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杨杰,陈创钦,黄文锋,宋文燕,杜柳清,黄菊芬[1](2021)在《我国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方法标准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保障我国农业产量发展,因有机磷农药高效、广谱等特点,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用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曾有一段时期内,有机磷农药化学品几乎占我国整个农药市场中70%,有机磷杀虫剂占整个杀虫剂市场的1/3[1]。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在生产、加工及其作用在农产品的过程中,均会通过不同途径污染到生活环境中,进而危害到居民身体健康,各国纷纷针对有机磷农药的生产、使用及残留限量建立起相应的标准。我国针对农药残留制定了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目前,2019年版[2]代替2016年版,并已于2020年2月15日公布,其中涵盖我国目前使用或者已禁用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而针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推荐了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标准。

郑春雨,王利鹏,陈婕[2](2021)在《我国科技期刊当前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国际相关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国内外近年来科技期刊标准体系及相关进展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国家标准(GB)现状,分析现存问题。【方法】检索2010—2021年国内外权威机构有关期刊部分的最新标准,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国家标准执行现状分析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国际组织制定的科技期刊标准呈不断细化、专业、高效、精准的趋势。我国科技期刊国家标准仍存在标准的制定不够精准,标准的更新不够与时俱进,标准的执行强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缺少针对汉语种特异性强的国家标准,标准映射存在障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广泛采集基础资料进行整合、更新现有国家标准,增加新型国家标准,制定特异性强的科技期刊国家标准等。【结论】比对国际组织发布的标准,我国现存国家标准不够精细和完善,科技期刊标准的完善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完成。

窦鑫[3](2021)在《大黄鱼鱼肝油的酶法制取与脱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近海区域内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集中于我国近海海域的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同时在朝鲜西海岸也存在大量的大黄鱼。由于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产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其副产物的产量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将这些副产物有效的利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大黄鱼肝的营养成分中脂质含量较大,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且大黄鱼肝脏是其内脏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器官,比较具有开发潜力。因此,为使大黄鱼鱼肝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值化利用,本文以大黄鱼鱼肝为原料,分析了其营养组成,并探究了酶法提取大黄鱼鱼肝油的最佳工艺,同时也研究了大黄鱼鱼肝油的脱腥精制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大黄鱼肝脏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对大黄鱼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为大黄鱼肝脏的营养和功能性产品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大黄鱼肝中水分含量较鱼肉低,为45.71%,蛋白质含量为8.25%,脂肪含量为37.97%,脂肪酸的测定结果也较为理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达62.63%,其中EPA和DHA占9.42%。与此同时,大黄鱼肝还富含磷脂、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且重金属元素(如汞,砷,镉等)含量均低于中国鱼类重金属限量标准。在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结果中也分析出形成鱼肝风味的关键成分,为醛、酮和醇类化合物。2、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肝油酶法提取工艺以大黄鱼肝脏为原料,将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酶法提取大黄鱼鱼肝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2.5%、料液比1:2(g/m L)、p H 7.3、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0.3℃。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78.39%,其品质较淡碱法好,油脂澄清,酸价为(5.83±0.15)mg/g,碘价为(142.65±0.22)mg/100g,含有13种脂肪酸(较淡碱法多5种),且不饱和脂肪酸为8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9.71 g/100g,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63 g/100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7.62 g/100g。酶法提取大黄鱼鱼肝油的提取率、品质及脂肪酸组成均优于淡碱法。3、阐明了三脱精制工艺对大黄鱼鱼肝油品质影响:为了开发优质大黄鱼鱼肝油,探究其在精制过程时的品质变化,对大黄鱼肝粗提油分别采用脱胶、脱酸、脱色处理,对各阶段鱼肝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IA、IT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胶、脱酸、脱色精制阶段的理化性质方面,脱色后鱼肝油的酸价与粗鱼肝油相比降低了60.42%,碘值提高了1.13倍,过氧化值降低了48.03%,其理化性质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优化效果明显,大黄鱼鱼肝油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14倍、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28倍以及EPA、DHA含量增加了1.33倍,且IA、IT值均相对较低。粗鱼肝油中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重,脱胶去除了鱼肝油中的溶胶型杂质、脱酸主要降低了鱼肝油的酸价,脱色显着的改善了鱼肝油的颜色,使其由红棕色变为浅黄色,且脱色工艺对鱼肝油的风味也略有改善。4、明确了不同脱腥方法对精制大黄鱼鱼肝油品质的影响:鱼肝油经过精制仍存在腥臭味,所以为了有效去除大黄鱼鱼肝油特殊的腥臭味,对三脱精制后大黄鱼鱼肝油进行不同脱腥方法(旋蒸、固相吸附、碱性稀醇、GTP处理。并对处理所得的精制大黄鱼鱼肝油进行理化性质、脂肪酸、IA、IT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脱腥工艺可以显着降低其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在不同脱腥方法的比较中,碱性稀醇脱腥可使鱼肝油酸价达到最低0.24±0.07 mg KOH/g,而GTP脱腥可有效降低鱼肝油氧化值(1.56±0.19mmol/kg)。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略有差异,但总体品质较为优质,均可保证其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GTP由于本身带有抗氧化性,既可以抑制鱼肝油的氧化又可以保证其IA、IT值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降低人体产生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且在风味中还会形成愉悦的清香味,总体效果更佳。相比脱色鱼肝油,经过脱腥的鱼肝油品质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该研究为大黄鱼肝开发,生产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品质均佳的鱼肝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彭竞瑶[4](2021)在《工业城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及预警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工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汇集到工业城市土壤中,由此产生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工业城市土壤中污染物种类繁杂,评价某一种或类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是片面的。以土壤生态为受体,研究尽可能多种类的复合污染物(Compound Pollutants,CPs)对生态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过去和现在土壤污染情况,但是对于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要优于“出现问题再解决”。因此建立模型预测工业城市未来土壤污染物浓度及对CPs进行生态风险预警能够给政策制者提供预留时间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城市-长春市作为研究对象,长春市拥有着汽车制造、化工制造等重工业,并且工业化早、城镇化率高。几十年间长春市的整体产业活动可以视作一个动态的污染源,作为建立污染源活动与土壤污染物累积关联模型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首先对长春市土壤样品中44种污染物(13种重金属(Heavy Metals,HMs),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ic Hydrocarbons,PAHs),7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8种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浓度进行检测,运用富集因子法(Effect Factor,EF)和污染负荷指数法(Pollution Load Index,PLI)评价单一污染物(Single Pollutant,SP)及CPs的污染程度。然后应用污染安全指数法(Contamination Security Index,CSI)对CPs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建立长春市污染源活动与土壤污染物累积关联模型,借助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模型预测2019年-2040年长春市污染源活动动态趋势,计算未来20年土壤污染物累积浓度,对长春市土壤CPs生态风险进行预警。主要内容如下:(1)44种污染物中Cd(6.07)、Flt(5.62)、Pyr(5.10)和BaA(5.07)的平均EF值大于5,长春市土壤中该4种污染物受到外界干扰严重;(2)复合PAHs((?))的平均PLI值(2.07)是所有CPs中最高的,即该类污染物受到最为明显的人为活动影响;(3)基于污染物质的效应范围值,研究了长春市土壤中五类CPs的CSI值。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长春市土壤处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的CSI-(?)生态风险下,这种风险主要是Phe、Flt、Pyr、Flu、Acy、Ant、Chr和Ba A贡献的;(4)通过对长春市土壤中CSI-(?)的地域分布图了解长春市土壤风险最高的地方集中在长春市西南角,即工业密集、交通繁忙的长春市核心区域;(5)根据三种情景分析,预测了长春市2019-2040年土壤污染物浓度并进行了生态风险预警。结果表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长春市土壤平均CSI-(?)会在2025年或2030年达到非常高风险,平均CSI-(?)会在2025年达到高风险。本研究对土壤CPs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土壤污染物浓度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保障长春地区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安全提供支撑;为决策者在土地污染管理和防控方面提供参考。

张养东,伊冉,陈美庆,郑楠,李松励,赵圣国,赵慧芬,顾佳升,王加启[5](2021)在《国家标准《乳粉》历年情况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乳粉》国家标准是指导乳粉生产和引导消费的支柱标准。整理历年《乳粉》国家标准,分别从定义,范围,技术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加工、包装、贮存、运输、标识以及净含量6个方面进行纵向比较,期望为再次修订《乳粉》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杜海龙[6](2020)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进入崭新阶段。伴随着世界城镇化发展,城市人口需求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绿色生态化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城镇化是一场引领全球的规模最大、速度飞快的城镇化,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项运动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迎来历史转折,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首要挑战之一,绿色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建立绿色生态城市的标准体系,为全球城市绿色生态化发展提供中国范式和标准引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事关人类共同命运。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相关概念,辨析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完善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基于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设计了ESMF比较矩阵,依托矩阵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开展了全面系统化的比较,寻求借鉴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新变化、新城新区新需求、城市更新领域等多方面的新挑战,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在完善理论工具、全面比较借鉴和充分发掘问题三项基础工作之后,集合生态学、城市学和系统学的工具模型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对我国现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在价值导向、体系结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方面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优化的适用性。全文共七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结合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及全球城镇化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等现实需求,论述了开展绿色生态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对绿色生态城市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就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辨析,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从目标准则、结构组织、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第三章:在“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从层次分析出发设计构造了ESMF比较矩阵,从宏观环境、评价体系、机制保障和模式特征四个维度对英国BREEAM Communities,美国LEED-ND、LEED-Cities and Communities,德国DGNB UD,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展开全面系统化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启示与借鉴,用于指导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第四章:全面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模式和逻辑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领域对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第五章:提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在现有国家评价体系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城区治理”、“生活质量”、“创新智能”和“过程管理”四方面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上细化城区类别与指标权重;在评价结果的表达上,提供了直观的得分罗盘图、钻石模型雷达图。第六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城区为实例,验证以上评价内容的补充完善、评价方法的优化提升和“钻石”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及评价标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王珂雯,徐贞贞,翟鹏贵,廖小军[7](2020)在《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现状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梳理了我国现有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借鉴国外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构建和标准实施的经验,提出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的建议;旨在提升我国果蔬汁及其饮料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保障产品安全、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果蔬汁及其饮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刘振龙,王承香,刘芳,任肖艳[8](2020)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9对菠菜及叶菜类蔬菜的新要求》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均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通过调查研究菠菜及叶菜类蔬菜上的农药登记情况、残留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等,对新标准中涉及菠菜及叶菜类蔬菜规定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旨在为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张明娟,王娟,袁磊,肖昭竞,龙梅,李根容[9](2021)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常规PCR相同,区别在于多重PCR技术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2对或2对以上引物,分别扩增不同的模板,得到不同的目的片段。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高通量、节约成本的优势,在实际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该文介绍了我国现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总结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标准制定、商业化应用上的现状,提出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技术要点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胡哲[10](2020)在《“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文中指出“泰山玉”作为一种新兴玉石,其质量评价体系亟需建立。参考多个宝玉石分级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从“泰山玉”的定义、分类入手,对其光泽、透明度、净度、颜色进行测试与客观评价。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光谱等实验,给定了泰山玉的标准谱线,明确了泰山玉的定义——产自泰山西麓、主要成分为叶蛇纹石的隐晶质玉石,常含有铬铁矿、磁铁矿、赫硫镍矿、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包裹体,以较多的Ni、Cr含量与其他产地蛇纹石玉区分。按照颜色、透明度、结构等特征,可分为泰山碧玉、泰山墨玉、泰山花斑玉、泰山黄檀玉四类,另有商业名称为“花斑大理岩”者,主要成分为钠长石,不可归为泰山玉。利用UG 60PLUS光泽计进行光泽测试,依光泽度和映像清晰程度将光泽分为优(A)、中等(B)、差(C)。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计算单位透过率,以40%、30%、20%为界将级别定为透明(T1)、半透明(T2)、微透明(T3)、不透明(T4)。综合考虑裂隙、不均匀结构及包裹体,利用Python程序计算包裹体面积占比,将净度划分纯净(A)、较纯净(B)、一般(C)、不纯净(D)四个级别。使用爱色丽X-Rite SP62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反射法)、Color i7800色差分析仪(透射法)对泰山玉进行测色,并采用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CSC)进行比色。经测试对比,认为泰山墨玉无需进行颜色的表征及评价;泰山浅色碧玉的颜色表征及评价可使用反射测色法;浅色花斑玉适用反射测色法及色卡比色法,经分析确定了颜色分级界限并给出了对应的CSC颜色编号;泰山碧玉、泰山黄檀玉的颜色表征及评价适合透射测色法;中国颜色体系的理论均匀性较好,但实际样册的还原性较差,建议修正或取消偏差较大的色片。由于标本数量、品质所限,仅对泰山碧玉进行了系统分级,颜色级别从低至高定为浅绿黄色、绿黄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暗绿色和绿色,规定了泰山玉颜色最高商业等级“深海绿”的数值范围。本文初步构建了泰山玉的质量评价体系,重点给出了泰山碧玉的详细分级依据,创新尝试了颜色测试及表征的多种方式,为日后泰山玉质量分级提供了参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方法标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涉及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的现行有效检验方法标准
2 样品处理方法
3 仪器分析方法
4 结论

(2)我国科技期刊当前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国际相关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各个组织标准在期刊出版行业标准中的进展
    1.1 国际标准化组织
    1.2 国际电工委员会
    1.3 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标准
    1.4 英国标准学会标准
    1.5 其他
2 我国科技期刊标准现状
3 我国科技期刊标准现状存在的问题
4 我国科技期刊标准问题对策分析
    4.1 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
    4.2 整合更新现有标准,适时废止旧标准
    4.3 增加新型标准
    4.4 制定汉语种特异性标准
5 结语

(3)大黄鱼鱼肝油的酶法制取与脱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大黄鱼简介
    1.2 大黄鱼副产物加工现状
    1.3 肝脏及其制品基本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
    1.4 鱼类肝脏脂质的研发现状
        1.4.1 磷脂
        1.4.2 脂肪酸
        1.4.3 不皂化脂质
    1.5 鱼类脂质的制备
        1.5.1 蒸煮法
        1.5.2 压榨法
        1.5.3 溶剂法
        1.5.4 淡碱水解法
        1.5.5 酶解法
        1.5.6 超声辅助法
        1.5.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6 鱼油精制
        1.6.1 脱胶
        1.6.2 脱酸
        1.6.3 脱色
        1.6.4 脱腥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黄鱼肝脏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原料预处理
        2.1.3 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2.1.4 氨基酸的测定
        2.1.5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2.1.6 感官评价
        2.1.7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2.1.8 磷脂组成的测定
        2.1.9 无机元素的测定
        2.1.10 维生素的测定
        2.1.11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
        2.2.2 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2.2.3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2.2.4 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2.2.5 磷脂组成的分析
        2.2.6 无机元素组成的分析
        2.2.7 维生素组成的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肝油的酶法提取工艺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响应面优化设计
    3.4 大黄鱼鱼肝油的品质分析
    3.5 大黄鱼鱼肝油的脂肪酸组成
    3.6 小结
第四章 脱胶、脱酸、脱色的精制过程对大黄鱼肝油品质的影响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大黄鱼鱼肝油脱胶工艺
        4.1.3 大黄鱼鱼肝油脱酸工艺
        4.1.4 大黄鱼鱼肝油脱色工艺
        4.1.5 鱼肝油理化特性测定
        4.1.6 脂肪酸的测定
        4.1.7 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4.1.8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4.1.8.1 样品制备
        4.1.8.2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4.1.9 感官评价
        4.1.10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三脱过程对大黄鱼鱼肝油理化指标的影响
        4.2.2 三脱过程对大黄鱼鱼肝油脂肪酸的影响
        4.2.3 三脱过程对大黄鱼鱼肝油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血栓形成指数(IT)的影响
        4.2.4 三脱过程对鱼肝油感官评价的影响
        4.2.5 鱼肝油精制过程挥发性成分分析
        4.2.6 三脱精制过程对关键风味物质(OAV)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几种脱腥方法对精制大黄鱼鱼肝油风味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不同脱腥方法
        5.1.3 鱼肝油理化特性测定
        5.1.4 脂肪酸的测定
        5.1.5 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
        5.1.6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5.1.7 感官评价
        5.1.10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几种脱腥方法对大黄鱼鱼肝油理化指标的影响
        5.2.2 不同脱腥方法对大黄鱼鱼肝油脂肪酸的影响
        5.2.3 不同脱腥方法对大黄鱼鱼肝油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的影响
        5.2.4 不同脱腥方法处理对大黄鱼肝油感官评价的影响
        5.2.5 不同脱腥方法挥发性成分分析
        5.2.6 几种脱腥方法对关键风味物质(OAV)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工业城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及预警 ——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中污染物现状与危害
        1.2.2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
        1.2.3 污染源活动与土壤污染物累积动态关联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课题来源(项目支持)
第2章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依据
    2.2 研究区域概况
        2.2.1 自然环境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土壤样品采集
    2.4 土壤样品处理与分析
        2.4.1 土壤样品pH和电导率
        2.4.2 土壤样品重金属浓度检测
        2.4.3 土壤样品多环芳烃浓度检测
        2.4.4 土壤样品有多氯联苯浓度检测
        2.4.5 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浓度检测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分析
第3章 长春市土壤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征
    3.1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浓度及分布特征
        3.1.1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浓度
        3.1.2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3.2 长春市土壤多环芳烃浓度及分布特征
        3.2.1 长春市土壤多环芳烃浓度
        3.2.2 长春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3.3 长春市土壤多氯联苯浓度及分布特征
        3.3.1 长春市土壤多氯联苯浓度
        3.3.2 长春市土壤多氯联苯分布特征
    3.4 长春市土壤有机氯农药浓度及分布特征
        3.4.1 长春市土壤有机氯农药浓度
        3.4.2 长春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评价
    4.1 土壤复合污染物污染程度评价方法
    4.2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污染程度评价
        4.2.1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4.2.2 长春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程度评价
        4.2.3 长春市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程度评价
        4.2.4 长春市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评价
        4.2.5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污染程度评价
    4.3 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4.4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
        4.4.1 长春市土壤复合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4.4.2 长春市土壤复合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
        4.4.3 长春市土壤复合多氯联苯生态风险评价
        4.4.4 长春市土壤复合滴滴涕农药生态风险评价
        4.4.5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春市污染源活动与土壤污染物累积关联
    5.1 污染源活动与土壤污染物累积模型
    5.2 长春市污染源排放总结分析
    5.3 长春市污染源排放情景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浓度预测与生态风险预警
    6.1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浓度预测
    6.2 长春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预警
    6.3 长春市土壤生态管理建议
    6.4 不确定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着作情况

(5)国家标准《乳粉》历年情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定义
2 范围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2 感官要求
    3.3 理化指标
    3.4 污染物及限量值
    3.5 真菌毒素及限量值
    3.6 微生物及其限量值
4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5 加工、包装、贮存、运输、标识
6 净含量

(6)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名词界定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创新
第2章 绿色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系统模型
    2.1 概念梳理
    2.2 内涵辨析
    2.3 特征论述
    2.4 理论基础
    2.5 系统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国际比较研究
    3.1 ESMF比较矩阵
    3.2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
    3.3 美国LEED ND、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
    3.4 德国DGNB UD
    3.5 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
    3.6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3.7 宏观环境与评价体系的比较小结
    3.8 机制保障比较
    3.9 模式特征比较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4.1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
    4.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存问题
    4.3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实挑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
    5.1 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5.2 评价体系优化思路
    5.3 钻石评价模型
    5.4 评价体系结构
    5.5 评价内容优化
    5.6 评价方法优化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体系优化实证
    6.1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验证
    6.2 其他比较案例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标(GBT51255-2017)评价验证
后记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7)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现状
    1.1 国家标准
    1.2 行业标准
    1.3 其他标准
2 国内外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对比
    2.1 原料加工要求比对
    2.2 技术规范比对
    2.3 产品标准比对
    2.4 检测标准比对
3 措施及建议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9对菠菜及叶菜类蔬菜的新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出台背景
2 与2016版相比对菠菜及叶菜类蔬菜的新规定
    2.1 2019版GB 2763最大残留限量的变化
    2.2 检测方法变化
3 登记情况及禁限用农药和豁免农药
    3.1 登记情况
    3.2 禁限用农药
    3.3 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
4 展望

(9)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现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2 多重PCR技术原理
3 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3.1 同时检测单一致病菌不同基因的应用
    3.2 同时检测不同致病菌基因的应用
    3.3 多重PCR技术商业化应用
4 多重PCR检测应用的技术要点
5 前景与展望

(10)“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
2 泰山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2.1 常规宝石学特征
        2.1.1 物理参数
        2.1.2 包裹体及结构特征
    2.2 谱学特征——红外光谱
    2.3 矿物种类确定——拉曼光谱
    2.4 矿物种类确定——电子探针
    2.5 元素组成——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2.6 小结
3 质量评价——光泽、透明度、净度
    3.1 光泽
    3.2 透明度
    3.3 净度
    3.4 小结
4 质量评价——颜色定量表征
    4.1 反射测色
        4.1.1 反射测色——泰山浅色碧玉及花斑玉
        4.1.2 反射测色——泰山墨玉、泰山碧玉、泰山黄檀玉
    4.2 透射测色
        4.2.1 透射测色——泰山碧玉
        4.2.2 透射测色——泰山浅色碧玉
        4.2.3 透射测色——泰山黄檀玉
    4.3 小结
5 质量评价——色卡比色法
    5.1 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简介
    5.2 中国颜色体系的均匀性
    5.3 实际样册的准确性
    5.4 适用性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方法标准现状[J]. 杨杰,陈创钦,黄文锋,宋文燕,杜柳清,黄菊芬.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18)
  • [2]我国科技期刊当前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国际相关进展[J]. 郑春雨,王利鹏,陈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7)
  • [3]大黄鱼鱼肝油的酶法制取与脱腥研究[D]. 窦鑫. 上海海洋大学, 2021
  • [4]工业城市土壤复合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及预警 ——以长春市为例[D]. 彭竞瑶.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国家标准《乳粉》历年情况综述[J]. 张养东,伊冉,陈美庆,郑楠,李松励,赵圣国,赵慧芬,顾佳升,王加启. 中国乳业, 2021(02)
  • [6]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杜海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4)
  • [7]果蔬汁及其饮料标准体系现状分析[J]. 王珂雯,徐贞贞,翟鹏贵,廖小军. 中国标准化, 2020(11)
  •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9对菠菜及叶菜类蔬菜的新要求[J]. 刘振龙,王承香,刘芳,任肖艳. 生物灾害科学, 2020(02)
  • [9]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张明娟,王娟,袁磊,肖昭竞,龙梅,李根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02)
  • [10]“泰山玉”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 胡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标签:;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