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何疲软?

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何疲软?

一、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为什么增长乏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宴婷[1](2021)在《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电子商务以其虚拟化、信息化、交易成本低、不受地域时间控制等特点,深刻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的运行与发展,为其带来变革与创新,电子商务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界对于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还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从互动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互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整理了有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及二者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发现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互动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当前的发展态势,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现状,其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实证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4-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首先测度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文的关键变量,其次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互动影响,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大;对于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互动影响,且这种互动影响是非均衡的,因此本文针对未来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国家全局统筹下,要进一步完善互动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互动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新模式。

马捷[2](2021)在《季德胜牙膏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显着提升,日化行业日渐繁荣。国内日化品市场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出现了众多各类型牙膏制造商。我国的牙膏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市场份额基本被大品牌所占据,中小品牌的发展受到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天然草本、药品衍生的概念逐步被发掘出来,消费者已不再是单纯地以追求口腔清洁为单一要求。消费者对牙齿健康越来越重视,形成了口腔护理及预防的习惯。随着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功,消费者对植物、中药护理类的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这也给那些核心价值明确的牙膏品牌带来了一些机会。南通季德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季德胜”是人名也是品牌名。公司拥有国家中医药局保密配方—“季德胜蛇药”配方,其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司立足“季德胜蛇药片”配方,将配方成果衍生应用到日化行业,逐步推出了精油皂、洁面乳、洗发乳、沐浴露等产品。随着市场的推进,公司发现上述产品的消费人群重叠度高,品类之间的协同作用低下,品类的扩充未能带来销售规模的提升,公司发展开始遇到瓶颈。为改变公司现有产品之间协同作用低下的现状,公司推出了牙膏产品。本研究选择了牙膏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季德胜牙膏的营销环境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确定营销战略,制定符合公司现状的营销策略。通过上述研究,使公司能突破销售瓶颈,提升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形成品牌竞争力。本研究运用“五力模型”以及PEST分析工具对营销环境中的宏观环境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季德胜品牌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并进行战略方向的选择。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对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情况进行调研,立足公司的现状,结合STP理论的应用,确定公司的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最后,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角度制定营销方案,并从组织机构、人员和资金等方面匹配了相关保障措施以保障策划方案的落地实施。

胡美娟[3](2020)在《综合福利视角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演化过程、机制与路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如何协调二者关系,减轻生态压力与环境污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一直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面临的热门话题。由于长期依靠自然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系统已经从“空的世界”进入到“满的世界”,自然资本开始变得绝对稀缺,阻碍了人类福利的有效提升。当前,经济发展不能依靠更多的资源环境消耗来提升福利水平,只能依靠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维持或优化人类发展现状,提升生态福利绩效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长三角41座城市为研究单元,借鉴福利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效率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福利评价体系的改进,从综合福利视角出发,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网络NSBM-DEA模型、空间自相关、结构分解模型、LMDI模型、面板灰色关联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脱钩效应、空间变差函数、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等多种地学统计和数理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格局、过程、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突破了以往基于生态效率的二维发展模式,向自然消耗、经济增长、人类福利组成的三维模式过渡,同时也实现了从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向强可持续发展范式的转变,弥补了生态效率在社会维度上关注的不足,彰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诉求。论文以资源环境压力、综合福利的测度与分析为基础,以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的时空关系与效应为前提,遵循“要素测度与评估——要素时空关系——格局特征——演化过程——模式总结——机制提炼——路径优化”为主线,探究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格局、过程、驱动机制、模式及路径优化。全文研究内容共包含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为基础理论部分,介绍全文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主要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框架构建、区域概况等。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包含第四、五、六章,综合评判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要素时空特征及其演变机理、要素时空关系、演化格局及过程、发展模式、投入产出要素冗余分析及改进方向。第三部分为第七章,分析生态福利绩效驱动机制、综合效应及优化路径。第四部分为第八章,阐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其增长速度大体可划分为快速增长期、中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三大阶段,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异格局;经济欠发达的边缘地区压力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追赶效应”,经济增长是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的直接效应。(2)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福利、经济福利、社会福利水平均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受到环境质量影响环境福利出现了显着下降,制约了综合福利的优化提升。空间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地区持续降低格局,空间差异逐渐缩小,趋于均衡化发展。(3)经济增长充当了资源环境压力与综合福利的中间变量和工具,架构起资源环境压力和综合福利水平关系的桥梁,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反馈。(4)长三角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值总体不高,受福利水平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强度的相互影响出现时升时降现象,波动频繁;大多数城市实现从中低绩效水平向较高级绩效水平转化,高速经济增长伴随着低生态福利绩效爬升,总体呈现由“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特征向“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演化,空间极化效应减弱。少数城市进入到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大部分城市仍然陷入资源投入过度、绿色福利产出不足的漩涡。(5)长三角区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变化受到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城市规模、消费、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环境治理成效、区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与抑制、促进与抵消、调节与响应等多维效应的综合影响与相互作用,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时间上的门槛效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共同驱动着区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格局演变。最后根据一系列实证分析,针对如何提升生态福利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吴光大[4](2020)在《电子商务环境下DD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化以及5G通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环境日趋成熟。各种新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营销方法的实践已远超相关理论的建设。论文以南通DD家纺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为DD公司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数字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制定和实施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到相关理论依据和可以执行的方案,同时丰富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论文以4P等营销理论为基础,对DD公司目前的市场营销策略开展研究。论文运用了PEST工具、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和STP理论。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这四个方面分析DD公司的宏观外部环境;并建立了DD公司的竞争环境五力模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总结DD公司面临的优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明确DD公司制定新营销策略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再利用STP理论,对DD公司的产品目标市场进行细分,重新定位品牌形象。最后运用4P理论制定出DD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并列举了这些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以此对DD公司的市场营销运作提供借鉴。论文结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中小型家纺企业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为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彭志华[5](2019)在《广元市CN药业有限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医改政策稳步推行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健全,持续扩大了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也加剧了药品行业同质化竞争,致使药品经营企业市场营销困难重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已经成为药品经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运用关系营销理论,借助高效的关系营销手段,改进药品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元地区某知名药品经营企业-CN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关系营销理论引入药品市场营销中,提出了基于关系营销理论的药品经营企业营销改进策略。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了关系营销及药品零售相关的理论,找出最适合于CN公司实际状况的关系营销理论模型;其次,运用PEST分析法,对主要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公司现阶段所处的宏观环境;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CN公司内部存在的劣势和来自外部的各种机遇和威胁。运用实地调查法,采取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企业调研的方式,收集基础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从客户、分销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CN公司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N公司关系营销改进策略。药品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有利于破除营销困境,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良性发展,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朱邦耀[6](2017)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空间表现,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动力之一。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反映,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空间结构也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同时,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函数”,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控可以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状态。随着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空间形态,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出现了增长乏力、转型困难的“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特别是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相比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了新一轮的下滑趋势,中央政府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东北地区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主要的“问题区域”之一。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论文以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一的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结构分异与格局演化的视角对城市群经济增长格局与过程进行研究,构建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与质量的耦合协调模型,剖析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与对策,旨在丰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理论与实践,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分八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然后系统概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为理论分析和文献评述部分,首先阐述了城市群、区域空间格局演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然后系统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空间极化理论和区域空间关联理论,并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空间关联与格局演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质量等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思路。第三章对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城市群区域经济演化的时序特征与背景,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阶段。第四章基于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理论,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计算与分析,包括城市群首位分布特征与演化、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及其演化、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以及城市群空间职能结构的时空演化。第五章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差、基尼系数、崔王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基于省域、市域和县域三种空间尺度对吉林省省域范围以及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特征和空间极化格局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采用IDW空间插值、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Moran’s I和Getis-Ord G*i方法对1993年以来特别是东北振兴政策实施10年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关联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综合探讨了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以及区域经济演化的过程与规律。第六章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以及质量的理论联系,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的时间演化、空间分异与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测算,然后分别采用DEA模型与熵值法对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演化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最后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与质量的耦合协调模型并综合分析了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对各个县域单元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了空间分类。第七章为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演化机制与空间协调发展分析,首先阐述了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演化机制,然后基于前几章的结论提出了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空间协调发展的调控方向与路径,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重组的主导因素,并针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提出了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调控对策。第八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特色,并针对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吴亚菲[7](2017)在《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长三角2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群"作为推进的主体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突破口。面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长三角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应如何处理产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集聚与增长的关联性角度出发,建立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协同效应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对长三角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的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对长三角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通过数量模型对长三角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协同效应进行测度,建立长三角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水平与产业集聚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世界发达城市群的"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经验分析,得出长三角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方向。论文包括五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起点和基础,包括第一、二章,对产业集群、城市群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本文的协同效应研究的理论研究框架和范式;第二部分,长三角城市和产业布局的现状以及产业集群的能力分析,包括第三、四章,在研究长三角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之上,构建长三角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并根据空间和集群能力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空间分布的特征;第三部分,长三角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同的实证分析,包括第五章,通过三个模型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基础协同效应进行测度,进一步建立集聚和增长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得出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经济增长水平的作用;第四部分,国际经验借鉴,包括第六章,通过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梳理,并总结借鉴经验。第五部分,本文结论及研究展望,包括第七章。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协同效应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同时从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域经济的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其次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框架。文献综述部分对本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进行回顾和综述,以确定本文的研究视角和重点。首先对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内在机理进行说明,探寻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要素和演化升级。其次对城市群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和动力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城市群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对城市职能分工的影响作用进行阐述。最后,从协同的概念出发对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同效应研究进行综述。理论框架部分着重分析由集聚和增长所衍生的产业空间和地理空间、产业协同和城市协同的效应研究。第三章,长三角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从人口、空间和交通、产业三个层面来分析长三角的城市发展现状,从集聚与承载地、集群区位两个方面来分析长三角的产业集群发展概况;总结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长三角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能力分析。从产业链垂直分工的三个阶段研发、制造、销售三个环节出发,建立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空间和集群的综合分析,得出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分布呈现"一核两带三环"的非均衡的空间特征布局。第五章,长三角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同的测度及空间计量分析。协同测度主要是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来测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的外向功能量、联系度以及产业、交通、信息、人力资源等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和溢出。空间计量分析是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度为代表)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长三角城市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集聚的能力,制造业集聚程度显着正向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呈现出负向的影响作用,且作用力不十分显着,长三角城市发展水平取决产业集聚的能力和程度,产业化推动城市化效应在长三角表现得非常明显。第六章,"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分别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以东京为核心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及城市群发展的分析入手,分析城市群内各核心城市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及产业分工,并研究其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及产业类型。总结发达城市群及其产业集群的发展的经验,得出:一是这些城市群均存在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的现象;二是产业集群的分工和协同超过了单个城市的边界。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分布尚未形成协同的空间关系;2、长三角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存在空间上的非均衡性;3、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产业集聚的程度,尤其是制造业集聚的程度;4、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破城市空间的边界;5、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要更加重视以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过程。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包括:1、以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论集聚和增长的关系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协同效应分析的基本的理论框架;2、从产业链垂直分工的角度,建立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空间和集群的综合分析,得出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分布呈现"一核两带三环"的非均衡的特征布局,进一步对26个地级市的空间和产业协同区位、空间产业影响力、重点产业集群或集聚区、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进行综合分析;3、相对科学地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进行测度,本文综合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等传统区域产业关联度的模型与充分考虑空间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合,从基础效应测度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测度以及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型估计,全方面综合地对长三角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产业协同与空间协同的相互关联和制约效应;4、集聚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产业化推动城市化效应的存在,并为长三角城市群的进一步提供对策和建议。地方政府应充分重视制造业产业集群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发展制造业的长三角区域内价值链,形成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形态。同时,注意积极引导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合理分布。对于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产城不融合所导致的"鬼城"、"空城"等现象,以产业集聚来带动推动城市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职住平衡是我国园区、新区等向产业新城跨越的主要方法和路径。

段福运[8](2017)在《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与日俱增的国际贸易为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港口作为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港口所在城市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全面深化,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火如荼,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连续多年位于全球首位,但港口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就是港口与城市之间没有有效互动。通过诸多学者理论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港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是从系统上解决港口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等众多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港口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大连市的实际,研究大连港口发展与大连市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分析出影响两者互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出解决对策,推动港城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给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然后论述了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对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适当地选取了切实可行的港口和城市经济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测算出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大连港和大连市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李玲玉[9](2017)在《中国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人类社会由21世纪的后工业化时代正步入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理念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阶段。结合中国当下的实际,生态文明这一思想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更是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中。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生态文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中的多种需求,分别给出相应的测度方法,并对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时期)中国31省域和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展开定量分析,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以期明确各省域和不同地区生态文明系统发展状态,发现其优势与短板,为生态文明系统的有效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态文明系统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发展目标进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包含69项指标的生态文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2)针对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无量纲化处理,考虑到评价数据中存在异常值的情形,基于极值处理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无量纲化方法“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性质、对异常值及分段层级数的敏感性程度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连续观测指标数据变化的目的,将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拓展为“基于样本训练的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3)通过比较31省域对各评价指标在考核期内逐年的普遍关注程度,提出了从多年数据的变动趋势分析在生态文明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不同层面的重视程度的方法。由分析得到,当下生态文明系统建设重点依次是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其中,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层面的建设相对较弱,需给予更多关注。(4)考虑在可修正的评价需求下,提出了具有修正特征的评价测度方法,并以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各省域在考核期内生态文明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 31省域在生态文明系统不同建设层面的表现,并给出相关结论。(5)在不考虑对评价信息进行持续修正的背景下,从连续观测指标数据和生态文明系统建设成效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按照四大区域、七大地区和十大经济区的分类方式对分区域的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和各单项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相关结论。(6)根据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指数的大小,综合分析它们的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基础和增长速度,对31个省域分为四大类:稳定型、飞跃型、成长型和薄弱型四大发展类型,并对不同发展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7)为了研究未来省域生态文明系统的发展潜力,给出基于随机模拟的发展趋势预测方法。以2015年的指标数据为基准,通过比较指标数据在2011-2015年的变化幅度确定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可能取值区间,然后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对中国31省域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潜力的平均水平及其可能的发展区间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1省域生态文明系统不同建设层面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针对生态文明系统的发展水平测度问题,本文研究了若干适应特殊需求的测度方法,从数理特征上看,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生态文明系统的测度,也可用于类似的复杂系统的评价问题中,具有较高的拓展性。

孔得伟[10](2016)在《财政省管县体制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的优化,是我国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省管县”的财政体制。1982年,基于以城带乡的构想,“市管县”的财政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浙江自1953年以来,数次顶住压力,一直坚持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并不断向县(市)扩权。浙江县域经济发达,城乡差距较小,被认为是这一体制的效果,并得到其他省市的争相效仿。然而,当前浙江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长期注重县域经济所带来的“低、小、散”的经济格局制约了浙江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心城市在当前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认识中心城市的发展与省管县体制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发展又该如何转型?经济环境变革的时代里,应该重回市管县的财政体制还是继续坚持财政省管县体制?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浙江在转型时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心城市与地方财政体制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界定中心城市的含义、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释浙江财政省管县体制的政策内容,结合当前浙江的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战略之间的关系,历史地客观分析财政省管县体制对浙江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江苏作为市管县的财政体制的典型,重视中心城市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迥然于浙江的发展道路,并在2000年以来通过撤县设区不断加强中心城市。本文选取不同的数据指标对比分析财政省管县与市管县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力求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考虑两种财政体制孰优孰劣。近年来,受经济转型的压力,浙江的中心城市建设逐渐受到了重视。本文以金华、衢州与杭州、宁波为例对2000年以来撤县设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制度对经济的效率存在递减现象,当制度的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制度的变迁就是必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经济条件发生重大改变时,原先相适应的制度就会出现制度的低效甚至无效,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财政省管县体制在浙江经济发展的早期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到城市导向的时代里,财政省管县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制度变迁。当前浙江经济的转型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缺乏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财政省管县体制在经济发展的前期具有先发优势,但是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后劲不足。为此,浙江需要变革当前的财政体制,近期内采取撤县设区,远期内因地制宜地实行一定程度的市管县的财政体制,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二、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为什么增长乏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为什么增长乏力(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1.2.2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
        1.2.3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关系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2.1.2 商贸流通业概念界定
        2.1.3 “互动影响”概念界定
    2.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2.3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依据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交易成本理论
        3.1.3 商贸流通理论
    3.2 作用机制分析
        3.2.1 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3.2.2 商贸流通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说明
        4.2.2 数据来源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
        4.3.1 相关系数检验
        4.3.2 平稳性检验
        4.3.3 联立性检验
        4.3.4 模型估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产业层面
        5.1.1 加大互联网信息产业投入力度
        5.1.2 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效应
        5.1.3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信息化建设
        5.1.4 加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5.2 国家层面
        5.2.1 做好顶层设计
        5.2.2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
        5.2.3 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政策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2)季德胜牙膏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2.2 STP营销战略理论
    2.3 4Ps营销组合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季德胜牙膏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科技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3.2.2 替代者威胁分析
        3.2.3 供应商威胁分析
        3.2.4 购买者威胁分析
        3.2.5 业内竞争威胁分析
    3.3 运作环境分析
        3.3.1 竞争者分析
        3.3.2 消费者行为分析
    3.4 内部环境分析
        3.4.1 企业资源分析
        3.4.2 企业能力分析
    3.5 SWOT分析
        3.5.1 优势
        3.5.2 劣势
        3.5.3 机会
        3.5.4 威胁
        3.5.5 SWOT组合分析
第四章 季德胜牙膏营销战略制定
    4.1 市场细分
    4.2 目标市场选择
    4.3 市场定位
第五章 季德胜牙膏营销组合策划
    5.1 产品策略
        5.1.1 产品诉求
        5.1.2 产品属性
        5.1.3 产品组合
    5.2 价格策略
    5.3 渠道策略
        5.3.1 电商渠道
        5.3.2 传统分销
        5.3.3 新零售渠道
        5.3.4 医药OTC渠道
        5.3.5 垂直渠道系统
    5.4 促销策略
        5.4.1 广告宣传
        5.4.2 销售促进
        5.4.3 公共关系
第六章 季德胜牙膏营销策划的实施与保障
    6.1 实施进度及费用预算
    6.2 实施保障
        6.2.1 组织机构保障
        6.2.2 团队保障
        6.2.3 资金保障
    6.3 风险及应对措施
        6.3.1 市场风险
        6.3.2 营销风险
        6.3.3 竞争风险
        6.3.4 团队风险
        6.3.5 未来投入风险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综合福利视角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演化过程、机制与路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类社会已进入自然资本绝对稀缺的“满的世界”
        1.1.2 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1.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方位加速阶段
        1.1.4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是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技术路线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概念界定
        2.1.1 福利与福祉概念辨析
        2.1.2 生态福利
        2.1.3 生态福利绩效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福利研究进展
        2.2.2 生态福利研究进展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研究框架与区域概况
    3.1 理论基础
        3.1.1 福利经济学理论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3 生态效率理论
        3.1.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3.2 理论研究框架
        3.2.1 研究范式:从弱可持续到强可持续范式
        3.2.2 资源环境压力与综合福利要素关系理论
        3.2.3 研究框架构建
    3.3 区域概况
        3.3.1 区域范围界定
        3.3.2 区域自然概况
        3.3.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3.4 区域资源环境概况
第4章 长三角城市资源环境压力、综合福利的综合评价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
        4.1.1 资源环境压力评价
        4.1.2 城市综合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3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4.1.4 结构分解模型
        4.1.5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长三角地区城市资源环境压力评价
        4.2.1 资源压力评价
        4.2.2 环境压力评价
        4.2.3 资源环境压力综合评价
        4.2.4 资源环境压力驱动效应分析
    4.3 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福利评价
        4.3.1 经济福利评价
        4.3.2 社会福利评价
        4.3.3 绿色福利评价
        4.3.4 综合福利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三角城市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时空关系
    5.1 研究方法
        5.1.1 面板灰色关联分析
        5.1.2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5.1.3 脱钩效应
        5.1.4 LMDI因素分解
    5.2 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的时空关联
        5.2.1 总体关联特征
        5.2.2 空间关联特征
    5.3 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的动态交互影响
        5.3.1 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关系检验
        5.3.2 城市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的脉冲响应分析
    5.4 资源环境压力、经济增长、综合福利的脱钩效应
        5.4.1 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
        5.4.2 资源环境压力与综合福利的脱钩效应
        5.4.3 经济增长与综合福利的脱钩效应
    5.5 “福利门槛”假说验证及增长模式
        5.5.1 “福利门槛”假说及验证
        5.5.2 综合福利增长模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三角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过程
    6.1 研究方法
        6.1.1 两阶段Super-NSBM-DEA模型
        6.1.2 区域差异测度法
        6.1.3 空间变差函数
    6.2 长三角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过程
        6.2.1 动态变化:生态福利绩效纵向分析
        6.2.2 空间分析: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横向对比
    6.3 长三角生态福利绩效转化过程分解
        6.3.1 生产效率分析
        6.3.2 服务效率分析
        6.3.3 投入产出冗余度分析
    6.4 长三角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模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机制及路径优化
    7.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7.1.1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7.1.2 门槛面板回归模型
        7.1.3 变量选取依据
    7.2 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演化机制
        7.2.1 空间溢出效应
        7.2.2 门槛效应分析
        7.2.3 机制提炼
    7.3 生态福利绩效路径优化
        7.3.1 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网络化治理模式
        7.3.2 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
        7.3.3 促进政府服务向福利主义转变,以提高福利为目标
        7.3.4 补齐生态短板,增进绿色福利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2.1 研究视角创新
        8.2.2 研究内容创新
    8.3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
致谢

(4)电子商务环境下DD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2.1.1 电子商务的演变和内涵
        2.1.2 电子商务环境
    2.2 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2.2.1 市场营销的内涵和竞争力
        2.2.2 网络营销的概念与理论
        2.2.3 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3 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2.3.1 PEST理论
        2.3.2 STP理论
        2.3.3 SWOT分析法
        2.3.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第三章 DD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DD公司电子商务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因素分析
        3.1.2 经济因素分析
        3.1.3 社会因素分析
        3.1.4 技术因素分析
    3.2 DD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3.2.1 DD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3.2.2 DD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3.2.3 DD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3.2.4 DD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3.3 DD公司家纺产品波特五力分析
        3.3.1 DD公司现有竞争对手
        3.3.2 DD公司潜在竞争对手
        3.3.3 DD公司产品的替代品
        3.3.4 DD公司产品的买方议价能力
        3.3.5 DD公司供应商议价能力
    3.4 DD公司营销SWOT分析
        3.4.1 DD公司的优势
        3.4.2 DD公司的劣势
        3.4.3 DD公司的机遇
        3.4.4 DD公司的挑战
第四章 DD公司的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DD家纺公司简介
    4.2 DD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4.2.1 产品策略现状
        4.2.2 价格策略现状
        4.2.3 渠道策略现状
        4.2.4 促销策略现状
    4.3 DD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3.1 产品策略问题及分析
        4.3.2 价格策略问题及分析
        4.3.3 渠道策略问题及分析
        4.3.4 促销策略问题及分析
第五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DD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5.1 营销策略制定的总体思路
        5.1.1 DD公司营销策略设计的目标
        5.1.2 DD公司营销策略的选择
    5.2 目标市场选择及再定位
        5.2.1 DD公司产品的市场细分
        5.2.2 DD公司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
        5.2.3 DD公司产品市场的定位
    5.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DD公司营销组合策略
        5.3.1 产品策略
        5.3.2 价格策略
        5.3.3 渠道策略
        5.3.4 促销策略
        5.3.5 大客户管理策略
第六章 DD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和保障
    6.1 DD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
        6.1.1 开展网络营销
        6.1.2 智慧零售
        6.1.3 智慧制造
    6.2 DD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2.1 组织和制度措施
        6.2.2 财务管理措施
        6.2.3 人力资源措施
        6.2.4 技术措施
        6.2.5 企业文化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广元市CN药业有限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上的特色
2 关系营销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关系营销的界定及特征
    2.2 关系营销的原则
    2.3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2.3.1 营销策略的不同
        2.3.2 营销方式的不同
        2.3.3 服务重视程度的不同
    2.4 关系营销六市场模型理论分析
        2.4.1 客户市场
        2.4.2 竞争者市场
        2.4.3 供应商市场
        2.4.4 内部员工市场
        2.4.5 分销商市场
        2.4.6 影响者市场
3 CN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基本情况
        3.1.2 公司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情况
        3.1.3 公司业务及产品结构情况
    3.2 公司营销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科技环境分析
    3.3 公司营销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SWOT矩阵分析和结论
4 CN公司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1 客户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1.1 调查问卷
        4.1.2 数据分析
        4.1.3 原因分析
    4.2 供应商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2.1 调查问卷
        4.2.2 数据分析
        4.2.3 原因分析
    4.3 影响者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3.1 调查问卷
        4.3.2 数据分析
        4.3.3 原因分析
    4.4 竞争者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4.1 企业访谈
        4.4.2 数据分析
        4.4.3 原因分析
    4.5 分销商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5.1 调查问卷
        4.5.2 数据分析
        4.5.3 原因分析
    4.6 内部关系营销问题分析
        4.6.1 企业访谈
        4.6.2 数据分析
        4.6.3 原因分析
5 CN公司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1 客户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1.1 注重市场反应、建立客户关联
        5.1.2 提高服务质量、牢固客户关系
        5.1.3 开展诊疗服务、给予客户回报
    5.2 供应商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2.1 注重供应商选择评定
        5.2.2 加强供应商关系维护
    5.3 影响者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3.1 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获取政策溢价
        5.3.2 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减少违规行为
    5.4 竞争者市场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4.1 建立同竞争者的合作关系
        5.4.2 维系同竞争者的合作关系
    5.5 分销商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5.1 强化沟通交流,及时反应,构建命运关联
        5.5.2 丰富销售服务,提高忠诚,稳定双方关系
        5.5.3 深化利益合作,适度让利,提高分销回报
    5.6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改进策略
        5.6.1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5.6.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6)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评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与辨析
        一、城市群
        二、区域空间格局演化
        三、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三、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
        四、区域空间关联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一、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二、区域发展阶段研究
        三、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四、区域空间关联研究
        五、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六、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域演化时序特征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一、研究区范围界定
        二、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三、研究区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演化时序特征与背景
        一、外国势力主导下的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20 世纪上半叶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重工业基地与经济建设:1949 年~1978 年
        三、改革开放政策背景下的经济变革与发展:1978 年~2003 年
        四、东北振兴以来的城镇化建设与经济转型:2003 年至今
    第三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
        一、划分标准
        二、划分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
    第一节 城市群首位分布演化特征
        一、研究方法
        二、城市群首位分布特征演化
    第二节 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演化特征
        一、城镇规模的分形特征
        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镇等级规模分形特征及演化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的分形特征
        一、分析模型构建
        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的分形特征
    第四节 城市群空间职能结构特征与演化
        一、城镇职能分工的形成
        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镇职能结构及演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多层次空间极化及演化特征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GIS空间分析与表达
        二、极差和标准差
        三、极化指数
        四、泰尔指数
    第二节 省域整体差异和空间极化特征演化
        一、省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
        二、省域经济空间极化水平测度
        三、三大地域之间区域经济极化特征演化
    第三节 城市群地级市经济差异和空间极化的时空格局演化
        一、地级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极化过程
        二、地级市经济差异的空间极化
        三、地级市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极化
    第四节 城市群内经济差异演化与极化的空间格局
        一、城市群内县域经济极化特征演化
        二、城市群内区域经济差异极化特征分解
    第五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一、研究方法
        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异质分析
        三、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四、县域经济空间关联特征演化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与质量耦合协调与演化
    第一节 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演化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演化特征
        三、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格局演化特征
    第二节 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演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
        二、经济增长效率的时空分析
        三、经济增长综合效率变化类型划分
        四、经济增长效率空间格局演化
    第三节 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分析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演化分析
        四、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演化类型划分
    第四节 城市群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与质量的耦合协调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经济增长速度—效率—质量耦合分析
        三、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分析
        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演化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时空演化机制分析
        一、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二、历史因素与路径依赖
        三、区位选择与产业集聚
        四、人力资本与创新驱动
        五、制度因素与区域政策
    第二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方向
        一、扩大经济总量,优化城市群空间规模结构
        二、提升产业水平,优化城市群空间地域结构
        三、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城市群空间职能结构
        四、推动体制创新,改善城市群空间治理结构
    第三节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空间优化与地域格局重组对策
        一、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导因素
        二、城市群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长三角2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从现实角度
        二、从理论层面
        三、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框架
    第一节 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形成机制和内在机理
        三、动力要素和演化升级
    第二节 关于城市群的研究综述
        一、概念和内涵
        二、形成机制和动力
        三、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协同效应的综述
        一、协同作用机理
        二、长三角的协同效应分析
    第四节 理论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
        二、理论研究框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三角的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
    第一节 规划范围现状
    第二节 城市发展概况
        一、人口
        二、空间和交通
        三、产业
    第三节 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集聚与承载地
        二、集群区位分析
    第四节 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首位城市功能不突出
        二、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
        三、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四、集群联动及梯度转移难度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城市空间的产业集群能力分析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空间产业分工的一般模式
        二、能力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指标数据及因子分析
        一、指标数据
        二、因子分析
    第三节 空间与集群能力综合分析
        一、空间分布
        二、能力布局
        三、空间和集群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三角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同的测度及空间计量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同的测度
        一、城市流强度模型及测度
        二、断裂点模型及测度
        三、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第二节 关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综述
    第三节 空间计量研究方法
        一、空间权重矩阵
        二、空间相关性分析
        三、空间模型估计
    第四节 变量、数据与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二、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五节 空间模型估计
        一、模型介绍
        二、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一、波士顿
        二、纽约
        三、费城
        四、巴尔的摩
        五、华盛顿
    第二节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一、东京都市圈
        二、关西都市圈
        三、名古屋都市圈
    第三节 西北欧城市群
        一、法国大巴黎地区
        二、德国莱茵—鲁尔都市圈
        三、荷兰—比利时都市圈
    第四节 "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协同超出单个城市的边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能力分布尚未形成协同的空间关系
        二、长三角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存在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特征
        三、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产业集聚的程度
        四、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破城市空间的边界
        五、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要更加重视以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如何更加科学的测度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协同效应
        二、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突破城市的边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港城互动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港口与城市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港口界定
    2.2 港口的发展阶段
    2.3 港口城市的含义及特征
    2.4 港城关系机理分析
    2.5 国内外港城互动发展的成功案例
        2.5.1 香港港
        2.5.2 鹿特丹港
3 大连港与大连市的发展概述和互动作用
    3.1 大连港城发展概述
        3.1.1 大连港发展概况
        3.1.2 大连市发展概述
    3.2 港城互动:大连港与大连市城市经济的互动作用
        3.2.1 大连港对大连市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2.2 大连市对大连港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4 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4.1 大连市与大连港增长态势比较分析
    4.2 模型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相关性检验
    4.4 灰色关联模型概述
        4.4.1 数据模型建立
        4.4.2 测算结果分析
5 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互动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 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互动性发展面临的机遇
    5.2 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互动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6 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6.2 推动东北腹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6.3 改造和升级临港产业
    6.4 以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加快推进辽宁港口群整合
    6.5 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
    6.6 强化航运文化建设,改善港口软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连与青岛、天津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比较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中国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研究中的不足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2.1.1 生态文明思想起源与发展历程
        2.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2.1.3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2 生态文明评价理论综述
        2.2.1 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2.2.2 生态文明评价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2.2.3 生态文明评价方法综述
    2.3 生态文明指数研究现状
    2.4 已有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文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1 生态文明系统简介
        3.1.1 生态文明系统内涵及组成
        3.1.2 EERSI各个子系统及相互关系
    3.2 生态文明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参考
    3.3 生态文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3.1 生态经济建设指标
        3.3.2 生态环境建设指标
        3.3.3 生态资源建设指标
        3.3.4 生态社会建设指标
        3.3.5 生态制度建设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文明系统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方法
    4.1 指标类型一致化
    4.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4.2.1 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
        4.2.2 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性质分析
        4.2.3 无量纲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可修正特征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及应用
    5.1 引言
    5.2 序关系分析法简介
    5.3 基于可修正特征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5.3.1 指标重要性程度排序确定方法
        5.3.2 基于序关系与转换函数的新赋权方法
    5.4 省域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
        5.4.1 数据来源
        5.4.2 省域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5.4.3 省域生态文明系统各层面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连续观测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应用
    6.1 引言
    6.2 基于样本训练的序比例诱导分段无量纲化方法
    6.3 基于连续观测的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6.3.1 生态文明发展指数
        6.3.2 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分析
    6.4 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分析
        6.4.1 四大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6.4.2 七大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6.4.3 十大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6.5 地区聚类分析
        6.5.1 聚类结果
        6.5.2 地区分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态文明系统发展趋势预测及应用
    7.1 生态文明系统发展趋势预测
    7.2 省域生态文明系统发展趋势预测结论
        7.2.1 优胜度矩阵形式的预测结论
        7.2.2 可能性排序形式的预测结论
        7.2.3 发展潜力平均水平及其发展区间形式的预测结论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10)财政省管县体制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成果和动态
        一、财政省管县体制的作用和问题的研究
        二、财政省管县体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三、财政省管县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心城市与地方财政体制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心城市的界定
        一、中心城市的概念
        二、中心城市的分类
    第二节 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
    第三节 中心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
        二、核心——外围理论
    第四节 中心城市与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
第三章 浙江中心城市导向的经济转型与财政省管县
    第一节 浙江省财政省管县体制的内容及绩效
        一、财政省管县的内容
        二、财政省管县的绩效
    第二节 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中心城市
        一、浙江产业结构现状
        二、浙江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
    第三节 浙江中心城市的发展与财政省管县
    第四节 财政省管县体制的制度变迁分析
第四章 财政市管县与省管县的对比
    第一节 江苏财政市管县的实践
        一、江苏概况
        二、江苏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实践
    第二节 江苏与浙江财政体制的绩效对比
        一、财政体制对城镇化率的影响
        二、财政体制对中心城市的影响
        三、财政体制对全省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江苏中心城市的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第五章 浙江撤县设区对中心城市发展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撤县设区的理论分析
        一、浙江撤县设区的进展
        二、撤县设区的动机分析
        三、撤县设区对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市区经济薄弱下撤县设区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市区经济发达下撤县设区的实证分析
        一、杭州市撤县设区的实证分析
        二、宁波市撤县设区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为什么增长乏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D]. 杨宴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季德胜牙膏营销策略研究[D]. 马捷. 兰州大学, 2021(02)
  • [3]综合福利视角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演化过程、机制与路径优化[D]. 胡美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电子商务环境下DD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吴光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广元市CN药业有限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彭志华.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6]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D]. 朱邦耀.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 [7]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 ——基于长三角2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 吴亚菲.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08)
  • [8]大连港与大连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D]. 段福运.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9]中国生态文明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李玲玉. 东北大学, 2017(01)
  • [10]财政省管县体制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D]. 孔得伟.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南通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为何疲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