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细胞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米尼德日玛[1](2020)在《脑脊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源性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NSCs移植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取健康新生足月儿脐带在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传代培养至P3代后定向诱导成NSCs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特异性表面标记物Nestin(neuro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in,神经巢蛋白)的表达。(2)将HUC-MSCs源性的NSCs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脑脊液(0%,5%,10%,20%,30%,50%),标记为:0%CSF组(空白对照组)、5%CSF组、10%CSF组、20%CSF组、30%CSF组、50%CSF组,HUC-MSCs源性NSCs与各浓度组脑脊液共培养72h后,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不同浓度脑脊液对HUC-MSCs源性NSCs增殖率的影响。(3)取传代培养后生长状态良好的HUC-MSCs源性的NSCs,接种于24孔板中,制备细胞爬片,加入以上不同浓度的脑脊液共培养14天后进行神经元标志物MAP-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微管相关蛋白2)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UCMSCs源性的N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1)HUC-MSCs源性NSCs与不同浓度脑脊液共培养72h后,5%CSF组、10%CSF组、20%CSF组、30%CSF组、50%CSF组的相对增殖率分别为:(107±8.39)%、(131±15.44)%、(154±19.71)%、(178±26.46)%、(206±22.43)%,与对照组((100±0.00)%)比较,除5%脑脊液,10%、20%、30%、50%脑脊液作用于HUC-MSCs源性NSCs 72h后均显着提高其增殖(P<0.01)。(2)HUC-MSCs源性的NSCs在不同浓度脑脊液中分化培养的第14天,对照组及各实验组中均能观察到MAP-2(+)的神经元及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0%CSF组(空白对照组)、5%CSF组、10%CSF组、20%CSF组、30%CSF组、50%CSF组细胞的MAP-2(+)细胞比例分别为:(16.01±0.49)%、(16.30±1.01)%、(16.39±0.71)%、(16.55±0.91)%、(25.06±0.65)%、(29.38±0.73)%;GFAP(+)细胞比例分别为:(6.80±0.69)%、(7.01±0.98)%、(7.14±0.75)%、(7.75±1.10)%、(12.55±1.39)%、(17.21±0.99)%。与对照组比较,30%、50%CSF组的HUC-MSCs源性N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5%、10%、20%CSF组的HUC-MSCs源性N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HUC-MSCs能够在体外定向诱导为NSCs,并且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2)脑脊液浓度达到10%时,即可促进HUC-MSCs源性NSCs的体外增殖。(3)脑脊液浓度达到30%时,可促进HUCMSCs源性N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4)HUC-MSCs源性NSCs在5%-50%低中浓度正常脑脊液中,较星形胶质细胞更易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李鸣[2](2020)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ABP4和FOXO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体外培养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再将其提取诱导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Metformin,METF)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中体外分离培养提取出h UC-MSC,将其进行传代培养,培养至第3代上流式细胞仪对h UC-MSC的表面标记物进行鉴定,再取第3代处于细胞对数生长阶段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诱导为神经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再将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培养板,每组设置6个复孔,待连续培养3天后,加入二甲双胍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uM(对照组)、5 uM(METF-1)、10 uM(METF-2)、15 uM(METF-3)、20 uM(METF-4)、50 uM(METF-5),继续共培养,分别于24、48、72小时后用酶标仪(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在不同二甲双胍浓度影响下的450nm处的吸光值(OD值)。进一步计算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培养基中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率及活性。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对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然后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浓度METF与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共培养24h后,METF-1、METF-2、METF-3、METF-4、METF-5组的增殖率分别是:(128.68±0.58)%、(136.33±1.53)%、(158.86±1.48)%、(137.00±2.00)%、(112.33±0.58)%,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以及各实验组间的增殖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各培养组在24h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且METF浓度为15umol/L时,细胞增殖率最高;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逐渐出现抑制,受药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共培养48h后二甲双胍的药物浓度为20umol/L时,其细胞增殖率为110.33±0.58,仍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而其他培养组METF-1、METF-2、METF-3、METF-5的细胞增殖率分别是(89.33±0.58)%、(93.67±0.58)%、(96.00±0.00)%、(90.33±0.58)%,即共培养48h后,二甲双胍药物浓度为5、10、15、50umol/L时则抑制细胞增殖,且各培养组间增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时间继续推移,共培养72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更加显着,METF-1、METF-2、METF-3、METF-5组的增殖率分别是(84.33±0.58)%、(89.67±1.16)%、(93.00±0.00)%、(87.33±1.16)%,然而在20umol/L药物浓度(细胞增殖率为105.67±1.16)下仍可促进细胞增殖,但其增殖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浓度METF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24h后,空白对照组细胞周期G0/G1期占(91.62±0.66)%,METF-1、METF-2、METF-3、METF-4、METF-5组细胞周期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90.59±0.41)%、(89.39±0.72)%、(83.81±0.43)%、(85.92±0.79)%、(86.97±0.15)%,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以及各实验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周期中的G0/G1期占比降低,促进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增殖,且METF浓度在15umol/L时,G0/G1期的比例(83.81±0.43)最低,增殖指数最高(16.19±0.43);随时间延长,共培养48h后,空白对照组细胞周期G0/G1期占(91.18±0.49)%,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在不同METF药物浓度下,G0/G1期的比例增加,METF-1、METF-2、METF-3、METF-4、METF-5组细胞周期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94.41±0.39)%、(93.27±0.37)%、(92.18±0.19)%、(88.08±0.55)%、(93.85±0.45)%,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以及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细胞增殖逐渐被抑制,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的增加比例呈不明显减低,当药物浓度为20u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88.08±0.55)比例减低,在此药物浓度下对细胞增殖呈促进作用,当药物浓度为50u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比例(93.85±0.45)显着增加,对细胞增殖再次呈现抑制作用。结论:24h时,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5umol/L时促进作用最强,随着作用时间延长,48、72h时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呈现抑制增殖作用,而在药物浓度为20umol/L时,对诱导型神经干细胞却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在一定浓度范围和一定时间内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此实验提示我们通过二甲双胍对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的促进增殖作用,可将其进行细胞移植从而进行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但这些要通过更多的临床实验来确定其安全范围,从而造福更多患者。

詹吉恒[3](2020)在《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离、培养小鼠BMSCs,探讨虎杖苷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并筛选虎杖苷在体外实验的工作浓度,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2.建立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干预,探讨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脊髓伤区中向神经分化的作用。3.应用小鼠BMSCs神经诱导分化体系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4.对比虎杖苷灌胃、BMSCs定点移植、虎杖苷灌胃联合BMSCs移植在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的治疗效果,通过行为学评价、神经功能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测等加以明确。方法:1.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1)BMSCs的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从C57BL/6小鼠肱骨、股骨、胫骨中提取原代BMSCs,并进行培养、传代。通过成骨诱导、成软骨诱导及相关特异性染色检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SCs表面标记物。(2)虎杖苷对BMSCs活性及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CCK-8检测不同浓度虎杖苷对BMSCs活性的影响,筛选虎杖苷工作浓度用于神经诱导分化实验,并在镜下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3)虎杖苷对神经诱导分化BMSCs中神经标志物表达的影响①WB、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对照组、标准诱导组和各虎杖苷组(3、10、30μmol/1)中 MAP-2、NeuN、NF-M 和 NSE 的蛋白、mRNA 及荧光表达;②WB检测对照组和30μmol/1虎杖苷组中DBH、ChAT、GAD65和TH的蛋白表达。2.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1)BMSCs的标记复苏冻存的BMSCs,待细胞汇合度达70%时,加入BrdU标记48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标记率。(2)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及取材①125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虎杖苷组(PD组)、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组)、虎杖苷联合干细胞移植组(PD+BMSCs组);②建立T10节段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干预:③分别在造模后第7、10及28天取下含损伤节段的新鲜脊髓组织,保存于-80℃备用;造模后第28天取脊髓组织,固定24h,梯度脱水后行冰冻切片。(3)脊髓组织样品检测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伤区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NSE双阳性表达情况,WB检测造模28天后脊髓伤区中Nestin、NeuN和NSE蛋白表达;②WB检测造模7天后脊髓组织iNOS、NF-κB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③分别检测造模7、10天后脊髓组织中SOD、MDA含量。3.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1)细胞实验①细胞分组干预;第一部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标准诱导组、虎杖苷组(3、10、30μmol/1);第二部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标准诱导组、抑制剂组(100nmol/1鸦胆子苦醇)、虎杖苷组(30μmol/1)、虎杖苷+抑制剂组。②探讨虎杖苷促进BMSCs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在调控通路;WB检测第一部分实验各组细胞PI3K-AKT、MAPK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Notch、Wnt、BMP/Smad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③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WB、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中第二部分实验各组细胞MAP-2、NeuN、NF-M和NSE的蛋白、mRNA及荧光表达。(2)动物实验①动物分组及干预;第一部分实验,共5组(每组7只),分组情况同上述2.;第二部分实验,共4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虎杖苷联合干细胞移植组(PD+BMSCs组)、联合治疗+抑制剂组(PD+BMSCs+Bru组)。造模后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干预,在造模28天后取材。②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体内Nrf2/ARE通路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第一部分实验各组脊髓组织中Nrf2的荧光表达,WB检测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③探讨虎杖苷-Nrf2/ARE轴对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BMSCs组和PD+BMSCs+Bru组脊髓伤区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NSE双阳性表达情况,WB检测第二部分实验各组脊髓中Nestin、NeuN和NSE蛋白表达。4.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1)动物分组、造模、干预及取材参照上述2.进行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在造模28天后取材。(2)行为学评价通过BBB评分标准和斜板实验对各组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神经电生理检查造模28天后,进行脊髓诱发电位检测,测量SCEP的波幅和潜伏期。(4)组织学评价①计算脊髓组织损伤表面积,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程度;②免疫荧光染色、WB和RT-qPCR分别检测各组脊髓组织MAP-2的荧光、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轴突和髓鞘的超微结构;③GAP43/Tuj1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脊髓组织中轴突新生情况;④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脊髓中胶质瘢痕形成情况,WB检测GFAP蛋白表达,GFAP/NF-200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胶质瘢痕和神经丝生长的关系。结果:1.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提取的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纯度较高。根据CCK-8结果,虎杖苷在3、10、30μmol/1浓度时对细胞活性较好,故选取该浓度范围用于神经诱导分化实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虎杖苷组细胞在诱导中后期的神经样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标准诱导组。WB和PCR结果显示,与标准诱导组相比,虎杖苷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上调细胞中神经标志物MAP-2、NeuN、NF-M和NSE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且虎杖苷对NF-M和ChAT的荧光表达强度、MAP-2和NeuN的荧光阳性表达率也有促进作用(P<0.05),在30μmol/1浓度时效果最为显着(P<0.05)。2.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造模4周后可在体内检测到BrdU标记的外源性BMSCs,部分细胞同时共表达Nestin、NeuN或NSE。与BMSCs组相比,PD+BMSCs组小鼠脊髓中能检测到更多BrdU/神经标志物双阳性的移植细胞(P<0.05)。WB结果表明各种治疗方式均能上调脊髓中Nestin、NeuN和NSE的蛋白表达,但PD+BMSCs组表达更高(P<0.05),接近于Sham组水平。各治疗组小鼠脊髓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1)细胞实验中,与标准诱导组相比,虎杖苷组细胞中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Notch、Wnt和BMP/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虎杖苷组中Nrf2、NQO-1和HO-1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标准诱导组显着上调(P<0.05)。在阻断Nrf2/ARE信号通路后,虎杖苷上调细胞中神经标志物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被抑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虎杖苷组(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的趋势与之相类似。(2)动物实验中,与SCI组相比,各治疗组中Nrf2的荧光表达强度及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均显着提高(P<0.05),PD+BMSCs组水平高于其余治疗组(P<0.05)。与 PD+BMSCs 组相比,在阻断 Nrf2/ARE 信号通路后,PD+BMSCs+Bru 组小鼠体内移植BMSCs向神经分化的效率显着降低(P<0.05),且Nestin、NeuN和NSE的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P<0.05)。4.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在造模后14~28天期间,与其余治疗组相比,PD+BMSCs组小鼠BBB评分及斜板实验临界角度更高(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表明,治疗后小鼠的SCEP较SCI组有明显恢复(P<0.05),而PD+BMSCs组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P<0.05)。组织病理学实验中,PD+BMSCs组小鼠脊髓组织损伤表面积明显小于其余治疗组和SCI组(P<0.05),HE染色和Niss1染色也表明该组脊髓损伤程度更轻(P<0.05)。与其余脊髓损伤小鼠相比,PD+BMSCs组轴突髓鞘修复及轴突新生相关的指标表达增高(P<0.05),而胶质瘢痕形成相关的指标则表达降低(P<0.05)。结论:1.在神经诱导分化培养液基础上,虎杖苷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BMSCs在体外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其中30μmol/1浓度时效果最显着,并且虎杖苷还能促进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上述效应可能是通过Nrf2/ARE通路的激活而实现的。2.虎杖苷灌胃联合BMSCs移植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小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基于其促进脊髓伤区轴突髓鞘修复,加速轴突新生,并减缓胶质瘢痕对神经纤维生长的遮挡效应而发挥作用的。

刘雪[4](2020)在《铁皮石斛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及MCAO模型大鼠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传统中药-铁皮石斛,其主要成分-铁皮石斛多糖(Dendrobium officinale polysaccharide,DO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功能预后的作用,以期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实验一:新鲜铁皮石斛原球茎经干燥、粉碎后,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其主要成分-铁皮石斛多糖进行提取,应用苯酚-硫酸法对经上述提取的铁皮石斛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实验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至P3-P4代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检测标记物为CD90,CD44,CD34)。将提取的铁皮石斛多糖配制成不同浓度(10,25,50,75,100μg/ml)的铁皮石斛多糖溶液,与P3-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天,同时设置对照组;通过RT-PCR(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神经分化相关标记物nestin,MAP2,VEGF-A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最佳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分化相关标记物Enolase,Thy-1,β-tubullinⅢ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神经分化相关标记物CD24,Thy-1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以评价铁皮石斛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实验三: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BMSCs组、神经样细胞组。MCAO建模后24h,给予神经样细胞组病灶侧侧脑室定点注射经铁皮石斛多糖诱导后的神经样细胞,BMSCs组给予等量的BMSCs,MCAO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的第1,4,7,14天对比各组大鼠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s,m NSS);第14天,应用脑组织TTC染色、ELISA法分别对比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实验一:经检测,铁皮石斛内物质的提取率为17.04%,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89%。实验二:(1)大鼠BMSCs表面CD90的表达率为96.79%,CD44的表达率98.27%,CD34的表达率2.64%,证实所提取的细胞即BMSCs。(2)不同浓度铁皮石斛多糖(10,25,50,75,100μg/ml)组nest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其中25μg/ml组nestin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10,50,75,100μg/ml组。mRNA(MAP2,VEGF-A)表达趋势与nestin mRNA的表达一致。这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具有增强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且25μg/ml是最佳浓度。后续实验即以最佳浓度25μg/ml开展。(3)Western blot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Enolase,Thy-1,β-tubullinⅢ,CD24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铁皮石斛多糖组均呈现依次递增趋势。实验三:m NSS结果显示神经样细胞组在定点注射后第4,7,14天均较MCAO模型组明显减少,第14天时,神经样细胞组m NSS明显小于BMSCs组。TTC染色结果显示MCAO模型建立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定点注射后,BMSCs组和神经样细胞组脑梗死体积均较MCAO模型组明显减小,且神经样细胞组脑梗死体积显着小于BMSCs组。ELISA结果显示MCAO模型建立后,三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定点注射后,BMSCs组和神经样细胞组三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均较MCAO模型组显着降低,且神经样细胞组三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低于BMSCs组。结论1.铁皮石斛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且最佳的作用浓度为25μg/ml。2.经铁皮石斛多糖诱导后的神经样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鼠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汤玥雯[5](2019)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神经干细胞表现出巨大的可塑性,可以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但是由于神经干细胞难以直接获取,来源问题已成为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关键。本课题主要确定了一种培养条件,利用化合物组合极大提高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进而继续探究其潜在机制,阐明了生长因子与核孔蛋白在诱导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方法:从Nestin-GFP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GFP阴性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和尾尖成纤维细胞,用添加有化合物组合的优化培养基激活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流式细胞分选分离获得带有荧光标记的细胞群,在神经基础培养基中进一步诱导获得化学诱导神经干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神经相关基因和标志物表达情况,CCK-8、免疫荧光测试其增殖和分化能力。对转分化各个阶段的细胞进行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测序分析,探究其中高表达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转分化过程细胞核大小发生变化,利用小干扰RNA干扰抑制核孔蛋白合成,研究核孔蛋白在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尝试在间充质干细胞中建立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体系。结果:在以M5300为基础培养基,VPA、CHIR99021和Repsox为化合物组合的条件下,第四天即可见Nestin-GFP阳性细胞。化学诱导神经干细胞的Sox2和Pax6基因被激活,经过长期培养依然维持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分析表明,IL6在转分化初期表达升高,FGF5和LIF在后期被动态激活并促成细胞命运的改变。在培养条件中仅加入这些生长因子也可促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神经祖细胞样细胞。此外,核孔蛋白Nup210激活SoxB1家族转录因子参与了化合物组合或生长因子联合作用诱导直接重编程的多个阶段。使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到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结论:本课题发现在条件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组合可以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干细胞。生长因子IL6、FGF5、LIF和核孔蛋白Nup210的阶段性激活对于成功诱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细胞外信号和内部因素在直接细胞重编程中的联合作用。

田鑫[6](2019)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细胞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疾病状态,影响人的记忆功能和运动功能,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元不可再生,一旦损害不可恢复[1]。目前临床上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仅是通过少数几种药物延缓其发病的病程,治疗其缓解症状[2]。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可自我更新且具有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3]。鉴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神经元不可逆的损害,神经干细胞治疗成为该疾病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获得大量的神经干细胞是比较困难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种子细胞的来源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MSCs)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免疫原性极低,且具备多种分化潜能,有资料显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有神经分化的能力,但其分化成的神经细胞具有有限的再生能力,对其是否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研究其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为临床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选择足月剖宫产孕妇的胎盘,通过对胎盘机械分离及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得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FBS的培养基进行细胞贴壁培养、传代及冻存,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异标志物的表达,经过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诱导培养基的诱导培养21天后,用茜素红、甲苯胺蓝、油红O进行细胞染色,观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将用神经营养因子bFGF、EGF添加N2和B27分三步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待细胞长满后用0.0125%的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并对分化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检测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梭形贴壁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细胞高表达CD90、CD73C、CD105以及CD146,而CD34、CD31、CD45RA以及HLA-DR表达均为阴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21天后,经过茜素红染色后细胞出现着色为红色的钙结节,经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染成蓝色,经油红O染色后细胞出现红色的圆形脂滴。经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缩小,折光性变强。由成纤维状细胞变为大小不等的球形细胞生长,经免疫荧光检测,由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SOX1、PAX6和Nestin,而分化成的神经细胞干细胞高度表达SOX1,PAX6和Nestin。结论:本实验通过机械法和酶消化的方法成功的分离出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似,并具有向成骨、成软骨及成脂细胞的分化潜能;经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后可成功得到神经干细胞,为临床上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苏建芳[7](2019)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神经元数量庞大,它们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然而,神经组织受到损伤后,神经细胞难以再生。因此,神经系统疾病的再生修复治疗成为临床疾病治疗中的难点之一。牙龈作为口腔牙周支持组织之一,其位置表浅,取材方便,修复能力极强。有研究表明,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样细胞,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骨骼肌样细胞的潜能。本实验拟将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探讨做为组织细胞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向神经样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元的再生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1.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阻生齿拔除后切除的正常牙龈组织,采用原代培养中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牙龈成纤维细胞。培养液选取含双抗的15%胎牛血清低糖DMEM,0.25%胰酶消化传代。2.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鉴定成纤维细胞传至第4代,细胞爬片后固定。采用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同时采用鼠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单克隆抗体做为阴性对照鉴定。3.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样细胞取第4代对数生长期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采用含15%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其中添加1mmol/L?巯基乙醇(?-ME),20μmol/L维甲酸(RA),2%二甲基亚砜(DMSO),连续诱导12d观察。4.神经样细胞的鉴定采用鼠抗人vimentin单克隆抗体,GFAP单克隆抗体和MAP-2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后的神经样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鼠抗人GFAP和MAP-2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化学鉴定。5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检测神经样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含量分别留取成纤维细胞和诱导后神经样细胞培养液,记为对照组和诱导组。应用ELISA法检测神经样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种类及含量。同时收集两组(对照组和诱导组)数据,所得结果用(?)±S表示,采用统计学中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且绘制条图,得出P值,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计算测得神经递质浓度含量。结果:1.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牙龈组织块培养7-9d,组织块周围有细胞爬出,细胞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细胞体及胞核大,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2-3个核仁。2.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鉴定采用第4代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做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抗vimentin呈阳性,胞浆被染成棕黄色,抗GFAP和MAP-2呈阴性,胞浆未被染成棕黄色。3.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神经样细胞取第4代对数生长期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用诱导液诱导12d后,可见多数细胞胞体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或者多角形,突起变细变长,大多数为三极。突起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4.神经样细胞的鉴定将诱导12d后的神经样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和免疫荧光化学反应。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神经样细胞抗GFAP呈阳性,抗MAP-2呈阳性,抗vimentin呈阳性。免疫荧光化学结果显示,神经样细胞抗GFAP和MAP-2均呈阳性。5.ElISA结果显示,神经样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为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诱导组和对照组中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浓度大约为75 pg/ml,多巴胺(Dopamine,DA)的浓度大约为56.25 pg/ml。结论:1.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2.诱导形成的神经样细胞可以分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黄鑫[8](2017)在《化学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分化》文中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于骨髓,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在体内外经诱导分化成包括肌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以及神经元样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组织细胞。其来源广泛、可操作性强,又不像胚胎干细胞面临伦理学方面的争议,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学方面的理想种子细胞。本研究分别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苏、培养和鉴定,向神经样细胞化学诱导分化,以及分化后持续培养过程神经特异标志分子表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密度梯度离心法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快速分离培养获得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这些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比较了?-巯基乙醇(?-mercaptoethanol,BME)和丁羟基茴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两种方法化学分别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标志分子表达差异。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4、5代,用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相关标志分子(CD44和CD90)和造血细胞系表面标志分子(CD45和CD11b)表达情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两种化学方法诱导后,细胞开始出现形态变化:细胞收缩,由梭形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并伸出轴突样突起,呈现出以双极为主(含多极)的神经样细胞形态,且表达了神经细胞相关标志分子巢蛋白(Nesti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但表达水平有差异。BHA诱导组相对BME诱导组高表达GFAP和NSE蛋白,而低表达Nestin蛋白,表明BME可能更倾向于诱导BMSCs向神经元前体干细胞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分化后,更换成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过程中,丁羟茴醚诱导组细胞GFAP基因和?-巯基乙醇诱导组Nestin基因表达量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均逐渐下降,细胞也失去神经样细胞形态。这说明化学方法诱导分化的效果可能是可逆、非持续性的。此外,我们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上,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建立了快速分离培养获得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Ficoll分离液)从大鼠骨髓中初步分离获得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瓶贴壁培养,至第5天可见明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群落。第7天传第一代,到细胞长满80-90%,胰酶消化,用荧光标记抗CD271抗体孵育后通过贝克曼公司MoFlo XDP超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圈门分选出CD271阳性细胞。分选出的阳性细胞继续培养,此时细胞形态、性质均一,纯度较高。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丁羟茴醚和?-巯基乙醇两种经典化学方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差异,检测了相关神经标志分子的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同时探索了将密度梯度离心与流式分选相结合,快速分离培养获得高纯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打下了基础。

王静,赵绍云,李明哲,景黎君,焦淑洁,彭涛,滕军放,贾延劼[9](2016)在《Let-7c慢病毒载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微小RNA参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等过程,通过了解Let-7家族成员Let-7c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可以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Let-7c慢病毒载体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t-7c上调及下调慢病毒载体并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适转染复数;实验分为未转染组、阴性转染组(转染空白慢病毒)、转染上调组(转染LV-rno-Let-7c-up)、转染下调组(转染LV-rno-Let-7c-5p-inhibition);采用法舒地尔诱导转染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荧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标记物NSE和MAP-2的表达,RT-PCR检测MAP-2 m 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LV-rno-Let-7c-up和LV-rno-Let-7c-5p-inhibition慢病毒载体转染成功。法舒地尔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与阴性转染组相比,转染上调组的诱导效率升高(P<0.05),NSE和MAP-2表达率上升(P<0.05),转染下调组的诱导效率下降,NSE和MAP-2表达率下降(P<0.05)。转染LV-rno-Let-7c-up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法舒地尔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比率增加,Let-7c可能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车冠华,戴支凯[10](2015)在《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内的另一种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可塑性,在体外能跨胚层分化,可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相比,具有取材方便,回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易被外源基因转染并能高效、稳定表达多种治疗性外源基因等多种优势,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脑脊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结果
5.讨论
6.总结
7.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脑脊液对不同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ABP4和FOXO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6. 总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诱导型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一、脊髓损伤的概述、流行病学及病理机制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三、中医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四、中医药在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五、中医药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Nrf2/ARE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一、Nrf2/ARE信号通路的起源及其调控
        二、Nrf2/ARE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三、Nrf2/ARE信号通路在BMSCs向神经分化及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虎杖苷对BMSCs在体外向神经分化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细胞形态观察与鉴定
        二、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三、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观察
        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五、RT-qPCR检测结果
        六、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虎杖苷对移植BMSCs在体内向神经分化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BrdU标记BMSCs
        二、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小鼠的一般情况
        三、脊髓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四、Wetern blot检测结果
        五、ELISA检测结果
        六、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虎杖苷-Nrf2/ARE轴在BMSCs向神经分化中的调控机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细胞实验结果
        二、动物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虎杖苷联合BMSCs移植在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行为学评价
        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三、组织形态学结果
        四、脊髓组织神经结构恢复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铁皮石斛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及MCAO模型大鼠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小分子化合物诱导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绪论
第一部分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体系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化学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苏培养与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耗材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培养液及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和培养
        2.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
        2.3 BMSCs冻存
        2.4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
        2.5 B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细胞复苏及形态
        3.2 BMSCs生长曲线图
        3.3 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化学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分化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仪器
        1.3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诱导分化
        2.2 细胞形态学观察
        2.3 反转录PCR和荧光定量PCR
        2.4 Western Blot
        2.5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化学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
        3.2 qPCR实验结果
        3.3 蛋白印迹实验结果
        3.4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可持续分化研究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2.2 反转录PCR及荧光定量PCR
        2.3 蛋白印迹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
        3.2 蛋白印迹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第四章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分离培养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
        2.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
        2.3 流式细胞术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
        2.4 流式细胞仪分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 实验结果
        3.1 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2 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结果
        3.3 流式细胞分选结果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Let-7c慢病毒载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微小RNA
    慢病毒载体
0 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设计
    1.2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3.1实验动物
        1.3.2主要试剂
    1.4 实验方法
        1.4.1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扩增
        1.4.2 Let-7c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4.3转染复数值测定
        1.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及实验分组
        1.4.5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1.4.6 MTT比色法
        1.4.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1.4.8 RT-PCR
    1.5主要观察指标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Let-7c过表达和抑制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2 Let-7c过表达和抑制慢病毒转染
    2.3 MTT结果
    2.4法舒地尔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2.5免疫细胞染色法观察神经元标记物
3 讨论Discussion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问题
文章查重
文章外审
作者声明
文章版权

(10)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2 中药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2.1 丹参
    2.2 黄芪类
    2.3 多糖类
    2.4 苷类
    2.5 银杏内酯
    2.6 鹿茸多肽
    2.7 川芎嗪
    2.8 白藜芦醇
3 结语

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脊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D]. 米尼德日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2]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ABP4和FOXO1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 李鸣.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虎杖苷上调Nrf2/ARE促进神经分化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D]. 詹吉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
  • [4]铁皮石斛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及MCAO模型大鼠预后的影响[D]. 刘雪.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小分子化合物诱导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D]. 汤玥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D]. 田鑫.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 苏建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化学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样细胞分化[D]. 黄鑫. 郑州大学, 2017(02)
  • [9]Let-7c慢病毒载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J]. 王静,赵绍云,李明哲,景黎君,焦淑洁,彭涛,滕军放,贾延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01)
  • [10]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J]. 车冠华,戴支凯. 当代医学, 2015(08)

标签:;  ;  ;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细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