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子宫中隔胎盘着床一例

B超诊断子宫中隔胎盘着床一例

一、B超诊断胎盘种植于子宫纵隔1例(论文文献综述)

常晓彤[1](2021)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子宫纵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其对患者自然受孕率、足月产率、早产率、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臀位、横位)发生率、胎盘异常(胎盘植入、粘连;低置、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发生率等的影响,为有生育要求的纵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方法:跟踪随访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并接受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患者共181例,按照平衡选择入组原则随机抽取181例正常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1)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月经婚育史、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2)分别记录分析纵隔子宫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孕次、自然妊娠率、总流产率、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足月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臀位、横位)发生率、胎盘异常(胎盘植入、粘连;低置、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发生率等,并分别与对照组就相应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3)将子宫纵隔组患者分为完全型纵隔子宫组与不完全型纵隔子宫组,分析比较各组间术前与术后孕次、自然妊娠率、总流产率、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足月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发生率、胎盘异常发生率等差异。结果:第一部分:1.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前的自然妊娠率为99.48%(190/191),对照组自然妊娠率97.04%(295/30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6,P=0.122);2.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前的孕次中位数为1(0,6),对照组孕次中位数为2(1,6),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前的总流产率为90.58%(173/191),其中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为80.92%(140/173);对照组的总流产率为28.62%(87/304),其中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为48.28%(42/87)。两者相比,总流产率与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80.575,P<0.001;χ2=29.384,P<0.001)。第二部分:1.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后的孕次中位数为1(0,3),对照组孕次中位数为2(1,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后的自然妊娠率为70.88%(129/182),对照组自然妊娠率97.04%(295/304),两者相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6,P<0.001);3.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后的总流产率为24.18%(44/182),其中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为88.64%(39/44),对照组的总流产率为28.62%(87/304),其中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48.28%(42/87),两者相比,总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1.141,P=0.285;χ2=20.170,P<0.001);4.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后的剖宫产率为67.94%(89/131),对照组剖宫产率39.07%(84/21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7,P<0.001);5.子宫纵隔组在子宫纵隔切除手术后的足月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91.60%vs.94.88%),胎盘异常发生率、胎位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均无显着差异。第三部分:1.完全型纵隔子宫组与部分型纵隔子宫组相比,在接受纵隔切除手术前的孕次、自然妊娠率、总流产率、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均无显着差异。2.完全型纵隔子宫组与部分型纵隔子宫组相比,在接受纵隔切除手术后的孕次、自然妊娠率、总流产率、非计划外妊娠流产率均无显着差异。3.完全型纵隔子宫组与部分型纵隔子宫组相比,在接受纵隔切除手术后的足月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率、胎盘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均无显着差异。结论:1.子宫纵隔畸形并不影响自然妊娠率,但子宫纵隔会增加患者的妊娠流产率;2.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显着改善患者的流产率,且不增加早产率、胎盘异常发生率及胎位异常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剖宫产率;3.无论是否在接受子宫纵隔切除术,完全型纵隔子宫与部分型纵隔子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谢言信,丁淼,邱绮,赵雅男,潘萍,李予,张清学[2](2020)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原发腹腔妊娠的3例临床病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发生原发性腹腔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本文报道3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IVF-ET后原发性腹腔妊娠病例,并对其诊治进行了讨论。结果 3例腹腔妊娠均在术前通过经阴道B超诊断,行腹腔镜下腹腔妊娠物切除,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良好。目前1例已通过解冻胚胎移植并获得活产,1例自然妊娠后获得活产。结论 IVF-ET术后的原发性腹腔妊娠是极其罕见的异位妊娠,严密监测hCG水平及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腹腔镜探查并腹腔妊娠物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徐娜[3](2020)在《美奥舒与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比较美奥舒切除系统与宫腔镜电切切除系统在治疗宫内良性病变的效果以及两种治疗方式病理组织成分及标本满意度,运用症状评分量表客观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宫内良性病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突出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对比和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美奥舒切除系统治疗的197例宫腔良性病变以及同期在本院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109例宫腔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子宫肌瘤症状评分等客观评分表评估治疗效果。确诊仅为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分别行美奥舒切除系统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后随访患者妊娠结局。采取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0型黏膜下肌瘤组中美奥舒组(39例)、电切组(24例),两组在年龄、子宫瘢痕次数、宫腔操作次数、孕次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等于 0.13、0.71、0.89、0.69 均大于 0.05)2.美奥舒组与电切组两组在手术时间,膨宫液体的用量及插入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0型黏膜下肌瘤为例,美奥舒组(39例)、电切组(24例)手术时间(2.94±1.25vs5.41±2.28 min,P<0.01),膨宫液(2210.26±759.43vs4700.00±1512.98ml,P<0.01),插入次数(1.31±0.54vs8.21±2.49 次,P<0.01)。3.美奥舒组与电切组在治疗宫内良性疾病手术前后月经及肌瘤相关的客观评分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型黏膜下肌瘤组中美奥舒组(35例),电切组(22例),术前及术后三月上述评分比较(22.29±5.83vs12.23±2.75,P=0;76.29±11.51vs52.71±6.31,P<0.01;42.14±5.02vs35.17±3.56,P<0.01),术前及术后三月上述评分比较(22.61±4.92vs13.68±2.80,P=0;72.61±10.24vs55.95±8.58,P<0.01;42.61±4.59vs32.66±4.59,P<0.01)。4.纳入研究的电切组病例资料为109例,共发生4例过度水化综合征(水中毒),1例空气栓塞(气体栓塞),3例子宫颈裂伤及1例子宫穿孔的手术并发症。纳入研究的美奥舒组病例资料为197例,美奥舒组未发现合并严重并发症。两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治疗0型及Ⅰ型子宫粘膜下肌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美奥舒组手术成功率为92%、电切组87%;治疗子宫纵膈美奥舒组手术成功率为100%、电切组手术成功率为95%;治疗宫腔残留美奥舒组手术成功率为95%、电切组手术成功率为93%;治疗宫腔粘连美奥舒组手术成功率为85%、电切组手术成功率为80%。美奥舒组术后发生2例Ⅰ度宫腔粘连;电切组术后发生9例宫腔粘连,其中4例为Ⅱ度粘连,其余为Ⅰ度。美奥舒组术后发生3例盆腔内感染;电切组发生8例盆腔内感染。5.电切组送检病理标本不满意率为18.1%(13/72),美奥舒送检病理标本不满意率为0(0/142)。美奥舒组比较术中及术后标本体积,尚不能认为两种测量标本体积具有统计学差异(11.67±9.34 cm3vs11.61±9.38 cm3,P=0.082>0.05)。电切组比较术中及术后标本体积,认为两种测量标本体积具有统计学差异(15.02±14.78cm3 vs13.92±13.73 cm3,P=0<0.05)。6.美奥舒组与电切组相比妊娠率具有统计学差异(78%vs53%,P=0.02<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妊娠间隔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8.60±2.28月vs8.95±2.25月,P=0.54>0.05)。美奥舒组胎盘异常率为2.86%,电切组胎盘异常率为58.33%,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相较于宫腔镜电切切除系统在治疗宫腔良性疾病可显着缩短手术操作器械在宫腔内运行的时间,并且可明显减少反复进入宫腔次数和膨宫液使用量。2.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可以改善宫腔良性患者异常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及月经情况。手术前后通过随访肌瘤和月经症状客观评分表,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同宫腔镜电切切除系统改善月经及肌瘤临床症状程度无明显差别。3.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安全系数高,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盆腔感染和继发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少于宫腔镜电切切除系统。4.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可完整保留切除组织,避免病理组织被灼烧,提高病理结果满意度。5.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可提高宫腔良性占位病变患者术后妊娠率,减少妊娠期胎盘异常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生殖预后。

崔妍婷[4](2020)在《新型玻璃化冷冻载体用于羊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得以长期生存。但女性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都对生殖内分泌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进一步引起的性腺器官功能丧失及不孕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部分患者十分迫切的希望能在接受肿瘤治疗之前保存生育能力。卵巢组织冷冻是生育力保存的方法之一,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并且不会耽误肿瘤治疗的时机。卵巢组织冷冻方法主要有慢速程序化冷冻和玻璃化冷冻,目前通过这一生育力保存方法出生的新生儿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慢速程序化冷冻方法,但程序化冷冻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并且操作繁琐、耗时长。随着冷冻技术的不断提高,玻璃化冷冻成为一种新的冷冻方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卵子及胚胎的冷冻。玻璃化冷冻技术是采用较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减少组织及细胞内水分的含量,然后直接将组织投入液氮中,在非常快的冷冻速率下与冷冻保护剂混合的水分子无法排列成晶体结构,而是形成一种玻璃化的粘稠状态,减少细胞内外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细胞的冷冻损伤。与慢速程序化冷冻相比,玻璃化冷冻更适合冷冻结构较复杂的组织。快速降温是玻璃化冷冻技术减少组织冷冻损伤的关键,载体的选择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新型载体对羊卵巢组织进行玻璃化冷冻,并与慢速程序化冷冻效果进行比较,在解冻后进行组织的体外培养、组织学检测以及凋亡检测等,以探讨新型载体在羊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中的冻存效果。材料与方法:32个羊卵巢取自8-10月、体重约30Kg的16只未孕母羊。获取的羊卵巢随机分为4组:新鲜组织对照组(A组)、慢速程序化冷冻组(B组)、新型载体I玻璃化冷冻组(C组)及新型载体II玻璃化冷冻组(D组)。对各组卵巢组织进行体外培养,测定雌激素水平;HE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及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1、冷冻复苏后各组原始卵泡形态正常率低于新鲜组(P<0.01);程序化冷冻组初级卵泡形态正常率低于新鲜组(P=0.000);2个玻璃化冷冻组初级卵泡形态正常率与新鲜组无显着差异(P>0.05);冷冻复苏后各组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正常形态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激素水平各组之间统计学无差异(P>0.05);3、新鲜组PCNA 阳性表达率为17.2%,B、C、D组分别为15.6%、16.7%、16.4%,各组PCNA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冷冻复苏各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高于新鲜组(P<0.01),B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高于C组和 D 组(P<0.01)。结论:1、程序化冷冻及采用新型载体的玻璃化冷冻均可较好的保存羊卵巢组织的结构,后者能更好的保存大块羊卵巢组织的细胞活性;2、程序化冷冻及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的羊卵巢组织仍具有良好的内分泌功能;3、PCNA阳性表达的卵泡比率较冷冻前无明显变化,说明冷冻复苏对羊卵巢组织的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4、应用新型载体的玻璃化冷冻能较好的保存大块羊卵巢组织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背景:子宫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畸形,可分为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残角子宫等,其中纵隔子宫(uterus septum)是子宫畸形最常见的类型,约占35%,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3%,在不孕及有流产史的女性中其发生率更高。纵隔子宫主要是由于苗勒氏管异常的发育、吸收及融合导致的。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与欧洲妇科内镜学会(ESGE)将子宫纵隔分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及完全性纵隔子宫。纵隔子宫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同时可影响胎位,增加剖宫产率。其造成流产的原因可能与子宫纵隔内膜腺体数量稀少,增殖与子宫内膜不同步有关。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hyste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septum,HRUS)已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HRUS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已成为治疗纵隔子宫的标准术式,但近年来关于HRUS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报道并不一致。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的妊娠结局,探讨纵隔子宫及HRUS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纵隔子宫的诊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且随访成功的19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根据病史将患者分为不孕组、偶发性流产组、复发性流产组;根据纵隔类型将患者分为不完全子宫纵隔组及完全性子宫纵隔组;根据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球囊组、赛必妥组及球囊组+赛必妥组,分析以不同方法划分的各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图采用GraphPad.Prism8.0.2软件。结果: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纵隔残留发生率为2.1%,二次手术率为2.1%;2、术后患者首次妊娠时间为2-32个月,平均9.79±7.058个月;3、术后患者的总体妊娠率为80.8%,活产率为80.1%,早产率12.7%,自然流产率17.3%(其中早期自然流产率13.3%),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4、手术前后患者的剖宫产率、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5、术前不完全性子宫纵隔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完全性子宫纵隔组(P=0.022);6、术后不同类型纵隔患者之间的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7、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各组之间,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HRUS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活产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妊娠结局较术前明显改善;2、HRUS术后妊娠结局与纵隔类型无关;3、与不完全性子宫纵隔相比,完全性子宫纵隔更易引起不孕;4、HRUS术不影响患者的分娩方式;5、术后防粘连处理方式不影响妊娠率;6、HRUS术后,患者妊娠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1年。

罗瑞媛[5](2020)在《妊娠中期引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妊娠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更优化的中期妊娠终止方式及产后处理方案,减少因中期妊娠终止给女性带来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妊娠中期引产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中期引产患者胚物残留的发生情况;根据引产后5天内是否清宫分为清宫组(70例),未清宫组(84例);根据引产后阴道异常流血,超声提示宫内回声异常因胚物残留再次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留组(30例),对照组(124例)。分别对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孕周、孕产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子宫肌瘤子宫及腺肌瘤、子宫纵隔、羊水深度、是否手取胎盘、引产原因、引产方式、产后是否清宫、胎盘位置、排胎时间之间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妊娠中期引产清宫的因素,分析产后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患者的宫腔镜下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中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产后清宫率较高,45%(70/154)患者需要产后清宫;19%(30/154)患者于产后15天后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2.清宫组与未清宫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流产次、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羊水深度、排胎时间、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纵隔子宫、是否手取胎盘、引产原因、胎盘位置均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引产患者的产后清宫率为62.5%(20/32),无剖宫产史患者产后清宫率为41%(50/122),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0);引产方式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的清宫率53.7%(58/108),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率为26.1%(12/46),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引产方式为清宫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24,95%CI0.127-0.825,P=0.018)。3.引产后30例(19%)患者因宫内妊娠物残留需行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患者年龄24-41岁,病程15-90天。宫腔镜下表现均可见大量灰黄、灰褐色或暗紫色陈旧性机化残留组织。其中5例(16.6%)残留物位于于宫角,26例分别附着于子宫前壁、子宫后壁、子宫底壁、子宫底前壁、子宫底后壁、子宫下段近内口处。16例(53%)有引产后清宫史,3例(10%)合并宫腔粘连,9例(30%)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1例合并子宫纵隔。2例宫腔镜下见残留物与子宫壁致密粘连,考虑植入。30例病理诊断均见退变坏死或机化的胎盘绒毛组织及退化的蜕膜组织,其中5例病理诊断胎盘植入。4.宫腔镜下行胚物残留清除术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产次、剖宫产、出院是否清宫、引产原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组孕次平均2.84次,对照组孕次平均2.2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留组既往流产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孕周14-18周引产患者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34.5%(19/55)较19-24周及24周以上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11(7/63)、11%(4/36)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12);残留组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畸形)发生率36%(11/30)较对照组宫内妊娠物残留发生率13.7%(17/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宫内妊娠留发生率32.6%(15/46)高于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组13.8%(15/10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纵隔)、既往流产史、孕龄12-18周为宫腔镜下胚物残留清除术患者的危险因素(OR=3.521,95%Cl1.277-9.709,P=0.015;OR=1.822,95%Cl1.247-2.664,P=0.002;OR=0.297,95%0.105-0.839,P=0.022)。结论:1.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产后清宫率发生较高。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较乳酸依沙吖啶引产产后清宫率低。2.不论产后短期清宫与否,都有胚物残留的风险。子宫异常(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纵隔)、既往流产史、孕龄较小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危险因素。3.胚物残留均为残留的绒毛组织,常伴有胎盘的植入,建议选择宫腔镜下胚物清除术。中期引产产后胚物残留有宫腔粘连发生,需要密切随访,做好生育规划,减少中期引产。

张清宇[6](2019)在《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对27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了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比较了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在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治疗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方面的差异,以揭示各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最优化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27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影像学将其分为Ⅰ型(164例)、Ⅱ型(97例)、Ⅲ型(11例)。分析三种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入院情况,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妊娠总次数、流产总次数、剖宫产总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孕囊直径、临床表现等,并统计分析三种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1.三种类型CSP入院的年龄、停经天数、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孕囊直径等情况无明显特异性差异(P>0.05),在流产次数、术前血β-HCG水平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Ⅰ型CSP以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52.4%,86/164例)和B超监护下清宫术(43.3%,71/164例)为主,二者的追加辅助治疗率为9.3%和11.3%,手术成功率100%;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和B超监护下清宫术的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Ⅱ型CSP的治疗以B超监护下清宫术(37.1%,36/97例)和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37.1%,36/97例)为主,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和80.6%、追加辅助治疗率13.9%和11.1%;腹腔镜手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经腹手术共21例均治疗成功,未追加辅助治疗,一次手术成功率100%。B超监护下清宫术与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仅在住院费用方面有差异(P<0.05);腹腔镜下妊娠组织清除术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出血高风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3例,其术中出血不多,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明显大于单纯B超监护下清宫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Ⅲ型CSP以经腹手术(36.4%,4/11例)和腹腔镜手术(27.3%,3/11例)为主要治疗方式,1例经腹手术患者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1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因出血多、止血困难改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1.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上首选超声诊断,尤其是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联合应用。2.多次人工流产史可能是Ⅲ型CSP发生的高危因素。3.Ⅰ型CSP出血风险较小,B超监护下清宫术经济有效,可作为Ⅰ型CSP的首选治疗方式。4.Ⅱ型CSP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考虑孕囊直径、妊娠囊与膀胱间肌层厚度、术前血β-HCG水平等因素,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可在预备腹腔镜的条件下行B超监护下清宫术或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术后给予适宜的避孕措施;对于有生育要求、需要修补瘢痕部位缺损,尤其合并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行宫腹腔镜联合诊疗术。5.Ⅲ型CSP的大出血风险更高,可选择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腹腔镜或经阴手术,必要时术前可预防性应用UAE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杨阳[7](2019)在《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三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与评估三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为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35例Ⅱ型CSP患者(彩色多普勒提示瘢痕处见滋养层丰富的高速低阻血流信号)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135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组: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共45例;B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UACE)+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共60例;C组: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肌壁修补术(Transvaginal debridement and repair surgery,TDRS),共3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停经天数、术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清除病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CG恢复至正常时间、首次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并随访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变化、再次妊娠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1)首次治疗成功率:A组75.55%,B组88.33%,C组96.67%,C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A组为80.54±20.56ml,B组为25.78±5.79ml,C组为69.54±20.6ml,B组最少,A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B组手术时间最短,C组手术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β-HCG下降情况:C组(21.0±7.9d)降至正常时间最短,B组(29.2±8.9d)优于A组(38.1±6.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住院时间:C组(4.0±2.2d)较A组(9.04±0.53d)、B组(10.5±3.5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费用:B组最高,A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随访:三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经量变化及再次妊娠时宫内孕率、再发C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Ⅱ型CSP仍然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2)不同治疗方案各有优势。需根据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患者个人因素、经济情况、病情及是否能配合长期随访等因素综合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3)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手术方式简便易行,住院费用低、短时间内可再次妊娠,术中出血多、术后β-HCG下降缓慢、住院时间长。(4)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超声引导下清宫可显着降低术中术后出血风险,保留子宫完整性,住院费用高,对医师手术技术及医疗设备要求高。(5)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肌壁修补术一次成功率高,术后β-HCG下降迅速,愈后时间短,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可修复患者正常解剖结构,值得推广。(6)三种治疗方式对再次妊娠无影响,不增加CSP复发率。

皮莲娇[8](2018)在《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探讨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株洲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并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3组,A组:MTX+米非司酮预处理后清宫术52例;B组: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清宫术46例;C组:直接行宫腔镜引导经阴道宫腔下段吸宫术62例。从患者一般资料(孕产次、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二次清宫、术后血清β-HCG下降情况、月经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方法。结果:1.术中情况比较:MTX+米非司酮预处理后清宫、子宫动脉栓塞清除术、经宫腔镜引导宫腔下段吸宫术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0.40±18.36ml、30.00±9.94ml、30.48±10.35,介入组和宫腔镜组比较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药物组与介入组及宫腔镜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MTX+米非司酮预处理后清宫、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经宫腔镜引导宫腔下段吸宫术三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药物组9.55±2.38、宫腔镜组8.67±2.43、介入组9.44±2.5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来比较药物组34.04±4.24、宫腔镜组30.38±2.93、介入组34.91±5.26,宫腔镜组明显短于药物干预组和介入治疗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药物预处理+宫腔镜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清宫术、直接行宫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比较26.67±8.75天、6.39±1.82天,5.68±1.83天,三组间比较宫腔镜组与介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住院费用药物组5512.75±1019.79、宫腔镜组448.61±332.61、介入组16398±1078.54,三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4.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中转开腹、子宫全切的发生:MTX+米非司酮预处理后清宫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并发症4例,发生率7.1%,介入预处理后清宫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例,卵巢早衰1例,并发症发生率4.4%,宫腔镜直接清宫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10.24±4.34天、8.68±3.19天、10.33±4.87天,药物预处理组有3例患者行二次清宫,发生率5.3%。介入治疗有1例患者行二次清宫,发生率2.2%,直接行宫腔镜组有4例患者行二次清宫,发生率5.9%,三组患者无一例切除子宫防,其中药物治疗组有2例因保守治疗期间阴道大出血开腹行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结论:宫腔镜引导经阴道宫腔下段吸宫术是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预处理后清宫更适合停经时间长、血βHCG高、绒毛活性好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或处理过程中已发生大出血的抢救;MTX、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适用于HCG值低、经手术治疗后HCG下降缓慢的辅助治疗。

蔡红红[9](2016)在《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子宫畸形的能力并比较其优劣势。评价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矫正子宫畸形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生殖结局的改善效果,探讨子宫畸形患者矫正术后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妊娠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的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的生殖结局。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单角子宫、鞍状子宫)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核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这四种诊断方法对子宫畸形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并比较各种诊断方法间的优缺点。根据既往病史将其分为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组和流产组,并根据子宫畸形类型分组,随访患者的术后的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并与术前的生育情况做对照研究,并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及生殖结局的差异。统计过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于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5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中不完全中隔子宫70例(74.68%),完全中隔子宫11例(11.58%),单角子宫6例(6.32%),双子宫3例(3.15%),子宫发育不全2例(2.11%),鞍状子宫1例(1.05%),双角子宫1例(1.05%),复杂畸形1例(1.05%)。3例完全纵隔、1例单角子宫、1例不全纵隔和1例双子宫患者合并阴道隔膜,两例双子宫患者合并双宫颈。(2)B超、HSG、MRI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74%(71/95)、19.05%(4/21)、56.76%(21/37)、100%(95/95),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腹腔镜联合,二维超声,核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畸形的术中完全矫正成功率为80%、部分成功率17.89%和矫正失败率为2.11%,其中不全纵隔子宫和完全纵隔子宫的矫正成功率较高,其他类型子宫畸形的完全矫正成功率较低。(4)随访95例患者3个月到7年,术前共妊娠122次,自然流产率73.77%,活产率6.56%,术后妊娠75次,自然流产率24%(18/75),活产率76%(57/75),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因不孕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60.34%,活产率82.86%,因流产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83.78%,活产率87.10%,两者的妊娠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孕组;(5)术后患者首次妊娠的术后间隔时间平均为8.67±5.69月,在随访时间内,在术后最初的九个月内患者的妊娠率增长最快,累计妊娠率不断增高。九个月后虽然仍处于增长,但是趋势渐缓。结论(1)95例子宫畸形患者中以不完全纵隔子宫最常见,其次为完全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发育不全等,其余类型均少见。(2)子宫畸形的最佳诊治方法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B超和MRI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B超价格低廉、应用普遍,HSG的诊断准确率最差;(3)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矫正成功率高,微创手术矫正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流产率,提高活产率,明显改善其生殖结局;

李金玉,王明,杨保军,马雪莲,冯力民[10](2015)在《60例宫腔镜下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次行TCRS手术治疗60例子宫纵隔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患者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不孕率、流产率分别由术前的46.4%、56.7%降至27.5%、5.0%,活产率由术前的6.7%升至53.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宫颈机能不全、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TCRS术后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二、B超诊断胎盘种植于子宫纵隔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胎盘种植于子宫纵隔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子宫纵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对象与方法
    1.临床研究对象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分型
    2.方法
        2.1 术前准备情况
        2.2 研究对象术前诊断方式
        2.3 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情况
        2.4 术后观察与随访
    3.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纵隔子宫患者诊断方式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2.子宫纵隔切除术前妊娠相关资料的分析
    3.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相关资料的分析
    4.不同类型纵隔子宫患者妊娠相关资料的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纵隔子宫的形成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机制
    2.纵隔子宫的术前诊断方式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3.子宫纵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TCRS术后妊娠结局的改善及分娩方式差异
    5.完全型纵隔子宫与部分型纵隔子宫对妊娠的不同影响
    6.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纵隔子宫与女性妊娠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3)美奥舒与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2. 宫腔良性疾病诊治现状
    3. 美奥舒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运用现状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
    3. 数据与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统计描述
    2. 术中情况对比
    3. 治疗前后月经改善情况
    4. 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5. 病理结果及标本满意度
    6. 生殖预后
第三章 讨论
    1. 术中一般情况分析
    2.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3. 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4. 病理结果分析
    5. 生殖预后分析
    6. 手术局限性及文章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附图及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新型玻璃化冷冻载体用于羊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新型玻璃化冷冻载体用于羊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妊娠中期引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引产效果评定标准
    3.宫内妊娠物残留宫腔镜手术治疗
    4.研究分组
    5.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不全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2.宫腔镜下妊娠物残留清除手术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妊娠中期引产综述
    参考文献

(6)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型
    1.5 治疗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Ⅰ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2.3 Ⅱ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2.4 Ⅲ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
    1.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
        1.1 发病机制
        1.2 发病因素
    2 临床诊断
    3 分型
    4 鉴别诊断
    5 治疗方式
        5.1 期待治疗
        5.2 药物治疗
        5.3 子宫动脉栓塞术
        5.4 高强度聚焦超声
        5.5 手术治疗
    6 治疗后生育管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7)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三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临床资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2.2 治疗方法及分组
        2.2.1 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A组)
        2.2.2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B组)
        2.2.3 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肌壁修补术(C组)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特点
    2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3 三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4 首次治疗成功率
    5 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
    6 术后再次妊娠情况
讨论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概况
    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形成与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
    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与分型
    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
    5 Ⅱ型 CSP的治疗方法
        5.1 米非司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
        5.2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
        5.3 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肌壁修补术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进展
第2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估
        2.2.5 调查方法
        2.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统计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各组患者治疗过程情况比较
    3.3 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情况比较
    3.4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中转开腹、子宫全切的发生
第4章 讨论
    4.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定义及发病率
    4.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
    4.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
    4.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鉴别诊断
    4.5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
    4.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
    4.7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依据
    2.3 入组标准
    2.4 手术方法
    2.5 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类型及构成比
    3.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结果
    3.3 不同子宫畸形患者的术前生育情况统计
    3.4 术中情况
    3.5 不全纵隔子宫与完全纵隔子宫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6 患者术后生殖结局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病因及发病情况
    4.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诊断方法
    4.3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治疗
    4.4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畸形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4.5 本文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常用缩略词表
致谢

(10)60例宫腔镜下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手术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2诊断方法
    2.3术后并发症
    2.4妊娠结局
3讨论

四、B超诊断胎盘种植于子宫纵隔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子宫纵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D]. 常晓彤. 青岛大学, 2021
  • [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原发腹腔妊娠的3例临床病例报道[J]. 谢言信,丁淼,邱绮,赵雅男,潘萍,李予,张清学.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0(08)
  • [3]美奥舒与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D]. 徐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新型玻璃化冷冻载体用于羊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研究[D]. 崔妍婷. 山东大学, 2020(09)
  • [5]妊娠中期引产后宫内妊娠物残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罗瑞媛.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D]. 张清宇. 青岛大学, 2019(02)
  • [7]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三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D]. 杨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Ⅰ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探讨[D]. 皮莲娇. 南华大学, 2018(01)
  • [9]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D]. 蔡红红. 苏州大学, 2016(01)
  • [10]60例宫腔镜下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 李金玉,王明,杨保军,马雪莲,冯力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5(07)

标签:;  ;  ;  ;  ;  

B超诊断子宫中隔胎盘着床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