“题海战术”之过(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明,吴仪[1](2021)在《“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文中指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校和教师把习题训练当作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但大数据显示,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收到显着的训练效益,更不是习题训练越多学习成绩越好,因为习题训练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建议参照艾宾浩斯的150%过度学习准则控制好习题训练的数量,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单元结束、学期结束、考前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把握好习题训练的时机,同时尝试用高阶思维整合解题方法等手段改进习题训练的方式,加大习题训练之外如小组讨论、教授知识给他人、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要素的投入。用好习题训练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对落实"双减"政策、拓宽学习途径、提高训练效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莹莹[2](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高考数学科目中对学生数学运算方面的考查逐渐加重,高中数学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数学运算方面的要求也非常多,笔者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学生平时上课,练习,测验等方面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数学运算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经常由于运算马虎失分,部分学生对繁琐的运算没有耐心,部分学生由于不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导致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障碍。故而教师在课堂中着重落实课堂核心素养,并逐渐渗透至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观察和对数学课堂的体验,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主题,随后通过查阅文献对前人总结出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和测试卷,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样本进行调查,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选用具体的例题进行理论的支撑,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案例。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为南昌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同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进行文献的收集,调查问卷的编制和数据的收集,为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教学策略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影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几点因素。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分别为:1.加强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并制定具体的案例设计,分别为圆锥曲线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数列相关教学案例分析。

秦祥[3](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情况调查及其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物理习题教学是指以解答物理习题为主要形式的一切课内、外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对于促进学生的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自2017年新课标发布以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透彻,导致习题教学低效或无效。因此,如何保证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个老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笔者首先通过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及分析,发现在当前的物理习题教学中,题海战术的情况仍比较常见,即使在习题课时数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学生基础知识依然比较薄弱,在面对物理习题时仍然只能套用解题方法,并未真正理解包含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致使学生思维混乱,习题教学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然后,笔者针对调查结果,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的策略;最后,我们应用相关策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设计了教学案例。

徐天琦[4](2020)在《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被称为“中心科学”,现代化学为社会建设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初中毕业学年开始加入化学学科,以丰富有趣的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许多学生正是在接触化学后明确高中的学习重心,与此同时,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占比较高,是毕业学年学生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只有两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因此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和化学基础。通过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可以发现,目前许多学校的毕业学年学生在化学学科复习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不恰当或不充分的复习策略事倍功半,既影响了学习成绩,又打消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论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目前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所采取的复习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做出解决建议,推进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课效率的提升。文章将综合运用学生问卷、教师访谈、课堂观摩等方式,着重探究当前毕业学年化学复习过程中存在新课改教学要求与教师教学存在冲突、复习过程强调速度、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较少等问题。在整篇文章的研究下,得出目前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在复习课上以教师讲授,概念或专题复习为主要方式,实验课、学生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应用较少,学生整体对化学复习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化学复习策略的改进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布合利奇·马木提汗[5](2020)在《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是遗传学知识。而习题是理解概念、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现在的习题集种类繁多,如何选编高质有效并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习题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所以习题是当前的教育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模块。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深入探讨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优化实践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遗传学知识习题使用和遗传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根据习题资源中存在的习题内容重复、内容要求与《课标》不一致、缺乏针对性、涵盖的知识点不够全面等问题,从习题选择、习题归类、巩固知识、错因分析和纠正等几个方面提出习题优化的原则和策略,并进行习题优化生成遗传学习题册。最后,由遗传学专家和高级教师对习题册的质量进行测评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在实习学校进行现有习题册的调查分析和优化习题册意见征集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物遗传学知识内容设计了习题册,并对习题册进行质量测评,在高二年级两个理科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得到以下结论:(1)优化习题册可以促进学生对遗传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2)优化习题册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两个班前后成绩都存在显着差异。5班和4班平均成绩分别增加了5.82和6.37分,增长率分别为8%和9%。(3)优化习题在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上有明显效果。对遗传学知识的喜爱程度提高了10%。对遗传学知识的喜爱程度提高了10%。(4)有89.47%的学生对学习结果表示满意。减少的做题数量和提高的准确率,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习题质量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5)优化习题增加习题的有效性,发挥了习题的最大功能。遗传学习题优化策略符合了国家课程改革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减轻学业负担,同时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本研究表明习题优化是可行性的,并旨在生物教学领域中为教师的习题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晓亮[6](2020)在《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扩招与文凭贬值,农村学生越来越需要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但"寒门难出贵子"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很多关注。本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审视了农村高中教学与当前高考改革之间的脱节。本文主要基于2013—2014年对河南省云雀高中高三文科班开展的一项跟踪调查。本文发现,当前的高考越来越强调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诸如精选的课外阅读、娱乐活动和休闲旅行等。但云雀高中的教学仍然过度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表面上的应试教育已经偏离了高考的要求。要改善其农村学生的升学困境,云雀高中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贴近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周序[7](2018)在《“应试主义”的成因与高考改革的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试教育"含有合理的、无需苛责的成分,真正值得批判、需要改革的应该是"应试主义"。"应试主义"源于学生功利但正当的个人诉求,它早在科举时期就已经存在,在今日的基础教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应试教育"远非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深受异化的公平观影响的一个社会问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解决"应试主义"问题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教育的出路不在于打倒"应试教育",而在于努力避免"应试主义"的出现。这需要我们顺应学生对应试的需求,引导学校和学生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来应试,而这可以通过高考命题技术的革新来实现。

马建军[8](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吴婷[9](2016)在《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 ——基于S学校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身体是社会化个体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人的社会化首先是身体的社会化。身体在经历了由“隐身”到“显身”,从身心二元论走向身心一元论的发展历程后,人们对身体的研究开始进入白热化时期。自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问世之后,身体规训(body discipline)遂成为了人们研究的新视角。学校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也是微观权力运作的基本场所,身在场域中的身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无疑会受到微观权力的规训。因此,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就成了我们不可避免谈论的话题。根据我国教育学者对身体规训的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身体规训的认知褒贬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身体规训是现代教育的危机,是一种恶,是教育中的毒瘤,甚至认为身体规训只能培养人的奴性。小部分学者认为身体规训是文明进程的使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针对这种现状,研究者选取了S学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学校场域中身体规训的实证材料的全面搜集和理论分析来解析在当前的学校场域中,身体规训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我们不可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身体规训的价值,要辩证地看待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本研究采取的是质性研究,即对S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在学校场域中,学生是被规训的主要对象,而教师则是被规训的次要对象,因此,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研究者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身体规训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主要思路。然后,选定S学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为了避免研究对象对身体规训研究主题的敏感性,研究者以开放式访谈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对象防范心理的解除,再结合半开放式访谈。此外,研究者还采用了观察法,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以课后观察为辅。观察方式有参与式观察、半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除此之外,研究者还采用了实物分析法。对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实物进行了摄影,或将其转化为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这些实物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研究主题。通过对以上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者获得了有关身体规训的丰富的实证材料,并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研究运用的微观权力理论,国内外学者对身体规训的研究现状,论文中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S学校概况及其研究过程。第1章是对空间格局中身体规训的研究。研究者按照空间格局由大到小的顺序,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将隐藏在空间中的身体规训以显性的分析方式呈现了出来。先从封闭的学校空间入手,进而进入教学楼的空间布局,紧接着细化到课堂空间,研究者通过这样的研究线索揭示出在学校场域中规训者利用空间分配的手段达到对被规训者的身体规训的这一社会事实,并结合具体情境,研究者对这种身体规训的合理性进行了理性判断。第2章是对规章制度中身体规训的研究。研究者对时间制度、行为规范制度、教师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学生午睡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这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过实证材料的呈现揭示了隐藏在这些制度背后的规训权力。规训者利用自身所占有的地位而享有的法定的规训权力对被规训者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以期达到对处在场域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体进行规训的目的。这些规章制度中的身体规训有合理的实施,也有变相的运用,我们要理性地甄别,并对不合理因素进行改善。第3章是对课堂教学中身体规训的研究。在学校场域中,这是身体规训发生最密集的地方。研究者对课堂层级监视、课堂学习行为规范、课堂德智体美失衡发展、课堂标签效应、课堂教师权力失范这五个部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五大研究主题的深入探究,研究者剖析出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遭遇到的身体规训,在这些身体规训中,有规训权力的合理实施,也有规训权力的异化,在规训目的的定位、规训手段的选择以及规训的实施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环节的不正当使用都会产生恶的规训结果。因此,我们要慎重把关,严防恶的身体规训。第4章是对身体规训抗拒与逃逸的论述。作为被规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他们并不是一味地选择顺从,他们也会进行抗拒或者选择逃逸的方式来规避权力规训者施加的身体规训。研究者对反层级监视、课堂空间“缺场”与拓殖、“假发”战术、隐性冲突、公开抗衡这五种抵制战术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这五种抵制战术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建设性的,也有破坏性的。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学校场域中身体规训引发的抵制行为。最后是总结与反思。研究者重申了对学校场域中身体规训的立场,通过对规训与纪律、规训与自由、规训与教化、身体规训与身体教化之间的反思,认为只有应有的身体规训与身体教化完美地结合才能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呼吁我们要对其进行合理认知。同时,切勿对身体规训的工具价值过度迷恋,以期让身体规训在学校场域中合理地、合法地且合乎人性地运用。

张抗抗,胡扬洋[10](2016)在《我国理科教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之路》文中研究说明"题海战术"是我国理科习题教学中的痼疾,其成因有文化传统渊源,还有历史制度造成的社会文化、应试教育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我国理科教学论工作者从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科学方法的教育及原始问题等对这一痼疾进行治疗,进而形成我国理科教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之路,同时提出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治疗痼疾的途径。

二、并非“题海战术”之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并非“题海战术”之过(论文提纲范文)

(1)“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性认识习题训练
    1. 海量习题训练并非对所有人有效
    2. 习题训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有效
    3. 习题训练并非提升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
二、习题训练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启示
    1. 参照150%过度学习准则控制习题训练的数量
    2. 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把握习题训练的时机
    3. 尝试从高阶思维视角改进习题训练方式
    4. 加大习题训练之外学习要素的投入

(2)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2.2 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3 对数学运算素养的相关研究
    2.4 对数学运算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关键词解释
    3.2 理论基础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工具的制定
    4.4 调查过程
    4.5 调查结果分析
    4.6 研究结论
第5章 对影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原因分析
    5.1 数学认知结构不完善
    5.2 没有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5.3 数学非认知结构
    5.4 对复杂运算缺乏应对能力
第6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及案例
    6.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6.2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3 转变数学教学方式,培养数学运算的兴趣
    6.4 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案例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情况调查及其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有效教学研究现状
        1.2.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3.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2.1.1 核心素养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 有效教学的概述
        2.2.1 有效教学内涵
        2.2.2 有效教学特征
    2.3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多元智力理论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研究
    3.1 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的编制
    3.2 问卷的数据分析
        3.2.1 问卷各维度分析
    3.3 教师访谈调查研究
        3.3.1 访谈目的
        3.3.2 访谈对象
        3.3.3 访谈提纲的编制
    3.4 访谈结果分析
        3.4.1 对物理备课组长的访谈
        3.4.2 集体访谈
    3.5 影响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的因素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策略
    4.1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原则
    4.2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有效教学策略
        4.2.1 形成物理观念的习题教学策略
        4.2.2 提升科学思维的习题教学策略
        4.2.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
        4.2.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策略
    4.3 习题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4.3.1 是否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
        4.3.2 是否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渗透
        4.3.3 是否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4.3.4 是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习题教学案例设计
    5.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5.1.1 教学任务分析
        5.1.2 教学目标
        5.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5.1.4 教学方法
        5.1.5 教学过程
        5.1.6 教学评价
6.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课堂观摩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的有关问题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复习
        (二)复习策略
        (三)复习要求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中学生学情分析
        (一)中学生学习特征
        (二)中学生心理特征
        (三)中学生年龄特征
        (四)中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
    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第三章 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一)学生化学学科学习兴趣及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研究
        (二)化学学科复习教学现状教师访谈分析
        (三)化学学科复习教学现状课堂观摩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问题分析
    一、新课改教学实践效果不够理想
        (一)新课改教学要求与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分歧
        (二)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不高
    二、复习过程强调速度,复习质量有待提升
        (一)复习过程单调无趣
        (二)复习内容重复死板
    三、自主复习效果不佳,学生复习意识不够
        (一)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性低
        (二)查缺补漏不够完善,学生对既有错误不够重视
    四、小组合作、创新方法及实验教学的问题
        (一)化学复习课上小组合作明显不足
        (二)教师化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创新和实验延伸教学少
第五章 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教学的策略
    一、学校适当调整教学要求和进度配合教师工作
        (一)为教师提供更多创新创造的空间
        (二)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和压力舒缓的辅导和讲座
    二、速度与质量双推进,探索最高效的复习策略
        (一)增加多种多样的创新复习方法
        (二)强调学生参与,使复习内容丰富多彩
    三、大力提高“引导自学”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设置对自学奖励标准,为自学提供空间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四、多角度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一)为教师提供充分的知识培训机会
        (二)对教师创新教学成果加大审核力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的要求
        1.1.2 高中生物学遗传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1.1.3 学生对高质有效的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促进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2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1.3.3 提高习题的质量,为教师的习题优化提供参考
    1.4 研究设计思路和究研方法
        1.4.1 研究设计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遗传学知识
        2.1.2 习题优化
    2.2 习题优化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习题优化的启示
        2.2.2 多元智能理论对习题优化的启示
        2.2.3 教学最优化理论对习题优化的启示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 习题的优化
    3.1 学生实际情况
    3.2 习题处理现状
    3.3 习题优化遵循的原则
    3.4 习题优化策略
        3.4.1 优化习题内容的策略
        3.4.2 优化习题数量的策略
        3.4.3 对习题呈现的方式进行优化
        3.4.4 优化易错习题分析,跟进纠正策略
        3.4.5 优化习题评价策略
    3.5 习题优化流程
    3.6 习题质量测评和测评标准
4 实践研究
    4.1 实践研究的总体设计
    4.2 对习题册现状调查及新习题册优化意见征集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2 调查的实施过程及对象
        4.2.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4.2.4 习题优化的建议
    4.3 遗传学知识习题的优化
        4.3.1 遗传学知识习题优化的过程
        4.3.2 对习题册的质量调查分析
    4.4 优化习题教学实施
        4.4.1 实施对象
        4.4.2 实施目的
        4.4.3 实施过程
    4.5 优化习题实施效果评价
        4.5.1 纸笔测试结果
        4.5.2 对学生遗传学知识学习行为的观察结果
        4.5.3 优化习题运用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6 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文献背景与理论基础
三、 研究方法
四、 高考改革——活学活用课本知识
五、 云雀高中的惯常教学——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六、 结论

(7)“应试主义”的成因与高考改革的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试教育”和“应试主义”
二、异化的公平观是造成“应试主义”的社会大环境
三、人文主义不是改革“应试主义”的良方
四、破解“应试主义”应加强高考命题技术改革

(8)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第二节 概念解读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一、探索空间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四、前期研究基础
        五、活动建模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手段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一、分析单位界定
        二、编码方案
        三、资料分析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历程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一、拟定活动方案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二、微课开发循环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一、优化微课设计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三、技术知识(TK)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设计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后记

(9)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 ——基于S学校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研究方向的使然
        (二) 研究兴趣的激励
        (三) 研究现状的促使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隐身”的教育研究
        (二) “显身”的教育研究
        (三) 教育中的身体规训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学校场域
        (二) 规训权力
        (三) 身体规训
        (四) 抗拒与逃逸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六、S学校概况与研究过程
        (一) S学校概况
        (二) 研究过程
第1章 空间格局中的身体规训
    一、“围城”中的身体
    二、空间区隔:权力等级与隐性的“监视眼”
    三、课堂空间:权力空间化与身体规训
        (一) 被规训的“笼中鸟”
        (二) “话语墙”:话语符号的隐性规训
        (三) 座位空间形态:“无形”的身体规训
第2章 规章制度中的身体规训
    一、时间制度:制度化身体“表”
        (一) 制度下的“呐喊”
        (二) 制度的应然与实然冲突
    二、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化的制度身体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
        (二)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
    三、教师教学工作检查制度:监管中的制度身体
        (一) 签到签离制度
        (二) 教案检查制度
        (三) 禁止代课调课制度
    四、学生午睡管理制度:身体的煎熬
        (一) 学校管理——教室午睡
        (二) 班主任管理——代替的“监视眼”
        (三) 学生的“呐喊”——寝室午睡
    五、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被驯化的身体安全
第3章 课堂教学中的身体规训
    一、课堂层级监视:身体的“监视眼”
        (一) 校长巡查监视
        (二) 班主任查班
        (三) 教师课堂监督
        (四) 班干部辅助管理
    二、课堂学习行为规范:规范化的身体规训
        (一) 标准化坐姿
        (二) “回答问题要举手”
        (三) “用手点着读”
        (四) “书放右上角”
    三、课堂德智体美失衡发展:规训权力与身体“畸形化”
        (一) 重“智”轻“体”——体“基”之失
        (二) 育“智”“神器”——“题海战术”
    四、课堂标签效应:标签权力与身体规训
        (一) 班级标签——身体等级“入场券”
        (二) 学生标签——身体等级“衔头”
        (三) 座位标签——身体等级“安家所”
    五、教师权力失范:权力异化与身体规训
        (一) 教师话语权异化:“温和的符号暴力”
        (二) 教师惩戒权异化:体罚与变相体罚
        (三) 教师权威异化
第4章 身体规训的抗拒与逃逸
    一、反层级监视
        (一) 对教师反监视
        (二) 对校长反监视
        (三) 师生共谋反监视
    二、课堂空间“缺场”与拓殖
        (一) 空间“缺场”:局内中的“局外人”
        (二) 空间拓殖:学生“后台”自我建构
    三、“假发”战术
        (一) “双面人”解构
        (二) “佯装”计谋
        (三) “南郭先生”权宜计
    四、隐性冲突
        (一) 师生间的隐性冲突
        (二) 学生与校长的隐性冲突
        (三) 教师与校长的隐性冲突
    五、公开抗衡
        (一) 学生对教师的公开抗衡
        (二) 学生对校长的公开抗衡
        (三) 学生对班干部的公开抗衡
        (四) 教师对校长的公开抗衡
总结与反思辩证看待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教师访谈提纲
    二、学生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10)我国理科教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题海战术”的现象及成因
二、破解“题海战术”的思想发展
    (一)概念与规律教学的重视
    (二)科学方法教育的引入
    (三)原始问题的提出
三、建议与启示
    (一)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价值
    (二)全面梳理我国理科教学的思想史
    (三)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教学痼疾的路径

四、并非“题海战术”之过(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J]. 杨志明,吴仪.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09)
  • [2]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研究[D]. 刘莹莹.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情况调查及其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 秦祥.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初中毕业学年化学学科复习策略研究[D]. 徐天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生物学遗传学知识习题优化策略研究[D]. 布合利奇·马木提汗.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6]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J]. 李晓亮.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3)
  • [7]“应试主义”的成因与高考改革的方向[J]. 周序.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4)
  • [8]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9]学校场域中的身体规训 ——基于S学校的个案研究[D]. 吴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10]我国理科教学走出“题海战术”的思想之路[J]. 张抗抗,胡扬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2)

标签:;  ;  ;  ;  ;  

不是“战术之海”的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