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文献综述)

张周鹏[1](2018)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1992-2002)》文中提出国有企业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承担着推进国家战略的任务,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新中国诞生初始,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及为了能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于是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主管资源的分配大权,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政策指令,因此形成了政企不分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配置资源,能够整合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实现国家战略,因此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政企不分带来的效率低下,一直是国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国家进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国有企业效率逐步得到了提升。但是放权让利由于缺乏整体制度规划,而且这种改革方式只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所以导致国有企业改革陷入一个放乱收死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了解开这个僵局,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突破,探索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论证,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治定位,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此为指导,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此之后,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逐渐成为了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因为它以效率的最大化为特征。因此1992-2002年这十年的国企改革从宏观上来说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即从政府权力转向市场调节;从微观上来说就是国有企业探索与市场的结合方式的过程。本文重点是梳理和研究这一曲折的探索过程,分析影响这一过程利益阻力,尽量客观公允的探究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和不足,总结经验启示。

马建堂[2](2018)在《我所亲历的2000年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文中指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2000年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调整和变革。撤销1998年成立并由中央管理的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同时在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铝业公司。当时我任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

何华[3](2012)在《石化魂——兰州石化人对中国工业的贡献》文中研究说明看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祖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有一条黄色的河流穿城而过,那就是甘肃的省会城市,人称"黄河之都"的兰州。兰州,孙中山先生曾誉其为中国的"陆都",是西北军事重镇、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枢

冯立新,孙勇[4](2001)在《新世纪国企要有新突破——访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文中指出

王雷鸣,沈路涛[5](2000)在《在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企改革和发展将进一步推进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情况时表示,今后5到10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极

许志龙[6](1998)在《求真务实 迎接挑战——访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文中研究说明在世人瞩目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原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被任命为国家经贸委主任。众所周知,此次大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一个重点,即是加强经贸委的经济宏观管理职能。那么,作为这样一个机构的负责人,盛华仁如何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迎接这一重任带来的挑战,改革后的经贸委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自然就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走马上任不久的国

闪淳昌[7](2008)在《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历史的经验值得关注》文中认为1998年对中国人民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外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敢于胜利,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董海林[8](2008)在《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邯钢改革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邯钢以市场为坐标,首创"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模式,同时,转换经营机制,注重企业创新,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邯钢改革的经验对邯郸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实现科学、快速、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杨玉熹[9](2003)在《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 ——企业所得权安排与政府权力分配下的博弈与游戏》文中研究指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如何形成、其后的制度根源是什么以及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效果如何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文运用了政治、经济、法律、比较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形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从而力图揭示不良资产形成的过程以及不良资产形成的制度根源。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是在转轨过程中既有制度安排下各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是我国改革的历史成本,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结构性风险的累积。 在引言中,笔者指出了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并对笔者整体上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思想源流作了说明。 在第一章中,笔者对不良资产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和分析,并描述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布状况以及形成过程,指出了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第二章中,笔者探讨了国有企业亏损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之间的关系。笔者首先指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融资关系。随后,笔者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亏损,指出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特征,即在不断亏损的同时,不断扩张资产规模。这种行为特征,与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的预算软约束有关。而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干预,使这种预算软约束转移到信贷领域,从而导致了国有银行不断对亏损国有企业提供融资的局面。在国有企业亏损转化成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过程中,笔者分析了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活动,指出由于权力划分而导致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地方政府干预国有银行经营的原因之一。此外,笔者还分析了预算软约束的倒逼机制,指出国有企业的集体行动曾迫使银行提供信贷。 在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由于企业信用问题和债务软约束导致了银企关系的困境。笔者指出了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法律制度对银企关系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以债权人主导的银企关系。 在第四章中,笔者从信贷规模控制和信托投资公司发展与整顿两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笔者分析了我国经济中不断出现的投资扩张——通货膨胀——治理整顿周期,指出这种经济周期波动源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内在的投资扩张冲动。在这种投资扩张冲动下,我国经济中就不断出现投资扩张——通货膨胀——治理整顿的经济周期。在这一周期中,国有银行的资金不断投入到高风险领域,并在政府的治理整顿中被套牢,形成不良资产。笔者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下的内部人寻租活动以及政府融资权力分配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社会资金资源的争夺,是这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根源。 在第五章中,笔者阐述了国有银行治理中的问题,并对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内控失效与败德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笔者指出,国有银行治理中产生的问题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孟国有银行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改革路径有关。国家所有和“放权让利”的改革模式造成了分支机构和内部人的不受限制的权力,从而引发了波涛汹涌的窃取银行资金的活动。此外,笔者分析了国有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公共管制和政府干预,指出了上述问题的所有权基础。对于政府实施的广泛而严格的公共管制,笔者认为这是政府作为所有人遏制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的无奈选择。 在第六章中,笔者总结了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制度根源,分析了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政府权力分配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指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实际上是在既有制度安排下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活动的结果。 在第七章中,笔者总结了政府对不良资产问题所采取的注资、剥离、债转股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指出了上述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第八章中,笔者对治理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笔者指出,在没有改变既有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博弈格局仍然存在,因此,上述治理措施不能根本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笔者对学者们的改革建议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这些改革措施的有限性。 最后,笔者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处置进行了总结,指出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源在于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政府权力分配之下围绕国有资产和社会资金资源形成的各利益群体的博弈。在这一博弈中,各利益群体都根据自身利益进行了“理性”的选择,将利益留给本身,而将最终结果—不良资产留给了全社会。笔者认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改变既有的制度安排,打破不良资产形成的制度结构,改变目前的博弈格局,停止围绕国有资产和社会资金资源的各种利益输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蒋黔贵[10](2001)在《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世纪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文中认为

二、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1992-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国有企业的概念阐述
        1.3.2 改革的内涵阐述
    1.4 时间段截取缘由阐述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的难点
        1.6.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理论溯源: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1.1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2.1.2 我国“两权分离”理论
        2.1.3 邓小平改革思想
    2.2 他山之石:对西方产权理论的借鉴和批判
    2.3 时代背景: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2.3.1 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
        2.3.2 顶层设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历史经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
        2.4.1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改革历程(1949-1978年)
        2.4.2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历程(1978-1992年)
第三章 “转机”到“建制”: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3.1 转换机制:为制度创新做好铺垫(1992-1993年)
        3.1.1 全新视角:股份制的引入
        3.1.2 打破坚冰:“破三铁”触及深层次利益
        3.1.3 《转机条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2. 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1993-1997年)
        3.2.1 推进股份制试点
        3.2.2 部署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3.2.3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3.2.4 实施“抓大放小”战略
    3.3 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脱困与攻坚阶段(1998-2000年)
        3.3.1 脱困缘由:内外交困导致国有企业遭遇瓶颈
        3.3.2 大胆突破:1998年重点突破与保障制度并行
        3.3.3 攻坚克难:1999-2000年债转股与社会保障体系走向规范化
    3.4 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阶段(2001-2002年)
        3.4.1 《基本规范》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
        3.4.2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剥离政策性负担
    3.5 改革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利益困境
        3.5.1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的阻碍
        3.5.2 政企既定利益格局的阻力
        3.5.3 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过重
    3.6 改革成果: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3.6.1 国有企业整体实力增强
        3.6.2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3.6.3 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第四章 历史反思: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和经验启示
    4.1 改革不足: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完善之处
        4.1.1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4.1.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待解决
        4.1.3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依然任重道远
    4.2 经验启示:1992-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理性思考
        4.2.1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反对私有化
        4.2.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2.3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我所亲历的2000年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的背景
二、西北与中南的调研
三、讲话和文件的起草

(7)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历史的经验值得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坚定信心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 坚持“一个方针”“两个保障”, 突出“一个重点”
    (二)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 处理好机构改革与稳定安全生产队伍的关系
        2.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 处理好巩固与提高的关系
        4.处理好机构改革中国家与地方的关系
    (三) 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一)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 落实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 紧密结合国家经贸委的中心工作, 自觉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1.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2.从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要求出发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3.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三改一加强”的重要内容
        4.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任务抓安全生产
    (三) 加强事故批复结案, 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四)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五)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六) 促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历史的经验值得关注

(8)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邯钢改革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成功影响巨大
    (一) 全国、全省开展了一系列学习邯钢的活动
    (二) 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邯钢视察
    (三) 邯钢经验成为众多企业制胜法宝
二、基本经验成功奥秘
    (一) 现代企业成功的法宝——管理论
    (二) 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体制论
    (三) 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技改论
三、邯郸学步改革启示
    (一) 启示一: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步伐, 真正改, 彻底改
        1、抱残守缺、故步自封是制约企业改制的大敌——改制反对论
        2、换面不换心、换汤不换药——改制不成功论
    (二) 启示二: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真正学习邯钢经验,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三) 启示三:邯郸的整体投入不足, 支持结构调整的投入更不足, 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四) 启示四:

(9)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 ——企业所得权安排与政府权力分配下的博弈与游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不良资产概述
    第一节 不良资产概述
        一、 不良资产的概念
        二、 不良资产的范围
        三、 不良资产的影响
        (一) 不良资产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
        (二) 不良资产与信贷紧缩
        (三) 不良资产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第二节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数额
        二、 不良资产的分布情况
        (一) 不良资产的银行分布
        (二) 不良资产的地区分布
        (三) 不良资产的行业分布
        (四) 不良资产的企业分布
        (五) 不良资产的贷款种类分布
    第三节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 第一阶段:1983年以前
        二、 第二阶段:1984年到1990年
        三、 第三阶段:1991年到1998年
        四、 不良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国有企业亏损与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亏损的制度背景:融资体制的变化
        一、 社会资金配置格局变化
        二、 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变化
        小结: 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亏损与分析
        一、 国有企业的亏损局面
        二、 对国有企业亏损分析
        三、 国有企业的亏损、规模扩张与资金成本
        小结: 预算软约束、资金成本与国有企业的行为特征
    第三节 预算软约束在信贷领域的转移
        一、 政府干预
        (一) 政策性贷款与信贷政策干预
        1 、 政策性贷款的形式
        2 、 隐性信贷政策干预
        3 、 信贷政策干预与政策性贷款的后果与影响
        (二) 特定国有企业与特定项目信贷的干预
        1 、 政府对国有银行特定国有企业贷款与特定项目贷款的干预
        案例: 广州乙烯工程
        2 、 政府干预银行信贷的后果与影响
        3 、 政府干预银行信贷的特点
        4 、 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信贷的原因分析
        二、 预算软约束的倒逼机制
        (一) 国有企业贷款的“质押”效应
        (二) 国有企业对政府和国有银行的预算倒逼机制
        案例: 三角债与信贷倒逼机制
        1 、 三角债形成的原因
        2 、 三角债的清理
        3 、 三角债清理的特点:银行注资与信贷创造
        三、 互为因果的银企关系:预算软约束与债务软约束
        小结: 预算软约束、政府分权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亏损与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本章小结: 国有企业亏损与银行不良资产
第三章 企业信用与债务软约束:银企关系的困境
    第一节 合约失灵
        一、 不良资产的产生:合约失灵
        (一) 合约失灵的危害
        (二) 合约失灵的表现
        1 、 合约的不完全性被放大,信贷合同履约率低
        2 、 合约失灵无法救济,银行债权难以获得保护
        二、 合约失灵、企业信用与债务软约束
        三、 合约失灵的通行解释
    第二节 企业信用状况
        一、 企业信用状况与银行不良资产
        二、 企业信用的主要问题
        (一) 赖帐
        (二) 逃废债
        1 、 假破产,真逃债
        2 、 通过分立,悬空银行债务
        3 、 兼并重组,移花接木
        4 、 股份制改造,不承认旧债
        5 、 承包经营,架空银行债务
        6 、 实行租赁、悬空债务
        7 、 其他形式,包括低估资产,故意关停等
        三、 企业逃废债的动机与原因
        (一) 私有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动机与原因
        (二) 国有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动机与原因
    第三节 债务软约束
        一、 预算软约束、银行态度与政府干预
        二、 法律制度与司法
        (一) 银行与企业关系
        (二) 担保法
        案例: 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
        (三) 破产法
        案例: 郑百文重组案
        (四) 法律成本
        1 、 担保设立与实现中的成本
        2 、 民事诉讼收费制度
        (五) 司法保护不力
        小结: 建立债权人主导的银企关系
    本章小结: 企业信用、债务软约束与法律救济不足
第四章 经济周期波动与不良资产的形成
    第一节 信贷规模控制政策的突破
        一、 中国信贷规模控制政策的由来与发展
        (一) 信贷规模控制的作用
        (二) 信贷规模控制的由来与发展
        1 、 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制度
        2 、 从信贷规模控制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过渡
        3 、 信贷规模控制的放开
        二、 信贷规模控制受到的挑战与突破
        (一) 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的突破
        1 、 商业银行内部的驱动
        2 、 地方政府的干预
        3 、 中央银行的“支持”
        (二) 国有银行突破信贷规模控制的渠道
        1 、 将银行资金拆借给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2 、 自办经济实体
        3 、 帐外经营
        (三) 信贷规模突破、通货膨胀与不良资产的形成
        1 、 改革初期
        2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3 、 1992-1995年的经济过热
        4 、 不良资产的形成
        小结: 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与信贷规模控制
    第二节 信托公司:不良资产的黑洞
        一、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与整顿
        (一) 信托投资公司的恢复与第一次整顿
        (二) 信托投资公司的第二次整顿
        (三) 信托投资公司的第三次整顿
        (四) 信托投资公司的第四次整顿
        (五) 信托投资公司的第五次整顿
        二、 信托投资机构的功能与投资增长
        (一) 信托投资机构的设立与种类
        (二) 信托投资机构的融资功能
        1 、 地方信托投资机构的融资功能
        2 、 政府融资权力划分与地方信托投资公司的融资功能
        3 、 银行系统信托投资机构的功能
        4 、 信托公司:开办者与内部人的寻租场
        (三) 信托投资机构运行、信贷规模突破与投资增长
        案例: 信托投资公司高息揽存、违规放贷
        案例: 银行通过信托投资公司突破信贷规模控制
        三、 信托投资机构的运行与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一) 信托投资机构运行的结果:大量坏帐产生
        案例: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
        (二) 信托投资机构坏帐向银行的转移
        1 、 银行系统信托投资公司撤销后债权债务由开办银行承接
        2 、 其他信托投资公司被撤销和关闭后,其债权债务由银行承接
        3 、 银行资金通过拆借渠道进入信托投资公司,最后因信托投资公司不能偿还债务而形成坏帐
        小结: 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资金管制、地方政府利益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本章小结: 信贷规模突破与政府治理措施的效果
        1 、 治理措施的总结
        2 、 治理措施的效果
        3 、 治理措施失效的制度根源
第五章 银行治理问题
    第一节 概述:银行治理中的问题
        一、 银行经营的非市场化
        二、 多层分支机构:代理链过长
        三、 激励不足与激励扭曲
        四、 内控失效:败德与不良资产的产生
        (一) 国有银行的内控失效
        (二) 国有银行内控失效的案例
        案例一: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贷款诈骗案
        1 、 案发及初审
        2 、 欺诈过程
        3 、 共同的欺诈行为
        案例二: 中国银行开平巨额资金盗用案
        1 、 案发
        2 、 案件始末
        3 、 案件处理
        (三) 案例分析:纽约案件与开平案件所展示的银行治理问题
        1 、 没有有效的稽核与合规系统
        2 、 没有能够准确反映业务情况的信息科技系统
        3 、 分支机构的权力过大,上级银行对其没有有效的约束与控制
        五、 约束机制的无奈选择:党管干部
        六、 隐性政府担保与道德风险:诱发银行管理层的冒险行为
        小结: 多层代理架构、治理模式与路径依赖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
    第二节 银行治理的外部问题
        一、 国有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一) 恶性竞争的表现与危害
        1 、 存款竞争
        2 、 信贷业务、中间业务的竞争
        3 、 机构网点和人员等方面的竞争
        (二) 恶性竞争的原因分析
        二、 政府干预与公共管制
        三、 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
        小结: 恶性竞争、政府干预和公共管制的企业所有权基础
    本章小结: 企业所有权、公共管制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第六章 对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分析:一个初步的结论
    一、 企业所有权安排
    二、 政府权力划分
    本章小结: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政府权力分配下各方利益群体的博弈与游戏
第七章 我国政府对不良资产采取的处置措施
    第一节 成立政策性银行
    第二节 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
    第三节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并处理不良资产
        一、 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
        二、 不良资产的剥离
        (一) 不良资产剥离的数量
        (二) 不良资产的剥离范围和收购价格
        1 、 不良资产剥离的范围
        2 、 不良资产的收购价格
        三、 资产管理公司的融资结构与现金流负担
        四、 不良资产的处置与回收
        五、 不良资产剥离与处置中的问题
    第四节 实施债转股
        一、 债转股概述
        二、 债权转股权政策的提出与实施
        (一) 债转股政策的提出与目的
        (二) 债转股政策的实施程序与条件
        (三) 债权转股权的实施概况
        三、 债转股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
        (一) 注册阶段:转股公司注册进展缓慢
        1 、 企业资产状况不佳,不符合债转股的条件
        2 、 人为设置障碍、阻碍资产管理公司的进入
        3 、 审批效率低下,地方政府利益冲突
        4 、 资产管理公司与转股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相持不下
        (二) 持股阶段:资产管理公司与转股企业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四、 债转股困境的分析
        (一) 多重目标设计的缺陷
        (二) 预算软约束的延续与合法化
        (三) 企业内部人控制、中央与地方利益争夺以及与各利益群体的博弈
    第五节 不良资产核销与呆帐准备金制度的调整
        一、 国有银行呆坏帐的核销
        二、 呆帐准备金制度概述
        三、 我国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呆帐准备金制度的初步确立
        2 、 第二阶段:呆帐准备金制度的调整
        3 、 第三阶段:呆帐准备金制度与国际接轨
        四、 呆帐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 、 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偏低
        2 、 呆帐准备金提取方式单一
        3 、 呆帐准备金提取范围过窄
        4 、 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呆帐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缺乏自主使用权
        五、 呆帐准备金计提实例: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
        案例: 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的分歧
        六、 呆帐准备金管理制度的缺陷
    本章小结: 财务手段为主的治理措施
第八章 对治理效果以及改革建议的评论
    第一节 对治理效果的评论
    第二节 对改革建议的评论
        一、 不良资产:行政化化解方案
        二、 银行改革:化大为小
        三、 国有银行的功能性重组
        四、 改革国有银行的激励、建立新的商业银行
    本章小结: 改革措施必须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制度根源入手
结论: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政府权力分配下的博弈与游戏
参考书目
后记

(10)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世纪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回顾
    (一) 工商管理培训稳步推进
    (二) 脱困培训等适应性短期培训扎实有效
    (三) 国际合作培训稳中求进, 合作项目逐年增加
二、“十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 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 “十五”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
        1.培训竞争加剧, 增强培训机构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2.市场在培训资源配置中已开始发挥基础作用, 有效性成为竞胜的关键。
        3.企业自主培训已成趋势, 各级经贸委要适时引导、积极推动。
        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传统培训中的问题提供了物质手段。
    (二) “十五”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积极推进工商管理培训上台阶、上档次。
        2.加强中西部地区培训。
        3.必须着力解决培训机制问题。
        4.积极推进培训产业化、市场化。
三、努力做好2001年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一) 尽快制定《“十五”期间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
    (二) 抓好三方面工作, 即《基本规范》、基本规则和工商管理职业基础培训工作
四、加强培训管理者队伍自身建设
    (一)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 深化改革, 切实转变工作职能
    (三) 搞好服务,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四、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1992-2002)[D]. 张周鹏.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2)
  • [2]我所亲历的2000年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N]. 马建堂. 中国经济时报, 2018
  • [3]石化魂——兰州石化人对中国工业的贡献[J]. 何华. 中国作家, 2012(10)
  • [4]新世纪国企要有新突破——访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J]. 冯立新,孙勇.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01)
  • [5]在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N]. 王雷鸣,沈路涛. 新华每日电讯, 2000
  • [6]求真务实 迎接挑战——访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J]. 许志龙. 紫光阁, 1998(06)
  • [7]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历史的经验值得关注[J]. 闪淳昌. 劳动保护, 2008(10)
  • [8]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邯钢改革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报告[J]. 董海林. 邯郸学院学报, 2008(02)
  • [9]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 ——企业所得权安排与政府权力分配下的博弈与游戏[D]. 杨玉熹. 中国政法大学, 2003(01)
  • [10]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世纪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J]. 蒋黔贵.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1)

标签:;  ;  ;  ;  ;  

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